第一篇:规范化、制度化:解决乡镇人大监督不力的有效途径
规范化、制度化:解决乡镇人大监督不力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乡镇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下,乡镇人大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强化乡镇人大监督职能,对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顺利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有着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研究,开拓创新,推动乡镇人大的健康发展。
(一)近些年来,清流县人大常委会把加强乡镇人大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臵,并对乡镇人大采取目标考评管理等措施,以提高乡镇人大行使职权的有效性,使乡镇人大工作有了比较大的起色。概括地讲,他们的做法是:
第一,制定工作规划,搞好指导检查。早在1996年乡镇人大换届选举之际,清流县人大常委会就针对乡镇人大的工作实际提出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思路和工作目标,在总结推广本县长校等几个乡镇人大主席团开展工作的有益做法的基础上,下文要求全县15个乡镇结合实际,参照制定《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制度》、《人大代表活动制度》、《人大主席工作职责》、《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制度》、《代表来信来访登记、办理制度》等制度,要求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年内做到“五有”,即有挂牌、有办公室和办公设施、有工作制度、有活动记录、有活动经费,从形式上着手解决乡镇人大没有作为的问题。为使这一工作思路和目标能顺利实施,清流县人大常委会的每位领导和人事代表工作机构的人员利用下乡、开会等各种机会,向有关乡镇的党委、政府打招呼,帮助呼吁解决乡镇人大在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中的实际困难,指导乡镇建立各项制度和制定工作计划,开展代表活动。他们还组织人员对各乡镇人大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督促抓好落实。并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提出强化这项工作的意见,即对乡镇人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用经常的考核和检查来保证乡镇人大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二,制度作保证,评比促进步。1999年初,清流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一要充分认识乡镇人大的地位、作用,增强人大意识,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自觉性;二要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三要加强县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联系、指导,坚持常委会会议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四要严格依法履行乡镇人大职权,树立人大监督的权威;五要加强乡镇人大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清流县人大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乡镇人大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将乡镇人大工作分为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主席日常工作、人大主席团自身建设三大项16小项,每一小项都有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根据完成工作情况,分别计分,总计100分,年终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采取查阅记录和座谈了解的形式进行评比,确定等次,对完成任务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差的予以教育批评,从而把乡镇人大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制定的工作意见和目标考评办法,清流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对全县各乡镇人大的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主席日常工作和人大主席团自身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各组将检查中了解的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了汇报,经研究讨论,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常委会决
定对乡镇人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分等次进行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鼓励。这一做法在全县上下造成了较大的震动,对于推动乡镇人大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对乡镇人大工作能不能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人们还有争议,但可以肯定地讲,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清流县乡镇人大的各项工作均有了明显的长进。
第一,推动了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实施,使法律法规的实施有了监督主体。各乡镇人大除了在会议期间注重听取和审议乡镇人民政府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情况,闭会期间还坚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代表活动,特别对一些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视察检查,纠正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政府依法行政行为,促进法律知识在农村的普及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各乡镇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审议通过了普法和依法治乡(镇)的决议,既推动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明确推动法律法规在农村贯彻实施的监督主体是乡镇人大。
第二,乡镇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乡镇人大工作深入开展,抑制了“家长制”、“一言堂”的现象,乡镇党政干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识大大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乡镇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逐渐被人民群众所认识,人大来信来访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人大信访渠道,许多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也正是因为人民群众反映到人大的问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到人大信访群众才越来越多起来。群众说,人大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他们来人大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人民群众信任人大,因而喊出了“有问题找人大”的褒扬声。各乡镇在人大代表的参与下,开展了村务公开活动,将村财、计生、宅基地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予以公开,让群众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并以此为动力,推动乡镇政务的公开,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所有这些,极大地沟通了群众与政府的联系,使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有反映的对象和场所,使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得到有效地改善。
第三,促进了基层政权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逐步树立起了乡镇人大监督的权威。各乡镇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都被列入当地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能按期召开一次以上的代表大会,对于需经人代会决定的重大事项,党委都提交代表大会审议决定;召开代表大会所需的经费被列入当年乡(镇)财支出的重点保证项目;代表小组活动被普遍认同是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人大工作的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各乡镇建立健全了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制定了小组活动计划和内容。代表视察、调查等活动经常化,使人大代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代表的履职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较从前有所提高。在乡镇人大代表的监督下,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落实代表议案、建议,取得了较好成绩。乡镇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效行为,树立起了乡镇人大有为有位有威的形象。
第四,有效地解决了乡镇人大工作中“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田”的现象。不仅乡镇人大主席进一步明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了做好人大工作的信心,而且乡镇党委、政府也进一步认识到基层人大的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党委不仅把乡镇人大工作列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且更加关心支持人大工作,定期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规定乡镇人大主席应列席党委会议,明确乡镇人大主席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享受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等,这样既给乡镇人大干部,特别是乡镇人大主席增加了工作压力,提供
了保障,也为他们大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开展工作增添了动力,增强了他们搞好乡镇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乡镇人大工作能按计划进行,发挥作用。(三)
清流县抓乡镇人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也得到省、市人大代表工作部门的肯定,但不可否认,目前,制约乡镇人大建设除了人们观念上的原因外,还存在着法律上不够完善等具体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认识上存有偏见,工作消极被动。个别党政领导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认识不够深入,对人大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少,人大主席的政治、经济待遇实际上仍不如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也有些本身在人大工作的同志,认为人大工作低人一等,思想上没有给自己正确定位,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太高;有的是党委成员的人大主席团成员,对乡镇人大主席团活动不热心,工作缺乏主动性,这些都会影响乡镇人大职能的有效发挥。
第二,机构不健全,人员与任务不相适应。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乡镇人大闭会期间的机构是什么性质的机构,乡镇人大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使得闭会期间乡镇人大主席团开展工作处于“两难”境地;虽然清流县各乡镇都设臵了专职人大主席,配备了一名工作人员,但他们都要兼任党委、政府的一些如包村、计划生育等工作,遇到阶段性突击工作,往往会出现“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家田”的现象。而在有些地方的乡镇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人大秘书由党委秘书兼职的,乡镇人大工作就更得不到充分的开展。
第三,监督不到位,法律赋予乡镇人大的职权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乡镇人大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监督,大多还停留在表面上,法律赋予乡镇人大的职权没有充分发挥,较少有实质性、刚性的监督,组织代表视察检查多是走马观花,代表很少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发表尖锐的批评意见,加上多数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大多不是要钱就是要物的低水平建议、意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因目前暂时的经济困难而难以办理落实,导致乡镇人大的监督目前多数还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四)尽管乡镇人大工作日臻完善,但由于乡镇人大自身或外部的原因,使乡镇人大工作离法律规定的要求还较大的差距,如何使乡镇人大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笔者认为,当前,应当继续努力推行乡镇人大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并通过加强这个建设使乡镇人大工作正常开展,有所为,才能树立人大监督的权威。这需要努力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县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检查指导,解决好乡镇人大监督不力的诸多问题。对于县级人大常委会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已是不可争议的,倒是如何指导,是否应该对乡镇人大提出一些更具体的、规范性的要求,则还有异议。有些人认为,县级人大对乡镇人大工作仅仅是指导而已,不存在领导关系,因而不可以“下达”具体的“任务”。其实,笔者所说的指导检查,仍是指导的,只不过多了一点帮助、支持而已。坚持对乡镇人大工作不可“干预”的这种认识显然有失偏颇,虽然法律明确规定县级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工作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这并不等于说县级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工作不可以提出具体要求。因为,县与乡镇各项工作紧密联系,县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许多监督检查工作,要直接与乡镇发生关系;县级人大代表大多来自于基层,许多代表小组也是
以乡镇、村为单位建立,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还依赖于乡镇人大主席团帮助组织、协调;乡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法律明确规定了是由县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和指导,这项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县人大常委会许多具体要求多是通过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努力工作来实现。鉴于此,县级人大常委会可以也应当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检查。如何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指导,并且取得较好的成效呢?县级人大常委会必须认识到加强乡镇人大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把这项工作列为常委会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在指导内容上,除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指导,还要逐步加强对人大主席团例会、代表评议、代表小组活动等具体工作的指导。要定期组织培训乡镇人大干部,使其掌握人大工作的全面知识;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上级人大常委会会议,辅导他们熟悉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方式方法;调查和了解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县委提出建议,以期县委的重视支持,切实解决好乡镇人大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同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大工作同经济工作的关系;县人大常委会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乡镇人大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人大工作的先进典型,推动乡镇人大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二,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乡镇人大工作的外部环境,解决好乡镇人大自身建设的问题。当前一些地方的乡镇人大工作开展得不够好,履行职责不全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环境不够宽松。主要是乡镇人大主席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独立履行职责受到制约,较多受到党政部门的影响,代表活动经费政府不能保证及时到位等。对此,县、乡党委要切实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要把加强乡镇人大工作作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首要大事抓紧、抓好、抓实,认真研究和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人大主席的政治、经济待遇,落实代表活动经费,努力为乡镇人大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乡镇人大工作正常地运转。另外一个方面,乡镇人大干部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和作用的发挥。加强乡镇人大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这是搞好乡镇人大工作的决定因素。乡镇人大工作千头万绪,处理问题相比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还更直接、更具体、更繁杂,要把乡镇人大工作人员编制单列,解决人员素质和人员配备与任务不相适应问题,解决好人大主席和秘书专职化的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适当增加人大专职人员职数。乡镇人大要设专职主席,参加党委的重要活动。是党员的乡镇人大主席应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未担任党委副书记和非党的乡镇人大主席应列席党委会议。要保证乡镇人大主席以主要精力从事人大工作。乡镇人大至少应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要把人大干部的配备、培养、交流、选拔和使用纳入县委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人大工作,提高人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人大主席享受党政系列同级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要保证乡镇人大的正常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在办公设施、交通、通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乡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经费,逐步改善乡人大办公条件。乡人大的会议经费以及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培训等活动经费应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落实。要加强人大干部与党委、政府的双向交流,增强活力,促使乡镇人大工作有效开展。而党委要给人大干部多压担子,多挑重担,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成长。作为乡镇人大干部更要充分认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在其位,谋其事,认真总结本地开展人大工作经验,提高依法监督水平和监督实效,使乡镇人大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监督作用。
第二篇:经常化 制度化 规范化——法院强化人大监督意识
经常化 制度化 规范化——**法院强化人大监督意识
近年来,**法院不断强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监督的意识,积极推进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接受监督的途径,确保了全市法院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多渠道落实同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做到经常化。针对不同时期的法院工作重点,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及时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查,旁听庭审、监督执行;为驻*全国和省人大代表赠阅《人民法院报》及《**法制报》,使人大代表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法院工作情况,有效履行监督职责。
积极征求各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实现制度化。在人大代表中聘请特邀执法、执纪监督员,定期向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每年的人代会期间,法院领导都带领法官旁听人大代表团分组审议,虚心听取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中院先后向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函 500余份,及时梳理汇总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
加强对人大交办案件的办理和反馈,力求规范化。对人大批办、督办案件严格按照“一听取、二研究、三反馈、四落实”的程序,认真予以办理,及时与人大代表进行沟通联系,确保全部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办结,让代表满意,让群众满意。中院今年共办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和其他事项**件。同时,中院在办理人大批办、督办案件工作中,不断加大对下监督指导的力度,使人大批办、督办案件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第三篇:浅议如何加强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推荐]
浅议如何加强乡镇人大监督工作
唐言峰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乡镇人大要克服监督工作乏力的状况,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开创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局面,我认为关健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处理好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三者关系,确保乡镇人大监督权的行使。乡镇党委要加强对乡镇人大的领导,认真研究和帮助解决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无钱办公、无地方办公、无人办公的问题,党政工作决不找人大主席去做,为人大依法行使监督工作创造良好、有序的内外环境。乡镇人大在监督工作中要防止消极被动、畏首畏尾的倾向。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好监督权。乡镇人民政府要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凡属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主动报请人大审议、批准;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政府必须认真执行。要认识到人大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归根到底是为了帮助政府纠正失误,改进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于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乡镇人大也应加强监督。虽然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负责人的人事任免不归乡镇人大,但乡镇人大组织的代表 评议结果应当成为这些中层干部任免奖惩的主要依据。从长远看,对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负责人的任免奖惩,乡镇人大应该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对于实行双重领导及人事任免权不归乡镇管的各类站、所、社等职能部门,乡镇人大同样可以发挥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执法检查和代表评议结合起来进行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把代表评议结果纳入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部门的考核和任免奖惩中去,这需要得到有关方
面的配合。
第二,明确监督职权,完善监督机制。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监督职权主要是监督乡镇人民政府是否依照宪法、法律、法规行使职权;监督贯彻执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监督乡镇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监督乡镇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情况等。但由于这些规定过于笼统,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难度,致使乡镇人大难以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因此,要使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各地应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制定或完善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乡镇人大工作制度、条例或办法。如建立《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制度》、《乡镇人大监督工作制度》、《乡镇人大办事规则》、《乡镇人大代表活动制度》、《乡镇人大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制度》
等,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第三,掌握监督工作规律,讲究监督工作艺术。要使乡镇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不仅要敢于监督,大胆行使监督权,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一方面是要熟悉宪法和法律,这是开展监督工作的依据。另一方面是要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权力,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约性的监督合力。这里包括:
1、把握好知情权。只有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有一个详细、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监督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目的性。
2、把握好审议权。要改变审议时“一人说众人听”的单向模式,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大家围绕审议内容,各抒己见,既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又中肯地提出可行性意见。对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应对有关责任人提出质询。
3、加强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是乡镇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检查中要注意方法,应深入到群众中去,增加个别走访的时间,了解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验证被检单位汇报情况的真实性。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追查到底,严肃处理。
4、认真组织评议。评议基层站所是人大代表充分发扬民主,进行有效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评议时要求参评代表不讲情面,不讲假话,既充分肯定受评单位和个人的成绩,又直言不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议结束后,应将评议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被评单位和个人,并要求他们制定整改措施。乡镇人大应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第四,不断提高代表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乡镇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为此,必须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乡镇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做好代表的培训工作。要组织代表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代表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熟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努力提高他们的议政履职水平和监督本领。二要完善代表工作管理机制。要制定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制度,使乡镇人大代表的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度化。三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集中代表的建议、意见,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闭会期间,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应有的议政履职和依法监督作
用。
第四篇:浅议如何加强乡镇人大监督工作
浅议如何加强乡镇人大监督工作
唐言峰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乡镇人大要克服监督工作乏力的状况,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开创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局面,我认为关健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处理好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三者关系,确保乡镇人大监督权的行使。乡镇党委要加强对乡镇人大的领导,认真研究和帮助解决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无钱办公、无地方办公、无人办公的问题,党政工作决不找人大主席去做,为人大依法行使监督工作创造良好、有序的内外环境。乡镇人大在监督工作中要防止消极被动、畏首畏尾的倾向。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好监督权。乡镇人民政府要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凡属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主动报请人大审议、批准;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政府必须认真执行。要认识到人大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归根到底是为了帮助政府纠正失误,改进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于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乡镇人大也应加
强监督。虽然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负责人的人事任免不归乡镇人大,但乡镇人大组织的代表 评议结果应当成为这些中层干部任免奖惩的主要依据。从长远看,对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负责人的任免奖惩,乡镇人大应该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对于实行双重领导及人事任免权不归乡镇管的各类站、所、社等职能部门,乡镇人大同样可以发挥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执法检查和代表评议结合起来进行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把代表评议结果纳入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部门的考核和任免奖惩中去,这需要得到有关方
面的配合。
第二,明确监督职权,完善监督机制。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监督职权主要是监督乡镇人民政府是否依照宪法、法律、法规行使职权;监督贯彻执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监督乡镇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监督乡镇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情况等。但由于这些规定过于笼统,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难度,致使乡镇人大难以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因此,要使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各地应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制定或完善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乡镇人大工作
制度、条例或办法。如建立《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制度》、《乡镇人大监督工作制度》、《乡镇人大办事规则》、《乡镇人大代表活动制度》、《乡镇人大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制度》
等,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第三,掌握监督工作规律,讲究监督工作艺术。要使乡镇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不仅要敢于监督,大胆行使监督权,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一方面是要熟悉宪法和法律,这是开展监督工作的依据。另一方面是要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权力,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约性的监督合力。这里包括:
1、把握好知情权。只有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有一个详细、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监督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目的性。
2、把握好审议权。要改变审议时“一人说众人听”的单向模式,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大家围绕审议内容,各抒己见,既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又中肯地提出可行性意见。对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应对有关责任人提出质询。
3、加强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是乡镇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检查中要注意方法,应深入到群众中去,增加个别走访的时间,了解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验证被检单位汇报情况的真实性。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追查到底,严肃处理。
4、认真组织评议。评议基层站所是人大代表充分发扬
民主,进行有效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评议时要求参评代表不讲情面,不讲假话,既充分肯定受评单位和个人的成绩,又直言不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议结束后,应将评议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被评单位和个人,并要求他们制定整改
措施。乡镇人大应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第四,不断提高代表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乡镇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为此,必须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乡镇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做好代表的培训工作。要组织代表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代表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熟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努力提高他们的议政履职水平和监督本领。二要完善代表工作管理机制。要制定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制度,使乡镇人大代表的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度化。三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集中代表的建议、意见,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闭会期间,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应有的议政履职和依法监督作
用。
第五篇: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开展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监督不力仍是地方各级人大在依法行使职权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就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具体表现
地方人大在行使监督权方面,离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监督过程不扎实。如每年的人代会审议通过“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等,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会后对代表们提出的审议意见和议案建议,没有几件能得到较好解决。对经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在执行中出现重大变更后,人大常委会通常是在审查、批准决算时予以追认,很少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导致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人大监督是“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做形式”,严重影响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形象。
2、监督重点不突出。安排执法检查和审议内容贪多不求精,不求严,缺少“重头戏”。一些代表或委员审议时,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泛泛议论的多、重复发言的多;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的少。在监督目标上,一些地方人大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一府两院”的重大行为,而更多着力于政府下属部门的行政行为和“两院”的某些司法活动,产生了四面出击、力量分散的状况。
3、监督手段不强硬。在现有的监督方式中,地方人大运用频率较高的是会议审议、执法检查、视察和调查、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控告和检举、个案监督等,而法律规定的如询问、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却很少运用,甚至搁置不用。由于监督手段不强硬,没有威慑力,影响了法律实施的效果。
4、监督效果不理想。地方人大每年都要依法开展大量的监督活动,但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不多。往往在审议报告中讲了,会上议了便完事,存在一查就了,一审就过现象。有些问题年年审年年议,可是几年之后,仍然是面貌不改、山河依旧。
二、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造成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因素很多,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无论是领导机关、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真正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人大监督权和监督工作的,都还很有限。就人大本身来讲,在开展监督时,经常会有“换位”念头,站在政府角度来考虑问题,认为现阶段开展一些工作实施一些强硬行政手段是必要的,即使有时过激或出偏,都应理解,这样就会出现从支持配合方面考虑多,监督制约方面考虑少,使监督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2、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是人大监督立法滞后。主要是规范人大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方面的立法滞后,地方组织法只对人大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作了原则规定,对不监督或不服从监督行为没有规定追究责任,导致监督主体不愿或不敢大胆行使监督,监督对象消极对待人大监督。二是有的法律操作性不强。有的规定过于笼统,有的立法“撞车”,有的立法部门色彩浓厚,有的立法过于超前,执法条件不具备。这些情况,既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给地方人大监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政治体制不协调。首先是党政不分制约人大监督。人大的监督的对象是“一府两院”,但在现实中,一般是党委作出决定政府去组织实施,不少地方是党委和政府联合发文对一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直接介入经济和社会生活,对这种党委政府行为共为一体、人大难以实施监督。其次是行政机关权力扩张弱化人大监督。宪法规定人大处于国家权力体系的中心,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但在国家实际政治生活中,行政机关可以不通过人大的授权就对公民单向设定义务和为自己创制权力,使人大监督处于被动地位。三是现行行政司法管理体制影响人大监督。人大监督的同级地方政府,不仅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还要接受上级政府的领导、执行上级政府的决定;下级法院要受上级法院的监督,上级法院有权改变下级法院的判决;下级检察院对上级检察院也存在着行政服从的管理关系;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后,从行政关系上脱离了当地地方政府,但其工作仍然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种现存的纵向领导和监督体制,给人大监督带来了不少难题。
4、自身建设不适应。一是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以区级人大常委会为例,一般只有五六个工作机构,连同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内才二三十人;二是监督者整体素质不高;三是领导年龄普遍偏大。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领导年龄普遍偏大,大多只能任职一届,每逢换届时常出现大换班,影响了人大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三、加强地方人大监督的对策措施
加强地方人大监督,要从理论上、法律上和工作上全方位推进
1、强化人大监督主体意识。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支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其次“一府两院”要增强人大意识,虚心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三是人大自身要增强监督意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法律至上的观念,认真行使监督权。
2、健全人大监督法律体系。一是要尽快出台《监督法》。同时,还要把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质询、撤销、罢免等具体监督处置程序,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进行个案监督的程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重点问题的调查处置,对人大与其他监督机关之间的职责和职权界定等,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使人大监督有法可循、有规可依。二是要加强人大监督的制度建设。如:加强监督主体即常委会自身建设、干部人事监督、提高人大常委会审议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规范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内容和程序,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以一定形式确定下来,使监督有章可循,减少监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突出人大监督的内容。一是坚持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作为根本的任务。要在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有效实施。二是坚持把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首要职责,着力解决本行政区域内带有全局性的重大事项。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落实、财政预算执行,重大经济项目等,要加强监督,保障健康运行。三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尤其要加大个案监督力度,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促进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4、讲究监督的方法方式。一要把常委会的监督与发挥主任会议的作用结合起来,坚持监督经常性。督促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的落实,在时间安排上更能保证监督的经常性、连续性。二要把监督人和监督事结合起来,增强监督权威性。关键要把党管干部原则同依法办事、严格履行法定程序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权威性。三要把调查审议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增强监督实效性。实行审议意见书落实制度,对审议意见的落实办理提出时限的反馈要求,明确规定,每次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作为下次常委会的审议议题,对落实不力的不予通过。连续两次通不过的,“一府两院”的有关负责人必须到会作出说明。这一做法,在实践中会产生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的效果。
5、加强权力机关自身建设。第一,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提高其专业化和知识化水平,增强专业化人员比例,提高监督者整体素质。第二,进一步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构职能,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机关内设立法律监督委员会。由政治、社会及法学界中的人大代表组成,对本级选举和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重大决策失误、司法腐败、行政违法行为等进行依法监督。第三,加强人大机关干部的交流与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大干部队伍,以适应人大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