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四千年的国家发展史,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在朝代的不断更替中,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也处在变革和发展中。在高度中央集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行政管理中体现的人本主义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政权稳固与否的关键在于人,人本主义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的问题就是思想界热议的话题,这一时期儒家学派提出了“仁政”、“德治”等主张,孟子更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后来儒家成为官方哲学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后,民本更成为普遍流行的思想主张。以唐朝为例,唐太宗治国期间一直推崇“重民”思想,他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邦本”。十分重视民的力量以及与民众的关系。贞观年间,他推行轻徭薄赋、使民以时、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很快的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从而成就了“贞观之治”这样的治世局面。虽然在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繁盛多是在改朝换代、政治动荡之际,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中国行政管理思想的变革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上,一定程度上也蕴涵了人本主义的思想。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从最初的世倾世禄制到科举制经历了漫长的变革过程。官员的选拔从最初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到平民也拥有做官的权利反映了行政管理思想上的变化。统治者开始注重人的作用。科举制的推行,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改变了封建前朝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我国自古有“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之说,选官制度的变化时我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变化的反映,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最为繁盛的时期。
遗憾的是我国古代社会始终是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朝代更替中君主对于权力的把握不断加强,行政管理中所体现的人本主义归根到底还是出于维护政权稳定的目的。一直到封建社会的末端人本主义思想始终被压制着没能的到真正的发展。
悠悠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历尽沧桑,中国社会也几经变迁,在这一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体验了无数艰辛。如今,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处在社会转行的伟大时期,人的作用愈加凸显。在这一时期我们的行政管理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并且开发人得价值,促进当前进行的行政改革乃至整个政治文明建设健康顺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篇:人本主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100930107
石佳蕾
人本主义
摘要:
本文通过将人本主义与弗洛伊德学说和行为主义进行对比,大致论述了人本主义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以及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等。
关键词:
人本主义、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应用
Summ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t theory,compared with Freud’sand behavioral theory.Keyword:
Humanist theory、causes、main content、application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之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华生的行为主义是两种影响最为深广的心理学派,分别被称为“第一思潮”与“第二思潮”。这两种理论都试图用化学与物理术语来描述人类行为,过于强调人与动物界的连续性而完全无视或否认使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种类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因这两种理论的支持者通常将注意力集中于对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因此他们的研究重点被放到了人的缺陷上,而对人的力量和潜力却很少或根本不加考虑,如此虽然会在精神病治疗方面得到取得成绩,然而却很难得出对一般人的心理建设有指导性的结论,缺乏普遍性。马斯洛这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的人,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放越低,对人的指望也越来越小……因此对记性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的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记性的心理学和哲学。这一点已经是日益明显了。一个更普遍的心理科学应该建筑在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上。”
人本主义学说的创立者亚伯拉罕·马斯洛曾醉心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然而对行为主义以及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研究愈加深入,马斯洛则愈感到这两种学派理论中存在的狭隘性。他第一个婴孩的降生使马斯洛彻底放弃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他甚至对这种学说“再也无法忍受”。珍珠港事件使得马斯洛决心用毕生的精力去寻找一种关于人类欣慰的普遍理论。“我想证明人类有能力完成比战争、偏见和仇恨更美好的东西。”
与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学说不同,马斯洛通过对他能找到的最出色的人物——即他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来得出他的结论。因此马斯洛的理论对于人的自我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与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性本恶”相反,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其理论核心为“自我实现“,他认为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我了自我实现。他将“自我实现”大致描述成“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这样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总是尽力去完成”,他认为自我实现“只能出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身上。它往往被视为事物的终极状态,被视为远大的目标,而不是一个活跃医生的动态过程,它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马斯洛将带到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称为”高峰体验“,他认为高峰体验式“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使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有高低之分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语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如上面所说马斯洛主要以他能找到的最出色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因此他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他们拥有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和对待事物采取客观的态度;具有超过常人的看穿事物表象的能力;因具有出色的认识能力,自我实现的人总是更有决心,更有一个清醒的是非观;对未来更有准确的预感;他们有着谦虚的态度;懂得倾听;马斯洛还发现自我实现的人总是毫无例外地致力于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责任或职业;自我实现的人普遍具有创造性;更少于表达,更自然、简单、勇敢;自我实现的人很少有自我冲突。马斯洛对于自我实现的人共同特点的总结毫无疑问的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马斯洛强调教育的功能,把完善的人心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他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自我同一性原则。即教育应该是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
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
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2、启发性原则。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
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感情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只有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4、美育原则。即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超越性原则。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魔种超脱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
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局批判精神的人。
5、价值原则。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弗洛伊德是如此醉心于人类行为中无意识的决定因素,以致对病人所陈述的关于他们行为的理由几乎毫不注意。行为科学家相信他必须把人当做一件物体——一件可被观察但不必被询问的物体——来加以研究。人的自我认识,它的感情、欲望、要求等主观材料都应该被剔除。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使心理学摆脱了机械论的科学,使得心理学家将关注点聚焦于人本身之上。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罗杰斯将马斯洛的理论运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发展出了“患者中心疗法“,强调心理治疗是一种患者和治疗者都必须深入置身其中的治疗关系,假如治疗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会产生治疗变化;假如发生治疗变化,就会使患者体验到更多的自我认可和更多的自信等等。这种治疗方法的核心——治疗者对于患者主观的感受——也可运用于除心理治疗外的其他治疗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治疗效果,同时也可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更加重视组织成员的能力发挥和个人发展,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加强了组织的凝聚力。马斯洛倡导的教育原则启发教育者注重儿童的潜能开发,尊重其各自的选择和需要,使其实现“各自”的自我。这样的教育原则更加人性化,能够是儿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其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 Abraham H.Maslow《人类动机论》、《动机和人格》、《人的潜能与价值》
【美】Carl Ransom Rogers《患者中心疗法》、《论人的成长》
【英】柯林.威尔森《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
【美】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
【美】Robert D Nye《三种心理学》
第三篇:《城市发展史》中的人本主义
关于《城市发展史》中的人本主义的几点浅见
虽然对《城市发展史》只进行了粗略的浏览,但对芒福德的一些观点印象颇深。我觉得芒福德最明智的地方在于他把对城市的发展的规律的归纳放在对历史的分析总结之上,他看到了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动作用。
第一,在芒福德的论述中,城市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化身,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随着人类的历史发展,于是,城市的兴亡与人类文明之间便存在并行和交织的关系。
人类进化的本质是文化进化(以区别与生物界的单纯呢生物进化)。而人类文化的重要表征,根据芒福德的归纳,一个是语言文字,另一个就是城市了。芒福德论述说,城市同语言文字一样能实现人类文化的积累和进化。人类文明的每一轮更新换代,都密切联系着城市作为文明孵化器和载体的周期性兴衰历史。换言之,一代新文明必然尤其自己的城市,因而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弃旧图新,离不开城市的根本反思和进步。
第二,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是能够代表自身独特的文化,并且城市的使命是延续文化。“城市”在芒福德的比喻里十分有趣,是“文化的容器”。
芒福德所论述的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介质。城市不仅仅是居住生息、工作、购物的地方,它更是文化容器,更是新文明的孕育所。
“······如果说在过去许多时代里,一些名都大邑,如巴比伦、雅典、巴格达、北京、巴黎和伦敦,都曾经成功地主导过他们各自国家民族历史的话,那首先是因为这些大都城都始终能够成功地代表各自的民族历史文化,并将其绝大部分流传给后世。”
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
“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了。”
第三,城市不仅是人类的居住环境,人类有能力通过改变城市,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这也是城市的功能和目的。
“我深信我已经证明,城市一旦消除了他有时以来的固有缺陷,他将来发挥的作用将会远超过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他觉得当时的城市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并且这种生命力导致了城市丧失的发展的目标。他认为城市恢复活力最好的办法是陶冶人、关心人,城市是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场所,人类凭借城市发展这一阶梯步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芒福德确实是一位对城市发展历史具有深刻见解,对城市规划具有远见的思想家,他将人与城市联系起来看,将人本主义在城市的历史和前景中的影响发掘并且提炼了出来。
第四篇:人本主义研究
人本主义研究作业
21、什么是宇宙论证明?它有什么问题?
宇宙论证明:这个世界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世界,会有万物众生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大爆炸”产生了这个宇宙,包括这个宇宙的物质与能量、时间与空间。但这个答案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而只是把问题推后了一步,因为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大爆炸”,而不是“什么也没有”。科学似乎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宇宙的存在,如何产生,上帝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换句话说,上帝的存在是宇宙存在的最好的或者是唯一的解释。
宇宙论证明的问题:即使上帝存在是宇宙产生与存在的解释或理由,我们依然可以问,为什么上帝会存在,而不是什么都不存在?引进上帝似乎也只是把问题推延了一步,而不是回答了问题。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在上帝这一步停止探寻与发问,认定上帝是一切的最终解释,且它的存在不需要进一步的解释或理由?
2、什么是设计论证?这个论证的理由很强么?这个论证有何缺陷? 设计论证:
由威廉·巴雷提出的设计论证是个类比论证。他用“手表和手表匠”之间的关系来类比“宇宙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发现某个事物显示出某种有目的性的结构或组织,我们似乎就倾向于认为它是被有意识制作而成的。例如手表,它的弹簧、螺丝、指针都是为了准确计时而制作出来的,整个钟表所展现出来的合理性、合目的性都直接来自于一位有意识有理性能根据自己的目的而行动的创造者:钟表匠。我们发现一块放在地上的手表,不能认为这块表是偶然的或者是自古一直存在而不是由创造者制作了它。
相似的,作为类比,人类眼睛的敏锐与精致超越任何的显微镜,人类的大脑即使最为复杂的电脑程序也无法得到模拟,自然规律的深奥与简练,甚至许多现象依旧超出我们理解,这一切使得我们不敢怀疑,是造物主创造的这一切。它以无限的智慧设计了这一切。这就是上帝。
这个论证是个典型的类比论证。
设计论证的缺陷:即使有创造者,那也不必是上帝。
3、什么是本体论论证?
从上帝的概念出发来论证上帝存在的论证是本体论论证。
4、笛卡尔的本体论论证是怎样的?如果不同意,如何反驳?
笛卡尔的本体论论证:
1.上帝拥有所有完美品质;
2.存在是一种完美品质;
3.上帝拥有存在这一完美品质,上帝存在。
笛卡尔界定上帝“是一个拥有所有性质(全知、全能、全善、存在„„)的事物”,“存在”是所有性质中的一个性质,因此上帝拥有存在这一性质,所以上帝存在。
反驳:运用类比论证来反驳笛卡尔的本体论论证
1.我们定义这样一个Glod拥有所有以下性质:
250kg、猪、难闻的、粉红色、坐在门后面、存在;
2.存在是以上性质中的一个性质;
3.因此,Glod拥有存在这一性质,所以,Glod存在。即,“一只250kg的难闻的粉红色的猪坐在门后”存在。
但是,在现实中,这样一只猪并不真实存在于门后面。由此可以反驳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5、安瑟伦的论证是怎样的?高尼罗是怎样反驳的?康德又是怎样反驳的?试着分析康德的类比?
安瑟伦的论证:
安瑟伦界定上帝是这样一个概念:“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事物”。这一概念意味着“我们无法设想有比他更伟大的事物”,而“我们无法设想有比他更伟大的事物”这个概念包含了“我们无法想象它不存在”这个观念。作为最伟大或最完善的事物,上帝决不可能仅仅存在于心灵中或人们的理解之中。因为假如上帝仅仅存在于心灵中,人们便可以设想出一个比上帝更伟大或更完善的事物,所以,一定存在着一个事物,我们无法想象有比他更伟大的事物,对于这个无与伦比的事物,我们不能想象它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否则它就不是最为伟大的、无与伦比的。由此,上帝既存在于心灵中又存在于现实中。
高尼罗反驳:通过类比论证同样可以证明一座无与伦比的仙岛也是现实存在的。
高尼罗界定仙岛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的岛”。作为最伟大或最无与伦比的岛,仙岛决不可能仅仅存在于心灵中或人们的理解之中。因为假如仙岛仅仅存在于心灵中,人们便可以设想出一个比仙岛更伟大或更无与伦比的岛,所以,一定存在着一个事物,我们无法想象有比他更伟大的事物,对于这个无与伦比的事物,我们不能想象它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否则它就不是最为伟大的、无与伦比的。由此,仙岛既存在于心灵中又存在于现实中。
显然,现实世界并没有这么一个仙岛,所以用同样的办法来推断“上帝存在”也就是荒谬的了。
康德的类比:
康德认为用本体论论证来确认上帝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商人想靠在帐簿上加几笔收入来增加自己的财产一样。
无论是笛卡尔还是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都是典型的本体论证明,它们都是从上帝的概念本身出发,通过分析概念来论证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在界定“上帝”这一概念时加上了“存在”这一概念,认为“存在”是上帝这个概念本身包含的一个属性,进而得出“上帝存在”。
康德认为,“上帝存在”是综合判断而非分析判断。“存在”不是真的谓词,它只是一个用于连接主谓词的系词,说“上帝存在”,这个“存在”并不为“上帝”这个概念添加任何新的东西。对真正存在的对象而言,真实存在这个概念不能仅从分析概念就能够得到,反而是以综合的方式添加于我的概念之上的。
因此,仅仅给上帝这个概念加上“存在”就证明上帝真的存在,跟一个商人仅仅在账簿上多加几笔来证明自己的财产增加了一样,是荒谬的。
6、什么是先验论证?什么是先验命题?试着举几个或几类例子?
不求助于经验和观察,只求助于概念的分析、语词意义的了解与推理,便可
论证相关命题的真假,这类命题也被称为先验命题,证明它们为真的论证称为先验论证。
一般认为,数学命题是典型的先验命题,因为认识它们的真假不需要求助于经验与实验。数学证明也是先验论证。
重言式是典型的先验命题,例子如下:
如果丘八是哺乳动物,那么他就是胎生。
如果李四是单身汉,那么他一定没结婚。
7、什么是恶的问题?什么是神义论?试举几种解释恶的想法?
恶的问题:恶的问题是为了证明上帝不存在。基督教、佛教以及犹太教认为那个神或上帝是全知、全能与全善的;但这个世界充满了恶,如:艾滋、癌症等等;上帝是全知的,所以他知道这一切,它是全能的,也就是说他也能够避免这一切,上帝又是全善的,他应该避免这一切的发生,但事实上,这些发生了。所以全知、全能与全善的上帝不存在。
伊壁鸠鲁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如果上帝是善的、愿意避免罪恶的且无能为力,那么他就不是全能的;如果上帝能够避免罪恶但却不愿意,那么他就不是全善的。
神义论:主要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恶的存在;如何为全善的上帝的存在辩护。解释恶的想法:
1.自由意志说:木偶没有自由意志,也就没有道德责任,也就没有善恶;我们是有自由选择的主体,能够行善,也会为恶;上帝要创造一个有道德的世界;
2.二阶善要求一阶恶:比如慈爱与慷慨的存在必须以需要、痛苦这些一阶恶地存在为前提;
3.人格塑造说:痛苦与灾难塑造人优良的性格;
4.神秘说:上帝的知识与智慧是无限的,他的计划与设计超出了我们的知识、理性的范围,不是我们只有有限理解能力的人所能理解的。
8、什么是恶上帝假说?这个假说有什么明显的问题?人们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
恶上帝假说:上帝是全知、全能但不是全善的,而是及其邪恶、恶毒与残忍的。恶上帝假说存在的问题:极为明显的问题是我们的世界有许多善与好的事情。例如:
美丽的风景带给我们极大的愉悦;
我们无私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反之,我们的孩子也无私的爱着我们; 给某些人巨额财富、健康与快乐。
这些证据似乎说明恶上帝假设是站不住脚的。
解释这个问题:
神恶论:主要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善的存在;如何为全恶的上帝的存在辩护。
1.自由意志说:恶上帝为了让我们自由的行恶,把我们造成是有自由选择的主体,当然,自由主体有时候也会行善;
2.二阶恶要求一阶善:比如嫉妒的存在必须以快乐、富足等等这些一阶善地存在为前提;
3.人格毁灭说:给予美丽与快乐是为了让我们无聊的日常生活显得更为痛苦;短暂地给予健康是为了慢慢地拿走,代以伤病的痛苦。给予一些美好的东西再抢走
是更为残酷的;等等;
4.神秘说:恶上帝的知识与智慧是无限的,他的计划与设计超出了我们的知识、理性的范围,不是我们只有有限理解能力的人所能理解的。
这些似乎说明,善的问题对恶上帝的存在也并不是致命的威胁。
9、恶上帝假说说明什么?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以及设计论证能够证明上帝是善的么?
上帝是全善的假设,而不相信上帝是极为邪恶的假设?
恶上帝假说的挑战在于如何证明上帝是善的。
在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以及设计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善恶。因此它们并不能够证明上帝是善的。
第五篇: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美国人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表面的经济繁荣与严重的信仰危机、精神危机的矛盾
(二)哲学背景
人文主义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力 人性论,人性本善论
现象学通过对人“纯粹意识内的存在”的研究揭示人生活的本质
存在主义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是中心问题,人是有目的的(三)科学背景
生物学
有机体生命的实现倾向
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
从人类自身本性中发掘其潜能和价值
(四)心理学背景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及基本理论
(一)代表人物
1、奥尔波特
生平及主要著作
《人格特质:分类与测量》《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看法》
《人格的模式和成长》
2、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生平及主要著作
《咨询与心理治疗》《受辅者中心治疗》 《论人的成长》《学习的自由》
3、马斯洛生平及主要著作
《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
4、罗洛·梅生平及主要著作
《焦虑的意义》《人寻求自我》《存在心理学》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爱与意志》
(二)研究对象
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
研究人类中出类拔萃者或精英
(三)研究方法
整体分析方法
人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现象学方法(罗杰斯)
对意识经验的直观描述
个案研究法(奥尔波特)
通过对个别对象案例分析找出其特殊规律,并依此
提出对同类案例的推论和解释
(四)基本理论
1、人性本善论(理论支柱)人是一个独特的有机体,有能力指引和改变生命历程的主导或设计 人性中的恶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当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时,人的本性就是善的 美德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奖赏,能够得到一种更深刻的幸福感和内在生活的丰富感
2、需要层次论(动机理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动机引起的行为包含有意识的和潜意识的 人的动机是综合性活动 人类的需要是一种内在的、高级的需要 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 人类需要有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 人类需要成等级系统 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 各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3、自我实现理论(核心)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即完美人性和个人潜能的实现 需要层次论是自我实现论的心理动力学基础 自我实现者拥有的15种人格特征 通向自我实现的八种主要途径 自我实现有健康型自我实现和超越型自我实现两种类型 自我实现者能更多的体验到高峰时刻的出现(高峰体验)
4、受辅者中心治疗法(罗杰斯)任何一种生物体只要被赋予了生命,就会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生长、发展、活动的趋势,一种求生存、求强大、求茂盛、求完满的趋势(实现倾向)动员当事人主体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解释,改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 成功的咨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咨询者真诚一致;咨询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受辅者;咨询者设身处地的体会受辅者的内心世界
5、教育改革论(《学习的自由》罗杰斯,1969)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提出“学习是成长”的学习理论,主张在做中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主张良好的师生关系或教师态度是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