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读后感
《别怕》读后感1
在我看来,爱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有时温馨,有时激动,有时平静,有时冰冷,有时残酷。但我从未见过如此忘了自我的表达方式。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为了拯救自己孩子与狮子嘴下,竟毫不畏惧地把自己的手臂,甚至时刻将准备自己的左腿、右腿、胸膛献给那只凶猛的狮子,乃至整个身体。为了孩子,他已经忘了自我,只剩下保护自己孩子的本能。
从这则短小而精炼的故事中,我知道了父母是伟大的.。他们是我们上小学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教会我们走路,是他们叫我们懂得人生的道理让我们知道怎样做人。使他们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所以,作为父母的子女,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所以我们中国从古到今都以“孝”为先,孝顺父母,报答父母,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这些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刻苦勤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做一个为祖国增光添彩的人为祖国默默的奉献着,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这时候我才真真正正的懂得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
《别怕》读后感2
《草房子》是一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该小说主要讲了小男孩桑桑小学六年的生活。在这六年中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事,其中最令我感慨万千的是最后一章的3、4片段。
主要讲了:桑桑来到了温幼菊的药寮听温幼菊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并唱起了一首无词的歌,虽没有歌词,但却给了桑桑无边的勇气。
桑乔继续带着桑桑到处寻医。冬季即将结束,桑桑的病情还在不断恶化。就在这时桑乔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有人能治桑桑的'病。起初桑桑拒绝了,但想起温幼菊讲的两个小故事和唱的那首无词的歌,便鼓起勇气跟随父亲去了。
其实温幼菊讲的两个小故事和唱的那首无词的歌,都体现了两个字那就是--别怕!
两个简短的小故事和一首无词的歌,却给人一种神秘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于内心深处,想要爆发出来还得靠自己。
想起我自己,曾经被一次小小的失败给击垮了,从此再也没有了信心。可是读了《草房子》,读了桑桑的故事,别怕两个字就铭刻在我的心底,就是这种神奇的力量帮我从失败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我很庆幸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希望我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可以引以为戒!
《别怕》读后感3
摘抄原文:生命如同在峡谷间穿行,这一刻阳光明媚,下一刻也许会幽暗无日。她不知道,在病魔面前快乐是那样短暂而虚妄。
握住你的手,轻轻的告诉你,有我,你别怕!真的,我们都不用怕,只要爱还在。
读后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文中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对于一个患有先天性智障,却一直守护她的故事。母亲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她们给予孩子一切,却不求回报。其实文中的母亲也有害怕,厌恶,不耐烦的时候。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她为孩子筑起了一道爱之墙,不管经历过怎样的绝望,爱的种子还是悄悄发芽了。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清新自然。母亲是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天使。文中的孩子也许不健康,但我们是健健康康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记得歌中写的`;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别怕》读后感4
今天妈妈给讲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只鳄鱼,她的牙齿坏了,它不想看牙医,但他非得看牙医,鳄鱼来到诊所,敲了几下门,牙医真的不想给鳄鱼看牙齿,但是他非看不可,因为他是医生,医生不能不给病人看病。牙医去给鳄鱼开门,牙医真害怕鳄鱼啊,他生怕鳄鱼吃掉自己。鳄鱼好害怕牙医啊,因为鳄鱼害怕拔牙。
牙医开始给鳄鱼拔牙了,牙医先给鳄鱼打上麻药,拿起钳子使劲一拔,牙齿就被拔了下来。鳄鱼说:“多谢您了,明年再见。”牙医也很有礼貌,说:“多谢您了,明年再见。”但是他们又说了同样的话,他们明年都不想再见到对方,拔牙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早晚刷牙,晚上睡前不要吃零食。
妈妈还告诉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责任心,就像牙医一样,虽然不敢给鳄鱼拔牙,但他是医生必须要给鳄鱼看病。长大后我也要像牙医一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孩子,别怕》读书感悟
二十五年前,一位父亲,面对出生的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没有绝望,而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命运抗争。他是文革时期的老三届,初中文化,一名普通的工厂技术员,然而他手把手的教女儿发音、识字,踏上了一条教育之路。他把培养女儿的这套方法经过归纳、总结、提炼,于96 年创立了赏识教育,他就是中国的卡尔威特——周弘。
周弘在《孩子,别怕》一书中阐明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祖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是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看过一篇题为《总有一粒种子是好的》的短文,印象特深感触也颇多。
文章的大意是:一位女孩大学毕业后到处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财会工作,可没干几天,因不胜任被辞退。回家后,母亲对她说:“不是你胜任不了工作,而是这个岗位不适合你,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久女孩又找了一份工作同样不能胜任而被辞退,母亲还是继续同样的鼓励。历经无数的挫折,女孩终于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并迅速发展为资产超过千万的企业家。成功的女孩回家感谢母亲的鼓励,母亲淡淡地说:“一块地,种麦子不行改种豆子,种豆子不行种瓜果,瓜果不行种林木,实在不行,撒一把荞麦。总有一粒种子是好的。”
“总有一粒种子是好的。”说得多么朴实,却又多么深刻。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想到:母亲对孩子如此.老师对学生不也应该如此吗?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容纳每个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
于丹教授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只要我们不去嘲笑他们的青涩、莽撞、唐突,用智慧的宽容,充满信赖的真爱,悉心地为我们的天使修补翅膀,他们就会重新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源关系的本能之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获得爱,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教育应该像给花浇水一样,让那爱的雨露,由表面慢慢渗透下去,渗到孩子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