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地理复习的三规律
新课程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们回归教材、熟悉教材,从教材中学到知识点并提升能力,因此,在高二地理复习教学中,尤其是第一轮复习时,应该注重回归教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地理复习的三规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复习的三规律
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初中地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还是记忆一些地名和地理现象就基本可以过关了。有的同学在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到了高中连长江、淮河和珠江哪个靠南哪个靠北都搞不清楚。也需要从这个层次开始补习。
这个层次的核心是要把地理知识和地图对照起来,做到直观理解。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图这三个地图应该反复的看,当成课外书来细细品味。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书桌旁边的墙上,就有一个立体的塑料版的中国地形图,做题或看书累了,就凑过去看看,还会拿手摸一下,感觉不同的地形地貌。真的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是觉得浅显的地理书是可以当课外书来读的,非常有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到了高年级,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学习方法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比如在学习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是靠背地名能解决的了。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比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第一个层次是以地图学习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学习;第二个层次是以规律的理解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像高年级的过渡;第三个层次是把规律和地图结合起来学习,是对高年级的要求。一次做好这三个层次,我们就一定能学好地理。
高二地理正确使用方位词的方法
1、表示地理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
2、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如北部。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
3、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4、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5、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6、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变化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偏。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
7、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8、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由此计量出恒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中纬度35°N附近,仰望九月苍穹,在天顶附近有天琴、天鹰等星座。结合地平方向,地平高度和近距,我们可以表达出空间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仰极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40°N)仰望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0°。
高二地理考试如何拿高分
1.重视课本
每一个文综老师都会对学生说课本的重要性,可是我们对课本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我知道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和我一样会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过于着急的做题,甚至上手就做高考题。我们应该明白,高考题是考察综合能力的,每一道题可能都涉及了诸多知识点,忽视知识点的掌握直接做题是没有效果的,简单的知识点在做错了之后再去看书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我自己的方法是每复习一节,在做作业之前都会把书先读一遍,必要的话摘抄出基础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做题去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不要觉得课本很简单就忽略它,每一次读课本都应该认真,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小重点,每一遍读都是对基础的夯实。当然,相对于政治历史而言,地理的课本内容较少,必要的时候可以阅读参考书中基础知识讲解的部分。从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抓起,在真正理解了每一个概念后,做题你会觉得得心应手。
2.记忆,理解与总结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部分。
高一我们首先学习的自然地理可能打击了很多刚进入高中同学们的自信心,因为它涉及的部分是偏理性的,只记忆对提升没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上,在高考复习中你会发现,自然地理是整个地理学科的基础,综合题不会单独考察自然地理部分,但多以它作为背景,所以学好这一部分是必要的。
同样,你也会发现,自然地理是稳定的得分来源,只要你理解了,做题中不粗心,分数一定能拿到手。当时我也在自然地理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好这一部分重要的是理解,认真读课本,参考书,将书上的图多在草稿本上画几遍,直到烂熟于心。
下面我们来说人文地理,这一部分主要是多总结。例如水库的作用,某一种农业类型的优点等等,每遇到一道可能在其他题中遇到的主观题,就总结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除特别记忆外平常做题前多看看,会有效提高主观大题的得分率。
最后区域地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学习了,这一部分体现出的是地图和记忆的重要性,如果你之前的基础很扎实,不用太担心,但如果你对世界著名地区的地图还不熟悉,就需要抽出点滴的时间来记忆了。
也许你会说,所有科目都要求花费时间提高,一天只有24小时。我曾经也抱怨过时间太少,但你应该这样想: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课间的几分钟,吃午饭后睡觉之前的几分钟,甚至是晚上洗脚的时候都有可能是你能利用的时间,与其抱怨时间不够,不如思考还能从哪个地方抽出一点时间来记忆一些重要的东西。
3.模拟题
现在我们来说说模拟题对地理的重要性,如果按我个人的实际经历来讲,从高三上学期后期开始,我的老师就安排做限时疯狂高考提升密卷,而我觉得模拟题对地理的提高十分大。
首先在做题的时候你要全身心投入,把平时当作考试,只有每一次都认真考试,你才能看出来自己在这一科目上的漏洞在哪,同时你也会看到自己一步一步的提高。
其次最重要的是你要认真改错,将标准答案誊抄到试卷上,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然后逐条分析每一个要点,对于你漏掉的点,你要花时间记忆,争取下次出现类型题的时候你可以开阔思路,想到这个点涉及的方面;对于你没有漏掉的点,你也要认真分析,看你写在卷面上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距在哪里,争取下次写得更规范一些。最后你要总体分析你在哪种题型上薄弱,选择题或者主观题,在这种题型上多下功夫。
每做一套模拟题都得需要两个半小时的整顿时间,而且做文综卷本身就要写很多字,很累也很辛苦,我觉得一星期限时做一次,认真改错,坚持下来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如果有条件老师选题和同学们一起做对提高就更有利了,多去学习同学在会回答主观题时候的长处。
4.规范程度
认真的人更容易成功,对于文综而言书写要整齐,要点要分开作答,卷面要干净整洁,把每一个小细节做到,老师会感动于你的认真,你的分数会比乱七八糟的卷面高很多。
第二篇:高二地理农业生产活动复习
第五单元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学案导学
本节是学习整个单元前半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述。大纲中对本节内容没有具体要求,但学习农业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这两个知识点,需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因此教材在本节中安排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特点、投入和产出及分类的知识点。其中重点是农业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及农业的分类。
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解法可较好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若能进一步联系实际参观一下现代农业温室大棚、走访调查农户田地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则能更透彻理解知识,学而不忘。引言
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它需要依靠土地才能进行。农业生产的性质是自然再生与经济再生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
教材先对农业生产的概念作了阐述,进而引申出农作物培植和驯化动物的传播对世界各地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目的是使学生一方面理解人们可通过劳动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农业,一方面告诉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可以有多种选择。为下几节的学习打下铺垫。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含义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农业生产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成因①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②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异很大①动植物生长发育有规律性②影响动植物生长的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
运用关键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或不违农时
■学法导航
□对于农业生产的这两大特点应注意:地域性是指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是指农业生产时间分布上的特点。■探究点拨
【探究】下列现象或语句分别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①“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②华北平原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寒露两旁见早麦。” ③南方低山丘陵宜发展茶树生产,平原地区则种植水稻。
④“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点拨:①误地一时即错过季节,体现季节性;误人一年,体现周期性。②早、迟、当时、寒露两旁均体现季节性。③南方土壤为红壤(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分充足,宜于种植水稻,又经过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熟化了的水稻土,体现地域性的特点。
④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导致两地生产的地域性差异,造成作物的“味道不同”。答案:①季节性与周期性 ②季节性 ③地域性 ④地域性
二、农业的投入与产出
1.投入:自然条件、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2.产出:农产品——供人们食用或作为工业原料。
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图 ■学法导航
对于农业的投入—产出理论较形象简便地记忆和理解就是要灵活理解和记忆图5-1-1,并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这样便能灵活运用。
■探究点拨
【探究】什么叫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点拨:投入指人类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自然条件、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
自然条件的投入是指动植物(或是植物种子)以及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劳动力的投入是必要条件。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一般而言,素质差,数量要求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产出低;素质高,数量要求少,可以从事技术密集型工作,产出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如果生产资料投入(良种、农具、化肥、农药等)得当,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农产品产量高;投入过多,产量虽高却出现增产但不增收的低效现象;投入过少,由于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反而加大成本。
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提高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优质优价,市场畅销,前景好,能达到增产增效的最佳效果。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比值也已经达到30%以上。例如玻璃温室生产出的反季节瓜果蔬菜、瘦肉型的牲畜、杂交水稻、绿色棉花、无土栽培生产等。
农产品的用途有二:一是供人们食用,如粮食、肉、蛋、奶、水果、蔬菜等;二是为加工工业提供原料,如粮食酿酒,棉花制成纺织品等。
答案:投入指人类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自然条件、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由于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产性质、不同生产地区以及不同产品用途,投入的主要因素差异较为明显。
产出指人类生产活动过程的终端产物。如农产品、工业产品等。由于投入因素的差异,产品的质量、功能差异很大。■知识拓展 农业的发展历史
世界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下表列出了这三个阶段农业的主要特点。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多已进入现代农业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一般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热带雨林地区、北极地区等还分布着原始农业。
世界农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三、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三类
(1)种植业: 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等。(2)畜牧业 :如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3)混合农业: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就属于混合农业。2.按投入多少分为两类(1)粗放农业(2)密集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为两类(1)自给农业(2)商品农业
■学法导航
对比理解粗放农业与密集农业的特点,提高农产品产出的方法是两种农业类型的主要区别。结合课本插图“农业工厂化”可理解劳动密集型农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且发展速度较快,如蔬菜、花卉、养猪、养禽等农业。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等。
商品农业生产方式是进行专业化生产,一般情况下,一个农场只大规模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禽或畜。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农业地域类型分类。读图5-1-2,找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并理解其含义。找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理解划分归属的原因。
在以上分析中,反复提示在图中找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属情况,那么到底如何灵活运用此图进行农业的分类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其次,按农业生产对象的分类具有的地域类型,以生产对象分类的地域类型为核心,再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分类不致引起混乱;第三,粗放农业和自给农业包括的农业地域类型较少,理解识记粗放农业和自给农业包括的地域类型,剩余的为密集农业和商品农业。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如何从农业类型的时空变化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变化可以运用时间和空间两大尺度,从农业发展历程和空间分布的转化上去分析:
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向密集农业、商品农业、畜牧业转化,而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也意味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究点拨
【探究1】下列关于商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投入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较少,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产出 B.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销售 C.商品农业分布在发达国家 D.商品农业属于种植业
点拨:此题是对本节重点之一——农业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1)要明确农业分类的方法,有三种不同的分类依据:根据农业生产的对象不同,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根据生产资料或劳动力投入的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根据农业产品的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2)要明确每种农业类型的特点。例如,粗放农业的基本特点是: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少,增加农业产出的手段主要是靠扩大土地面积;密集农业则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增加产出的手段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果产出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人享用,则属自给农业,它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果产出的产品主要以销售为目的,则属商品农业,它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3)商品农业既可以是种植业,如商品谷物农业和种植园农业;也可以是畜牧业,如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答案:B 【探究2】阅读下面一段调查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李守银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6口人,上有一对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守银承包了8块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他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1头耕牛、1台水泵、1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必备。一般情况下,李守银用0.4公顷田种水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及饲料用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1)说出该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要素。
(2)该农业生产有无副产品?如果有,你认为怎样处理比较好?(3)该农业生产属于哪一类(粗放农业或密集农业、自给农业或商品农业)?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具体问题并作出判断、评价的能力。(1)明确哪些是农业生产的投入——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对照调查材料可知:“李守银承包了8块田”,即投入了自然条件中的土地(包括地形、土壤);“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即投入了劳动力;“购买了1头耕牛、1台水泵、1台电动脱粒机”“种水稻”等,即投入了生产资料中的农机具、种子。(2)这里的副产品可理解为种水稻取得稻谷以外的产品,即稻草。目前农村,稻草多用作生活燃料,其利用率低且不符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原理。因此,好的处理是用作牲畜饲料、稻草还田或用作发展沼气的原料。(3)从调查材料中可以看出:李守银家承包的田块面积较小,家庭投入的劳动力和农机具较多;另外,水稻种植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可见该农业生产为密集农业。李守银家收获稻谷3800千克,仅有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可见该农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供自己及家庭享用,是自给农业。答案:(1)投入:土地、劳动力、农机具等;产出:稻谷等。
(2)有,如稻草等。主要用作耕牛、猪等牲畜饲料,稻草还田增加土壤肥力。(3)密集农业、自给农业。■知识拓展
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
在畜禽养殖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厂化生产有了迅速发展。
以养猪业著称的丹麦,舍饲过程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供饲、供水和粪便的清除,均已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一个饲养600头的猪场,只需3.5个劳动力管理。为配合集约化饲养,丹麦经过近百年的品种改良,选育出躯体长、背膘薄、瘦肉率高的良种,成为主养品种之一,驰名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厂化养猪场发展较快,约占全国养猪场的1/10,仅北京市就建成1200多个。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荷兰生产了一种全自动化的养牛设备,饲喂和挤奶由计算机控制的一排机器手臂完成,有关信息存贮于中心计算机内,舍饲的奶牛受电子监控器监控。挤奶时,机械手臂即将挤奶装置自动移向奶头,由真空挤奶机挤奶,并可自动更换奶头。喂饲以及奶牛健康检查等操作,均自动进行。在工厂化养鸡场内,可饲养几十万只鸡,一个劳力可管理4万~5万只,供料、供水、供温与烘便处理等过程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在鱼贝养殖方面,在日本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利用温室养殖鳗鱼。饲养6个月即开始上市(体重180~200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把温室工业化养鱼与蔬菜无土栽培结合起来,每平方米可生产红鳗鱼、罗非鱼50千克,一年可种10茬生菜,从而有效利用了水体空间,并可减少用肥。西班牙建成了直径60米的世界上最大的浮动平台养鱼工厂,设有4个2000立方米的鱼池,可年产15万千克。随着工厂化养鱼设备的完善,一些国家开始成套出口。如德国在我国承建3个鳗鱼厂,日本在我国承建1个鲍鱼厂,这说明封闭式高密度养鱼已经成为工业化养殖的一个主要趋势。
第三篇:高二地理的口诀规律
高中地理学习中,有许多规律性知识需要记忆和理解,如果运用口诀记忆,在做题时,就能立竿见影,出奇制胜,省去繁琐的思考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地理的口诀规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的口诀规律
1.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2.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3.点北北升落,点南南升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偏北的方向升起,从偏北的方向落下,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偏南的方向升起,从偏南的方向落下,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5.纬度差余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H=90°-|α±β|。由公式可知α±β绝对值为某地到直射点的纬度差,它和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
6.180°经线为几点(地方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地区面积就占全球24分之几。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上和180°经线重合。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00时,全球处于同一日期,之后,全球新的一天是从180°经线开始以每小时扩大15°的速度向西逐渐扩大,所以当180°经线为几点(地方时)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地区面积就占全球24分之几。
7.极昼区一天最小(地方时24∶00)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最小太阳高度为0°,最大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其他极昼区,纬度增高1°,最小太阳高度增大1°,最大太阳高度减小1°。所以最大和最小太阳高度之和仍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
8.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西方天空,月面朝西为正D;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东方天空,月面朝东为反D。
9.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
10.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和小小。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数,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读数。
11.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12.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13.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14.一陆南,七陆北。全球各地,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
15.东南西北风,向后退一风。在北半球,判断台风风向时,台风东部吹东南风,南部吹西南风,西部吹西北风,北部吹东北风。
16.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17.低反高同。①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②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③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
18.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
19.暖前薄宽,冷后厚窄。锋面雨的降雨位置,暖锋降雨在锋前,而且云层薄,降雨区域宽;冷锋降雨在锋后,而且云层厚,降雨区域窄。
20.夏季上山林带上,冬季下川林带下。新疆天山北侧的牧场,受地势影响,夏季在森林带以上放牧;冬季在森林带以下牧场放牧。
高二地理简单题解题的步骤
一、认真审题审图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
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如这样一幅图:位于热带的海中有一小岛,岛上有温泉的符号,问岛上可开发哪些资源?有些同学没注意到温泉的符号就漏答了地热资源。
二、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它可以防止漏答。
如题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如题中要求分析对策的,则要对症下药。如由人为原因引起的我国南方山区恶性循环示意图,要你据图提出对策,如何让此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那么,对策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才是根据山区的特点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走立体农业的道路,等等。
三、答题用地理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
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组织知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同时还要做到术语专业。回答地理问题时有一大忌,就是不用专业术语,讲白话,这就违背了科学严谨的本质。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方法
1、立足学科基础,进行知识重组、突出重点
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因此二轮复习中在以基础知识为本,在此基础上,狠抓重点知识的复习。教学中对重点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识网络。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地理区域,探讨中国发展问题,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二轮复习中,不应再遵循课本知识体系的顺序,而要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相应的专题类型,打破知识和技能固有结构的壁垒,但专题设计要精小,千万不要搞大了,内容多了学生嚼不烂。这样,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重视区域地理,强化地图、突出地理图表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因此以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进行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之一。世界的大洲、分区、地形区、流域、气侯区、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主要国家;中国的自然区、经济区、国土整治和开发的重点区域等都是主要的区域。要弄清各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点,掌握区域空间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等。并结合热点地区重点了解部分区域。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每一道试题都涉及读图、读表、读资料等,可以说无图不成地理题。但是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其实,理解地图比文字更形象。因此抓住地图就抓住了核心。二轮复习中要以图为纲,除设置地图专题外,在其它专题的复习中,均要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各种区域图、原理图、数据图等多种类型的地图,并在练习中尽量多设计有图的试题,使学生习惯看图、识图、学会解图,乃至绘图,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不断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3、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教师在明确学情和考情的前提下,备课时做到目标要精准,内容要精要,过程要精实,选题要精当,全方位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这是二轮复习的关键。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尽可能使课堂的有用信息量增大。课堂复习过程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还要注意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如区域空间判断法、区域特征分析法、气候类型分析法、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统计图表分析模式等。使知识性、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能力。
第四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清华园双语学校
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自然地理和人为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地理基础弱,底子薄,还不能过达到熟练并应用的高二的学习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科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有十二个班级,有二位老师任教,其中每个老师执教六个班。本学期高二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鲁教版),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2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二、学科工作计划
1、组织认真学习。学习是一切事物前进的动力。学期初和本学科组教师一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八个精心,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认真实施低重心教学。本着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的小坡度、小跨度、慢节奏的讲课模式,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一一落到实处。坚持八个‘精心’,加强集体备课。
3、加强教研活动。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研讨,组织教学组成员展开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同课异构、兴趣小组的研究。研究高一实行上课五分钟左右学科知识讲练活动,总结好的方面,找出不足之处,在全年级展开。研究高一个别班实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待时机成熟后进行年级推广。
4、认真组织和参与兴趣小组建设,积极开展学科知识竞赛。11份组织一次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培养有地理兴趣的人才。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建设。
5、加强学科组的专业学习。认真组织学科组对学科理论、学科知识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资料,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认真组织老师参加创新课与优质课的评比,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科教师建设,把年轻教师带起来,业务强起来。
6、坚持教学反思。坚持教学反思,形成教学反思模式。可通过学校博客平台,逐章逐节的进行缴械反思,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
三、学科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一次集体备课,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2、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学习目标、预习检查、问题探究、思维训练、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预习案与导学案合二为一。
3、要坚持教学的“八个精心”,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认真反思教学,做好辅导。
4、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课后作业,是对主要教学内容的巩固,由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由课代表负责收发,教师检查督促。
5、加强单元反馈。每单元结束要进行单元检测与讲评(2~3课时),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不足的反馈,以及教学进度、深度的调整。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2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课时
第二节 区域差异
课时
第三节 区域发展
课时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课时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时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时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时
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 课时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课时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单元活动
走进“数字地球
”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单元活动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必修一复习时间
必修二复习时间
机动时间
高二地理老师:胡德学
二零一三年九月一日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五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2016-2017学上学期高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xxx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4班的地理教学,学生基础都较差,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理环境知识,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区域、以及如何再出现问题之后积极寻求出路,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区域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五、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要有详细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认真挖掘教材。2.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能使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好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学释疑、知识整理、训练矫正、迁移延伸四个环节。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法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能力培养。地理学法的设计必须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知识的运用上要有适当的提高,以适应高三的教学和高考的需要
四、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教学活动
课时 1
向学生介绍本期必修3教材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
1课时
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
2课时 2—3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2课时 4—6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 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2课时
单元检测及评讲
2课时 7—8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2课时
9—11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2课时
单元检测及评讲
2课时
12—13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2课时
14—15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
3课时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2课时
15—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2课时 单元检测及评讲
2课时
18—19
全面进入期末总复习
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