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

2021-11-07 09: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精选两篇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1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

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

(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

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2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

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

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三篇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一)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二)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三)

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①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②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用,寻找新的代替品。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经济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O3等。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②酸雨(雾、雪)——“空中死神”: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

③臭氧层破坏。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

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填埋;堆肥(发酵、高温杀菌);焚烧(发电)等。

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生物物种锐减

现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

生物的作用:①经济方面—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工业原料等。②生态方面—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生命支持系统。③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捕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也能导致物种灭绝)④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食物链断裂,使生态平衡失调。

(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砍伐、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气污染。

(3)湿地减少——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①湿地的作用:经济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运、养殖、旅游、灌溉等。

生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

(湿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机物,不参与大气CO2的循环,成为炭库,可缓解“温室效应”)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沉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沼泽)水量减少;围湖(海)造田,使湖泊、滩涂面积缩小;水体富营养化,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4)土地荒漠化

①沙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②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三篇

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一)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二)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三)

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①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②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用,寻找新的代替品。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经济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O3等。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②酸雨(雾、雪)——“空中死神”: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

③臭氧层破坏。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

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填埋;堆肥(发酵、高温杀菌);焚烧(发电)等。

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生物物种锐减

现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

生物的作用:①经济方面—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工业原料等。②生态方面—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生命支持系统。③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捕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也能导致物种灭绝)④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食物链断裂,使生态平衡失调。

(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砍伐、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气污染。

(3)湿地减少——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①湿地的作用:经济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运、养殖、旅游、灌溉等。

生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

(湿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机物,不参与大气CO2的循环,成为炭库,可缓解“温室效应”)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沉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沼泽)水量减少;围湖(海)造田,使湖泊、滩涂面积缩小;水体富营养化,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4)土地荒漠化

①沙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②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下载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

    对于地理的学习,我们要懂得运用正确的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一)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

    地理会考复习

    了解祖国图上行,黑、吉、辽进内蒙,建设新疆往西行,开发西藏往南转,西藏往东是四川,说四川,道四川,四川往南是云南,从云南往正东,过了广西是广东,广东省往南看,南海面上有海南,还有港澳以......

    高二地理会考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黄云 本人本学年度担任高二110、111、112三班的地理课的教学,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继续贯彻落实新......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的几点做法(精)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的几点做法 海南华侨中学 凌敏训 新课程改革的会考在海南省已经实施了三年,今年是第四年,尽管现在关注的程度已经不如第一年,但是学校不论是从校长、到教导......

    高二地理农业生产活动复习

    第五单元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学案导学 本节是学习整个单元前半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述。大纲中对本节内容没有具体要求,但学习农业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

    高二政治会考核心知识点复习

    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

    理科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合集5篇)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理科高二会考地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合集5篇)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690个)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3 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