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管理中的老子智慧

时间:2019-05-12 00:5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教管理中的老子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教管理中的老子智慧》。

第一篇:职教管理中的老子智慧

职教管理中的老子智慧

——2013暑期师德培训感悟

从张志攀教授的《老子教我们如何做人》到翁孝川局长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两次讲座结束后,我一直觉得两位专家的演讲内容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让我内心有种冲动想去努力寻找出来点什么,直到这一刻,我才有勇气和自信将它表达出来。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不是可以用平常的话说出来;道这个东西,如果用平常的话说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了。道贯穿于大至宇宙,小至一木一草,一器一皿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职业教育中既有学习之道,也有管理之道。教师作为传道者,只有掌握了学习和管理中的“道”,才能授之以渔,事半功倍。

学习中的道,即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职业高中学生并非脑子笨,而是没找到学习门道。大多职高学生对事物的关注与普通学生有别,没有在课堂中找到与自己内心共鸣的东西,行为稍微有点偏激,所以往往对课程知识缺乏兴趣。实际这种缺乏兴趣就是因为没有发现令其感兴趣的道,道找到了,兴趣自然就来了。所以,作为职高教师,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让他们重拾学习热情,找到其中之门道。

管理中的道尤为重要。先成人,后成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职高学生重在人格的培养与完善,所以职高教师重在管理智慧。老子说:“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这句话用在师生之间同样有道理。能力再强的老师如果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厚此薄彼,就会没有威严,不被尊重和喜爱。个人魅力对于教师来说很重要,不被学生喜爱的老师上课效率肯定不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只有对每位学生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寻找教育管理中的“道”。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去实行老子的“道无为而无不为”,就能达到管理的最佳状态。无为即不违反自然规律,不乱来,符合规律去为,就能成功。班级管理中,大主意和选干部要为,其他不为。主意出好了,干部选好了,自己退居幕后,支持、指导即可。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老师可以不为,只需幕后观察,把握方向。

无论学习之道,还是管理之道,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老子的智慧。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得我们的教育充满智慧。

第二篇:《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初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最近我拜读了《老子的智慧》这本书,切实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同时也被老子思想所蕴涵的非凡魅力所折服。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所研究的不外是如何认识人,认识世界,以及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老子把他的观点整理、归纳在《老子的智慧》一书中,字字珠玑,反映了博大精深的哲理,它对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老子的智慧看似虚幻无边,其实蕴藏着许多实实在影响我们生活的人生哲理。老子的智慧在管理、做事、做人、处世、修身等方面都能给人们以指导,让人们以平常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去解答那些看似复杂的人生难题,并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感悟、印证人生的成功。老子的智慧耐人品味,在如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让我们以一颗平常的心去感受老子的的思想。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中的核心之处,是老子最经典的智慧。如果说“自然”是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那么“无为”就是实现这个中心价值的原则性方法。“无为”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任何行动或作为。一般人脱离《老子的智慧》的语言环境和历史情况,很容易产生这样望文生义的误解。其实老子思想的“无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实有而似无”。他所阐述的“无为”不是绝对空无,而是有实际效果的,能够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才是老子眼中的理想境界。“无为”不是消极、无所事事、不做事情,而是强调不任意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要求人们的思想及行为顺应自然、符合自然,但又决不能消极的听任自然,而是认为人要在符合自然要求的情况下行动,才能在花费力气较少、遇到挫折较小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将这一管理智慧应用到现代管理中,就是强调管理者要顺应自然、顺应趋势、不违道、不随意而为,踏踏实实地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联系自己的工作,在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顺应形势的要求,寻求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管理署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建立并完善各种制度,形成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使管理署的工作在“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轨道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上善若水”,《道德经》不少章节都是说水之善,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又该学习水的哪些品性呢?老子说“水善得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水滋养了万物,如人体就有大半水,但水却从不争上,生而不有,她是万物的主宰。水至柔,但水滴能穿石;什么都能改变水的形状,但“抽刀断水水更流”,一切改变都是徒劳的;积少能成多,水汇集江海成为百谷王,是其“善为下”的结果。这样看来,柔弱是胜于刚强的,这就是“柔以胜刚”的道理。

老子的思想中蕴含着很多做事的智慧,如:道可道,非常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等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老子做事智慧之一,就是要求做事要从根本做起、从小事做起。换言之,天下之事都必须从简单、细微处入手。所以想成就大事者,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这样大事、难事慢慢就会变成小事、易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老子看来,真正的智者应具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内敛功夫,如此既能在立身处世等方面表现的从容自若,有能避免事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一种大境界,要想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方面要“修”,加强自己的内在修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看待世间人事;另一方面要“练”,注意积累经验,掌握、顺应事物的本质规律,不苛求抱怨,以自己的参悟身体力行。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有为民服务意识。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看老百姓对他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要俯下身子,用心做事,为民谋福。时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公仆心,淡泊“官”念,不凌驾于群众之上。低调做人,会使人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会使人一次比一次优秀。高调做事,就是用心做事,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全力以赴,不只求完成任务、停留在一般水平,而力求把事情办得最完美,达到最高水平。高调做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博大胸襟,也应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业的座右铭。高调做事首先要善谋事。思路决定出路。多谋才能善断,善谋才能事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善谋事,就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具体情况,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策划好总体的思路和出路。高调做事要有激情。激情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激情饱满的人才会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和充沛的创造欲望,能执着地争创一流业绩。高调做事要有责任。在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用一颗心,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竭尽全力去做。高调做事要有方法。做事的方法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主要矛盾、抓重大问题、抓重点工作,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中理出头绪,重点推进。领导干部只有廉洁从政,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党的宗旨,才能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老子的经典智慧思想博大精深,在闲暇之余读一读,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老子的思想,吸取其精华,用辨证的方法去理解,将能修身养性,充实自己。

第三篇:阅读老子 感悟智慧

感悟智慧

体味人生

——读《老子二章》有感

《老子》,一本蕴含了丰富人生哲理的智慧宝典。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今读《老子二章》,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颇有感触。这段文字简洁清晰地表达了: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由于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两个概念互相转化,难和易两个概念互相形成,长和短两个概念互相显现,高和下两个概念互相充实,音与声两个概念互相谐和,前和后两个概念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道理。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间事物,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以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都有意无意地追求美。然而每个人对美的敏锐程度却是不同的,长期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的人往往不容易感受到美的存在。相反地,那些饱经忧患的心却能敏锐的感受到美。所以,美好的存在依赖了丑恶,那么丑恶就对美好的存在做出了贡献,于是丑恶也有美好的印记了。世间的万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极端对立的两种事物也有很大的联系,甚至它们就是互相依存的,就像没有了美好,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丑恶了,那么就无所谓丑恶了。在亚马逊的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有可能在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飓风,蝴蝶翅膀和飓风是有着多么奇妙的关系,就如同世间万物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人能用语言来表述出万物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即使表达出了,也是带有主观性的及其局限的,不能适用于广阔的宇宙,甚至极有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世间万物,我们是多么的渺小;面对永恒,我们又是多么的短暂。自然创造了我们,我们归属于自然。摒弃功利的心,淡泊平静生活在自然中。在自然中我们获得生命,我们成长,我们获得美的享受。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顺应自然是一种智慧。科技发达,经济发展,我们生存的世界越来越丰富。可是高端的科技摧毁了大自然,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大自然也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报复,地震、飓风、海啸、荒灾„„我们为了一己私利无法顺应自然,自然留给我们的也只能是血淋淋的代价。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老子留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容被忽视的。无为思想不是消极的,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强调顺就物性。

老子的“无为”的思想,不是纯粹的消极待世。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其性、物各有宜,强调顺就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反对任意作为,这自有其合理的因素,顺应自然、率性而行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有助于充分满足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在清华大学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所以竞争也是很强的,很多时候容易心浮气躁以及消沉。老子的无为的思想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无为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努力学习锻炼,甘于落后,而是要顺其自然,不勉强从事,不逼迫自己,以达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和事业,不给自己设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悲壮目标,即使结果不理想,不要自暴自弃,要心平气和地学会接受。

这些仅仅是我对老子思想感触的一部分。每当我手捧《老子》,读着那充满智慧的故事,探求那玄而又玄的“道”,这样的一幅画面总会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的去到函谷。老人微笑着看着路边的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在一张牛皮上,老人慢慢的记录着心中不时涌出的点点思绪,只言片语„„两千年后,我们手捧《老子》,默默的读着,汲取着智慧的甘露,似乎连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慢慢的抬起头,我们也看见了那幽幽山谷,闻到了那阵阵花香„„

老子留给后人太多的想象空间,以致人们渐渐将他神话,就连他的出生于去世,都被后人描绘的那样浪漫而传奇。道教更将老子奉为道祖,尊为太上老君。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而那曾经有血有肉的老子,怕是已经永远的湮没于历史的流沙中了。也许老子真的就是仙人,信手就丢给人间一个两千多年都说不清道不明的“道”,而这个“道”能生万物,这个“道”无处不在。天地中有“道”;一草一木亦有“道”;更不用说一人一心了,那就是“道”的化身。而《老子》就像是这样的一本指南,为人们诉说着“道”,辩论着“道”,指引着人们找到“道”,拥有“道”。

其实,《老子》有时真的就像一本手册一样,并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玄而又玄。用现在的话说,《老子》有的时候很生活。所谓的大智慧,其实都是从生活的点滴中渗透出来的。朴素,单纯,却意味深远,甚至一生都难以参透。但一旦顿悟,那种豁然开朗的快感,那种破开迷雾的兴奋,是言语难以形容的。站到了更高层次上的自己,如果转身看看过去,有的怕是只有轻轻一笑吧。

阅读老子,感悟智慧,体味人生。

第四篇: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读《老子的智慧》有感

张志辉 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其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老子所著作的《道德经》。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岁月长河两千多年多年的冲刷涤荡,道德经依然能够超越历史和时空的束缚熠熠生辉,足以见得他的魅力和厚重。

封建社会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受到孔子学说的深刻影响,历史上,也曾一度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但道德经能够留存下来实属不易,也实属必然,他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选择。

儒家学术以孝道为主导,从而展开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人文体系,他满足了社会需求,更是被历代统治阶级作为治理国家的不二法宝。但是他真的能满足人内心深处的心灵需求吗?NO!如果孔子没有迷惑,也不会在年迈之时问到与老子了。可见儒家学说让他自己感到了迷惑,圣人尚且如此,况常人乎!

儒家的纲常伦理是社会秩序的准则,他让这个世界井然有序,但却不能满足中国人那颗浮浪的心。所以儒家教会我们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道家更注重人内心的感受,引领人们寻找内心的喜悦。

现代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因为受到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变得狂妄自大,甚至已经抛弃了老祖宗原有的一些基本的处事原则,整个社会看似繁华,实则浮夸,看似法制健全,实则人心不古。法制越健全,也就是漏洞越多。现代人的处事原则就是,只要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是被允许的,还有一些人,以投机钻营为荣。可是他们的内心却常常的惊恐不安,极度空虚。

钱权名利皆是过眼浮云,但却成了现代人的价值观。道德经中,有咋样做的具体方法,有使心灵获得宁静的灵丹妙药。但是正如“上士闻道”一章中所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所以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道德经讲的内容博大精深,玄之又玄。总结下里确实简单无“道法自然,无为,柔弱生刚强”但是又有谁能够做到呢。

第五篇:老子智慧新的

讲到人际交往,中国人最讲究“与人为善”了,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中的“善”,这其中也有老子的智慧积淀在其中。老子在人际交往中最讲究“善”的智慧了,在这方面有相当多的论述。如果把这些智慧串连起来,就是老子留给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善”的智慧链,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有帮助。下面是我学习的感悟:

一,人际交往要从善出发。

老子教导人们,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就是这样,除了智力上有障碍的,人人都不会太傻,都分得清什么是善的、什么是不善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人啊人你不要自作聪明,使坏,作弄人,骗人,害人,损人,因为对方就算是最笨的人上过几次当,受过几次骗,都会觉醒过来,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你一定要从“善”出发。比如《卖拐》的小品中,大忽悠先是巧舌如簧地卖了拐,再是天花乱坠地卖了轮椅,再到后来行骗就麻烦了,因为人都不是傻子,而你要骗人又得挖空心思,还只是为了那么一点蝇头小利,那活得真累,真没意义。现实生活中的商家们,有卖大头奶粉的,有卖死母猪肉的,有卖死母猪肉做的肉松的,还有卖含苏丹红调料的,等等。自己以为高明,善于“骗”,但是“不善”终究被识破,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人际交往要善于付出。

老子说:“夫唯道善贷且成。”“贷”就是施予、给予;“善贷”就是善于施予、给予。“成”就是成就。这是老子的大智慧,人际交往之道也要善于施予,善于付出,善于成就别人,因为道就是善于施予而成就万物的。当然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今天我们说人际交往中的双赢,就是这一理念与智慧的延伸。三,人际交往要善言、行、数、闭、结。

老子说很多的“善”,如果我们能悉心体会,巧妙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去,是可以增加很多的智慧的。

善言,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说话,没有差错让别人指责;善行,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也要善于处于无阻无碍中,就像乘风而行,飘然洒脱,不留下败迹。善数,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有的东西不是筹策能算得清楚的,比如友谊、恩情、亲情,只有心,才算得明白;善闭和善结,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紧密关系,虽看不到像门闩一样的东西,也没有一条有形的绳子来拴在一起,但是让别人怎么也分不开、解不开。四,要“袭明”,善救人、救物。

老子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是说,因此圣人总是常常善于救助人,而不抛弃别人;常常善于救助万物,所以不废弃万物。这就是承袭道而带来的明智、智慧,就是袭明。

下载职教管理中的老子智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教管理中的老子智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子管理(范文模版)

    第一个层次(最低层次),部下对最差的中层管理者的反应,老子称之为“侮之”,员工都在骂;许多组织里管理者仍然实施的是棍棒式的管理,把员工视为赚钱的机器,拼命榨取剩余价值,所谓血汗工......

    读老子——品读经典.智慧人生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秋梨沟镇学校:刘维香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灵,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渺小。也许是为了掩饰心理上的自卑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东西:房子、车子、......

    老子的人生智慧演讲稿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故又名老聃。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仕于周”,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的史官。约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大内战,老子所掌......

    老子智慧与女性美详解

    - 1后是膝盖,然后是她的脚腕。你看,一根线条把女性美妙的身体都勾画出来了,然后我们再看看好怕两个手,是这么安详地、自如地、自如地、美丽地放在胸前。哦,同志们看了这个,再看古......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学号: 姓名: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个学期的爱课程学习,不仅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子的世界,还从张雷老师的口述之中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职教中

    **职教中心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刻,我们欣喜地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职教中。首先允许我代表......

    《老子》的人生智慧(共5则)

    《老子》的人生智慧 ——读《老子》的启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成书于西周末年的社会动荡时期。世易时移,书中的某些论述虽然已不太适应当今的时代现实,但老子深邃的......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推荐五篇]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的智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