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红梅+浅谈批评的艺术
浅 谈 批 评 的 艺 术
姓名:唐红梅
浅谈批评的艺术
【摘要】:学生在犯错后,老师应该避免不问缘由、不注重方式的对学生进行批评。
在整个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用爱心、耐心来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关键词】: 批评 方式 艺术
学生,顾名思义,是一个处在学习状态的群体。他们在学习中成长,这条成长的路不会是笔直的,偶尔他们会犯错误,这时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就尤为重要,方法正确了就犹如拉回一匹脱缰的野马;如若方式不恰当,就适得其反。批评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这是一门艺术。下面就浅要的解析一下,作为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保护学生自尊心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在他们进入学校后,进入社会前,都处在一个备受呵护的状态,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在家有家人的宠爱,在学校有老师的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说是在“大棚”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学生的自尊心是较强的且是容易被伤害的。老师在批评教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较强的自尊心,采取一种委婉而有力的方式,而不是选择直接的刺激的方式。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十分的聪明,但是他上课有时会走神,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眼神一瞟他,他就低下头。当我问及他为什么不积极回答问题时,他讲出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个事情。一次他忘记做作业,语文老师把他直接“请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教棒一下一下的戳他的头部,并恶狠狠的数落。在这个例子中,那位老师也许只是想让学生明白不做作业是不对的,但是老师选择的方式过激,“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这种偶然的小错误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大可轻语一句“明天把作业交给老师,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好吗?”较之拿教棒直指学生,这样的做法既不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这次原谅我,并
不代表忘记写作业不是错误。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一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很大一部分是与老师在一起的,老师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批评学生时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上的伤害是会伴随学生终身的,就如同我的那位同学,因为老师一不小心的伤害,就此失去了上课勇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
二、平等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让学生在老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儿的关切”。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相当于融入了一个同龄人的世界,此时较之于家长和长辈沟通,他们更愿意和朋友探讨一些话题,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愿意对至亲的人说,却愿意告诉同龄人,这是他们童年期内心“只对朋友”开启的特性。然而,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老师有可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你这么做是不对的,那么做是不对的”。这种对话是毫无意义的。为了平等的对话的展开,老师应该主动转换自己的身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认识和分析错误。再者,话语权上应该也是平等的,学会去倾听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做,老师可以从他们犯错的思路中找寻根源,也许老师会发现学生犯错是有特殊原因的,也许是老师误解,平等的对话就可以避免老师误解“一棒子打死”学生的现象。这学期在教学《井底之蛙》时就出现过这样的一件事:当我问及“你们学了《井底之蛙》有什么感受”时,有一个学生回答:“我觉得蛙有蛙的快乐,鳖有鳖的快乐。蛙即使到了大海上,也享受不了鳖的快乐;鳖到了井底,也不会像蛙一样跃、攀、躲、跳。是否感觉快乐,要看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自己。”当这个学生回答完,班上其他学生哄然大笑。这时,如果我不及时制止这种行为,也是一味的嘲笑,没有去分析这位学生从另一个方面解读了《井底之蛙》,想当然的认为此学生的品质有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很大的误解,有可能这个学生会感到委屈、难过,但他不敢说出口,只能接受同学们的批评,那么可以说我们的老师就此抹杀了一个聪明的天才。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是有超强的创造力的,他们也许会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常规的想法,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劈头盖脸的就批评,要给予学
生话语权,让他们能够有机会阐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之后,如果老师觉得学生的看法有错再进行批评教育。
三、直陈利害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不代表,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要保持沉默。在得知学生犯错的原因后,老师如果对于学生采取放任态度只会让他们走入歧途。就这一点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老师应该直接提出再继续犯错的后果,但在掌握处理分寸的同时要注意到,不能揪住错误结果不放,无休止的对学生提出无谓的批评。老师这种直接陈述厉害的方式,没有过分的停留在错误本身,而是把重点放在你以后千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样既安抚了学生犯错后的恐慌心理,又单刀直入的提出了警告“你以后不能这样做!再这样下去„„”用严厉的言辞让学生意识到继续犯错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结果,在学生意识到危害后,老师应该实时的给予学生以安慰“只要你不这样做了,你还是一名很好的学生”等等,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不过分受到惊吓又使他们明白了严重性。
四、循循“善诱”
这是一种隐形的批评方式。有时学生在做错事情后可以很快的意识到这种做法不正确,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学生却不能意识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某种错误的价值观误导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直接提出批评,即使再委婉也会引起学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此时需要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错误的存在,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这一点明显的表现在小学生身上,他们的情感、意志都处在不成熟阶段,易受环境的影响,“习得”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打乒乓球,但是有个别打得好的同学,就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一起打乒乓球,别的同学想跟他们一起打,他们也会直说“你们打得不好,我不愿意”,不久后这些受了打击的学生就不再愿意去尝试打乒乓球。在他们的思维里,不和那些乒乓球打得不好打得不好的学生一起玩是正常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种错误,反而觉得自己做法很正确。这时,老师可以不批评任何一个人,只是选择另外一种有趣的课外活动,比如羽毛球、跳绳„让打得好的同学和打得不好的同学角色互换,让嫌弃别人的学生体会到被其他同学嫌弃的感觉,让他自觉的认识自身的错误,而后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批评,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不用老师直指学生错在哪,仅是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春雨滋润大地的方式是“无声”的,低调的,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表里不一,真正的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的除去他们内心不健康的价值观。
五、就事论事
当学生第二次或者多次犯错,老师进行批评时不能翻旧账。《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对于学生,老师也应该秉承这种理念,如果学生这次犯错,千万不要将以前的错误也拿出来摆在学生的面前,甚至有些老师会恶语相加“你就时一颗歪苗子”,这会让学生觉得只要犯过错就不能被原谅,从而产生对于老师的不信任感和厌恶感,这对以后的教学和心理辅导工作都是不利的,更有甚者,会对整个社会进行仇视和报复。在面对再次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只能就事论事,询问清楚他为什么会犯错,就这次的错误展开分析和纠正。
六、寄予希望
邢奕竹曾说过:“生活中需要希望,没有希望,生活将无法继续;学习中需要希望,没有希望,学习将毫无乐趣”,对学生,老师要永远充满着希望。他们都还只是孩子,会犯错会改正,他们的人生也是在这样的拉锯战中慢慢展开的,如果他们犯错,老师要批评要教育,但在这之后老师不能认为犯错的学生“没救了”,应该告诉自己要相信我的学生是好的,他们会改正,同时老师也需要向学生表示自己对于他们的信心:“虽然这次你犯错了,但是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这么做的,你是一个好学生„„”。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是很在乎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的评价几乎是他们定位自己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所以,老师在批评了学生后,一定不能再“雪上加霜”上的再次打击学生的信心,给予一定的鼓励,说一句:“我看好你”,这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再者,本就犯错的学生内心是充满恐惧和无措感的,如果老师适时地送给学生一句安慰的话语,让他在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同时也能鼓起勇气改正错误,也能使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使他意识到只要改正错误就可以大踏步的朝好的方向走去。
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府陪伴学生十几年,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罗素说:
“要用爱来唤醒,用知识来引导。”对学生,老师们应该总是怀着一颗爱的心。及时批评学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用好的方式去批评教育他们,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①刘芳.批评的艺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9年06月第1版
②翟启明.语文教师心理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1
③现代心理学新论.冯海英[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艺术批评
浅谈对艺术批评的理解
李智
摘要:长期以来艺术批评同艺术史及艺术理论共同发展,然而艺术批评的意图一直被质问,通过从艺术发展的本身出发,阐释了艺术批评在理想状态下所应当起到的作用。
关键字
艺术批评
原则
艺术性
科学性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艺术批评特别是文艺批评,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为典据的‚传统批评‛形势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许多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所发表的批评言论与各个时代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明确的区分开来。到了
十八世纪末,通过歌德等人的努力,艺术批评逐渐摆脱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经过浪漫主义的思潮之后,到了圣佩韦的时代才确立了作为现代批评的特性。到现在,艺术批评在文艺批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批评的功能和目的,艺术批评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竹内敏雄主编的《美学百科辞典》中,把‚艺术批评‛看做‚对艺术作品进行的某种判断,特别是价值判断,即根据某种标准鉴定艺术作品的好坏、优劣,从而做出评论‛。
艺术批评是什么?
竹内敏雄在《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一书中谈到:‚艺术评论是对正在展出的一件艺术作品的直截了当的描述,通常很少甚至不对艺术作品说明或判断,最后往往有着‘还是不看展览’的建议。而艺术批评更加注重对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做出评估,这种评价通常以公认的批评标准为基础,并对如何得出评价结果做出解释。一个批评家的知识和审美取向在这里起重要的作用。‛可见,一个还的艺术批评家应该让读者清楚:他们批评的义务何在,他们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当然,考虑到艺术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复杂性,这些依据的因素会有着巨大的差异。事实上,正是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了当今社会仍有不同种类的艺术批评的现状。
艺术是人们精神领域的追求,是内在心灵的流露。艺术批评领域更多的在于精神领域,在于艺术作品审美感受的传达。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做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做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说实话,艺术作品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艺术批评更加倾向于心灵的感到性,而不是追求视觉效果的装饰性。艺术的作品思想境界有相对的独立性,很少掺杂其他的因素,而且艺术意蕴总是处于含蓄的、境在画外的、似与不似的这样的状态,艺术追求情感上的表达,通常通过模仿外在事情进行传达,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作品达到熏陶人类心灵的结果。艺术更多地是面对艺术公众,不太重视非艺术公众的态度。艺术传统是经历了历史无数伟大的艺术作品积累起来的精神传统,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并对现代艺术批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艺术创作追求个性化,可能不会怎么在意其他人的一些特殊的眼光。
从汉语的广义字面而言批评与评论并没有严格区别实质上两者完全不同它们的区分不是由概念来决定的而是客观事实和具体现象所决定批评critic是以质疑否定批判为核心主体其中批判(animadvert)是最为极端其主体是抨击性谴责当然不论批评或批判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狭隘与差错的纠正评论comment则是一种阐释肯定的主体模式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批评目的在于提高鉴赏水平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是由传统上文艺评论发展而来广义上隶属于评论范围由于批评不是一般性评论从而突显了它的特殊形态也就是说艺术发展对理论学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批评必须永无止境地处于自我完善进行态成为艺术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评论与批评在形态上已难以一致它们之间的互相制约彼此对立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内部完善批评在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像美术批评与常规的美术评论以及史论研究它们之间存在经验知识上具有普遍共性只是批评通过否定质疑批判作为功能模式同时对阐释性评论加以批判性论证.第一个原则是技术上的这里面应该有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看这个作品有没有表达好作者的原意受众是否容易对其产生歪曲这里有几点问题要特别注意首先对艺术品的赏欣往往也要涉及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上述的批评应该是放在正确的背景下进行的否则批评本身就是对艺术品的歪曲其次艺术品所表达的主观世界往往是不具体的但并不代表它不确切那些没有确切表达主观世界的作品我主张不承认其为艺术品最多只能称之为工艺品有的艺术品表达的只是作者不具体的某种感情我们就不能把杂七杂八的具体的不具体的思想统统往里倒并美名曰之包罗万象这种行为对于是艺术家和受众甚至于批评家自己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其二就是艺术品形式美的问题成功的技术手段创造了艺术品的形式美而艺术品的思想美往往依附于这种形式来表达是这两者的中介它既承载了思想又吸引了受众形式美引发受众感官上的愉悦这为创造欣赏者的理性愉悦打下基础而欣赏者在追求其理性愉悦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作者内在世界的同化形式美在这里成为技术合理组合而成的花朵包藏着作者内在世界的花粉吸引着受众前来采蜜并将之酿成蜂蜜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世界在这一过程中被传向四面八方形式受制于技术同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决定了形式形式能不能很好地调和这两方面的要求并创造出形式美这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原则是意识上的即看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主观世界本身好不好这里的批评其实也是批评中最重要的一环有的人认为思想的好坏缺乏标准无从判断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不违反法律所有的思想都应该是平等的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我认为区分好的思想与不好的思想还有很有必要的有些不道德的甚至是反人类的思想虽然没有违反法律但我也很难把它与另一些高尚的思想等同起来所以我试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思想这个标准就是思想本身是否对人类自身体现了终极关怀或者说是不是表达了人性一件艺术品不可能独立于人性之外而存在因为它是艺术家内在世界外化的产物因此它必然是人性的产物而它所摹写的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本身就是人类的思考和感受只有这种思考和感受对人类全体是有利的时候艺术家利用艺术品表达其内在世界的全部过程才是有意义的而看一件艺术品是否符合人类全体利益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人性或者是只有描写了或者符合人性的作品才体现了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
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艺术批评的这种科学性特点使得它必然要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学科中吸取观点理论和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艺术批评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与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应当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同时艺术批评具有多义性朦胧性局限性的特点。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河南科技学院
论文题目: 浅谈对艺术批评的理解
学生姓名:李智 所在院系:艺术学院 班级:产品131 学号:20130494126
完成时间:2015年1月14日
第三篇:体会批评艺术
体会批评艺术
学校今年寒假布置了一个有意思的寒假作业,让大家伙儿认真看看《师爱——师德之魂》并写读后感。庆幸早早就看过了这本书,对第四章“师爱的教育技能”这章尤为有感触。
记得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有了对教师道德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会增强修养师德的自觉性。正是有感于此,我也想以案例的形式来继续我看着张的感悟。
老实说职高的学生都比较调皮。而且也许我天生一副慈善面庞,熟悉一点的学生们都不怕我。有的学生远远地跟我打招呼:“徐玉玲、徐玉玲„„”这类不逊的言辞很令我生气,我把脸一拉,眼一瞪,学生们嘻嘻哈哈地跑开了。哎,真是没办法。谁要我天生一副好人像,穿着也比较随便,在学生面前总是“威严”不起来,许多学生都没有把我当成老师。
课堂上,我讲到激情处也会失态,有时,突然讲个笑话开个玩笑,把几千年传承的“师道尊严”都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再者专业课课堂教学,强调交际、对话、情景。连珠炮式的提问,常常激起一层层的波澜,课堂的大讨论使班级乱成一锅粥,走过教室窗外的教师也会奇怪,这是课堂吗,简直是闹市!有好心的同事劝我说,上课还是严肃点好,职高生哦,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哎,别活受罪了。而我的课堂上,有时除了正常的回答及讨论之外,真的总也免不了一些弦外之音,不是哪几个小女生在那儿私语,就是哪个淘气包在摆弄园珠笔,发出啪啪的响声,有时还伴着嘻笑和打闹声。有时放眼一瞅,那话语声和叮叮当当还不会嘎然而止,但偶尔他们也会抱之羞愧的一笑,我就更不愿说些难听的话了。偶尔他们中还有孩子们能够在老师的目光下停止违纪的行为,就是对我辈的最大尊重了,我们不能奢求孩子有多强的自制自律能力,他们还小,好说好动好问是天性,偶尔还很叛逆。
某日上市场营销课,组织学生模拟进行“肯德基阳光早餐”的市场调查工作,任务布置好后,大家分头忙着,有些组在讨论,有些在抓空聊天,我顾不得管认真讨论的同学,只得参与不是很积极在讨论的组,希望他们可以学学,一节课下来,比较累了,心情也有些急躁了。
第二节课,走进教室,大家经过讨论,开始做计划了,部分组的调查问卷也在做了,我正观察谁在开小差,眼睛一扫就瞧见在角落,平日最捣蛋的留级生王某坐在位置上,看报纸。虽然心里不悦,可还是按捺火气,走到他身边,询问他为什么不参加讨论。没想到,他忽然站起来很大声音地说,“为什么要讨论外国的东西,我早上只吃稀饭,只吃包子„„”气氛凝固,同学们都刷的安静下来,我哑然,咬牙切齿,却只拍拍他的肩。让他先坐下来,示意其他同学继续„„
同学们计划和问卷设计好后,我呀调整好心情,走上讲台,先自我批评不该不先进行“市场调查”,就布置讨论课题,也不管学生感不感兴趣。同时,表扬了王某的爱国精神可嘉,作了些旁证„„瞥见,王某抬头看了我一眼,眼里有些歉意,有些不安„„接着,我话锋一转,稀饭,包子我也爱吃,偶尔吃吃面包也不错„„接着,和同学共同分析调查结果,我看见,王某也抬头听着„„
课后,我在想,这堂课如果我有处理得较好的地方的话:
一、对于老师来讲,“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常常会出现,按事先预计的计划,突然“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正常的安排,“稀奇古怪”的错误观点,作为老师怕答不上来,出丑,便不假思索强制制止。殊不知,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每一次实践,都是“某着石头过河”,错误是不可免的。学生犯错误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错误也是一种美丽”,也是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了才知分晓。所以,学生表达自己不同观点和做法试,也许有时甚至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时,为学生的“别出心裁”喝彩,也为其中山县的亮丽思维喝彩,这就是“美丽的错误”吧!这种“美丽”也许需要我们在学生平时的“错误”中捕捉、挖掘、培养!
二、即使非得批评,也要讲求艺术
课堂上的我,理智地压住了心头火,没有直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批评学生。如果开门见山地“指出学生犯错误”,学生更会感到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采取不配合甚至反抗的态度对待。如果这样,可能会令原本不严重的事情变得严重起来,这有违我们的初衷。所以批评时,也尽量先肯定,然后指出不足。这门艺术,更是师德修养的体现,还需要我不断地探索、研究。
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不尊重学生的自尊,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伤害,而且也是师爱和师德缺失的表现。试想,如果连基本的“爱学生”都做不到,还拿什么来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用此作为本文的结尾,并用以自勉!
第四篇: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一门艺术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爱在左,惩戒在右,智慧在中间,要把教育真正做到孩子的心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因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如果失衡于这个比例关系,对受教育者都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批评在学生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批评得讲究艺术。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批评教育学生,不但要有充分的准备,还要讲究艺术,要懂技巧,对批评进行“包装”,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批评前的准备工作
批评必须实事求是,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弄清错误事实,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和片面之辞枉下结论,所以批评前必须全面了解犯错的学生,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作为人之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要先把事情调查清楚以后,再进行处理,并且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取老师的话,特别是批评的话,才能从心底里信服老师,这样一个班的大小事宜才能顺利开展。批评不是解恨发泄,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扫除障碍,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批评应该像习习的春风,总是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只有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去接受。
二、批评要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的真情,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我班上有这样一名学生叫马浩宇,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到校,而我们班需要打扫公区——大操场,必须早一些到校,才能赶不上时间上课。所以每天都有学生告他的状,而他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要和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也很公正,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也愿意接受我的建议了。于是,对于我的批评的话语,他也能专心的听取了。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休息时间和他谈心,真情投入,并用期待的眼光看待他,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并且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不但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还有一定的责任感,在行为上还能用《小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看到他的改变,我从心底里为他高兴,同时也为我真心诚意的付出,感到情感上的满足。
三、批评要讲究艺术。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所以说,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就该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批评可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讲故事、打比方中含批评。
这种方式适用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天真幼稚,年龄较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例如我校的花坛里种满了小草,可是小孩子们就喜欢在里面去打闹,把好好的草给踩死了一片,于是,我走近小草,俯下身子,做出专心倾听的样子,然后郑重其事地说:“小草说它们好疼啊,它们在伤心地哭呢。”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爱草小组。在这种时候,老师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所以这种方式用在这里真好。
2、建议性的批评 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性质,用温和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这种方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消除对抗心理,并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全,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这时,教师要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这种方式即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语言不多,效果却很明显。
3、做好铺垫的批评
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利用班队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甘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4、先表扬,后批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尤其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在批评前,教师要找到犯错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这样,犯错学生往往易于接受。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轻描淡写。
5、暗示性的批评
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这类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如我班的劳动委员谈鸿翔同学一向表现不错,但有一节语文课讨论时,却与同桌高声谈笑,其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于是,我在他到办公室领取作业本时顺便暗示他,作为班干部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做好同学们的榜样。这样点到为止,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戴“功”立“罪”的批评。
小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许多的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讲多少道理,也往往是徒费口舌,教师不妨“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既可以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乐意接受。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教师应有太阳一样光明磊落的胸怀,把自己的光和热送到每个学生身上,不能厚此薄彼。对于缺点,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不应偏袒,要一视同仁,公平相待。
总之,批评学生的艺术远比表扬学生的方法更难以掌握。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纯真、幼稚的心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尽管良药苦口利于病,但如果我们把这苦口的药裹上“糖衣”,不仅照样治病,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享受中、愉悦中把病治好。用爱心和智慧把批评包装得美丽一些,应是一个师者聪明的选择。
第五篇:批评也是艺术
批评教育学生的艺术
内容摘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剂,更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针。作为一位小学教师,每天都会遇到违规的学生,如何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使被批评的学生乐于接受,回到正确的轨道。批评不是责骂,挨打,更不是对学生的侮辱。怎样使批评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可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批评艺术教育时机分寸方式上课时做小动作、睡觉、捣乱、作业经常不完成。违反学校纪律、打架、顶撞老师,成绩很差的学生,是身为一名小学教师的家常便饭,对于学生的缺点与错误,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和改正,在其中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如何批评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批评教育学生不是一味的摆架子,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一、掌握好批评的时机
俗话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说的就是做事要切合时机。还
有,“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切合好真正的时机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接受批评并加以改正。不同的学生接受方式不同,有的学生需要在他们犯错时有一声当头棒喝;有的学生需要事后冷静,情绪稳定,思想集中,心理平衡时的平静教育;有的学生只需要你当时一点暗示。比如说,我曾批评过两位学生,其中之一因成绩不理想而受到另一同学的冷嘲热讽,压抑不住心中之火动手打架,对这两位同学我也采取了不同的批评方法。对于嘲讽同学的学生,我对他马上进行批评;而对另一位学生,我等到他心情冷静才进行批评。正所谓“对症下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心中仍然被坏成绩、同学的嘲讽等负面因素包围,如果马上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不但有可能听不进劝导,甚至会有其他负面想法,所以等他冷静后在批评教育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所以,掌握好批评的时机是一门艺术,切勿随心所欲,不分场合。同时要善于抓住时机和特定情境,开展批评教育,争取最佳效果,即掌握时机是批评教育的前提。
二、把握好批评的分寸
批评学生是为了让学生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完善好自己的形象。要正确使用批评这个武器,达到批评的效果,必须把握好批评的“度”。所谓批评的“度”,就是指批评既不能不到位,让学生感到无所谓;也不能操之过急,而要使批评处在一个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又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的范围内。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大概有四类老师,第一类始终对学生赞扬有加,第二类始终对学生贬损否定,第三类先褒后贬,第四类先贬后褒。结果我通过比较发现第四类教师的处
理效果最好,第三类效果最差。这说明大多数人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所以在教育学生时,当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时,要对学生做一些相应的表扬,而不是一味地针对这个问题继续批评,从而达到一个批评的高度—在学生意识到错误后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便能一举两得。所以,把握分寸是批评教育的必要条件。
三、运用好批评的方式 如果说前两点是批评艺术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那么运用批好方式是批评教育的重要条件。所以对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的人和错误应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当你批评方式采取不当,批评就变成徒劳,师生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隔膜。
1、将心比心
学生犯了错误是比较正常的,作为老师,我们对一些行为不是特别恶劣的完全可以将心比心,而不用教鞭式的指责。比如说,当学生在上课时说话或做小动作,我们应该找他们谈心,最好能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错误所在。而我们起一个引导作用,告诉他们这些是坏的习惯并且对老师对同学都是不尊重的表现,以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2、互帮互助
在现代社会,老师与学生完全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两者之间要做到互帮互助。至今,当学生犯了打架或偷东西等比较恶劣的错误时,多数教师依然以责罚处理学生,但这样往往物极必反。毕竟,学生在这个阶段处在逆反心理中,我们更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让他们感受到
老师的温暖从而打开心门,最终意识错误,主动承认错误。因此,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放下所谓的架子,去理解学生这种情绪,有时还可以以身说法,与学生做到互帮互助。
3、情境感受 对于一些普遍但又难解决比如不珍惜时间或学习轨道偏离等的问题时,完全没有必要板着面孔去说辞,而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排一些比较有趣但又可以针对主题的情景剧。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张亮就是利用情境感受设身处地的方法让儿子天天意识到不尊重长辈的错误,且马上承认错误。这种方法不仅温和,也有成效,改变了传统的批评方法。
因此,运用批评方式是批评教育的重要条件,只有运用好批评的方式,才能让批评教育得到极佳的效果。
批评是一门艺术,不是大嗓子就能解决问题,也不是撒手不管就能和谐。有人说教师要“指点迷津,以理服人”;也有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在批评上需要我们的智慧,做到在“理”也在“情”。同时,批评也要为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让学生改正自己,完善形象,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往目标前进。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好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