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全国名师中小学工作研讨会有感
听全国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有感
教师:
2011年11月7日
在2011年11月5日至6日,我带着一个班主任应有的责任到贵州师大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听了三位名师的专题讲座之后,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我在内心深处暗暗告诉我的学生们,我将会和你们一起乘风破浪,掀开你们头顶的乌云,让你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一、任小艾《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
开始任老师问大家,你们觉得当老师幸福吗?感觉幸福的请举手。当时有多数人未举手,我就是其中之一。当听了任老师的精彩讲座之后,使我彻底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就像任老师所说:“班主任的一句话能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也能摧毁一个孩子的一生”,我想,既然选择了从教,就应该多学习带孩子的好方法。因此,整个上午我都沉静在这堂精彩的演讲中。今年我在学校任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常常用自己不平的人生经历去教育我的学生,他们反而用一双双瞪大的眼睛看着我,使我疑惑不解,哪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听懂呢?感谢任老师给予我指明了教育方法——俯下身子和学生在同一高度看待问题,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过去我认为教学很简单,凭自己的知识水平绰绰有余,哪知未掌握的方法尚多:
1、未掌握孩子与成人的心理特点。孩子的好奇心强,遇到不明白的事都要问我,使自己很烦恼;
2、辨别是非能力弱,他们对某些启发性的问题总是出错,这是我在教学中最头痛的事。
对于学生的厌学、愚昧、顽皮是一个班主任的困惑。在每一个班主任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因此,往往关注的是品学兼优者,而忽略了后进生的成长,任老师说得好,关注什么,什么张扬,什么兴旺。作为一个老师要给每一个孩子精神上的关爱,对他们要平等,让他们共同进步。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像一块地里的秧苗,那些弱小的享受阳光较少,长时间就会变得体力单薄,永远埋没于茁壮秧苗之中。
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触动了我的心,怎样有效面对今天的教育呢?任老师的话启发了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顾传授知识,强行学生背、练,而忽略了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况且未引导开发好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正如任老师所说:“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必须设法走教育科研之路。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方法和态度,详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酌情教育,尤其面对今天的教育难题(手机网络、单亲子女、早恋),班主任更应该认真面对,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能强制,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教育。
二、桂贤娣《名师的成长之路》
听了桂老师的讲座之后,她那生动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精彩的人生故事使我恍然顿悟,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胜于对语言的记忆,在教学知识时,要以适当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在桂老师的童年时代,由于有父亲和恩师的引导、包容,成就了她的成功,这对我的启发更大,我的学生们捣蛋、搞恶作剧的时刻存在,常常使我伤透了心,是桂老师那一个个富有哲理的人生经历告诉了我——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使我知道了对孩子的包容和接纳。
过去,我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读、写、说,而忽略了“听”这个环节。可以说,桂老师的写作热情离不开“听”,我应该像她一样,把“听”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个人在心情郁闷、苦恼的时候,对学生往往很火爆,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老师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导致教学效果很差;同样学生心情不好时,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凭老师反复强调,总是学不进去。因此,教师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教学,并随时要关注好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保持好课堂的活跃。教师的讲台要用情网编织,在密密的的情网中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俘获学生的童心。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以人为本,情感育人,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感情因素的培植,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智商、情商得到全面发展。
三、王文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王文英是一位乐观向上、多才多艺的时尚型教师。当王老师出场时,首先介绍自己,接着与歌曲《相逢是首歌》拉开了帷幕,此时,她给我的感觉不是一位人民教师,而是一位艺人。
从王老师的讲座中,看出她是一位“另类”的老师。在刚担任班主任时,由于自己的“另类”,给人的感觉甚差,以至于招受家长的排斥,她常常呆在某个角落抱头痛哭,但她懂得人要善于逆境生活的道理,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此后她凭着自己的执著,将一个个杂乱的班级打造成令人刮目相看的班集体。
给我启迪最深度是她给学生的信封,信封里放上一张折成三折的白纸,告诉学生的哲理是:你的昨天我不在乎,你的今天我关注,你的未来我期待。同时,她还给每个人都名字附上一个美丽的喻意,或者根据名字写上一首漂亮的小诗,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由然而生,决定重新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是的,我们应该在平凡之中寻找一点不平凡,吸引学生,把教育做到学生的心上,他们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课。
人都有脆弱的一面,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博得学生强大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过去,由于我缺乏教育方法,在学生成绩落后、提升缓慢时,总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抄。随着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成长,又用激励的方法教育,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从王老师放映的清晰图片中(破腹产),我又学到了击痛消失心灵的一招,我会努力收集这方面的图片作为情感教育的资料。王老师说得对:教师最大的美德是给别人的心灵一点自信。
我们的学生难免会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例如:学习成绩落后、受到别人的误解、招到家长的批评等),老师要作为一个火种,去点燃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积极地学习。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有效的拉动家长,这也是王老师
成功的原因之一。如今,独生子女较多,再加上父母的迁就、宠爱,造成了许多孩子无拘无束的性格,认为老师不敢把他怎样;再者,某些有势力的家长不理解或看不起置身于教育一线的老师,视自己孩子为宝,出现一点自己孩子不如意的事,就埋怨老师或学校。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触动家长们的心弦,让他们帮助教育,理解教育。
三位名师对自己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手段,真是目标一致,方法各一。听了他们的讲座后,我心中汇集了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只能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表达我的感受:不枉此行。我将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效仿他们的方法,像任老师一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像桂老师一样用爱心去引导和教育„„像王老师一样用情感教育去俘获学生的学习动力„„总之,三位老师的方法甚多,我会将之适时运用于我的教育工作中,我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能带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杰出人才。
第二篇:208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心得
毛口乡中学 卢含
“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邀请任小艾、桂贤娣、王文英等,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进行学术讲座,我有幸近距离聆听了三位名师的充满哲理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学术讲座,她们坎坷的人生经历,艰辛的工作场景,让我感同身受,她们刻苦的学习热情和出色的工作表现让我倍受启迪。
任小艾老师1976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她优异的表现,学校决定让她留校任教,她很快服从安排。参加工作后,不仅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虚心向他人求教,经过不懈地开拓进取,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的经验成果。她的《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讲座,让我无限崇敬她的同时,增添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无限热忱。
一、如何看待工作中的荣誉与地位。首先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荣誉不是上天早就赋予谁的,只有靠拼搏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要太注重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只要自尊自爱自重,不自卑自暴自弃,不需要社会或别人去评价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价值,“潜心工作,静待山花烂漫时”,“教师的工作有时是不起眼的,但它的效益是不能用价值去衡量得了的”,普通浅显的话语诠释了教师默默无闻不求索取的道德魅力、崇高精神和社会价值。
二、时时处处关爱学生。任老师深刻地剖析了师生关系与医患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二者有密切的联系,更有着本质的区别,医生只是救治了患者的身体,教师却塑造了人类的灵魂,医生有时可以暂缓对患者的救治,但教师对学生的犯错必须及时纠正引导,不要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都是无辜的,“也许你的教鞭下、冷眼下、漫骂下就埋没了科学家”,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试着从眼神到心灵的去平等相待,要珍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最里层是习惯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习惯衍生性格,性格决定人生”,让学生从小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要把握机遇,要珍惜时间,这样工作才会有进步,事业才会有创新,教师要永远保持一颗善待少年儿童的童稚的心,崇尚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追求的心。工作中要学会开展教育科研,总结工作的得失,给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桂贤娣老师出生在上世纪生育不受限制且家庭重男轻女的六十年代,一落地虽然受到母亲的冷言冷语,却得到父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自幼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艰难的童年生活不仅没有压倒她弱小的脊梁,反而造就了她刚强不屈、勤奋好学的性格,后来巧遇良师的引导,给她事业上的成功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决心,在自己艰辛的工作环境下磨炼了不屈不挠的工作心态,优异的表现、丰硕的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一坎坷重重,其乐融融的光辉的成长历程。
事物几乎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王文英老师始终没能亨有一副专家学者的长相,工作中每每遭到别人的误解与嘲讽,但她一直不在乎自己的不雅面容,反而以忘我的奋斗激情投身到热衷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去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不留心别人的排挤打击,而是“用努力去打拼,用行动去自救”,“认定目标,静心工作,勇敢前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通过她的不懈追求,终于捧到了社会、家庭、学生的灿烂鲜花,听到了别人由衷的赞誉和热烈的掌声。
教育教学同其他类科学一样,也非常讲究艺术效果。要达到人们公认的艺术效果,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如果只是停留在某个层面,如同机器一样,只会周而复始的机械工作,就永远没有什么建树可言,因此工作必须迎新,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要有超前的步伐和超时代的意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引领这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走向辉煌的明天!
参加“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
心 得 体 会
杨 兴 2011年11月9日
第三篇:听名师课有感
听课心得
严 振
上周末有幸听王崧舟等语文大师的课,心里一下子敞亮起来。给我留下印象深的是王老师《学情视野下的语用教学》的专题讲座。谈点自己的一点体会:
语文教学不能为语用而语用。好多的示范课、观摩课把“是否有语用”作为评议一堂的重要标准,这是不正确的。这说明我们对“语用”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王老师告诉我们:组成语用学大厦的,有三个支点,就是“语用、意义和语境”;抛开“意义和语境”去谈“语用”就会陷入“单调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空白;我们提倡的“语用”是在“特定的语境下的”。
语言学习要和语境紧密融合。王老师说:教材的处理要言辞语境、文本语境和文化语境。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要“打开”能看到每一个文本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文化背景的“第三只眼”。任何一个文本三类语境都是同时并存的,老师在心目中牢牢地树立语境的视野之后,语文教学的策略和路径就会有所调整。另外,语用学习必须要和内容理解相融合、与情感陶冶相融合、与学法指导相融合,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马中学会骑马”,这就是未来语用学习改革的基本方向。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任重而道远。“语用”这个概念表面意思好理解,但对一线教师、对于基层的教研员来说“语用”的内涵却难以把握,对学习“语用”所涵盖的内容、范围等都处在模糊状态,如果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语文教学改革的就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我有这样一个担心,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语用”的教学方法,不是每一个教师,或者说大部分教师都不能运用自如。因为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我体会到: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语用,需要教者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还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些恰恰是大多数教师所缺乏的。而且仅凭几个案例、几次培训都是难以奏效的。
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但在现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实践活动局限在校内等等,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实践能力,是需要付出进一步的努力的。因为这些能力不是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所能获得的。
第四篇:听名师报告有感
听名师历程,与名师同行
任华钊
10月21日晚上很有幸听了刘主任的名师工作经历讲座,刘主任的演讲平实而质朴,像在与一位老友畅谈生活中的琐事,却让我在感动中思考和领悟“教育与人生”的奥秘。他讲述的都是作为一位平凡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生活中最平凡的经历,可是他将这些最平凡的事一直坚持做着,做了三十多年,便是最伟大的坚持。
首先让我感受很深的是:在人生前面他用了“执着”这个词来修饰,这是一种何等豁达乐观的心态。快乐和幸福是每个人毕生所追求的,我们却往往在生活中迷失,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刘主任用他最朴实的经历告诉我,快乐是一种心情,它就寓于生活中的琐事,快乐与否,取决于你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我们早已明白的哲理,我也一直向我的学生强调“学习态度决定一切”,常常抱怨他们学习态度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不够勤快、不够上进,这样一来就总觉得学不好都是学生的错。其实反思一下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认真呢?抱怨学生难教,常常是老师没有方法。于是我想,当我批评学生抄袭作文,自己作文水平不高还不认真对待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也许他真的是无话可写,是我没有引导好;当我批评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积极时,可能是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太无趣,讲课太枯燥„„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挑剔的老太太总是抱怨对面住的那位妇人太邋遢,从窗户望过去晾晒在外的床单总是洗得不够干净,殊不知是自己家的窗户玻璃脏了。曾经嘲笑这位老太太,殊不知自己也是这样。
我们的眼睛总是关注外界的太多,关注内心的太少。常常抱怨学
生不听话,不理想;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无从求得;抱怨工作繁多辛苦,只会让效率更低„„这种抱怨正是自己制造的绳索,捆绑着自己,人生的步履才这般艰辛。如果自己变得豁达,从改变自己入手,那么世界也将跟着改变。
第二点让我很感动的是刘主任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于学生的热爱,他勤于思考,他与他的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在用爱心浇灌爱心,用真情回报真情。虽然我深深地明白:热爱学生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是要做到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对每位学生都全面地了解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我觉得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刘主任用点点滴滴的小事告诉我: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他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思想状况,并且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将学生的大大小小的事记在心里,对于十几年前的学生都如数家珍。我知道并不是因为他记忆力特别好,而是他将学生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中,关注学生甚于关注自己。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重点在“育”。教师唯有怀揣一颗爱心,在幼小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才会收获一份金灿灿的果实!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好一名教师就更难。在学生心目中,好的教师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跟他们分享快乐和分担忧愁。刘主任用他的经历告诉我,成为一名好老师也很简单——奥秘就在于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如果你足够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他们着想,才能促使你去不断思考、变换教育教学方法,才会想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听了刘主任的讲座,让我更加明确了做一名优秀教师所应
具备的条件。只有不断的反思、摆正自己是服务于学生这样一个思想、不断地去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育是一件大事,需要我们在一件件的小事上用心,做好了这些平凡的小事,便是一番伟大的事业!
教书育人是我人生的选择,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是我人生的目标,做一名卓越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2011-11-1
下午16:12
第五篇:听“名师示范课”有感
观摩“名师示范课”,收获名师风采
6月4日,有幸聆听了我校三位名师的“示范课”,其中有郭晓赟老师的《克和千克》、贺凤香老师的《小数的认识》和孙凤霞老师的《邮票中的数学》。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我校“三环四步,以学定教,学导结合”先进教学模式,给我们青年教师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冲击。
首先,“三环”即教学的三个环节,包括自学质疑、交流探究、检测达标;“四步”即教师和学生在这三个环节中的四步,包括教师的明确目标,出示导学、视察学情,信息整合、调控探究,适时点拨、评价反馈,梳理总结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读想批疑、小组互动,初步释疑、交流反馈,探究解疑、新知练习,达成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头的灌入式方法。它已经把课堂这块舞台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又自己内部去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了一个护航的作用。
郭晓赟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克和千克》是一节概念性的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建立质量概念比较困难。郭老师从一开始就放手给学生,让孩子自己看书,从而了解这节课自己要学习的知识,体现了自学质疑中的自主学习和明确目标。回想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总是害怕让孩子们去自己看书,将时间浪费掉,以后一定要改正,训练孩子读书“从现在开始”。在新知的教学过程中,郭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从上往下,认真学习例1,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划一划”。孩子们带着要求,带着问题去看、学,不会走弯路。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郭老师两次运用到“三环四步”,这让我清楚地知道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每一节新授课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模式。纵观郭老师这一节课,时时、处处都让孩子们体验、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成功的在孩子们的脑子里建立起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贺凤香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小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从整数转化到分数,再从分数转化到小数是难点。贺老师在这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可能学到哪些知识,孩子们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很快的说出“什么是小数、小数有什么作用、怎么读写小数”等一些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去学习,更有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贺老师提出的自学要求简练明确,易于让学生记住,同时对于学生的汇报更是强调“有序的汇报”,所以学生的学习是有顺序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会读小数,所以在读的这一部分贺老师并没有用大量的时间去教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会的知识不教”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例1的时候,让小组之间利用线段图去讲。小组代表先讲,之后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有了这样的一个小组做样板,其他小组以同样地方式进行,达到了每个同学都有开口说一说的机会,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机会。
从这次的观摩“名师示范课”,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学习一种“掌控课堂”的自信和气势,摸索一种“抓住学生”的方法和技巧。就像贺老师一样,对于课堂掌控能力特别的强,同时可以抓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点事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其次,学习对教材的充分领悟和到位解读,实现“简约而有效”课堂。就像郭老师一样;最后是学习尊重自己的课堂,学会尊重自己的学生,就像孙凤霞老师一样,充分的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只是讲解数学知识点教学匠,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方法的引路人。在教学中不把“学生”只当“学生”,学生也是“三人行”的一员,教学也是生活,教育也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