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历史学科分析材料
九年级历史学科分析材料
一、学情分析:
通过开学这一个多月的上课和前两次学校组织的考试来看,本届学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班四班学生接受能力差,教学进度比去年同时期要慢最低一单元的内容;二是一班二班学生学习风气差,懒惰,都不学。才开学就这样,以后恐怕就更麻烦了,尤其今年的评估方案及格率提高到了45%,这对我们将是个极大地考验。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如历史知识混淆、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人名、事件名写错。比如蒸汽机
2.未能准确把握试题提供的信息、考查意图及要求,审题粗心大意导致漏题或错误,甚至答非所问,如历史人物却写成历史事件,要写历史事件却写了历史贡献。能把华盛顿看作拿破仑。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和分析概括能力较差。因此学生在主观试题及考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不少考生根本无法从材料中提炼出正确观点,考生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单纯的记忆机械的运用上。很多学生将教材上的语句文不对题的“复制”在试卷上。
4、考试中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往往词不达意,语言过于随便,语病较多。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通过试卷也反映了我们平日教学的不足:
1、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经验的缘故,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尽管讲了很多考试的要求,学生缺乏做材料题的经验和能力,失分较多。
2、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对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缺乏耐心,没有给与更多的关注,因此出现了少数低分率的现象。
四、改进措施:
1、首先应保证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历史知识。课堂复习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复习。消灭三班四班不及格学生,努力提高一班二班及格率和平均分。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读教材,重视教材中的图片使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以《基础训练》上的题目为主,进行训练。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答题的能力,精讲多练。
4、及早培养学生的应试习惯。加强考试技巧的指导,在教学中要教学生注意答题规范,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面对新材料新题型如何应对等。杜绝无谓的失分。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西簧初中历史教研组2011.10.14
第二篇:历史学科分析
2011年秋季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但由于我们老师提前不知道考试范围,所以导致进度没跟上,成绩不理想。
一、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人:396及格人数:15人平均分:36.04高分率:0.25及格率:3.792、试题特点
本试题共四个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1小题:关于“随唐”的相关叙述,部分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例如第11、14、7题都是书上的原文内容,但很大一部分同学因为对书上知识掌握不牢,背诵不过关而失分。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或不完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16小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把“不正确”看成“正确”,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
2、注重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历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学科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历史学科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距离上级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任务,四个班共有学生176人,每周12节课,这些学生大多数学习态度端正、目标较明确,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思想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2、知识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同时,及时的测验和总结,了解学生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以全面提 1 高成绩,培养素质。
3、能力培养
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历史概括能力和历史运用能力等,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
4、教学成果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学生成绩稳步提高,及格率、优秀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得到了学生和领导的肯定。
三、主要经验和体会
1、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自身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爱学历史、会学历史和学好历史的能力。
3、注重精讲多练
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精简化,加大课堂练习的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加强模拟训练
在平时教学中把中考的知识点加以细化,并模仿中考题型加强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将来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四、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知识较差,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综合能力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进一步改进。
五、改进措施
1、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学习,使其爱学历史、会学历史、学好历史。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拥有学好历史的强大动力。
3、加强学法指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学习方法,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提升其综合能力。
4、加强优生培养和学困生转化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优生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使优者更优,差者提高,真正提高总体水平。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学科课例分析
九年级历史学科课例分析
(选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在矛盾冲突中展开历史思维
——法国大革命
授课人:北京市第八中学/刘天明
教师:(播放《马赛曲》)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这首歌曲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学生:回答问题。
法国大革命
(一)背景
1.等级压迫
教师:(出示《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和《法国等级制度》两幅图)图中被骑的是什么人?(引导学生观察农民手中的锄头、鸽子和兔子)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农民为什么不把危害庄稼的鸽子和兔子赶走?骑在农民身上的是什么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表面信息和深层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谈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当时已经有人看出了这个弊端,这些人就是启蒙思想家。
2.启蒙思想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话,可是我誓死护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提问:伏尔泰提倡什么思想?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伏尔泰提倡言论自由,这为人们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材料二暴君专制制度是非法的,而民主政权的产生是必然的,必须要用暴力去消灭专制制度。
——卢梭
提问:为了实现自由和平等,卢梭号召法国人民起来做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启蒙思想家在法国的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3.财政危机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前夕,“凡尔赛宫内常有一万七八千名贵族廷臣,其中四百六十九名专侍王后,二百七十四名侍奉王弟,国王的伯母有两百多名随从,连路易十六的新生女儿也有八十名贵族侍候”,养活这些人的金钱,也是全部来自王国政府财政。
材料二1788年政府收入有5.03亿锂,支出需要6.29亿锂。
提问:法国财政状况如何?导致法国出现这种财政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应该怎样解决财政危机?而法国国王准备怎样解决财政危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导致财政危机的是不合理的赋税制度,而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又根源于不合理的等
级制度。因此,要解决财政危机,只能是改变不合理的等级制度。但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却昧于形势,决定召开三级会议。下面我们分组。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三级会议期间,第三等级的代表不愿顺从国王,国王企图派兵镇压他们,于是巴黎人民发动了起义。
(二)过程
1.攻占巴士底狱
教师:(播放“攻占巴士底狱”视频)谁是革命主力?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为了将革命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颁布了《人权宣言》。
2.《人权宣言》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提问:法国资产阶级为什么把自由和平等放在第一位?
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二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教师:这条规定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前面漫画中的兔子吃农民的庄稼)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人权宣言》提倡自由和平等两大原则,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与此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追求。因此,《人权宣言》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超越时空影响未来和异域。
教师:(出示图片:《人权宣言》各国版本的封面)从这种意义上讲,《人权宣言》是新社会的出生证明。
3.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
教师: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后,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出示图片:《断头台上的斩刀》《路易十六被斩首》)
4.雅各宾派专政
教师:(演示动画:1792~1797年法国形势示意图)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遭到了封建势力的顽强反抗。请大家仔细观察示意图,想想当时法国的形势如何?
学生:观察示意图,回答问题。
教师:内外交困情况下,巴黎人民再次起义,雅各宾派掌握政权,实施了恐怖政策。请同学们看书,概括一下恐怖政策的内容。
学生:阅读,概括。
教师:恐怖政策稳定了法国局势,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但是,恐怖政策还有另外一面。(出示材料)
材料一 1793年末起,法国发生了非基督教化运动的高潮,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到1794年年中,全国几乎已经找不到一处公开的基督教活动的场所。材料二 这种大同合一的政治一体化要求,首先从“称呼革命”开始。一夜之间,行政命令各色人等统统放弃旧式称呼,一律以“公民”相称。
材料三 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一度引起众多纠纷。
提问:结合材料思考,雅各宾派专政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法国大革命提倡两大原则——平等和自由。雅各宾派专政追求人们在称呼、服饰、信仰等诸多方面的绝对平等,但同时却违背了自由原则,上述材料说明,法国人民信仰不自由,称呼不自由,服饰不自由。恐怖政策使平等和自由两大原则发生了严重的背离,这就决 定了雅各宾派失败的命运。
(三)意义
教师:(出示材料)
那时对平等和自由的热爱共同占据着他们的心灵;他们不仅想建立民主的制度,而且要建立自由的制度;不仅要摧毁各种特权,而且要确认这种权利,使之神圣化;这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纪念它,而且在很长时间内,它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眠。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结合材料和上面学习的内容,讨论该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
学生:讨论,回答。
【张汉林点评】
历史思维活动离不开载体。载体的属性决定历史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活跃度。本课例中,教师精心创设出自由和平等在法国大革命中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充分展开历史思维活动。
首先,在大革命的背景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挖掘《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和《法国等级制度》两幅图片,揭示大革命前法国社会固有的顽疾——等级压迫,这种等级压迫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也存在于经济领域,还导致法国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通过对革命背 景的分析,使学生体会法国大革命的正当性,认识到法国革命对自由和平等(尤其是平等)的必然追求。
然后,在大革命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解读《人权宣言》的第一条和第十七条,得出结论:《人权宣言》提倡自由和平等两大原则,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与此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追求。因此,《人权宣言》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超越时空影响未来和异域。至此,学生会由衷地认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和民主两大原则。
但是,就在大家认为教师将会毫无新意地继续大赞特赞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异峰突起,教师出示一系列材料,揭示出法国大革命中的另一面:对平等的过分追求,对自由的严重压抑。这时,学生必然会感到困惑,矛盾冲突凸现出来:一方面是理想中的对自由和平等的渴 望。一方面是实践上的自由和平等的背离!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奇怪现象?如何认识这一奇怪现象?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托克维尔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一段经典论述,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为学生历史的、辩证的评价法国大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充分的空间。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拿破仑
授课人:北京市西城区民族团结中学/郭秀梅
教师:很多年以前,法国有这样一个学生。(出示材料)
学习是他心甘情愿的惟一乐趣。他乐于读好作者写的书,对于抽象的科学他能够运用自如,其数学和地理知识扎实。……在班上他积极地回答问题,在其他场合则具有巧妙快捷的应答才能。……这个年轻人值得我们关注和帮助。——炮术教官蒙日
教师: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他是谁呢?对,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拿破仑。
板书:
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教师:热月政变之后,法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部政局动荡,外有强敌压境。1798年底,俄、英、奥、西班牙、土耳其、那不勒斯等国纠戊了第二次反法联盟。反法联军从意大利、瑞士、荷兰、莱茵地区四个方面进攻法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面临丧失的危险。法国大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当时法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西哀耶斯说,法国“需要两件东西:一个头脑和一把宝剑”。(出示材料)
(法国)需要两件东西:一个头脑和一把宝剑。
—西哀耶斯
教师:西哀耶斯自认为他就是法国的“头脑”。那么,他心目中的“宝剑”是指谁呢?学生:拿破仑。
教师:实际上,西哀耶斯最初选中的是儒贝尔将军,不幸的是,儒贝尔将军不久就死于战场。这样,拿破仑就出现在资产阶级的视野。
拿破仑为什么能够充当资产阶级手中的“宝剑”呢?请同学们结合下列材料说说自己的看法。(出示材料)
名言1: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名言2: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足以增加取胜的机会。
名言3: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名言4:卢梭,你为什么只活了六十岁,为了自由你应是永生的!
学生1:不怕挫折。
学生2:有军事才能,能学以致用。
学生3:拿破仑爱国。
学生4:拿破仑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教师:正因为如此,法国资产阶级最终选择了拿破仑。1799年,在法国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上台以后,为加强资产阶级统治,下令起草民法典,这就是著名的《拿破仑法典》。板书:
二、拿破仑法典
教师:《拿破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经过全体大会多次反复讨论。大会讨论时,拿破仑亲自参与,有时还发表中肯的意见。全体大会共开一百零二次,拿破仑忙里偷闲,戎马之余,亲任主席九十七次,由此可见拿破仑对于法典的重视。下面让我们走近《拿破仑法典》。(出示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法典》分为总则和第一、二、三编.共有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共509条;第二编是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共195条;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共1571条。
《人权宣言》共有17条。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和《人权宣言》条文的比较。
《拿破仑法典》: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人权宣言》:
第l条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17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教师:《拿破仑法典》和《人权宣言》是什么关系?
学生:《拿破仑法典》是将《人权宣言》的原则进一步具体化。
教师: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材料)
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
—拿破仑
教师:为什么拿破仑说“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
学生:更可行、更有效。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教师:正因为如此,拿破仑法典至今仍在使用。200年来,法国经历了王朝复辟、四次共和国和一次帝国的动荡,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拿破仑法典》却始终屹立不倒。这充分表明了拿破仑法典的生命力,也充分证明了拿破仑的历史远见。
拿破仑是以战争起家的,也因战争而闻名于世。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拿破仑战争。
板书:
三、拿破仑战争
教师:谈到拿破仑战争,我想有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一个是拿破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军事成就,另一个就是军事天才拿破仑为什么最终会被打败?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凯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在极盛时期,拿破仑几乎征服了除英国、俄国外的整个欧洲。(出示1812年欧洲地图)
拿破仑为什么取得如此巨大的军事成就呢?1796年,拿破仑派军队远征意大利时,面向士兵发表演讲。(出示材料)这就是拿破仑演讲的内容。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拿破仑早期的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士兵们!
……你们没有炮,却赢得了这些战役;没有桥,却渡过了江河;没有鞋子,却还急行军,你们露宿,可没有烧酒,而且经常没有面包。只有共和主义的军队,自由的士兵,才能经受你们所经受过的艰苦。……
……你们必须……尊重将被你们解放的人民。不这样做。你们将不成其为人民的解放者,你们将会是为人民造成灾难的人。你们就不会是法兰西人民的光荣;他们反而会否定你们。意大利各族人民们!法国部队将为你们挣断锁链:法兰西人民是全体人民的朋友;你们应该以信任的心情来迎接他们。你们的财产、宗教、习惯将受到尊重。我们是向共同的敌人作战,我们只是对奴役你们的暴君作战。
教师:从这段材料中,你们能发现拿破仑早期战争胜利的奥秘吗?
学生l:军纪严明。
学生2:士兵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政治觉悟高。
学生3:尊重意大利人民的财产、宗教和习惯。
学生4:拿破仑善于鼓舞士气。
教师:拿破仑将自由、平等、博爱等法国革命的原则引入军队,激发广大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拿破仑绝对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熏陶的军事家。他用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去建设军队,并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获得解放,这是拿破仑早期战争不断取胜的根本原因。
但是,从1812年开始,同样一个拿破仑,却不断遭受挫折,直至失败。1812年远征俄
国失利,1813年莱比锡战役失败,1815年滑铁卢战役失败。(讲述的同时出示图片)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几个材料。(出示材料)
图片:《一八零八年在马德里》
文宇材料: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教师:拿破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1:他进行的是侵略战争。
学生2: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觉醒了。
教师:拿破仑因为传播“自由、平等、博爱”而成功,又因为违背“自由、平等、博爱”而失败,这真是令人深思。
板书:
四、我看拿破仑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不强求结论统一,但在总结时应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引领。评价方法:阶级分析法、两分法。评价标准:是否促进历史的发展。
【张汉林点评】
拿破仑是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也是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学生们往往对拿破仑的军事成就津津乐道,对拿破仑的评价也是心中自有一杆秤。但是,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对拿破仑作出“专业”的评价呢?方法虽多,结合课例,只挑最突出的一点来讲。
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是时代的产儿,总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正确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向,引领或紧抓时代的主题。评价历史人物,就是要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历史发展趋向所起的作用。在当时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法国的资本主义迫切需要一把宝 剑。教师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拿破仑为什么能够成为“宝剑”(杰出的个人才能、深受启蒙思想启迪)?拿破仑如何像“宝剑”一样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颁布《拿破仑法典》、用法国革命的思想武装军队、传播法国革命的理想)?拿破仑这把“宝剑”如何又因为背叛法国革命的原则而锋芒不再?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明白,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然,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历史活动自然会受到
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的影响。但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误区正在于太感性,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初中学生更是如此。具体到拿破仑,学生往往会将他的成功归结为他的天才。其实,这能部分解释拿破仑为何成功,却根本无法解释拿破仑为何失败。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环节,如拿破仑的学生生涯、拿破仑的名言、拿破仑对法典的评价、拿破仑的演讲,凸现拿破仑的勤奋、坚强、博学、爱国、激情和远见,展示出历史发展的生动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但与此同时,教师并没有过分夸大这些因素的作用,而是处处强调拿破仑与时代的关系这个更为本质的问题,这就使这节历史课既有血肉,也有筋骨,骨肉相连,富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下册学科小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学科小结 一年一度的学生中考,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回忆为之奋斗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虽然对2012年的中考结果进行评估,现在还为时尚早。但备战本中考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这届学生的中考历史总复习,得益于中考复习路线图计划,得益于九年级老师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得益于学校领导高超的指挥艺术。
一、制定、实施严密的中考复习路线图计划
中考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虽然在今年的中考中,历史科仅占70分,但是由于现在高中的录取是以等级为标准,故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今年历史中考的内容多,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怎样带领学生进行中考历史总复习呢?我在复习之初就制定了严密的复习计划,然后有条不紊的遵照执行。即根据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第4~10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分册复习,第11~13周完成第二阶段的复习即专题复习,根据中考的四大题型分8节课复习。六月初进行了第三阶段的模拟强化训练,在经历了前三轮拉网式的复习、地毯式的狂轰滥炸之后,战争处于焦灼状态,复习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师生身心都很疲惫。这时我们审时度势,转入第四阶段的复习。考虑到“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复习方法,无疑是低效的。再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中考题”了。所以,这一阶段进行的是情报战、信息战。具体做法是结合教研室安排的三
次模拟考试,让学生充满了信心,继续保持高昂的练兵士气。
二、团结、协作本所有带九年级的老师
中考升学是个人的劳动,集体的成果。如果某一科的平均成绩很高,但学校的升学率不高,也不能说这一科对本中考的贡献很大。相反,造成升学率不高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几科老师缺乏战略眼光,只盯着自己那点自留地挤时间、抢时间造成的。在伊拉克战争中,我们看到美英军队有时缺乏协调,不但预定的军事任务不能完成,甚至发生自相残杀的误伤事件。在送这一届九年级毕业生的过程中,树立中考一盘棋的思想,和各科老师密切配合。要和语文的、数学的、理化的、英语的、政治的,还有体育的,要和所有中考科目的老师团结协作,变单兵种作战为集团军冲锋,“直捣黄龙府”,最终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听从、接受学校领导的指挥建议
刚刚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九年级组,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中考复习有时需要的是豪情。三百六十五天,谁没有个头痛脑热的,但大多数老师都和我一样,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在带领学生复习备考的日日夜夜,无论是白天的正课,还是晚上的辅导,都没有给学生落下一堂课。老师们高昂的热情,学生冲天的干劲,来源于学校坚强的领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也曾抱怨过苦和累,但是学校领导通过开座谈会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疏导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抵触情绪。对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校领导没有疾风暴雨式的批评,没有声色俱厉的指责,更多的是和风细雨的谈心,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设性指导意见。校领导这种“用人不疑”的宽广胸怀,赢得了九年级老师的普遍赞赏。回顾这一年里召开的几次九年级科任教师会议,哪一次不是互通情况,共商对策的民主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