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心得和体会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心得和体会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班级是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然而班主任更是担负着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热爱学生,希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栋梁之材,学生对班主任老师往往怀着崇敬、欣赏的情感,同时也会产生甚至适度的畏惧感。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的状况。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因此构建和谐学校的重担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那么,聋校的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尊重我们的学生
学会尊重我们的学生是爱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要摆正自我,不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聋哑学生?我班上有一位聋哑女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经常和同学吵架,有点自私,屡次偷同学们的衣服、袜子、学习用品等。我刚开始对她有偏见,后来经过调查、家访后了解她成长的环境:她和爸爸、妈妈、两个弟弟均是聋哑人。父母没有接受过教育,父母亲几乎没有是非观念,几乎没有办法和孩子沟通。母亲常常和工厂里的同事吵架,母亲喜欢两个弟弟,她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她受母亲的影响常和别人争吵,她的是非观念不够明确,可能还有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她看到别人的东西自己喜欢就把它拿来,也许不认为这是偷,也许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针对她的这两个毛病,我首先迫使自己“允许别人犯错,又允许别人改错”,发现她的闪光点,在班上表扬她爱学习、字写得不错、爱劳动,希望大家都来帮助她,不要排斥她。每天向班长询问她的表现,并表扬她最近很少和同学吵架了。五年级上学期针对她的情况还举行了“和同学和睦相处”、“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不要”等主题班会,一学期过去了,同学们说她变了,老师也说她变得有礼貌了,几乎没有听说她和同学发生争执,也没有拿别人的东西了。
然而这学期的十一月份的一天中午大约两点钟,她偷了同一宿舍的女同学两双带花边的皮肤袜子。她给我留下了一封信就回家去了,信中写着自己很后悔偷
了同学的袜子,她不怪同学们不喜欢自己,她不想读书了。第二天早上,她真的没有来上学。平时妈妈很少关心她,常常打骂她,在家里也得不到父母的抚爱。我和学校的书记、德育主任早、中、晚去了她家三次,晚上六点钟才在她家附近的池塘边找到了她。她当时没有看到我们,一个人无助地看着远方。老师走过去时,她的眼泪不住地往下流,那个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或许她在悔恨!第三天,我到超市去买了两双她喜欢的带花边的皮肤袜子送给她。她说:“老师,我不要!我自己去买。”我说:“这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你不要辜负老师的一片心意。老师和同学们还和以前一样爱你!”她说:“谢谢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她说完了眼圈就红了。或许有的老师会问:“那她下次喜欢其他的东西你也去买?”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这种心理会使人产生动力,催人奋发,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有了情感上的碰撞,“特殊学生”从心理上便接受了我们的教育,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容易反复是特殊学生的特点。“特殊生”的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彻底改掉并不容易,也不现实。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有博大胸怀,要相信“特殊学生”一定能教好,要意识到他的反复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反复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因此,在做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时,我们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不要因为他有了进步就松懈下来,或者因为反复而失去信心。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应该认真同他总结成绩,尽可能地挖掘他的闪光点,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善待学生的过错,能使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做好学生和各科教师的沟通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而应主动做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他们所有老师的前提下,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首先主动了解各科老师的特点(如教学特点、教学风格、学识经历等),并用积极地态度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的优势,以往带班取得的成绩,让教师高大的形象先入为主进入学生的视野,并使学生从感情对任课教师产生敬佩感和亲近感。其次要教育学生尊重任课教师。让学生知道任课教师工作的辛劳,引导学生尊重任科教师的劳动。并及时处理任课教师交来的问题,不管是纪律问题还是学习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属于学生的错误要批评督促其尽快改正;属于任课教师的误解要及时解释清楚,求得理解,处理结果要求得任课教师的肯定。对于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处理。营造良好关系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老师还要挤时间多到班里听课。因为从任课老师那了解的情况毕竟不完全,许多情况还要自己亲自去体会;对学生的指点对不对路?有没有用?他们的实际表现会帮助我们寻求更好的协调办法。在自己亲身体会这个老师讲的这一门课后,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置身于学生中既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也便于和学生交换对该堂课的意见,哪儿快了没听明白,哪儿慢了耽误了时间;哪儿重要该记上一笔,哪儿书上有,精力还是应多放在理解和思考上,别忙于抄笔记;谁上这门课认真,谁兴趣不大,谁总是说话等等。听了课就知道哪位老师管理严格,以后可以少看两次;哪些老师管理的力度小,需要经常听课,了解情况。总之经常听课为班主任今后工作的侧重点奠定了方向。对要求严格的老师要明确表态,支持任课老师的管理方法,让任课老师大胆管理;对要求不严的一方面对学生提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直接向任课老师提供管理方法,从侧面督促任课老师的课堂管理,从而达到教育管理要求的统一,这样班上的课就不会有乱堂了。主动征求任课老师对班级的意见,做好协助管理工作。对各科的作业、纪律、卫生、课代表的作用等都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并利用课间、班会时间了解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意见,积极做好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工作。
班主任要与科任老师定期进行联系,交换对班级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课堂纪律,了解每一学科的尖子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了解科任老师对班级满意和不满意的方面,多方面了解本班的情况,为完善班级管理找到症结所在。因为学生上班主任的课只有几节,了解学生的时间有限,要是能让每一位教课的老师都能参与班级的管理中,至少能告诉我那节课教室干净不干净,缺不缺人,让我能对班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了如指掌,使我的管理工作更到位,也使我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要善于组织学生去关心老师们,同时也要善于搜集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意见。班会或学期总结时我都会抽出时间向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你最喜欢上哪一门课?为什么?你觉得哪一门课最难学,为什么?你最佩服的老师是谁,为什么?关于学习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哪一门课考得最好,体会是什么?哪一门最令你后悔,经验是什么?这些问题收上来之后,我就会看到学生们多彩的内心世界,能够了解他们的好恶,在整理之后能拿出具体的办法来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更是让我最高兴的事。对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后,我要在班里进行一番讲评,在总的方向上进行引导,个别问题还会在底下和学生交换意见。同时我还会和我班的科任老师一起分享我的分析结果,让每位老师知道学生对他们的赞美之词、敬佩之处,让老师们能体会到自己的付出有收获,能够看到学生们的可爱之处;让老师们也能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这样加强了沟通与反馈之后师生之间的感情更融洽了,表现在课堂上就更配合更默契了。
营造大家庭的和谐氛围让师生间的相互关爱为学生的成长增添更多地营养——懂得爱的接受与付出。要让任课老师熟悉本班的学生,让学生更理解科任老师,就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加强他们之间的接触。组织班会时,我给同学请来了各科的老师,请他们讲自己的做学生怎样的,很受学生的欢迎,从中老师们也更多地看到了学生们除学习以外的可爱之处。在新年联欢会上,老师们也会成为班上的座上宾,和学生一起唱歌游戏、一起欢笑。那份融洽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营造的。
三、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爱护学生
爱是一种流淌着人性光辉的美好情感,是教师对学生施教的真诚关注与合理期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创新欲望、继而迸发创造火花的催化剂。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师生关爱是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润泽,人性得到张扬,从而获得无限的成就感、幸福感。那么教师就要变权威为伙伴型的的师生关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主导地位。首先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师生是合作者,教师态度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有畏惧感,教师在学生交谈时不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成长环境。其次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要用一种比较睿智的方式指出,力求做到委婉和含蓄,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受到感动,明是非、晓美丑,努力进取。再次教师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尽最大努力缩短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距离,在学生出现“小过失”时,要能够原谅宽容,要学会用幽默逗乐和笑语暗示学生的过错,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要有崇高境界的追求。一个精于业务,忠于职守的教师毫无疑问是爱学生的。只有我们认真钻研业务,勇于探索教育教学新徐径,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时刻提醒自己“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并将所学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常教常教,才能教出与时俱进的学生来,这是一种无形的爱。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调皮的学生也有他令人欣赏的地方,面对这些学生,我觉得一句赞美语比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骂更有力量。据心理学家验证,人总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这决不是虚荣。鼓励、赞许更能增添人的自信心和决心,这往往是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多给学生一些爱或者多给一次表扬,他们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在校学校比较调皮学生,他在日记这样写道:“今天早上,爸爸妈妈都有事外出了,我起得特别早,因为我不想做一个依赖父母的孩子,我在家里自己弄了早饭吃,来到学校我发现我没有迟到,我真为今天的进步而吃惊。”我看完日记后,就找这个学生谈话并当场表扬他,“你不愧是一个男子汉,没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的,你爸妈不在家,你不是一样按时到校了吗?你今后如果做每一件事都能像今天早上这样,你将来必大有作为,你信吗?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从此以后,这个学生进步很快,许多不良习惯都能改变,逐步转化成班里的好学生。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很重要,对于学生的关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学习上对学生玩要严格要求,又要及时辅导,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在生活上对学生要扶、放、牵、引相结合,引领学生逐渐学会自理,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在学习中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学生,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真诚与学生交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和学生做伙伴,做朋友。只有通过交流,沟通,学生才能没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信息,实现心灵的转变。当然学生毕竟是不成熟的,处于发展中的学生,他们的成熟有待于教师帮助指导,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他们的童心未改,这就需要教师用全部的热情和人格魅力去感染,激励和唤醒,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
教育情境中学习和生活。爱不是与生俱来,学生也许习惯于接受爱,而不懂得施予爱。因此,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去爱生活,爱生命中一切值得去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的爱星火相传。要做到这些,教师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外,更应该明确地指导学生,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如: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笑话他们的生理缺陷等都是关爱教育。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他一定会有充满爱心的,反之,一个在仇恨中长大的人,他的心里一定会充满仇恨。这个规律不是今天才有的。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养成爱的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以爱为主题或与爱有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人可以爱人,爱物、爱国、爱自然…‥,也可以让学生摘录名言警句和国旗下的话等革命传统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总之,对于学生的关爱,教师要以爱心打前阵,热情,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增进感情交流,适时运用教育机智,鼓励学生不断转化和发展,用爱心这把钥匙开启通向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有了爱就有幸福,就有希望,用爱去教会学生关爱这个世界。
第二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心得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心得
黄华旋 邮编 531509广西田东县朔良镇农工沪桂康华那娄希望小学
教育教学是人与人语言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师生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良好的师生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体会到,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爱感化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每个人都会,而爱那些跟你毫无关系的的别人的孩子才是神圣的、博大的、无私的。它可能不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是在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而正是这些的爱让学生产生感激之情,并因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培养每一位学生。我们班这个学期刚转来的一名男生,性格内向、胆怯,学习成绩一般。课上我特别关注他,多提问让他回答,课下让他收一下同学们的作业,找他聊聊天。慢慢地,他开始大胆举手发言,课上也活泼起来了,再也不是默默无语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他的改变,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儿童心灵上的冰川,能使枯木逢春。老师只要懂得用爱去呵护、用爱去感化,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尊重比热爱更重要。老师们一心一意地为了学生们好,却得不到学生们的理解,为什么?主要还是老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导致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教育离不开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因为只有给学生以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2010年“六•一”儿童节,我把 “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颁发给一个平时成绩算是差,作业潦草,有时还不完成的一个男生,为了肯定在学校对老师、同学的尊重、有礼貌,对低年级同学的关心,劳动的积极,给予适当的鼓励。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得越来越出色,字迹工整了,成绩也提高了,与我的关系也拉近了好多。我真的意想不到她变化如此快。为此,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三、走进学生,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
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能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诚地帮助每一名遇到困难的学生,就会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名学生的心田,自然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达到心与心的融通。我班上的黄忠卫,这个学期爸爸妈妈都去广东打工,成了“留守儿童”,一下子没家长的监护,思想行为都放任,我了解后,在生活上对他关心帮助,借助品德、音乐、美术等来陶冶性情,使他们心胸开阔,心灵得到启迪。那天我还拨通她父母的电话,当我把电话递给他接听时,他惊讶!高兴!终于能和爸爸妈妈说说话了!还我手机时我看到他那幸福的泪珠,我也分享到了幸福和快乐。
四、运用语言艺术,搭建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的语言要讲究艺术,语言要精炼。教师的话不在多而在于精。因此,班主任工作中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使之准确,恰到好处,力争创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气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同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利用一些肢体动作,如手势,眼神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回答正确时,可他竖起大拇指或者给些鼓励的掌声;学生诚恳承认错误时,给予他理解并信任的眼神;学生神情沮丧时,善意地拍拍肩或者轻轻地抚摸头;„„肢体语言如果运用得恰当,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除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专业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做一名有特色艺术、有吸引力、有魄力的教师。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入为本”教育教学的具体体现,它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班主任实现教育目的,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氛围,使师生之间能真诚相待,共同进步,和谐发展,以较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第三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祥德路小学 吴建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教育转型新思路。为了落实这“三化”的目标,首先把“师生关系”作为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途径。
区教育局提出的“三个课堂”建设,即温馨课堂、情趣课堂和有效课堂,为师生关系的构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较高的起点。2012年5月16日,虹口教育和民进虹口区委联合举办举行的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更是把我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论坛的主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使教学真正的回归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作为基层学校,校领导借着“白玉兰论坛”这股东风,组织全体老师认真观摩了论坛的教育录像,组织全体教师从自身谈起,谈如何践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总结出了新型好老师的关键词:有爱、幽默、公平、创新。新型师生关系最看重:爱心。在白玉兰论坛上,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一位漂亮、儒雅的高中女教师,也从而拜读了她的著作《不拘一格教语文》和《重建师生关系》。
提到老师,我们往往会和“严肃”联系在一起。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只能遗憾地说“惨烈”。我们的老师苦口婆心、声色俱厉,每天起早摸黑。可是我们的学生欢迎吗?喜欢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好好想想。史金霞老师的这本《重建师生关系》为我们开启了一盏改善师生关系的明灯。史金霞老师在书的自序部分引用了夏丏尊先生的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书中史金霞老师用了几个关键词来阐述了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个字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第二个词就是“理解”,了解是理解的延伸。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吗?很难。史金霞老师说,孩子很难理解老师,因为孩子没有老师的生活经历,即使想换位思考,也很难给自己定好位;同样地,老师也很难理解学生,因为教师经常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学生。第三个词就是“对话”,沟通是对话的第一块基石。对话指的就是第四种意义的“谈”。要对话,你就必须对他人抱着“绝对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深处地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价值。对话有两个核心概念:即关系和理解。第四个词就是“尊重”。而尊重,就体现在爱、理解、对话„„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这几个关键词,史老师还举了许多非常生动丰富的实践案例,大家看了以后可以借鉴和运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下面举一个我校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小刘老师每天带着希望和喜悦走进教室,可是却总有一个座位空着。课后去班主任那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叫平某的学生害怕上学而谎称肚子疼。接下去的一个月中,她断断续续来了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星期,每次来都哭着进教室,抹着眼泪上课。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最害怕的是英语。英语课节奏快,又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她对自己没信心,更害怕老师批评她。根源找到了,就需要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得好,是英语教学的内涵。抓住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要达到学好的目的,就必须研究、理解、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一、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说”,建立“双向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在课堂中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清楚哪些内容应“少讲”,确保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对教材上给出的教学事例和过程进行一一解释,那么这只能算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处于被动和漠然的境地中。因此,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利用教材创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少讲、对超越学习要求的知识少讲,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2.其次教师要清楚哪些地方应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多说“怎么办”
教师的“少讲”是为了让学生“多说”。教师要研究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多说”,怎样让学生“说”,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说”为主线,在“精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多说。教师可以在几何证明时多说,帮助学生理清几何证明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生生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评价反馈环节多说,让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实现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建立“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关爱每一位学生
尊师爱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说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爱护学生,这也是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大量实践证明,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真情地投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赶进度,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呈现给学生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把自己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流畅工整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明快的上课节奏,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等等,都可能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经常处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化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就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从而达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这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四篇: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师生关系的简单分析,从中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师生关系建设的一些
建议,借此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民主;真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今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教育工作的我,尤其是职中的教师,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困惑。去年我国有几起教师被杀事件,有一起就在和我同一县城的一所初中……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该改革。
现今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
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能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
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真诚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四年级二班
吴红英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大加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1.确保主体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2.突显个性化
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3.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
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有人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三年级一班
牛延英
第五篇: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构建理想师生关系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人社会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形成的多层次、多性质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师生关系 特征 构建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古人云“”系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叶圣陶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由此可见,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他的每一句 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无不影响着学生和教育教学的效果。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师生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师相学”的关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所说的师生关系;狭义上,师生关系是特指在各种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谈的师生关系及理想的师生关系均是狭义的师生关系。当然,师生关系不能脱离“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制约”,是处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教育结构中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的优化,是建立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基础上的,因此,其具有独特的特征。
首先,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尊重师长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虚心接受教师的指教与批评,尊重师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师的最大满足。尊重师长,爱护学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其次,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在教育过程中师生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利。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自立为绝对管理者、权威,归根到底还是因陈腐观念造成的,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扼制教师的民主思想,制约着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改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社会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学生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变化,对于师生关系民主化的要求更加强烈。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所以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处于依附和从属的地位,他的主体性更加突出。
再次,共同创造,教学相长。新课改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教与学,知识不再是单独的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教与学不再是某个人所能完成的活动,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那么怎样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呢?
一. 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想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
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方法、个性特征、身体素质、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情况,还要掌握班集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谈心、参加学生活动、走访等形式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要以宽容之心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多了解他们想法,及时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的思想倾向、习惯、愿望、兴趣、爱好等要表示自己心中有数的尊重,这样,会让自己在教育学生方面省去不少的烦恼。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对学生的认识偏见,做到公正公平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教育决策,避免了再现一些教育上的失误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
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摆正心态,可尝试从两方面入手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第一.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平等。
传统的教育观念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自学性,看不到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基本需要,使学生丢掉了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愉悦体验,学生的独立个性、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使学生成为了接受知识的机器,师生之间成为对立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的角色、地位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之间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民族、平等。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质疑和展示的空间,使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想法得到尊重,这样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权力,反而还会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会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发展进步得更快。
第二,热爱尊重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热爱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它能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正可谓是“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该是多么和谐融洽。可是,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仍有个别教师还以能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为荣,把讥讽挖苦作为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将打骂学生作为“治恶压众”的法宝,却不知这些做法给学生带来的心灵创伤是很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一些悲剧的发生,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僵化,怎能建立理想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三. 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是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艺术、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 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使自己更有智慧才干。学生都喜欢有才气的老师,如果老师的知识量丰富,业务水平高就会折服一大批学生,所以在工作之余,教师应该多读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就提到:“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书读多了,你的各方面智慧才干就会更突出,你的课堂就会越发的让学生喜欢,你与学生的距离也会越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个人偏见和定势。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往的最直接的“阵地”。教师需要不断地认识到自身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认识等方面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火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大脑灵活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被你的课堂迷住。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做好自己,只有从教师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用自己行为方式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
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被关爱、受重视,学生才会热爱教师。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处理好师生之间关系、二两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会有和谐的学习气氛、积极的学习情绪和和良好的学习心境,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高,感受性灵敏,反应能力强,思维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2]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