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诵读—品味—积累”
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一段时间以来,我校开展农村小学区域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我有幸参与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语文精读课“诵读——品味——积累”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读”为本,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核心,注重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品味。构建小学生自主阅读体系,扩宽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达到提升习作技能的本质和意义,使学生真正品尝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实施“诵读——品味——积累”阅读教学模式意义。
1、通过“诵读——品味——积累”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诵读——品味——积累”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教师诱导、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目的,力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进行“诵读——品味——积累”阅读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力图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体验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各种能力的变化。
二、“诵读——品味——积累”阅读教学模式过程
第一步: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题”的本意是“额头”,而“目”的本意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之为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得出探究问题,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小孩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学生对课文题目产生疑问,就是对题目的揣摩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疑问。这也我最常用的方法。
如讲授《鸟的天堂》,我引导学生提问:看见这个题目,你头脑中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很快提出:‚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都有什么?这些问题也正是文本内容的重点,我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顺学而导,由学定教‛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这种方式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了一个平台。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特强的年龄,他们不仅小脑袋中充满问号,而且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我们正好可以运用这一点引导他们“扣题”进而“探读”。
如教学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题,看看我们能在课题中发现哪些‚送‛的内容?同学们在认真阅读后回答:黄鹤楼是送的地点,孟浩然是被送的人,广陵是孟浩然要去的地方。这些发现正是文本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在课题中发现,为深入理解文本起到了‚催化剂‛作用。读书学习,发现问题,再继续探究,这样就成了‚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
以上两种“扣题探读”形式,是我在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这种形式的引导,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步:初读感知,提炼主旨。
初读感知:就是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对课文的内容、语言、结构、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疑问和看法。阅读是基础,而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时“读者先用视觉感之文字、符号,然后通过分解、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储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由此看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以阅读材料为基础,把阅读材料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无论是对材料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还是部分的分析或是总体把握,都离不开材料整体。
如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我让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在什么地方?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全文,基本理清内容后,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达到掌握课文框架和大意的目的。接着欣赏一段白杨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白杨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引导学生用他们读写白杨的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为研读文本奠定了基础。
但是初读感知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
有些课文篇幅较长,课堂上只有让每个学生充分自主读书,学生才能在读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
2、要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采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并注意采用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那么就会有利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第三步:研读文本,深情感悟。
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初读情况进行梳理,找到研读的“支架”。一篇优秀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它们或统领全文,或概括内容,或提示中心,或揭示内涵,或标明作者意图,或流露作
者情感,是破解全文的密码,和关键所在。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深情感悟”。
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我引导学生扣住‚还‛字导读全诗,‚靠家近——应该还‛。一‚还‛而动全文,整体的功效让人颇感痛快淋漓。
再如,教学《燕子》一文时,在研读文本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4个方面: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齐读
你们小组最想研读哪一方面的美?
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①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②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③小组交流补充。
④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练读。
3、汇报交流。
第四步:精读理解,品味感悟
所谓精读即是选取课文中有代表性的精华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品词析句,品味情感,揣摩写法等。而精读的主线应以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为主,所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质疑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很有必要:
1、在教师引导下提出探究问题。
鉴于对探究问题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不能随便拿一个问题或质疑便可以充当。探究问题是师生纵横捭阖,凝聚了课文精髓的产物,自然应当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探究问题是设定问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学生质疑提炼出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才能最具有针对性,可以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由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探究问题,实为最佳策略。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重点精读四、五自然段,是这样教学的:
(1)提出自读要求。
自学第四自然段,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如抓词语谈体会、朗读、画图表等,展示你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学习体会。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教师相机指导。
①朗读展示方式。主要以读代讲,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评读中,学生将词句的理解也融于其中了。读中想象,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②图表展示方式。有选择地展示图表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设计与思考,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
(3)播放船夫驾驶小艇在水上穿梭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感受读书所得。
(4)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填写表格,并思考: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感受小艇维系着威尼斯的喧闹与静寂。(可以两个人分读,在对比中感受。)
(6)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第五步: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好词佳句、重点语段及精美篇章,背诵积累,并从中领略体味作者谋篇布局,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
第六步: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启发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实现有读到写的迁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而写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1、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指导写“感悟”类课堂随笔,主要针对情感比较浓厚的课文。
如指导学生阅读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后,我根据学生对文中作者情感的领悟,引导学生写一则读后感。有的学生写出了‚文中的母亲对儿子小事的关爱不正是伟大的母爱的体现吗?读完课文后我也能深深体会到作者在他母亲去世时的心情,因为我也知道‘没妈的孩子是根草’作者的母亲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作者和我们大家分享——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感人文字。学生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其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仿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是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延伸。仿写的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如针对《第一场雪》的随文练笔,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同学们读了,也欣赏了这篇课文,有什么特殊的感受需要表达吗?当然也包括你的疑问,请同学们都提出来。(这样在交流中升华,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吸取更多营养。)
②同学们,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怎样背?
③安排学生进行‚课外练笔‛训练,既可以写一种自然景观,也可以描述一处景物。要真心体会、合理想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引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去发现美、感悟美,进而创造美。)
第七步: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例子带来的启发应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能只注重教材本身,应该深化文本,跳出文本,给学生更多更丰富的语文营养。所以在语文课
堂上,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课文进行恰当而适时的拓展延伸,并推荐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阅读面”。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拓展由课内向课外有机渗透,积极引进更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阅读拓展,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透彻,获得的感悟也更深刻。
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有许多其他的途径和方式,这些拓展延伸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比如拓展延伸的时机,我们要认识到,拓展阅读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教学的需要,要因地制宜,要适时拓展.文本拓展应该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的出现,是“随机”的,它的宗旨,是服务于文本解读的,它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的。现在有不少老师,把文本拓展片面理解为:在一篇文章学习之后,或就某个话题让学生说话练习,或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片段写作,或进行对比阅读训练,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生硬的。文本的拓展可以灵活的安排在教学的不同时段。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这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向名师学习,博览群书,认真思索,总结积累,才能在课堂上展开有效的拓展延伸。当然,语文教师要防止自己陷入拓展延伸的误区,一味的拓展站而脱离了文本,淡化了语言,刻意追求拓展的形式,为拓展而拓展,最终却达不到拓展的效果,在运用中要注意植根于文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联系生活经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符合课堂实际。
总之,“拓展延伸”是新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者如果能够把握好课文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取相应的“拓展延伸”策略,将会为课堂教学增加亮丽色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铺桥引路。
三、研究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表达和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同学能够发表即兴演讲。学生语文素养的飞速进步就是对我研究成果的最大肯定。
第二篇: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是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推进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个人、教研组成员专业指导,联手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我认真学习了“三层三步”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前行,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注重反思,不打无准备之仗
我在自评反思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典型课进行录像。课后,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认真观看自己的录像,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我以《黔之驴》为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感受。
我本着学为主休、教为主导、动为主线、疑为主轴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案设计上,由浅入深,了解文言常识、疏通文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认识虎与驴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讨论时,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放飞思维的翅膀,小组准备情景剧表演,让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共同交流,互相学习,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台词等展现加深对虎与驴形象的认识,起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作用。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表扬,从不同的层面评价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特长的舞台。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语文学科的博大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文言文的老大难问题――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往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整堂课师生忙忙碌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无兴趣可言,所以,相关的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是非常不理想的。因此,在文言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语文课的酵母”,在教授《黔之驴》的过程中,我用情景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乐此不疲,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放在教学的首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才起作用。分析《黔之驴》寓意时,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班内竟出现了十几种观点,有的学生从驴的角度分析,有的从虎的立场分析,还有的从整体上把握,我发现即便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也有不同看法,学生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俗话说的好:“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由于学生的认识角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学习的方式和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了这一差异。如果过分的强调学生活动形式和结果的整齐划一,那么,将导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因此要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的解决问题;让所有学生均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在承认个体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从学生分析寓意我得了这样的体会:课前探查,发现学生差异;课堂开放,展示学生差异;实施分层辅导,发展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体现学生差异。
二、主动交流,师夷之长,补己之短
我校教师主动参与课堂评价。由于教师在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相似性,同时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同事的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学和自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采用同事间的交流互评,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1.互评促备课
集体各课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舞台。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把自己的教学感悟、体会和同事共同分享,而且把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分析研究,根据大家的建议,整理成新的教案、学案,新的教案、学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为下一步上课夯实基础。
2.互评促上课
课堂教学活动是展示教师教学水平的舞台。我在试讲《黔之驴》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探究,驴与虎的形象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这样的设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没想到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学生的探究活动非常盲目。针对本堂课,老师们给了我客观的评价:认为我放手太多,学生探究无实际效果,因此,课堂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过互评后,达成共识:让学生亲身体会其中的情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的活动、充分的表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现自主合作的乐趣。
3.互评促反思
通过教师们的评课,我的确受益匪浅,尤其听其他教师的课,再一次提醒了我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依据评价标准,主动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对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三、积极创新 达标升级
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教材的偏激理解、不能正确的把握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方法,这就需要老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完善自己的课堂,等待达标的检阅。
经验十反思=成长(波斯纳)。在“三层三步”的指导下,我们应该积极进行角色创新,彻底改变教师传统角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保证新课改的成功,相信经过努力我们每个人都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中心学校
在多年的学习、实践、探索、尝试、总结、完善中,我总结出了自己的美术教学模式。
一、激趣乐画
即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感受生活中的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学画的兴趣。
在上课开始我常根据所学课型的特点,用2--3分钟的视频、动画、图片、故事、实物、范画等手段来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为学习新知做足铺垫。
二、探究画法
学生在激趣导入之后,已经有了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所以,这时我首先会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自主探究的方法来探讨本课的绘画方法,然后,我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讲解时要注意精简适度;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课的绘画方法,从而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画
学生经过前两个步骤的引导、学习,已经掌握了本课绘画的技巧和方法,早已跃跃欲试,想要用自己从观察、学习中发现的方法去实践创作了。这时为学生布置创作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去完成自己的作业创作。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回辅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赏画评画
在课程结束前用1--5分钟来欣赏学生的作品,并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展开不同形式的评价、使学生通过欣赏、互评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五、课外延伸
即根据课程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如绘画、剪纸、拓印等方式让学生领悟美术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第四篇: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教学模式 2
小课题研究——关于自主阅读
黄丽娟
内容提要:随着小学语文的课改,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自主性阅读教学就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它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关 键 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上,教师让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达到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是探本求源、探求真理;究就是研究、研讨。探究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和提升探究、探讨的方法。这个过程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大胆探究的能力。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个体潜能,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探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探究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探究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我的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二、模式的基本特征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相互交流的机会,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根本保证;给学生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
三、创造有效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环境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性阅读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强调教师的“自我表现”,要让学生“主 体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的主动性及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与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宽容而不放任,严格而不束缚,用“稳重,听话”等作为评价好学生标准,会导致学生盲从教师,盲从权威,压抑学生创新思维,我们更多地要器重那些敢于对知识“质疑,求异,叛逆”的学生。
(三)自主探究,研读课文.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学生在明确自主探究性阅读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阅读,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在讨论,交流,争辩中,自主探索和研究问题结论,形成创见.在此过程中,主要分三步进行:个体探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1.个体探究。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独立阅读,带着研读目标中的问题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课文内容形成一定的认识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疑问。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小组讨论。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在编排分组时,通常是4人一小组,组内成员一般是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这样,同一组内的同学因为程度差异更能起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作用,同时也能保证各组之间的程度接近,避免出现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小组讨论中的不平衡。
3.集体交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性的合作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 ,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道理,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就把阅读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通过“对话”使小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高.四、自主阅读的拓展训练,积累提高
2013年10月,赤峰市松山区教育局主管教育的各级领导以及我们当铺地学区的领导远赴山东学习几位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为我们松山区的语文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其中《语文主题丛书》为我们小学的语文阅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语文课本的拓展和延伸,每篇文章都跟随着几篇相应的文章,其中包括方法的延伸,课文的拓展等。因此,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便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相对应的篇目,在这些篇目中,我会挑选最精彩的那一篇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积累。学习和这一单元相同的写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我渐渐带动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地,我便把时间由学完之后布置改在了学前布置,由课堂转向了课外。通过调查我发现,以前,大部分学生晚上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现在改变了观念,开始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后,很多学生的习惯开始改变,他们晚上开始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主。然后第二天一大早来了之后还互相比着看谁读的篇目多,谁讲的故事最有趣,生动,谁感悟的故事最深刻。所以我说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今后还继续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像文章的续写、改写、仿写、缩写、读书笔记展览、读书交流会、读后感交流、等活动。在阅读语文主题学习教材时,要求学生不要走马观花,只看故事情节,而要把自己认为好词佳句摘抄在读书记录本上,或读书卡上,这样就达到了积累好词好句的目的,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小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问题讨论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学生引发开去,适量为学生推荐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让学生到更多鲜活的语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体验,进而将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学会关注现实生活。
自主阅读使课堂变得轻松了,使语文变得简单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行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老师的教学负担,真正的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读物,允许和尊重了孩子们的自己的爱好,让他们逐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让好的读书行为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使他们受益一生。
五、“自主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探究目标要明确具体。
语文阅读课教学,“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要始终在教师的心目中有所明确。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
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探究的主题往往是这一课教学目标中的重点目标。如以上《包公审驴》的例子,就是引导学生以“包公是怎样审驴的?”作为探究的目标。
2、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要充足。
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教师都懂,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然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容易表现得不够大气,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学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
实践证明:“自主探究”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使学生活跃了,主动了。敢于探究、敢于辩驳,敢于争论,敢于坦露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创意的表达,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只要我们教师能持之以恒地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语文教学定会像雨后的彩虹,绚丽多彩。
第五篇: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教学模式
陈仓区虢镇小学 唐小红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其基本结构形式如下:激趣导入→自读质疑→论辩探究→拓展延伸。
关 键 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上,教师让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达到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是探本求源、探求真理;究就是研究、研讨。探究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和提升探究、探讨的方法。这个过程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大胆探究的能力。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个体潜能,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探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探究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探究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我的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学会知识、学 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
3、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干预学生的思想,只起一个组织者、点拨指导者、启发诱导者,解惑辅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表达交流,自己学习评价,自我创新创造,自我选择判断。
4、马斯洛的人本管理心理学和教育学:强调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开发,提出以人为中心,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5、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特色。
三、模式的基本特征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相互交流的机会,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根本保证;给学生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其基本结构形式如下:激趣导入→自读质疑→讨论探究→拓展创新。
1、激趣导入
【缘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使人们去探索、钻研、实践,要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教师就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之“乐学”。
【操作】这一环节可采取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或从题目入手,文中重点词句入手,找出能发挥导向作用的,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趣要让学生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
【示例】如在教学《信任》一课时,教师适时设疑激趣:同学们,春暖花开,人们都愿意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对夫妇在郊外路边发现了这样一则告示(师出示),看了这则告示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到:真的有桃子吗?桃子真的可以自己采吗?桃园真的距离路边三里路吗?)师:既然大 家有这么多疑问,想不想去看个究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信任》一起来读读吧!这节课以问题激趣,制造悬念,将学生拴住引到登堂入室的门边。
2、自读质疑
【缘由】“自读感知”是个体性的自主活动,教师一定指导好“自读”,注重读的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
【操作】自读时教师可提出恰当要求: 如:①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②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后再细读,品味并积累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示例】如在教学《包公审驴》一文时,让学生感知课文后自主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小偷偷了驴,包公不去抓小偷,为什么却去“审驴”?
2、驴又不会说话,他是怎样审的?
3、为什么驴被痛打后会逃到王五的家?
4、包公审驴结果如何? „„ 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可共同梳理问题,浅显的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老师作恰当解释,剩下的可作为学习课文的目标。
3、论辩探究
【缘由】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于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讨论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操作】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示例】在教学《凡卡》一课的结尾时,我先让学生齐读了“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一段,紧接着问道:“凡卡把自己的心愿装在信中,写上“乡下爷爷收”,他的信爷爷会收到吗?爷爷会来接他吗?”问题刚一提出,教室里片刻沉静,学生进入思考。一会儿便沸腾起来,同学们的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的说:“爷爷肯定收不到他的信,因为凡卡的信封上没有写清详细的地址。”有的说:“但也许他会碰到一个好心的邮差,帮他打听爷爷的下落,把信送到呢!”也有的说:“不可能,因为那是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人与人之间是那么淡漠,穷人的命运永远是悲惨的,不可能有这样的好心人,这也是作家契珂夫写本文的意图„„这时,教师应敏锐洞察这一矛盾,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研究、讨论和争辩,从而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
【缘由】语文教学还应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博引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操作】对于不同的语文课可进行不同的拓展活动。例如积 累语言学会运用、培养发散思维,想像写话、课外延读、课后活动。
【示例】①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如:学习《天马》后,摘抄佳词佳句,积累写马的词语。②、培养发散思维,想像写话,如:学习《凡卡》后,续写一段话,设想凡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③、课外延读:如学习《草帽计》后,向学生推荐有关三十六计的故事。④、课后活动: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举行一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比赛活动,学习《包公审驴》后,表演课本剧。
五、“自主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探究目标要明确具体。
语文阅读课教学,“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要始终在教师的心目中有所明确。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
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探究的主题往往是这一课教学目标中的重点目标。如以上《包公审驴》的例子,就是引导学生以“包公是怎样审驴的?”作为探究的目标。
2、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要充足。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教师都懂,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然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容易表现得不够大气,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学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
实践证明:“自主探究”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使学生活跃了,主动了。敢于探究、敢于辩驳,敢于争论,敢于坦露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创意的表达,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只要我们教师能持之以恒地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语文教学定会像雨后的彩虹,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