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2013年1月)

时间:2019-05-12 01: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试题(2013年1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试题(2013年1月)》。

第一篇:教育学试题(2013年1月)

2013 年1 月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u «教青论》

E.«教育漫话》

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J®'i序性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3.教育目的是教青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功能有()。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A.独奏者B.伴奏者

c.协助者u领导者

E.促进者

5.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

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I I I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功能和个体功能。

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6.教青的个体功能包括个体

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性。

8.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之所以称“ 师范学校”。“ 师范” 的涵义是

9.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其智力发展起着调节和

10.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

作用。

制度,它是

I I I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 6分)

14.简介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15.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五、论述题{每小题1 5分,共3 0分}

16.联系实践,阐述如何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现代化?

17.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的必要性和要求。

六、案例分析题(2 0分}

18.(分析文字在3 00字以上)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 小问题: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教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 年1 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0分}

I.C 2.B 3.ABCD 4.BCDE 5.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6.发展享用

7.生理基础

8.学高身正

9.推动

10.教职工代表大会

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 8分}1.错(2 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 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4分〉

12.错(2 分)。德青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

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人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青,而是

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4分)

13.错(2 分)。从生理角度看,男女确实存在差异,但不能说女性在早期就全部优于男性,韧中前期后男生开始优于女生。事实是:在早期,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而女孩的左脑

支配语言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青快。(4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 6分}

14.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1)发展性学生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2分)

(2)档案袋评价。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袋。(2 分)

(3)表现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 效的方法。(2分〉

(4)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学习和发展中的各 个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2分)

15.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

(1)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首先是引起学习动机,使 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2分)

(2)感知知识阶段。(1 分)

(3)理解知识阶段。(1 分)

(4)巩固知识阶段。(1 分〉

(5)运用知识阶段。(2 分〉

(6)评价学习效果的阶段。(1 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 5分,共3 0分)

16.如何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素质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首先是其思想观念的现代 化(2分);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2分);再次是知识构成上的现代化(2分h最后是能 力素质的现代化(2分);即教师应具有一个完善的能力结构(2分)。

17.德育教育中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的必要性和要求: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 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2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既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 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2分〉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z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2分〉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2分〉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z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 有方。(2分〉

六、案例分析题(2 0分} 18.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第二篇: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了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许慎的()A.《学记》 C.《大学》

B.《说文解字》 D.《进学解》

2.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教材 C.教师

B.课程 D.学生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沛西·能 C.勒图尔诺

B.孟禄 D.昆体良

4.与封建社会的教育相比较,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特征是()A.对立化 C.人性化

B.民主化 D.互动双向化

5.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就是现代教育的()A.普及性 C.大众性

B.义务性 D.终身性

6.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A.能动性 C.自主性

B.独立性 D.发展性

7.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和()A.继承—创新文化的功能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

B.传承—提升文化的功能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C.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D.创造—发展文化的功能

8.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的是()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家庭

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在人的发展中必须重视()A.教育的作用 B.遗传的作用 C.环境的作用

D.家庭的作用

10.清政府1861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其培养的人才是()A.外交翻译人才 B.军事器械人才 C.科学技术人才

D.能源矿业人才

11.神学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巴格莱 C.赫胥黎

D.福泽谕吉

12.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教育方法的选择,所依据的最高准则是(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原则

D.教育规律

13.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从形式上看就是所谓的“课程”,它包括()A.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 B.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4.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所建立的德育模式是()A.乐教和乐学模式 B.学习和生活模式 C.审美和立美模式

D.认知和体验模式

15.从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来看,教育过程是()A.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立统一 B.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的对立统一 C.教授过程与发展过程的对立统一 D.教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立统一

16.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传授知识和能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B.教授和学习之间的矛盾

C.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2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D.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间接性 C.复杂性

18.学龄中期的年龄阶段是()A.

2、3岁~6、7岁 C.

11、12岁~14、15岁

B.

6、7岁~11、12岁 D.

14、15岁~17、18岁 B.连续性 D.长期性

19.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这表明家庭教育具有()A.情感化特点 C.复杂化特点

B.多样化特点 D.生活化特点

20.家庭教育的两种类别是直接的教育和()A.间接的教育 C.父亲的教育

B.母亲的教育 D.父母亲的教育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2.人的可教育性 23.教育美育 24.奖惩法 25.教师中心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简述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27.简述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28.简述教师的任务。

29.简述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30.简述当代教育学的状况。31.简述教育的生产性的表现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13分)32.试述世界发达国家二战后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势。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33.

在高一的班会课上,班主任王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积极、全面地发展,并鼓励全班同学参加各式各样的学生团体和组织,如篮球协会、书法协会、音乐协会、手工制作协会、数学协会和服装时尚协会等。随后,班里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协会。小华也想参加手工制作协会和服装时尚协会,并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回家后,小华将这一想法告诉了父母,小华的父母一听,马上变得非常严肃,并认为手工制作这种有关体力活动的协会不值得参加,服装时尚协会也不适合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参加。小华的父母告诫小华: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最重要,只有与学习有关的协会才可以参加,参加其它的协会都是浪费时间。因此,小华的父母极力反对小华参加手工制作协会和服装时尚协会。

请运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小华父母的观点进行评析。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

第三篇: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音乐教育学自考试题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音乐教育学自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即兴创造

2.音乐风格

3.音乐课程目标

4.支架式音乐教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5.ISME是___________的英文缩写。

6.___________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7.素质教育三大要义是___________、全面发展及让学生主动发展。

8.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创造者卡尔·奥尔夫是___________人。

9.瑞士的___________音乐教育体系体现了人本主义的音乐教育价值观。

10.学习者可随意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称为___________。

11.1986年,在第__________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确定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地位。

12.实验教材体现了___________、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新的评价方式等理念。

13.___________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4.学生经过发现探究等活动,初步形成教学结果,并通过某种交流方式呈现结果的音乐教学设计阶段称为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5.下列属于实验教材结构形式的是()

A.单元结构

B.课时结构

C.逻辑结构

D.知识结构

16.抛锚式音乐教学中的“抛锚”环节是()

A.创设情境

B.确定问题

C.自主学习

D.协作学习

17.下列不属于实验教材拓展的新领域有()

A.综合性艺术表演

B.音乐创造

C.音乐与相关文化

D.音乐技能技巧

18.适合新教师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是()

A.针对性评价

B.竞争性评价

C.研讨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下列适合于音乐教改研究课的评价方式是()

A.终结性评价

B.研讨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___________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

A.1993

B.1994

C.1990

D.1989

21.新课程将唱歌、唱游、识谱等教学内容整合成___________领域。()

A.创造

B.鉴赏

C.技能

D.表现

22.音乐教学事件的因素中,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的是()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环境

23.所谓___________,就是课程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任何课程的本质特征。()

A.课程价值

B.课程性质

C.课程理念

D.课程目标

24.音乐教师的___________在教学中体现为聪慧、自信、机敏、幽默、真诚等。()

A.教学仪态

B.教学语言

C.教学气质

D.教学手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5.简述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26.简述音乐教学目标及其四要素。

27.简述音乐创作实践的内容标准。

28.简述当前教师应具备的音乐教学设计能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说说教学评价的分类。

30.与以往《音乐教学大纲》相比,2001年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描述上有什么特色?

六、实践题(本大题14分)

31.创设情境是音乐教学策略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光线创设情境、语言创设情境、美术创设情境、桌椅创设情境、音源创设情境等多种手段实现。请利用其中的两种手段,为你熟悉的一首歌曲(或器乐曲)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浙江2011年4月自考真题:教育类教学设计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学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0431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2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4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____________理论与____________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2.学习者____________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

3.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或者说成就动机都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属内驱力。

4.成人学习者不同于在校学生,成人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注重教学效率,____________丰富,____________强,参与教学决策。

5.分析教学内容的工作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____________。

6.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____________,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____________,示范模仿法,强化法。

7.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的工作步骤是:____________、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____________、报告评价结果。

8.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有: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____________;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____________;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9.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型由:问题、相关的个案或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六个部分组成。

10.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有:1)____________;2)指导选题;3)____________;4)实施研究;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11.一般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通常包括有____________、脚本编写、____________、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样本的制作、测试、评估等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是()

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B.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C.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D.以上都是

2.“说出欧姆定律”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中属于()

A.言语信息

B.认知策略

C.智力技能

D.动作技能

3.以学生定向、学习方法指导、实施教学为主要步骤的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B.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C.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D.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4.对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功能,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A.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B.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

C.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D.影响学习者学习风格

5.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被称为()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态度

D.智力技能

6.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被称为()

A.学习需要

B.教学目标

C.认知内驱力

D.教学情境

7.有关学习风格的内容和分类框架是______提出的。()

A.斯金纳

B.克内克

C.皮亚杰

D.加涅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

A.“课堂讨论”

B.“竞争”

C.“伙伴”

D.“角色扮演”

E.“协同”

2.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的几种主要是()

A.非实时同地CSCL

B.非实时远距CSCL

C.实时同地CSCL

D.实时远距CSCL

E.交互CSCL

3.按评价的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脚本编写包括的内容有()

A.软件系统结构的说明

B.主要模块的分析

C.软件的屏幕设计

D.链接关系的描述等内容

E.文字脚本卡片系列

5.网络课程和各类电子教材的评价指标中的软件指标有()

A.软件操作水平

B.软件运行水平

C.交互方式水平

D.辅助功能水平

E.屏幕界面水平

6.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学生______,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A.学习准备

B.学习目的

C.学习风格

D.学习动机

E.认知策略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教学系统

2.教学内容

3.档案袋评价

4.网络课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布鲁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层次。

2.列举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

3.教学材料设计应遵循哪些心理学依据?

4.简述进行协作学习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5.简述网络环境对教育教学有何意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利用“ABCD模式”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2.试述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的特点。

B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典型的教学系统开发(ISD)主要阶段包括分析、____________、开发、____________和评价。

2.教学目的一般表述为满足某个需要学生必须获得的____________、知识和____________。

3.确定教学目的可以有两种方法:领域专家方法和____________方法。

4.目的分析有两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是对教学目的按学习类型进行____________;第二步确定并顺序化完成教学目的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5.学习目标实例:“住酒店时非常注意人身安全”属于____________学习类型;学习目标实例:“仅用蛋壳将蛋黄从蛋白中分离”属于____________学习类型。

6.区分目标人群与试验学习者是十分重要的,目标人群是对广泛可能的用户群的____________,设计者在为目标人群设计教学的时候,试验学习者作为目标人群的____________。

7.梅格关于目标组成成分有:(1)技能和行为;(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8.一般来说,在编写考试题或评测任务的时候,遵循的四原则是:(1)以目的为中心的原则;(2)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原则;(3)以情境为中心的原则;(4)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原则。

9.教学目的的分析指出了要完成的每一步,从属技能分析指出了在学习教学目的的主要步骤之前必须获得的技能,所以一般教学顺序倾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

10.教学包由教学材料、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成分构成。

11.形成性评价的重点是搜集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绩效分析

2.入门技能

3.加涅有关目标的“四成分说”

4.总结性评价

5.形成性评价的小组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从属技能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2.应用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

3.标准参考考试的类型有哪些?

4.一对一形成性评价阶段获得的五类基本信息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绩效目标编写的意义及编写目标的步骤。

2.简述教学策略的学习成分及开发教学策略的最佳顺序。

第四篇: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6.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A.实现教育平等 B.实现全民教育 C.提高教育效率 D.提高教育效益 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0.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1.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A.注意力 B.观察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14.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未来性 B.滞后性 C.连续性 D.广延性

15.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__、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7.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__。

18.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教育的______。

因此,正确答案选D。13.【精析】D智力一般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其核心。14.【精析】B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15.【精析】B 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二、填空题

16.教育现象 17.非制度化教育18.社会性 19.学校课程(校本课程)20.课程设计 21.教育目的 22.直接经验 23.科技24.皮亚杰 25.等级制26.教育立法 27.林哈德与葛笃德28.年龄分级

29.价值定向30.教育 31.环境决定论32.教育管理 33.人格感化34.自我教育 35.课程改革

三、简答题

36.(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3)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发展。(4)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3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学校教育的成果表现在学生身上,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决定的。

(2)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从事精神生产,教育生产的产品是人才,是人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的发展,这种精神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整地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要肯定学生是教育对象,要接受教育,学校和教师不可懈怠教育的职责,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8.(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规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依照教育目的,可使教育避免发展方向的失误。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它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3)评价作用。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准绳,衡量实际教育活动与预定目的的偏差的,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做出调整,进行有目的的控制。

(4)协调作用。教育目的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成长。教育

目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做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39.(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缺乏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 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正是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表现。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限制,超越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学习和教育是很难成功的。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个性特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

(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遗传素质具有从先天而来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

40.(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

第五篇:最新教育学试题

最新版教育学精选套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C)。A.《论语》 B《师说》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C)。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B)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晏阳初

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8、《教育漫话》一书是(B)的著作。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9、《大教学论》一书是(C)的著作。

A.斯宾塞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C)的信条。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5、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C)。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7、“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C)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19、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B)。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2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提出的。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22、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政治学》

2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D)。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5、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26、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7、“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验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8、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29、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A.布卢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30、1901年,由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31、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3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3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4、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5、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伊曼

D.洛克

3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学

2、教育规律

五、简答题(注意:简答题、论述题用不同教材上的答案均可,表述不同只要言之成理都得分)

1、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一、单选题:

1、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3、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A)。A.生物学起源理论 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 D.需要起源理论

4、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A.勒图尔诺 B.孟禄 C.马斯洛 D.马克思

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C)。A.庠 B.序 C.校 D.学

7、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是教育的(A)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9、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A.普鲁士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10、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A)。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A)。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13、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5、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A)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16、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D)的认识。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D)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B)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9、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C)特点。

A.宗教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民主性

20、“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C)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1、1986年,我国颁布了(C)。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A)决定的。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动

23、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D)。A.三科 B.七艺 C.四学 D.六艺

2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2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C)。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2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27、终身教育是(D)的特点。

A.古代教育 B.中世纪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28、终身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这一思想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进行系统的论述,该书的作者是(A)。

A.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

C.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D.美国的克伯屈

29、.教育的特质是(D)。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0、“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A)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3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B)。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32、社会上出现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3、.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4、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比,学校教育(B)。 A.并不重要 B.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C.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D.的教育形式更为灵活,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35、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C)。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D)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3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C)。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38、“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9、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

A.孟禄 B.沛西·能 C.利托尔诺 D.华生 4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A.美国 B.英国 C.前苏联 D.德国

41、严格的等级性是(C)教育的显著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社会

42、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D)。

A.促进社会公平B.传递人类精神文明 C.产生新生产力 D.培养人

43、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44、“四书”、“五经”是我国(D)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45、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C)。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6、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合作为一个词见于(C)。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二、填空题

1、教育是____________的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培养人)

2、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教育与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3、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4、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义务教育,也叫____________,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强制教育)

6、据中国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社会时,出现了“庠”、“序”、“瞽宗”、“辟雍”、“泮宫”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__________。(学校)

7、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表现形式。(外在)

8、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____________社会才出现的。(奴隶)

9、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被称为____________。(义务教育)

10、在古代社会,_________的产生,从而使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学校)

1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2、___________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心理)

三、辨析题

1、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错误。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2、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错误。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于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都是片面的。)

四、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2、广义的教育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4、终身教育

5、义务教育

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7、四书五经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断从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现代生产劳动高度结合;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普及制度化;(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终身教育成为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6)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选题:

1、人的发展是指人的(C)。

A.人的体质的增强 B.记忆力的增强 C.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D.人的肌体的正常发育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C)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基因决定论

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A)。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10、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A)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世界。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A.环境 B.遗传素质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C)起主导作用。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3、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A)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14、个体身心发展的(C)要求教育应该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A.差异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阶段性

1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9、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D)的表现。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0、以下哪一个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个别差异性

21、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个人主观努力

22、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B)。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4、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B)。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B)具有重要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6、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27、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B)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 D.气质和性格

二、填空题

1、人的发展是指人在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发展。(身心)

2、___________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

3、“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按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环境决定论)

4、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材施教)

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阶段)

三、辨析题

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的。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发展可能,但不能无限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该观点否定了后天环境特别是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2.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是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就有夸大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多方面实践活动的结果。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物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前提,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要发挥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不可能的。)

四、名词解释

1、人的身心发展

2、遗传决定论

3、环境决定论

五、简答题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的外部条件;(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 答: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和特点。教育适应这些规律应该做到:(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教育必须抓好最佳期;(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育必须取长补短、扬长避短;(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3、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优势。

(1)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3)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有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

(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这个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相对其他因素来讲的。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有条件的,不是万能的。

六、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成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你如何理解学生成长的动力? 必须承受的痛苦

鲍勃三岁半的女儿扁桃体炎,医生开了十针青霉素,一天两针。头两天时妻子带她去打针,女儿哭,妻子也垂泪。第三天妻子实在受不了,死活不去了,把担子卸给了鲍勃。鲍勃把药和注射单揣进了兜里,对坐在床上翻图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

女儿可怜巴巴地望着鲍勃,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 鲍勃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呀,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

“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

鲍勃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鲍勃想小孩也有足够的做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

女儿想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鲍勃抱,说道:“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时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下午又去打针时,鲍勃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鲍勃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事,很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鲍勃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起来。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第四天上午八点,鲍勃刚要开口,女儿拿着注射单和药站在鲍勃面前,说:“爸爸,咱们去打针!” 鲍勃抱起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2、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爱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长大成人。有的还住在那里,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还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

通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

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得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单选题: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B)。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结构的变化 C.教育的性质 D.受教育权利

2、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3、党的(A)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A)。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7、(C)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类型

二、填空题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___________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实)2、1982年,党的___________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十二)3、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___________。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教育为本)

三、辨析题

1.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错误。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2.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答案要点: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晏阳初等仁人志士的“教育救国论”,出于良好的愿望,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2、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3、反映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这是(C)。

A.教育目的 B.教育计划 C.教育方针 D.教育体制

4、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在(A)。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D)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6、建国以来,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孔子的圣贤人格理想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理想

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A)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A)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计划 D.教学

9、教育目的是指(D)A.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B.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C.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D.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C)A.德智体 B.德智体劳 C.德智体美劳 D.德智体美

11、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12、“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______年的教育方针。(A)A.1957 B.1958 C.1985 D.1995

13、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D)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D.教育目的 14、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__的具体实践。(D)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5、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C)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1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7、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C)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18、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D)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19、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泛目的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C)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C)。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二、辨析题

1.有教师认为,对教育目的不一定要把握,只要对教学目标把握就行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育目的为基础的,而教育目的又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也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的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目的,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

2.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错误。美育不仅包括艺术美育,还包括自然美育、生活美育、科技美育、教育美育等诸多领域。说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实际上窄化了美育的丰富内涵。)3.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错误。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2、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社会本位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4、个人本位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等。

四、简答题

1、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答: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有:制定者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等。如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

(1)教育目的的确立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2)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考虑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4)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存在不同教育阶级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2)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3.你是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

答:我国教育目的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培养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当前,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创新精神,第二是实践能力,第三是开放思维,第四是崇高理想。

4.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答: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

第五章 课程

一、单选题:

1、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C)。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4、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5、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A)。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课程论》 C.《教学目标分类学》 D.《现代课程论》

6、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C),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乔伊斯

7、下面不属于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的是(A)。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8、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B)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9、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的课程理论是(B)。A.实用主义课程论 B.综合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潜在课程论

10、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B)。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下载教育学试题(2013年1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试题(2013年1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个不是教育的要素?( C ) A. 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方式 D.教育影响 2. 按照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B ) A.农......

    教育学试题

    11.(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13.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主观能动性) 15.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

    教育学试题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 1、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出现。 2、《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

    教育学试题

    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2“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卖”、“中国家百......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 A、 1993年B......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是()一书的问世。 A、柏拉图的《理想国》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