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如何让英语学习快乐起来
新课改下如何让英语学习快乐起来
新课改下如何让英语学习快乐起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学习起来具有独特的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把英语中的词汇、语音、语法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这当然是很必要的,毕竟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那么词汇量很大,语法学得好就能说明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门语言了吗?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学习起来具有独特的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把英语中的词汇、语音、语法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这当然是很必要的,毕竟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那么词汇量很大,语法学得好就能说明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门语言了吗? 当然不是,语言在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同时,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一门语言中所包含的内容绝对不仅仅是词汇量、语音、语法所能涵盖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一门语言呢?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开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日益显现,概括起来就是沉闷死板、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比起理论化的数理知识应该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一提到英语就头疼呢? 归根到底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进而快乐地学习英语呢?
一、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他们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互动将直接决定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初中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感性思维强过理性思维,一旦喜欢某个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的课比较感兴趣,反之,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放弃这门课的学习。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就要想办法与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进而喜欢上自己所教的课程。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首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让学生觉得老师不仅是自己尊敬的师长,更是自己亲密的朋友。虽然每个教师都希望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决不能为了讨学生的欢心而失去原则,一切都以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前提。
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英语课堂往往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向学生猛灌各种知识,希望把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最大化,而学生则不停地听、不停地记,这样一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和学生都觉得筋疲力尽。那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这种密集的“狂轰滥炸”,真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吗?未必如此。“物极必反”,教师如果在每堂课上都把气氛弄得特别紧张,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对英语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更不用说快乐地学习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那就要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教师不用把每堂课都弄得像打仗一样,而要松弛有度。例如,或者在紧张的学习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采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那么紧张,而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英语。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无论什么有趣的学科,一旦方法枯燥单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本身还是充满趣味性的,一旦教师选对了方法,把英语中的趣味性挖掘出来,就会使英语学习变得有趣起来。就拿英语中的26个字母来说,这26个字母相信每个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授,都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但是教的效果不能单纯只看结果,还要看教学过程。很多老师在教授26个字母的时候,往往会把字母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依次进行读写练习,显然就会显得很单调沉闷。倘若换一种方法,例如把26个字母做成一个个卡片,让学生做一些字母游戏,或者是教学生唱字母歌等,就不仅能够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更能够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还可以变成一个非常有趣的事。
四、尊重学生的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千差万别,为什么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是因为成绩差的学生不够聪明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更多的原因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身特点的个体,因此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有利于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条件而言,实行一对一的教学又不具备客观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对学生因材施教呢? 其实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学生不同的特点分成一些兴趣小组,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办法,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效率,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利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应用一些多媒体。多媒体不仅能帮助教师备课,而且能让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多媒体课件,这样就能大大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更能让教师搜集一些视频资料、图片之类的东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天下事。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英语对白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观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甚至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整部影片。当然,在选择影片教师也需要注意几点:第一,要注意影片对白的难度是否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第二,要注意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做一些观影前的准备,如了解大概的故事情节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影片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些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大大丰富课堂内容,更能让学生领略学习英语的快乐。
六、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目前,我国采取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尽管如此,并不能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时间代替所有的教学工作。人们之所以对于自己的母语学习觉得比较轻松,在于母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更是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还需要适当地开展一些英语课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英语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形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的应试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英语。这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二篇: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
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
莲江口中心小学:边锐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信奉着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谈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可往往只是在喊口号,却不知学生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每当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但却又写满了漠然的脸庞,心中便倍感失落。难道语文课堂就真的这么无趣吗?难道有些人发出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悲叹真会变成现实吗?难道我们真的要让中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从我们手中败落吗?残酷的现实迫使语文教学必须开始改革!近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让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应有的生机,重新成为传承文化、高扬生命风帆的舞台,成了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粗浅的谈谈我自己的认识。
一,要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语文
古人曾经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我们也常常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贴在教室、课桌等显眼的地方。“勤”学是好事,但是还应该有合适的方法;那“苦”呢?我们还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耐的住寂寞,坐上十年冷板凳,只取得高高的分数,而忽视做人的基本能力吗?
我想,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即将带领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开始新的语文学习时,他绝不会让学生立即踏上漫漫苦旅,而他要做的,则是出发前的准备与鼓动工作。首先,教师本人要表现出对语文的极大热情,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温和亲切的态度亲近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孩子们一定会怀着欣喜的心情踏上语文学习之旅,这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无所适从,盲目困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学习语文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出路。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学生被考试成绩所困扰,认为语文成绩的提高太慢、太少,不值得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这上面。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遏制了很多学生语文涵养的提高。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我们必须把这样的观念从这些孩子脑中抹掉,让他们正确看待语文这一学科。
学习语文是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人高质量生存的需要,是人精神追求的需要,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学习语文,一是要学会说话,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语言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每个人说出的话都让人喜欢,让人信服,于是语言能力就成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首要和基本条件;二是要学会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极度膨胀的社会,我们必需掌握良好得阅读能力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三是要学会写作,这是同学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四是要学会从别人的语言和文章中吸取有效的信息。五是要学会做人,即通过感受文章来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调动自己的各个器官,听说读写,加强积累,才能百炼成钢。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让自己应完全沉浸到作品中去,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俗话说“心静则灵,灵则慧”,那语文学习将事半功倍。
以上两步工作,学生从感性上接受了老师,从理性上认同了语文。只有这样,语文课的课内课外活动才能顺理成章地开展。
二、锤炼自己的文学功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成功的开始,作一个让学生敬佩的老师才是教学更好的得以延续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知,更新知识储备,学生才能不断喝到“源头活水”,从而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课余练练书法,听听音乐,读读新闻,背背诗歌,写写感受,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淀,教学中就能挥洒自如了。这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
教学风格是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简洁明了、符合逻辑;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需要、课文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常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课堂上你是让学生敬佩的老师,给学生答疑解问;课下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和谐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是学生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福。
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你,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钦敬。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围绕在你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三、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生活。
这是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更应该时刻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由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跳出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场景还原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生活场景形成之后,再回扣到课文的语言上,让文本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碰撞、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课文《羚羊木雕》时,可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自己置身其中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并且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经历,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也可以给自己心灵上的触动。
再如诗歌的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的一个难点。怎样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更好的理解? 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认为诗是心灵的燃烧。无论是现代诗歌亦或是古代诗歌,诗人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的养料,我们应该把这种情感再还原到生活中去。
其实,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是美好的诗篇。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吟咏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歌颂美好的生活;在漫天飘雪的冬季,感受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无暇;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会成为激励我们战胜挫折的良方;与朋友离别的伤感中,我们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诠释我们友情的可贵。
现在还有很多诗词都被谱上了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唱着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与途径。
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适当地尝试一些诗歌地写作。尤其是现代诗歌,文字理解地难度并不大,进入诗歌地状态也并不困难,在大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很容易走进诗人描绘的意境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从仿写或续写开始,鼓励我们的学生们“诗意”地生活着,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体味生活,诗歌课堂教学的外延应和生活的内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去感知生活、表现生活,哪怕是悲哀、无奈和叹息。从简单的地方开始,教师要去掉畏难情绪,大胆指导学生去尝试,自己带头去即兴写诗。开始,只要冲破思想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把自己想出来的很美的句子写出来,哪怕只有一句,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再要求依据音律节奏分行排列,最后才提出适当考虑双句或小节末的字的大致押韵的问题。
又如写作教学,每次作文布置下去以后,好多同学很长时间不知如何下笔,有些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的技巧,只是他们的生活积累太贫乏了,所以,作文教学不应侧重写作技法的指导,而应在学生的素材搜集上下功夫,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一般来说,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学生,其作文总是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令人回味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一天一记,不论是曾经经历的事情,还是自己一时发出的感慨,随时记录,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句,也是属于自己的收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生活相对枯燥,又鉴于课堂上可用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在班内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在班内组织“话剧社”,挑选一些写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主角,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文章改写成课本剧,或把一些较抽象的、大家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经过想象和恰当的艺术加工,写成形象的小故事,利用一定的时间表演给同学们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还将组织文学社团,将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并选出一些较好的文章推荐到一些报刊杂志,这是对学生写作最好的激励,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在写作方面的信心与乐趣。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在学习一些文章、诗词时,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地最佳手段。为了让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提高,我们还要举行“诗歌散文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聚在一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现在的语文学习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了,拥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一环。我们还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除了做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题之外,我们还将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如手抄报活动,课外阅读展示课、针对课本每个单元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总之,恰当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让激励在课堂上延伸
激所有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激励性教学必不可少。激励性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恰当地运用激励性教学原则,将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选择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语文科代表,便于帮助差生;可选择在写字、演讲、作文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进步最快奖,以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是问题激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以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三是竞赛激励。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可增强学生力争上游的自信心。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单元复习时就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他先将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幻灯,以猜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成语接龙等题型,以小组单位组织参赛,实行优胜组加操行分的办法,由于问题多、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四是“下水”激励。“下水”是我的作文教学法,“下水”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文题下进行写作,它便于提导学生,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工作之余,我常写一些小诗以自娱,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激励的形式很多,比如口头表扬,分数激励等怎样运用,何时运用是比较关键的,运用得恰当,课堂上课堂外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以上仅是我对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具体如何操作,尚须进一步以实践来完善。
《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论文
莲江口中心小学
边锐
第三篇:如何让孩子学习轻松快乐起来
如何让孩子学习轻松快乐起来
[ 什么是学习力?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把知
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
中国学习力教育第一人、著名教育专家余建祥先生
余建祥先生堪称中国学习力教育研究的第一人,在该领域研究整整达十余年之久,在取得突出理论成就后,先后在全国各大中学开展巡回讲演,至目前为止,其讲演次数已经
超过一千场,听讲人数达近百万人次。而听过余建祥先生演讲的学子,很多人都有“茅塞顿
开”的感觉。有不少学子,给余建祥先生写来感谢信,他们原来是成绩并不好的学生,通过
系统的学习力训练,学习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后来考上了知名大学。
采访余建祥先生不容易,这个全国各地讲演不辍的学习力教育大师,显然是个极其忙碌的人,经过多方联系,我们终于在杭州“逮”到他一个下午2小时的时间,采访就在这种匆
忙中开始:
★★★系统学习力训练,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改变,采访开始,我就带着这样一个巨大的疑问,来展开以下的采访实录。
记:听说您一直研究的是系统学习力训练,而且研究时间相当长,前后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想问一下,当时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想法?
余:我原来也从事过一些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的工作,曾经参加过剑桥的“体验式学习法”的训练,这个训练的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训练的基本核心,就是让你更多的器官和
细胞调动起来进入学习模式,你在这个训练中,你是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受教育,是接受一种熏陶,作用非常明显。后来我决心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走过
不少弯路,我发现,单一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改善非常有限。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是单一的学习方法,而是涉及到学习心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学习上的瓶颈。经过深入研究并参考国外大
量先进经验后,我就说动一些邻居有孩子的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来配合我做一些尝试,结
果效果非常明显。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只有系统、全面地改善孩子的思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
能让学生真正发生重大改变。我们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差学生,也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学习的学生。
★★★系统学习力的研究动力,来自孩子沉重的书包。
记:您刚才说,您原来是从事过企业管理咨询工作的,也给很多名企和政府担任过顾问,在咨询管理工作当中,您也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后来为什么会转行专门做青少年教
育的研究工作呢?
余: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感受,现在的孩子书包太沉了,我也一样,我接触很多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学校学不完,回到家里继续“战斗”。我非常同情现在的孩子,因为这种沉重的学习,会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一些童真的东西。但中国的教育体制,又决定了我们的学校,不得不把这些学习压力压到孩子身上,最简单的说,我们学校的好坏标准,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成绩决定名次,决定学校教育经费。我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个事实,有时就会想,如果事实不能改变,在学习方法上可以改变么?有没有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幅度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孩子的书包轻下来。因为这个想法,我真正开始这个领域的研究,到现在为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重要的是,我看到孩子因为掌握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劳逸结合,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也非常高兴。
★★★好成绩,并不来自聪明,而是来自良好习惯。
记:你一直在演讲中强调,天下没有差学生,也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学习的学生,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余:我说这话,不仅仅是鼓励意义上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大多数的人的智商,都在100—120之间,超过140,我们才会被认为是天才,但真正的天才儿童是很少的,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并不会特别笨,也不会特别智力超群,从聪明角度说,相差非常小。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事实,在学校学习差异很大,一个班级总有几个尖子生,也有几个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如果你仔细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是因为笨,他们之中很多孩子也很聪明,但这些孩子在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上确实跟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差异,比如他们常会出现学习精神不集中的现象,他们会抱怨学习枯燥,有的学生甚至对教科书产生厌烦心理。这些现象,都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所以我一直强调要科学地学习、聪明地学习,其实也是希望通过这种系统的学习力训练,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并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成功学讲成功来自好习惯,在平时的教育当中,我们也发现,一个孩子学习,由想法变成行动,还是容易的,就象一些孩子平时学习不怎么努力,临考试了,也会加紧学习。但如果把学习的行动变成一种习惯,相当不容易。所以我一直提倡的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正是试图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孩子学习习惯。现实中许多老师、家长、学生都不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很多学者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
人们常讲“性格决定命运”。谁不想拥有能攀上辉煌巅峰的性格呢? “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好习惯把命运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记:为什么这种方法,会让孩子乐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呢?
余: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说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因为现在我们太多的学习方式,其实是让孩子被动学习,比如我们总喜欢告诉孩子,一天要完成多少多少作业,如果完不成,我们就怎么怎么样。有些地方甚至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还会采取一些“抄作业”“罚站”等等处罚孩子的措施,其实这些方式非常的不好,引发了孩子很大的逆反心理。我们的系统学习力从来不强调苦学,而是乐学,体验学习的乐趣,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自然让孩子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厌学变为爱学、乐学。这也是我们最具有革命意义的所在。我在一些学校演讲,很多学校说的差学生听了,有的很感动,有的现场就流露出很开心的神情,说到底,他们并不是不爱学习,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当中,没有体会到有意思的东西和一些起码的尊重,现在,他们找到了这个方法,他们的信心有了,心情自然也就变了。我们的系统训练非常注重细节。
★★★系统学习力训练很注重细节
记:刚才您说你们的训练很注意细节,我很感兴趣,能不能具体谈谈。
余:我原来是做企业管理的,做企业的人都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现在很多的课程都在阐明一个道理,极少有告诉他们如何去做的,换句话说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一直认为没有良好解决方法的课程都是失败的。所以注重细节这个特点也延续到了我的系统学习力中去。打个比方说:如何解决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我们会告诉学生许多办法,比说有MP3的同学,我们会建议他去下载一些他喜欢听相声、小品,状态不佳的时候听一小段,没有MP3的同学,我们也会建议他去买本校园幽默与笑话,偶尔看一两个小笑话;比如说做目标管理,我们会细到用什么样的纸张、做好后放在什么地方,这些很小的细节直接影响效果。所以不注重细节管理的课程,结果就是大而无当,效果极其有限。细节决定成败!
★★★快乐地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记:我听您一直在强调快乐学习,但现实中多数学生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余:当做一件事情让我们感觉很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脑细胞的活动就会非常活跃,这时候学习效率就非常地高。相反我们在紧张、压抑、不快乐的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就会受到严重抑制,这时候的学习效率就非常非常低。所以我到学校讲学,就经常会问学生:你们会休息吗?高三的繁重学习中,你们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能达到30-60分钟吗?你们的课外读物中有幽默与笑话吗?经常大大出乎学生和老师的意料,并赢得阵阵掌声。
我每到一个学校讲学,都会有非常多的学生要我签名留念,还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和我交流,这当中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更有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都传递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息:我们都想学习,我们并不是天生不爱学习的。有的同学甚至会跟我说:余老师,原来我真的准备放弃了,觉得学习太没意思了,但听了你的报告以后,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原来学习是有乐趣的,原来学习并不一定要16个小时埋头功课中的,科学地学习会让我们改变命运和成绩糟糕的现状。
科学、快乐地学习才是学习的精要和关键!所以我经常会告诉学生,不想学的时候放一放,调节一节,虽然短短的几分钟,但通过这几分钟,你会很快又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保证学习的高效性。而且我们的绝大多数内容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系统的学习力训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您提到你们的学习力系统的绝大多数内容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能具体谈下吗?
余:是的,我们课程的多数内容不仅影响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能力的提升对他们一生都受益菲浅。比如说时间管理,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工作年十几二十年的成人,都不会科学地做时间管理,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成就平平。学会了科学地做时间管理,并养成习惯,不仅会让他们现在的学习效率几倍甚至十几倍地提升,也会让他以后的工作、事业取得比别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率和成绩。知识会不断更新和淘汰,只有能力是永远增值,并且让你受用不尽的。当你具备了获取知识的强大能力时,落后只是暂时的,你会很快超越别人。
★★★系统学习力训练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准
记:目前,全球化变成了一个符号,冒昧地问一下,您的系统学习力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准?
余:我们的系统学习力训练从国际角度来看,目前都走在最前沿,因为我们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长处。比如西方文化重视标准量化,对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目标管理上都有其先进和独到的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远远走在我们前面,但在学习心态、心智模式、境界和格局上,显然中国的传统文化远远走在西方文化的前面。所以我们的学习力系统吸纳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各取所长,自成一体,走在了学习力研究的国际最前沿。目前国内、国外的绝大多数学习力研究机构都在研究单一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这确实会对孩子有很大帮助,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还是会厌学;你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提升了,但不会做时间管理,你的时间效率照样很低;情商高于智商,连基本的情商管理都不会,根本谈不上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只有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学生。我希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记:目前,您在这方面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头,但我想问的是:您现在有阻力么?
余:从工作层面,我们开展的还是相当顺利,很多学校邀请我们去演讲,交流,探讨,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如果说阻力,我想最大的阻力,是我们这个团队组建时间不长,而且目前国内系统研究学习力的机构也很少。我们倡导的系统学习力训练,到现在为止,国内还只有我们一家。但现在我们的力量非常有限,虽然我每年演讲了几百场,反响很好。而且我们的一堂演讲只能侧重几点,并不系统,学生会受益良多,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系统学习力夏令营每年在暑假期间只能举办4期,由我亲自主讲,每期两三百人。但中国目前仅仅是中学生的人数就达到7300万人,加上小学生、大学生,这个人数估计接近2亿吧,从这个数字来看,我们影响到的人数,其实是非常有限。现在也有非常多的企业邀请我们去做学习力方面的讲学,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组织,所以行程安排非常满。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事业中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尾声:
两小时的采访很快就接近尾声,采访结束,余建祥先生又要风尘仆仆的赶往扬州一所中学演讲。而我们在采访之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学习力教育,最终
能够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
一场风暴,还是一个奇迹?
我们并不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奇迹”,因为我们在余建祥先生的眼神中,读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一种教育的使命,衷心地希望余建祥先生的系统学习力课程能够影响到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第四篇:让阅读“快乐”起来
让阅读“快乐”起来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经常被问到“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孩子的作文写不好,怎么办?”,“孩子的阅读分析能力差,怎么办?”这也是我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我经常地回答是:“让孩子多读书,读他们喜欢的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上读书,让阅读“快乐”起来,是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倾向。造成语文阅读能力较差。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1、缺乏阅读的兴趣
我对不同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他们第一兴趣的百分比分别为:文艺活动26%、美术活动21%、体育活动21%、科技制作20%、阅读活动7%、数学活动5%由此来看,学生在阅读项目兴趣上低于其它类活动有的学生说,阅读活动不如文艺娱乐活动有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看电视、玩电脑、听音乐,直观、生动活泼,比看书有意思,由于缺乏阅读兴趣,看书的人就少。
2、心理障碍较重
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惧怕和偷懒两种心理倾向。
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有18%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感到“很紧张”,有38%的学生当众读书不知怎么读好,不好意思读,6%的学生不愿意让老师教自己读,2%的学生应付读书。分析其原因:惧怕是因为怕读不好被同学嘲笑,读错了挨老师批评;偷懒是因为学生自制力较差,不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不读书或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现象时有发生。
3、缺少方法
教师为了求得统一的“高标准”,重分析轻阅读,重深度轻宽度,把主要精力用在词句段的分析上,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冷落了学生的读书指导,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
4、阅读总量偏少
学校读图书室由于管理人员较少,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加之图书室新书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回到家家长也不重视,造成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的做了如下表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
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改进阅读教学,让阅读“快乐”起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选择适宜的内容
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程度适当的读物。如第一学段的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浅近的注音读物,“浅”就是浅显,学生能读懂。“近”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便于运用生活经验帮助阅读。如: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寓言、故事、民歌、童谣、古诗等。第二学段的中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叙事性文章、优秀诗文及趣味性强的少儿读物。第三学段的高年级学生除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优秀诗文外,还可适当的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的文言文。这样便于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能读懂就有收获,有了收获就会有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创设读书情境。课上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形式,启迪学生阅读兴趣;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课下可开展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故事会、辩论会、速度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把个体的、小组的、班级的阅读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落实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阅读行为愈自主,阅读过程愈能展现和发展学生个性。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对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要敢于拓展自由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二、创设阅读情境,诱发阅读情感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主动创设民主的阅读情境,全面解放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排除一切心理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
1、发挥典型个例的示范的作用
语文课堂要容许多元思维并存、容许认知的分歧和偏向,容许学生出错,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读书的热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平等地、多感官、多方位地、愉快地参与阅读过程,使每节课都有典型个例出现,每节课都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在我教《火烧云》这一课时,在导读其中“火烧云上来了”这句话时,有一个学生反复读了6遍,终于读出了这句话的韵味。我及时激励这一典型个例,全班同学朗读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颇佳。由此可见,典型个例示范作用的效应。
2、开展激励性教学评价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哪怕只有一处读的好,教师都要以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其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加强朗读教学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欣赏性朗读等,以情传情,以情激情,以情悟情,使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体会文章内容与意境。
2、教给学生多种形式读书方法
阅读方法不只是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探究性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照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读书,才会正真领悟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展阅读范围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从课内走向课外,开放阅读课堂,使阅读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努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一是向课外开放。如: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课让学生收集英雄人物的资料,然后为英雄人物建立小档案,内容可自行设计:如姓名、性别、年龄、年代、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等,然后以此为内容开展交流会、欣赏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发展、提高。二是向社会开放。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可利用现代化信息媒体,听广播、看电视、看录像、上网查资料等,拓展学习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还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和大自然,如开展小记者采访、当小导游、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学习,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此外,要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图书室坚持向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读书的场所和空间,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让阅读“快乐起来”让孩子们喜欢上读书,这样才能完成小学阶段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量,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总目标。
第五篇:让写作快乐起来
让写作快乐起来
【内容摘要】:本文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谈起,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极心理学心理体验积极力量
沉浸理论快乐写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写作课上,学生诚惶诚恐,兴趣不高,搜肠刮肚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总之,教师与学生在写作中既苦又累,到了“望文兴叹”的地步。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这种理念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沙哈尔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让学习的过程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在他的课程中特别强调了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的“乐在其中并实现成就的沉浸体验”理论。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写作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都听不见,在这种沉浸状态中,我们享受着积极体验,同时也作出积极表现:我们感受着快乐,展示最好的状态。在此最佳状态下,我们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以及向未来的目标迈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帮助下,笔者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快乐作文”的尝试:去掉学生 1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起来呢?
第一、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写作中,许多学生不是感到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他们无法享受写作过程,也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潜能。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目标只是为了取得高分数、动力不足(“这不是我想写的,是老师让我写的”)、没有情感投入等等,学生本身所隐藏的潜力、积极力量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哪会写出好的文章。这种不佳的心理状态在漫长的反反复复中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对每一次作文都会有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学生期望目前的改变和未来的收获时,教师应该针对其个人潜力,给予恰当的题材和命题,不断增加难度并不断加以肯定鼓励,让孩子们有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当孩子们有了写作兴趣,处于一种真实的写作状态,“以我手写我心”,他们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心理内驱力与心理张力,这样的心理状态起着激发兴趣、引导构思、准确表达、推动整个写作过程的作用。所以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写作心理,重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不断强化,逐渐消除学生们的消极心理定势,“写作难”的困境大有改观。
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开启学生的积极力量,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才能以愉悦的心态去作文。同时,教师对写作的指导,态度也应积极,要用激情、语言、行动等感染学生,把他们的写作兴趣诱导出
来,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智技能。一次写作活动的成败,与写作者的心理因素大有关系,所以,心理体验的积极与否非常重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和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接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教学。
第二、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自由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快乐地“以我手写我心”。
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意会的方式进行传递,习作技能的掌握就是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每个学生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其反思的方面也不会相同,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体验。从习作角度来看,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历都应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自由的心理体验,引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特有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把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文章永远是作者心声真实、自然的流泻,是心坎里唱出的歌。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因此,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孩子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他们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化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我们知道,顺应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自由练习,并不意味着放弃指导。不放弃统一的指导,不是主张用成人写作的标
准去要求学生,更不是设置框框,求全责备,使学生瞻前顾后。教师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常格”,为“出格”作好准备,用统一指导,为自由与个性奠基。当学生的体验需要启发引领时,教师就应以自己的经验去为他们提供拐杖;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提升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就应悄然退出,微笑着欣赏他们的成长。
第三、作文教学应拓宽模式,让写作课“快乐”起来。
我们可以在写作指导课上营造愉悦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下,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场所,设置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写作课上“活”。除了在平时的教室上课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到室外甚至是到校外上。如写景,大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观察甚至可以引导其画画、摄影等,然后再整理、创造成文。再如写人,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采访或做其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人物的观察,然后才成文。成文后还可把写同一人的文章汇编成集,让孩子们交流、评议、总结。这样的积极体验更能促进孩子们的作文兴趣,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根据美国的过程写作法,预写作也是其重要的阶段,但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因此,在指导写作时,我设置教学目标后,会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征集题目,然后进行筛选。定好题目后,再向学生征集词语与事例,让学生把认为适合此题目用的词语和事例列出来,大家进行评价筛选,对被选中题目、词语、事例的作者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积极,在他们还没有正式动笔前,其实
就已参与写作了。而且,他们没有压力,如果推荐的题目、词语或事例被选中的话,还会产生成就感,其兴趣肯定会大得多。
对学生的作品,除了选择出一篇篇的佳作外,还要选出某个段落或某些句子很好的作品,把其精彩的部分选出来,进行配乐朗诵,或编成小品,画成漫画等。对于同一训练目标的作文课,要围绕目标,从不同的角度把它上的趣味盎然。如写人,可以指导学生写自己——猜猜我是谁,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别人——猜猜他是谁,写完后在班上朗读作品,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评评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像,议议怎么写才能更逼真更生动等。这样有情趣的课程会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他们的写作激情。
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弱学生的厌倦心理,对其兴趣的产生有积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单独完成的,都是在集体的氛围下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完成的,积极的心理体验驱使他参与这些活动,完成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第四、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想。所以,我们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
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要替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按学号轮流在“课前三分钟”交流。在学期末让他们每人挑选一篇自己感觉最满意的文章上交,并集思广益集体设计封面、前言、目录,最后老师协助一起打印装订成全班的文集。可以想象,当每位学生拿着一本如此沉甸甸的文集时,心中的成功感该有多么强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的努力还只是一种尝试,更多的改革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去探索。快乐写作、自由写作注重了学生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使我们的作文课程如同泰勒博士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一样:“其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伐”。
【参考文献】: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