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合作学习
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合作学习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备受瞩目,并成为英语新课改的重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并且对比了传统学习方式与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合作学习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并对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述。
提纲:
一、关于合作学习
(一)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二)合作学习的优点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
(一)课前准备中的合作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三)课外延伸中的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关系
(二)教师与学生的责任关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意识 语言运用能力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合作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实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一、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把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的实践活动占主体地位,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学习进程。
(一)我国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1、教学关系摆的不正。只是教师滔滔的讲,学生静静的听,学生的学习处于封闭状态,造成教学信息反馈少,课堂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课堂教学手段呆板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训练不够,培养出了大批“哑巴英语生”。
(二)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能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另外还可以使学生接受不同观点,扩展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合作学习竞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小组荣誉感增强。因此,那些已掌握某些知识的学生为能够教的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内容认真阅读分析。其他人也会在带动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3、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合作组成员特别是小组长,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包括对话 难易程度和各成员能力水平的协调,先后表演顺序,及在自编自演短剧中对话内容的选择、道具的选择角色的安排等。
4、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传统的学生个体未得到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小组合作中只有学生具备了组内集体意识,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教师经常的.合理的评价,会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不断的强化竞争意识。
5、合作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开发了课堂的人际交往资源,合作的过程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沟通感情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中:课前、课堂、课外。
(一)课前准备中的合作学习
预习是一个自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预习前教师把本单元或本节课的要求告诉学生,由小组同学根据教师的要求,听录音认读单词.预习课文或鼓励小组搜集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找出疑难,小组讨论后形成意见课上共同解决。
例如:在教学“快乐英语”“they are fat pandas”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1)小组准备有关动物图片查阅其英文名,用几句简单的英语描绘它们。(2)组员合作理解课文。(3)make a survey about“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4)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动物名字。
事实证明,那节课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介绍了自己准备的图片。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轻松的学会了介绍动物的基本句型,而且学到了许多书 本外的知识。这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准备充分,且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学习便于课堂调控。
(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在热身时的应用
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传统热身阶段,教师经常采用一问一答的基本模式或由一个学生来做一个report,使得学生的参与率 3 较低,对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也不大感兴趣。
例如:笔者在讲What did you do in your school trip?这节课时先让学生Make a survey about the last weekend.学生给出的答案有:watched TV /played basketball、football / climbed hill /helped mother„
在此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参与,轮流提问并做好记录。尽管这是一个简单的合作,却能让学生互相了解交流,给他们一个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为融入课堂合作学习奠定基础。事实证明学生由此很快进入角色,教师引出教学语言目标:The things happened in the past。
2、合作学习在新授知识方面的运用
学习单词时采用合作性比赛。词汇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些基础较薄弱学生的拦路虎。且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这时教师即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若干学生一起学单词,由发音较好的指导发音较差的,最后组织小组竞争。竞争形式可多样化,如“限定时间内写单词”、“限定时间内读单词”、“小组互相提问竞答”等。
学习对话时采用合作性表演。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更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都有一个language goal,小学英语课本大都以图文并茂的对话呈现的,所以情境对话训练是新授课的重点。情境教学法告诉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的学习情境利于其融入角色,发挥积极性。因此合作表演是训练情境对话的重要手段。
进行这一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不能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方面综合考 虑,比较各组表演,选出最佳小组。并帮助分析表演有欠缺小组的原因,引导其总结经验,争取下次获胜。
3、合作学习在巩固练习中的应用
对新知进行巩固复习时,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性游戏的方法。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英语表演游戏就是 抓住学生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把学生引上讲台亲自表演激发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shopping 时,可分组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学习关于颜色的单词,让学生color时,可以让小组几人合作完成一幅画,谁最先说出“Let's color„”这句话谁最先得到涂色的权利。
此次活动的设计,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
4、合作学习在总结归纳知识时的应用
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会更深,记忆更牢。
例如:笔者在教授“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总结阶段让学生分组总结出描绘一件事发生过程的一般结构,即“first , next, then, after that, finally”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后发现许多连词,在接下来的另一节课“How do you make a popcorn?”的教学中轻而易举的便完成了学习任务。
5、合作学习在作业布置中的应用
传统英语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由学生单独完成。新课标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
如:make a survey/card/newspaper, write a letter to „act it with your partner, teach your pal, do it as you have learned.这些作业有些可独立完成但合作进行效果会更佳,教师要引导孩子进行合作作业,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课外延伸中的合作学习
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启迪心智。首先,课外合作学习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多样化的合作。
如:成立各种小组:格言收集小组、笑话幽默小组、英文歌曲爱好者小组、街头巷语收集小组等。并进行定期的交流,营造多渠道学习空间。另外,鼓励学生见缝插针,随时随地的与partner 练习英文对话或规定一天的某段时间为“English hour”或成立“English corner”。
三、合作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关系
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是相容互补的,例如:在对话交际、巩固练习中的合作性表演、合作性比赛等。教师需根据课程性质、特点、教学内容、课时量、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的需要来灵活运用。
(二)教师与学生的责任关系
合作学习中应始终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扮演多种角色:
1、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调动,情景的设立,交际活动的引发,并适时指导。
2、帮助者:不时给学生鼓励与帮助。
3、监控者:听取几组学生的讨论,并记录典型错误。
4、交际活动参与者:教师在参与中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随时帮助学生。此外教师的适当参与会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我与老师是平等的。这样更利于师生的互动。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应扮演的角色:
1、个体参与意识;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每个个体的能力。所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树立“一切为提高自己能力”的个体意识。
2、集体责任意识:全组的成功依靠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因此要求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观念。
3、协调互助意识:合作小组成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小组整体优势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就应合理搭配,一般每组四至六人,优生差生相间,发挥优生协 调作用,带动差生,且要求组长轮流任职,组内成员也要定期互换。在此基础上学生个体也要树立“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此次课改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健康积极的心理情感。开展合作学习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在积极交流中学会合作,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是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
[2]吴言,《情景认知与教学情景》[J],职业技术教育,2002(B)
[3]安凤歧,梁承锋,《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最终版]
。附件:
12013年参评论文登记表
(除最后一栏外,其余的栏目由论文作者填写)
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单位:安阳市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姓名:李静娜
邮箱:luckyjingna@163.com
联系方式:1340380654
5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单位:安阳市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姓名:李静娜
邮箱:luckyjingna@163.com联系方式:***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平等与竞争意识、交往与承受能力、激励主动学习等方面都显现了极大的优势,尤其是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它在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形成等方面收效显著,因而深得广大师生的认可。
传统的组织教学一般以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的知识、通过巩固运用和检查测
试的方式来展开,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组织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传授新的知识,以题海练习来巩固已学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已越来越显现出来。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新课改下,对于化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很重要,它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五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自从我毕业来到汤阴职教中心,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就已经在进行了。所谓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
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呢?经过我工作的这几年,就怎样进行小组合作我总结的经验如下:
1、对学生的分组要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小组内应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的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编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的内容不同,达标的要求不同,小组的配置也应不同,总的要求是差异互补,人尽其才。让每个组尽量均衡,每隔一段时间,小组需再重新调整。使其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就我所教的其中一个班级而言,我班共40人,我将全班分成5组,每个小组再设立组长、记录员等各一名,对于组长的设立最好要有一定的要求:①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②组长成绩比较优秀; ③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④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组内每位组员都是发言人,每位组员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采取组长负责制,记录员负责记录每节课本组的意见和组员的学习情况,记录每节课每位组员的表现及发言情况。在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时,由各组组长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时表现好的组员,班长汇总每周的优秀小组,在班内出光荣榜进行表彰,有条件的话也可进行学校光荣榜张贴表扬,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建立有序的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合作的内容
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是 “活而无序”。因此一定要有个有序合理的合作机制。同时教师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而且学生也容易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个人自学,自己去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小组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中教师的参与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这个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主要是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时,教师不是在一边袖手旁观,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做旁观者在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学生达到活动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更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学习小组变化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不要给学生以“黄金”,而是教会他们 “点金术”。并且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一定要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先让讨论的相对比较成熟的小组进行发言,说一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小组可以作出补充,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说出各自的看法,同时也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多种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5、合作学习小组的练习与教师的评价不可分
在进行完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及时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从不同面让学生练习测试,通过生生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不要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解的形式来解决。最后再板书出自己的答案,同时教师的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评价的方式是否科学、全面,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化学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因此,评价不可能沿用传统的“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而是要针对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既然教师评价激励如此重要,我觉得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时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应用赏识的眼
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2.对合作状况的评价。《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想发展的水平等方面”,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考核成绩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间合作状况。3.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产物,它通过学习相互合作,小组成员达到预期的目标,小组合作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其他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比,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效果良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必根:《构建师生互动合作 共同成长的绿色课堂》安徽省教研网
2、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教育科研网
3、《成功一定有方法》(易发久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第三篇:浅谈小学英语新课改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改
英语课在小学的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才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来丰富我的课堂,从中体会到了新课改给小雪英语课堂带来活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它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的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它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英语教学有了进步。下面就将我近一年来在英语教学中的经验浅谈如下:
一、努力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能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保持长久,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它影响着学生今后各个阶段英语学习。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英语教学中,歌曲和歌谣是激起学生的有效形式,针对孩子天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把音乐带入课堂,用歌曲来导入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采用多样式活动教学,充分利用实物教学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摸、问、听、触结合起来,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发展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小学生,对英语既好奇又陌生,他们喜欢听录音机里念的不熟悉的语言,喜欢听老师给他们唱的英文歌,可是在课堂上,由于怕说错而引起别人嘲笑,他们羞于表达。在这种情形中,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氛围中,通过老师热情、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语言、表情和手势,让学生产生兴趣,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进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保持新鲜感,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效率,使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词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英语教学的真实情境,经历人际互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言语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境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的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表演和简笔画,巧设情景。如:在学习职业时,我首先用简笔画画下各职业的图画,然后,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通过画、动作的方式,学生很快掌握所学内容。
五、关注情感、策略、评价。
评价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数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策略的知道。做出及时评价,及时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展现。评价的目的之一在于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在课堂教学或者是在课后作业中,我经常用Excellent、very good、well done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六、总结与课改共同成长中的经验。
英语课堂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学习者付出艰辛的努力。小学英语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一旦学生学习失败,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在确保教学生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学会僧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毅力的培养,要把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与一些机械的记忆以及听、说、读、写训练地套用成人的英语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师的讲解,而不注意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要防止过分强调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志与毅力的锻炼和培养,使英语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不了的状况。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洗礼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但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跳跳唱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唱歌而唱歌,为了表演而表演。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景情况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目标出发,应该注意实效,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高一些形式化的东西。
另外,我们应当很好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心里给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实际的,就是他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打到的,而不是国语简单或困难,并给予合理的期待,加以鼓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常识,我收获很大,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的课堂。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最终版)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期待共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评价;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8-0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改以来,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管理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小组成员各自为战、一盘散沙,使合作流于形式。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
(一)学习小组的构建
1.将班级学生分成8—9个学习小组,每组4—6(7)人,由不同学习能力层次、不同性别的学生均衡搭配组成,组内结成互教互学互帮对子,鼓励按学习基础“优—般”、“良—差”结对,形成合作学习的互补性。组内学生每人一个学号,例如3组1号,他的学号就是31号,7组6号,就是76号。座位安排必须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可就近前后就坐,也可对面就坐。
2.每个学习小组设组长1名,由组织学习能力较强或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负责该组学习的组织及管理。各学科在小组内安排一名学生担任该组的课代表,负责收发作业,督促相关学习任务的完成,并协助任课老师对该组进行管理。小组每个学生都应是相应科目的课代表,利于学生学科发展。
3.各学习小组自拟组名、口号,按照学习的状况及自我要求进行合理的小组学习分工。
(二)学习小组的管理
1.对上课发言的学生,根据发言质量给该组、该生加分,加几分由任课教师决定,一般一次发言加1—3分。班级的科代表负责记录本节课的发言、得分情况,课后交值日班长汇总,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一月表彰一次。
2.各班必须建立小组学习竞赛规章。班主任坚持每周对本班发言情况进行评比小结,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良好的氛围。对在自主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对自主学习中不积极参与或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谈话和帮助,消灭自主学习活动的死角。
3.各学习小组自拟管理制度。由于学习小组的建立与管理尚在初试阶段,还没有成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生活行为习惯的自我约束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还需要相应的制度去进一步的规范,为此,各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力量,结合小组特点及各成员的自身特点,拟定出具有一定操作性、行之有效的组内管理制度(小组内通过),小组成员在此制度下全面进行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一)课前的小组内合作学习
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预习)的过程中,有可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还会生成一些其它的问题,通过努力有些问题学生能够自行解决,但总会有一些不能独立解决,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汇总、分类,通过小组碰头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交流,以期问题的解决,对讨论没有结果的问题进行分类归总,以小组为单位于课前反馈提交给科任老师。
(二)课堂的小组间合作学习
科任老师将各小组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重组,并结合教师预设的问题在课堂上直观展示(黑板板书或课件)给各小组,让已经解决相关提交问题的小组承担提交问题的小组成员的辅导(探讨、交流),以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课堂精讲点拨。
(三)课后的小组内合作学习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巩固练习是常见形式,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题目不能解决,这样,课后的小组内合作学习便是必不可少的,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生物课小组合作学习应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在教学模式中,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
好的问题情景,会引发学生的兴趣。生物课一般会安排在下午进行,学生比较疲惫。如果一上来就讲课,会让学生感到平淡,没有意思。所以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二)小组间合作探究
根据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确定学习方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次小组活动:每人针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适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谱”,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同学们在组内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一份“一日食谱”,尝试提出一个主题鲜明,类似广告语的食谱名称。最后采用答辩的形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全班的最优食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健康,再通过营养师的建议矫正他们过去不合理、不健康的膳食行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除了解决疑问、完成学习目标外,还使学生的协作精神得以加强,也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三)小组间的总结汇报
小组的组长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展示或者对其它小组提出质疑或答疑解惑。这样,小组成员倾听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且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反应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增强,小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四)对合作成果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看汇报的内容,也应对小组成
员的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布置新的更高层次的任务。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在培养合作精神,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体现出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方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倾听、尊重他人,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可以让不同特长和优势的成员在团体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为完成某一任务,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有所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时,笔者设计小组组装生物膜的模型,学生分工协作,进行分组合作的实验。照片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获得更多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更加要注重“导”,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相互帮助,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第五篇: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实施误区与组织策略
(西华初中 王平)
(本文在2011年甘肃省中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的三等奖)
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被人们简略地称之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自主、探究与合作”。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一、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满腔热情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人们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窄化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变课堂桌椅的“秧田式”排列为“圆桌会议式”摆放„„我们教师热衷于一些操作层面的内容,如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多寡、分组有哪些原则、班级人数较多怎么办等。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下面是我校数学课堂中的几个典型现象: [现象1] 学生虽然团团坐,6——8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组长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余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现象2] 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现象3] 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行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现象4] 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效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我们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活动呢?我认为教师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
(一)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实践、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我们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我们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精神对我们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我认为,新课程是新观念和新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需要磨合,开始出现一些不适应是正常的,但是想要尽快进入状态,就要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发扬光大。
(二)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男女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为宜。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
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长培训活动。在参与全班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组长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教师在集体备课和自行备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组长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由小组长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四)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1)(1+2X)(1-2X)(2)(2a+3)(2a-3)(3)(100+1)(100-1)(4)(X-6)(X+6)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在迷惑、混沌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五)倡导、鼓励竞争与挑战,激发小组合作动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组员都要有奋斗目标,挑战对象,组与组之间要相互挑战,互相监督、互相竞争,利用是否完成目标,是否挑战成功,争座位,争全级排名的方式来激发各小组成员的斗志和竞争意识,激发各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与精神。
(六)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