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陕西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如何更好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2014年高考陕西地理试题分析李日岩
一、2014年陕西高考地理试题要义及知识覆盖与分析:
选择题第一组1-3,太阳能光热电站(区别于普通的太阳能发电),题目涉及分布地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影响及正午影长与塔高的影响。
选择题第二组4-6,西北地区兰新铁路,题目涉及选线因素及弊端,突出西北地区的自然主导因素。
选择题第三组7-9题,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题目涉及植被变化、地表与地下植被关系及因大气物质沉降带来的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什么。考察读表能力。
选择题第四组10-11,人口移动与人口增长,考察读图能力。36题共4小问,涉及青藏高原湖区沙源成因、春季起风原因、风沙危害及治理。
37题共3小问,涉及西亚沙特建设磷酸岩中心的优势和不利条件,还涉及到两地选址的对比。
42题旅游地理题确定青藏高原旅游应带那些生活用品适应环境的特殊性。
43题涉及青藏高原边沿地震后次生灾害分析。
44题流水侵蚀的深沟对耕地的危害及治理。
体现能力,突出热点,结合应用,强化主干,与生活结合紧密,越来越成为地理未来考察的导向。
以现实生活、生产为背景,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程度,具体体现在太阳能光热电站、旅游地理深度游。
我国独特的西北、青藏地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经济特色乃至政策,一直为试题素材,今年题目特别集中在此。
主干知识不回避,今年考点集中在:交通、大气环境、人口、人类生产活动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分析等。
二、2013-2014学年高三地理教学得失
本年度地理教学方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的方向把握准确,不足之处是学生状况的了解与平时的落实不好;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调整较好,但知识的运用检查不好;课后作业布置较合理,但个体处理不好;测试次数适当但题目质量起伏大;集体授课质量平稳但个体处理不好。
后续教学中应一直紧扣下列问题展开:
1、一节课学生懂了多少,而不是我讲了多少;
2、一节课的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来龙去脉;
3、学生懂了多少?不是我想我估计而是检测问答出来的;
4、一节课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和高考题如何挂钩?
5、争取一节课打动一个学生,撬动一个点,带动一大
片;
6、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7、每节课结合一个生活实际,真正感知与生活相关的知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理论学习,研究眼前的学生,领悟学科的课程标准,与学生共同成长。向同事学习,争取走出去,敢于调查学生掌握情况,调整自己教学。
教育是一件琐碎的事,教学更是。
尽力干好眼前的小事。
努力就从今日始!
第二篇: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试卷题型结构和分值
题号
分值
考 纲
材料呈现方式
知 识 和 能 力 要 求
陆地的组成要素地壳变动某一正在喷发的火山构成火山锥岩石的矿物来源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城市的发展美国芝加哥的兴起与发展芝加哥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的条件城市化芝加哥工业活动辐射范围工业区位芝加哥钢铁工业的最有利条件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高铁建设高铁选址的自然条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高铁与民航业的竞争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某时段某地区上空气温的空间分布逆温的分布特点及分析天气系统分析空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空间定位通过地形地势特点确定地理位置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恒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河流分布、等高线分布及气温降水直方图恒河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判断和特点分析地形特点分析通过等高线和河流分布判断地势特点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与黄麻生产有关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工业区位因素黄麻纺织的有利条件农业区位因素河西走廊祁连山北坡某军马场该军马场的自然区位因素该军马场的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二、难度和能力训练分析
题号
分值
知识点
难易程度
能力考查
1
4陆地的组成要素地壳变动中等难度① ②
2
4中低难度②
3
4城市的发展中低难度① ② ④
4
4城市化中等难度① ③ ④
5
4工业区位中低难度① ④
6
4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中低难度① ② ④
7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中低难度② ④
8
4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中高难度① ② ④
9
4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中高难度① ② ④
10
4天气系统分析中高难度① ② ④
11
4空间定位中等难度① ② ④
36
8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中低难度① ② ③
6地形特点分析中等难度① ② ③
8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中等难度① ② ③ ④
14工业区位因素中低难度① ② ③ ④
39
12农业区位因素中低难度① ② ③ ④
8中高难度① ② ③ ④
备注:①获取和解读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知识 ③描述和阐释事物 ④论证和探讨问题三、2011年地理高考试卷特点⒈2011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体现了稳中求新、求变、求活的特点,试题设计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的能力目标与具体要求,充分能体现出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的考察方向,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以及所占分值基本保持稳定。⒉试卷整体难度有下降的趋势,作为2010年地理高分“瓶颈”的地球运动“日照图”,今年没有出题。⒊景观图由2010年的一幅调整为今年的两幅,由2010年的辅助性示图上升为今年主导性示图。⒋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出题难度明显提高,成为今年地理试卷拉大区分度的主导试题。⒌自然地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分值比由2010年的66:34调整为今年的54:46。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分析比例大增,其分数占整套试卷的62%。其中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占20分,交通区位因素分析占8分,种植业区位因素分析占22分,畜牧业区位因素分析占20分。⒎农业生产活动及相关因素占人文地理分数的68%。⒏畜牧业区位因素分析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文综试卷中。⒐试卷继续渗透“考察生活中的地理”理念,例如第36题第⑶问,恒河三角洲地区河流水文特征“便于浸沤黄麻”应是考查考生生活常识——麻织品加工的常识。⒑以往命题的重点部分,如地球运动、洋流、自然带、人口、旅游,今年命题范围没有涉及。火山景观图和恒河三角洲地区的命题实际上是自然灾害和热点命题的切入点,符合以往全国文综命题关于热点命题的特点
四、今后我校复习建议⒈继续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应该说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都要求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得以展开和体现。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各不相同,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体现也各不相同,人类的各种活动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确定地理空间,自然也就无从表述地理事物特征,探究地理规律和原理,论证地理结论。所以应从“空间定位”入手,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⒉今年地球运动未命题应该理解为一个特例,而不能作为今后地理备考复习的指导方向。⒊今后天气系统部分的命题难度有继续加大的可能性,可能成为地理高分的又一个“瓶颈”。⒋自然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河流”及相关内容。⒌人文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农业”及相关内容。⒍区域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的区域⒎应继续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训练,如今年试卷第39题第⑶问,如果没有读出“军马场”这个信息,得高分就要困难得多。⒏应继续关注地理“景观图”。
第三篇: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题号分值知识点难易程度能力考查14陆地的组成要素地壳变动中等难度① ②24中低难度②34城市的发展中低难度① ② ④44城市化中等难度① ③ ④54工业区位中低难度① ④64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中低难度① ② ④7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中低难度② ④84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中高难度① ② ④94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中高难度① ② ④104天气系统分析中高难度① ② ④114空间定位中等难度① ② ④368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中低难度① ② ③ 6地形特点分析中等难度① ② ③ 8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中等难度① ②
③ ④14工业区位因素中低难度① ② ③ ④3912农业区位因素中低难度① ② ③ ④8中高难度① ② ③ ④备注:①获取和解读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知识 ③描述和阐释事物 ④论证和探讨问题
三、2011年地理高考试卷特点⒈2011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体现了稳中求新、求变、求活的特点,试题设计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的能力目标与具体要求,充分能体现出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的考察方向,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以及所占分值基本保持稳定。⒉试卷整体难度有下降的趋势,作为地理高分“瓶颈”的地球运动“日照图”,今年没有出题。⒊景观图由的一幅调整为今年的两幅,由的辅助性示图上升为今年主导性示图。⒋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出题难度明显提高,成为今年地理试卷拉大区分度的主导试题。⒌自然地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分值比由的66:34调整为今年的54:46。⒍人类
活动的区位因素分析比例大增,其分数占整套试卷的62%。其中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占20分,交通区位因素分析占8分,种植业区位因素分析占22分,畜牧业区位因素分析占20分。⒎农业生产活动及相关因素占人文地理分数的68%。⒏畜牧业区位因素分析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文综试卷中。⒐试卷继续渗透“考察生活中的地理”理念,例如第36题第⑶问,恒河三角洲地区河流水文特征“便于浸沤黄麻”应是考查考生生活常识——麻织品加工的常识。⒑以往命题的重点部分,如地球运动、洋流、自然带、人口、旅游,今年命题范围没有涉及。火山景观图和恒河三角洲地区的命题实际上是自然灾害和热点命题的切入点,符合以往全国文综命题关于热点命题的特点
四、今后我校复习建议⒈继续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应该说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都要求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得以展开和体现。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各不
相同,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体现也各不相同,人类的各种活动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确定地理空间,自然也就无从表述地理事物特征,探究地理规律和原理,论证地理结论。所以应从“空间定位”入手,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⒉今年地球运动未命题应该理解为一个特例,而不能作为今后地理备考复习的指导方向。⒊今后天气系统部分的命题难度有继续加大的可能性,可能成为地理高分的又一个“瓶颈”。⒋自然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河流”及相关内容。⒌人文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农业”及相关内容。⒍区域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的区域⒎应继续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训练,如今年试卷第39题第⑶问,如果没有读出“军马场”这个信息,得高分就要困难得多。⒏应继续关注地理“景观图”。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k m 4
第四篇:2018高考地理试题预测
2018高考地理试题预测
出卷人:刘兵兵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民币素有“国家名片”之称人民币背面选用了我国很多著名的风景名胜根据图1回答1-2题
1、关于四处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①处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其它三处均为世界自然遗产
B、①②③处均属于山水组合景观可以选择乘船观赏
C、观赏①地的“三潭印月”可登宝石山俯瞰
D、观赏③地“夔门天下雄”要选择特定欣赏角度
2、对四地地貌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湖是钱塘江泥沙沉积截断海水形成的潟湖
B、桂林山水是可溶性岩石经风力风化和侵蚀形成的
C、三峡是地壳抬升冰川强烈下切形成的D、泰山是玄武岩侵入体上升形成的1.B 2.A 【出题意图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旅游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和旅游景观欣赏方法选用“人民币”上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杭州西湖”2011年申遗成功选此为背景材料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活中的地理。】 2 三江平原某地农业生态研究所经RS和GIS技术处理得到当地1976年 表1和2011年表2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状况读表完成3-4题。
表1 1976年土地利用类型
表2 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
注1 旱地 2 水田草地沼泽地、河流居住、工业用地
3、对图示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许多沼泽地随着排灌系统的完善被开发成农田 ②增加的草地, 大多是由湿地退化演变而来 ③在地势低平水分充足的地区可发展水稻生产 ④水田面积增加是由旱田转化而来的 ⑤2011年与1976年相比耕地和居住、工业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沼泽面积减少 ⑥当地经历了郊区城市化过程
A、③④⑤⑥
B、②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⑥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稻米
D、全面退耕还湿改善生态环境
3.D 4.C 【出题意图考查学生3S技术应用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及地理要素在空间变化上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推理能力。把农业与生态环境相联系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观念。】 2011年泰国遭遇了近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洪灾曼谷变成了“漫谷”。图2为10月27日农历初一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表3是曼谷2011年与往年月降水量对比表读图表回答5-7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往年 5 5 20 36 174 114 92 116 226 209 60 6 2011年 9 30 29 65 220 149 155 197 344 242 48 10 表3 降水量(mm)月份
5、造成10月27日曼谷洪灾严重的原因正确的是
A、曼谷处于低压槽附近气流强烈辐散
B、5月至10月为雨季时间长
C、正值天文大潮潮水顶托洪水
D、曼谷处于湄公河入海口处地势低洼
6、曼谷100°31′E13°45′N新加坡103°45′E1°22′N雅加达106°49′E6°10′S
10月27日这一天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三地均是东北日出曼谷日出最早
B、三地经线位于东七区一定采用东七区区时
C、雅加达正午太阳在正南方
D、昼长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曼谷、新加坡、雅加达
7、泰国洪灾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冲击尤其是电脑、汽车等行业。泰国是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国西部数据公司60%的硬盘产能来自泰国泰国洪灾令西部数据的硬盘产量减少了30%。灾后西部数据公司调整产业链的作法正确的是 4 A、将同一个生产环节配置在两个以上的不同区域
B、位于美国加州的总公司应集部件生产、最终产品生产于一身
C、把曼谷的部分生产厂家迁往自然灾害少的新加坡
D、进一步细化产业链分工将核心环节研发、关键部件生产等留在总部 5.C6.C7.A 【出题意图曼谷“洪灾”作为热点时事本题的设置不是“就热点考热点”而是以热点区域热点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学生区域自然经济地理的分析能力。第7小题涉及产业链问题泰国洪水所引发的供应链断裂引发了全球跨国公司对供应链安全的新担忧以此为背景设题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对工业联系、工业部门特点的理解能力。】
图3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③地低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低
B、受沿岸暖流影响小
C、位于大陆内部该月海洋上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气温高
D、位于大陆内部陆地热容量小
9、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③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②地大
C、⑥地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⑤地小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④的附近等温线凸向低纬
8.A9.C 【出题意图以抽象区域空间为背景重点考查地理自然背景分析凸显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较好地体现出地理学科空间性和综合性的特色。】
复种指数是指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图4所示为我国部分区域耕地复种指数图读图回答10-11题。5
10、关于图示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省际差异和造成的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北高于辽宁热量差异
B、山东高于河南水分差异
C、天津高于河北技术水平差异
D、河北高于山西地形差异
11、中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因此提高复种指数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对各地复种种类说法正确的是
A、河南玉米-大豆-小麦
B、内蒙古小麦-甘薯
C、天津稻-稻-油菜
D、安徽稻-稻-麦
10.A 11.D 【出题意图能够利用图表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图像语言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能力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本卷共2小题总分56分。
36、图5为世界某区域地理简图表4为该地区A和B城市冬季天气对比表。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0分 6
图5 耕地复种指数图
11***21降雪日***33163降水量(mm)8.76.25.98.55.72.51.94.5平均最高气温(℃)-2.5-4.9-5.2-2.7-2-5.2-4.9-2平均最低气温(℃)965522232726阴天数34661000晴天数3211232112月份BA城市11***21降雪日***33163降水量(mm)8.76.25.98.55.72.51.94.5平均最高气温(℃)-2.5-4.9-5.2-2.7-2-5.2-4.9-2平均最低气温(℃)965522232726阴天数34661000晴天数3211232112月份BA城市表4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并判断甲处地形说明理由8分
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有平原分布2分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2分 甲处地形海沟 2分理由等深线密集水深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在大洋板块一侧多海沟。2分
2比较A、B两城市12-3月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原因12分
差异A气温高于B2分A温差小于B2分A降水量多于B2分 原因A降水多冬季西北季风过日本海带来充足的水汽遇地形抬升多地形雨2分 A气温高降水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2分 A温差小阴雨天多白天削弱作用强气温低晚上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日较差小。2分
3水产品加工业和造纸工业是C城主要工业部门分析两者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渔量下降该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0分 7 共同有利条件接近原材料产地资源丰富2分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便利2分 措施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2分发展海洋牧场2分防止水污染2分
【出题意图区域综合题全面的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如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形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解读准确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相关的地理问题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本题侧重在地理区域特征分析任何一种地理特征都是由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第1题地形特征主要通过等高深线的判读完成分析第2题气候特征比较把握降水原理影响气温的因素注意比较题的答题格式第3小题是工业区位的分析还有渔业与生态环境问题的联系和防治措施等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观念。】
37、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图6是部分渭河流域区域图图7是大西安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大西安都市圈” 第一层次为核心层西安中心城区第二层次为紧密层六个城市副中心第三层次为中间层三大外围中心城市第四层次为开放层六大周边中心城市。城市发展沿交通线呈放射状分布。六大城市副中心在具体职能上阎良以航空航天为主临潼以旅游、物流、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产业为主长安以高新技术、科技教育、旅游为主户县以新型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咸阳以高新技术性质的化学工业、国防工业 8 和星火产业为主三原以星火产业、食品、轻工和商贸业为主。
1说出渭河谷地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断层地堑2分 先是地壳运动形成地堑2分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平原。2分
2试分析说明渭河含沙量大的原因。6分
渭河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质地疏松易被侵蚀2分 上游以及北岸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2分 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分
3图示地区城市分布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6分
北部高原南部山地城市数量少2分中部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城市数量多2分城市多沿河流分布干流及河流交汇处更密集。2分 4分析“大西安都市圈”空间结构的优点。8分 具有最广泛的城市联系2分具有最现代化的交通骨架2分具有最大辐射空间西安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2分有利于节点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2分有利于地域内产业功能的分工合作2分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2分。任答上述4个方面得满分
【出题意图试题以大西安都市圈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城市、环境、产业活动等问题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区域定位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分析地理事象的逻辑推理能力。第12小题重视对地理过程的分析第3小题学生很容易 9 答成“城市区位”应侧重在“分布特征”第4小题从图7提取信息虽解题方向明确但难以答全科学、合理的表述成为影响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Ⅲ卷选做题 共20分
4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心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因素分析
(1)指出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4分)
(1)自然因子:坡度。(2分)人为因子:土地利用。(2分)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分析减少滑坡灾害的措施。(6分)
(2)关系:坡度为20°~35°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2分)措施:坡度20°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或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应避免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工程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4分)44.(10分)【地理—环境保护】
将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2000~2007年大气环境中的SO2年均浓度和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按照浓度值从小到大进行位次排序,整理好的数据如表2所示,读后完成以下问题。表2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SO2 8 6 7 5 4 2 3 1 PM10 6 7 8 5 4 2 1 3(1)推断M市空气质量总体变化的原因。(6分)
(1)科学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排放量;加强绿化等。(6分,任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2)任选材料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分析说明其浓度季节变化的一般特征。(4分)
(2)SO2:冬季燃煤多(1分),降水少(1分),浓度最高(1分)。夏季则相反。(1分)。(从夏季的燃煤量和降水量入手分析亦可,需答出冬季情况)PM10:春季多大风(1分),天气干燥(1分),浓度最高(1分)。夏季则相反。(1分)(从夏季的风力和降水角度入手分析亦可,需答出春季情况)
知识点分布
考点 分值 出现题目 自然 地理 地球运动 4 6 地质 10 2、371 地形 8 361 气候 24 5、8、9、362 河流 6 372 人文 地理 旅游 4 1 工业 8 7、363 农业 12 4、10、11 城市 14 373、374 可持续发展 10 3、363
综合题题型分布情况
类型 分值 出现题目 特征类 10 361、373 判断类 6 361、371 原因类 16 362、371、2 比较类 6 362 对策措施类 6 363 评价类 12 363、374
第五篇: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
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推进素质教育新征程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干内容,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目标时,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使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凸显。
1.1 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
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蕴含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内容。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1.2 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的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的震后重建规划措施的意义;全国II卷第44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案例,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考查白洋淀所具有的重要生态服务价值。
1.3 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如文科综合全国IV卷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以此表明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
2、突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通过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扩大试题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通过提高试题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通过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地推理、概括与归纳,以此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地理学科独特视角。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与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2.2 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43题第2小题要考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通过提取和加工信息,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2.3 提高试题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材料,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9~11题以汾川河流域异常降水为切入点,通过提供气象、水文资料,探究在极端条件下,降水、径流、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本题意在通过对地理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认知,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命题,并对其进行深化和升华。
3、优化材料选取情境创设,引导教学重基础重应用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根据考查要求裁剪素材、选择主干内容,不刻意回避热点,也不刻意追求新奇,力求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紧密相连。
3.1 围绕主干内容选材,发掘地理内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围绕考生较熟悉的主干知识提供材料,既不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绪体验,也不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设计情境,以此引导教学重视课堂,使认真学习的考生面对试题有获得感。如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7题涉及的锋、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在一般模式外,将来自西北、快速东移南下的冷锋与气旋相叠加,既考查了主干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有空间想象力,试题的内涵丰富。
3.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情境设计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避免考试和学生生活脱节。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4~5题,以澳门半岛地图信息为主创设情境,文字材料介绍了澳门半岛的地形特点和不断填海造陆的事实,地图重点显示澳门半岛山丘、街道分布和几条街道的名称,以此引导考生认识地名蕴涵的历史发展、环境变迁等信息。
3.3 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开阔地理视野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全国II卷第43题、全国III卷第3~5题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考查学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