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方法漫谈
常听身边的语文教师这样慨叹:语文教学,难!难!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何有这样的感慨?是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种方式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搞得有些教师很茫然,语文课真的不知如何上了,太复杂,高不可攀。
有这样一个故事或许能让我们茅塞顿开:曾有人问他非常崇拜的一位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回答:“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太对了,为语文课剪枝,留下主干,剪除多余的侧枝,删繁就简,教师在课堂上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培育主枝上,那么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定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可是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主干呢?著名教育家、语文大师叶圣陶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这段论述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其核心就在“自能”二字上。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习语言的规律,让学生对每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眼看、口读、心想,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定能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就是语文教学的主干。
那么,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词语,体会词语,掌握句式。
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学会运用常见的句式是语言训练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应从低年级甚至学前教育抓起,形成一整套训练体系,不同年龄、年级有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标准,初入学的儿童因为掌握的词语少,且不熟悉不理解词语,我们从教学开始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之真正掌握理解词语。如学“田”字,借助田地里绿绿的禾苗被“十”线分开而呈现的“田”字,让学生形象地识记字形,仿佛置身于田地之中,理解“田”地里生长秧苗,收获粮食,此时让学生口头扩词便容易多了,水田、稻田、田地等,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扩出词语的意思,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来教学词语,则使词语伴随着形象与情感出现,即便于理解又容易加深印象,从而使词语“鲜活”地储存于儿童的词汇仓库中,运用时就能“召之即来”。如此下去,学生再也不会词语贫乏,肚里没东西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找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结合点,把词语形象生动地储存于学生的头脑中。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由于草原距离我们这个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文中“翠色欲流”和“轻轻流入云际”这两个词语产生了疑问:“翠色怎么会流?怎么会流到天边云际去呢?”此时我鼓励学生的发问,并引导他们细读课文中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整个草原只见浓绿的草色连成一片而分不
清界限,望不到边际,像绿的海洋。”进而引导:“草原的绿色不会流动,但由于绿得鲜亮,微风吹来,绿色随风摆动,形成层层草浪,给人什么感觉?书中用了哪四个字?”学生答:“翠色欲流。”教师又问:“草色无边无际与蓝天相接,微风吹来,草浪起伏,轻柔的向远处延伸,你会看到什么?”学生答:“看到草浪轻轻地流入云际。”教师小结:“作者仅以12个字写出草原的美。”让学生体会意境,领会字词,这是重要的一点,不能表层滑过,打擦边球,教师这样一步步地引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才真正使学生积累了词汇,体会了词语的意思。另外,还要借助情境掌握句式,使学生的表达丰富多彩。
二、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是语文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至于文字训练,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传统的教法往往是由教师将词句的含义告诉学生,一味地让学生记背,以应付考试,而不引导学生去体味,由此下去,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相反会更迟钝,脑子里死背的词语也在应用中不会使用,所以要重视训练学生体会,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意境。”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课文详细叙述了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的外表,内心活动却没写,而教学时又必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邱少云的心理。因此,提问时,先问:在座同学中有没有或身体其它地方被火烫过的经历?当时什么反应?(学生会回想起当时缩手喊痛,或刻骨铭心的巨痛),接着引导学生说:但邱少云不是被火
烫,而是被火烧,不只烧了几秒中,而是半个多钟头,那是啥滋味?进而让学生体会:邱少云所忍受的是我们无法想象、无法说尽的痛苦,但他趴在火堆里,像千斤巨石,没挪一寸地方,没发一声呻吟,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一种意志?这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邱少云在烈火中被困的事实获得强烈的语感,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它特别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朗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读、写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朗读更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通过朗读,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材料、积累词汇,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的理解。当今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读的训练太少了,一堂课老师讲读课文,变成了老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忙于应付回答问题,教师强化了分析,淡化了训练,从而造成问题回答完了,课文也学完了,而此时好多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顺畅,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训练形式的花哨,轻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只搞花架子,只注重形式,华而不实,一会儿自学,一会儿小组合作,一会儿看大屏幕投影,甚至演、唱、画都搬进课堂,表面上看来热闹非凡,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效果很差,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学生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没捞着。如此这般,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安下心,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认
真地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呢?记得曾有人说:“文章自得方为贵。”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学期的一本语文书,学生都捞不到细细读、细细体会、熟读背诵,哪能肚里不空空?写作哪来的语言材料、丰富的词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读的训练摆在第一位,要使课堂书声琅琅,真正让语文课姓“语”,使语文课成为语言文字训练课。
四、语言训练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我认为,语言训练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参与,经历学习过程,自己去读、想、讲、议、写、背,学生才能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听说读写。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方法,把学习的兴趣引导出来。例如在一年级进行拼音教学时,如果在课堂上总是让学生直着嗓子拼读音节,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枯燥的,时间稍长,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就差。反过来,在拼读音节时,适时采用“送信”的游戏来组织教学,师生一起念儿歌:“的铃铃,的铃铃,邮递员阿姨来送信,什么信?拼音信。”老师扮邮递员阿姨,一边念儿歌时一边将一张张拼音字母卡送到学生手里,接着教师拿着不带拼音的方块汉字。如“上”字,拿到“Sh”和“ang”的同学就走到讲台前,然后再由拿到“”调号的同学来标调“shang”----上,齐读一、二
遍,然后再频另一个。这样儿童拼音节的兴趣就油然而生。另外,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动员学生潜藏的语言材料,用以表达一定的客观事物的内容。据研究,儿童消极词汇的储蓄量很大,他们的语言潜力要比他们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大得多,所谓小学生词语贫乏,是指书面语言不丰富,表现在作文中就没的可写,一但把口语里的潜藏词汇都动员出来,运用到他们的语言活动中去,加上不断增加的积极词汇,那么学生的口头词语就会丰富起来,在这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课堂上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即使那些胆小、内向、不善表达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也会得到一次次的锻炼。这样,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日积月累的训练,还愁学生语言表达不丰富,作文没的可写吗?
显而易见,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实际、调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的训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我们教师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去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辛勤的汗水怎能有丰厚的回报,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工具学科,让我们在语文课中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终身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作文教学方法漫谈
作文教学方法漫谈
摘要: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文探讨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指导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这就决定了小学生作文的本性应显现自我、闪现生活、美化人生、抒写情怀。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
1、规范命题的范围
对于规范命题范围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理论,他曾说,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搔头挠肋,叹息说没有意思,没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方式要灵活多样,表达要新颖生动,最好在学生下笔前,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2、让学生自由命题
在小学也不妨试试“新概念作文”。“新概念作文”是由北京大学等7所重点大学与《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举办的作文大赛,与程式化的语文教育相对应的“新思维,新角度和真体验”成为出发点,它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鼓励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中学生有新概念作文,小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新概念作文,自己命题,写出真实的感受。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一位女教师微笑着给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种作文可以培养人的五种能力:抉择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抄,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1
与中国相比,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三、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四、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大概批改,指出一些较明显的缺点,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斟酌字、词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说理是否严密合于逻辑等,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对于一些好的作文,可以在学校、班级的学习天地、黑板报、校刊上刊登,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增强写作的投入感。
总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三篇:漫谈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方案
漫谈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方案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对汉字的喜欢,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识字写字虽然是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低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不知不觉之中就解决了这个重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们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研究目标
⑴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⑵ 低年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研究主要内容:
⑴ 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⑵ 在突破传统识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模式。
⑶ 探索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⑷ 通过长期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第四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整体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接下来,我们就从阅读的个性化、探究性、目的性等方面进行课题的切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知识
人要想进行沟通、交流以及思想的传递,那么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为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关键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提升,从而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是学生通过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阅读是教师透过文本传递学习方法的过程,阅读是学生和教师通过文本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
一、个性化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高中阶段的整体教学而言,学生会在这三年中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扩充,其间学生会完成大量新知识的学习和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是学生完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因此,只要学生一进入高中,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要将个性化阅读予以重点强调,让学生的阅读范围得以有效拓展,令阅读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为“美味”的阅读大餐。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对教材进行深入阅读,使教材的优势得以完全发挥,让学生能够掌握到切实有效地阅读方法,再以此为基础来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换而言之,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精讲,让学生能够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再深入到作品中去进行仔细的品味,最后再转入到课外阅读中去进行同步延伸。
其次,阅读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予以实现,以便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例如,在课前为学生预留三五分钟的时间,每天让一到两名同学来介绍一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可以是阅读这本书的原因说明,也可以是整本书籍的内容简介,还可以是阅读过后的心得体会,反正教师并不对介绍的形式多做约束,学生随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发挥即可。又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时间来将所阅读的书籍予以分享,令喜爱阅读的学生来带动不能积极阅读的学生,最终达到全班学生共读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全面激发。
最后,阅读要能够从课外回归到课内,以便让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得以有效融合,从而呈现出完整的阅读教学。也就是说,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当学生顺利从教材的精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之后,并不是指学生可以按照个性进行毫无约束的随意性阅读,而是要在让学生个性发挥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按照教材的相关需求去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使课外阅读能够对阅读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会以教材为中心得到有效扩展,并逐渐开始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此时就为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探究性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进行更为有效地引导,使其能够从浅层次阅读向深层次阅读跃迁,令学生开始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进行质疑探究,从而学生才能让所学的知识在不断地运用中得以有效拓展。具体而言,在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放下功利之心,要让学生树立起更高的阅读追求,不要去为了提高考试或高考成绩而进行阅读;不要去为了积累名言金句而进行阅读;不要去为了刻意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阅读。只这样,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去进行最为纯粹的探究式阅读,让学生能够去对各类书籍进行更为畅快的阅读,令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充分地展示,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从而让学生的阅读空间得以拓展,进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才能得以增强,此时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以有效提高。
三、目的性阅读
在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反复强调学生不应带有功利心,但是阅读的目的性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顺利应对人生最为关键的考试――“高考。”就目前的高考而言,阅读理解题目的比重进一步加大,而且出题的范围变得更广了,可能是推荐书目中节选一段,也可能是杂志上的一篇短文,还可能是一篇极富时代感的新闻报道,此时学生唯一可以掌握的就是阅读的方法。因此,需要把能够轻松应对高考当作是阅读的目的之一,去进行提升阅读能力的泛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专研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考查关键,以便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应对策略,力求做到答题的规范、合理和准确,从而将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的呈现充分地展现出来。
四、激发阅读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进行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予以激发,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阅读中来。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来进行阅读,令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在此特定氛围中得以有效激发,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时的阅读才会变得更为有效。例如,当在教学到和革命相关的文章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对同类文章?M行阅读;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去对一些时事新闻进行了解,再辅以适当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对更好地对文章去进行阅读。
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设计的针对性,以便让学生的能够通过融入情境而获得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一改往日教学落后的尴尬局面,令师生间开始变得更为亲近,使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更为充分地活跃,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获取和延伸出更多的知识经验。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学生不仅是要能够通过阅读获取到丰富的知识,还要在阅读中将各种信息予以有效整合。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和目的性阅读的不断实施,使素质教育得以有效落实,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可能。唯有如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而学生也才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第五篇: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于漪)
4、案例教学法(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
22.单元教学法
23.比较教学法
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直观教学法
26.图示教学法(王松泉)
27.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
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胥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