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漫谈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刘 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于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学习。再此,先向大家说声谢谢。记得我的大学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一句话: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学语文其实也很简单。也正是冲着“简单”这两个字,我最终站在了语文课堂的讲台上,却发现“简单”这两个字还真是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教好语文就两个字:读、写。说得稍微复杂一点就是四个字:多读多写。这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说它不简单,是因为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却贵在得法。今天,我想从这个“法”出发,结合我们班的情况来谈一谈我浅薄的认识。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行“法”。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当然对于那些不愿意学习语文的学生,就得采取点强硬措施(当然不是体罚),一旦尝到了甜头,有了兴趣,养成了习惯,我想他会慢慢喜欢上语文的。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教学导语的新颖性。导语是新课的引子,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课堂上,我一般会根据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导语形式。比如在上《我的第二次生命》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会设置几个问题,我会问“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在这篇课文中却说是第二次生命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和我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的兴趣。再比如上《家乡的桥》这篇课文,我会以音频录像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影像中去寻找江南水乡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家乡的桥”。通过这种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的探究习惯。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孩子的逻辑和抽象能力也开始增强,所以也是培养他们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在学习《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项家庭作业:对于曹操战败后,可能会对他的部下说些什么,以及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把它写成短文的形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家庭作业,并且从他们交上来的小文章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逻辑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都在增强,同时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在慢慢地提高。再比如学习《扬州茶馆》这篇课文,我只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回家做一份“炒鸡蛋”,并把“炒鸡蛋”的这个过程写下来。这样的家庭作业很受学生喜欢,因为这样的学习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会觉得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学,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以重视语言的朗读、品评和感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根本“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从语境到语言到思想,都是引导学生品评、感悟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所以只能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感悟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我会先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五位壮士相继跳下悬崖时发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再由其他同学来品评,在这样一读一品的互动过程中,理解词语“壮烈豪迈”的意思,同时感悟五位壮士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以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为情感“法”。
“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月亮还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学生自然也有迟速发展之差,如何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也成了我应该注重的一个问题。我总是习惯性地在他们的作业本上、一课一练上写上我想对他们说的话,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加油,有时是一小段话,我知道这是有用的,因为与学生的心更近了。我说我总是准备了三颗“心”,送给优等生的是“雄心”,送给中等生的是“信心”,送给困难生的是“上进心”。
四、利用媒体资源,创设美的课堂。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比如在上《律师林肯》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制作月亮的升落、人脸的转向、月光的照射,更直观地将语言文字展现出来,借助活动的课件将难以理解或复杂的天文学知识浅显化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我总是缺乏耐心,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提问时总是不能顾及每个学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表达自己的感想。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写前指导,使学生下笔写作时没有方向感„„
教书是门艺术,我还在艺术的大门之外徘徊,我深知语文教学的这条道路将是“路漫漫其修远”,但是“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所以也非常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能够多多指导,给我提出意见,我也将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胸有成竹、教学有道的语文教师。
第二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漫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漫谈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贯穿四个学段。此外四个学段各有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初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还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看出,《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不应外在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包孕于这些活动形式。也就是说,朗读在性质上应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特点
1、注重学生朗读表达具有多元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同。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2、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无论是哪个学生朗读后,教师对其的指导都应是既肯定优点,又指出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要让他反复“再实践”。这样,长年累月下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3、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评价
具有激励性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评价时,要切实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在尊重个性,促其发展的前提下,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设置朗读水平阶梯。
三、有效朗读指导的方法
(一)强化语音训练,让学生读的入格 新课标对于朗读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确保朗读语音的正确。因此朗读指导过程中国首要要对正字和正音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把关。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表达,能够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加以生动的表达和展现,吐字清晰和发音准确是表达的首要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发音不准的字和读错的音进行严格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尤其是多音字、形近字以及一些语气助词、儿化音、轻声、变调等加以特别的注意,及时提醒学生。再者就是不能读破词句,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语句读完整,切不可读断句,合理把握好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间隙,读的速度适中、连贯流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文章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最后,要注意对朗读强调的纠正,比如用快而小的声音进行的念经式的读书,声意分离,只闻声而不传情且不解意的唱书调,照字念音或者有字无词,再或者是有词无句的念书调等等都是需要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加以纠正和改善的朗读强调,因为一旦让学生养成上述几种不良的朗读强调习惯,在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就非常难了,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重视朗读技巧,让学生读的入情
新课标对于朗读指导提出的最多也是最为重视的一向要求就是要带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时,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训练学生对于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语速等变化的掌握。每一种技巧的训练方式是随文训练和分类训练相结合。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停顿训练。主要针对常用的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长和同一个句子中根据语意进行停顿训练,以准确地表达语意。
2.语气训练。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①对于意境优美的句子,朗读时用柔和的语气;②对于表示着急或愤怒的句子,朗读时用急促的语气;③对于表示兴奋或愤怒的句子,朗读时用急促的语气;④对于表示悲伤、气馁等负面情绪的语句,朗读时用低沉的语气;⑤对于说明文或旁白部分,朗读时用平淡、介绍性的语气。
3.语速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对于描写心情激动、着急、愤怒、语意突然发生转折、突发危险的句子,朗读时语速快;②对于描写心情悲伤的句子,朗读时语速稍慢;③对于没有多少感情色彩的句子,朗读时语速适中就可以。
4.语调训练。①表达兴奋、赞美、高兴、喜爱、喜悦的句子,朗读时语调较高,声音洪亮;②表达悲痛的句子,朗读时语调较低,声音低沉;③表达情绪平缓的句子,朗读时语调平缓,音量适中。
5.重音训练。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一个或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抑扬顿挫。通过在需要重读的字词下面加点的方式先让学生做标记,然后再朗读出重音,养成好习惯。
6.变音训练。主要训练儿化音、“一”字的变音、“不”的变音。具体到每篇文章、每段话、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怎么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
根据文体确定朗读基调,说明文或叙述的旁白部分一般适用于平淡、介绍性的语气读。而叙事写人的文章,要根据言故事情节的转折 和感情的跌宕起伏变化来定朗读技巧;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及其所暗含的作者的感情来定;诗歌要读出节奏和韵律及感情色彩。
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孩子们只有爱上了读书,才能发展语言能力,进而理解力,创作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抒发的情感,培养语感。
1、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把握好文本的情感,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选择好训练的“点”,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方法,要因文而异、因情而异且因人而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讲求一个“精”字,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或者一些重要的段落精心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目标更加明确,品悟起来也会更加充分,在朗读中切实提高自己品悟语言的能力。
2、朗读时间要充分,知意悟情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多重讲解,轻朗读。朗读练习犹如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如在预习时的朗读,教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呢?学生往往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更别提 读通课文了,认识字词了,朗读俨然成了“花架子”。学生没有得到充裕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至读通课文,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学生无非是一个个“面塑的听者”,无非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装老师的思想,他们体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长此以往如此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
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的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过场”。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的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鼓励学生多读,最为重要的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所读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让此时的学生由“听者”变成真正的“读者”,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情,领悟自己的理而我们教师给学生担兰“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正如《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3、精读领悟,重在“巧”
朗读如果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精心引导,让学生细心品味课文中的语言,让学生在朗读中养成好习惯,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大意。学生的悟在于教师的巧妙、适时的引导。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加以点拨和引导。
4、发挥想象,演绎揣摩人物。
学习语文知识时,想象是领悟人物情感的前提,而领悟情感能够深化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对于能揭示情境的一些词句,如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再现,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体悟情感。
5、朗读形式多样,激趣入境。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范读、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6、培养朗读习惯,受益终生。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读到位”“边读边想”外,还要善于发现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二是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圈点勾画,这样能够有效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还能够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难之处。三是要让学生了解并且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渐学会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读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会让他们终身受益。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朗读能 够让学生在品读中去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策略总要求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2、常态课朗读教学策略。(1)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学生朗读基础薄弱,朗读积累较少,要想让他们在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个性,不是单纯地靠朗读技巧的指导所能达到的。我们利用低年级课文有诗歌、童话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诵读材料的特点,进行了朗读教学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策略。
①自读识字环节,强调读准字音。
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区分易混淆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如“春”不能读成“cun”,“生”不能读成“seng”,“京”不 能读成“jin”等。读准字音,是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教学的第一大环节中采用多种方式读准生字词,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②合作交流环节,强调读通句子。
学生先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然后班内展示。如果有的学生出现断字断词错误时,其他同学给予纠正,确保将句子读通顺。这为读好段落做好了铺垫。
③品读领悟环节,强调不唱读。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读,像唱读,有的拖音严重,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针对这种现象,课题组教师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方法一:教会学生划分词语。先教会学生划分句子中的词语这一方法,根据词语的意思和句子意思进行划分,一开始需要有个适应阶段,学生学会后就让他们先做好词语划分,再出声朗读;注意句子的停顿。方法二:教会学生恰当停顿。教会学生认识带逗号、顿号、句号、问号和叹号的句子的停顿时间长短,读出句子的不同停顿和不同语气。
④拓展延伸环节,强调读出感情。
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动情朗读,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教师范读。二是创设情境引读。利用音乐、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加上老师的语言引导,为学生的朗读创设情境。三是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根据朗读内容,教师灵活运用齐读、轻声读、大 声读、分角色读、比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中高年级朗读教学策略。
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础,朗读积累较多,朗读目标不仅停留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层面上,而是要让他们在朗读中逐步达到熟读,有的文章还要求复述或背诵,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外在的朗读语言,在品读重使学生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根据中高年级课文内容和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朗读教学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策略。
①预习探究环节,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要求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读通句子,为流利、有感情朗读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长句子,让学生在自己容易断字断句出错的地方用竖线做好停顿标记,以提醒自己根据词句的意思确定停顿。对于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对于变音,也要读正确。
②合作交流环节,强调读得流利。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如果有的学生出现不流利时,本组其他同学给予纠正,确保将课文读得流利。然后班内展示,评一评谁读得最流利,这为品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③品读感悟环节,强调读出感情。
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感情 朗读,读出文章的主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教师范读。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教师先范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朗读技巧,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调,学生还能感受到朗读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久而久之使学生爱上朗读、善于朗读。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模仿老师范读的能力很强,教师范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创设情境引读。利用音乐、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加上老师的语言引导,为学生的朗读创设情境。三是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根据朗读内容,教师灵活运用个别读、齐读、领读、轮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合作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有利于思考和感悟。
④拓展延伸环节,强调读出韵味。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重点段落。
3、课外朗读推荐篇目指导课教学策略。
①课外朗读篇目推荐。精选适合学生认真特点的篇目,印发给全校师生使用,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一定数量的朗读材料,来检验学生的朗读水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一部分,学生自由朗读另一部分,实现朗读能力的迁移,日积月累,最终实现朗读水平的提高。
②课外朗读推荐篇目指导课教学策略
朗读指导课的教学过程分导入揭题、联想指导、指导朗读、朗读总结四个环节,其中导入课题与常态课的导入方式相同,分谈话导入、谜语导入、图片导入、故事导入等方式,指导朗读同常态课品读感悟环节中的操作要领。现重点谈一下联想指导环节和朗读总结环节操作流程。
联想指导环节,联系选编的文本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如何朗读这篇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经验和文本内容对每个自然段或每个角色发表朗读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朗读要求和技巧。然后,教师范读,给学生提出倾听要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听完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联想。有了丰富的联想,学生在朗读时就会把联想融入其中,从而读出感情。这是在指导朗读环节前很重要的一环。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坚信,当学生喜欢上了朗读,并且学会朗读的时候,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1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 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 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 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 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 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学生主体性教学
3.1 教学思想的转变。传统教学重视教师的作用,其重心在“教”。教师是主导也是主体。教师采用的多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着力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于此,学生也能习得一些知识,但是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多有欠缺。《标准》强调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其由重“教”而转向重“学”,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有所学”,而且让学生“想学”、“会学”,智力也得以“学”。这种转变是一大进步,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2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体现在老师教授和学生自学探究两种教学模式当中。一方面,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心里始终要有学生的存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老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要采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介入。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讲课”。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学好需要学习的知识。当然,要因材施教,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授课任务”。
4.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5.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就是上完课后对一节课的各方面进行总结。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必要的。对于学生而言,进行课后小结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明白了不足之处,从而更激发了自学的兴趣,并把小结后的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就当天的课做好小结,然后,应该及时反馈,公正评价。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及时反馈,最好在当堂、当天给予评价,在学生记忆最鲜明、希望知道结果的心情最迫切,趁热打铁才最容易奏效。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如果学 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第四篇:漫谈小学语文评课
漫谈小学语文评课
于平
一.评课意义
1.促进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认知水平。
要去评论别人的课,自己心里必须有“底”。这个“底”恐怕就是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我在去参加评课比赛前,狠“啃”了一下《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等许多书籍,确实感到收获很大。这样,我在评课时,便能较好地将课堂现象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加以印证、分析、归结。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的,如果套用恩格斯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要想站在教育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促进课堂实践的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执教者,很多时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评课者置身其外,头脑冷静,眼观全局,明察秋毫。一堂课下来,通过评课者的点拔、提醒、建议,执教者自然能幡然醒悟,知其优劣所在,明了下次改进之处。如此一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将处于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之中。随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何愁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改革何愁不能取到成功?
二.评课原则
1.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评课最忌“就事论事”“就课说课”。评课一定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眼下《课程标准》就是最好的教育理论。在评价课堂教学中,用新的教育理念比照课堂教学实践,看哪些教学现象是合科教育规律的,哪些教学行为是有违教育理念的。
2.优者说优,劣者说劣。既然是评课,自然要说出该课的成功之处,更要说出该课的不足之处,也就是所谓的“优者说优,劣者说劣”了。然而,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时候我们看到评课成了走过场。评课人或因水平问题,或因碍于情面,常说些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话,或是只能说优点不谈缺点,来个皆大欢喜。有时也是因为执教人不乐于接受意见,让评课人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无论怎样,当评课活动中存在这些现象之后,评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作用。
3.激励原则
前面在说评课的意义时就谈到,评课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不断改进,优化。要达到这一目的,评课时应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评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评价一堂成功的课,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还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提出该课可以进一步改进之处,让执教者感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一堂不够成功的课,一定不能对教师的执教能力下定性结论,否则会让执教者丧失进取的信心;评课者要挖掘出执教者潜在的优点,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撑作性的改进措施。这样,这位执教者才会“痛定思痛”,努力学习,想方设法提高执教水平。相比而言,上课失败的教师更需要评课者的激励。
三.评课方法
评课没有固定的方法,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使自己的评课更准确、精当,建议大家评课时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课型,明确方向。课堂教学,形态万千。就学科而言,有语文课、数学课、体育课等;就形式而言,有活动课、教学课等;就内容而言,有新课、复习课、操作课、写作课、阅读课、讲评课等。在评课时,我们能把这节课的课型定得越具体越好。了解了听的是一堂什么类型的课,评课时才能把握方向,从这类型课的特点说开去。
2.把握执教者教学思路,解析执教者教学思想。
听课时,评课者需把握执教者的教学思路,了解其教学构思,从而解析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判断其正确与否。评课的最高水平,应当反映在对执教者教学思想的评议上。
3.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从学生“学”的情况反观教师“教”的水平。一切 “教”的行为都是为“学”服务的。从学生学的状态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成败,是最具说服力的。
4.明示评课思路,让听者深得要领。我认为,评课无非两种思路:一是“整体(概述)→部分(具体分述)→整体(总结)”,二是“优(成功之处)→劣(不是之处)”。
5.评议语言要留有余地。评议时,一要注意谈执教者不足之处时语言不可太尖锐,要考虑别人能否接受;二要为自己的观点留有余地,评课也是一种交流、探讨,不能说谁的观念就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总之,评课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思考、总结。只要我们是带着“评优匡劣,帮助教者”的目的去评课,那么,这样的评课活动必然会给课堂教学乃至教育改革带来生机。
第五篇: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想对较短。语言学习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一、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的学科和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力。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它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在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我们的教育中都能强烈地体会到。
二、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比如,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受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我面对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Hello, 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Zhang Xiao mei.You may call me Miss Zhang.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Let’s start.(It’s time to start 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1.Let’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
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Please be quiet.根据学生读书、回答问题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OK!/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在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环境,PEP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在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如互相打招呼、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师生共同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把尺子说:This is a ruler.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这两个词,学生就很直观地学会了它们。有时也可让学生作出一些表情,画简笔画或编短剧进行即兴表演,创设一些情景,除了用图片、实物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服务于教学。教读单词、句子或课文时,可用录音机播放,让学生仔细听音,认真模仿,还可利用录音机的录音功能,自制符合课文内容的录音,供学生学习。如在教Animals时,可先录下动物的叫声,在课堂上放录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然后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声,而当录音机放出这些动物相应的单词读音时,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duck, dog ,cat.”课堂上响起了动物的叫声和英语朗读声,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还可用幻灯片将所教的物体或单词呈现出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印象。比如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虽然它的趣味性、情景性较强,但仅靠老师的描述是不够的,于是我利用动画画面,让学生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设不同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将其表演出来。这样,语言和情景相交融,使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生动的真实情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录像欣赏。如此乐事,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进行游戏教学
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然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 mouth, nose, ear等单词时,将学生叫到讲台前,让他们做“Touch your face/mouth/nose”等动作,或者老师说,全班同学一起做动作,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这些单词。设计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五、夸张手法激发学习兴趣
夸张手法是文艺创作中为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而采用的一种手法,其特点是诙谐幽默、直观易懂、引人入胜。心理学家认为,某些刺激偏离它们的周围环境或偏离人的预期效果,会使人产生新颖感、独特感和惊奇感,这种能引起差异的刺激会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眼光会追寻不同寻常的事物,如把大的东西变小,把小的东西变大,用部分代替整体,把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把有生命的东西无生命化,凡此种夸张手法都会深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那些活泼好动、好奇、好
问的特点,所以受到小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胆运用夸张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如在教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部分Let’s talk 教学中,有“It’s so big”的教学,教师可拿出一条巨大的长裤,让几个学生穿一穿,由于裤子太大,学生被淹没其中,全班学生会由于处在如此有趣的情境中而笑声连连,此时教师抓住时机,用贴切的语气带领学生先读句子,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使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足,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的愉快。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自己平时留心积累,大胆改革和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创造最佳环境,寻找最佳办法,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英语教育应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