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古诗词之炼字教学漫谈
千锤百炼无止境,心有灵犀一点通
──小学古诗词之炼字教学漫谈
黄慧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街道高黎小学
【内容摘要】
炼字教学是小学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口。炼字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应以认字和积累词语为主,进而品析解读。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有所知(认知),有所疑(质疑),有所议(讨论),有所为(练习)。从炼字的角度,通过替代、体悟、对比、达意等方式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小学古诗词教学 难点与突破口
古诗词在小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阅读理解古典诗词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经验。而这些恰恰又是小学生所比较欠缺的方面。因而,古诗词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难点。有的教师避难就易,以读(朗读)代讲(讲解),以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的教师则以背(背诵)代析(品析),以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实都是片面强调了读和背的作用,而忽视了讲和析的必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古典诗词更具语文性和人文性特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积极而有效的方法来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使学生不仅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而且,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那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是是么呢?我以为,从炼字切入是快捷有效的途径。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其目的就在于选用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当今小学生往往缺少“炼字”精神和“炼字”能力。一方面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张冠李戴──误用词语;另一方面是由于词汇贫乏而无所选择──单调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古诗词语言凝炼精美的特点,从炼字教学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精益求精锤炼语言的精神和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
炼字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应以认字和积累词语为主,进而品析解读。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有所知(认知),有所疑(质疑),有所议(讨论),有所为(练习)。因此,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炼字教学。
一、替代。就是用其他词语替代诗句中的词语,在比较中感受作者遣词的精准。小学生手头上掌握的词汇不多,我们先点出诗词中的关键词,再出示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并作简要的解释,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去代替诗词中的关键词,边读边体会,看看用哪个词语更好。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把春风吹过江南时所带给人经久不衰、春神常一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确切、传神,写出了春风旺盛的生命力。是其他词语如“吹”、“到”、过”、“入”、“来”等不可替代的。又如白居易《暮江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铺”字用得逼真、贴切,表现了黄昏时的太阳逐渐下落,光线逐渐展开的情状。既有“面”的感觉,又有逐渐展开的动态。倘用“照”,则显得平淡而抽象;倘用“射”,则显得生硬,而且只有“线”的感觉。唯独用“铺”,才生动而准确。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爆布》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疑”字用得好。用“疑”,表现了作者惊叹这条瀑布高悬一泻千里的气势。通过这样的替代比较,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一个”,而且认识了那“一串”。可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体悟。就是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炼字的情趣与道理。教师出示题目和备选词语,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填空,并简单说明理由,然后由教师点评。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人教版小学第二册课文)第一空备选词语:出、露、见;第二空备选词语:站、占、在、立。第一空之所以选“露”,是因为“露”有刚刚显现一点点的意思,与“尖尖角”很搭配。而“出、见”则程度较深。第二空之所以选“立”,是因为“立”,不仅含有“站、占、在”的意思而且能表现出蜻蜓轻灵的形态。再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版小学第十册课文)如果选“满”或“铺”虽然也能表现莲叶的多,却把水面上的莲叶变成了天空上的了,不仅意境变了也不合情理。唯有“接”能表现莲叶的无边无际。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炼字需要积累丰富的词汇,而且懂得“词不离句”的道理。
三、对比。古诗词中,有些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要指出来,以免影响阅读理解。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人教版小学第九册课文)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怜悯。又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人教版小学第七册课文)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不能用“坐着”“坐下”来解释。再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人教版小学第五册课文)中的“但”,是“只”“只有”“只能”的意思,不是表转折的“但是”。“闻”,在这里是听,听到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闻”,除了有“听”的意思,如新闻,还有“嗅”的意思,如“闻到花香了”。为了便于学生比较鉴别,可以拟制“古今词义对照表”,从音、形、义、词和运用几个方面分析比较。
四、达意。炼字旨在炼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陈公得到杜诗旧集一部,其中《送蔡都尉》诗中有这样一句“身轻一鸟,”可惜后面一字已经缺失。于是他便叫来一些文友,请求拟一字试补。有的拟为“疾”字,有的补为“起”“落”“下”字等,但又觉不妥。后来得一善本,原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由此,可以想象杜甫当年为求一“过”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疾”只是表明速度,是鸟的一种状态。用“起、落、下”也只限于鸟的起始和结束的动作,既不自然也不贴切。为什么非要用“过”字呢?原来,诗写的是一个勇猛的武将,他驰骋疆场像一只鸟那样轻灵活泼。一个“过”字,让人联想到碧空晴日,一鸟倏然而过,是那样轻灵、自然、活泼。写出枪急将勇,驰马追敌,一闪而过的感觉。这样一句“身轻一鸟过”才与下句“枪急万人呼”相呼应。只有伟大的诗人才有这样极其敏锐的语言感觉。着一“过”字而境界全出。
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达优美意境。如《枫桥夜泊》(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就是因为“对”着那“月落、乌啼、霜满天”和“江枫”“渔火”令人愁绪万分。“对”字,可以理解为相伴相随。一个羁旅客子与这样的情景相伴相随,怎能安定入眠?再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少翁《游园不值》(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一“关”一“出”,意境全现。这关键的两个字,一正一反,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没有访到主人,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从炼字切入教学古诗词,由“一个”(词语)辐射“一片”(词语);窥一斑(一个关键词语)而知全豹(通达诗歌的意境),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散发性思维。而且,通过炼字教学,学生在理解这一个词语的同时解读了整句乃至整篇,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比之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要省事而且记忆犹新。可谓一石三鸟,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二篇: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画面 炼字)(范文模版)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古诗描画面,赏妙词
一 复习目标:
1、通过品读、思考、归纳、描绘诗歌(诗句)所展示的画面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2、了解如何鉴赏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妙处。、规范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处。
二 教学重难点:
1、古诗句中描绘画面及关键字词妙处。
2、通过方法技巧来规范答题,克服恐惧。
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复习古诗词鉴赏原则来活跃气氛。
(二)考点分析
让学生知道考什么,胸有成竹。
(三)真题回放
2016年曲靖中考题《天净沙 秋思》中画面和语言妙处。2013年玉溪中考题秦观《春日五首》中画面及妙词。
(四)画面赏析
1、图片来猜诗句
2、示例解析
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进行画面描写。
让学生注意步骤:
(1)不管是描绘静态景还是动态景,请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2)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3)语言生动流畅(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牛刀小试
渔家傲(范仲淹)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让学生学以至用来巩固方法技巧)4、方法小结来再次强化。
(五)语言炼字、用“苏小妹论诗”来导入新知识点。2、对炼字的定义,提问方式,答题规律的理解。、针对炼字的角度做逐层分析,强调方式方法来规范答题。例子:动词
巴山夜雨涨秋池。
形容词
一片孤城万仞山。
数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叠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拟声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颜色词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总结方法:
字
释字义+描景象+阐作用
句
辞/表现手法+描景象+阐作用 5、课后操练。
结合本节课所讲内容,完成《本土攻略》上的语言炼字题。6、总结:同学们,古诗词其实不可怕,找准方式方法就能克服它。虽然古诗词浩瀚无边,对我们的复习很有难度,但是我们找点找面,分块巩固,也会有好的成绩。祝福同学们学有所成。
第三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微视频教学设计
枣庄市第十八中学
王黎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教学重点
1、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而《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内容要求其中一条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近年的高考题看,对诗歌语言鉴赏的一个很重要考点就是炼字。那么从高考的角度出发,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炼字的妙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巧抓炼字赏古诗。
二、教学目标(PPT)
1、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三、小题狂练(PPT分页展示)(要求:指出下列诗句中需锤炼的字词。)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风老雏鹰,雨肥梅子。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四、把握常见炼字对象:(PPT)
1、动词
2、形容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
表色彩词
(PPT分项展示)动词: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形容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特殊词:
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拟声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色彩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常见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步骤:(PPT)
(一)常见命题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4、这个字能否换成其他字,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应当考虑修辞手法和语法现象,如拟人、比喻、词类活用等。)
第二步:述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洁生动地描述景象。)第三步:析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六、例题分析:(PPT)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此诗写于作者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北归,途经汉江时。问: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用得好,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断”有“断绝”之义,“复”有“又、再”之义。(释字义)“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复”字写出这种情况经冬历春,时间漫长。(现景象)两字写出了作者贬谪后度日如年,思念亲人的痛苦。(析情感)
七、学以致用
附针对性学习检测题。
八、总结:
沈德潜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对于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我们除了掌握方法之外,还要学会欣赏,只有带着喜爱欣赏的心态去对待,然后再辅以科学规范的做题技巧,才能打开思路,在考试中争到更多的分数。
第四篇: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第二课时)
授课人:朱鹏翔
教学目标:
1,总结炼字类高考题解题思路及答题步骤。2,介绍常见炼字类型并体会其内在规律。
3,学习选用恰当词汇及语句准确鉴赏诗歌关键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炼字类高考题答题方法及相关知识的构建。2,选用恰当词汇及语句准确鉴赏诗歌关键字。
教学难点:
1,解读诗歌情景并准确分析诗歌关键字的表达效果。
课前预习:
找出下列诗句的关键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寺多红药烧人眼。4,春风又绿江南岸。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6,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7,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
8,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9,教学过程:
1,分析前一课时两道高考题训练的答案并总结炼字类考题答题方法及步骤。
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总结 :
“诗眼”分别是“咽” “冷”。“咽”即“呜咽”“幽咽”,“冷”即“清冷”。(释词意)山中流泉在岩石间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青苍幽深的松林间,让人感觉分外清冷。(作具体解释)“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出山中幽僻寂静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岑寂的意境。(作用)
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总结 :
“闹”字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之意(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写出杏花仿佛闹哄哄争相斗艳热烈地绽放,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的景象(描景象)。把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规律总结之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2,讲解常见炼字关键字类型及规律,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用恰当词汇合理组织语句规范答题步骤鉴赏此类关键字。
①动词鉴赏举例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裂开;浮,漂浮。(释义)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将吴楚两地在东南方向割裂开来,天地日日夜夜漂浮在动荡的水面上,(描述景象)写出洞庭湖浩渺无垠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同时“坼”“浮”二字的动态感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及对自己漂泊无依的感慨。(作用)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运用拟人手法,(手法)羌笛吹奏出充满离愁别恨的《折杨柳》曲,似声声哀怨,(释义且具体解释)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悲壮苍凉。(作用)动词类炼字规律: 动词类关键字鉴赏,要注重对动词本身的动态性情状的描绘,更要注重对动词使用中为增加表现力而常常伴随的拟人等修辞的效果分析。②形容词鉴赏举例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显了枝叶的繁密。形容词类炼字规律:
形容词类关键字鉴赏,要注意选用合适词汇分析其从形、声、色等各方面描摹的事物的性状特点。③词类活用关键字鉴赏举例 a寺多红药烧人眼
“烧”字,夸张、通感手法的运用,(手法)突出了芍药花明艳似火给人以强烈视觉感受的特点。(效果及作用)b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字写出春回大地处处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写出春风渐渐吹绿江南两岸动态的过程。词类活用鉴赏规律:
• 以形容词使动用法为多见 • 易造成通感的效果
• 形容词动用有静态转化为动态的效果 ④虚词关键词鉴赏举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空”“自”均可释为“空自”,(释义)“好音”“春色”足可悦人耳目,但昔人已往,功业长逝,让身处乱世希冀英雄济世的诗人徒生草木无色好音空鸣的悲叹,(具体解释)也表达出诗人对蜀相诸葛亮的深沉缅怀之情。(作用)
⑤数词关键词鉴赏举例
“一”字突出天地之浩大沙鸥之孤单渺小的对比,形象表达出诗人晚年流落江湖的孤单寂寞及漂泊无依。3,课堂练习:
找出下列诗句关键字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杜甫)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学生回答,引导总结答案。答案要点:
“缀”突出楂梨青果累累下坠沉甸甸的感觉,“传”写出梅杏由青变黄的细微变化的动态感;“才”见秋水之清澈见底,“恰”写出小船承载恰好之稳重轻快。
4,课后作业:导学案题组一 附:
板书设计: 答题步骤:
释字义找手法——描述情景——点明作用 练字类型规律总结:
动词——动态性情状的描绘
形容词——形、声、色等性状特点 词类活用——通感、静态转化动态
第五篇:诗歌鉴赏之炼字(推荐)
诗歌鉴赏之炼字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分析,探究归纳答题规律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吟咏诗韵鉴赏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
二、识题型: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或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或此诗有的版本作是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三、明类型: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长沙》毛泽东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苏轼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李煜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炼字——炼哪些字?
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修饰语(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炼字”即“炼意” “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炼字原则
四、悟规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邺(晚唐)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背”是背着,即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答题思路归纳: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点手法)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情境)
五、熟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本诗第一句中有个字意蕴丰富,请找出来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飞” 用得传神,有“纷飞”、“飞快”之义。(释含义)
2、既描写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情景,又写出了船儿在夹岸林中穿行的情形,衬托出行船之快。
(描景象、点手法)
3、用一“飞”字把一个飞动着的花的世界和诗人内心的欢悦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明情境)
炼字注意事项:
1、寻找关键词:意象刻画更准确生动 意境描摹更富有韵味
情感表达更真切感人
2、答题要求:“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炼字原则)、规范答题
六、提能力
请根据这首诗出一个炼字题。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
1、“老”本指衰老,这里有“使„„衰老”之意。(释含义)
2、秋风飒飒而起,吹得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描景象)
3、一个“老”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不仅写出了洞庭湖被西风吹老,也指诗人因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寄寓了诗人因秋风而生白发的悲秋之意和迟暮之感。(点手法,明情境)
末句中的“压”字用得最为传神,请试作分析。【参考答案】:
1、“压”有“压在”之义,说明梦的浓郁。(释含义)
2、梦本无形,却说“满船”,被“压”在星河上,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真切。(描景象)
3、作者在此以梦境中淡淡的喜悦来衬托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点手法,明情境)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言志、诗言情,诗歌归根结底是诗人用来表情达意的,而情感的表达在诗歌中通常又是通过意境的营造来实现的,诗人炼字往往炼的是意境和情感,在做题时我们如能抓住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再按一定的答题步骤规范答题,那便是极好的了。
八、作业布置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1、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