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时间:2019-05-15 11: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第一篇: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又称“炼词”。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 岛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二.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三.关于于“一字师”的典故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四.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五、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唐宋八大家丛话》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于是大家分别拟句描写。有个朋友写道:“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欧阳修说:“字太多,又重复。在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通衢、通途也重复了。”另一个朋友写的句子是:“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欧阳修认为还是太啰嗦,于是提笔在句子前后圈掉了几个字,只存“逸马”二字,然后再加上四个字:“逸马杀犬于道。”(《丛话》记述这件事时用的句子是“有奔马毙犬于道”)。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也记载了一个差不多的故事:穆修、张景两个人一起上朝,路上看见有一匹马狂奔过来,踩死了一只黄狗。两个人就分别把这件事记下来。穆修写的是“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写的是“有犬死奔马之下”。沈括自己也写了一句“适有奔马践死一犬”。《丛话》和《笔谈》记载这件事无非是想说明欧阳修的句子最短,或者沈括本人的句子最恰当。其实句子的长短要看表达的需要。这些不同的句子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是以“马”作主语,有的先说“犬”。究竟哪一句更好,就要看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目的:如果要求简明扼要,就应用单句;如果要求细致描写,可以用复句;如果强调动作的施加者,应以“马”作主语;如果突出后果的遭受者,应以“犬”为开头。同学们不妨评论一下,上面这些句子中,哪句好,哪句不好,理由是什么。

第二篇:公文写作中的“炼句”艺术

公文写作中的“炼句”艺术

句子是公文的意义单位,句义明确与否及理解的难易程度与句子的繁简成正比。一篇公文是通过若干个句子、运用一定的句式集句成文记载和传递形形色色的公务信息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使用恰当的句式,注重变化,写出来的公文才能富有生气和活力。

公文写作中要正确使用句式,一般应当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要将长句和短句交替运用,使行文铿锵有力。

长句是指形体长、词数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短句是指形体短、词数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和短句各有其特点,前者表意严密、气势畅达,后者简明活泼、刚劲有力。公文写作中既不能单纯使用长句,也不能一味使用短句,而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取、错落有致,使行文富于变化,这样才能增强其表达效果。例如,‚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引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例中通过长句和短句的交替运用,使行文显得铿锵有力、气势畅达。

第二,要将整句和散句结合起来,使行文错落有致。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长短一致或接近的句子,散句是指结

告、总结、通报、简报、调查报告等文种的写作中,要大量使用以‚..了‛为特征的陈述句,其目的在于使语言表达简洁明快,给人以一目了然之感。它一般用于‚完成‛、‚解决‛、‚取得‛、‚克服‛、‚开展‛、‚推动‛等带宾语的动词之后,用以表达事物的已然时态,构成一种完成了某项工作或任务、解决了某一问题或困难、取得了某一成绩或进展的动宾句式。

三是以‚必须‛、‚禁止‛等强调语为特征的祈使句式。这种句式主要用于下行文中,其作用在于进一步加强语势,给人一种令行禁止、不容臵疑之感。这种句式又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带有命令语气的肯定句式。例如,‚必须搞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中的‚必须‛即是强调性词语,用以表明发文者鲜明的观点或态度。②带有禁止语气的否定句式。例如,‚严禁巧立名目,利用公款铺张浪费‛、‚不准以任何方式将公款私存‛,其中的‚严禁‛、‚不准‛都是强调性词语,具有庄重、严肃的语体色彩。

四是以‚凡..者(的)‛为标志的判断句式。‚凡..者(的)‛是公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句式,具有表‚全称判断‛的功用,表明所有这一类型的人或事物无一例外的包括在内。同时,它还具有庄严色彩。应当注意的是,‚凡..者(的)‛句式除具有表全称判断的作用外,往往带有贬意。

五是以‚将‛字结构组成的宾语提前句式。此种句式主要见之于批转或转发性通知以及以复体行文形式发布的通知、报告等公文之中,通常用‚现将‛作为起首语,旨在提起受文对象注意,并使行文

概括为‚三讲‛,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概括为‚三个代表‛等等。可以看出,数词或数量词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相组合是这种紧缩句式的重要特征。应当注意的是,在公文中运用数词缩语必须表意明确清晰,切忌盲目追求紧缩而使句意难懂、令人费解甚至误解。

第四,要注意表意的明确性,不用含混不清、似是而非的句子。例如‚麦苗正蜕变出油油的绿意‛,其中‚蜕变‛为何,‚油油的绿意‛又是一种什么形态,令人难以名状;至于类似‚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像雾、像雨,又像风‛、‚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又是晚上‛、‚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等晕天眩地的句子,更在公文写作的摒弃之列。

第三篇:应用文写作中的炼句技巧

应用文“因事成文”的特点要求应用文体的写作表意清晰、平实质朴、组句严密、措辞精炼,好的应用文不仅表述平实准确,易知易晓,而且语句明快不拖踏,逻辑清晰不混杂,不仅有内容美,更具形式美,是文质兼备,富于文采的,如何提高应用文特有的明朗晓畅的语体美,力避常见的乏味干瘪、繁琐冗杂的毛病,可以从学习炼句技巧入手。

一、长短结和,多用短句。

长句与短句的主要区别在句子的结构形式上,长句结构复杂,联合成分较多,修饰语较多,短句则相反。使用长句,可以使表意更加严谨细致,但其结构复杂容易出现语病,造成阅读接受障碍;而短句表意简洁明快,干净利落,阅读起来一目了然,更符合应用文沟通思想、办理政务的目的。因此,应用文写作中,除了要表达十分复杂严密的意思而采用长句外,能用短句尽量用短句。广为传诵的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文中用了大量的短句,开头既写:“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三个短句,二十四个字,就将自己真实的悲惨凄苦的境遇突出地展现出来,给晋武帝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像“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样表意清晰而明朗的短句和句群,随处可见,使文章读起来畅快无阻,朗朗上口。当代,邓小平同志的文章最大的特点也是善于大量使用短句,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诸如“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等等,因其简短形象而广为流传。

当然,应用文中有时也要使用长句,以表达严密精确的意思,并间杂在短句中,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但需注意:一是不要长句用得太多,造成繁杂拖踏,读起来太累。二是要注意句子成分搭配合理,避免语误,如:“我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从1996年建设至今,从未因出现技术障碍而耽误教学训练活动的现象,真正地实现了保障有力。” “从未……现象” 是错误的,“从未”是副词,不能带宾语,只能是“从未有过……现象”,或“从未出现……现象”,这个错句就是典型的因句子附加成份太长而忽略主要成份搭配造成的。所以,有的长句,能化为短句,就尽量化短。如:“为进一步摸清各单位新任务准备的底数及准备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单位高标准落实好新任务准备工作”,就可以将前半句的长宾语拆开,变成三个短句:“为进一步摸清各单位新任务准备的底数,发现准备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单位高标准落实好新任务准备工作”。改后,表意同样周全但却更清晰直白。

二、巧用整句,意蕴贯通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在应用文中适当地使用整句,可以使文章凝练新颖,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首先,可以用整句制作小标题。在应用文常见的部分式结构中,小标题运用是比较广泛的,小标题是结构提纲的直接体现,是对大量材料的直接概括,如果用形式相同的整句充当小标题,形成共同规律、固定格式,不断重复,回环出现,就会起到精练、醒目、突出事理的效果,从而加深读者印象,提高阅读兴趣。如某军队医院财务部门的年终总结《建立正规的财务秩序,编制合理的资金预算》,为了突出财务工作改革后,克服困难,解决超编现象的主题,设计了这样几个小标题:

(1)“逼”出一条路子

(2)算清“两笔帐”

(3)利刃切除“肿瘤”

(4)搅活一池春水

这几个动宾结构的小标题,简明概括了来自实践的经验,彰显了文章整体框架,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给人鲜明的印象。

其次,使用意思基本相同、相对或相反的一串整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加强对比,表意透彻的良好效果。公元前168年晁错就粮食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及商人兼并和农民流亡的原因向汉文帝上奏书《论贵粟疏》,文中写道:“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脂;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用一组意思相近的整句透辟入理地说明了农民基本生存保障的重要性,接着又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用几组整句构成一段,前半段用意思相近的整句组论述农民终日操劳却生活艰辛,后半段采用同样方式说明商人囤积居奇,生活奢侈,前后两段又构成意义上的鲜明对比,句式上也灵活多

第四篇:应用文写作中的炼句技巧

应用文写作中的炼句技巧

作者:孙桦

应用文“因事成文”的特点要求应用文体的写作表意清晰、平实质朴、组句严密、措辞精炼,好的应用文不仅表述平实准确,易知易晓,而且语句明快不拖踏,逻辑清晰不混杂,不仅有内容美,更具形式美,是文质兼备,富于文采的,如何提高应用文特有的明朗晓畅的语体美,力避常见的乏味干瘪、繁琐冗杂的毛病,可以从学习炼句技巧入手。

一、长短结和,多用短句。

长句与短句的主要区别在句子的结构形式上,长句结构复杂,联合成分较多,修饰语较多,短句则相反。使用长句,可以使表意更加严谨细致,但其结构复杂容易出现语病,造成阅读接受障碍;而短句表意简洁明快,干净利落,阅读起来一目了然,更符合应用文沟通思想、办理政务的目的。因此,应用文写作中,除了要表达十分复杂严密的意思而采用长句外,能用短句尽量用短句。广为传诵的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文中用了大量的短句,开头既写:“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三个短句,二十四个字,就将自己真实的悲惨凄苦的境遇突出地展现出来,给晋武帝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像“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样表意清晰而明朗的短句和句群,随处可见,使文章读起来畅快无阻,朗朗上口。当代,邓小平同志的文章最大的特点也是善于大量使用短句,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诸如“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等等,因其简短形象而广为流传。

当然,应用文中有时也要使用长句,以表达严密精确的意思,并间杂在短句中,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但需注意:一是不要长句用得太多,造成繁杂拖踏,读起来太累。二是要注意句子成分搭配合理,避免语误,如:“我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从1996年建设至今,从未因出现技术障碍而耽误教学训练活动的现象,真正地实现了保障有力。” “从未……现象” 是错误的,“从未”是副词,不能带宾语,只能是“从未有过……现象”,或“从未出现……现象”,这个错句就是典型的因句子附加成份太长而忽略主要成份搭配造成的。所以,有的长句,能化为短句,就尽量化短。如:“为进一步摸清各单位新任务准备的底数及准备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单位高标准落实好新任务准备工作”,就可以将前半句的长宾语拆开,变成三个短句:“为进一步摸清各单位新任务准备的底数,发现准备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单位高标准落实好新任务准备工作”。改后,表意同样周全但却更清晰直白。

二、巧用整句,意蕴贯通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在应用文中适当地使用整句,可以使文章凝练新颖,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首先,可以用整句制作小标题。在应用文常见的部分式结构中,小标题运用是比较广泛的,小标题是结构提纲的直接体现,是对大量材料的直接概括,如果用形式相同的整句充当小标题,形成共同规律、固定格式,不断重复,回环出现,就会起到精练、醒目、突出事理的效果,从而加深读者印象,提高阅读兴趣。如某军队医院财务部门的年终总结《建立正规的财务秩序,编制合理的资金预算》,为了突出财务工作改革后,克服困难,解决超编现象的主题,设计了这样几个小标题:

(1)“逼”出一条路子

(2)算清“两笔帐”

(3)利刃切除“肿瘤”

(4)搅活一池春水

这几个动宾结构的小标题,简明概括了来自实践的经验,彰显了文章整体框架,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给人鲜明的印象。

其次,使用意思基本相同、相对或相反的一串整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加强对比,表意透彻的良好效果。公元前168年晁错就粮食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及商人兼并和农民流亡的原因向汉文帝上奏书《论贵粟疏》,文中写道:“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脂;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用一组意思相近的整句透辟入理地说明了农民基本生存保障的重要性,接着又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用几组整句构成一段,前半段用意思相近的整句组论述农民终日操劳却生活艰辛,后半段采用同样方式说明商人囤积居奇,生活奢侈,前后两段又构成意义上的鲜明对比,句式上也灵活多样,既有两句相对的短句“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也有三句相对 “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句相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的句组,条理清楚,文笔流畅。再如,2007年4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精彩演讲,从开始到结束,会场响起11次掌声,温总理在简短的问候语之后即讲“如果说安倍晋三首相去年10月对中国的访问是一次破冰之旅,那么我希望我的这次访问能够成为一次融冰之旅(掌声),为友谊与合作而来是我这次访问日本的目的,也是今天演讲的主题。”“ 破冰之旅”与“融冰之旅”整齐搭配,映衬鲜明,引出主题,一下子激起了与会人士的热烈反响,赢得雷鸣般掌声。此外,李密的《陈情表》,陈琳的《讨曹操檄》,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汉景帝的《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同志的’98抗洪讲话等不朽篇章,均巧妙地采用了整句借以表达深刻的思想。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凡是富于文采和气势的优秀的应用文,总少不了凝练优美的整句。

三、多种句型,灵活运用

有些作者为了追求简洁明了的实用效果,在写应用文时一味使用陈述句,语气、声调毫无变化,文章平淡如水,索然无味。其实,一样的意思,百样说法,变式句、反问句、设问句、否定句、对比句等句型与陈述句一样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却具有不同的修辞功能。

首先,变式句可以起到强调句子中某个局部关键性词语或成份的作用。如《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一开头即是一个变式句:“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如果用陈述句,应该是:“现今伤农事的是雕文刻镂,害女红的是锦绣纂组”,两个句子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变式句将宾语提到了句首,改变了原有的语序,将某些地方长官追求的奢华的现象突现出来,收到了一目了然,触目难忘的修辞效果。

其次,设问句可以起到突出整篇或整段、整句话的意思,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的作用。如****同志在《发扬抗洪精神 重建家园 发展经济》的第一部分,先用了“这个伟大的胜利说明了什么呢?”这样一个设问句引起注意,然后用“这个胜利充分说明……”为每段的开头引出层层深入的四个段落,在整饬严谨的论述中收到重点突出,气韵生动的表达效果。再如《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中的第三段开头是这样写的:“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一个设问句既引起思索,又清楚地表明了本段论述的主要问题。

第三,对比句除了能起到强调语意的作用外,还具有鲜明生动、加重语气和声调,传递作者情感的作用。客观世界也是通过作者的视角去认识的,因此即使是较为客观的应用文也不可能完全摈弃作者的主观认识与情感,对某些事物,作者的主观体验越强烈,他的理性认识才会越深刻,而对比句可以很好地帮助作者表达内心的深刻认识。《诸葛亮前出师表》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用一个正反鲜明的对比句子谆谆告戒刘禅执政之道,透露出一片忠诚与希望。又如李斯的《谏逐客书》:“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一个对比句“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点明此段的主旨,将秦重物轻人的错误展示出来,理足辞胜,具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运笔酣畅淋淳,为全文最精彩部分,前人对此极为称誉。宋代李涂说:“中间论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

总之,只要我们在应用文写作中注意炼句技巧,熟练地运用各种句式,使句式明快灵活,跌宕有致,就可以成功地避免应用文因程式化而易见的呆板、僵化、平俗,既加强了应用文体的实用性,又增强了表达的艺术性。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第五篇:小学古诗词之炼字教学漫谈

千锤百炼无止境,心有灵犀一点通

──小学古诗词之炼字教学漫谈

黄慧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街道高黎小学

【内容摘要】

炼字教学是小学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口。炼字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应以认字和积累词语为主,进而品析解读。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有所知(认知),有所疑(质疑),有所议(讨论),有所为(练习)。从炼字的角度,通过替代、体悟、对比、达意等方式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小学古诗词教学 难点与突破口

古诗词在小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阅读理解古典诗词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经验。而这些恰恰又是小学生所比较欠缺的方面。因而,古诗词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难点。有的教师避难就易,以读(朗读)代讲(讲解),以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的教师则以背(背诵)代析(品析),以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实都是片面强调了读和背的作用,而忽视了讲和析的必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古典诗词更具语文性和人文性特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积极而有效的方法来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使学生不仅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而且,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那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是是么呢?我以为,从炼字切入是快捷有效的途径。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其目的就在于选用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当今小学生往往缺少“炼字”精神和“炼字”能力。一方面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张冠李戴──误用词语;另一方面是由于词汇贫乏而无所选择──单调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古诗词语言凝炼精美的特点,从炼字教学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精益求精锤炼语言的精神和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

炼字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应以认字和积累词语为主,进而品析解读。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有所知(认知),有所疑(质疑),有所议(讨论),有所为(练习)。因此,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炼字教学。

一、替代。就是用其他词语替代诗句中的词语,在比较中感受作者遣词的精准。小学生手头上掌握的词汇不多,我们先点出诗词中的关键词,再出示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并作简要的解释,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去代替诗词中的关键词,边读边体会,看看用哪个词语更好。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把春风吹过江南时所带给人经久不衰、春神常一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确切、传神,写出了春风旺盛的生命力。是其他词语如“吹”、“到”、过”、“入”、“来”等不可替代的。又如白居易《暮江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铺”字用得逼真、贴切,表现了黄昏时的太阳逐渐下落,光线逐渐展开的情状。既有“面”的感觉,又有逐渐展开的动态。倘用“照”,则显得平淡而抽象;倘用“射”,则显得生硬,而且只有“线”的感觉。唯独用“铺”,才生动而准确。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爆布》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疑”字用得好。用“疑”,表现了作者惊叹这条瀑布高悬一泻千里的气势。通过这样的替代比较,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一个”,而且认识了那“一串”。可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体悟。就是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炼字的情趣与道理。教师出示题目和备选词语,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填空,并简单说明理由,然后由教师点评。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人教版小学第二册课文)第一空备选词语:出、露、见;第二空备选词语:站、占、在、立。第一空之所以选“露”,是因为“露”有刚刚显现一点点的意思,与“尖尖角”很搭配。而“出、见”则程度较深。第二空之所以选“立”,是因为“立”,不仅含有“站、占、在”的意思而且能表现出蜻蜓轻灵的形态。再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人教版小学第十册课文)如果选“满”或“铺”虽然也能表现莲叶的多,却把水面上的莲叶变成了天空上的了,不仅意境变了也不合情理。唯有“接”能表现莲叶的无边无际。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炼字需要积累丰富的词汇,而且懂得“词不离句”的道理。

三、对比。古诗词中,有些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要指出来,以免影响阅读理解。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人教版小学第九册课文)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怜悯。又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人教版小学第七册课文)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不能用“坐着”“坐下”来解释。再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人教版小学第五册课文)中的“但”,是“只”“只有”“只能”的意思,不是表转折的“但是”。“闻”,在这里是听,听到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闻”,除了有“听”的意思,如新闻,还有“嗅”的意思,如“闻到花香了”。为了便于学生比较鉴别,可以拟制“古今词义对照表”,从音、形、义、词和运用几个方面分析比较。

四、达意。炼字旨在炼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陈公得到杜诗旧集一部,其中《送蔡都尉》诗中有这样一句“身轻一鸟,”可惜后面一字已经缺失。于是他便叫来一些文友,请求拟一字试补。有的拟为“疾”字,有的补为“起”“落”“下”字等,但又觉不妥。后来得一善本,原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由此,可以想象杜甫当年为求一“过”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疾”只是表明速度,是鸟的一种状态。用“起、落、下”也只限于鸟的起始和结束的动作,既不自然也不贴切。为什么非要用“过”字呢?原来,诗写的是一个勇猛的武将,他驰骋疆场像一只鸟那样轻灵活泼。一个“过”字,让人联想到碧空晴日,一鸟倏然而过,是那样轻灵、自然、活泼。写出枪急将勇,驰马追敌,一闪而过的感觉。这样一句“身轻一鸟过”才与下句“枪急万人呼”相呼应。只有伟大的诗人才有这样极其敏锐的语言感觉。着一“过”字而境界全出。

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达优美意境。如《枫桥夜泊》(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就是因为“对”着那“月落、乌啼、霜满天”和“江枫”“渔火”令人愁绪万分。“对”字,可以理解为相伴相随。一个羁旅客子与这样的情景相伴相随,怎能安定入眠?再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少翁《游园不值》(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一“关”一“出”,意境全现。这关键的两个字,一正一反,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没有访到主人,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从炼字切入教学古诗词,由“一个”(词语)辐射“一片”(词语);窥一斑(一个关键词语)而知全豹(通达诗歌的意境),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散发性思维。而且,通过炼字教学,学生在理解这一个词语的同时解读了整句乃至整篇,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比之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要省事而且记忆犹新。可谓一石三鸟,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载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写作中的炼句技巧(模版)

    材料写作中的炼句技巧 应用文“因事成文”的特点要求应用文体的写作表意清晰、平实质朴、组句严密、措辞精炼,好的应用文不仅表述平实准确,易知易晓,而且语句明快不拖踏,逻辑清......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画面 炼字)(范文模版)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古诗描画面,赏妙词 一 复习目标: 1、通过品读、思考、归纳、描绘诗歌(诗句)所展示的画面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2、了解如何鉴赏诗歌中关键字......

    小学毕业复习:中国古诗词中之最

    中国古诗词中之最 最清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想家的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最让人高兴的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站得最高的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故事教学法中的故事例子

    小学生天生喜欢听故事,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借助故事教学,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 运用故事教学激......

    中国古诗词名句精选

    中国古诗词名句精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民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三国·曹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

    中国最美爱情古诗词

    中国最美爱情的诗词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

    中国古诗词名句精选

    中国古诗词名句精选 古诗名句分类一:刻苦读书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3、春......

    中国古诗词之最范文

    中国古诗词之最 1,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2,最精神的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司马光) 3,最忧愁的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