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中的酒
古诗词中的酒沉醉千年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与酒有着难以割舍不断的情缘。大浪淘沙,从悠远的文化长河中淀积下来的文学精品,也散发出浓郁的窖香。于是在酒中飘逸出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演绎了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篇章。
晋代的陶渊明是实现诗酒真正结缘的第一人,归隐田园的他虽有“饮酒避世、借酒浇愁”的思绪,但更多的却是通过饮酒来实现物我两忘、回归自然、超然脱俗的境界。
诗与酒,共同注解着晋末隐逸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和人生。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诗酒联袂,寄意遣怀。他“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试酌百情远,垂觞忽忘天”欲说还休,无形中将内心的悠闲自得融入到与世无争的淡泊名利中。于是在俗世的喧嚣中“心远地自偏”,恬淡自乐。
于是陶渊明之后,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中生动地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位诗仙在《将进酒》中吟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把酒问月》中唱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饮一杯孤独的酒,在人海中徜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形单影只,便于幻想中将内心的孤寂凄凉融入到浪漫恣情的梦境中。正因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人生苦短,于是乎诗人把郁结已久的愁绪化解到极致梦幻的超现实当中,寄月抒怀,随月歌舞,在“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放之中痛并快乐着。苏轼身藏雄才大略,胸怀远大理想,可“乌台诗案”使他身陷囹圄,出狱后,僻远的黄州成了他人生驿站,他身心疲惫,远离故乡,远离亲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一个游子的旷达,也是一个名士的洒脱,他体味了自然和生命的意义,回归淡泊和宁静,”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以举杯祭告江中的明月自解,将无限感慨,尽蕴其中,我们不难体味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
饮一杯伤离的酒,在送别时慰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难舍,便于规劝中将内心的深挚情谊融入到临别饯行的劝酒中。没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话别,也无需“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絮叨,一杯酒、一句话便将真挚的友情弥漫在那渭城朝雨之中,温暖人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抒写出漂泊江湖,羁旅失意的苦闷。
饮一杯豪放的酒,在壮行时激励。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腔热血,便于遐想中将内心的干云豪气融入到欢乐畅饮的壮行中。生有何患?死又何惧?立志报国乃男儿本色,人生快意在“葡萄美酒夜光杯”中觥筹交错。“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的豪放在酒力的渲染之下挥洒得淋漓尽致。中国近代革命家秋瑾的《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酒去犹能化碧涛”, 表现了其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凸显了其豪侠性格及巾帼英雄本色。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在天宝三年遭受谗言,被迫离开都城长安,还豪放地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并且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君同销万古愁”,足见诗人放荡不羁的性格和不满时弊、借酒消愁的无奈。李白的诗酒豪迈洒脱、气势磅礴,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饮一杯苦闷的酒,排遣寂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写出词人漂泊江湖,羁旅失意的情怀,诗人李白或感怀身世,或忧国忧民,久不得志,愁肠满腹,忧心忡忡,频频举起的酒杯中满蕴的是伤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佳肴美酒,诗人食不甘味,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晚景潦倒多病、流落他乡的沉郁心情在此让人顿生不忍。
饮一杯郁闷的酒,在失意时解脱。曹操面对军事上的失利,统一大业迟迟未成,而自己年华渐老,壮志难酬,从而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不得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用酒来解除胸中之块垒。苏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
饮一杯欢快的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味中荡漾着少女烂漫的笑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闺中少妇慵懒的形象跃然纸上;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饮一杯思念的酒,冰释悲哀“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思夫的苦痛直落得女词人“人比黄花瘦”!国破家亡,良辰美景不再,女词人纤弱的肩膀何以堪负啊!——“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更令人觉得凄黯,不禁扼腕泪下。醒也罢,醉也罢,都寄寓了真心和至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孔融);“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徐干);“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身世酒杯中“的辛弃疾“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过着“寄酒为迹”的生活,当报国无门的时候则“人间路窄酒杯宽”。
陶渊明的“酒中有深味”;“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元好问);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又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友朋会聚时诗酒相酬,一人独饮时飞觞邀月,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而怀素则“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钱起)。那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觉让诗人们抒发了“共将诗酒趁年华”的才情,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酒朋诗侣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酒助诗兴,酝酿了无数优秀诗人的诗篇,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酒文化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
自造酒鼻祖杜康酝酿出这等醇香美味的饮品以来,酒便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情感宣泄和灵魂寄托之物。因而它不仅可供人啜饮,而且还孕育了千百年的酒文化——中华文化大观园中一朵绽放着芬芳的奇葩。郭沫若先生曾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白占17%,杜甫占21%。可见,如果没有酒,李杜的诗歌便少了些不同寻常的韵味,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就少了些悠长的滋味,人世间值得回味的东西便乏善可陈了。
当然,这酒还融入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苦闷,“沉醉不知归路”的欢快,“酒酣胸胆尚开张”的狂放,“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的沉重……就让我们一起细酌这撩拨人心历久弥香的“美酒”!
古诗词中的酒
中华美酒香飘四海,中国酒文化可以说是与中华文明史同步的。大浪淘沙,那些从悠远的文化长河中淀积下来的文学精品,居然也带有浓郁的窖香。而这其中部分作品走进了中小学课本,成了语文教与学无可回避的风景。
最有趣的是中学课本选入的李清照的四首词,居然无不与酒相关: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味中荡漾着少女烂漫的笑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闺中少妇慵懒的形象跃然纸上;“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思夫的苦痛直落得女词人“人比黄花瘦”!国破家亡,良辰美景不再,女词人纤弱的肩膀何以堪负啊!——“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醒也罢,醉也罢,都寄寓了真心和至情。正如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代文人嗜酒是不争的事实,但文化作品中的“酒”通常只是“形”,放浪形骸之“形”;而其“神”则隐含于思想境界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今天品评古代文学佳作的最基本要求,也便于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一代枭雄曹操的感慨;“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这是菊花隐士陶潜的情趣;“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则满含着恃才放旷的李白愤世的悲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想将学生培养成“酒徒”,但如何做到既让学生避开酒的魅力,却又能引导其步入诗人的境界中去呢?我想除了进行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引导,不妨试着理性地给这类诗文整合归类。
一、人生得意须尽欢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诗中写咸阳少年一旦相逢,大家意气扬扬,举杯畅饮新丰美酒。这样,把诗人青年时代学游侠、任气节、重义行的性格和生活作风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无忧的青春在美酒中绽放。“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庐陵太守欧阳修,政通人和,与民同乐,陶陶然酌一杯,颇有点自鸣得意(当然个中情感是复杂的)。
二、多情自古伤离别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雅士送别,无酒岂可,浓情蜜意在推杯换盏中得到诠释。这正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浊酒一杯家万里”,杯酒过后,游子或远赴边关,或浪迹天涯,于是“酒”成为寄托情感的最佳物化形式。
三、举杯销愁愁更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或感怀身世,或忧国忧民,频频举起的酒杯中满蕴的是伤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佳肴美酒,诗人食不甘味,怎一个愁字了得?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晚景潦倒多病、流落他乡的沉郁心情在此让人顿生不忍。
四、俱怀逸兴壮思飞
杯中乾坤大,壶内日月长。酒酣之时,满腔豪情者不乏其人。宋朝词人张孝祥有诗云: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以“北斗”为杯,以“万象”为客,境界雄放,格调高亢,这是何等的气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的豪放在酒力的渲染之下挥洒得淋漓尽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自有豪迈,诗中自有无奈!
酒,一种特殊液体,成就了多少佳作,又贻误了多少青春。“未捞到半个秀才”的孔乙己爱酒,爱得*;“举杯邀明月”的李太白爱酒,爱得狂;“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陶渊明爱酒,爱得痴;“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爱酒,爱得苦……问世人“酒”为何物,竟让人痴迷到如此地步?还是著名的诗人艾青说得好:酒,使聪明的人更聪明,糊涂的人更糊涂。
无论“把酒问桑麻”(孟浩然),还是“把酒问青天”(苏轼),或是“煮酒论英雄”(曹孟德),诗人们寄托于酒的情意总是难以言表的。李白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况且“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劝君为我倾耳听”。
“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在为众诗人画像的《饮中八仙歌》中生动地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位诗仙在《将进酒》中吟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把酒问月》中唱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郭沫若先生曾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白占17%,杜甫占21%。可见,如果没有酒,李杜的诗歌便少了些不同寻常的韵味,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就少了些悠长的滋味,人世间值得回味的东西便乏善可陈了。
第二篇:浅谈古诗词中的“酒”意象
浅谈古诗词中的“酒”意象
摘要:我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精心于诗歌“酒”意象的创造,使其诗具有高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同时也通过立意选象,其高峻的人格和洒落的胸怀也得以完美的彰显。诗人们或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书写人生,感叹现实。诗人们用他们那被醉人的的酒香熏染的、裹挟着情思的诗句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悠远的诗韵飘散在千百年的岁月的沧桑里。
关键词:借酒怡情;解愁忘忧;送友饯行;书写人生,感叹现实 意象是情感和形象的结合,是寄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为情感找到一个客观对应物,使情成“象”。中华民族自古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祭天地要用酒,祭列祖列宗要用酒,庆丰收胜利要用酒,迎宾客交朋友要用酒,婚丧嫁娶、日常宴乐更离不开酒。我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精心于诗歌“酒”意象的创造,使其诗具有高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同时也通过立意选象,其高峻的人格和洒落的胸怀也得以完美的彰显。“酒”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地位举足轻重,它展示了我国古代文人生活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尤其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一、借酒怡情——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
酒能助兴,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常有佳句。“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这是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的诗句,浅斟慢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学会了事农桑的有关知识,酒成了最好的载体。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一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出农家人的憨厚纯朴无私。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大呼小叫,毫不顾忌言谈举止的风度,语气粗朴,反见情意的真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中早年的李清照生活得那样无忧无虑,郊外野游也能开怀畅饮。“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描绘了秋高气爽,大雁振翅,登楼吟咏,怎么能缺少那激发豪性的玉液琼浆呢?苏轼开一派豪放词风,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中可见其过人的豪气!
二、解愁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顺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题中一个“独”字,道出了李白的孤寂,引出的便是他饮酒的情节,酒便是诗的一个线索,酒因、酒前、酒时、酒后,一个个片断似被“酒”字串成了一串珠。《把酒问月》也是诗人孤苦失意处境的写照,诗中写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在现实中李白感受到的多是冷遇,极度失望、孤独的情绪在诗中可见一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这首《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酒醒何处?”表明作者离情之深、之浓、之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三、送友饯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即将离别了,饯行饮酒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宴席之上,饮酒赋诗,共话友情,不啻为文人常做之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是曾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的饯行宴上的场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句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四、书写人生,感叹现实——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精美的玉器,浓烈的琼浆,呈现出的是生命活力的光泽和喜悦的人生状态!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陶渊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道出了只有高天阔地的自然,才容得下是人的自由,也只有酒的洒脱,才懂得诗人的傲岸。李益的“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是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李清照“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是一首感时伤世之作,写出了人之无奈。唐代李商隐“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尽情倾诉了平生的孤独、凄凉、忧愁和苦闷,寄寓自己生不逢时、有志难酬的愤懑和不平。山河破碎,强敌虎视,欲挥戈杀敌却报国无门,愤恨忧愁郁积在心,时代的“大愁”既然无法用剑刺破,就只能用一樽浊酒化解心中的“小愁”。张孝祥用“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辛弃疾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词句勾画出慷慨悲壮、豪迈强健的身影!李白《将进酒》就透露出天赐英才却无人赏识的愤懑,虽自我安慰“天生我材必有用”,却难免有失落之感。“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就在“但愿长醉不复醒”中,独饮着自己的那份对人生愁苦与无奈。
古诗中酒意象记载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诗人们的情感体验。意象是客观的,但却浸入诗人独特的主观色彩。酒意象,既书写了诗人们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昭示着诗人对于生命本身的审视。小小杯中物尽显文人之品格、性情、志趣。诗人用普通的意象投射思想的灵光,为世界文学史增添了许多绚烂的色彩。
参考文献:
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77.
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文学教育 2008.12 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 袁和平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浅析--《大家》2010年16期
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2期
第三篇:中国吟酒古诗词全集
中国吟酒古诗词全集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在用相存。契阔谈谦,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1 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 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问刘十九》 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狂歌词》 白居易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劝酒》 白居易
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尊酒。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素车争路行。归去来,头已白,典钱将用买酒吃。《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新丰主人》 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自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重经巴丘》 张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酒 5 庭宽。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山中赠诸暨丹丘明府》 秦系
茶衣半破带莓苔,笑向陶潜酒瓮开。纵醉还须上山去,白云那肯下山来。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 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欧阳修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浣溪沙》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清明》 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桃花诗》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清明 》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阁,遍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第四篇:酒中诗仙
酒中诗仙
——浅谈“酒”与李白诗歌的关系 10中文高起本 H100181005王艳露
指导老师:叶志衡
摘 要: 本论文通过对李白诗歌创作中与“酒”相关的诗歌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分析,试图以此去理解“酒”与李白的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纵观人类历史长河,酒与文学一直有着不解之缘。早在汉代,酒便逐渐成为文学艺术的主题之一。而唐代诗仙李白,一生创造了1500多首优秀诗歌,其中包括200多首吟酒诗,抒发了壮志难酬,寄托了人生的快慰与寂寞,以及倾吐浓浓友情等。本论文将从李白的仕途开始谈起,简单地探析“酒”与李白诗歌的关系。
关键字: 酒;李白;诗歌;酒与文学创作
序 言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千古以来,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位臵。可以说,酒文化源远流长。然而,人类为什么会发明酒,人类生活为什么那么需要酒?这是一个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酒精的特殊性质,确实可以使很多人暂时忘却烦忧。伟大诗人当然也不例外,也是凡人,也照样有各种烦忧。
诗仙李白的仕途其实是不得意的。李白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的诗人,他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而是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名誉,以期一举而至卿相。而且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王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奋其职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可面对“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的现实,他又不愿与权贵为伍,对媚君误国的达官贵人深恶痛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他不愿卑躬屈膝侍奉权贵的真实写照。又因李白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荤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以诗酒自适”,像“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南陵冰》)就足以证明,杜甫也说过:“敏捷诗千首,飘落酒一杯”(《不见》),可见李白的吟酒诗也不过是抒发感情,袒露胸襟的一种手段,也是我们研究李白的一手资料。诗以言志,诗与酒一样,都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载体。
酒与诗歌的联袂之亲
酒能激发文学灵感。其实,酒与诗有很多的共同点,可以采用相同的意象,都可以是如水一般地柔和、流畅。酒与诗的关系源远流长,以至于翻阅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诗酒一家,构筑古典诗词文化。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诗歌创作最繁荣的时期,酒诗的成就也最为突出。唐代三大诗人都有大量的酒诗,李白两百多首,杜甫三百多首,白居易多达五百多首。“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众所周知的。杜甫嗜酒不亚于李白,两人感情深厚,有酒同醉,有被同盖,携手同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晚于李杜的白居易是个醉吟先生,由于家道富裕,他喝酒比李白杜甫容易多了,而且喝得多是美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得很有诱惑力。酒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两种主要功能,追求快乐和消除忧愁。李白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便是李白借酒与明月清影共饮,想用一醉来忘却自己心中的忧愁苦闷和孤独寂寞。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其他如晚唐诗人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都属此类。当文人们夙夜忧叹,举杯邀月的时候,愁绪便借着凄清的月光幽幽地流淌在血液中,又借着酒醉人心,灵感就飘然而至。于是,那些漾满了感情的诗词就呈现在眼前。酒,一度是忧国忧民忧自己的文人们的寄托。酒,还可以让人远离尘世的浮华,平复心头的郁积,回到不要名利、只留真情的实实在在的自我。
酒能壮胆。唐人王翰是一个“豪荡不羁”的人,他喜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伐鼓穷欢。至于他在《凉州词》中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虽是说边塞军营中的豪饮场面,恐怕也是为了给士兵们壮胆,让他们在战斗中更加神勇。酒能助兴。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个连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却还一心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按理说,他应该是一个满腹忧愁的人,却也有过饮酒助兴的经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或许是明府大人来做客,他太过于感动了。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在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中,酒旗的飘舞不仅给人以动感,使江南春色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而且它仿佛在挑逗、引诱着游赏山水的人们,在饱览这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饮酒助兴。
酒能伤情。离别从古至今一直是最为伤情之事。这个时候便需要酒来慰藉自己,以去感伤之情。李叔同的《送别》写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至于写离情别绪的绝唱,那就属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仅仅将依依不舍的伤感吐露出来,更是表出心中千种辛酸,万般离痛。想以醉酒来忘记这离别之痛,然而醒来之时却是杨柳岸堤、晓风残月。举杯把盏之际,一首首精美的诗,裹着酒香,从肺腑中涌出,并从而交汇成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美妙乐章。从而酒把诗词带入一个新的领域,酒引领了寄托于诗词中的情绪:让喜者更喜,悲者更悲,让读者的心因酒的寓意起伏。当我们读懂了诗词中的“酒”时,就读懂了这篇诗词的灵魂,也读懂了这些诗词大家本人。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诗是吟的,酒是品的。好诗要慢慢吟诵,好酒要细细品味。好诗如好酒,耐人寻味;好酒如好诗,让人陶醉。吟好诗,品好酒,不但是古人,也是今人的一种美的身心享受。
诗因酒而醇美,酒借诗而欲狂。酒与诗自古就是一对天然的联袂之亲。早在3000多年前,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周南•卷耳》就有了“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永不伤”的诗句,意为:“登上高山梁,吾马眼迷茫。且酌杯中酒,免我心悲伤。”其中“兕觥”是指盛酒的器具。酌可以理解为登上高冈的妇人为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在此斟满酒,也可理解为代以远离未归的亲人在此喝下这斟满的酒。欲借酒怀念远离的亲人,就如现有人说是,感情都在酒里。酒在这里通过诗语,成为凝聚情感的象征。唐代的戴叔伦的《感怀二首》就是以诗做劝酒歌,其中吟到:“主人饮君酒,劝君弗相违。但当尽弘量,觞至无复辞。人生百年中,会合能几时。不见枝上花,昨满今渐稀。花落还再开,人老无少期。古来贤达士,饮酒不复疑。”其音韵之美,相互之情,跃然纸上。
古往今来,诗家不爱酒者,鲜也。不善酒者,寡也。不沾酒者,不欲也。李白与酒的深厚情谊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的这首诗《饮中八仙歌》,写了唐代的八个酒仙,其中李白的形象尤为突出。“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后的李白豪气纵横,狂放不羁,桀骜不驯,傲视王侯。这样的李白把浪漫主义的情怀发挥到了极致,不愧为谪仙的称号。
而李白的《将进酒》,以酒入诗,将诗性酒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有如雷鸣瓦釜,雄浑恣肆,长河奔泻,一日千里。毫无遗露地彰显出诗圣的性格,也是酒圣的性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好酒,几乎世人皆知。
李白被后人称为唐代的诗仙,同时又被称为酒仙,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李白是诗仙,那么他一定会被人们称为酒鬼,因为酒鬼有的姿态他都有;能比酒鬼洒脱的是,因为喝酒他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有诗句“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看看,大诗人李白为喝酒找到了理论根据,既然天地都爱酒,我李白爱酒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李白饮酒,期在必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上述三首诗的节选,可以看出李白的酒量。
他高兴时喝酒:“好鞍好马乞与人”。他痛苦时喝酒:“但愿长醉不愿醒”。他有钱时喝酒:“十千五千旋沽酒”。没有钱的时候他到朋友那里去喝酒;朋友没有钱了,他要人家用家产换美酒,为的是在酒醉时候,用沉醉浇灭这万古郁闷之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为何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看人家李白是何等的潇洒,不但自己喝,没有钱,有朋友请喝酒;朋友没钱变卖东西也要换酒喝,目的不单是为喝酒,为的是一同消愁。
有人说李白是因为仕途不顺,借酒消愁,可是,他被奉为翰林代召时依然整日大醉,“万岁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个整日酩酊大醉的诗人,怎么能不被奸臣或者忠臣误解,最终他也没有转正为国家公务员,只得赐金放还,托梦天姥山回顾入超的失败,恍然悟梦,放下豪言“安能摧眉折腰是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喝酒不到酣醉不罢休,“今夕不尽杯,留欢更邀谁。”“留欢不知夜,清晓方来旋。”醉酒之后还要去找女人过夜留欢,李白的酒喝得多么惬意啊。
李白喝酒,喜欢多人豪饮,长安街上八大仙人纵酒谈诗好不气派;他还喜欢独酌有情调:“花间一壶酒,对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更喜欢二人对酌有雅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于欲眼卿且去,明朝又意托琴来。”
酒,害了李白;也成就了李白,酒使他成为大诗人。没有酒就没有好诗,李白的好诗都是在精神非正常的情况下或者超常情况下写出来的。李白的诗与酒的故事,足以证明具有想象力的天才诗篇,都是在半醉时写出来的。
难怪有人说,天才的诗人都是半疯子,好诗都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写的。这话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足的认证。
其实,李白一生都不得志,除去诗以外,留下的几篇所谓自荐表。酒,修饰了他的豪爽,他的痛苦也许只有酒最懂。最后,他已经变成白发老翁时,站在船头喝得酩酊大醉,投身在银光湖中。李白死后多年,他被代宗追封为翰林学士,在阴间终于被转正为国家干部,可惜他的一腔治国平天下的出世理想,只能随着墓碑边的蒿草摇曳在荒野。
想李白当年接到皇帝的诏书,与他的妻小作别,煮酒之余放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不是蓬蒿人,他的诗却如野火烧不尽的原上草一样,一代代相传至今,享誉全球。
李白的生活中时刻有酒相伴。在月下,在花间,在舟中,在亭阁,在显达得意之时,在困厄郁闷之际,李白无处不在饮酒,无时不在深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要有美酒,只要能畅快痛饮,李白甚至可以“认他乡为故乡”。
诗与酒往往是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酒可以麻醉人,也可以释放真。
李白的《将进酒》应该是人生与酒的最好阐释。人高兴时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激愤时要喝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人排遣寂寞时要喝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人郁闷时要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诗歌桐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有一首《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醉意朦胧的李白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忘情于清风之中,放浪于明月之下,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痛快!李白醉酒后,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让人领受到了一种精神舒展与解放的乐趣!
醉酒后的李白狂态毕现,疏放不羁,往往产生惊天奇想。“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他竟要铲平君山,让湘水浩浩荡荡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君山是铲不平的,世路仍是崎岖难行。李白甚至在醉态之下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李白正是借这种奇思狂想来抒发自己的千古愁、万古愤吧!
李白借酒抒发自己的旷放豪情,表明对不合理的社会人生的藐视。“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梁园吟》),何等洒脱!李白用酒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激烈壮怀、难平孤偾,发泄自己的郁勃不平之气和抑不住的万千悲慨。“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何等悲怆!李白借酒展示自己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描述自己恣意行乐的放诞生活。“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何等痛快!李白借酒向青天发问、对明月相邀,在对宇宙的遐想中探求人生哲理,在醉意朦胧中显露自己飘逸浪漫、孤高出尘的形象。“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且停杯一问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等潇洒!李白借酒抛却尘世的一切琐屑和得失,忘情于山水,寄心于明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何等逍遥!
沉迷酒的李白当然与善酿酒者交情甚笃。他有一首《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李白痴情的想象:黄泉之下的这位酿酒老人会仍操就业,但生死殊途,夜台没有我李白,你酿好了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虽然这是荒诞痴呆的想法,但却表明李白与纪叟感情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
在“一杯一杯复一杯”中,在半醉半醒之间,李白笑傲度过一生,但毕竟是“酒杯消愁愁更愁”。酒和诗、花和月、山和水,郁结与旷放、失意与孤傲构成了整个李白!
酒作为诗的载体,不仅成为友情的纽带,同时还具有深邃而隽永的象征意蕴。一壶酒,可以在月下独酌,也可在林中共饮,更可在送别中问盏。李白不甘寂寞,经常汇聚朋友,对酌数杯,并吟诗侃情,这乃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李白一生极为重视朋友情义,结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生死之交,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朋友情、长幼情、亲戚情等美妙诗篇。《早春寄王汉阳》能以文会友,《题金陵王处士水亭》能以酒识友,《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能以“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与朋友共勉,以排遣忧伤之情。《金陵酒肆留别》是抒写几位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是李白离开蜀地当年游历金陵暮春时节,与朋友的话别。“风吹柳花满天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暮春三月,花香飘溢,酒肆满店飘香,主人一边“压酒”,一边“唤客”,出语自然,可谓口语入诗,语气畅朗,笔调轻柔。这舒心的酒给人以清新、明快、美妙的感觉,暗示送别友人之时的畅快之情。吴姬满面春风的样子,容貌的美丽,手脚的利落,态度的热情,小巧的酒家,浓烈的美酒,朋友在此宴别,岂不情趣盎然?“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李白的酒与诗浑然天成
李白的酒与诗浑然天成,贯穿于他浪漫而又充满了矛盾的一生。《本事诗》云:“初白自幼好酒,于兖州司业,平居多饮。又于任城县构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时。邑人皆以白垂名,望其楼而加敬焉”。由此可见,饮酒是李白平生的嗜好,而有“酒仙,醉仙”之称。用他自己的诗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玉壶吟》)
李白与一般盛唐诗人一样,是个功名心很高的诗人,可又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他想像古代策士那样,“编干诸侯,历抵卿相”,寄希望于风云际会,一鸣惊人;要么如豪侠之士平交王侯,行侠仗义,建立盖世功名后归隐江湖。所以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想要“济苍生”,“按社稷”;另一方面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要平交诸侯,长揖万乘。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三者结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但是,李白这种人生理想过于高傲自负,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浪漫的理想与严峻现实之间的矛盾常使李白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可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而他是“皆诗与人为一”,在他吟酒诗中总洋溢着劝酒行乐、开朗乐观、自负和悲愤不平的情调。
李白浪漫的理想与严峻现实构成的矛盾,总左右着诗人的命运,于是他再三嗟叹“行路难、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如此诗人只有对酒当歌,对抗命运。
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其十一):“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其中抒写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那愿“奋其职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诧风云的人物,为国效力,“一扫胡沙净”;“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二首》其一)借荆轲之事以述其志;“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登广武战场怀古》),以赞美刘邦统一中国的功业表达自己的雄心;《赠钱征君少阳》:“白玉一壶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以赞扬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以及诗人“辅弼天下”,建立“济苍生”,“定寰宇”的那种永远追求的理想的重现,而且终生追求。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栖曲》),在此借吴宫荒淫来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讽刺唐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奋发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之有相似之处;“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古风》其八),表面写汉武帝时凭借武帝姑母陶公主而得宠的董偃,实则咏史讽世,揭露与鞭挞当时受宠得势而骄横的外戚。反映了腐朽黑暗的现实。“美酒尊中臵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江上吟》)现实黑暗,诗人无处可诉,干脆以歌声酒色自娱;“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现实残酷,终日饮酒为乐以派遣寂寞。“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夜别张五》),这是借酒与友人话别时的情景;“劝此一杯酒,岂为道路长”(《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其二),写在临别之际遥想前程,借酒相祝,以道珍重;“相看不忍别,更进一杯酒”(《送殷淑三首》),“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留别》),在于挚友含情脉脉,不忍离别,强行饮酒以示情深难舍;“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沙丘城下寄杜甫》),对友人的思念非寻常,酒也不能解,歌也无法忘忧;“同欢万斛酒,(《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友人思恋之情的深广;“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以美酒为友人饯别,显示出他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谊;“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回忆昔时与友人同欢共饮的欢乐场景;“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在临别前与友人痛快地一醉而别吧,表现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早春寄王汉阳》),与友人预期同饮狂欢以示想念;“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人以不合理的想法,表明对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青,如今死生分离是多么悲痛,凄凉。
李白对人生的快慰一般是记自己喜于出仕,或欲济天下,或记欢娱的场景等;寂寞与悲愤一般记人生坎坷,或理想落空,或写仕途黑暗等。“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新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南陵别儿童入京》),寥寥数句,将诗人出仕的喜悦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且乐身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三首》其三),“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笑歌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将进酒》),与他人的对照中显示诗人鄙弃功名富贵的高傲精神;“今晚醉饱,乐过千春”(来日大难》),“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两千石”(《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乐趣消遣人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洞庭破新月,纵酒开愁容”(《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人借酒浇愁抒写人生不快和悲愤;“曲尽酒亦倾,北窗醉如泥”(《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以自然的笔调,表现出一种真率脱略的风度;“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下终南山过胡斯山人宿臵酒》),受陶潜“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答庞参军》),“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其二),“何以称我情,独酒且自陶”(《乙酉岁九月九日》),“一觞虽自尽,杯尽壶自倾”(《饮酒二十首》其七)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硬徒随我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曲尽已忘情”(《春日醉起言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是无限的凄凉。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这形象是李白所向往的豪侠形象,也是他的象征;“弓催南山虎,手接太行柔,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这种游侠的英姿,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尽显文韬武略,大济苍生的那种豪迈气势的展现;“骄 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诗人盼望朝廷重用,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处处豪情,“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遂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扶风豪士歌》),如此豪迈、洒脱。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的粉碎,对这一切的障碍,又欲扫俱尽“今日竹村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言出天地外,诗出鬼神衰”(皮日休语)。又一首《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更体现了李白的豪放;“云间运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入舞袖回。”(《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何等潇洒自如,何等的情调流畅,态度又任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综上所述可见,李白的饮酒诗,无论是述志抒怀,揭露现实,寄托人生快慰与寂寞,还是展示豪放,寄予浓农友情,字里行间处处贯穿着浪漫主义思想。他的诗以惊人的才华和其“大济天下苍生”的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悲愤相互交融,真所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明杨慎《升庵诗话》)。
李白推崇陶渊明,欣赏他的为人,也好陶渊明之所好,就归隐有所不同,陶渊明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向往“东山”,向往谢安,像“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北阙青山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焦郡元参军》),”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
其实,李白的吟酒诗也并非都写酒,也涉及到其他内容,作为现在的我们应用对待民族文化的原则对待李白的吟酒诗,不能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我们要用批判的态度去接受它,要向毛泽东说的那样“吸其精华,除去糟粕”。
从另一方面说,李白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鞭挞权贵,对统治者表示不满,是他受挫后的呻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就连他流放夜郎后还在高歌:“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二首》其二),表示为国效力的雄心,更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
在李白的游历生涯中,有两个伴随其始终的朋友:一个是无心可猜的明月,一个是助兴为歌的美酒。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到晚年醉酒捞月落水而去,月伴其一生;“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诗藏于酒中。月使他超然卓立,多现实世界获得了新的视角,能道人未曾道;酒使他兴会无穷,面对人生世态,增添了想象和豪气,能言人所不能言。月和酒镶成了诗中谪仙人。笔者曾探究了《李白诗中的明月》余兴未尽,不敢私揣陋见,再抛《李白诗中的酒》之残砖。
以酒抒豪情壮志。“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其一》)《少年行》组诗可以说是李白谱写的“青春奏鸣曲”。诗人形象再现了高渐离击筑,燕太子丹为荆轲以酒壮行,荆轲易水辞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策马驱驰,身入暴秦的场景。形似咏史,是为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荆轲的向往思慕,抒发其人生感慨,侠骨柔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 取醉欲自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此诗写于天宝元年(742)秋天,李白应召准备入京之时。该诗从欢快的气氛中开始,呼童烹鸡,儿女牵衣,形象的描绘出了欢乐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但是如果没有了酒,李白那游历多年,梦寐以求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壮志,眼看就要得以化为现实的喜悦之情,又怎能得以酣畅淋漓的抒发。“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充满自负和得意的豪情壮志又如何得以激发?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迈,是建立胸怀大志,才智过人的基础上的。秀口一吐,化作了令后人艳羡赞绝不断的半个盛唐。
借酒作佯狂放诞。“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为。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这首《月下独酌》诗,通篇议论为诗,晋代刘伶有《酒德颂》,李白此诗堪称“爱酒辩”。诗人把酒比作圣贤,说求仙不如饮酒,从圣贤说到神仙,得出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的结论。诗人爱酒理由层层深入,最终以道家的观点,提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李白于此貌似说理,实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诗人的“爱酒辩”,其实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种难以言传的、他人难以理解的情怀。
李白借酒咏佯狂放诞之歌,隐藏的却是深沉的悲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在《将进酒》中,用如此愤激之辞,表现了对现实的丑恶现象厌恶,抒泻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该诗写于李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浮黄河以东行”,于五月到梁宋之地时。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的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杯,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物,吴盐似雪,饮馔精美。
“达人知命”,即人不能与命运抗争,唯一的解脱方法,就是及时行乐。“岂暇愁”,说明诗人对政治上的失败不屑一顾,应该从实际出发。所以他不欣赏伯夷、叔齐的行径。“莫学”两字,貌似否定正统的佯狂,实际是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的悲愤的心情的抒泻,是诗人对以往追求的痛苦的否定。
“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后无路可走.。”“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放诞佯狂,就是众多的痛苦的清醒者走出来的路。
饮酒发心中的孤愤。“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鲜花、明月、美酒,可谓良辰美景,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具了二美,但关键缺了赏心、乐事,可见其孤独。但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同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饮酒只能邀明月与己影,孤独何堪啊。以乐景写哀情,以闹写静,以物为友,以群写孤,倍增其哀,其寂,其孤。
“欲邀击筑悲歌饮,醉后脱宿吴专渚。”李白在这首《醉后赠从甥高镇》诗中,暗用荆轲高力渐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了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把悲愁情思写的更加深沉。但为何诗人如此落寞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正如诗人所佩之宝剑,既然闲臵无用,不如用来换酒,还可以与从甥一醉。现实生活的种种孤寂、飘零、、悲愁、愤激之情,都可以在醉后忘却。诗人怀才不遇的孤愤,狂放不羁的性格却由此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但现实,现实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啊。用酒化历史感慨。“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李白这首《乌栖曲》里的姑苏台,在被夕阳中的寒鸦栖满时,春宵宫里的西施已在整日的欢宴中醉了。西施沉醉了,那吴王呢?不言自明。诗人以醉之西施,来衬托吴王沉湎于酒色。吴王荒淫无度,误国亡国,引发诗人对于“吴王亡国为倾城”(袁枚《西施》)这一历史教训的浩叹。吴王已故,再翻何益?李白“仗剑去国”,抱“海县清一”之壮志,不过是做了一名为玄宗贵妃花天酒地増趣的可有可无的御用写手,其景可叹,其情可哀。
借古讽今这一文人骚客惯用的手法,不过被李白更加藏而不露,自然天成罢了。
把酒咏深厚友情。“鲁酒不可醉,齐歌空腹情。思君若汶水,洗涤寄南征。”鲁酒味薄,不能致醉,无法藉酒消愁;自己心绪不佳,齐歌动听徒然,不能解忧。原本好酒,狂歌醉饮的摆脱世俗束缚、挥斥忧愤的方法,如今不灵了。在无法忍耐的苦闷中,李白想到了好友杜甫,且向知己好友倾诉孤寂吧。如此,诗人与杜甫之间的深情厚谊不就反衬的如浩荡之汶水,绵绵不尽了吗?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这良辰美景之中,两位好友,一边一喝美酒,一边欣赏山景,就下热肠,谈笑满席。这是何等惬意的场景啊。从这一看似啰嗦的诗句,我们看到的是两位关系融洽、友情深厚、率真纯朴、畅饮尽性的令人艳羡的友人。更绝的是后两句,诗人活化陶渊明的典故,反客为主,在是醉非醉,似醒非醒之时,忘乎其形,竟然以主人身分吩咐起真正的主人来了。诗人在友人前毫不掩饰,随心所欲,不拘礼节而又惹人喜爱的率直豪爽的形象,难以复制的活现于你我的眼前了。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从这首《哭宣城善酿纪叟》的内容来看,这是诗人凭吊友人的绝句。纪叟善酿,李白嗜酒,屡游宣城,自然就和他交上了朋友。李白对纪叟之死非常悲痛,因而写了这首哭他的诗。可是诗中并非直露悲痛,反而以诙谐笔调、达观的态度,写纪叟在黄泉继续“酿老春”。在诗人眼里,纪叟并未死去,彷佛只是搬了个家而已。诗人为友人担心的是:其新家“无晓日”,即便酿出“老春”,又能卖给谁呢?其实还暗含“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的感叹。诗人和纪叟之间的深厚友谊,可见一斑。诗人诗中为点一“哭”字,如此写来,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歌当哭吧。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能使人真正愉快陶醉的,还是纯真直率的友情吧。小结
正因为李白天性中的浪漫主义,追求自由的精神,与凝重而粗糙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痛苦于焉而生。痛苦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强大动力。痛苦,于是求助于酒精的麻醉。而酒又不足以完全化解李白的痛苦,难以完全抒发他的壮志豪情,于是诗歌便理所当然地出现在了李白的生活中,成为与酒并列的主角。至此,酒与诗又如何能分得清孰是孰之载体呢?
参考目录: 《李白全集》《李白传》 《杜甫全集》 《全唐诗》 《诗经》
第五篇:酒中诗词中酒
祝酒论人生,挥洒谈天下。
一代枭雄,若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陨灭之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曹操感叹人生短暂,应有所作为的诗句。从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可以看出曹操的气度”古人云酒量如气度,同时爱酒之人也有放荡不羁和旷达豪放的个性,所以有人曾说过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也正是他的这种个性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在那乱世之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借酒消愁愁几许,将停金樽愁依旧。
谈到酒就不能不说饮中八仙: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阳王)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李适之)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崔宗之)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苏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李白)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焦遂)
可以看出他们中的那个不是放荡不羁和旷达豪放,而且都有狂的一面。这些都是和他们的生平有关,他们都是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就拿李白来说,李白的放荡不羁和旷达豪放和狂,毁了一生的官途,但是也造就了他在诗界的成就,被称作诗仙。他的诗都可以体现出的豪放,也由于他的狂所以他的诗句都很夸张。如写借酒消愁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一个“愁”字写到淋淋尽致。诗中言酒,借酒写诗。在那个专制的社会也许喝酒是一种发泄的方式,他们借酒写出了一生不平和心中的惆怅。诗都是写的很委婉的,所以一诗千意,不同的人读诗可以得出不同的意思,他们的诗都是有一面是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另一面则是写景。这样喻千意于诗中也是他们的挡箭牌。
酒于词中,词是宋代文化中的精髓,词人也是数不胜数。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都是范仲淹词中句。“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阳晚。”这是晏殊的词中句。这都是写独自愁,但不是愁自己的官途,而是愁相思愁光阴。
酒桌谈天说地,饭后言今欲未
古时喝酒解愁,现代喝酒发泄,古人喝酒吟诗作对,今人喝酒惹事生非。酒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无论是古还是今接朋待友,谈生意,套交情,调情等这些事都是少不了酒的。我们继承和并发扬了酒文化,但能像古人那样斗酒诗百篇恐怕是少之又少。现在大家搞聚会时就谈天说地,谈现在谈未来,这都是借着酒劲,我们可以把平时不敢说的都说了,把平时不敢做的都做了,把自己平时工作上遇到的事,感情上遇到的挫折,这时有了酒精的麻醉我们都能痛痛快快的说出来。女人还好点受了委屈可以给男人说,仍之可以靠着男人的肩膀大声哭出来,但是男人就不行,不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古人也正是如此,不敢说的就借酒来抒发,借酒来解愁。现在的我们风华正茂,时不时也会生出很多愁,有时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就想试试用古人的方法:一醉解千愁。但是醒来后发现愁未解,人倒是变了不少——憔悴了。尤其是现在为朋友送行时,一般都是要喝上三五杯然后豪放的说,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也有在酒桌上交友常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之类的。所以我们现在生活的种种都是受到了古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