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写写帮推荐)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作文教学改革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释怀的新气象,这是我们许多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结果。可是,尽管如此,作文教学的现状并非能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是灿烂如花。
作文教学多棱镜
镜头一和往常一样,教室里除了几个家长晚下班还没来接的学生外,别的学生都回家了。我低着头正批改着学生的日记。不知什么时候一位家长站到了我的身后:“瞧,这个孩子日记写得多好,我们家的**每次作业如果有日记,总是拿着笔要耗费好几个小时,哎,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我们家***也是这样的,每次一到写作文总是跑进跑出地过来问,写什么呢?该怎么写呢?真是头疼啊!”还有一个家长附和道。“是呀,每次写作文他累我也累,管管他吧,写作文就变成我的事了,不管他吧,写出来的作文看都不能看,哎!”
镜头二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我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拿起笔写的时候我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我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我一周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一副双眉紧锁的样子。于是我上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不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一见我问他,就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我一时语塞。
镜头三又该到作文讲评课了,这可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因为每到那个时候他们可以欣赏到班级中优秀的文章,他们一边听一边猜测着文章的作者,那心中道不尽的喜悦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眼色中互相传递着。作文讲评前,依照惯例得先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们争着拿自己的作文本,争着翻阅着作文本内老师的评价。“我是优三颗星!”“我是优五颗星!”“我是优一、二、三„„八颗星!耶!”得到八颗星的孩子眉宇见充满了自豪和得意。这时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头埋得很低的B,只见他偷偷地翻着自己的作文本,偷偷地看着作文本上的评价,就随即把作文本合上了。旁边的同学凑过来问他:“你是什么?”“我,我是一个良,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可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优?”B轻声地说着。
镜头四老师碰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当然是学生了。“这次写秋天景色的作文你们学生写得怎么样?” “我们啊,不用说了,学生写的基本是千篇一律!”A老师摇摇头说道。“我们也是,偶尔看到有几篇写得好的,细细一读原来是从作文书上大段大段地抄来的!唉!”B老师也补充道。“是呀,现在的作文课越来越难上了,你说指导得细一点吧,学生写出来的都差不多了,不指导吧,差一点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不像老教材,还有范文!难教啊!”
作文教学透视镜
自从升入三年级,一涉足到学生作文教学,很多老师都普遍感到:新教材的作文难教!根据这一问题,我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原因一家长干涉多,要求高
现在很多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对孩子的学习也相对比较重视。每次孩子们做完作业都得经家长检查,尤其是作文。由于很多家长在读孩子的文章时都抱着成人的眼光,结果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孩子作文可谓是一无是处。于是家长们常常惊呼:“这样的文章能算文章吗?交上去不把你们老师气死!重写!”结果沮丧的孩子只得乖乖地回到
书桌前重新提起笔。刚才费了好大的劲写的文章在爸爸妈妈眼里竟然这么糟糕,我是不是很笨啊?孩子一边提笔一边思索着。家长看看自己的孩子迟迟不动笔,便“帮”了起来。她坐在一旁说,孩子呢则像个记录员似的“唰唰”地动着笔。“妈,这件事明明不是这样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懂什么?这叫艺术虚构!就这样写着!”被无端的一顿数落,孩子心中所有的真实都被抖落了。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对作文充满了迷茫。
原因二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老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有些老师就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限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更是犯愁,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这怎么指导呢?一直习惯于限制与规定的他们这样一来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为了便于指导,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原因三教学方法不当
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质问这些老师,他们还头头是道地陈述自己的理由:放得太开了,以后面对考试怎么办?这样至少不会跑题。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相反,还有一部分老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中下游学生常常是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原因四教学评价滞后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写得如何,可能都不会再作修改。大部分教师也许是“忙”字当头,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粗略地写几句评语(有些评语都没有),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走个来回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几句泛泛而谈的评语。单一的评价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每次的作文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作文教学广角镜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我们的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敢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
一、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下面是我的一个学生第一次写的《泡茶》:
我先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了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叶们一个一个浮在水面上了。咦,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又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其他茶叶也跟着一片一片地掉了下去。
我给这篇文章打了优加四颗星,并且还给她写上了一段评语:你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相信你肯定亲自泡过茶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祝贺你!老师还发现你的想象力也特别的丰富,在你眼里,热水就成了可怕的龙卷风了,那一片片茶叶也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把茶叶掉下去的样子观察得再仔细一点,老师相信,你的这篇文章会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后别忘了让老师一起分享哟!
后来,这个学生回家又重新泡了一次茶,经过修改,写出了下面这篇文章:
我先把干干的扁扁的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茶叶们个个惊慌失措地逃到了杯口。片刻,水就平静了下来。茶叶们一个一个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仔细一看,啊,我上当了!其实那些茶叶们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呢!喝了水的它们一下子胖了不少,有一些喝多了水就往下沉。有的像一块石头猛地往下砸,有几片小的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接着,茶叶们开始调皮起来。老大学着跳水运动员抱着脚翻着跟头跳下来,老二和老三比老大还调皮,它们沿着杯壁“嗖”地滑了下来。老四还是个小妹妹,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压在了大哥哥们的身上,摔了个大跟头……
看来,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其实我们只要悄悄地放下我们的架子,蹲下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同样精彩。蹲下来,还自己久违了的童真;蹲下来,给孩子一片释放童真的晴空。
当然,除了教师拥有“蹲下来看孩子”的评价观外,在作文评价的方法上也要及时跟上,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吝啬我们的鼓励和赞美,相信学生对写作会拥有更多的自信。
策略
二、放开手脚,减少限制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他的一切都将徒劳。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把握住教材特点后,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作文很难,作文遥不可及,而要使学生感到作文不难,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使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天马行空,即便是一次次地上天或者入地都是一个个精彩的呈现。
我有一个学生,刚开始每次写日记的时候,他父母都带着他外出寻找写作的题材,结果,每写一次日记至少要耗费半天的时间。在他父母的努力指导下,佳作一篇篇地诞生了,《做年糕》---他妈妈专门带他到老家去看的;《寻找秋的足迹》---他爸爸带着他到雨中去寻找的;《爬九峰山》----他爸爸专门为写作文而带他去体验的„„,尽管写了这么多的好文章,可看得出,孩子的眼里却没有任何的喜悦。于是,了解到情况后我专门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此后情况大有改观。与以往相比,现在的文章内容更有趣味了。《两兄弟》-----写了他外婆家两条可爱的小白狗一起抢骨头的趣事;《不服气的头发》---写了小作者面对刺猬头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冰块保护记》---写了他们几个小伙伴一起想办法保护大冰块的逸事。下面则是他笔下的《我们的一家》------
我的爸爸是一个船员,他经常不在家,所以大部分时间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从小到大我都像影子一样跟着妈妈。爸爸不在的时候我总和妈妈睡。
今天,爸爸下班了,我又得和妈妈分开了,我心里非常不情愿。爸爸看见我嘟着嘴巴,故意问我:“怎么了,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我一听,生气地白了一眼爸爸,说:“今晚我还是要跟妈妈睡!”爸爸听了笑着说:“那我怎么办呢?我一个人不是太孤独了吗?”站在一边的妈妈听了我们的话,哈哈地笑了,说:“看来我就是你们的中心啊!”我听了妈妈的话,马上接过来说:“对,妈妈就是我们家的太阳,我是地球。地球不是一直绕着太阳转吗?”爸爸听了不高兴地说:“难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月亮吗?”我听了爸爸的话,忙说:“对,对,爸爸就是一个小小的月亮。”外婆听到了我们一家的谈话,笑着说:“那你们一家不就成了银河系了?”我们一听都笑了……
多平实的语言,多有情趣的生活!这就是一个三年级孩子内心的情感。信手拈来的材料却活脱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写照!如果我们紧紧地抓着不放手,何来文思泉涌?又何来真情描绘?
策略
三、日常积累勤练笔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老师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
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随文仿写《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哪翻哪,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哪招哪,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随文续写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有的说孩子们跑过去,在那房子的顶上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有的则依然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决定再做一个“幸福鸟”„„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随文拓写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英子的同时,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在课接近尾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掌声,是----------------------
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次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燕子专列》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之前,我一直在想:作文究竟是什么?此时我心中顿时豁然,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如果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真,那份实,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生机盎然!
第二篇:花开的声音——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文章转载自:http://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作文教学改革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释怀的新气象,这是我们许多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结果。可是,尽管如此,作文教学的现状并非能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是灿烂如花。
作文教学多棱镜
镜头一
和往常一样,教室里除了几个家长晚下班还没来接的学生外,别的学生都回家了。我低着头正批改着学生的日记。不知什么时候一位家长站到了我的身后:“瞧,这个孩子日记写得多好,我们家的**每次作业如果有日记,总是拿着笔要耗费好几个小时,哎,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我们家***也是这样的,每次一到写作文总是跑进跑出地过来问,写什么呢?该怎么写呢?真是头疼啊!”还有一个家长附和道。“是呀,每次写作文他累我也累,管管他吧,写作文就变成我的事了,不管他吧,写出来的作文看都不能看,哎!”
镜头二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我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拿起笔写的时候我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我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我一周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一副双眉紧锁的样子。于是我上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不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一见我问他,就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我一时语塞。
镜头三
又该到作文讲评课了,这可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因为每到那个时候他们可以欣赏到班级中优秀的文章,他们一边听一边猜测着文章的作者,那心中道不尽的喜悦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眼色中互相传递着。作文讲评前,依照惯例得先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们争着拿自己的作文本,争着翻阅着作文本内老师的评价。“我是优三颗星!”“我是优五颗星!”“我是优一、二、三……八颗星!耶!”得到八颗星的孩子眉宇见充满了自豪和得意。这时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头埋得很低的B,只见他偷偷地翻着自己的作文本,偷偷地看着作文本上的评价,就随即把作文本合上了。旁边的同学凑过来问他:“你是什么?”“我,我是一个良,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可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优?”B轻声地说着。
镜头四
吃好午饭,等学生走尽,我们平行班的四个老师终于能够碰在一起了。老师碰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当然是学生了。这不,我们几个好不容易有个饭后的空闲,又聊了起来。“这次写秋天景色的作文你们学生写得怎么样?”年长一点的顾老师先问道。“我们啊,不用说了,学生写的基本是千篇一律!”A老师摇摇头说道。“我们也是,偶尔看到有几篇写得好的,细细一读原来是从作文书上大段大段地抄来的!唉!”B老师也补充道。“是呀,现在的作文课越来越难上了,你说指导得细一点吧,学生写出来的都差不多了,不指导吧,差一点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不像老教材,还有范文!难教啊!”顾老师感慨道。这下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我的身上,好象等我支什么高招呢!“我啊,我们班倒有几个写得蛮好的,到时候我拿过来让你们看看。”这时下午的预备铃响了,我们几个就这样匆匆散去。回到教室我拿出学生的作文本,又读了起来。边读边回想他们刚才的那番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作文教学透视镜
自从升入三年级,一涉足到学生作文教学,很多老师都普遍感到:新教材的作文难教!根据这一问题,我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原因一
家长干涉多,要求高
现在很多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对孩子的学习也相对比较重视。每次孩子们做完作业都得经家长检查,尤其是作文。由于很多家长在读孩子的文章时都抱着成人的眼光,结果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孩子作文可谓是一无是处。于是家长们常常惊呼:“这样的文章能算文章吗?交上去不把你们老师气死!重写!”结果沮丧的孩子只得乖乖地回到书桌前重新提起笔。刚才费了好大的劲写的文章在爸爸妈妈眼里竟然这么糟糕,我是不是很笨啊?孩子一边提笔一边思索着。家长看看自己的孩子迟迟不动笔,便“帮”了起来。她坐在一旁说,孩子呢则像个记录员似的“唰唰”地动着笔。“妈,这件事明明不是这样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懂什么?这叫艺术虚构!就这样写着!”被无端的一顿数落,孩子心中所有的真实都被抖落了。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对作文充满了迷茫。
原因二
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老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有些老师就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限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更是犯愁,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这怎么指导呢?一直习惯于限制与规定的他们这样一来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为了便于指导,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当然除此之外,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原因三
教学方法不当
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质问这些老师,他们还头头是道地陈述自己的理由:放得太开了,以后面对考试怎么办?这样至少不会跑题。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相反,还有一部分老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中下游学生常常是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原因四
教学评价滞后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写得如何,可能都不会再作修改。大部分教师也许是“忙”字当头,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粗略地写几句评语(有些评语都没有),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走个来回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几句泛泛而谈的评语。单一的评价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每次的作文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文教学广角镜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我们的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敢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
一、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下面是我的一个学生第一次写的《泡茶》:
我先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了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叶们一个一个浮在水面上了。咦,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又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其他茶叶也跟着一片一片地掉了下去。
我给这篇文章打了优加四颗星,并且还给她写上了一段评语:你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相信你肯定亲自泡过茶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祝贺你!老师还发现你的想象力也特别的丰富,在你眼里,热水就成了可怕的龙卷风了,那一片片茶叶也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把茶叶掉下去的样子观察得再仔细一点,老师相信,你的这篇文章会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后别忘了让老师一起分享哟!
后来,这个学生回家又重新泡了一次茶,经过修改,写出了下面这篇文章:
我先把干干的扁扁的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茶叶们个个惊慌失措地逃到了杯口。片刻,水就平静了下来。茶叶们一个一个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仔细一看,啊,我上当了!其实那些茶叶们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呢!喝了水的它们一下子胖了不少,有一些喝多了水就往下沉。有的像一块石头猛地往下砸,有几片小的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接着,茶叶们开始调皮起来。老大学着跳水运动员抱着脚翻着跟头跳下来,老二和老三比老大还调皮,它们沿着杯壁“嗖”地滑了下来。老四还是个小妹妹,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压在了大哥哥们的身上,摔了个大跟头……
看来,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其实我们只要悄悄地放下我们的架子,蹲下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同样精彩。蹲下来,还自己久违了的童真;蹲下来,给孩子一片释放童真的晴空。
当然,除了教师拥有“蹲下来看孩子”的评价观外,在作文评价的方法上也要及时跟上,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吝啬我们的鼓励和赞美,相信学生对写作会拥有更多的自信。
策略
二、春风放胆来梳柳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他的一切都将徒劳。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把握住教材特点后,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作文很难,作文遥不可及,而要使学生感到作文不难,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使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天马行空,即便是一次次地上天或者入地都是一个个精彩的呈现。
我有一个学生,刚开始每次写日记的时候,他父母都带着他外出寻找写作的题材,结果,每写一次日记至少要耗费半天的时间。在他父母的努力指导下,佳作一篇篇地诞生了,《做年糕》---他妈妈专门带他到老家去看的;《寻找秋的足迹》---他爸爸带着他到雨中去寻找的;《爬九峰山》----他爸爸专门为写作文而带他去体验的……,尽管写了这么多的好文章,可看得出,孩子的眼里却没有任何的喜悦。于是,了解到情况后我专门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此后情况大有改观。与以往相比,现在的文章内容更有趣味了。《两兄弟》-----写了他外婆家两条可爱的小白狗一起抢骨头的趣事;《不服气的头发》---写了小作者面对刺猬头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冰块保护记》---写了他们几个小伙伴一起想办法保护大冰块的逸事。下面则是他笔下的《我们的一家》------我的爸爸是一个船员,他经常不在家,所以大部分时间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从小到大我都像影子一样跟着妈妈。爸爸不在的时候我总和妈妈睡。
今天,爸爸下班了,我又得和妈妈分开了,我心里非常不情愿。爸爸看见我嘟着嘴巴,故意问我:“怎么了,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我一听,生气地白了一眼爸爸,说:“今晚我还是要跟妈妈睡!”爸爸听了笑着说:“那我怎么办呢?我一个人不是太孤独了吗?”站在一边的妈妈听了我们的话,哈哈地笑了,说:“看来我就是你们的中心啊!”我听了妈妈的话,马上接过来说:“对,妈妈就是我们家的太阳,我是地球。地球不是一直绕着太阳转吗?”爸爸听了不高兴地说:“难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月亮吗?”我听了爸爸的话,忙说:“对,对,爸爸就是一个小小的月亮。”外婆听到了我们一家的谈话,笑着说:“那你们一家不就成了银河系了?”我们一听都笑了……
多平实的语言,多有情趣的生活!这就是一个三年级孩子内心的情感。信手拈来的材料却活脱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写照!如果我们紧紧地抓着不放手,何来文思泉涌?又何来真情描绘?
策略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老师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随文仿写
《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哪翻哪,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哪招哪,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随文续写
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有的说孩子们跑过去,在那房子的顶上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有的则依然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决定再做一个“幸福鸟”……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随文拓写
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英子的同时,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在课接近尾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掌声,是----------------------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次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燕子专列》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谢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之前,我一直在想:作文究竟是什么?此时我心中顿时豁然,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如果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真,那份实,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生机盎然!
第三篇:作文教学漫谈
引导 开放 自由 体验
——作文教学漫谈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然而作文教学脱不开传统观念的禁锢,习作空间闭塞狭窄,学生习作的人文环境压抑沉闷,很多学生的作文不是表达自已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而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如何摆脱这种现状,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来?笔者以为要从命题方式、习作内容、习作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切实地开放习作空间,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情倾诉。
一、命题——多点引导,少点规定
作文命题中过多的规定往往束缚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所以我们的命题要少一点对文体创作的规定,淡化文本本身的要求,关注起学生的积累,用命题去引导学生的倾吐欲望。
(1)命题贴近学生。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同样是一个题目《难忘的一件事》,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写这个题目,教室里肯定是唉声一片,因为这个题目学生是太熟悉不过了。但如果教师换一种形式出示,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例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教师只要创设一个符合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生活体验。如学会技能获得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时的愤慨……学生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例二:让学生评点生活。让学生动手作文前,说说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或看到的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又是兴味盎然。
(2)让学生自由命题。或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自拟题目,材料可以是一段话,一首诗,一种情景,一种声音,一种物品等等,也可以什么也不提供,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由命题往往会让学生放开束缚的思维,找到自己情感的生发点,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二、内容——多点开放,少点束缚
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作文基本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训练。殊不知,这种从写到写的封闭式的作文训练,使多少的学生一想起作文就“望而却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多元的、多彩的。新课标提倡学生要用“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开放性的作文教学,不能囿于教材,应该超越教材,要解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创设练习作文的多种机会。所以我们的内容 应该淡化统一,摒弃无关的束缚,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让学生吐露真情。
(1)敞开心扉,心语作文
人人都有一个丰富而神秘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谈谈自己的愿望,写写自己的爱好,都可以成为学生爱写的题材。
(2)阅读书籍 感受作文
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作文积累的开始。读写如何很好的结合,如何互相促进,也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所教的班级中经常出一些跟阅读有关的习作题目,如:《我喜欢的三国英雄》、《我最崇拜的水浒英雄》、《给西游记中的妖怪分分类》等题目,学生都非常乐意去研究,去阅读,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达成读写的互相促进。
(3)学会实践 应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比如构想广告词、编写主持台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曾带班里的几个学生进行过一交写调查报告的实践。我们利用假日时间对家乡的西溪进行水污染的调查,完成了“解开西溪污染之谜”的调查报告,获得了金华市三等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一个新矿藏。
(4)观察自然 生活作文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神奇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的学生,每次学校组织春游或秋游,尽管目的地也许是学生多次去过的,但他们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在学生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时,灵感的思绪被美景触动,奇思妙想勃然而发,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
(5)时空错位 幻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为作文训练的基本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心情地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开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们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形式——多点自由,少点僵化
小学生作文往往凭兴趣出发。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习作能力。
(1)、实物素描 提高洞察力
学过素描的学生都知道,美术教师在要求学生观察实物时,要经细细观察实物的外形、质感、材质、光线、阴影等,我们的作文何不也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描述呢?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一些实物素描课让人记忆犹新。他引导学生观察“桔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感受它的香气、味道、重量,并引导学生留意桔子与众不同的细微特征。对着实物,学生很容易就能对一些特征进行生动的描写,如:颜色是黄里透红;外形像拳头,又像小南瓜;香味是淡淡的;桔子上的两张小叶子像顶着一顶小帽子;剥开桔皮,看到里面的桔瓣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又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实物的展示,学生怎么能想出如此传神而精确的词句呢?
(2)、即兴作文 培养敏锐力
即兴作文是一种抓住瞬间感受,快速构思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倾向,决定训练内容。作为一名老师,也应随时留心,对准镜头,捕捉生活,为学生提供作文的素材。有一次,上课已5分钟了,班上的“小懒虫”突然闯了进来,课暂时被中断。我很生气,可看他今天的神态却是目光安详,一点没有心慌的感觉,我觉着里面肯定有文章。于是,让同学们一起来猜猜他迟到的原因。大家一时来了兴趣,纷纷举手表达……学生各种合情合理的猜测,“小懒虫”出人意料的实情,无不让学生感到新奇和有趣,此时的写作完全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心需求。总之,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进行作文教学的材料。教师要善于触着他们胸中的积蓄,唤起表达的欲望。
(3)、情境作文 增强感染力
作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媒体,有意地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般形式有活动体会情境、实践感受情境、语文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扮演体验情境、媒体再现情境。如指导写《我的老师》,让学生深情歌唱《小小米兰》,心头涌起感激之情,对辛勤园丁的劳动增加理解,笔下老师的形象才丰满、感人。再如学写运动会的场面,教师可有选择地播放一些视频,出示一些照片,再现那热烈的比赛场景,引导学生细心、有序地观察,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从而写出内容既生动、又充实的文章来。
(4)、编写童话 发挥想象力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也是孩子们特别能发挥的文体,教师组织学生听编童话、看图编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说续写童话、独立编童话,都能有益地提高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如学了《坐井观天》,可让学生写写出井观天;学了《狐假虎威》,可让学生写写老虎第二次受骗的经历。也可以出示一张图画,一段音乐,让学生自编一个童
话。甚至可以是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创作,形式非常灵活,而学生又都是那样的投入。
(5)、随文练笔 强化构词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随机穿插一些形式灵活的小练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随文练笔的好处就在于学生不用为题材发愁,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抓住学生正被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所打动的良好时机,让他们给小女孩说几句,写几句,都是信手拈来,言传心声的真情作文。议论了《凡卡》的种种结局后,让他们续写凡卡,学生都觉得挺有想法的。有一次,我在给学生上《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时,让他们选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表达这个故事,学生们有的用对话,有的用诗歌,忙得不亦乐乎。有一位学生采用了三字经来描述这个故事:“蔺相如,封上卿。廉将军,不服气。骑大马,显威风。蔺相如,顾大局。往回赶,避冲突。手下人,看不过。怨宰相,怕将军。蔺相如,细解释。明大义,为国家。老廉颇,仔细想。争地位,不应该。背荆条,去请罪。将相和,美名传。”学生的构词能力之强,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四、评价——多点体验,少点甄别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评价活动贯穿着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它还应是一种多角色的评价,学生、教师、家长甚至社会都应成为作文评价的有力参与者,使作文评价真正成为激发作文动机,唤醒内心倾诉的催化剂。
1、教师评价——多一点鼓励
教师的评语应该是体验型的,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教师的评语也应该是欣赏型的,教师只有懂得欣赏,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文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在注视他、关心他;教师的评语还应该是疏导型的,用你的真诚去唤起学生倾诉的强烈愿望。批语可比是教师手中的一个砝码,激发兴趣也好,培养信心也好,都可以运用自如。一篇好的文章,评价中来点“刺激”,指出一个小毛病,提醒学生不要骄傲自满,还要再努力。一篇失败的习作,评价不够好,学生要灰心丧气了,批语可以作出肯定,点出文中一个好句子,一个好词,一个好的想法,以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2、自我评价——多一点鉴别
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修改作文必须以正确评价为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判断、评价自己作文的优劣,才能产生修改的动机和需要,才能在不断地修改中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
篇的能力,从而树立自己修改作文、改好作文的信心,提高自我评价的主动性。一般做法有:晨读时,让学生抽点时间诵读自己的作文;课外阅读时,将习作作为一个阅读的内容;进行新作练习时,找出以前那些题型类似的旧作读一读,既达到自我评价的目的,又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同学评价——多一点欣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作文练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经验,而他们的阅读、评价能力的发展更是先于作文能力,因此,他们常常处于“眼高手低”的境况,给他们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评价能力,兴致都是很浓的。再说,作为习作者的同龄人,他们在生活经历、认识深度、知识结构上处于同一层次,他们往往比教师更容易发现儿童世界的真实。
将习作交给同学评价,让同学欣赏你的成功之处,无疑会让习作者产生一种满足感。交给学生评价任务要单一,要明确,要使这顶活动本身带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做,善于做。平时,我总是喜欢让学生传阅日记、周记,特定的任务就是将看到的好词、好句用曲线划出来。这种明确的操作导向,愉悦了学生的心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变成了单纯的欣赏。一些平常却又闪烁着“真实”光芒的句子就在学生的眼中被发现,被划上了动人的曲线。一篇普通的习作被赋于了更多的可取之处,学生心里是多么高兴和自豪啊!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浦阳镇的物资交流大会。学生通过互相传阅,搜集了好多精彩片段。如一位学生看到几个耍猴人在强逼猴子表演节目,又让猴子向众人讨钱,他不禁想到:人和动物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呢?还有一位学生跟着妈妈去逛街,看到不同摊位上的顾客多少很不均匀,了解了原因后,不禁感叹:商品要价廉物美,人也要德才兼备呀!这些想法希里古怪,让成人看了,说不定会认为不真实呢。可同学不这样看,在他们眼里,这样写就是好。于是,许多人划上了曲线,表示赞美。我想: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权扼杀学生的这种创新吧。就让天真去激励天真,童趣去唤醒童趣吧。
4、家长评价——多一点情趣
要鼓励家长对学生作文进行再评价。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他们对子女的生活经历、举止爱好、性格类型、言行特点比教师了解得更具体、更细致,学生作文反映的事情是否真实,言谈举止的描写是否得体,家长都可用生活体验来衡量,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指出文中的不妥之处。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气氛融洽民主,儿童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甚至可以通过争论,来促成对习作内容的再认识。我每次改好作文,都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享,学生总是兴致勃勃。
总之,作文是开放性的教学体系,教师只有大胆地开放习作空间,唤起学生的真情倾诉,让学生在绿色和谐的习作氛围中,大胆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涌现出“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的精彩习作。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漫谈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刘 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于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学习。再此,先向大家说声谢谢。记得我的大学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一句话: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学语文其实也很简单。也正是冲着“简单”这两个字,我最终站在了语文课堂的讲台上,却发现“简单”这两个字还真是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教好语文就两个字:读、写。说得稍微复杂一点就是四个字:多读多写。这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说它不简单,是因为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却贵在得法。今天,我想从这个“法”出发,结合我们班的情况来谈一谈我浅薄的认识。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行“法”。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当然对于那些不愿意学习语文的学生,就得采取点强硬措施(当然不是体罚),一旦尝到了甜头,有了兴趣,养成了习惯,我想他会慢慢喜欢上语文的。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教学导语的新颖性。导语是新课的引子,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课堂上,我一般会根据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导语形式。比如在上《我的第二次生命》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会设置几个问题,我会问“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在这篇课文中却说是第二次生命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和我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的兴趣。再比如上《家乡的桥》这篇课文,我会以音频录像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影像中去寻找江南水乡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家乡的桥”。通过这种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的探究习惯。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孩子的逻辑和抽象能力也开始增强,所以也是培养他们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在学习《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项家庭作业:对于曹操战败后,可能会对他的部下说些什么,以及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把它写成短文的形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家庭作业,并且从他们交上来的小文章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逻辑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都在增强,同时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在慢慢地提高。再比如学习《扬州茶馆》这篇课文,我只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回家做一份“炒鸡蛋”,并把“炒鸡蛋”的这个过程写下来。这样的家庭作业很受学生喜欢,因为这样的学习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会觉得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学,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以重视语言的朗读、品评和感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根本“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从语境到语言到思想,都是引导学生品评、感悟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所以只能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感悟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我会先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五位壮士相继跳下悬崖时发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再由其他同学来品评,在这样一读一品的互动过程中,理解词语“壮烈豪迈”的意思,同时感悟五位壮士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以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为情感“法”。
“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月亮还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学生自然也有迟速发展之差,如何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也成了我应该注重的一个问题。我总是习惯性地在他们的作业本上、一课一练上写上我想对他们说的话,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加油,有时是一小段话,我知道这是有用的,因为与学生的心更近了。我说我总是准备了三颗“心”,送给优等生的是“雄心”,送给中等生的是“信心”,送给困难生的是“上进心”。
四、利用媒体资源,创设美的课堂。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比如在上《律师林肯》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制作月亮的升落、人脸的转向、月光的照射,更直观地将语言文字展现出来,借助活动的课件将难以理解或复杂的天文学知识浅显化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我总是缺乏耐心,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提问时总是不能顾及每个学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表达自己的感想。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写前指导,使学生下笔写作时没有方向感„„
教书是门艺术,我还在艺术的大门之外徘徊,我深知语文教学的这条道路将是“路漫漫其修远”,但是“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所以也非常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能够多多指导,给我提出意见,我也将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胸有成竹、教学有道的语文教师。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1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 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 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 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 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 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学生主体性教学
3.1 教学思想的转变。传统教学重视教师的作用,其重心在“教”。教师是主导也是主体。教师采用的多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着力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于此,学生也能习得一些知识,但是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多有欠缺。《标准》强调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其由重“教”而转向重“学”,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有所学”,而且让学生“想学”、“会学”,智力也得以“学”。这种转变是一大进步,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2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体现在老师教授和学生自学探究两种教学模式当中。一方面,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心里始终要有学生的存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老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要采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介入。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讲课”。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学好需要学习的知识。当然,要因材施教,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授课任务”。
4.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5.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就是上完课后对一节课的各方面进行总结。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必要的。对于学生而言,进行课后小结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明白了不足之处,从而更激发了自学的兴趣,并把小结后的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就当天的课做好小结,然后,应该及时反馈,公正评价。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及时反馈,最好在当堂、当天给予评价,在学生记忆最鲜明、希望知道结果的心情最迫切,趁热打铁才最容易奏效。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如果学 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