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谈社会学本科教学
漫谈社会学本科教学
秉承中国教育“毁人不倦”之传统,鄙人在高校社会学讲堂上“忽悠”六载,期间兼任社会学辅导员三年,激情告别毕业生两届。作为职业的社会学给了我一个饭碗,但由于没有足够的银子举办一场体面的社会性的象征仪式,所以至今我还算不上成家。社会学家们经常在思考:社会学为何?社会学何为?我经常在想:社会学本科生在扮演什么角色?社会学毕业生能做什么?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绞在一起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学本科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社会学职业稳定器的作用。遥想当年,国内还只有少许大学开设社会学本科专业,而如今,大一点的综合性院校都有这一专业。数量上的大跃进一度刺激了对老师的需求,曾几何时,社会学硕士毕业生想进大学教教书不是难事,这又进一步激发了本科学生的升学热情,“考研——进高校”成为学生们乐此不疲的模式。可惜好景不长,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社会学硕士进高校的路子基本上没有了,因为这么多年的持续进人,很多学校的社会学老师已经趋于饱和,甚至连土博士也面临“海归”们的挑战。除了继续象牙塔,社会学毕业生能做什么?当问到这些问题时,社会学教育工作者通常会告诉学生,社会学啥都可以做,去企业,去政府,去社区,路子多着呢!社会学老师认为只要管好教学这个“生产环节”就行了,就业是“销售环节”,不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这好像有道理,但我们恰恰在“生产环节”上出了问题,社会学本科教育问题多多,社会学界真应该吸收一些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思想,好好反思一下社会学本科教学了。
首先说教学对象。咱常说“不懂农民,就不懂中国”,其实不懂大学生,不可能教好社会学。在社会学本科教学中,要区分两类学生:想拿社会学作为今后饭碗的和想毕业就马上工作的。目前社会学专业的社会认可程度比想象中的要低,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不知道社会学是啥玩意儿,主动选择的人数并不多。可以说,很多学生是“被社会学”的。在对社会学的接触中,有些学生发现学这东西还是有点意思的,甚至想将来以社会学业,但干这一行的人不是大学老师就是研究所的人,如果翻翻学术刊物,会发现几乎没有“社会人士”的声音(他们即便有闲功夫玩这种“高雅”的游戏,也没钱给编辑版面费啊!)。因此,想以社会学为业,得继续读书(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迫于就业压力而考研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想玩也玩不起学术,没心思读原著,没心情认真做论文,他们只想毕业后找个好点的饭碗,希望从这门学科中学到一些接近现实社会的,对今后找工作有帮助的知识。社会学老师们似乎并不在意这一类学生的利益诉求,给他们传授的知识大多是学术性的。也许,这恰恰就是社会学和社会学教育工作者的尴尬。社会学是一门视野宽阔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式,这个专业的优势必须等学生融入社会之后才能慢慢显现。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社会学学生修炼的是太极内家功,而市场营销之类的专业则是练习外家功,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修炼内家功的人更具成就大业之潜质。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用社会学的视角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学想象力,从长远看,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应该会比其他人更有发展前途,可问题是社会对此专业的认可程度比较低,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就业机会少,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西方的那一套社会学理论,究竟对今后找工作有多大帮助,这在很多学生心里可能是个问号。当然,我并不是说本科生教学要顺应市场时髦化,去追求一些功利性的东西,这样只会让社会学走向庸俗,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但社会学教师应该理解和关注那些没有学术兴趣的学生,要尽力教好社会调查方法、统计软件应用、问卷设计和分析等方面的实用性知识。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时代,在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工资水平还不及农民工的今天,许多学生满脑子想的是今后怎么生存,如果成天要求不想考研的学生要读多少原著,写多少读书笔记,不但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
再说说教材。和西方比较,数量上咱可能是赢家,但质量却不可同日而语。以社会学概论为例,市面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版本,观其内容,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编排体系雷同。为了显现社会学多么深奥,用一大堆学术性的语言,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下个定义,搞得又长又晦涩,让这一门本来生动鲜活的学科,变得枯燥乏味。如果把国内社会学概论教材和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相比较,只能让社会学人自觉形秽。波普诺的这本经典教材已经更新到第十一版,它是以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案例来向世人展示社会学的魅力,让读者体会学习社会学的乐趣和价值,而这正是初入社会学殿堂的本科生所迫切需要的。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一本很有价值的带有本土化色彩的社会学概论教材,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学界的遗憾(当然,我们也不能直接把波普诺或吉登斯的《社会学》中译本作为本科教材,那样岂不是显得社会学人太无能?)。当前,高校的教材编写工作过于浮躁,很少见到有人能静下心来,N年磨一剑,出版自己的学术精品作为教材。教材大多是合作写成,在同一教材中,文风迥异,经常可以看到前后重复的东西。有时为了出版国家级“精品”教科书,某位社会学大家号令一帮学者参与,而这些学者中的一部分人又不乐意去做,于是让自己的研究生代劳,说的难听点,这好似建筑商的层层外包。有些研究生导师在教授某门课时,让听课研究生编写教材,部分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往往疲于应付,拿几本相关教科书抄抄写写,很短的时间就可大功告成。当社会学本科生翻阅这些教材时,不知会对社会学有何感想。
接下来谈谈实践性教学问题。和纯粹的思辨性科学不同,社会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问,社会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理论检验、理论建构并非其兴趣所在,宏大的理论叙事离他们实在太遥远,社会学家们做的事情不一定会让他们产生兴趣,多数学生希望学校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然而,很多学校的社会学专业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要求老师的“教”来源于实际经验,而学生的“学”也能直接运用于实践。目前这两方面都有欠缺:一方面,部分教师很少深入社会,对社会缺乏亲身体验,讲授的东西也只能停留在书本,无法给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学问。另一方面,尽管很多老师经验丰富,却没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甚至忽视了对本科生尤其重要的毕业实习工作。有些学校,用社会调查研究来代替学生的毕业实习,导致学生经验严重匮乏。更有甚者,还有学校干脆取消实习。当我听一位哥们说他们学校的社会学根本就不搞毕业实习,我惊愕不已,忙问为什么,他的回答是:“院领导搞哲学的,不喜欢实习那一套”,听完哥们之言,我猛然想起那个叫什么麦可思公司的老总王伯庆在国家图书馆讲的一席鸟话:“和中国教育比起来,三鹿奶粉算什么,小孩没了,再生一个呗!但孩子教育了20年,被教育整坏了,父母都快更年期了,不能再生啊!”实践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社会学教育工作者自身应深入社会,多让本科生参与自己的课题,带领他们到基层开展调查,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而且尽量让想就业的学生及早接触企业,毕竟这是众多社会学学生今后的归宿。
社会学本科教学的尴尬深受社会结构限制,当前中国整个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高校的人文精神缺失;学校官僚化;在待遇上,高校教师不仅和公务员差距原来越大,甚至让五十步笑百步小学老师笑话(人家至少有个《义务教育法》保障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虽然执行的地方少)。整个教育系统出现了浮躁风气,功利化倾向很浓,在一个不健康的教育体系中,很难培养出健康发展的学科。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为困扰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制约社会学人才培养的社会现实,但受社会结构制约的人也不是不可作为的,正如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所述,结构既是行为的中介,又是行为的结果;社会结构性特征不可能和行动无关,它是反复不断地卷入行动的生产与再生产。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缓慢而艰难的改革之际,在政府和社会努力解决就业问题之时,社会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作为。社会学本来就是以修炼“内家功”见长的学科,社会学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社会学想象力。由于很多社会学新生属专业调剂,对专业缺乏了解,因此,在大学伊始就要做好社会学的启蒙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用幽默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培养起学生的专业热情;社会学教师应该克服功利倾向,尽可能多的编写出生动的本土化的适合社会学本科生的教材;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是否有学术兴趣,尽量关注没有学术兴趣的学生,重视实用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总之,社会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批判性反思精神,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性,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既然选择以社会学为业,就应该为这项事业去奋斗,推动这一学科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北京大学社会学本科书单
更多低价一至三折正版图书、社会学考研资料大全请见
花 间 书 阁:http://shop65147287.taobao.com/ 北大社会学本科生的书单0
1.C?赖特?米尔斯著:《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等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年版。
2.2.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渗原、陈育国、迟刚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埃米尔?迪尔凯姆著:《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 三联书店 2000年版。
4.埃米尔?迪尔凯姆著:《自杀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5.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年版
6.彼特.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7.彼特?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
8.边燕杰主编:《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联书店 2002年
9.陈吉元:《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10.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 三联书店1985
12.费孝通著,《生育制度》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13.古德:《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6年版
14.何清涟:《现代化的陷进》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15.华尔德:《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吉登斯, A.(Giddens, Anthony), 1938-著《亲密关系的变革 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
18.吉登斯, A.(Giddens,Anthony), 1938-著《批判的社会学导论》廖仁义译台北 唐山出版社
19.吉登斯, A.《现代性的后果》,田禾翻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0.吉登斯:《超越左与右 激进政治的未来》李惠斌, 杨雪冬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1.吉登斯:《社会的构成 结构化理论大纲》,三联书店1998年版
22.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赵旭东,23.吉尔伯特:《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4.简惠美 著,《韦伯论中国 《中国的宗教》》初探,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 民国77 金耀基著, 1999:
25.《从传统到现代》,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科瑟, L.A.(Coser, Lewis A.)著《社会学思想名家 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石人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27.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三联书店1994年版。
28.李培林等,1992:《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李培林主编,1995:
29.《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0.李强,1993,《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31.李强,2000:《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福建:鷺江出版社梁漱冥,1987: 32.《中国文化要义》,上海: 学林出版社
33.林语堂:《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34.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陆学艺主编, 2002:
35.《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路学艺:
免费赠送考研公共课资料/答疑邮箱:subdragon11@gmail.com 大量低价一至三折正版图书目录 详见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jianzui 更多低价一至三折正版图书、社会学考研资料大全请见
花 间 书 阁:http://shop65147287.taobao.com/ 36.《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7.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8.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9.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 陈维纲等译,北京 三联书店 1987 40.马克斯?韦伯著:《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41.马林诺夫斯基, B.(Malinowski, B.)著《文化论》费孝通等译,重庆 商务印书馆 民国34
42.玛格丽特.米德:《代购》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43.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44.诺贝特?埃利亚斯著:《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2卷北京 三联诺思:
45.《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三联书店1994年版。
46.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7.帕累托:《精英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帕森斯(Parsons, Talcott), 1902-1979 著《经济与社会》刘进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9
48.帕森斯(Parsons, Talcott)著《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梁向阳译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49.齐尔格特.鲍曼著:《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高华等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0.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1.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2.吴晗,费孝通等著《皇权与绅权》上海 观察社 1937 53.西里尔.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54.谢立中,《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导论》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 55.谢立中著 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台)桂冠图书公司1988年版
56.杨善华 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57.[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 对这门学科和职业的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8.其它参考书还可以到《社会学教程》每章后的参考书中选择
免费赠送考研公共课资料/答疑邮箱:subdragon11@gmail.com 大量低价一至三折正版图书目录 详见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jianzui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本科)形成考核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C)
孟德斯鸠 B.孔德 C.托克维尔 D.马克思 科塞是(B)的代表人物。
结构功能主义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社会互动理论 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C)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章太炎
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BCD)孔德 B.马克思 C.涂尔干 D.韦伯
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法国思想家占了相当的分量。当代法国社会学家有(BD)吉登斯 B.布迪厄 C.哈贝马斯 D.福柯
属于社会学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ABC)抽样问卷调查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C)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B)的表现 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米德认为自我包括(BC)本我 B.主我 C.客我 D.超我 社会化的结构包括(AB)
家庭 B.学校 C.工作组织 D.大众传媒 以下属角色失调现象的有(ACD)
角色中断 B.角色认同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D)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理论 D.拟剧理论
从(C)角度出发,社会关系可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B)费考通 B.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BC)
限于两个人之间 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C.相互依赖 D.有事相求 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AB)
关系性 B.无形性 C.可转让性 D.弥散性 冲突的形式包括(ABCD)口角 B.战争 C.仇斗 D.械斗
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C)的标准 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家庭的传统功能,即(B),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抚育功能 B.生产功能 C.赡养功能 D.消费功能(C)不属于正式组织 学校 B.公司 C.同乡会 D.教会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BCD)
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CD)
符号互动理论 B.家长制理论 C.结构功能理论 D.社会冲突理论 与初级社会群体想比较,社会组织的特征有(BD)
成员关系亲密 B.明确的行动目标 C.成员不可替代 D.规范的制度 提出中层理论的社会学家是(B)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D)
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C)社会结构 B.社会制度 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以下(ABD)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
卡利斯马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实行强制性健康保险制度的国家有(BC)英国 B.德国 C.加拿大 D.美国
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ABD)
私有产权制度 B.公有产权制度 C.集体产权制度 D.混合经济制度
“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B)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吉登斯 B.腾尼斯 C.恩格斯 D.哈贝马斯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A)的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D.诺斯
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C)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按照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类型,社区可以分为(ABC)亲缘社区 B.同事社区 C.邻里社区 D.朋友社区
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BD)自然社区 B.农村社区 C.法定社区 D.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ABC)
自然起源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设 D.城市衰败
在一种分层结构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分层结构是(C)
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封闭性结构 D.开放性结构
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这种流动是(B)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B)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BCD)家庭背景 B.社会声望 C.财富 D.政治权力
以下社会分层制度中属于封闭性社会分层结构的是(AD)奴隶制 B.农村社区 C.城市社区 D.种姓制(ABD)是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结构定型化的描述
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D)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理论
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B)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B)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C.非强制社会控制 D.政权控制 以下属于人口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的有(ABC)人口数量 B.人口结构 C.人口素质 D.人口社会化 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ABCD)习俗 B.宗教 C.道德 D.社会舆论
“非典”期间,某些地方政府初期未及时公布“非典”疫情是抢购风潮发生的重要因素。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B)
结构性助长 B.结构性紧张 C.诱发因素 D.社会控制机制 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C)偶合人群 B.常规人群 C.表意人群 D.行动人群
(B)是由一种毫无根据的想法引起的、有很强感染力的行为 恐慌 B.大众竭斯底里 C.时尚 D.传言 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ABCD)
无组织性 B.不稳定性 C.非常规性 D.易受暗示性 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AD)
暴民 B.表意人群 C.偶合人群 D.骚乱人群 以下属于当代中国集体行动的是(ABC)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集体上访 D.集体出游 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带来全球相互依赖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C)
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广义全球化 D.开放型社会 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B)
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开放型社会 D.广义全球化 以下是社会变迁发生原因的是(ABCD)
人口变动 B.技术发展 C.文化交流 D.自然环境的变化 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包括(ABCD)经济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城市化 D.人的现代化 下列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果的是(ABC)
贸易同质化 B.价格竞争同质化 C.人们需求的同质化 D.文化消费多样化
二、名词解释
1、解释性研究:是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深化。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分析。
2、镜中我:是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3、无效文化传递: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其最显著的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
4、常人方法学:该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创立的。它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决定的,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的和心照不宣的。但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常人方法学认为在任何一个互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背景知识,互动双方都必须了解这种背景知识,遵守其隐含的规则。
5、科层制:也称官僚制,是建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基础之上,以有效也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业人员按照正式规则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
6、单位的制度性依附:是指单位成员对单位的高度依附是由单位制度本身所决定的,而不取不取决于具体的人际关系。这种制度性依附是单位制度的基本特征,它具体体现在单位成员骊单位的社会和经济依附,单位成员对单位政治的依附,单位成员对直接领导的人身依附。
7、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城乡区别对待的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
8、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9、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社会分化的一个生要维度。社会学家用这一概念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标准,人们之间也可以区分出不同层次,而人们所属的不同层次是高低有序的。因此,社会分层研究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不平等。
10、社会控制:简单的说,就是为了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行预防和抑制的机制。
11、社会运动:通常是指被排除在社会权力结构之外的群体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促进或抗拒社会变迁、解决社会问题的集体行为。
12、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是依据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起始时间以及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因素对这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描述。后发处生型现代化主要是对来自外部挑战的一种应对,因此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人为色彩。简答题
帕森斯的主要社会思想是什么?围绕对他的这些思想的批判,形成哪些社会学理论流派: 答:帕森斯的主要社会学思想是:结构功能主义;
围绕对他的思想批判而形成的社会学理论流派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中学释西学,具体表现在严复的群学思想上;第二阶段是以西学发明中学,具体表现为社会科学是如何作为晚清国学派拯救国学的利器的;第三阶段是社会学的学科形成本土化,具体表现为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社会学的专业设置逐渐从以教会大学为主扩展至国立大学,教学和研究上逐渐将西方理论和概念与本土材料结合起来;第四阶段是社会学学科实质的本土化。
简述社会化的概念在社会学史上有哪些发展
答:一是强调研究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亦即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二是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如何认识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相互联系
答:人的生物属性,是指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即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社会特性,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虽然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同为人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但是,人的生物属性是人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属性,它不能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的社会属性则揭示了人和社会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人所以是人而不是其它动物的特殊性质,因此,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本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5、简述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源的联系与区别 答: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其特征有:关系性、无形性、公共物品性、不可转让性以及社会资本在投资上的不确定性。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其特征有:弥散性、多重性、隐孙、隐蔽性。社会资本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把以社会结构或社会网络为基础的资本与传统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区别开来。
6、简述两人群体与三人群体的差异
答:在两人群体中,两人之间的关系状态直接影响到群体的生存。在由三人组成的社会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具有新的结构特征。因为三人群体形成了三角关系,成员之间的互动不是单一的,有一位可能成为“局外人”,这位“局外人”在三人关系中,有时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有时是仲裁者,有时还可能是渔利者或分裂者等。一般来说,两人群体的潜在关系只有一种,三人群体的潜在关系有三种。
7、简述社会组织的特征
答:社会组织的特征有:①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②非情感的关系,③规范的互动形式,④复杂的组织结构。
8、权利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
答:权力分析的基本模式有:①传统的“利益----冲突模式”,②帕森斯等人倡导的“权威----合法化模式”,③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生产----运作模式”。社区的基本要素指的是什么 答:社区的基本要素有:①群体要素,②地域要素,③生活要素,④文化要素,⑤认同要素。
10、农村社区的特点有哪些?城市社区的特点有哪些
答:农村社区的特点有:①从经济基础看,农村社区的成员以广义的农业生产为主,专业分工较弱;②从社会结构看,农村社区的成员趋于同质,所以社区结构相对简单,③从社会关系看,农村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纽带比较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也比较多样,④从社会控制看,农村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的是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非正式控制,⑤从社区文化看,农村社区的文化比较单一,不易接受变化,强调传统。
城市社区的特点有:①从经济基础看,城市社区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社会分工非常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②从人口结构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③从社会结构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比较大,④从社会关系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⑤从社会控制看,城市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规律制度,⑥从社区文化看,城市社区的文化比较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对比较容易容忍和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
11、韦伯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韦伯理论中的社会人分层的标准有:经济标准,社会标准,政治标准。韦伯赞同马克思强调经济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但起关键的经济因素不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而是一个人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经济能力。韦伯事实上直接把收入当做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
韦伯所说的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是社会声望,即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所得到的评价的尊敬。韦伯认为,社会声望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是独立于经济因素的,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并不一定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
社会分层的政治因素,韦伯看作是权力,他把权力定义为人们“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12、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流动有哪些特点
答:前30年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封闭性较强,因此,无论是代内流动还是代际流动,垂直流动还是水平流动,都是相当难的。中国的前30年间,除了政治运动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某些群体由于被认定为革命的敌人而出现了一些下向流动,其他各种社会流动都相地较少。
13、社会问题的特征有哪些
答:社会问题的特征有:破坏性、普遍性、复杂性、时空性。
14、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越轨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对越轨的界定在不同的时间、地占、文化,乃至具体的情境中都是不同的。按照越轨行为破坏社会规范的类型,可发把越轨行为分为不从俗、不道德、违纪、违法和犯罪。犯罪,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即破坏他人的利益,违犯社会规范和破坏社会秩序的严重行为。
15、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的区别 答: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事件指的是的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利益损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
16、社会变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依据社会变迁的影响面可分为整体性社会变迁和局部性社会变迁;从变迁的速度和激烈程度可分为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从社会大多数成员是否从社会变迁中获益看可分为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从社会变迁发生的动力看可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意识的社会变迁。论述题
1、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些三种主要的研究传统?其理论分析视角有什么不同
答:一是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传统。他认为,正视社会冲突的晋遍存在,把历史的进步、人类的解放与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与一个特定的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强调经济因素在形成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优先作用,是马克思社会思想的突出点。马克思研究社会的方法被称为辩证唯物史观,即回到社会历史本身,利用辩证法思维揭示社会存在的总体结构和本质特征。
二是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观点。他明确地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独立的客观存在物----社会事实,确定了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方法论,并将功能分析与与因果分析区分开来,而且通过对社会分工,自杀、宗教等社会现象的出色研究,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三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韦伯开创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传统----理解社会学。他主张社会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人的行动动机中所包含的“主观意义”去认识社会现象。韦伯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理性化问题。他认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撑,这种精神是西欧理性主义发展的结果。
2、对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与机制分析有何不同 答:(1)功能分析:社会制度的创设和维系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社会需要,因此首先对社会制度进行功能分析。第一、区分社会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客观后果,将分析重点放在客观后果上。涂尔干最早明确区分了因果关系和功能关系,他指出社会现象尽管有时会与特定的目的相符合而显现出某种功能,但产生某种社会现象的原因与这一现象所服务的目的并不是一回事,不能想当然地从社会制度的历史渊源推论社会制度在当今所想到的社会作用,应当对社会制度的客观后果进行全面的、具体的考察。第二、辩识社会制度的客观后果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制度功能从动机与后果的关系看可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从社会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看可分为正功能的反功能。
(2)机制分析:简要地说,机制是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对社会制度作机制分析,就是对社会制度的运作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具体的机制分析要点是:第一、记录相关事件的独特性,耐心地收集各种原始材料;第二、非正式的制度和灵活的策略、技术比正式制度和死板的规则具有更大的因果力量,具有更大的解释价值,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灵活的非正式制度与变化多端的权力策略和技术分析上;第三、关注曾经被尝试后来却被忽略的事件,关注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且关注人们遗忘了的东西;关注那些能说会道人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3、试述中国城市化面临着哪些困境 答: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困境有:(1)城市化滞后。城市化滞后意味着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滞后,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居民落后了整整10年,城市化的滞后城市化的第二重困境在于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城市中工作的农民工户籍身份仍被绑定在他们离开的村庄,使他们不能获得在城市的合法居住权,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目前仍在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而且造成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3)城市管理滞后。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另一方面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不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社会服务。
第四篇:电大园艺本科《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
7338《农村社会学》试题B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计30分)1.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2.社会群体最重要的表征是()。A.一定规模的人群 B.群体意识
C.共同行动的能力 D.交往的经常性和持续性 3.提出社会学一词的社会学家是()。A.斯宾塞 B.孔德 C.韦伯 D.迪尔凯姆
4.在农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A.农业 B.副业 C.乡镇企业 D.进城务工 5.在群体生活中,最普遍、最固定和最持久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游戏群体 6.与社会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亲密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强 7.由已婚的兄弟姐妹家庭组成的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8.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式是()。
A.劳动方式 B.消费方式 C.婚姻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 9.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10.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
A.社会行为规范 B.政治条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1.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社会分化是指()。A.城乡分化 B.私有制出现 C.劳动分工 D.利益的分化 12.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全民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3.社会保险是()。
A.民间行为 B.社会行为 C.政府行为 D.个人行为 14.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失范行为的理论是()。A.失范理论 B.手段-目标论 C.标签论 D.亚文化群体论 15.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
二、多选题(每题3分,总计15分)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农村社会关系 C.农村社会结构 D.农村社会变迁 E.农村社会发展史 2.具体社会包括()。
A.国家 B.地域社会 C.社会群体 D.太空 E.组织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教导生活技能 B.学习社会规范 C.学习谋生手段 D.确定人生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4.分析农村居民时使用的重要指标包括()。
A.职业 B.阶层 C.居住地 D.户口 E.居住时间 5.城乡关系表现为()。
A.城乡对立 B.城乡差别 C.城乡平等 D.城乡结合 E.城乡融合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总计10分)1.文化
2.初级群体 3.农村社会组织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四、简答题(第1、2题10分,第3题5分,总计25分)1.简述习俗的控制作用。
2.简述文化有什么特征和功能。
3.造成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总计20分)1.试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支持条件。
2.试述农村城镇化必然性。
第五篇:作文教学漫谈
引导 开放 自由 体验
——作文教学漫谈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然而作文教学脱不开传统观念的禁锢,习作空间闭塞狭窄,学生习作的人文环境压抑沉闷,很多学生的作文不是表达自已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而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如何摆脱这种现状,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来?笔者以为要从命题方式、习作内容、习作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切实地开放习作空间,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情倾诉。
一、命题——多点引导,少点规定
作文命题中过多的规定往往束缚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所以我们的命题要少一点对文体创作的规定,淡化文本本身的要求,关注起学生的积累,用命题去引导学生的倾吐欲望。
(1)命题贴近学生。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同样是一个题目《难忘的一件事》,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写这个题目,教室里肯定是唉声一片,因为这个题目学生是太熟悉不过了。但如果教师换一种形式出示,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例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教师只要创设一个符合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生活体验。如学会技能获得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时的愤慨……学生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例二:让学生评点生活。让学生动手作文前,说说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或看到的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又是兴味盎然。
(2)让学生自由命题。或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自拟题目,材料可以是一段话,一首诗,一种情景,一种声音,一种物品等等,也可以什么也不提供,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由命题往往会让学生放开束缚的思维,找到自己情感的生发点,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二、内容——多点开放,少点束缚
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作文基本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训练。殊不知,这种从写到写的封闭式的作文训练,使多少的学生一想起作文就“望而却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多元的、多彩的。新课标提倡学生要用“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开放性的作文教学,不能囿于教材,应该超越教材,要解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创设练习作文的多种机会。所以我们的内容 应该淡化统一,摒弃无关的束缚,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让学生吐露真情。
(1)敞开心扉,心语作文
人人都有一个丰富而神秘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谈谈自己的愿望,写写自己的爱好,都可以成为学生爱写的题材。
(2)阅读书籍 感受作文
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作文积累的开始。读写如何很好的结合,如何互相促进,也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所教的班级中经常出一些跟阅读有关的习作题目,如:《我喜欢的三国英雄》、《我最崇拜的水浒英雄》、《给西游记中的妖怪分分类》等题目,学生都非常乐意去研究,去阅读,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达成读写的互相促进。
(3)学会实践 应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比如构想广告词、编写主持台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曾带班里的几个学生进行过一交写调查报告的实践。我们利用假日时间对家乡的西溪进行水污染的调查,完成了“解开西溪污染之谜”的调查报告,获得了金华市三等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一个新矿藏。
(4)观察自然 生活作文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神奇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的学生,每次学校组织春游或秋游,尽管目的地也许是学生多次去过的,但他们从来都不会感到厌倦。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在学生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时,灵感的思绪被美景触动,奇思妙想勃然而发,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
(5)时空错位 幻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为作文训练的基本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心情地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开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们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形式——多点自由,少点僵化
小学生作文往往凭兴趣出发。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习作能力。
(1)、实物素描 提高洞察力
学过素描的学生都知道,美术教师在要求学生观察实物时,要经细细观察实物的外形、质感、材质、光线、阴影等,我们的作文何不也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描述呢?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一些实物素描课让人记忆犹新。他引导学生观察“桔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感受它的香气、味道、重量,并引导学生留意桔子与众不同的细微特征。对着实物,学生很容易就能对一些特征进行生动的描写,如:颜色是黄里透红;外形像拳头,又像小南瓜;香味是淡淡的;桔子上的两张小叶子像顶着一顶小帽子;剥开桔皮,看到里面的桔瓣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又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实物的展示,学生怎么能想出如此传神而精确的词句呢?
(2)、即兴作文 培养敏锐力
即兴作文是一种抓住瞬间感受,快速构思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倾向,决定训练内容。作为一名老师,也应随时留心,对准镜头,捕捉生活,为学生提供作文的素材。有一次,上课已5分钟了,班上的“小懒虫”突然闯了进来,课暂时被中断。我很生气,可看他今天的神态却是目光安详,一点没有心慌的感觉,我觉着里面肯定有文章。于是,让同学们一起来猜猜他迟到的原因。大家一时来了兴趣,纷纷举手表达……学生各种合情合理的猜测,“小懒虫”出人意料的实情,无不让学生感到新奇和有趣,此时的写作完全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心需求。总之,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进行作文教学的材料。教师要善于触着他们胸中的积蓄,唤起表达的欲望。
(3)、情境作文 增强感染力
作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媒体,有意地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般形式有活动体会情境、实践感受情境、语文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扮演体验情境、媒体再现情境。如指导写《我的老师》,让学生深情歌唱《小小米兰》,心头涌起感激之情,对辛勤园丁的劳动增加理解,笔下老师的形象才丰满、感人。再如学写运动会的场面,教师可有选择地播放一些视频,出示一些照片,再现那热烈的比赛场景,引导学生细心、有序地观察,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从而写出内容既生动、又充实的文章来。
(4)、编写童话 发挥想象力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也是孩子们特别能发挥的文体,教师组织学生听编童话、看图编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说续写童话、独立编童话,都能有益地提高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如学了《坐井观天》,可让学生写写出井观天;学了《狐假虎威》,可让学生写写老虎第二次受骗的经历。也可以出示一张图画,一段音乐,让学生自编一个童
话。甚至可以是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创作,形式非常灵活,而学生又都是那样的投入。
(5)、随文练笔 强化构词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随机穿插一些形式灵活的小练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随文练笔的好处就在于学生不用为题材发愁,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抓住学生正被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所打动的良好时机,让他们给小女孩说几句,写几句,都是信手拈来,言传心声的真情作文。议论了《凡卡》的种种结局后,让他们续写凡卡,学生都觉得挺有想法的。有一次,我在给学生上《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时,让他们选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表达这个故事,学生们有的用对话,有的用诗歌,忙得不亦乐乎。有一位学生采用了三字经来描述这个故事:“蔺相如,封上卿。廉将军,不服气。骑大马,显威风。蔺相如,顾大局。往回赶,避冲突。手下人,看不过。怨宰相,怕将军。蔺相如,细解释。明大义,为国家。老廉颇,仔细想。争地位,不应该。背荆条,去请罪。将相和,美名传。”学生的构词能力之强,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四、评价——多点体验,少点甄别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评价活动贯穿着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它还应是一种多角色的评价,学生、教师、家长甚至社会都应成为作文评价的有力参与者,使作文评价真正成为激发作文动机,唤醒内心倾诉的催化剂。
1、教师评价——多一点鼓励
教师的评语应该是体验型的,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教师的评语也应该是欣赏型的,教师只有懂得欣赏,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文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在注视他、关心他;教师的评语还应该是疏导型的,用你的真诚去唤起学生倾诉的强烈愿望。批语可比是教师手中的一个砝码,激发兴趣也好,培养信心也好,都可以运用自如。一篇好的文章,评价中来点“刺激”,指出一个小毛病,提醒学生不要骄傲自满,还要再努力。一篇失败的习作,评价不够好,学生要灰心丧气了,批语可以作出肯定,点出文中一个好句子,一个好词,一个好的想法,以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2、自我评价——多一点鉴别
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修改作文必须以正确评价为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判断、评价自己作文的优劣,才能产生修改的动机和需要,才能在不断地修改中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
篇的能力,从而树立自己修改作文、改好作文的信心,提高自我评价的主动性。一般做法有:晨读时,让学生抽点时间诵读自己的作文;课外阅读时,将习作作为一个阅读的内容;进行新作练习时,找出以前那些题型类似的旧作读一读,既达到自我评价的目的,又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同学评价——多一点欣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作文练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经验,而他们的阅读、评价能力的发展更是先于作文能力,因此,他们常常处于“眼高手低”的境况,给他们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评价能力,兴致都是很浓的。再说,作为习作者的同龄人,他们在生活经历、认识深度、知识结构上处于同一层次,他们往往比教师更容易发现儿童世界的真实。
将习作交给同学评价,让同学欣赏你的成功之处,无疑会让习作者产生一种满足感。交给学生评价任务要单一,要明确,要使这顶活动本身带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做,善于做。平时,我总是喜欢让学生传阅日记、周记,特定的任务就是将看到的好词、好句用曲线划出来。这种明确的操作导向,愉悦了学生的心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变成了单纯的欣赏。一些平常却又闪烁着“真实”光芒的句子就在学生的眼中被发现,被划上了动人的曲线。一篇普通的习作被赋于了更多的可取之处,学生心里是多么高兴和自豪啊!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浦阳镇的物资交流大会。学生通过互相传阅,搜集了好多精彩片段。如一位学生看到几个耍猴人在强逼猴子表演节目,又让猴子向众人讨钱,他不禁想到:人和动物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呢?还有一位学生跟着妈妈去逛街,看到不同摊位上的顾客多少很不均匀,了解了原因后,不禁感叹:商品要价廉物美,人也要德才兼备呀!这些想法希里古怪,让成人看了,说不定会认为不真实呢。可同学不这样看,在他们眼里,这样写就是好。于是,许多人划上了曲线,表示赞美。我想: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权扼杀学生的这种创新吧。就让天真去激励天真,童趣去唤醒童趣吧。
4、家长评价——多一点情趣
要鼓励家长对学生作文进行再评价。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他们对子女的生活经历、举止爱好、性格类型、言行特点比教师了解得更具体、更细致,学生作文反映的事情是否真实,言谈举止的描写是否得体,家长都可用生活体验来衡量,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指出文中的不妥之处。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气氛融洽民主,儿童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甚至可以通过争论,来促成对习作内容的再认识。我每次改好作文,都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享,学生总是兴致勃勃。
总之,作文是开放性的教学体系,教师只有大胆地开放习作空间,唤起学生的真情倾诉,让学生在绿色和谐的习作氛围中,大胆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涌现出“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的精彩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