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

时间:2019-05-12 01:3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

第一篇:论文: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

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

——浅谈对职高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湖南省东安县职业中专唐嵩军

【摘要】:要想教好职高语文,必须重视培养职高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职高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呢?我结合语文对口高考考纲以及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这几个方面浅谈:

(一)重视三笔字;

(二)恒训普通话;

(三)勤查工具书;

(四)关注生活;

(五)质疑善思;(六)作文积累。

【关键词】:勤奋、关注、质疑、积累、学习习惯。

【正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甚至直接影响着对口高考成绩,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命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结合语文对口高考考纲以及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述诸于下,抛砖引玉。

一、重视三笔字

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门面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不好,是判断他的能力和水平的第一印象标准。这个标准在语文对口高考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对口高考实行网上阅卷以后,对考生的书写要求就更为严格。平时书写不规范,不整洁的习惯必将直接影响到对口高考的得分。

综观很多考生失分原因分析: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是制约学生语文对口高考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任务,也是每一个职高学生必备的良好习惯。所以我认为,应从高一入学就开始重视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的训练。利用固定的两节自习课,请专业老师教授,学生坚持统一练习,老师适当的进行检查指导,并举行比赛和作品展览,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兴趣。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们的书写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语文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在参加对口高考时定会受益匪浅。

二、恒训普通话

要想让学生学好职高语文首先就要培养他们清清楚楚说普通话的习惯。职场说话更要坚持说普通话,注意说话的语速和语态,抑扬顿挫,文质彬彬。能清清楚楚地说话,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既可锻炼思维的敏锐性,又可以增强 1

学生的自信力,能为后来的人际交流、个性发展和职场提升奠定基础。现在有些人之所以性情孤僻,怪异,甚至走到生活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就是不会说普通话,怕说普通话,不善于与人交流所造成的。

我每周拿出两节课,作专门的普通话说话训练课。在上课前,我让学生作五分钟的即兴演讲,以座位为序,人人有机会参与。内容自定,要求吐字清晰有节奏,表述准确有条理,思想深刻有内涵。从职高二年级开始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都养成了大胆说话,说好普通话的习惯。

三、勤查工具书

学习离不开工具书,勤查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因为我们的汉字是表意文字,认识一个汉字,必须从它的音、形、意入手。然而现在的学生怕麻烦,觉得工具书太沉,费事,携带不方便,就不愿意拿,这一现象必须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对口高考复习最关键的这一学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职高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语文经典工具书“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尤其是易弄错的文言字词)不但要查工具书,还要把其整理到“错题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比如在教《荀子·劝学》时,我就要求学生自己结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去解释“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就”字[1],效果不错。

四、关注生活

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职高学生若形成了关注自然,感悟生活,思考人生的好习惯,那么一定会拥有一个诗意智慧的人生。我常常给学生讲,语文学习必须树立一个“大语文”的观念。语文学习并不是死啃书本,只要肯留心关注社会生活,就会发现到处都有语文知识。我提倡学生应向各行各业认真学习,多参与社会实践。比如,语文对口高考中的仿写题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痛的题,往往苦于无思路,无题材。其实只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留心上生活中的宣传标语、横幅、公益广告、文明用语等,分析他们的用法和妙处,对于非常典型的可积累下来。比如: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来时给你一阵香,走时还我一身净等。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起来,靓丽起来。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向同学、老师学习,还特别注意电视中播音员、主持人,以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生活中,商家、店铺的招牌用字也有出错。比如:“家具店”常被人们误写为“家俱店”或者“傢俱店”;“诺基亚售后服务站”误写为“诺基亚授后服务站”等。只要告诉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注意发现和纠正错别字,那么字形辨析就不再是难事。留心生活时,处处有语文。

五、质疑善思

哥白尼离经叛道,写成了《天体运行》一书,创立了地动学说;爱因斯坦摆脱了经典物理学的束缚,相对论像一把利斧砸开了两个世界,把人类的视线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宇宙。真理与疑问互为滋养,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们推到绝顶。对于语文学习,我们更要培养好的质疑习惯。否则我们就只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中,我们的精神与品性就难以得到提升。一篇文章,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的目的却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质疑善思,学有所获。有的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能自行解决,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在上《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外国教授为何那么刁钻。我首先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尔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解决:应该是偏见、好奇与性格使然吧!读书是别人的智慧,思考是自己的智慧,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高标的人格魅力,超脱世俗的人文精神,创造未来的使命。要通过语文学习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善思习惯。

六、作文积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就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知识的积累,很难谈到能力的提高。一个苹果落在我们的头上也许就只是一个苹果,而落在牛顿的头上,却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同理,积累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了作文成功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从积累开始。

1、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首先,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际关系、社会风貌等,还有我们面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我们在审美和创新上的思想火花,所有这些,都是入文的材料。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积累生活的最好办法是写日记写随笔。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习熟练技能的,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除了让学生每学期写六篇作文以及六篇应用文外,还规定每人每周写一篇随笔、一篇应用文。学生一开始感觉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可写。我就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随笔写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随笔可写的太多了:像老师、同学、室友、工友„„;像吃饭、做操、学习、实习„„;像工作计划、思想总结、热点评析、社会实践„„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写进作文。至于应用文,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情去命题。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践证明,写随笔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其次是从阅读中积累。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书本知识就可以逐步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文学家秦牧的作品旁征博引,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就得益于他丰厚的学识积累。职高学生多爱咀华那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小说。我给他们提出的标准是:千字以内,文采出众,有意韵或哲思。文章短,学生才有信心诵;有文采,学生才有兴趣记;有意韵或哲思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启发他们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散文或短篇小说如《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意林》、《短篇小说选刊》;假期则要求他们读一些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静静的顿河》等;结合语文对口高考考纲,我还要求他们读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刊物,像《自然与科学》、《十万个为什么》等。阅读积累中无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力。

2、积累语言,使作文言之有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无奈的是词语的匮乏,难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传神逼真,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采取每天解决“两个一”的办法,即每天先了解“一”个成语的意思,然后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至今,学生的“成语集锦”一栏中已收入了如:爱屋及乌、安步当车、宰相肚里好撑船[2]„„对口高考常考词语。日益增多的词汇量使学生尝到了甜头,每天的“两个一”也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词汇,仅仅解决了作文过程中一小部分问题。要想使文章妙笔生花,还应当多摘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并做到熟读成诵,铭记在心。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我还要求学生把作者的成功之处和自己的感想记在本子上。时间一长,这些句子就不由自主地在学生笔下流淌和升华。有学生写到:“当我因考试失败而意志消沉时,想起了拿破仑的话‘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又重新点燃了我心中那簇将息的火苗;当我学习懈怠时,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又使我重新拿起了笔;当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时,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又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3、积累构思,使作文言之有序。

构思求创新,但须先入格。课本中有许多构思方面的知识值得借鉴。就局部而言,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祥林嫂》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科学是美丽的》通过逻辑顺序构思全文。积累这些构思方面的知识,写作中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适当变通,就能给自己的作文搭一个好架子。对于职高高考必考的应用文写作,我结合语文对口高考考纲要求,先要每个学生彻底弄清一般书信、求职信、应聘信、自荐信、表扬信、贺信、申请书、倡议书,消息报道,便条、单据,通知、启事,计划、总结,策划、广告,说明书、记录,海报、简报等常考应用文的基本结构,然后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哪些无标题?哪些无祝福语?哪些有联系方式?哪些有横线隔开等应用文结构专题练习。使学生对应用文结构做到胸有成竹,自信从容。

总之,只要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职高语文对口高考考纲要求以及职高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善设平台,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就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学生们语文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恒久的基础,为学生们语文的对口高考作好充分自信的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力,岑麟祥,林焘.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第四版.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9.565

[2] 杜志建.试题调研[M].第一辑.语文.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44--53

第二篇:浅议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论文[定稿]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儿童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的问题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此时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越易成功。如果说幼儿教育是奠基教育,那么劳动习惯的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奠基石。我们如何将这块奠基石砌得稳固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认识劳动价值,培养优良品质。

幼儿园安排的劳动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学会自理,承担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责任感。而我国历来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贵贱等级思想。一谈及体力劳动,便以为是没有文化,志向不远的人所做的事。这种思想至今依然潜隐于不少人的心态之中,乃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以至于我们的幼儿也产生了轻视劳动的不良心态。针对这一不良的现象,我们开展了“劳动最光荣”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他们的劳动对人们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在班级中评比劳动之星,抓住每一个契机鼓励幼儿“自己来”,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自己能做”的自信心。同时慢慢地将劳动的内容从自我服务扩展到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如:让幼儿做值日生分发本子,收拾铅笔盒,和同伴合作布置教室等。始于单纯的“动作”兴趣,渐渐萌发对劳动的热爱,培养吃苦耐劳、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劳动习惯。

1.为幼儿劳动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我们是否会把握时机。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太阳”,家长都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的、穿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幼儿初入园时便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现象,如:不会独自如厕,不会自己拿筷子吃饭等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幼儿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幼儿试试,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为幼儿提供劳动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平时可以让幼儿给老师搬张椅子,拿本书,倒一下垃圾等,我们不妨做一个“懒惰老师”。在平时的桌面游戏中我们也给幼儿准备了系鞋带、订纽扣、编辫子等游戏。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手指的小肌肉群,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2.鼓励为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刚开始劳动时,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低,动作不灵活,时常“闯祸”。我们不能因此就讥笑、讽刺,更不能责骂,而是要幼儿示范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对坚持完成劳动任务但成果并不好的幼儿给予积极的鼓励。“呀,你真棒!今天自己完成任务了。来,老师看一看,真

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样孩子受到了鼓励,不仅劳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让幼儿在简单的劳动中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使幼儿愿意做事,爱做事。

3.采用多种形式,教幼儿学习劳动的技能。

幼儿的劳动因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晨间活动时,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并且放到指定的地方。课前课后,让幼儿自己整理学习用具。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洗衣服》,教给幼儿正确的洗衣服的方法,先浸湿衣服,再放洗衣粉,然后搓洗,最后漂洗,晾晒。与幼儿一起唱《劳动最光荣》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运用游戏法,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如开展“我帮娃娃穿衣服”比赛,“喂娃娃吃饭”等游戏来教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技能。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一些吃饭、穿衣等基本的技能。这些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自然亲切,活泼生动,收效也比较明显。

4.家园联系,一贯一致,持之以恒。

因为幼儿的意志力较差和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有些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的幼儿,回到家又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思想要统一,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平时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以及家访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向家长介绍劳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家园共育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我们不要荒废了幼儿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和竞争的起点。

第三篇: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模版]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或者不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意识培养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充分意识到这点,把“传道”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教练、合作伙伴、辅导员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主体、主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最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涵义。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良好习惯。自主性越强,其学习意志就越强。上课是否专心,写作业能否静下心来,遇到问题时是否总依赖老师、同学、家长给自己解答,碰到困难时是否总想放弃成绩退步了是否承受不了打击等等,都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作为教师,需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条件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会不会制定学习计划,有没有再上课之前后进行预习和复习,是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找老师、同学弄清楚,甚至是能否在上课之前检查一下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这一类小问题,也能显示出一个人是否养成了学习习惯。教师同样也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地帮助学生。

(二)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怎样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1.直接指导。即直接将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如识字要抓住音形义,再如记字方法像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形声字记字法、会意记字法、猜字谜记字法等。

2.间接指导。即教师不直接讲解学法,而是在学生学习中或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形成学习能力。(范文网)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如学习乘法口诀。

3.针对性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能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教师一定要摸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法指导方式及要求,支持学生个性化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不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主动探究

学生有权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自学目标必须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要正确处理自学目标确立中国共产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尊重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包括探索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能轻易否定,不强迫“从众”,要正确处理学生探索、发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正因为学习活动是学生独立的活动,就有一定的自主性,同一学习主题,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演绎推理可能都是有效的途径。

二、兴趣激发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通过观察、谈话、作业、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努力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幽默故事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我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导演”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会自然地提高。还有课后与同学们倾心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加接近你;才会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才会自主提高学习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配合你一起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要做好一切,兴趣最主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论文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新课标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会听的习惯

会听,就是要听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真人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以前每天布置家庭作业,总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抄写下来然后回家才不会做漏,因为我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殊不知,长期这样,我抄,学生誊写,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依赖思想,老师用口头布置的作业基本没什么作用。后来,在搭档的启发下,我做了改正,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组织学生做了如下练习:教师练一段简短的文字,让学生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或者教师朗读大段文字,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语作为小标题,每天的作业布置我用口述,学生拿笔记,对于记得好的学生我将以拍照的方式发到家长群里面去,被拍照的同学将能得到个人和小组的加分等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会边听、边想、边记,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记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会看的习惯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要工整,演示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最后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观察方法。

三、培养学生会想的习惯

会想,首先要想。课堂上要让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动脑子。要求学生,教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回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并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都得积极动脑思考。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学生优先作答,再请回答的同学针对前者的疑问作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都得到锻炼。同时,提问后教师还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四、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

听、看、想三者都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学生的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语文课上训练说,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

1.训练学生敢于站起来。

我班有这样一位女生,性格很孤僻,胆子小,课堂上不爱举手不说,你喊她起来回答问题她是不会站起来的,更不用说回答问题了。老师启发她,学生鼓励她,可她还是不怎么敢,还直流泪,我想这样的学生急不得,于是,我降低要求,在多次地训练后,我要求她首先学会尊重老师,在老师喊到她回答问题时,她首先得站起来,多次的交流,她知道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善意地,都是在从内心在鼓励她,于是,她终于学会了勇敢地站起来面对老师。既然她敢站起来了,那么自然而然离说又近了一步,然后我再鼓励她大声地说出来,无论说得好与不好,我都给与她从不同角度地鼓励,让她尝试到她的勇敢没有白费,原来站起来大声说话并不是好难。

2.其次是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好多学生在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回答这是好现象,但普遍的都是回答个半截,没有完整地表述一个问题的答案。比如,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或者哪两句?面对这样的问题,好多学生就直接答出什么思想感情,直接写出他喜欢的一句或者两句,却不知道完整地去按照问题去回答。这虽然是小事,但这对以后学生会完整地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起到关键的基础作用,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

3.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

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此外,说想法的过程还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4.训练学生使用书面语言。

我们所面临的是农村偏远的小学生,他们生活在农村,而且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从小说话都受老一辈方言的影响,他们习惯于说家乡话,用方言,在面对老师的问话时他习惯性地用方言或者是口水话就回答出来了,而这样的习惯如果养成了就很难改正了,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运用书面语言。要改掉说口水话的好习惯。也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说普通话的能力。为适应社会的竞争而作铺垫。

5.给后进生发言权。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我们认为后进生上课一般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其实,我们的观点是错误的,并不是他们不善于观察,是他们没有把注意力转移到观察上来;并不是他们不会听讲,而是他们从内心不想听讲,没有被我们的课堂所吸引,所以就更不用说愿意去思考了。追根到底,还是需要我们对后进生想方设法使他们学会动脑子,这就是要多给后进生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进行分层教学的试验,例如,接班后的前几节课可以作为争取后进生的重点课来上,课前就把检查复习的题目先告诉后进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这样,他们慢慢地尝到了甜头,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高了。后进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也可促进中等生和优秀生向更高的标准看齐。

总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的。

第五篇: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论文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儿童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的问题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浅议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此时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越易成功。如果说幼儿教育是奠基教育,那么劳动习惯的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奠基石。我们如何将这块奠基石砌得稳固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认识劳动价值,培养优良品质。

幼儿园安排的劳动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学会自理,承担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责任感。而我国历来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贵贱等级思想。一谈及体力劳动,便以为是没有文化,志向不远的人所做的事。这种思想至今依然潜隐于不少人的心态之中,乃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以至于我们的幼儿也产生了轻视劳动的不良心态。针对这一不良的现象,我们开展了“劳动最光荣”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他们的劳动对人们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在班级中评比劳动之星,抓住每一个契机鼓励幼儿“自己来”,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自己能做”的自信心。同时慢慢地将劳动的内容从自我服务扩展到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如:让幼儿做值日生分发本子,收拾铅笔盒,和同伴合作布置教室等。始于单纯的“动作”兴趣,渐渐萌发对劳动的热爱,培养吃苦耐劳、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劳动习惯。

1.为幼儿劳动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我们是否会把握时机。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太阳”,家长都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的、穿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幼儿初入园时便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现象,如:不会独自如厕,不会自己拿筷子吃饭等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幼儿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园长之友《浅议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幼儿试试,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为幼儿提供劳动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平时可以让幼儿给老师搬张椅子,拿本书,倒一下垃圾等,我们不妨做一个“懒惰老师”。在平时的桌面游戏中我们也给幼儿准备了系鞋带、订纽扣、编辫子等游戏。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手指的小肌肉群,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2.鼓励为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刚开始劳动时,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低,动作不灵活,时常“闯祸”。我们不能因此就讥笑、讽刺,更不能责骂,而是要幼儿示范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对坚持完成劳动任务但成果并不好的幼儿给予积极的鼓励。“呀,你真棒!今天自己完成任务了。来,老师看一看,真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样孩子受到了鼓励,不仅劳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让幼儿在简单的劳动中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使幼儿愿意做事,爱做事。

3.采用多种形式,教幼儿学习劳动的技能。

幼儿的劳动因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晨间活动时,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并且放到指定的地方。课前课后,让幼儿自己整理学习用具。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洗衣服》,教给幼儿正确的洗衣服的方法,先浸湿衣服,再放洗衣粉,然后搓洗,最后漂洗,晾晒。与幼儿一起唱《劳动最光荣》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运用游戏法,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如开展“我帮娃娃穿衣服”比赛,“喂娃娃吃饭”等游戏来教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技能。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一些吃饭、穿衣等基本的技能。这些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自然亲切,活泼生动,收效也比较明显。

4.家园联系,一贯一致,持之以恒。

因为幼儿的意志力较差和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有些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的幼儿,回到家又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思想要统一,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平时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以及家访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向家长介绍劳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家园共育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我们不要荒废了幼儿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和竞争的起点。

下载论文: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滴石穿成语故事

    关于水滴石穿成语故事 【成语】: 水滴石穿 【拼音】: shuǐ dī shí chuān 【解释】: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读后感(通用)[本站推荐]

    《水滴石穿》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滴石穿》读后......

    《水滴石穿》读后感(范文大全)

    “水滴石穿”,在于一个韧劲。一个人不管做多么困难的事情,如果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不论他的能力是大是小,当他的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一定会获得成功。下面是《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读后感

    《水滴石穿》读后感 《水滴石穿》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叫《水滴石穿》。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讲的是:宋朝有一个叫张乖崖的县令,为官清廉正直。一天,他看见一个......

    《水滴石穿》读后感

    "绳锯木断,星火燎原"这句俗语想必大野都很熟习滴水穿石的典故更是广替人知,《水滴石穿》读后感。滴水的力气对岩石来说,几乎是微不脚路,但它竟可能穿石,起因就在于它能日复一日,年......

    水滴石穿读后感

    水滴石穿读后感篇一:水滴石穿读后感在我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水滴石穿》。文章是讲宋朝有个叫张乘崖的县令,为官清廉,一天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库中顺手将一枚铜钱放进自己的口......

    水滴石穿造句

    水滴石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相关造句内容,一起来看看!水滴石穿造句1一、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二、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范文模版]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