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01:3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强调外部评价对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评价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通过活动,主体内部自己运动的结果,外部的作用可以促进其内部活动的进行,但不能代替主体的“自己运动”。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全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切主导因素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起作用,如:主体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主体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当然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如果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也就等于否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主动地学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认为:学生自己对学习结果的检查,这是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过程本身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必须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必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

新课程所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展示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有关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从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重视学生的发展进程,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即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自我反思,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

现代评价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日益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我们又认为,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尚未真正的确立起来,也缺乏有

效的培养机制,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

二、研究目标

1.研究与探索小学数学各年级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可操作性体系、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

2.通过研究、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习惯,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㈠ 自检自控,培养自我评价独立性的研究

评价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通过自我评价使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生作用的。他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最终还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再评价而实现的。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不强,往往是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参照点,特别是老师评价,因此,阻碍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自我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改善自己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自评方法:

1、标准对照法: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并把评价标准和项目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达成度。

2、工具校正法: 学会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验证,以评价自己的学习正确与否。

3、习题自编法: 让学生自编习题,用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自编习题是按一定的方法对知识重新编码和组合的过程,因而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如学生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编制此类应用题,不仅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扎实,从中也激发出许多创造性的火花。

4、验证法: 运用数学学科所具有的验算方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解方程时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根据加减法关系对减法运算进行验算等。

5、预测反思法: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然后把预测结果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思考自己的得失,譬如学生自己设置条件,仿照前面结论形成过程,再作推导,以评价自己对结论的理解程度

㈡ 互评他评,培养自我评价科学性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揭示出“自我”认识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制于他人,尤其是在初级阶段。从儿童意识的发展特点来看,认识别人总是比认识自己在前,学会评价别人又比评价自己在前,在逐步认识别人,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我们不排除他评,互评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中的作用,而是充分地利用他评和互评,不断补充自评的不足,通过与他评对照,提高自评能力,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学间相互批作业,四人小组对某一个问题的讨论,群体辩论等形式,在接受他人的评价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㈢ 促进自我反思,培养自我评价全面性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总结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评价与再评价的过程.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要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的结论,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显性的学习结果和隐性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这些思路和解法正确与否,简捷是否,不断提高其思维品质。

2、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问题,学生解答的思路是不会完全一致的,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实现自己的创新。

3、引导学生把反思性思维运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借鉴国外经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给学生创设反思的氛围,并给学生提供必须的反思时间。如,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可引导学生这样进行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学生自觉地在表达思维过程并作出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并持之以恒,逐渐养成习惯,这对学生来说,将回终生收益。

四、研究方法与原则

㈠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2、行动研究法: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创造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主地进行信息的检索、筛选、整理、分析等,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培养能力、情感,锻炼意志、品格。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

㈡ 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速度,达到有效自控,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

2、多元性原则。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既包括知识的掌握,又包括能力的培养,情意的发展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的形成。

3、愉悦性原则。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创设轻松愉悦的评价环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4、可操作性原则。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操作既要考虑到能够及时反馈,便于操作,又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既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又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5、个性化原则。对学生采取针对性辅导,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个性的发展。

6、发展性原则。通过对自身状况的了解与既定教育目标上的差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发展的水平。它是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在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㈠ 前期工作:(2004年9月)

⑴选定课题,制订计划,学习有关理论和实践的资料,调查研究,摸清教情与学情。⑵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⑶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或行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㈡ 具体实施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5月)

第一阶段:(2004年10月)

1、进一步论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集体学习,个人尝试实践。

第二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3月)

1、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2、小结交流,大组整体探研。

第三阶段:(2005年4月——2005年7月)

1、总结提高,骨干示范演示。

2、课题材料整理。

㈢ 成果总结阶段:(2005年8月)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4、请有关专家评估验收。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㈠ 预期成果

1、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得到明显转变,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能掌握,教学效果比较好。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表现良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㈡ 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在校、镇进行研讨。

2、研究人员撰写、发表一系列相关的经验论文

3、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七、完成课题的条件论证

领导具有教育科研的经验,学校硬条件设备较好,教师整体素质高,开展教育科研基础好。

第二篇:《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我校《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是泰州市市级课题,课题经泰州市教育局批准,从即日起正式开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现代评价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日益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我们又认为,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尚未真正的确立起来,也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学生主体反思能力的培养,确实应渗透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习前的反思,重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中的反思,重在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以达到最优效果;学习后的反思,重在让学生评价自己学习的整体情况,通过理性思考,总结成功之处,发现改进不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定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地学会学习,也为提高中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十分强调自我评价在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皮亚杰说:“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而是鼓励儿童逐渐参与对他自己的实践成果怍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日益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自评、他评的方法、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反思等等。这些岍究必将促进评价制度的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数学素养。

目前国内研究课题中自评与反思大多数面对的对象是教师,而对于学生这个群体来说,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还较少,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发现学生学习中自评与反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内网上搜索后查到宁夏银川二十一小学《小学生数学自评及反思能力的培养》该课题是在2007年申报的,至今还没有结题,他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探索小学数学各年级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和本课题有相似之处。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研究方向与一些学校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都是着眼于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本课题着重研究实施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指导策略与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自我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自已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已的学习状况,改善自己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起到重要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在研究中,可以自检自控、互评他评、自我反思才能培养自我评价的全面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之处

研究和探索初中数学各年级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形成可操作性体系,拟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自检自控,培养自我评价独立性的研究

(二)互评他评,培养自我评价科学性的研究

(三)促进自我反思,培养自我评价全面性的研究

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要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的结论,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显性的学习结果和隐性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把反思性思维运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四)初中生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反思特征如何? 是否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为此,本研究将对初中学生反思意识,反思内容和反思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三、课题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思考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地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正确与否,直至老师评判其错误后,才有反思的意识,造成思维过程与反思的严重脱节。

究其原因,可能是:(1)学生没有自评和反思的意识或不知道如何自评和反思,以致很多学生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学生由于被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进行自评和反思。(3)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自评和反思能力的培养。(4)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评和反思能力。因为事实上,很多教师都不注意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更谈不上去教会学生反思。

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主动、能动、独立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评和反思意识和自评和反思能力,提高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评和反思,从新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学习策略、过程及结果,能培养自我监控、自我改进的能力;通过自评和反思,可以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数学课程准》P7解决问题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目标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在学生数学学习教程的评价中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综合以上几点,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养学生自评与主体反思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尚未真正的确立起来,也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进程和预期成果 ㈠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2、行动研究法: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创造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主地进行信息的检索、筛选、整理、分析等,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培养能力、情感,锻炼意志、品格。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

㈡ 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速度,达到有效自控,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

2、多元性原则。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既包括知识的掌握,又包括能力的培养,情意的发展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的形成。

3、愉悦性原则。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创设轻松愉悦的评价环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4、可操作性原则。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操作既要考虑到能够及时反馈,便于操作,又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既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又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5、个性化原则。对学生采取针对性辅导,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个性的发展。

6、发展性原则。通过对自身状况的了解与既定教育目标上的差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发展的水平。它是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在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㈢研究进程

1、理论准备阶段

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课题组集中讨论学习“反思性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本课题的指导思想,且广泛收集、归纳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的材料,整理成集子,供课题组老师学习参考,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写学习心得。

本阶段主要采取:

(1)书籍文献。

(2)网上搜寻关于“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方面的资料。

(3)和其他先进学校及教研领导进行讨论,制定计划。

(2009年9月-2009年10月)阶段负责人:韩 云周建国何 乐

2、初步实施阶段

(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刻苦钻研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及其他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为本课题作准备。

(2)按课题实施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整理资料,对初步成果进行分析和验证,必要时根据情况调整研究进度。

(3)邀请市教研室老师来校举办讲座,对课题研究方法做深入分析,为教育科研开拓视野。

召开小型论证会,正式开题。(2009年10月)阶段负责人:韩 云周建国何 乐

3、整体实施阶段

(1)对前一阶段进行初步的评价,找出不足,改进研究,进行理论的归纳

(2)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评与反思”的学习习惯。

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2010年5月)阶段负责人:韩 云周建国何 乐

4、总结检验阶段

收集和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写出结题报告,正式出版系列编著,结题汇报成果。展示:学生提高档案(2011年9月)阶段负责人:韩 云周建国何 乐

㈣研究预期成果

1、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得到明显转变,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洼基本上能掌握,教学效果比较好。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自评与反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的反思意识得到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反思毅力逐渐增强、学生的反思习惯逐渐形成。成果形式:

l、结题报告

2、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在区、市进行研讨。

3、研究人员撰写、发表一系列相关的经验论文

4、学生成果展、典型教学案例集。

五、课题研究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韩 云周建国何 乐

2.课题研究小组:韩 云周建国何 乐薛继明唐香娣常爱民何光荣陈章兰李章成张瑞琴黄萍

3.经费保障:由学校单独支付资金无条件支持本课题的研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经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些数学能力的做法。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的培养,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对此,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据此编出以下三道题。

A.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诀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此,教师还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学生一入学,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应怎样听课、复习、写作业等问题,明确自己要做自己的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还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培养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示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即要用分数表示。然后结合实际讲解的含义,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而是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得到提高与拓展。

三、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并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等都应成为他们阅读的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

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扩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观点。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第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第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第三,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随时准备进行质疑或补充。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对话的形式,把交流引向深入。a.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的更清楚些?”b.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c.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进步的过程。

5、引导学生学会“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交流的。对此,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的能力。

四、比较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比较能力是随着其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智力水平的发展而提高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结合具体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提出不同的比较要求,并掌握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1)先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例如,比较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时,先比较得出用算术方法解时未知数不能参与列式,而用方程解时,未知数能参与列式这个主要区别;然后比较得出两者都是以四则运算的

意义和常见数量关系指导列式的共同点。

(2)先比较事物差异大的属性,再比较差异小的属性。例如,学习了各种小数后,先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再比较无限小数中的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的区别,最后比较循环小数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3)先比较直接感知的事物,再比较头脑中语言引起的事物的表象。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先通过直观比较得出,再借助于直观建立起来的表象,比较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同类知识归类比较,使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与以前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算例,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这三种知识其本质是一致的。从而归纳出这些知识内容的本质属性,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引导小学生在实践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过渡的桥梁。

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摆摆学具,算一算“12-7=?”时,竟然找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算法:

算法一:10-7+2=5(破十法)

算法二:12-2-5=5(少减了5,要再减5)算法三:12-10+3=5(多减了3,要加上3)算法四:12-1-1-1-1-1-1-1=5(数数的方法)算法五:因为7+5=12 所以12-7=5(算减法,想加法)

为了在动手操作学数学中,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具、操作材料,要适宜学生动手操作;

2、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各个环节;

3、操作问题与探究要求的提出,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具体明确;

4、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因学具的形状、色彩等无关因素的影响,仔细观察操作的过程和操作的结果,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5、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要充分让学生口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参与评价、讨论操作思维的过程是否正确、合理,促进和推动学生积极的探究思维;

6、还要及早(从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训练养成操作顺利进行的各种习惯,注意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使动手操作学数学更有成效。

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处于好奇、好胜、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想象和猜测,而应积极给学生的想象力,适时适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设想、假设。越是超越常规的合理想象,越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先归纳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然后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面,剩下五个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面的一个面,剩下的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两个底面,这时的四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两个底面时,实际只要求什么就可以得出公式?那一种物体只要求出四个面?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少掉两个底面,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即:只要求四个面。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所以,我认识到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引导学生通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反思,在对错误纠正过程中反思,在对自我评价过程中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培养问题反思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能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反思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因而培养他们反思的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是当务之急。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

这里所说的“问题”不同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无需较强思维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指需要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数学活动的能力。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又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继而寻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我们能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我们能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样,就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演变组成前后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按照问题的线索,展开层层探究,学生逐步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师没有过多讲解,学生在思考、再思考,即反思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思维能力。

二、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反思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与他人交流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在交流

中,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做出不同的解答,这时很多教师都会用肯定的方式一带而过,然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这样做便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反思数学思考过程的机会。如: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1)□□×□□=1600,(2)□□×□□=2400。学生独立思考后,我请学生说思考过程。生甲:要使两个乘数的积都是整百数,这两个乘数一定都是整十数,所以(1)式20×80=1600或40×40=1600;(2)式30×80=2400或40×60=2400。生乙:老师,我觉得题中的乘数不一定都要填整十数,可以把(1)式中16乘2所得的32作为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为50,积也是1600,也就是32×50=1600。同样(2)式也有类似的填法:48×50=2400。生丙接着说:只要把乙的填法中前一个乘数扩大2倍,后一个乘数缩小2倍,积不变。于是又得到64×25=1600,96×25=2400。这时生丁又进行补充:把96×25=2400前一个乘数缩小3倍,后一个乘数扩大3倍,积不变,这样就得到32×75=2400。学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在学生详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后,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照别人的解题思路进行反思:这种解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只需再深入想一想就能想到这种解法。这些创新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最优等。通过反思,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解法,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训练。

三、在对错误纠正过程中反思

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教师不简单地以对、错判断,而应“将错就错”,要求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即不仅“知其错”,更要“知其所以错”。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问学生:想一想,你为什么没有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在哪里?怎样修改就可以了?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学生在做应用题时问题答句中的单位老是出错。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一次批改作业时,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如今,他已改掉了这个的错误。

这个学生所犯的这种错误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经历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

四、在对自我评价过程中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之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缺陷造成的,有能力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缺失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就有必要对解

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及时总结。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指出的:引导学生适时总结,欣赏自己,找出不足。“数学日记”也是一种反思“特写”的有效方式。如:某工厂2005年二月份前4天共用电2.8万度,照这样计算,全月共用电多少万度?(用比例解)此题要求学生知道2005年的二月份有28天,能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答,而有位同学却做成了2.8/4=28/x。课后我要求学生写反思,这位学生写道: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左边是电的度数比天数,右边也应该是电的度数比天数,而我右边写成了天数比电的度数,真的很不应该啊!正确的做法应是2.8/4=x/28。因此,让学生反思就可以达到不攻自破的功效,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引导反思,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下载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1、导之以行,使学生惯于自评和自我反思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评和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因为此时教师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要......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

    数学日记对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初探

    《数学日记对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初探》 中 期 小 结数学日记活动,为小学生们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完美链接。通过近两个月......

    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专题

    浅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 亭湖小学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 韦兰凤 学生的习作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我们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

    浅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东小 王娟 摘要:自改作文能力训练是教师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改,让学生自己领悟。养成良好的自改作文习惯,是......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自改”能力(定稿)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自改”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明确地提出了要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

    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和习惯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和习惯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空洞地讲在课堂中提高学生思维有效性,对我们一般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作用不大。我们可以从思维的本质和形式把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 纸坊三小 吴春枝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说话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