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陆静玉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榆中县周前学校陆玉
2012年6月16日我在榆中六中进行的全县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中上了《财产留给谁》一课,经过几天的思索结合我的小课题研究,现将本次授课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总结反思:
一、总体教学思路
由于本课涉及的法律概念及法律规定较多,如果按照常规授
课,课堂肯定枯燥乏味的,必然会出现教学呆板,学生无兴趣可言的教学老路子,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在设计本课时,力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用邻居王老汉家的遗产纠纷为线索,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将问题溶于情境之中,随着学生对王老汉遗产分配的关注,对随后提出的问题也乐于回答,这样一来,知识点就变得容易理解了。本人认为,在教学设计方面,本次授课中是比较合理的,目标也基本实现,同时也达到了增强课堂趣味性的目的。
二、成功之处
经过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在全体同学们的主体参与下,我愉
快的完成了《财产留给谁》的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并取得了成功,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全县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的殊荣。现将教学中的点滴成功之处归纳如下:
1.简洁的课堂导语贴近生活实际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
课堂的趣味性:一开始我就用下面这一段话作为导语:“ 同学们,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而我家的邻居王老
汉一家因家庭财产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今天请大家为张老汉一
家人帮忙评判评判吧。”简洁一句话,学生就感到这些事情都是
发生在自己的身边,都是事实,都是最新的事情,他们就大感兴
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与学生不相干的案例以及案例中的人
物的距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都想参与,都想知
道个究竟。这样课堂的趣味性从一开始起就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2.动画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
课堂也充满了趣味性:授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动画课件,力求能
生动形象的展示教材内容,一张张生动形象且又充满漫画味的幻
灯片,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理。
3.分角色进入家庭纠纷案的争辩,既有情又有趣:本节课的知识点是以“我家”邻居王老汉的家庭遗产继承案为剧情线索展
开的,因此,我便组织学生成立了一个的纠纷案“剧组”,让学生亲眼目睹了一场家庭纠纷案的始末。“演员”演的入木三分,学生看的聚精会神,对知识点理解的一清二楚。整个课堂始终在欢快的气氛和喝彩声中进行,本来很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也变得容易理
解和接受。
3.设问巧妙,语言诙谐幽默:本课以王老汉去世,王家人分
配遗产卫线索,层层设问,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绪随着问题而紧张、跌宕。对于“王老汉的遗产中哪些是遗产”“到
底谁能继承遗产”“遗产到底怎么分”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时,我实时应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如提问时一般都说“某某同学,你怎么看?”“你的回答真给力!”“必须的!”等等,这样做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语言很时尚,这必然会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由喜欢教师到喜欢教师的课,“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4.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帮王老汉的家人分配遗产,采访学生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
三、不足之处
1.如前所述,本课基本概念多,知识点多,在授课时前一段时间尚能轻松把握,但到后面就出现时间紧张仓促应对的局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最好效果。
2.对重点、难点问题虽然在授课中有所体现、侧重,但是没有特别强调。
3.由于本课是初二下册内容,学生刚从初一升上来,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茫然,反应不过来。
四、改进措施
在内容处理上,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指导学生课前看书预习,不用详细讲授,这样时间会宽裕些。
以上为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体会,不到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批评,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改进。总之,教无止境,重在反思和践行,精益求精。
第二篇:《静女》教学反思(范文)
《静女》教学反思
《静女》是出自《诗经》的一首爱情诗歌,轻松活泼,因此在设计此节课时,我就打算以它为跳板,在初中学习过的《蒹葭》和《关雎》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诗经》有更深入的了解,开阔学生视野。
整体思路是由点带面、由古及今。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设计教案时,增加了一个学生展示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课下主动搜集资料,获得对《诗经》的更多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风、雅、颂、赋、比、兴”的抽象认识上。高一3班的学生大部分都知道学习,布置的任务很快完成,在正式上课之前,他们就分别将《采葛》、《子衿》、《桃夭》、《君子于役》、《木瓜》交了上来,组长将诗歌的读、译、赏析布置下去。但在上课时,由于时间关系,只展示了三组,其它两组没来得及展示。由于展示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欣赏歌曲《童话》的环节被省去了。如果再讲时,课堂上可以只展示最有代表性的《采葛》和《子衿》,由此就可以归纳出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又避免了课堂上冗长的展示,节约了时间。
在上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静女》的翻译就是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的。但在学生展示完以后,我在归纳总结时,没有强调“俟我于城隅”这一特殊句式,导致有的学生对谁在等谁产生了疑问。在“深入理解诗歌”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但没有对人物性格进行归纳可以说是一大遗憾。
学生当堂背诵,通过检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流利地背诵,这是最大的收获。如果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诗歌默写下来,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反思下来,这一节课,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但是收获很大。今后,我会在这条路上更多地磨炼自己,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意义与作用:教学反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讲学生之所缺。对于自身而言,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等到再教这一课时,反观曾经的教学得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篇:静女教学反思
静女教学反思
静女教学反思1
选了《诗经》。自认为是很美的文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多痴情的词,多美的句子。
自认为是选得很好。却不曾料到,其实,不太合适。
首先,诗经不同于一般的古代诗歌,有些句子,字词的读音现在早已消失了,所以,学生的预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没有课本。有些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好,影响了对诗歌的理解。
其次,爱情诗,让学生感觉不太好表达。学生对于诗歌的意境理解得非常好,录音,琅琅书声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意境,可是,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或许是由于有听课老师在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自由发挥,尤其是男生,不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很拘谨。所以,后来的时候,学生跟我说,老师,选的这篇文章不太合适,我们都没话可说。所以,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女生很多,男生却很少。
再次,课堂容量太大。这堂课的设计课型是比较阅读课,是想通过学生的比较阅读,得出诗歌欣赏的鉴赏点,同时归纳出诗经的主要语言特点。假如,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这种比较特殊的思路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虽然,最后目标达成,但是,还算勉强。
静女教学反思2
《静女》是出自《诗经》的一首爱情诗歌,轻松活泼,因此在设计此节课时,我就打算以它为跳板,在初中学习过的《蒹葭》和《关雎》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诗经》有更深入的了解,开阔学生视野。
整体思路是由点带面、由古及今。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设计教案时,增加了一个学生展示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课下主动搜集资料,获得对《诗经》的更多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风、雅、颂、赋、比、兴”的抽象认识上。高一3班的学生大部分都知道学习,布置的任务很快完成,在正式上课之前,他们就分别将《采葛》、《子衿》、《桃夭》、《君子于役》、《木瓜》交了上来,组长将诗歌的读、译、赏析布置下去。但在上课时,由于时间关系,只展示了三组,其它两组没来得及展示。由于展示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欣赏歌曲《童话》的环节被省去了。如果再讲时,课堂上可以只展示最有代表性的《采葛》和《子衿》,由此就可以归纳出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又避免了课堂上冗长的.展示,节约了时间。
在上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静女》的翻译就是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的。但在学生展示完以后,我在归纳总结时,没有强调“俟我于城隅”这一特殊句式,导致有的学生对谁在等谁产生了疑问。在“深入理解诗歌”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但没有对人物性格进行归纳可以说是一大遗憾。
学生当堂背诵,通过检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流利地背诵,这是最大的收获。如果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诗歌默写下来,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反思下来,这一节课,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但是收获很大。今后,我会在这条路上更多地磨炼自己,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意义与作用:教学反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讲学生之所缺。对于自身而言,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等到再教这一课时,反观曾经的教学得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篇:静女教学反思
篇一:《静女》教学反思
《静女》教学反思
《静女》是出自《诗经》的一首爱情诗歌,轻松活泼,因此在设计此节课时,我就打算以它为跳板,在初中学习过的《蒹葭》和《关雎》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诗经》有更深入的了解,开阔学生视野。
整体思路是由点带面、由古及今。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设计教案时,增加了一个学生展示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课下主动搜集资料,获得对《诗经》的更多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风、雅、颂、赋、比、兴”的抽象认识上。高一3班的学生大部分都知道学习,布置的任务很快完成,在正式上课之前,他们就分别将《采葛》、《子衿》、《桃夭》、《君子于役》、《木瓜》交了上来,组长将诗歌的读、译、赏析布置下去。但在上课时,由于时间关系,只展示了三组,其它两组没来得及展示。由于展示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欣赏歌曲《童话》的环节被省去了。如果再讲时,课堂上可以只展示最有代表性的《采葛》和《子衿》,由此就可以归纳出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又避免了课堂上冗长的展示,节约了时间。
在上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静女》的翻译就是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的。但在学生展示完以后,我在归纳总结时,没有强调“俟我于城隅”这一特殊句式,导致有的学生对谁在等谁产生了疑问。在“深入理解诗歌”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但没有对人物性格进行归纳可以说是一大遗憾。
学生当堂背诵,通过检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流利地背诵,这是最大的收获。如果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诗歌默写下来,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反思下来,这一节课,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但是收获很大。今后,我会在这条路上更多地磨炼自己,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意义与作用:教学反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讲学生之所缺。对于自身而言,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等到再教这一课时,反观曾经的教学得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篇二:静女教学反思
静女教学反思
篇一:静女>教学反思
《静女》是中专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篇文言文,题材也比较生动、语言活泼。针对这篇文章的这种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古文学习及写作的兴趣,我布置了一篇比较开放的作文题,那就是改写或是续写《静女》。学生们马上兴奋、雀跃不已,非常有兴趣。因为有话可写,作文马上就交上来了。我一本本的读他们的作文,时而忍俊不禁,时而为他们新奇的想象力而惊奇?? 他们的改写续写太精彩了!经过这次特殊的作文,学生们对作文没那么排斥了,而且也对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充满了期待。我想,以后还要经常在>语文教学和作业上进行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写作能力等。
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古诗是很难上的,短短的几句诗要深入的挖掘、拓展开来,让学生去体会、感悟,实在是太难了。平时也很少听到古诗这样的公开课,只知道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新课程下的古诗课堂,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学效果。说归说,可做起来实在是难。
首先,诗经不同于一般的古代诗歌,有些句子,字词的读音现在早已消失了,所以,学生的预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没有课本。有些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好,影响了对诗歌的理解。
其次,爱情诗,让学生感觉不太好表达。学生对于诗歌的意境理解得非常好,录音,琅琅书声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意境,可是,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或许是由于有听课老师在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自由发挥,尤其是男生,不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很拘谨。所以,后来的时候,学生跟我说,老师,选的这篇文章不太合适,我们都没话可说。所以,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女生很多,男生却很少。
再次,课堂容量太大。这堂课的设计课型是阅读体验课,是想通过学生的阅读后改写成歌词、小品、议论文等其他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出诗歌欣赏的鉴赏点,同时归纳出诗经的主要语言特点。假如,学生准备充分的话,这种比较特殊的思路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虽然,最后目标达成,但是,有少数同学在课堂表演中有笑场现象,从而导致课堂组织有些遗憾,时间上也显得紧张,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也初步知道了在教学古诗时的一些技巧。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中专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我想“ 熟读百遍,其义自见” 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还有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路还很长,我们应该在走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总结提高,努力使教学改革能有更大的收获。
篇二:静女教学反思
选了《诗经》。自认为是很美的文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多痴情的词,多美的句子?? 自认为是选得很好。却不曾料到,其实,不太合适。
首先,诗经不同于一般的古代诗歌,有些句子,字词的读音现在早已消失了,所以,学生的预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没有课本。有些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好,影响了对诗歌的理解。
其次,爱情诗,让学生感觉不太好表达。学生对于诗歌的意境理解得非常好,录音,琅琅书声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意境,可是,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或许是由于有听课老师在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自由发挥,尤其是男生,不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很拘谨。所以,后来的时候,学生跟我说,老师,选的这篇文章不太合适,我们都没话可说。所以,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女生很多,男生却很少。
再次,课堂容量太大。这堂课的设计课型是比较阅读课,是想通过学生的比较阅读,得出诗歌欣赏的鉴赏点,同时归纳出诗经的主要语言特点。假如,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这种比较特殊的思路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虽然,最后目标达成,但是,还算勉强。篇三:静女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
课堂教学安排
篇四: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静女》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必修1 《静女》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静女》的现代诗或五言、七言诗。
[ 标签:静女,现代,五言 ] 要求:要按照《静女》的文章意思来作。
《静女》出自《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缘☆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9-09-19 10:59 满意答案好评率:100% 缘起
以前上《静女》,都是用传统的方法,读读讲讲,议议背背,一堂课下来,字词句都解决了,学生当堂还能背诵。再上《静女》,我寻思若再用老方法,恐怕学生不过瘾。要突破的话,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课后的练习引发了我的注意:“把《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可以发挥想象,有所创新。”我先在班上调查,问学生愿不愿先完成这个练习。学生的热情超出我的意料,不仅愿意,而且问可不可以用古代诗词呀,现代歌词呀,小品戏剧呀,故事新编呀等等来诠释。我灵机一动:像这样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不就是综合性语文学习吗?何不从此切入?于是和学生商量,一是让学生充分预习,背诵啊,理解啊,都让学生自己解决;二是调查学生愿意用哪种艺术形式演绎《静女》(教师言明:用你能想到的最具创意的形式来改写或扩写或戏说等),把学生分成古诗小组、现代诗歌小组、故事小组、戏剧小组,以小组自主研究和合作为方式,专设一堂课让各小组展示成果。
课堂实录
一、《诗经》源头探爱情
师:《诗经》中有“爱情三部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让我们来看看先民是怎样谈情说爱的。
生:(齐声背诵《静女》)
[说明]教师引用《诗经》中有关爱情的名句,既联系了以前知识,又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算是老师的示范表演吧;学生的齐背一方面是复习,另一方面是渲染课堂气氛,算是节目的序幕吧。
二、骚风流韵吟《静女》
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诗句大都是四个字的,应该说还是不够成熟的。所以由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应该是古诗的进步。我们古诗小组把四字句的诗经改成词啊,五言古诗啊,七言古诗啊,看起来是简单地增加和减少了几个字,其实呀,这很不简单!下面是古典诗词小组的汇报,有请!
生1:我写的是词,词牌是“忆江南”。(掌声)
静女姝,俟我于城角,爱而不见余徘徊。
馈我白茅与彤萧,怎不现身影?
师:好,你能抄在黑板上吗?请讲讲你的体会。
生1:我想填词,但词的格律怪复杂的,课文中有“忆江南”格律的介绍,我就揣摩着填了这个。
(另一位同学上)
生2:我改写成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众交头接耳,笑,说:切!评:像顺口溜。)
师:此诗口语化,通俗有余,典雅不足,但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意识地保持了原诗的“重章叠唱”的艺术形式,这个很难得!
(众点头,同意。)
生3:我改写成七言诗──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众笑,热烈的掌声。两位同学朗诵后将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生4:我认为,这首诗的“这位姑娘??”“姑娘姑娘??”的句式用得好,节奏轻快,回环反复,较好地保持了原诗的韵味。
师:是啊,大家比较一下,七言诗表现的空间比起五言大多了。古典诗词小组的表现非常精彩,几种武器都上了!好,好!(众笑)古典的意境别有一番风味,现代的诗怀则另有精彩。下面该现代诗歌小组上了,有请!
[说明]提倡学生读背古典诗词,这有共识。提倡学生学写古典诗词,恐怕有争议。有的学生确有这方面的兴趣,何不顺势引导呢?学生有写古典诗词的欲望和要求,而且真的写了出来,这就是成功。虽然他们的作品还不精粹,但入了门,以后慢慢探索,会很快提高的。这也是为中华文化保留“种子”啊!
三、现代诗怀咏《静女》
生5:(播放《梁祝》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心灵之约
高高的城墙掩映着角楼
掩映着我美丽姑娘的身影
飞扬的裙袂藏在哪
如花的笑容藏在哪
姑娘啊
你是否看到了
我焦急等待的狼狈模样
红红的彤管红红的相思
思念的笛声在我心底
当初的欢笑藏在哪
姑娘啊
我要用彤管为你吹奏一曲
悠长缠绵的相思
水灵灵的白草芽啊
就像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
你采来田野的灵气
你采来世间的纯真
姑娘啊
让我拉起你的纤纤小手
相伴相爱终生
师:本诗从男孩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刻画了男孩在等待情人时候的种种遐思的形象,生动表现了一个恋爱中男孩的可爱与真情。不过,配《梁祝》的曲子似乎不好,太凄惨了,而这首爱情诗应该是欢快的。
生6:我觉得《静女》适合用李琛的《窗外》曲唱,我改写了李琛的《窗外》。下面我唱给大家听吧──
今夜我又来到小小角楼
想像中你的影子多么可爱
悄悄的你藏在哪里
让我傻傻地犹豫徘徊
那天你我来到这里
你送我的萧笛多么美丽
也曾想吹奏一曲
诉说我的刻骨相思
想一想你的情意
我的等待
一次次激情澎湃
快来啊心爱的梦中女孩
我捧着你采的野外茅草
假如我有一天执子之手
一定把茅草插满洞房
快来啊心爱的梦中女孩
对着你的影子说声最爱
假如我有一天执子之手
就让荑草见证我们未来
(唱得情真意切,很是感人。掌声,众喝彩。)
师:很感动人,诗经中的诗当初就是拿来唱的,我们用现代人的情感解释古人的心灵,或者说,我们是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心中块垒,很有创意啊。下面我们用故事来演绎《静女》,故事组请![说明]同学少年,诗样年华,诗样情怀,青年是属于诗歌的。在小组分工时候,这个组人数是最多的,作品也是最多的。当然有高下粗野之分,课堂上交流的两首很有特色,一是配乐朗诵,一是改词歌唱,可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乐声响起,歌声唱起,课堂上
春意盎然,其乐融融。
四、故事会上讲《静女》
生7:我要讲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但有浪漫的情调──
娴静的少女多么美丽!她早和我约好,今天黄昏时分,在城角哪个老地方等我。我按时来到,她却不在,我想她定是悄悄藏了起来,让我着急。我真的着急了,着急得直搔头皮。搔头皮又有什么用?她又不露面。罢,罢,罢,我且坐在大树下的石凳上耐心地等待,看她出来不出来。
过去的日子多么美好!前几天,她曾赠给我一件红色的管乐器,让我喜爱得不得了。想当初,还是她主动发起“攻击”的呢。也是一个黄昏,也是现在这个地方,她将刚采来的茅草芽赠送给我。当时,她羞得满面红晕。我知道这是她向我表示爱情的信物。这茅草芽、管乐器都没有什么,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美丽的心上人送的。心上人如此美丽,这些东西又怎么会不美好?
我正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她悄悄地走了出来,从我身后用双手蒙住了我的眼睛。手指如此纤长,笑声咯咯,银铃一般。不是她能是谁?
(笑声四起,掌声响起。)
师:妙在结尾啊,帅哥终于等来了心爱的姑娘!姑娘还是那样调皮,(唱)“我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众大笑。)
生8:我讲一个现代版的《静女》故事──
黄昏,我心跳一百地等待在约定地点,期盼网络里的她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不时的转过头望着身边的三个方向,努力的注视着走过来的“美眉”,阴险的思考着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样子。一个声音在我的心中回荡:“我就是不紧张,不紧张!”另一个声音却指挥着我的思考:“你是在干什么?大老远的来见一个心中的网络故事,值吗?”
这一刻的等待让我心神不宁,不由得想起与她相识的时光。
初次与她相识是在聊天室里,她网名“静女”,我网名“北风”,我们聊上了,聊天的成绩就是和她成为好友。她在网上送给我给我红红的“彤管”和“白草芽”(网上的表情,“彤管”是音乐,“白草芽”是鲜花),当然我送给她的更多。我真的爱上了她,多少花言巧语才换来这次我们的约会。
远远的我发现一个穿着套装裙的女同胞朝我的方向前进着,我用精确的目光紧随目标移动,长发、纤瘦、牛仔,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想象中的模样,不错,呀!我屏住呼吸,等待和她的第一次接头。可是她轻轻的和我平行而过,依然宁静的向前走去。
原来不是她!这时,我隐隐约约的发现左边的一条小路里有蓝色的人影在晃动,莫非就是这一位了,哎呀!老天爷,这位位手捧鲜花和笛子(我们接头的暗号)的竟然是位男士!原来“静女”是他!他也把我当成“美眉”了!
(掌声雷动,笑声一片,气氛热烈。)
师:妙哉,搞笑的背后有让我们深思的东西:网络是虚拟的,不可信啊!最后让我们来表演《静女》,有请戏剧组!
[说明]故事人人会讲,巧妙各有不同。第一个故事平中见奇,以心理描写见长,结尾饶有趣味。第二个故事放在网恋的背景之下,故事新编中融进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故事组的情况看,还有许多好的构思,有的还写得相当长。看来结合故事进行语文教学,学生特有兴趣。
五、正说戏说演《静女》
一男生和一女生合作表演──
女:我憨厚善良的哥哥啊,我早早地来到角楼等待。我且躲起)
妹妹啊,等待。
不会吧)
妹妹啊,么不让我瞧见?
徘徊。
戏,我早知道)
哥哥啊,哪里,有多真。
不知道呀)
妹妹啊,直带在身边,向你呼唤。
为了这次的见面,(耶,他还没来,男:我美丽娴静的为了这次的见面,我早早地来到角楼(耶,她还没来,男:我调皮可爱的你藏在哪里,为什我只能傻傻地犹豫(又是女孩的老把女:我聪明帅气的你应该知道我藏在考考你对我的情意(哼,老地方,你男:我纯真美好的你送我的萧笛我一我要用美丽的音乐(吹起相思曲,她
该出来了吧)
女:我痴情忠贞的哥哥啊,你的乐声让我好感动,我还要看你有几招。
(哼,用音乐讨好,不上当)
男:我温柔善良的妹妹啊,我的心声你难道听不懂?
你送我的茅草我一直带在身边。
(得上真格的了,掏出草芽)
女:我聪明能干的哥哥啊,我真是服了你,再不出来你可真的着急了。
(上,出场)
师:这个小品构思巧妙,让男女隔场对话,心心相印,妙不可言。
又一男生和一女生合作表演──
女:(掏出手机,发出约会的信息:老地方,老地点,俟我于城隅。)
男:(拿出手机,面露喜色,回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女:早早的来到了城墙下,咦,我那憨厚的情郎还没来吗?好,我来考验考验他,看他能等我多久,我就藏在这垂杨后面吧。
男:急急匆匆赶到了城墙下,咦,我那娴静温婉的姑娘还没来吗?那我等等吧。女:你看他那猴急样!
男:你看她那谱摆的!(掏出手机,发出信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女:他还不傻!(拿出手机,面露得意,回复:东西带来了吗?)
男:从怀中掏出彤管,举起,示意,带来了!(发信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女:瞧他那傻样!(回复:不是??)
男:(恍然大悟)哦,从怀中拿出草芽,举起,示意,带来了!(发信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篇五:《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结合高考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吟唱诵读,理清线索,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教学难点: 1.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诗经》,简介《诗经》
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其中有许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老师起头,同学们来接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诗经·子衿》 《诗经.秦风》 《诗经·采薇》 《诗经·木瓜》
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吗?(学生回答)
(板书课题《诗经》)
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学生各抒已知,教师总结归纳)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
“雅”是宫廷乐歌。
“六艺”(板书)“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4)《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5)《诗经》大多数是抒情诗,运用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故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静女》。
二、检查预习,正音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注音去轻声朗读课文。
2.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归纳通假字。
爱:通“薆(aì)”,隐藏,遮掩。
见:通“现(xiàn)”,出现。
说:通“悦(yùe)”,喜爱。
归:通“馈(kuì)”,赠送。
女:通“汝(rǔ)”,你。这里指“肜管”。匪:通“非(fěi)”,不是。
3.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出四言诗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名式灵活处理。4.听录音朗读,全班再齐读一次,男女生各读一次。
三.解词译名,领会诗意,1.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出疑问。
2.学生质疑,教师或其他学生解疑,教师板书疑难字词。
虚词:其、之、以 实词:说、见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通“现”,出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通“悦”,喜爱。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美人之贻。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请三位同学各译一段,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4.教师小结点评。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楼。暗里躲着不出现,害我想走又不走。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红管萧。红色管萧有光泽,我对管萧很喜好。
.郊外采茅送给我,茅草美丽又稀奇。不是茅草真的美,美人送礼最珍贵。
5.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读出重音(每句重音为着意突出之词),读出两情相悦的意味。
四.研读分析,合作探讨.(培养迁移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每一节讲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一节写恋人约会,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同时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都十分成功.
第二节写恋人赠物,运用比的表现手法.(彤管,其实也指女子,暗喻女子的美丽)
第三节写赠茅赞人,运用兴的表现手法.(借物抒怀,表达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2.画出结构图,诗表现了怎样的爱情?反映了什么思想?
期望约会 大胆而热烈
静女 恋人赠物爱情 美好而甜蜜 赞美恋人
纯朴而真挚 3.分小组讨论: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的形象?(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总结)《静女》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
诗章中——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爱而不见”呢?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综上所述,女主人公是一位娴静温婉美丽、情感细腻委婉含蓄、活泼机灵而富有智慧的好女儿形象。
《静女》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
诗章中——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先同学总结,后老师总结。)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4.大家说说,为什么青年最喜欢普通的荑草?
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说说你心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青涩之果不可摘,早恋不可取)
5.《静女》的艺术魅力: ①采用“赋”的表手法直接铺陈叙事,巧妙选用细节,其中动作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男主人公热烈淳朴的恋情。
②静女贻彤管、归荑,把人、物与情巧妙地融合起来,男女之间的一种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跃然纸上,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③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6.我们以前也学习了许多有关爱情的词,它们与本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唐诗、宋词中的爱情较含蓄,而本诗大胆而热烈,是因为在春秋以前,礼教在民间的约束力远不如后来封建社会那么顽固。)
这首诗歌以第一人称的男主人公的口吻,通过回忆恋人约会的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静女与男子之间的一种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六.课堂练习。
出示《郑风 子衿》,说说与本诗的异同。
七.布置作业。
1、将《静女》改写为现代诗。
七言诗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2、搜集《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名句,进一步亲近古典文化。
3.完成《高考状元》中《静女》的习题。
第五篇:陆富玉心得+总结
心得体会
郧县第二中学 陆富玉
一、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这是很容易碰钉子的。在上课前要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较难适应。另一方面,(1)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就照顾不到整体,而(2)班的同学比较沉静,虽然差生比例大,但中等生也有一小部分,我备课时也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 1 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他们才能达到交异国笔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三、注重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学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因此应该予以重视。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在中段考后的时间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两班的差生辅导上,特别是(1)班,以缩短差距。另外,还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轻松学,容易掌握。而期考结果证明,适当辅导后进生对班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帮助。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两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