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Lym
学问,学问,要又学又问,“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要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只有民主宽松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了。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例如: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说:“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思考,努力解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多问班上的同学,或请教你们的老师。”
二、善于创设疑惑情景,才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三只小猴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平均分给300只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三、留够充足的思考时空,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起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留了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有的几个学生自成小组共同讨论,有的学生还勇敢站起来问听课的老师。
四、因人而异灵活施教,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质疑能力
“问”,因人而异。由于学生认识结果、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例如:一道工程问题的练习。题目: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_____________?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也可以再添上其他条件提出问题。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培养了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
五、不断创设互动情景,才能培养学生共同质疑的能力
“问”,要表于言。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都是某一命题的疑问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小组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时,提供的材料是:(课件出示)老虎裁判请乌龟和兔子 重新比赛,兔子的比赛路线是 从A点出发,沿三个小圆的周长经B点回到A点;乌龟的比 赛路线是从A点沿大圆的周长 经B点回到A点。根据情景,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学习)经过短暂的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兔子和乌龟比赛的路程相同吗?谁是冠军?如果他们
同时到达,谁跑的路程多?谁又是冠军?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去请教你们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共同质疑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正是合作学习的魅力所在!
六、敢于创设反思情景,才能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更终于省。我们的学生天天解答一道又一道习题,天天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却很少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很少写学习心得,很少给自己提出学习的目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总是在原地踏步。为此,我们提倡学生要对自己的每一次数学活动反思:一道题做完了,想一想,这样做对吗?一节课听完了,静心沉思,我学到了什么?老师讲的都对吗?一星期,一个月学下来了,理一理所学的数学知识,哪些还不懂?该怎样去掌握它?然后对这些数学活动中的得失进行归类、取舍,考虑下一次再学习类似的内容时该如何做?写出再学习的过程设想。这样,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才能扬长避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的数学学习天天有新的收获,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由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境,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才能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2010-1-25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商州区板桥镇岔口铺小学
雷建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下面我来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培养质疑兴趣。
要 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提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例如《捞铁牛》一课教学时,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先出示“捞”字,让学生演示 何谓“捞”,教师在发问:“捞”字怎样理解?学生回答:从水中取出物体叫“捞”。随之,教师再让学生用“捞”字组词,学生组词:捞鱼、捞船、打捞„„。最 后教师在“捞”字后面显出“铁牛”二字,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发现了问题:铁牛怎么会在水里?为什么要捞铁牛?谁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捞铁牛?并自然 地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索阅读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之所以能发现这些问题,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二、培养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疑”可质,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认为:
1、在预习中指导质疑
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为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在课文预习上有了新的要求。以往我的预习本上只要求学生预习课后生字(包括字音、音序、部首、除部首外有几笔、组词),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生字新词之后,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来。
拿 第6课«春天来了»为例,学生的问题可比我想象中的丰富多了。有针对字、词的意思提出质疑的。如:“微风”是怎样的风呢?什么样子才算“舒展”?又如: “柔软”是怎样的感觉?有针对课文结构提出问题的。如:课文写关于春天的哪些特点?除了书上说的外,你还知道春天有的特点吗?又如:你们知道夏天的特点 吗?等等。这是我未曾意料的结果,让我对孩子们的思维来不得半点轻视,更引起我对学生探究欲望的浓厚兴趣。
2、从题眼入手培养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课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很好地对课题质疑,可以训练学生审题以及概括能力。
如 教学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出示课题后,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的疑问有:珍珠鸟给我怎样的感觉?我如何与珍珠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而这些问题正是 课文的重点,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再去读书、自学自悟,相信不用费老师太多的口舌学生就能理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又如 《再见了,亲人》,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亲人”来质疑:文中“亲人”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然后导读课文,学生可从总体上领悟“亲人”的共同特 点:她们都曾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作出重大牺牲。课文讲读结束后,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如“朝鲜人民为什么对待中国人民志愿军胜过亲人呢?从而启发 他们从另一角度注意文中写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内容,使课文“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 成伟大的友谊”的中心得以彻底显现。
3、从课文的内容上质疑。
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训练学生找出 句、段中的重点字词。如教学《李时珍》第四自然段时,可启发学生抓住“完善”质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算是完善的?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 善的药物书?把“完善”换成“完整”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和思维特点,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进而读懂这个自然段。笔者还常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动物形象进行分析,或按自己的愿望重编故事后埋怨地问:“为什么八路军不早冲下来,害锝王二小被杀害了?”说得挺有道理,于 是笔者就设了几个放缓坡度的小问题。通过激烈的讨论、合理的想象后,学生明白了:王二小的牺牲是诱敌必然的代价。如果八路军很早冲下来,不但无法保证王二 小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更多的伤亡。王二小深深地了解工作的危险性,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质疑的结果,王二小的形象丰满了,学生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 国主义教育。
4、指导养成质疑的习惯。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一些老师 在谈到“质疑”时,担心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只能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确,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的大都是优生,后进生只是在一旁观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经常教育使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不懂就问,敢于发问才是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 靠好学和善问。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问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 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三、要把握好质疑的度。
这样的教学(指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有人怕学生的思维像“野马脱缰”,难以驾驭;有人怕学生的问题琐碎而不到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其实大可不必。实验证明,教 会学生发现问题,正是让教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教学的主要时间集中难点上,“教其不知,释其所疑”。只要注意如下控制即可:(1)时间控制。首 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给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做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不乱“。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无所得,或尚未“解惑”,草率收兵,流于形式走过 场。(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差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 后问题越来越多,更无从问起了。(3)范围控制。要保证质难问题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作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 学生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中写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引导学生针对“焦急”与“耐心”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进行质疑。又如初读《伟大的友谊》一文后,学生提出了“马克思的生活为什么困窘?”“恩格斯为什么要帮 助马克思?”“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等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对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第三个问题更有思考价值,更 有深度?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习心得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研究》
第三阶段理论学习学习心得
通过三个阶段的<<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研究>>的理论学习,使我从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下面谈谈个人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质疑”应成为小学计算能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而计算能力中“质疑”是生独立思考的一个过程也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有机会自己质疑,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质疑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数学思维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应成为计算教学主要前提条件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认真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才能切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计算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的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从之一种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
2、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计算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首先,从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观察质疑、比较质疑、联想质疑。其次,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渗透质疑方法,主要有概念、计算、解决问题三方面。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 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另外,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通过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那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2015
戴金花 年6月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习心得
近期,学校数学科组组织了全校数学老师学习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下面谈谈个人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有机会自己质疑,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质疑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主要前提条件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认真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才能切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
2、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首先,从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观察质疑、比较质疑、联想质疑。其次,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渗透质疑方法,主要有概念、计算、应用题三方面。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 1 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让学生勇于质疑,学会释疑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
在创新教学的课堂上,应开放教学,让学生勇于质疑,并学会释疑。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自学挑疑、沟通求疑信息。从自学中挑出疑问是学生从自我需要出发,自由宽松地自我发现。有疑则问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求疑信息的交流。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看书自学,使新知识的信息直接由书本输入学生的大脑,同时让学生从中找出其中的疑点,从而产生急于解决的心理,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及知识的理解情况,以便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2、讨论辩疑,探究解题途径。辩疑是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对疑问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经过学生参与合作辩疑,彼此启发,探索出解疑的途径,使学生“辩”中有“获”。通过辩论争论,讨论磋商,使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焦点处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从而探究出解疑途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
3、训练布疑,深化求疑成果。针对学生对新知有所掌握和理解并争于“试一试”的心理,可设计一些趣味性、多样化的基本题满足学生的求疑欲望。在训练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以至达到深化求疑成果的目的。
4、课后拓疑,跨越时空限制。课后提问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对知识整体理解很有裨益。课后的疑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联想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把握好时间、对象、范围的控制,就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执笔:
2011年3月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张露
摘要: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注重机械学习,满足于课本结论。对结论的必然性和来龙去脉却不求甚解,喜欢跟着教师的问题走。久而久之,产生了对教师的依赖,导致了消极学习后果的出现,同时也使得学生好奇、探究、创新的内在动力减退。有鉴于此,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必须提倡学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是: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一对矛盾。在这一矛盾的对立→转化→统一中,学生体现以下认识规律:感知→表象→概念→巩固→应用或:旧知→新知→巩固→应用。针对这一认识规律,强调应设疑、激疑、质疑、释疑,让学生主动地学会数学。就这一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
一、创造良好质疑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首先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 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 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出错误是孩子的权利”观念,用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热情的语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营造一种良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其次尊重学生思维。尊重给学生带来“心理自由”,能激起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正确处理学生在提问中出现的错误,坚持做到耐心听取,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对学生质疑时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对学生质疑时提出的有欠缺的问题应给予点拨,让学生补充完善。
二、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教师不相信学生完全可能通过自学获取知识,更不相信学生会质疑。教师总怕学生学不会,因而讲得又多又碎,练得既繁冗又重复。不给学生思维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也不给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实际问题,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抓住思维的深化点,设置质疑问难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一上课就让学生计算三道计算题,以算得又对又快者取胜。这三道题分别是:(1)300÷15(没有余数),(2)48÷15(可除尽),(3)605÷33(除不尽)。学生在计算前两题时很顺利,当做到第(3)题时有些学生出现了思
维障碍,有的发现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他们就停止了计算。这道题要不要继续除下去?此时教师给予引导,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讨论,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能力
学生有了质疑胆量和兴趣,却往往提不出质疑或者提出的疑问很散,与教学内容的要求不贴边。常言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 教师必须教授学生一些普遍的提问技巧,质疑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让学生不但善于质疑,而且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能力。
1.抓住课题质疑。课题能反映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是比例?和比一样吗?它有哪些部分?比例有什么性质?怎样才能知道呢?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等等。接下去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兴趣盎然地开始探索新知。
2.抓住字词质疑。数学概念、性质、结论中的关键字词恰好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质疑,追根问底,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3.抓住旁注质疑。教材以文字叙述、方框示意、符号指向等形式出现很多旁注,包含着算理、思路、说明和规律等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旁注质疑。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让学生阅读课本,针对276+95=276+100○□=□中的虚线框图质疑: 现在算式和原来有什么不同?结果和原来一样吗?要得到原来的结果怎么办?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4.抓住新旧知识点衔接处质疑。教学中要抓住教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质疑。
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质疑; 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 既可以在正面问, 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 即无处不可生疑, 无时不可生疑。
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 有时只言片语, 有时浅显幼稚。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一把, 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 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 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 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四、引导学生共同释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体现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共同释疑,才能发挥质疑的应有作用,才能起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学生提出了疑问,就要得到解决,而在释疑的过程中,教师且不可“包办”,应逐步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学会用相应的方法去解决。经过引导,学生就能逐步学会释疑。同时在释疑中,不要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要鼓励、提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释疑,自主求知。我认为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 没有质疑, 就没有探索, 就没有思维, 就没有创新。因此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斌.敢问能问善问——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半月刊),2003,01: 40:41
[2] 黄满雄.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胜利石油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6
(2)63:79
[3] 李其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点做法[J].山东教育科研,2002,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