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1: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论文 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论文 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心理学论文 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

心理学论文 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 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中、小学在环境、任务和管理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我们所关注的。为此2003至2004年期间,我们以“如何帮助学生平稳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为主题,对杭州市12所小学作了调查 研究,揭示了 目前 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两者更好衔接的途径,并总结了在实行中有效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为探索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提供借鉴。

二、调查研究

1.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于2003年10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杭州市12所小学在读6年级学生640名、6年级学生家长612名、毕业班教师60名和8所中学的初一教师60名。问卷(满分为100)调查的结果表明:家长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75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估是78分;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分是85分;中学老师对初一学生入学时表现的评估为68分。中、小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评估有着显着差异,反映了中小学教育存在差异。中学老师调查中得分最低的8个项目依次为:自信心、竞争精神、创新精神、自尊心、自我调控、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值得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方面,57%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41%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差;在人际关系方面,57%的孩子认为父母提出的要求根本做不到,44%的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31%的学生感觉经常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52%的学生与部分同学关系紧张或对立,有28%的学生经常有被孤立的感觉;在情绪状态方面,49%的学生经常感到心里烦躁、无处诉说,64%的学生对 考试 感到紧张;在自我观念方面,59%的学生觉得自己许多方面不如他人,17%的学生对自己的将来不抱什么希望;在适应性方面;则有43%的学生觉得越大烦恼越多。

调查结果表明,要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四个维度:(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2)心理承受能力;(3)人际关系;(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 理论 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 社会 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讨论与研究,12所小学的领导与有关教师达成共识,确立了抓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小学与中学教育良好接轨主要途径的观点。在12所小学领导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下,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于 2004年11月再用同一

问卷对基本相同数目的同类人员进行调查,家长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88分,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表现打的平均分是89分,小学教师对毕业班学生的评估分是90分,中学老师对初一学生入学时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86分。中、小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评估不再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 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学会关心”是要求学生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准则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他人;关心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大事。“学会学习”是要求学生学会 科学 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以及 分析 综合事实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创造”是要求学生掌握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可以教学生学习系统思维,由点到面地分析问题;学习逆向思维,从反面分析问题;学习辩证思维,全面地考虑问题;学习顿悟思维,凭直觉思考问题;学习发散思维,全方位地考虑问题。

3.教育 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 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 内容 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 发展 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 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5.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 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 问题 ;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

7.开展 艺术 活动,陶冶同学的情操。

利用小学生爱唱爱跳的天性,举办舞蹈、歌咏、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每个同学都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其中一项。既培养同学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同学的情操,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

8.通过 体育 游戏活动,优化同学的人际关系和锻炼意志。

体育锻炼是最具积极意义的保健措施,不仅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形成开朗、坚强坚韧、积极进取的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身体运动方面的活动是与道德教育、文化 科学 知识教育等有着同等重要价值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它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有成功也有失败,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的不甘心,都是对同学心理素质的磨练和考验。

9.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例如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使同学们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四、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1.心理健康教育寓活动性、趣味性、操作性、参与性之中。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心理教育不能只采用知识传授、简单说教的方式,要从兴趣入手,把同学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同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在教育中要注重主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要运用自主性原则,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同学们存在的、关心的、主要的问题进行,发动同学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通过同学自愿参加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3.要及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在组织各种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把握好教育的契机。每次活动要有表扬、有典型、有 总结,使活动确确实实起到促进学生向心理健康转化的作用。

4.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教师也要做到。教师的情绪、眼神、语言和行为都可能造成师源性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心理焦虑、不安、困惑、无助、伤害自尊心等。所以每个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人格的完善,用健康的人格,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互重的关系,能以接纳和尊重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长,在向孩子提出进取要求和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障碍时,更多地是从正面鼓励、肯定和引导,而不是带有负面情绪的方式去刺激孩子。

参考 文献 :

[1]田慧生。时代 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 研究,2005,(2):18.[2]王美萍,刘新生。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J].心 理学 报,2002,(10):44—48.[3]李培湘。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的 理论 与实验探索[J].教育研究,2001,(12):38.[4]马晶。英格兰地区中小学课程衔接的调查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2):39.[5]方展画。发展性、动态性、多样性——对教育的重新理解[J].教育研究,2002,(10):6.[6]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4):43.

第二篇: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调查报告

[摘要]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中小学校分设开课,中小学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少,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有诸多的不适应。本文在通过对师生走访、召开座谈会、随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解决衔接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衔接途径方法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为我们传统的小学,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教育衔接问题,第三学段为中学。小学生从第二学段升到第三学段,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师生教与学的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学生成绩明显下降,引起家长的疑问。有的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而小学教师也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管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中学初一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召开了教师座谈会,了解中小学教育衔接方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为了客观全面了解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随机选择重庆永川中学、北山中学、萱花中学和文理附中初一学生920人,初一教师50人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式,辅以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形式,问卷不署名。共发放学生问卷920份,收回885份,有效问卷850份,有效应答率96%。发放教师问卷50份,收回47份。

二、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一)小学毕业学生适应中学学习时间长、人数多

不少小学毕业生需要用较长时间来适应中学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学教师方面,大多数教初一的老师都是从教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初一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

二是小学教师方面,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要求,不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以及怎样为小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三是学生方面,进入中学后,由于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时间延长,学生自己没能在心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四是教材方面,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有脱节的现象。以上诸多原因造成不少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同时也使成绩下降。

(二)小学毕业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成绩下降人数多

进入中学后,学生语文成绩有进步的占47%,有下降的占34%。数学成绩有进步的占43%,有下降的占37%。可以看出,小学生进入中学后,语文、数学学科成绩有下降的人数相当多。

数据显示,有50%的学生认为其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语文学科中有15%的学生认为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以前小学老师的要求与现在中学老师要求不一致,14%的学生认为是不适应中学老师的教学。

数学学科中有15%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不适应中学老师的教学,有9%的学生认为是

以前小学老师的要求与现在中学老师要求不一致。

可以看出,语文学科有79%、数学学科有74%的学生归结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都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有关。

(三)学生未能掌握有效学习方法

进入初一后,学习方法掌握很好的学生仅占11%,学习方法掌握较差和很差的也占11%,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够好。

在与中学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初一学生存在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不会做笔记、不会复习等问题。

关于学生做笔记,小学老师却有不同看法:小学对学生做笔记并不要求!到中学后肯定有不少学生不会做笔记。

可见,中小学的教学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让中小学的教学要求一致,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我们中小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相互缺乏必要的了解

超过60%的中学师生认为小学教师在教学与现在中学有关的知识时,存在表达不准确甚至有错误的现象。这说明不少小学教师对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缺乏了解,不能长远考虑学生的后续学习需要。

从对中学教师的调查也发现,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五)学生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学生进入中学后在学习上遇到许多困难和诸多的不适应,但大多数学生仍然对自己在中学的学习取得进步和发展很有信心。这也坚定了我们中小学教师共同探索衔接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心。

三、几点建议

根据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几点建议供中小学的管理者和教师参考。

(一)中小学校际之间应形成良好的教育衔接研究氛围

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只有极少数中小学校合二为一,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分立开设,中小学校之间对教育教学研究少有交流。而对中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却离不开中小学相互之间的配合,任何个人或学校都难以独立解决衔接教育中的问题。因此,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担负起组织和协调的责任,把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纳入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之中,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研究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研究的平台。

(二)中小学校应重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1.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做好衔接工作。中小学在学科衔接方面问题较多的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比较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小学相对要少一些,而且不少小学对非语数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师资配置远不如语数学科,中学的科目比之小学有了很大的分化,学科的分类更细,这更增加了小学毕业生适应中学学习的难度。因此,中小学校应该重视课程的全面开设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

2.教学内容的衔接。由于中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有差异,教材本身从内容上的衔接就存在一些问题。中学各学科的内容比以前扩大和加深了。在学科的系统上,已经接近于科学体系。在学科内容上,已经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常识,而是反映事物一般规律的、有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因此,各科教师应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进行比较、补充,进行衔接。

(三)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探寻教育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研究中小学

衔接教育问题也应该是中小学教师自己的份内工作。因此,中小学教师应主动发现衔接教育中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加强业务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增强自己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纵向联系的了解,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教学方法的衔接

(1)教师方面,通过双向听课和研讨,了解并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之中。在小学,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教师讲得细,直观性强,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到了初中,教师讲得更精炼,理论性、抽象性也更强。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延用小学好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改进教学,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2)学生方面,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让人终身受益。

进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分化、学习内容的增加和科任教师的增多,每个教师又会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上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觉性,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2.教育方法的衔接

中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把中小学优秀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截然分开,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3.评价方式的衔接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应注意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4.心理指导方面的衔接

对于新的学习要求缺乏适当的准备,是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少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时,都有一种激动、紧张的心情。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加上陡然增加的学习内容,往往使学生茫然失措。如果能让小学生提前了解中学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进行“学前培训”,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能以坦然的心理顺利融入中学的学习。

以上几点建议,是笔者的粗略想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进行教学方法的衔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等,还有待广大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3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3

4.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35.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党和政府对我国教十分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大力扶持教育。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80%。所以农村的发展对现代化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村的发展要取决于农村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着中国的未来。现在基础教育工程已被列入国家重中之重;素质教育已经被推入教育改革前列。随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农村的教育又是怎样呢?看一下我的调查报告: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看到现在的教育状况,跟我那时候相比,确实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但是一些客观问题仍然存在。现在来说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在校园建筑上,由原来的的土坯和砖混合的房子,改建为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良的学习环境;在教学硬件设施上,也有原来的长桌子板凳到现在的全新桌椅,一些文体器材,教学仪器也相应完善。但是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中小学在校园建设和硬件设施配备上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的到满足。老师和同学们无法使用多媒体设备。

二、师资力量不足,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的老师大多是民办的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也是初中到高中的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由于没有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对现代的学生教育方面,由于能力有限而造成阻碍。所以就使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三、素质教育难以进行

农村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通常老师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评判自己教学成果的评判标准。其他音乐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忽视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学生人数减少

这几年,农村学生流失严重,有的班级只有十来个学生,而且年龄偏小。这主要是农村人口的自然出生率下降;同时,每年有大量乡村学龄儿童被父母带进城里,还有一些农村家庭吧孩子送进了城镇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所以导致农村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急剧减少。以上这些都是现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就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上级教育部门应统筹下级教师分配情况,对需要老师的学校及时补充,而且要确保他们在学校任职的时限,不能中途转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本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机会,感谢家乡中小学校的配合,我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农村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抓紧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这样,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农村教育才会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第四篇: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一)一、前言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二、调查研究

1、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四个维度:(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2)心理承受能力;(3)人际关系;(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理论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社会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

3、教育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5、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

7、开展艺术活动,陶冶同学的情操。

利用学生爱唱爱跳的天性,举办舞蹈、歌咏、书法、绘画、篮球等兴趣小组,每个同学都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其中一项。既培养同学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同学的情操,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

8、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优化同学的人际关系和锻炼意志。

体育锻炼是最具积极意义的保健措施,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形成开朗、坚强坚韧、积极进取的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身体运动方面的活动是与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等有着同等重要价值的教育活动。

9、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例如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使同学们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政府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三)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多村1998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木耳镇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07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部分村级小学撤并,全乡只办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学,在校生达389人,服务半径20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较近的拉路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冰古村则为20公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积极争取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乡政府出资2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20间,面积12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320位,可收住学生320人,当时入住学生184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25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微型锅炉、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餐厅,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月伙食费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木耳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级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低年级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木耳镇中心小学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上,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不合格的小食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

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极采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成长环境;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学阶段已有了相对完善的贫困学生扶持救济机制。尤其在对待中小学生生活上存在困难方面,社会普遍存在较为漠视的现象。家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中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木耳镇中心小学的集中办学,实施学生寄宿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第五篇: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中 小 学 生 教 育 调 查 报 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0901班

段瑞刚(2009100117)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前言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二、调查研究

1.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四个维度:(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2)心理承受能力;(3)人际关系;(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理论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社会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

3.教育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下载心理学论文 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论文 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跟着不断的发展,现在的中小学,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学环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的经济状况较好,中小学的设备也很丰富,有电脑、幻灯机......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摘要:通过对宿州萧县6所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及部分初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在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总结有关......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1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内容摘要】文言文有着华美的语句,古朴而富有韵味,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文言文的学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发展。而做好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是......

    衔接调查报告

    初中-高中学段衔接英语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来源:论文联盟作者:曹九珍 分享到: [字体:大 中 小]论文联盟编辑。初中-高中学段衔接英语学科问卷调查报告[摘要]通过对高一和初中学生......

    教育心理学论文(5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人性化设计 课程名称 教育心理学 任课教师......

    论文--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的提案最近两三年来,中央十分关注社会公平问题,为解决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困难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受到群众欢迎,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目前,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