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英语阅读和写作绽放精彩)
科目:学科论文
题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让英语阅读和写作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南海区大沥镇沙溪小学
作者:陈小洁
此论文是陈小洁老师于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期间撰写的。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让英语阅读和写作绽放精彩
【内容摘要】: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训练方式,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点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而且会绽放得更精彩。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去。也就是说:阅读是吸收——输入,作文是表达——输出。所以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储存,为学生的输出作好铺垫。实践证明,阅读与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绽放 精彩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小学教学一直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小学考核中听、说、读、这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英语教学中,写作方面的书面表达却相对弱,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事实上小学英语的“写”是“听、说、读方面的进一步延伸和体现。写作教学有助于词汇积累、句型表达、语法、篇章等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能够促进听、说、读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听、说、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又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英语写作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表达方式,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训练方式,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提高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而且会绽放得更精彩。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去。也就是说:阅读是吸收——输入,作文是表达——输出。所以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储存,为学生的输出作好铺垫。实践证明,阅读与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打好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运用自然拼音法记忆单词、认读生词,过好单词认读关是开展阅读活动的基础。学生看着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解决新单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让孩子们熟练运用 phonics。在掌握了phonics 后,做到看词能读,听音会写。学生的认读能力会大大提高,就能够进行自由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英语阅读了。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要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积累单词是最重要的。
对于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我会提议让学生准备一本英语课外阅读书,在阅读中积累新单词,我都在教室墙壁上专门腾出一栏是“Word Bank”,让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相关同类单词,可以更好地扩大全班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在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书写能力,除了单词书写规范,句子的正确书写更为重要。所以我会更需注重对句子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中词不离句,我会应利用一切机会,使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说和运用句子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每次重点句型教授结束后,我都让学生对一些重点句型进行“连词成句”的练习,虽然考试没有这些题型,但通过这种练习,无形中让学生熟悉句子的排列结构和相关语法。只有掌握较为准确的句子结构,才能正确地启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二、加强篇章阅读,为写作作铺垫。
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不离篇,在前面积累词和句的基础上,就能进行大量的篇章阅读,丰富和积累大量素材,为写作作好铺垫。
在我们的英语书上有许多阅读篇章和小故事。平时用好这些文章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上课前对书上的篇章进行充分地思考与准备,因为一些篇章往往比较枯燥,如果上课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一下,完成下课后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肯定大减。所以我会对所学的篇章进行重组,结合相关的语境供学生阅读,或者在教学语篇时丰富一些幽默、趣味的课外知识。为了拓宽学生课外阅读面,我针对每单元的学习主题,透过网络和课外读物找出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故事,儿歌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素材。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到书店购买适合自己阅读的英语读物,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记单词的习惯,发现单词记忆的灵活性,用各种奖励机制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通过广泛的阅读,能让学生储存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句子,形成较好的语感,为学生的写作作好铺垫。
三、循序渐进,提高写作能力。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可以我采取以下多种形式进行:
(一)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如: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写句子,可以先练习口头表达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Hello!I’m a boy.I’m 9.I’m strong.I have short hair, two small eyes, a big nose and a big mouth.I like sports.(二)模仿造句。用Let’s learn学过的词、短语或句式,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造句,如:将I like grapes.可以换成I like apples.I don’t like grapes.等。这种形式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句子运用。
(三)给出关键词,训练连词成段。给出五到六个单词或词组,如: Sunday, go to a park, fly kites, by bus, happy.让学生根据这些词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这篇简单的英语作文就写出来了,而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以下这篇就是最基本的,如果基础好的学生,还会拓展在公园发生和见到的事物,可以写出较多的句子。Today is Sunday.I go to a park with my friends.We go there buy bus.We fly kites there.We are so happy.(四)填空式复述作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教师把要复述的短文挖空一些词句来让学生填补完整。
(五)仿写作文。学完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围绕主题,要求学生进行仿写作文,通过这种训练方式,能引起学生对英语时态和语态的重视。例如: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加“s”或“es”,这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先写一写自己周末的活动,然后调查朋友的周末活动,进行第三人称的例文仿写。通过对比,使学生对同一时态不同人称动词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八)多方位练笔。在字、词、句的基础上,要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平台。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图片、信息和素材,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如:It’s a sunny day!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park? 引导学生根据图和问题,说出各人物正在干什么,并进行写作。教师还可以给出如:If you
are busy„类似这样的半命题性质的作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习得的词汇来完成语篇的书写。综合性作文:每个周未,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写作,可以任选单元中的几个词汇或可以写与本个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将丰富的词汇和精彩的句型运用到英语写作中去。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围绕课文,开辟以“读”引“写”的路径。换位性训练:我们阅读课文时,习惯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循着作者的思路去考察、理解课文中的人和事。换位训练就是让学生转换一个角度、从自己的立场和经历来表现内容。如在教完阅读文章后,我便让学生进行换位练笔,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先利用表格方式列出自己的周末活动,然后同位相互介绍,还可以请出个别优秀同学示范先说,使基础差的学生,得以参考,最后大家都可以用写出自己的周未生活。
四、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
在写作的开始阶段,可以拿出一篇范文,老师利用投影仪与学生共同修改,指出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引起学生注意。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通过师生这样互动,鼓励学生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是使学生的作文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外还可以采取同学之间互相阅读、修改作文的方法,也可以形成一种语言意识。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通过这种形式地阅读别人的作文,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写作时正确运用语法的英语表达方式。学生的作文经教师批改后,订正是通过个人作业和小组活动相结合进行的。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学得更灵活。
学生的潜能力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加以启发,多为孩子创设合适的条件,加强阅读和写作实践,在运用中帮助学生去感知、去理解、去记忆,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阅读和作文的浓厚兴趣,并大大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张瑾华,“词、句、篇三部曲写作方法实验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7期
第二篇:以读促写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三年多以前,我学科组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在我校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在学校教研室和科组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将近四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课题方案规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推广语文课程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该课题研已于2011年的7月结题。
为了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开展创新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经过几年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施真正意义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更新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发现和研究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或不良倾向。
目前,全国课题组提出了当前改革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转化为基层学校师生的教学行动,使课程改革的精神得到具体的落实。因此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重点理应向着写作教学的行动策略方面转移。为了实现这个一目标,提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师应对新挑战,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师要通过专题研究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解决自己面对的实际问题。参加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工作不仅可以促使语文课改,而且锻炼出一支科研型的语文教师队伍。
时代赋予我们要推进语文课改,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人。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赋予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特别是中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结合有效沟通,以读促写实现工具人文和谐发展。阅读是学生生活中言语交际的需要。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感受,通过思维,形成内部言语。内部言语他人是不知道的,要让人知道,就需要靠语言和文字,借此传递和交际,以形成表达。有中心、有条理的文字表达,就是作文。因而,学生作文是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体现。
二、课题的论证及分析
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才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1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说话”的起步阶段,写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写作往往又是学生感觉非常困难的事情。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找不到素材,二是不会设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技法。针对学生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技能的基本特征。
2、目标及内容的论证
读、写训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标表述形象地解释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操作,写作是体验,阅读是借鉴,修改是提升。它把语文教学中原本独立的写作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构建了写、读、改三位一体的教学样式。把传统的阅读教学转向”为读而写”,使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言语的表现——写作。语文课程中读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消遣,也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积累。通过阅读,不仅要吸纳体验作家情感思想等思维结果,还要吸纳作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然后再把所积累吸纳的这些,加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认识等按题目要求准确生动具体恰到好处地表现倾吐出来。关于语文课程中的写,不是读的附属品,而是读的效果显现,是思想认识的结晶体,是读的物化形态,也是可提供语文素养或语文能力检测的主要对象,千读万读,只为一写。从这些意义上看,写起码是读的目的之一。至于”读”和”写”的关系,很显然,读为了写,写依据读,读写一体,有人比方犹如鸟儿飞上蓝天的一双翅膀,互相作功,缺一不可。尽管这种认识有功利型之嫌,但却是十分现实和科学的。
3、现状和预期的论证
激发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在不同的阅读训练和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和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3)、用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手段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训练能力。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
第八条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改变学生目前习作状况的需要。目前我们的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不是很投入,觉得写作文是难事。主要表现在:读书时不太认真;读书时不去深入阅读、思考;不会主动积累语言;阅读和写作相离,不能有机结合。从以上三方面考虑,我们目前进行《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实施,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广泛而创新的现实意义。
24、保障条件的论证
在实施本课题的前提下,我们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资源,用新课程标准作导向目标,全面的、系统的落实阶段目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体验使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感受母语文字的乐趣。在课题研究的背景下,只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究、方法的引导、合作的学习与交流、创新与生活的体验,提高学生”读”与”写”相结合的技能和写作水平是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对课题的界定
书面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重要途径与方法所在。
读写结合:读即阅读,是指借助感官,通过思考来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并以理解意义为中心的智力活动。
写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张志公也说:”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的前提;没有正确、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还是不行的。”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对象的实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探索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参与研究后,老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习作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读写结合的点是什么。
2、《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六、研究对象及时间:
1、七、八、九年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体现”三维目标”的效应;
2、整体实施课改,突出”读”与”写”,把实验的途径和方法变为收效,整体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3、实施时间分别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左右。即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
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
理论准备阶段,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书籍和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主研员拟定出不同学段的实施目标及内容。
1、研究组人员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广泛收集有关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文献和资料,为撰写课题方案做准备。
2、撰写《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实施方案,并向市教研室教育科研课题组申请,力争预定课题立项。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及研究方案设计和撰写。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第二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第三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1、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读”与”写”结合,探究”以读促写”的途径和重点训练及培养学生写作的方法,总结目标落实后的效益
2、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通过在实践中调查,归纳,总结,交流、反省,写出案例或经验论文。
3、在每阶段的过程中主要是一边学习,一边实施,一边总结。实验组的教师运用课题的操作程序进行实验。课题负责人深入与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注意搜集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等资料,并及时作好阶段性总结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
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按实验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论文及实验报告、教科研论文,编辑科研成果,完善档案资料,并注意推广研究成果,接受市教科研领导的结题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1、课题组的老师认真学习纲要和新课标、小学生心理学以及论述如何培养 学生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文章。
2、制作调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问卷,并做认真分析。
3、做好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意义的宣传动员工作,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产生心向往之的心态。
4、写实施计划,5、课题小组成员定期开会交流并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修正课题方案。
6、撰写教案、上研究课、组织课例分析、个案、学生的习作资料
7、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由专人负责研究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九、成果形式
形成关于本课题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论文资料、及教师和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学生习作、学生个案集。
十、实施原则:
系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学生自主性原则、多边互动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十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十二、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倪金龙(校长)
课题组长:韦星(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实验教师:陈正爱(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陈翠荣(中学高级教师)
徐亚宏(中学高级教师)
徐民山(中学一级教师)
张福州(中学一级教师)
成雷(中学一级教师)
杨小华(中学一级教师)
第三篇:“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写作是英语学习者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写作历来是我国各个层次英语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了切实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一种具体实用的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方法,即“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关键字:写作教学;以读促写;输入;输出
1.引言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体现英语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写作历来是我国各个层次英语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黄源深(2008)曾指出“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的重要性是被低估了的,写作课是最不理想的课程,‘写’是学生英语技能中最薄弱的环节。”可见,英语写作教学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
为了切实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然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却不尽人意。根据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中心公布的四、六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写作是学生普遍感到为难的题型,学生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组织和表达,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相当薄弱。
2.写作教学研究及学习现状
应《课程要求》及学生实际需要的呼唤,我国许多学者(吴欣,2001;张吉生、周平,2002;盛仁泽、冯天菊,2006;张英,2007等)对写作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重点大多放在研究写作本身的过程及技能,而忽视了阅读过程对于写作能力的影响。另外,现有的写作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正如杨永林指出:“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因素、教学理念、受众群体、评价机制、研究导向、学术氛围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探索上,一直存在着‘述旧’多于‘翻新’、‘借鉴’多于‘创新’、‘变通’多于‘变革’、‘改良’多于‘革命’的现象。”(杨永林,2010)
很显然,我国现行的外语教学体制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枷锁的束缚,导致新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进入写作课堂。这是因为“基层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用书的选择上,缺少必要的发言权和自主权”(杨永林,2001)。因此,大多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即通过学生多练多写,老师精批、细改,并耐心讲解,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有些教师在英语写作课堂上遵循基本套路:讲授写作技巧;分析写作范例;学生模仿练习;作业批改及课上点评。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极为被动,缺乏写作动机,不是为达到真正的交际目的而写作。因此,写作教学效果远远不能达到要求。所有这些都在呼唤着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3.“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理论基础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了一种具体实用的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方法,即“以读促写”。从理论上来说,涉及“以读促写”的概念的来源与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在特定理论指导下“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3.1“以读促写”的概念
关于“以读促写”这一概念,国内外定义不尽相同。国外研究中狭义的以读促写是指普遍存在于母语环境中用于学术写作和教学中的一种测试手段,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如概述所读文章,或完成相应作文题目等,强调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学习。广义的“以读促写”则侧重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而谈及国内相关研究,以读促写主要指国外广义上的“以读促写”,即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3.2“以读促写”的理论基础
自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提出后,人们对输入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此假说认为决定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comprehensible)、有趣又关联的目的语。他还认为,如果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为i,他们接触到大量含有i+1的语言输入,那么他们的语言水平就会从i向i+1提高。据此可知,语言输入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并对语言输出产生积极影响。阅读是一种语言的输入,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习得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提高语言水平。“以读促写”,就是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英语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量的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教师必须把阅读放在首位,以读促写,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与英语语言近距离接触,增加语言输入。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是相当大的(杨雪燕,2003),从而保证他们在写作中兴趣盎然,最终提高写作水平。
“搞好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写’。”(黄源深,2008)这里的“写”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输出实践。对于很多人来说,问题不在于不懂得如何写作的理论。写作理论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对写作实践产生指导作用,然而写作教学实施中不乏这种现象:把写作课作为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都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理论的学习上,而最终没有产生“有效”输出。只有可理解性输入有效内化(intake)并且最终产生有效输出,这才是成功的写作课。Swain在承认可理解性输入在语言习得方面重要性的同时,又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 1985)。她认为,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也就是促进可理解性输出,不仅能使他们将现有的知识得以很好地应用,而且能使他们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从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将Krashen的输入说与Swain的输出说引申应用到写作教学实践中,就是应该促进和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3.3“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威都逊(Widdowson,1978)认为,语言学习者应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巧,又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巧,提倡将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一起进行教学。具体为,教学单元以及教学任务的组织应从一个话语向另一个话语过渡。第一个话语包括一段阅读段落,第二个话语是与第一个话语相联的由学习者自己创作的。在这两段话语之间的练习应是那些帮助学习者理解第一个话语的练习,这样能使学习者顺利地从第一个话语阅读过渡到第二个话语写作。既然阅读与写作是两种相互联系以及影响的行为,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就不应把这两种教学分割开来,而是让学生有机会于阅读中学写作,于写作中学阅读。
司托茨基(Stotsky)在1987年综合了有关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调查后发现:写作活动对提高阅读理解非常有用,反之,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的方法也证明是很有效的。在长期的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研究及实践中,很多学者和教师们(Stotsky,Flood&Lapp)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写作能力较强的人常常阅读能力也较强,写作能力较强的人比写作能力较弱的人阅读量大,并且阅读能力较强的人比阅读能力较弱的人写出的文章在句法上更趋成熟。”他们(Stotsky,Flood&Lapp,1987)认为阅读与写作几乎是两个相同的过程,共同拥有关键性的认知机制。写作活动对提高阅读理解非常有意,反之,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的方法也是行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由此可见,把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正是顺应了阅读与写作两项技能的内在本质关系的规律。
第四篇:以读促写中期报告
遵循课改理念 实施立体教学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 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强弱及写作水平的高低与他的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学的每一知识起点都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迁移联系,每一招每一术都可以唤超学生自主学习感知的萌发追求,每一知识点的落实和运用都能引领学生进入更高的精神状态。正是这样,我们申请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的意义是指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多维空间的立体化教学,它以课堂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内语文训练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的结合。
这一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验目标,同时也促进了课题实验老师教育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实验的初期我们作了大胆的实验设想:①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目标。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将多媒体网络引入语文课堂。③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依据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原理,遵循读写相互依存的关系,联系学生的心理和语言实际,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与学生的情感修养、人格健全、生活创造等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立善于思考,大胆怀疑、善于挑
战、大胆创新的学习风格,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中学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课题研究在整个实施阶段综合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时间和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
1、学习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2、实验研究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3、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中学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课题研究在我校已开展了两年。在这两年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的关怀指导,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探索,现在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明确读写关系,抓实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了阅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的课内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强调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语文课题组成员在几年的实验中,紧紧把握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课堂,抓实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努
力实践。
实践证明,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把握文章重点的前提下,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例如实验教师陈翠荣教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文时,带着学生梳理文意后,以选拔船行富春江中一路上看到的美景现场直播主持人的方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实验教师徐亚宏教学《西双版纳》中,最后以让学生试着给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写一句广告词保护它们的自然生态,引导学生完善课堂板书,学生们异常兴奋。通过这一系列的指导活动,阅读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了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同时我们还借助《语文报》及文学社团,引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努力提高读写结合的能力。通过这方面的实验,教师也在不断收获:成雷老师的论文《课内迁移,课外拓展》2011年获江苏省一等奖、王春琴老师撰写的教案设计《马说》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杨小华老师的论文《让语言“轻舞飞扬”》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韦星校长的论文《浅谈幽默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
2、构建以对话交流为中心的课堂格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不仅是读者和文本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而且还是生与生、生与师的沟通理解交流过程。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尊重学生,逐步探索出四条思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个性认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做朋友,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同时教学要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作品,用他们自己的心去抚摩作品,使他们在阅读中去学习阅读。例如张福州老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社戏》一文时,谈到双喜的“聪明”,我设计问题: “为什么先跳下去的是双喜?”让学生尽情表达,与学生老师交流心里想法。课堂上多给学生“倾听”作品的权力,多给学生“言说”感悟的机会,这样做既重视了学生的个性认知,也达到了提高他们读写结合能力的目的。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才有价值。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要善于求异,要有挑剔、批判的眼光,对不“人云亦云”,敢于批判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学七年级上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揭示了什么,徐民山老师特意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了分组合作探究。这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挖掘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求异,要敢于批判的精神,为以后构思作文拓宽了思路。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不仅重视教材的人文性精神层面,更注重教材的语言层面。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世界里体会沉吟、把玩,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和驾驭能力。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山中访友》时,杨小华老师通过指导学生个性阅读,最终让他们都懂得了“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教学八年级下册诺夫
《送东阳马生序》时,陈正爱老师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不仅弥补了文中学生有疑问的不足,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验教师深刻理解了这一教学原则,实验成果也不断涌现:陈正爱老师的论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2011年获盐城市二等奖、徐民山老师的优质课《鹤群翔空》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杨小华老师的论文《以情动情,以情悟理》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徐亚宏老师的论文《呵护母语,提高读写说综合素质》2011年获盐城市一等奖、陈翠荣老师的论文《优化语文教学,强化校园文化》2012年获盐城市一等奖、张福州老师的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2011年获盐城市二等奖。
3、注重积累收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是对语文学习过程的比较准确的描述。厚积、接触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后才能形成语感,才能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们语文课题组也做了一些尝试。课堂教学中,对那些语言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韵味等一类的文章,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背诵积累。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高尔基的《海燕》。活动课上,则组织学生以新课标推荐的名著篇目为主,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自习或课余就布置学生欣赏《语文报》上刊登的佳作,积累语言。有了这些积累,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才不至于思维阻塞,笔力枯竭,无话可写。我们实验教师也通过实验心得撰写了一些优秀论文,有十多篇获奖:其中2011年韦星校长撰写的论文《走出作文乏味的死胡同》、王春琴老师撰写的论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尽情泛舟文海》都
获得盐城市一等奖、成雷老师的论文《以读促写,以写悟读》2012 年获盐城市一等奖。此外,杨小华老师还在指导学生作文之余,写出两篇教学札记:《有情才能有效》、《作文病例的使用价值》。
4、拓展学习和生活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语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提供这样的机会,利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让学生走出校园,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广告多棱镜》综合性学习,韦星老师通过分组布置:错别字门诊小组、广告语小组、店名收集小组。让学生接触外界,体验社会,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七年级下册《网上读写与交流》综合性学习,徐亚宏老师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网上阅读的各种方法与注意点,自己实践进行各种阅读尝试,学会与别人交流,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自然也提高了,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起航”文学社是我们语文课题组展示研究成果的一个平台。这几年来,我社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社团活动,每年至少出刊一期,收录了各年级各班学生的优秀习作,社刊习作中最为出色最受学生喜爱的作品就推送给地、市级刊物发表,以荣誉促进步,以进步化动力。
这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从2011年经过全组教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拼搏,“起航”文学社很有起色;其中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选送参加地、市级征文评选,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四、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自从承担课题研究以来,两年中,我们语文课题组成员坚持研究,努力探索。但是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效证明,由于当地的经济现状制约、家长和部分教师的观念不能立即转换,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障碍,致使实验效果还不够理想。例如:组织学生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时,书本来源和阅读时间都不够,学生的阅读只能流于形式;有步骤地深入研究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还缺少严密的计划,缺少教育科研的手段与方法,作文教学的实效还有一个过程;把具体做法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或归纳成行之有效的经验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功底。
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感悟力和表达力;引导学生善于感受生活,培养洞察力和鉴别力;尤其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拓宽作文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素质。要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课题研究后期的学生作文水平的调查。在各方面作好准备,认真做好后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第五篇:以读促写读中感悟
以读促写 读中感悟
——《三月桃花水》教学案例 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 王晓芳
一、背景分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课文语言优美,易激发阅读的兴趣,所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读书、写字、练笔活动融进课堂,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做到还语文教学以本色,这是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1、现在让我们一起边听边看课文朗诵。(放课文朗诵视频)
2、听完了,也看完了,你觉得三月桃花水美吗?你想读吗?(想)好,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文。要求:用最美的心情,读最美的文章。
3.谁愿意告诉大家,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生:(我觉得三月桃花水很美。课文中写道“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色啊!)
师:(1)你体会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还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把这段话美美地读一读吗?(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全班同学学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5.多美的三月桃花水啊!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能弹奏出各种动听的声音。)(板书:春天的竖琴)
(2)是啊,这潺潺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把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大家见过竖琴吗?(没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竖琴的图片和声音。(课件演示竖琴的图片和声音)
(3)快,侧耳倾听,春天的竖琴都都给我们演奏了那些乐曲?赶快读一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声音的词语。(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进行勾划)(鼓点声、水波声、鸣响、低语声、丁冬声、铃声、水浪声)(4)谁来说说,你的耳朵听到了些什么声音?(生汇报读课文,师引导学生读出味道来:有节奏的鼓点声、忽大忽小的水波声、纤细的低语、清脆的丁冬声、急促的水浪声)
(5)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好听吗?快去把你喜欢的声音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听。(同桌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6)多么美妙的声音哪!高低不同、长短不
一、忽快忽慢,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是一支非常动听的音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朗读声中去聆听这些悦耳的音符。(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7)听了孩子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小溪边,满眼是清澈的春水,耳畔是动听的水声在回荡,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6.三月桃花水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能映照出春天的美景。)(板书:春天的明镜)
(2)在这面镜子里,你都看到些什么?请孩子们用我们刚才学习三、四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
(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①小声地自由读课文;②勾画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小组交流;③展开想象,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讲给小组的同学听;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参与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并发表意见的好习惯。)(4)全班交流。
①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②在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了燕子、垂柳、姑娘、袅袅炊烟…… ③我们好像听到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来呀!快来呀!春天多美啊!”我们仿佛看见河边的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④我们想把我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5)组间交流。
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意见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6)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谁愿意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大伙?(生纷纷举起小手)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赶快去读读课文吧!(生练读课文)(7)水清如明镜,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飞燕垂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一幅多美的风景画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水中的美景吧!(齐读课文五、六自然段)4.听孩子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到水边走走,去领略三月桃花水的无穷的魅力,请每一个孩子敞开你们的心灵,闭上你们的眼睛细细聆听,想象在这幅美景中你还能看到些什么?(师范读,生想象)预设:
(1)(我好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河面上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快乐地游来游去……)果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2)(我看到了天空中飘落的蒙蒙细雨,细细的,轻轻的,斜斜地直入水中。)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3)(我仿佛看到了在树叶上滚动的小露珠。……)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4)(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坪上奔跑嬉戏的小朋友们,天空中是各式各样的翩翩起舞的风筝……)…………
三、案例反思: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要的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是基本的教学思想必须明确。在阅读课上,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学生阅读的能力有没有得到训练,阅读的习惯有没有得到关注和培养,从学习语言的角度来说有没有收获,其次再想想有没有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只要带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不管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总的方向不会错。所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读。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精心创设和妙用导语情境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情境能使教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这课时,刚上课,我就用一幅幅春水图,再配上美妙的流水声,一下就将学生带入课本所描述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地特别地默契。他们渴望读、乐于读,读得很快乐,读得有滋味,读出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读出了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读。
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读的能力是目的,培养写的能力也是目的。读有训练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能力。写有训练写的方法,以提高写的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写促听说,读写结合,重点突破,全面开花,通过熟读成诵形式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联系才能逐步实现内化,这是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科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也比较重视学生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对语言进行仿写,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地比较透彻,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觉得写作并不难。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阅读的方法,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才能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幼小的心灵,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