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诗文精粹”,还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等课文。《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另外,大臣们劝阻吴王出兵的理由“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与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在实质性内容是相同的,这种前呼后应的写作特点也要在教学中渗透。【教学设想】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好这一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课文的“序”。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紧扣我组的教研主题,教学中我们以读为主线,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依据课本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当然也是学习语言的例子。完全跳开书本去学习语言,往往是低效的,“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间能复述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此环节我们借鉴了薛法根老师的一个做法:通过朗读四组词语,“暗暗”帮助学生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重在读,因为读是基础,是关键,要在学生读熟,读懂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然后学生再根据四组词语和板书复述故事,最后才是指名复述故事。
二是走入人物的内心进行想象补白,体会寓言的道理。这篇课文文字浅显,让学生理解课文,探究出以文字为载体的寓意,是易如反掌的。但如果我们上课时只立足于情节的简单再现,想揭示的寓意学生也只是浅层次的理解而已,只是停留在口号式的“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什么原因造成虽然危险就在身后,而却视而不见?而且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吴王都视而不见?而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结果又是怎样的可怕?对于寓言来说,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成功的!同时,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课文的文字之中,只要引导学生凭借文字,走进内心,这样体验出的“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不是深刻一些呢?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2、学会3个 生字。
3、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感悟寓意,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所隐伏着祸患。教学过程:
一、积累导入
1、教师出示八字成语前四字,学生对后四字,引出: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2、板书课题:学习“螳螂”两个生字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蝉 优闲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2、轻声读课文,了解故事。要求概括、精炼: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既然课文主要写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下面就先来了读读“螳螂捕蝉”故事。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故事。(9、11自然段)
三、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明白寓意。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给你启发最大的是那一句?
2、蝉是怎么“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呢?默读,先看看从哪些词语上看出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1)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看,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什么么样的蝉?如果你就是这只蝉,你怎么高兴地想?(指导朗读:读出蝉的自在)
(2)让我们把目光向蝉的身后看!你看见了什么?如果来一个特写,你看了什么?或许,它也在想呢——(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这股杀气。)
(3)对这只可怜的蝉来说,此时此刻危及生命,如果你是蝉的好伙伴,此时你会对蝉说什么?如果你就是这只蝉你会怎样?
3、聚焦它身后的那只螳螂,它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
4、再来看螳螂后面的黄雀,它又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
5、蝉、螳螂、黄雀它们各有特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学习课文首尾段
1、少年讲的这个故事,吴王明白了吗?理解“恍然大悟”
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那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螳螂捕蝉”的关系?
3、集体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4、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并用上提供的词语。
五、总结
第二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发言稿
永兴九年制学校 王荣
各位老师: 大家好!作为六年级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1)于精彩处仿写。(2)于空白处补写。(3)于“迁移点”拓写。(4)于结尾处续写。(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 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 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谢谢大家!
第三篇:“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
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 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1)于精彩处仿写。(2)于空白处补写。(3)于“迁移点”拓写。(4)于结尾处续写。(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第四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
练习活动。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1)于精彩处仿写。(2)于空白处补写。(3)于“迁移点”拓写。(4)于结尾处续写。(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第五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99-01
一、读与写结合的整体结构
读与写组成了一个整体,研究读与写的内涵要素,为此应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分析读写结合。
1、学习一篇文章中的读写结合
朱作仁教授在《读写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一文中指出: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回合”,一是由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是侧重理解的阶段;二是从探索到中心思想出发,研究怎样布局谋篇,由内容到形式,由内部到外表,是侧重学习写作角度的阅读阶段。的确如此,阅读大抵经历这两种心理进程,这是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其中第二个“回合”,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即阅读教学中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形成了学习文章时的读写结合。
2、运用语言过程中的读写结合
如果平时的阅读是在积蓄写作营养,那么写作时就是在运用这些积蓄,一个是“蓄”,一个是“放”,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将读与写联系起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范畴里的“读”是指积累知识,“写”是指进行习作。
3、言语交流中的读写结合
“作文时要想到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作文时应想到读者,作文中应该有读者,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引起共鸣。这里的“读”即读者,“写”即作者,这是最高层次的读写结合。
二、以读促写的对应训练
1、课内精读的训练
(1)抓描写生动的词句进行训练。描写生动的词不仅仅让我们能感受到文章的优美,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教师可以采取先指导情感朗读,继而将生动词句换成平实词句,然后比较朗读,体会描写生动句子的好处来进行训练。
(2)抓寓意深刻的词句进行训练。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已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如富有哲理的、寓意深刻的、托物言志的,重在教师引导学生去感悟领会,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词句必须放到课文中去,找出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才能深刻领悟。
(3)抓简略或空白处进行训练。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既使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他们意识到自己能改课文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从而唤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激情。
2、课外自由读的训练
这里倡导的自由阅读并不是无选择性和导向性的阅读,而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进行的既开放又有倾向的阅读。
(1)好词佳句的摘录。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不做具体规定,但我订了一个最低限度“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必须作读书笔记。在练习本上摘录好词佳句一页,下一周利用早上几分钟,读上一周摘录的内容,这样反复吟读,不断积累。
(2)阅读评赏活动的进行。教师或学生看到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进行讨论,交流阅读心得。最后就文章的某一点或几点,学生进行片断练习。
(3)与班队活动相结合。班队活动往往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主阵地,教师可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各类竞赛。如诗歌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比赛、小小话剧表演等。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途径
由于读写结合的整体结构紧密相连,而以读促写的训练又可时时在课内、课外进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的“开源”问题。“开源”解决了,学生作文之流水会源源不断。我在教学中尝试以下教学方法,进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1、读中探写。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吸收写作营养。这种探写不是局限于语言技巧上的运用,而是多层次的立体的探写。它包括:(1)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2)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感情;(3)作者选择了哪些事例,选择这些事例对表现文章有什么好处;(4)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进行描写等。
2、读中插写。为了学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依据文中的某些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插入一些片断练习。可以是扩写、续写、改写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如学了《滥竽充数》,让学生写写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等,尤其是童话故事的续写往往最能吸引学生。
3、为读作文。这里的“读”是指读者,为“读”作文不妨称为“需要作文”。学生在作文时犹如与读者在正面交流一样,正是我们成人作文“一腔心思诉于君”的境界。这样的作文克服了为作文而作文的“遵命作文”,学生的作文往往真情流露,表达清楚。
4、读后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仿写也是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仿写可以借鉴一篇文章也可以借鉴多篇文章,可以仿写内容也可以仿写结构及语言,还可以仿写作者的风格。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比如插入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数字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等等,举不胜举。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用于教学中。总之,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学科,要使数学的魅力在基础教育中呈现,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做起。
让我们在以后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各种新奇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多种手段并举,来践行素质教育新课标理论的宗旨。积极开发新课标教育教学的新的理念,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并爱上数学,给新课标理念下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