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心得_刘亚杰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凌源市三家子中心小学 刘亚杰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诹。‛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的学生电视看得越来越多,游戏玩得越来越溜,而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作文写得越来越差。提起作文,学生发憷,老师发愁。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读做起,以读促写。
一、以读学写。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部重头戏,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作文练习不应该单单是每周两节作文课的任务,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不要忘记教给学生从读中学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再读来理解、体会、消化、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
如在读中学会给文章点题。作文即写文章,而好的点题能够突出内容,揭示中心,照应题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题看似容易,写好却难,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细读体会。例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运用了引用点题的方法,言简意赅,既赞美了桂林山水风景如画,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中两次点题,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金色的鱼钩》结尾夸张点题:‚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正象征着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战友无限关怀的崇高品质。文章的点题或在文首,或在文尾、或在文中,点题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不易接受,在习作中只能生搬硬套,很难做到点题自然和谐。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细细品味其点题的绝妙,在心中融会贯通,那么在实际的写作中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读书重在‚品‛,品文章的情韵,品文章的趣味,品文章的意境,品文章的气势,品出文章的‚滋味‛,才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运用语言语言表情达意。张开嘴,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是‚品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读对文章有一种感悟,形成语感。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话都读不下来,他如何能把自己的作文写得通顺流畅?如果读课文时他不能倾注感情,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他如何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没有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感,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感到有话说不出来,有理道不明。所以,良好的语感是学生写好作文又一重要因素,而这种语感任何教师也不能硬塞给学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大量朗读课文才能逐渐形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全文篇幅较长,情节感人,教学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一凄婉的故事。《林海》一课,语言生动朴实,学生在读中仿佛亲自置身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的兴安岭。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用他那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兴安岭的‚亲切与舒服‛。对于一些语句优美,独具特色的段落不妨让学生熟读成诵。背诵是培养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行文时方能如行云流水,使文章一气呵成。
另外,仿写是读书之后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付诸实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提高作文水平。如读《火烧云》后可仿写一些事物的变化状态;读过《小站》一课可学习按方位顺序介绍处所。所以仿写如同习字时描红模子,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会感到写作亦有矩可循,既减轻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又能加强写作的单项训练。
学生在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掌握得很牢固,逐渐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二、以读蓄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出版的适合少年儿童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自然科学知识,有社会生活介绍,有文化艺术欣赏……学生在这些书海中遨游,既可以了解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小学生作文选,对学生写作文的帮助更直接、更有效。由于小作者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当,思维、语言相近,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更具借鉴价值。然而面对这些无言的老师,许多学生却不知如何请教。有的学生家中的存书很多,却将其束之高阁,等到写作文时感到脑中空空而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有的学生书读得不少,但读过之后抛于脑后,对自己的写作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而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掏出作文选照抄不误,说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抄‛这个字大有学问,学生不能只作书籍的复印机,要学会用脑读书,去粗取精,使其能为我所用。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同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记下自己读书的感想和收获,或摘录精彩词句和段落,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蓄积材料。
为了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学生给自己的笔记本起个喜欢的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字,如《名词佳句摘抄本》、《星星集》、《采撷集》、《采蜜集》等,还可以给它设计一个好的封面,使学生能够喜欢它、珍惜它、保护它。为了不流于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上时间,让他们读书读报,边读边作笔记,并定期进行展览和交流。对于一些积极读书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并请他们读一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对其中的精彩摘抄可让全班同学记录下来,以利大家共同进步。
课上的阅读量毕竟有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小文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能够文思敏捷,文如泉涌。
三、以读评写。
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不少作文存在着字迹不工整,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等问题,如果老师只停留在把所有作文进行逐字逐句地批改,势必花费很多时间,而有的学生拿到作文本连看也不看,白白浪费了老师的心血,所以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讲评,讲评课一定要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通过读对其作文进行评价。
可采取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或指名读、集体评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开动学生的脑筋,调动他们写、读、评作文的积极性。在讲评课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通过读会发现作文中的许多毛病,如有的会因为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清而感到脸红;有的会因为一字之差而闹出笑话;还有的学生因为句子不通顺而急得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点下还可以通过读来纠正作文中的标点错误。记得在《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讲评时,一名同学写得很好,我让他把这篇作文当范文读给大家听。其中一句写道:‚我大叫:‘不好,小鸡花花掉到水里去了。’‛他读得很投入,充满了对小鸡的担心,但我分明注意到他句末用的是句号!我适时将这句话写到了黑板上,等他读完之后,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篇作文是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可他最心爱的小鸡都掉到水里了,他一点也不着急,他根本就不喜欢这只小鸡!‛‚不,我喜欢!‛‚那你怎么用句号,你读读!‛两名同学争论起来。‚大家都读读,标点不同时这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用句号能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我适时点拨,学生在对比朗读中认识到原来标点在作文中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改变了一些同学在写作为时‚一逗到底‛的做法。
教师除了在课上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写完作文后自己要反复诵读,查漏补缺,及时修改,并形成谴词造句、选择推敲的好习惯。
总之,写好作文需要多种因素,既有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索,对事物的理解、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受,又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勤于动笔的好习惯。而好好读书,多读好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写好作文的又一有利保证,长期坚持,必将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阶段总结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阶段总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要想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先要把这个例子——教材吃透,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精彩,有很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借鉴。例如:题材的选取,体材的安排,布局谋篇等无不匠心独运,使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典范。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读写结合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还能强化语言形式,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参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这个科研课题。我们每个科研人员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几月多的教学实验,感受颇深。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并进一步在教学中发展它,完善它,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更好。
立足在课堂,放眼到课外,得法于课内,用法于作文。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条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也是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树立的一个观念,必须牢记的一个要求。否则就不能说是用好文本,教活学生。读写如何有效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视文本阅读,积累写作方法
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是读写结合的范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要将习作指导化整为零,从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文章的布局谋篇、到读写结合的具体形式都分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内外自然链接,读写紧密结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要抓住关键点,比如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字词
教学时对于一些重要的词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应遵照“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顺水推舟地要求学生进行内化、升华。(2)、抓句式
文章当中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会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式灵活运用的方法,并加之辅导,自然而然地就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抓修辞手法
只要是写作,就离不开修辞,大到文章章法的推敲,小到一个句子的修饰,都要用到修辞。文章当中的修辞手法就相当于花儿上的露珠,它能给文章增添光彩。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进行修辞手法的训练。比如《烟台的海》中,在描写冬天的海和春天的海时,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扑”字写出了冬天的海巨浪汹涌、惊涛拍岸的气势,让人感受到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第二个“扑”字展现了春天海浪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赋予浪花孩子般的天真与烂漫。此时,引导学生仿照拟人的句式来写话,并且更详细地补充了拟人的写法注意的事项,以及具体的运用过程中的灵活。(4)、抓写作方法
比如,学习《长江之歌》时,我们深入领会全诗“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引导学生理解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时,要明确景物的特征;要动态静态描写相结合;要正确领会描写方法:有时要粗笔勾勒,有时要细腻刻画,有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时要通过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生动、逼真。学习《半截蜡烛》时学会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可以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反应人物心理;可以通过想象描写,揭示人物心理……精选的课文,写作的范例,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深入领会。
二、根据学段,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可以知道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爱上了阅读之后,这时教师应不时予以指导,引导他们更加广泛的阅读,比如推荐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的检验依然流传下来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多读此类的书,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他们的精神得到陶冶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就会内化,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另外,比如像我们班的学生每天坚持“一日一古诗,一日一名言”,利用晨读课的时间,我们沉浸在快乐诵读的氛围中,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带路,睿智而富有启发的名言让我们奋发。做好阅读记录卡,丰富素材积累。记下自己读书的痕迹,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督察,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比如我们班,表现好的学生有时是一朵大红花,有时是一个温馨的交流纸条,在成功的喜悦下,通过正强化,学生更加奋进。
三、以点促面加强小练笔训练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小练笔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例文进行习作的方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学习表达的例子。(2)写读后感。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读写有效结合要取得成效,还需要教师的用心,坚持。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
第三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学习心得_杨华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学习心得
凌源市三家子中心小学 杨华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说话”的起步阶段,写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写作往往又是初中学生,感觉非常困难的事情。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找不到素材,二是不会设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技法。在这里笔者想针对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反三”这个标准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劳,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同步前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切实做到以读促写呢?笔者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好句,仿照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课文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风格,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具体的“读写结合”方式有三种。下面逐一举例说明:
1.积累
(1)写日记为写作积累素材,占有素材是做到读写结合的基础,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同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否则将流于形式。
(2)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都有一些比较好的词语,要求学生掌握它们,并且有意让他们在日记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毕竟人类的知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是书本上学来的。如果一切知识都要从自己实践中得来,那是不现实的。)摘记词语,先查工具书解释词语意思,再发挥联想和想象缀词成段。在写片段作文中将积累词语加以运用,长期以往,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积累句子,要写上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可以更深入体会句子的妙处。
(3)积累文章的写作方法。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运用了并列结构,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中心;薤白草原的景物,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胆识的结构;写景物则注意了从静到动,从静到动,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顺序。伤仲永疑问则运用了见闻录的形式,先问再见,先叙再议,点明中心等等。
2.迁移
有了素材和写作方法的积累,就可以迁移运用了。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笔者认为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仿写的资源,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1)仿句子。在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选出“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一段,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出这句话中动词运用准确而丰富的特点,然后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写一段动作较多的生活片段。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选出文章结尾处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出这三句话使用的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歌颂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然后给出写作内容。仿这三句来写“秋”,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秋天的“美丽、丰收、憧憬”的特点。
(2)仿段落。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我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一段描写景物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学习这段后,我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学校的景色,让学生用这一段落的方法写自己的校园,可以使学生掌握局部突出整体的方法。
学习莫伯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对左拉的描写,“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的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这段人物描写采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左拉的“温和、寡言、坚毅、聪慧”的特点。学习了人物描写方法后,在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要求是:不出现人名,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班上的一位同学,并在结尾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班上朗读(所归纳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先不读),让其它同学猜猜他是谁?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如果人物猜对,人物的性格也对得上,那么写作就是成功的,反之,则失败。
3.运用
人教版许多课文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这一宝贵的资源,以读促写。例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笔者让学生学习并列结构和对比的方法,结合学生的日记,写作《从到》的文章,让学生做到有迹可循,有内容可写。学习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让学生探讨分析怎样写人,结合《最后一刻》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以《我的妈妈》为题写一篇有关人物的文章,既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写,又让学生学到了文章结构设置的妙处和塑造人物的方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通过这几步,就可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应坚持读写结合,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段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以读促写,相信我校学生读写脱节的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写作文不再是学生学语文的难题,学生的读写水平一定会提高。
第四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言稿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发言稿
永兴九年制学校 王荣
各位老师: 大家好!作为六年级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1)于精彩处仿写。(2)于空白处补写。(3)于“迁移点”拓写。(4)于结尾处续写。(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 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 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谢谢大家!
第五篇:“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
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 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1)于精彩处仿写。(2)于空白处补写。(3)于“迁移点”拓写。(4)于结尾处续写。(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