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_肖明权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凌源市三家子中心小学 肖明权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具体目标
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
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内容安排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知识,提高水平。
3、层次性原则
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读写内容。
4、创造性原则
在运用验证原成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出在开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科学方法。
5、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小组提出的途径和方法,要适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六、研究对象
我校3—6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方法
1、事例剖析法
对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2、行动研究法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3、理论探究法
根据研究中出现的新经验、新观点、新问题,及时进行理论分析与升华,用以指导研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调查法
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了解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发展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
5、成绩测试法
研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因而要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试,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研究成效。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内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主要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朱作仁、叶圣陶教育名家、前辈有关读写结合教学的论说,关于读写结教学的各种论文、研究报告等。
学习形式:阅读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收集资料,个人课题交流活动等。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等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阅读课中读写结合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的不足,调查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加强指导教学的有效策略。
调查报告由二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
同学们: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家的阅读习惯,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大家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较大提高,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如实填写,谢谢!
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共设A、B、C、D四个被选答案,请您在备选项中选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然后在上面打√。)《“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1、背诵课文()
A、主动背诵课文 B、教师要求背诵课文就背诵 C、不太认真背诵课文 D、不愿意背诵课文
2、质疑问难()
A、能主动质疑 B、有时在教师的点拨下能主动质疑 C、发现问题时主动质疑 D、没有质疑
3、圈点勾画()
A、有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并且形成习惯 B、没有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能够圈点勾画 C、很少圈点勾画
D、从不圈点勾画在阅读课上,圈点勾画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方法。
4、积累语言()
A、经常抄摘、背诵、积累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B、有时抄摘、背诵、积累语言,有时也运用 C、有时抄摘、背诵、积累语言,但不运用 D、从不抄摘、背诵、积累语言,也不运用
5、学习写作技巧()
A、阅读时常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B、阅读时有时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时也能如何用 C、阅读时有时想到文章的写作技巧,但没想如何用
D、阅读时不想文章的写作技巧,也不想如何用
6、你们班在上阅读课时是否有写话训练? 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没有
7、习作教学()
A、习作教学经常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B、习作教学有时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C、习作教学从不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8、课外阅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A、有计划、能坚持并形成习惯 B、有计划、但坚持不下去 C、较随意 D、很少阅读
(第二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认识到教学中的弊端,具体分析如下:
(一)、读写分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分离开来。语文课程基本上还是分两类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问卷第7题80%同学们的回答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不相干,不能用阅读文本给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示范,学生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学行为的分离。使阅读教学游离于作为习作教学示范的功能之外。
(二)、阅读教学贪多求全。
调查问卷的第5题显示85%的学生回答教师在阅读教学很少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是知识储备的阶段,当然包括写作方面的知识。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的的阅读教学都是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很少去利用课文进行习作的训练。
(三)、学生阅读积累少。
阅读是保证作文能否写好的关键因素之一。阅读习惯好坏或阅读量的多少对作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第1、3、4、8显示:教师在教学很少让学生自主积累优美词语、背诵精彩落,这样学生的积累就不够,不能在习作中运用好的词句。
教师在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传授,人文性的启发,而忽略对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课文空白点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最终使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分离,让习作成为孤立的习作。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通过实验教师试验让课堂形成有效读写结合的方法。
3、上研究公开课。在区内针对课题每学期开三次研究公开课,形成教学反思。参与课题教师进行课题研讨沙龙活动。形成好的教学方法,再一次实践与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结。
以下是指导学生阅读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其中一篇教学案例
【案例】《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2.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主要的教学模式】
自读──指导──积累──运用。
【具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教学重点】
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
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草原的?
(二)、学习景美部分,渗透学习方法
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的如此美丽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画”,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2.生汇报: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3.置身于这样的人间天堂,作者都想做什么呢? 4.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5.渗透学习方法:
画句子、谈体会、看画面、读课文。6.让学生说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三)、自学2~5段,体会人美
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四)、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的美丽景色之中,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款待,你想说点什么,又会做什么呢?把你的感受尽情表达出来吧!(五)、小结全课
虽然我们没有真正到内蒙古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草原,也感受到了。让我们再聆听那首动听的草原赞歌,结束我们这节课。
九、制定我校阅读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策略并付诸实践。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馈,制定了教师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要求教师善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1)关注语言表达,挖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训练点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感悟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读写结合的自觉意识,深入研究文本:备课时有意识地根据文本和年级训练重点,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讲课时有意识地关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作业和练习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比较与创新。
(2)关注学生水平,精心设计训练形式
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尤其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首先要关注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做到说写结合,低年级多说,高年级多写;其次要关注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提高练习的兴趣;此外,要及时跟进点评反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练写可以有以下的样式,但务求做到常中有变,丰富多样。
a、经典处仿写(说):如五年级《“美极了”与“糟透了”》的中经典片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又如三年级的《雨后》,可以依照诗歌的格式仿写或仿说。
b、结尾处读写(说):如三年级《哈尔威船长》的结尾,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说说,使学生体会船长的镇定、沉着。
c、深刻处扩写(说):一些古诗隽永短小,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故事不失为古诗教学的创新之举,这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表达的能力。如三年级的《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等都是扩写的好材料。
d、留白处补写(说):如四年级《渡河少年》的结尾,让学生想象少年在给老人的信中会写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像,进行补写训练,学生更能体会作者少年对老人感谢之情。
e、换角度改写(说):如《草船借箭》《田忌赛马》等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假设曹操不上当;除了孙膑的办法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变换角度来改写,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训练了语言的表达。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1、由于本课题研究只经过二年一轮的实验,时间短,完善“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还待进一步探索,使之完善。
2、本课题取得的成果是初步的,这说明在实践本课题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上,还是大有潜力可以发掘的,有些方面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验证。
3、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有限,在某种意义上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
总之本课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我们将在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争取在理论和实践上再有新的发展。
第二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结题报告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三家子中心小学 施清凌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距离县城较远,学校拥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但生源复杂,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虽然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学习好,但由于为生活整日奔波,再就是自己文化水平所限制,既没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加上所处的区域限制,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孩子们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家里到学校、学校到家里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空间极其有限,课余生活极其单调。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以往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如何开辟一条省时、易行、学生愿意学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能用我笔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课题的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疑难问题。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个好段、每个佳句、每个好词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和最佳范例,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和感受”了。同时,根据中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课堂上应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习作的初始阶级应淡化形式,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想象与表达的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没有束缚,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作文信心得以培养,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这样,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2、理论价值
本课题吸收国外作文教学理论和新课标要求,借鉴广东省丁有宽老师“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实验、福安市重点课题《读中悟写 读中导写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的结合,我们力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片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感受,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收到举一反三,旧中求新,同中求异的教学效果。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将进一步补充和拓展了“读写结合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本课题省内外的研究现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研究,全国各地已研究了多年,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广东省丁有宽老师“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实验,福安市全国小语会立项课题组的“通读课文,感知课文→找准重点,以读悟写→读写迁移,以写促读→课外拓展,形成能力”的教学模式,幽谷网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等,这些宝贵经验已被许多《“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语文教师所吸收,已被广大语文工作者所认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国各地的语文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学习法(1)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2)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3)从读学怎样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4)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5)从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6)从读学品评课文,作文结合练自改作文;(7)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但是,从当前语文课堂呈现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时候学生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甚至还有抄袭、照葫芦画瓢的现象,习作完全是为了考试能得高分,从别的文章中生搬硬套一些所谓的“好词佳句”,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很多学生还在做“无米之炊”,“用我笔写我心”、愿意写作文,抒发真情实感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而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组所要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我们的研究将充分借鉴国内已有成功经验,并在以下方面力争取得创新性突破:从理论上讲,将运用“认知内驱力”学习心理理论,通过读写结合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在读书、习作中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变被动读写为主动读写。从实践层面看,我们将力图使学生成为读书、习作的积极者,力图展示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方法、技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悦,学会观察、学会用心读书、体会作者情感、学会与作者对话、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而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
四、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认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四)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堂实录。3.做好《小学中年级读写结合的策略与研究》课题研究的的校正工作,推广研究成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我们的学生到底在读写结合方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做了关于认读、阅读、写作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中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中年级学生自觉阅读兴趣不浓,学生的阅读习惯、态度、方法不容乐观,使学生读的书不多,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无从表达。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师吃透教材了吗?我们是否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呢?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以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为例。第15课《给予的故事》课后第3题“假如这位旅行者把那壶水喝掉了,假如他没有在纸条上又加上几句话……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些“假如”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谈一谈你的看法,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人教版第六册,第3课《荷花》课后题“如果自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等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多读多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内容。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阅读指导,为写作做好积累;写作从兴趣、习惯、方法指导入手,让学生懂得写什么,怎样写。
2、优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1)优化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理想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品质;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认读、阅读、写作兴趣;强化激励机制,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优化教学管理。
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认读、品读、体验、感悟、探究中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技能,陶冶情趣与发展思维。(3)优化科研管理。
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科研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读写结合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
3、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1)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成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子课题组通过:①、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②、创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③、优化教学方法激化阅读兴趣(A、分角色朗读课文;B、表演课本剧;C导课时创造生动的导语。)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解决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漂亮的课文插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利用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深入课堂实践,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杨侠老师在教授《惊弓之鸟》一课时,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高涨,读得入情入境。②、表演课本剧。加深内心体验激发阅读兴趣。陈文华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根据自身体验表演课本剧。表演将学生引入到了美与悲剧融为一体的意境之中。③、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把目视和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李国莲老师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采取分段朗读的方式,学生就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及各段的意思,这样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④、看图与读文相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中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然后图文结合,通过朗读在现文中故事情节,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⑤、精读与速读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想便批注,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王宏伟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精读与速读相结合。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为了明理,抓住伽利略做实验时“反复” 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对“反复”“重复”进行对比品词品句,反复诵读。达到欣赏语言、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⑥、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只有加强词句训练,才能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知识,才能为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十分重要。如宋春红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三个问句,再让学生充分朗读这几个句子,体味其中修辞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三句话表达情感的。这样在模仿这样的写法想想当时送别的情景。⑦、启发学生读中质疑,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如田小琴老师在教学《五月的田野》一课时,她引导质疑“五月的田野在孩子们眼里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的读书,对他们理解感悟课文有很大的帮助。⑧、边读书边做旁注。常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边读书边做旁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李华老师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自渎课文,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内容分别做上标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很容易就明白了文中讲述的道理。⑨、写好读书笔记。文中富有哲理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资源。课题组成员要求每班学生都有一本专用的积累本,用来积累好词好句,在空闲时拿出来诵读,以加深记忆,这样循序渐进,不仅阅读能力提高了,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真正解决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子课题组经过细致周密的分析研究,用智慧的心灵钓出创造的火花,探究出写作训练的新方法。①、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以说促写。主要方法是:A、兴趣引路创设说话的情境。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如张晓慧老师在教学《刻舟求剑》时,先让学生观看刻舟求剑的视频,学生被楚人的行为逗的哈哈大笑,教师借机询问你们为什么笑呀?楚人能否找到剑?你能说明原因吗?一边表演一边给大家解释一下吧!孩子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活跃了课堂。B、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练习有条理的说话。练习说话,观察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如李晓静老师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再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依次表达,使说话训练变得简单有序。C、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到写作的最好模板。结合教材、活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课堂探究中总结出:a、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这种训练,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如《给予的故事》让学生结合课文情境推理想象“当下一位旅人也来到这间小屋,看到这张纸条,他会怎样想,会怎样做?”b、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如:杨侠在执教《威尼斯小艇》一课,体会第三自然段人们的生活与威尼斯小艇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每一方面概括出来。然后再组织学生想象还有那些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仿照文中的句子说具体。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A、注重平时积累。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非一日功夫,必须经过常年博览与积累。为此,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目标。课内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他们在课外精选读物,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赏析,并作好书笔记。校内精心营造给学生展示读书所得的机会,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与作读书笔记的兴趣,达到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目的。B、注意仿写训练。a、仿写句子。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能根据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了不同的句子,生动有趣。b、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c、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在教学《翠鸟》后,让学生学会运用围绕某个特点将动物写具体的手法,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C、注重扩写训练。主要进行扩写词串练习。词串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识字5》的词串时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排比句式描绘了天气、水果、花卉、动物等景物,突出了夏天雨后凉爽的特点,朗朗上口。D、进行续写练习。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如教学《中奖那天》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写出:爸爸的梦想是什么?把车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走之后又发生了什么?……③、习作训练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课题组成员根据形式年龄段的不同、兴趣的不同,设计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如: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④、注重“听”、“说”、“读”、“写”四步训练形式语言表达能力。⑤积极开展各种朗读和作文竞赛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竞赛和征文等活动中体验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使他们乐于写作文。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中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16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几年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组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的内涵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汗有泪,有苦有甜,有欢有悲的过程。在一个个埋头书籍,陷身网络查找资料的日子里;在一组组解读教材,设计读写结合点的备课单元中;在一节节不留瑕疵,追求完美的公开教学课上;在一本本构思巧妙,字字珠玑的学生作文本上,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研究带给自己的进步,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课题研究既磨练了老师们的意志,也丰富了老师们的精神生活。
2、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3、边教边研,增强了校本教研的意识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改进实际工作服务的研究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中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第三篇:“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阶段总结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阶段总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要想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先要把这个例子——教材吃透,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精彩,有很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借鉴。例如:题材的选取,体材的安排,布局谋篇等无不匠心独运,使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典范。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读写结合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还能强化语言形式,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参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这个科研课题。我们每个科研人员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几月多的教学实验,感受颇深。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并进一步在教学中发展它,完善它,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更好。
立足在课堂,放眼到课外,得法于课内,用法于作文。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条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也是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树立的一个观念,必须牢记的一个要求。否则就不能说是用好文本,教活学生。读写如何有效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视文本阅读,积累写作方法
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是读写结合的范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要将习作指导化整为零,从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文章的布局谋篇、到读写结合的具体形式都分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内外自然链接,读写紧密结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要抓住关键点,比如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字词
教学时对于一些重要的词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应遵照“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顺水推舟地要求学生进行内化、升华。(2)、抓句式
文章当中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会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式灵活运用的方法,并加之辅导,自然而然地就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抓修辞手法
只要是写作,就离不开修辞,大到文章章法的推敲,小到一个句子的修饰,都要用到修辞。文章当中的修辞手法就相当于花儿上的露珠,它能给文章增添光彩。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进行修辞手法的训练。比如《烟台的海》中,在描写冬天的海和春天的海时,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扑”字写出了冬天的海巨浪汹涌、惊涛拍岸的气势,让人感受到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第二个“扑”字展现了春天海浪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赋予浪花孩子般的天真与烂漫。此时,引导学生仿照拟人的句式来写话,并且更详细地补充了拟人的写法注意的事项,以及具体的运用过程中的灵活。(4)、抓写作方法
比如,学习《长江之歌》时,我们深入领会全诗“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引导学生理解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时,要明确景物的特征;要动态静态描写相结合;要正确领会描写方法:有时要粗笔勾勒,有时要细腻刻画,有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时要通过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生动、逼真。学习《半截蜡烛》时学会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可以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反应人物心理;可以通过想象描写,揭示人物心理……精选的课文,写作的范例,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深入领会。
二、根据学段,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可以知道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爱上了阅读之后,这时教师应不时予以指导,引导他们更加广泛的阅读,比如推荐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的检验依然流传下来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多读此类的书,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他们的精神得到陶冶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就会内化,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另外,比如像我们班的学生每天坚持“一日一古诗,一日一名言”,利用晨读课的时间,我们沉浸在快乐诵读的氛围中,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带路,睿智而富有启发的名言让我们奋发。做好阅读记录卡,丰富素材积累。记下自己读书的痕迹,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督察,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比如我们班,表现好的学生有时是一朵大红花,有时是一个温馨的交流纸条,在成功的喜悦下,通过正强化,学生更加奋进。
三、以点促面加强小练笔训练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小练笔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例文进行习作的方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学习表达的例子。(2)写读后感。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读写有效结合要取得成效,还需要教师的用心,坚持。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
第四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学习心得_杨华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学习心得
凌源市三家子中心小学 杨华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说话”的起步阶段,写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写作往往又是初中学生,感觉非常困难的事情。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找不到素材,二是不会设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技法。在这里笔者想针对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反三”这个标准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劳,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同步前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切实做到以读促写呢?笔者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好句,仿照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课文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风格,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具体的“读写结合”方式有三种。下面逐一举例说明:
1.积累
(1)写日记为写作积累素材,占有素材是做到读写结合的基础,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同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否则将流于形式。
(2)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都有一些比较好的词语,要求学生掌握它们,并且有意让他们在日记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毕竟人类的知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是书本上学来的。如果一切知识都要从自己实践中得来,那是不现实的。)摘记词语,先查工具书解释词语意思,再发挥联想和想象缀词成段。在写片段作文中将积累词语加以运用,长期以往,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积累句子,要写上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可以更深入体会句子的妙处。
(3)积累文章的写作方法。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运用了并列结构,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中心;薤白草原的景物,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胆识的结构;写景物则注意了从静到动,从静到动,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顺序。伤仲永疑问则运用了见闻录的形式,先问再见,先叙再议,点明中心等等。
2.迁移
有了素材和写作方法的积累,就可以迁移运用了。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笔者认为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仿写的资源,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1)仿句子。在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选出“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一段,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出这句话中动词运用准确而丰富的特点,然后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写一段动作较多的生活片段。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选出文章结尾处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出这三句话使用的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歌颂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然后给出写作内容。仿这三句来写“秋”,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秋天的“美丽、丰收、憧憬”的特点。
(2)仿段落。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我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一段描写景物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学习这段后,我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学校的景色,让学生用这一段落的方法写自己的校园,可以使学生掌握局部突出整体的方法。
学习莫伯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对左拉的描写,“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的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这段人物描写采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左拉的“温和、寡言、坚毅、聪慧”的特点。学习了人物描写方法后,在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要求是:不出现人名,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班上的一位同学,并在结尾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班上朗读(所归纳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先不读),让其它同学猜猜他是谁?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如果人物猜对,人物的性格也对得上,那么写作就是成功的,反之,则失败。
3.运用
人教版许多课文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这一宝贵的资源,以读促写。例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笔者让学生学习并列结构和对比的方法,结合学生的日记,写作《从到》的文章,让学生做到有迹可循,有内容可写。学习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让学生探讨分析怎样写人,结合《最后一刻》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以《我的妈妈》为题写一篇有关人物的文章,既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写,又让学生学到了文章结构设置的妙处和塑造人物的方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通过这几步,就可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应坚持读写结合,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段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以读促写,相信我校学生读写脱节的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写作文不再是学生学语文的难题,学生的读写水平一定会提高。
第五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心得_刘亚杰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凌源市三家子中心小学 刘亚杰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诹。‛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的学生电视看得越来越多,游戏玩得越来越溜,而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作文写得越来越差。提起作文,学生发憷,老师发愁。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读做起,以读促写。
一、以读学写。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部重头戏,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作文练习不应该单单是每周两节作文课的任务,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不要忘记教给学生从读中学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再读来理解、体会、消化、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
如在读中学会给文章点题。作文即写文章,而好的点题能够突出内容,揭示中心,照应题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题看似容易,写好却难,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细读体会。例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运用了引用点题的方法,言简意赅,既赞美了桂林山水风景如画,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中两次点题,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金色的鱼钩》结尾夸张点题:‚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正象征着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战友无限关怀的崇高品质。文章的点题或在文首,或在文尾、或在文中,点题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不易接受,在习作中只能生搬硬套,很难做到点题自然和谐。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细细品味其点题的绝妙,在心中融会贯通,那么在实际的写作中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读书重在‚品‛,品文章的情韵,品文章的趣味,品文章的意境,品文章的气势,品出文章的‚滋味‛,才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运用语言语言表情达意。张开嘴,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是‚品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读对文章有一种感悟,形成语感。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话都读不下来,他如何能把自己的作文写得通顺流畅?如果读课文时他不能倾注感情,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他如何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没有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感,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感到有话说不出来,有理道不明。所以,良好的语感是学生写好作文又一重要因素,而这种语感任何教师也不能硬塞给学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大量朗读课文才能逐渐形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全文篇幅较长,情节感人,教学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一凄婉的故事。《林海》一课,语言生动朴实,学生在读中仿佛亲自置身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的兴安岭。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用他那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兴安岭的‚亲切与舒服‛。对于一些语句优美,独具特色的段落不妨让学生熟读成诵。背诵是培养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行文时方能如行云流水,使文章一气呵成。
另外,仿写是读书之后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付诸实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提高作文水平。如读《火烧云》后可仿写一些事物的变化状态;读过《小站》一课可学习按方位顺序介绍处所。所以仿写如同习字时描红模子,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会感到写作亦有矩可循,既减轻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又能加强写作的单项训练。
学生在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掌握得很牢固,逐渐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二、以读蓄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出版的适合少年儿童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自然科学知识,有社会生活介绍,有文化艺术欣赏……学生在这些书海中遨游,既可以了解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小学生作文选,对学生写作文的帮助更直接、更有效。由于小作者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当,思维、语言相近,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更具借鉴价值。然而面对这些无言的老师,许多学生却不知如何请教。有的学生家中的存书很多,却将其束之高阁,等到写作文时感到脑中空空而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有的学生书读得不少,但读过之后抛于脑后,对自己的写作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而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掏出作文选照抄不误,说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抄‛这个字大有学问,学生不能只作书籍的复印机,要学会用脑读书,去粗取精,使其能为我所用。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同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记下自己读书的感想和收获,或摘录精彩词句和段落,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蓄积材料。
为了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学生给自己的笔记本起个喜欢的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字,如《名词佳句摘抄本》、《星星集》、《采撷集》、《采蜜集》等,还可以给它设计一个好的封面,使学生能够喜欢它、珍惜它、保护它。为了不流于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上时间,让他们读书读报,边读边作笔记,并定期进行展览和交流。对于一些积极读书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并请他们读一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对其中的精彩摘抄可让全班同学记录下来,以利大家共同进步。
课上的阅读量毕竟有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小文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能够文思敏捷,文如泉涌。
三、以读评写。
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不少作文存在着字迹不工整,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等问题,如果老师只停留在把所有作文进行逐字逐句地批改,势必花费很多时间,而有的学生拿到作文本连看也不看,白白浪费了老师的心血,所以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讲评,讲评课一定要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通过读对其作文进行评价。
可采取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或指名读、集体评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开动学生的脑筋,调动他们写、读、评作文的积极性。在讲评课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通过读会发现作文中的许多毛病,如有的会因为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清而感到脸红;有的会因为一字之差而闹出笑话;还有的学生因为句子不通顺而急得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点下还可以通过读来纠正作文中的标点错误。记得在《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讲评时,一名同学写得很好,我让他把这篇作文当范文读给大家听。其中一句写道:‚我大叫:‘不好,小鸡花花掉到水里去了。’‛他读得很投入,充满了对小鸡的担心,但我分明注意到他句末用的是句号!我适时将这句话写到了黑板上,等他读完之后,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篇作文是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可他最心爱的小鸡都掉到水里了,他一点也不着急,他根本就不喜欢这只小鸡!‛‚不,我喜欢!‛‚那你怎么用句号,你读读!‛两名同学争论起来。‚大家都读读,标点不同时这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用句号能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我适时点拨,学生在对比朗读中认识到原来标点在作文中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改变了一些同学在写作为时‚一逗到底‛的做法。
教师除了在课上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写完作文后自己要反复诵读,查漏补缺,及时修改,并形成谴词造句、选择推敲的好习惯。
总之,写好作文需要多种因素,既有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索,对事物的理解、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
受,又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勤于动笔的好习惯。而好好读书,多读好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写好作文的又一有利保证,长期坚持,必将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