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燕山省级数学公开课体会
4月29日,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在陈主任的带领下,去济南燕山中学,听了几节省级数学公开课。感受可用两句话概括:
票难买,门难进,机会难得;
素质好,设计好,功夫了得。
下面,我把对这几节课,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善于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注重学生经历探究过程,适时总结公式特征和解题步骤,重难点把握
精准,重点突出到位,难点突破得好。
3. 选题典型,以一当十,学练结合,及时巩固。尤其 化学试题第
第二篇:数学公开课听课体会
川外附中学习心得体会
李永强
4月6月——4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学校组织到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学习,观摩了外国语学校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上午,我们听了由合肥市瑶海区教育局长唐明生的总结报告和浙江大学教授单中惠的《西方基础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下午,我们在华府骏苑小学听了西园小学章娣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这节课让我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
这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文化底蕴。章老师在课堂上有着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三个转向。章老师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三、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而对比自己的课堂,还有需要不断更新的地方。所以听了章教师的课后我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危机感,那么我就必须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去长期的不断学习。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 如果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 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了的数学问题, 让老师越讲越糊涂。因此在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进行的内容。例如这13节课, 每位教师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 毕竟是精英风采展示课, 体现出各位教师备教材、用教材很充分, 而且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学习理解就容易了一些。当然, 备课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 由不懂到懂, 另外, 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 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 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才能有足够的底气, 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 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 也才能像张春莉教授讲到的一样为学生能营造出绿色的生态课堂。13节课中, 通辽市的靳虹老师的《比多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 在教师引导下, 放手让学生自己动口说一说、估一估、练一练的方法, 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了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如包头九原区沙河镇一小的高宏老师第《三角形的特性》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尽管三个活动都没能完成, 但教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方法, 却处处得以体现。我觉得这就是张春莉教授所讲的“绿色生态课堂”的体现。
二、课堂生成是课堂生命灵性的体现
课堂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度中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就如张春莉教授在报告中说到的“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 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 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使问题不断产生与整合, 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 方法不断选择
与求新, 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 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精彩!”这就说明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 捕捉教育的契机, 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例如:呼市教师李春霞的《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节课中, 出现了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三个圆被平均分成15份, 取了其中的11份, 一生说应表示为15份之11, 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用心去关注学生的回答, 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与自己的预设一样。这样很好的一个让学是分清单位“1”的机会就这样轻易放弃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对单位“1”的含义模糊不清。如果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一句“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 ”然后教师给学生比较清楚单位“1”不同, 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那么这节课没有预约的精彩就会使这节课效果截然不同。
三、饱满的激情是课堂的师生情感的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不仅体现出是一个有个性的课堂, 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由此, 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 为“营造绿色生态课堂”提供了条件。例如, 兴安盟王毅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中, 虽然是一名男教师, 由一上课用饱满的激情就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 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自主动手涂一涂、圈一圈、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的方法逐层深入, 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 整节课教师的教的轻松, 学生学的愉悦。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绿色的生态课堂, 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总之,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 不是重复一次教案, 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 了解课堂, 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 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 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 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 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 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我想, 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按照教学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课堂教学中, 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 还“备”学生, 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 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2.教学过程精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 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 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 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 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3.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当今中考命题的命题指导原则是, 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 确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这就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 为此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 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 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4。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 针对近年来题中出现大量联系实际的试题, 联系实际日益成为考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明显发展方向, 教师, 已开始加强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 使教学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第三篇:数学公开课听评课体会
听评课体会
龚汉淮2012.11.1今天我和龚珊等老师很有幸参与了中心小学组织的在麻墩小学上的一节公开课,也可以说是一节示范课。给我们大家上课的是余中华校长,余校长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他的课给我很大的启示,也给了我职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余校长上的这节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整课采用了学生探究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首先从自我介绍开始,体现出余校长很有幽默感,表现出了极强的亲和力,从分月饼引出分数,之后根据简易明了的板书介绍了分数的读和写,然后分发课前准备的学具(正方形的纸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根据学生的反馈来继续后面只是的讲解,最后是一些有梯度的联系,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一节课,能够感觉到余校长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无论是从课件,还是备课的本身,可以看出他都在捉摸着怎样上出一堂好的课,教态以及板书反映出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巩固联系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紧密性。对照着余校长的课堂,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的技巧
在课堂中经常提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学生聪明就能一下子答对,或是明白老师的意图就能够答对,有时则不然,大半天也答不对。为什么?问题不准,不明确。应该做到小而精,尤其是数学问题提的要准,言简意赅,丁就是丁卯就是卯,不能含糊其词,那样学生不但回答不对,而且兜的圈子会越来越大,离教学目标会越来越远。这一点给我们感触最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的。
提问时,这个问题老师提出,学生反映如何?显而易见就能够反馈回来。反馈的信息好,老师继续,反之,不是我们要的答案,离我们的教学目标很远,看看是不是我们的设计出了问题,应该赶快调整问题,而不是顺着学生的走下去,不知所以然。有些问题看到学生会了,就没必要再讲得很细很透彻,应在课堂上生成的不会的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下功夫。做到“会得不讲,讲得不会”,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环节的设计要粗中有细
我们的课每个环节都想到了,但是有许多地方都没落实,为什么呢?我们感觉钻教材钻得不深。是瞄着目标去设计问题,你说这个问题设计了没有?设计了,但是像蜻蜓点水一样平铺过去,没有落实。课堂上的设计,有些地方是一带而过,而有些地方却是要落实,实实在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解决的,应该分解难点,把握重点。有些问题就不需要反复强调。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前两天讲的“有余数的除法“,我讲的很快。算理说没?说了!方法讲没?讲了!可是有近一半的学生掌握得不好,我认为跟我上课讲得不扎实有直接关系,说算理,讲方法都是一带而过,而应该放慢脚步在新授的题上下功夫,应该讲得扎扎实实,就不至于花大量的时间做练习题了。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练习设计的要有梯度,每一个题都应有它本身承载的任务,都有它教学的目标。学生学的程度不一样,练习题设计的应该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觉中就掌握新知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为学习的小主人。
第四篇:公开课体会
《公开课活动》中的收获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是脚踏实地有条不紊,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天天人人公开课活动”。这次活动历时一个学期,全校老师全员参加,每个人都听课做课,都在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的收获。
其实很长时间以来只要一提起公开课,很多人就会想到作秀。因为有外人听课,讲课教师的课就变得不再平常,不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而且还会做精美课件来烘托气氛,甚至还要事先演练已达到预期效果,这样的课上出来通常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这种经过精心打磨的课却不够经济适用,我们一线教师更期待的是走进那种原汁原味的教学课堂,从中获得自己想学习的东西。这次大型的公开课活动恰好满足了我们的教学需求。
在这次活动中几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初听的是白艳春老师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在这节课中白老师准备了一些实物教具,有玩具,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不同种类的文具然后利用这些东西在课堂上开了一个模拟小超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了人民币,教学效果相当的好,整节课教学气氛活跃。在孩子们买文具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去购物了,当时我就在内心深处佩服这位老师,低年级的数学课原来可以上的这么生动。英语教师袁丽敏的课更是在平淡中见特色。那节课讲的是《what color is it》,在讲课时涉及到各种色彩,我以为她会准备各种颜料做教具,可是她却很出人意料地就地取材,利用学生的文具衣物来讲解,既轻松又亲切,提到哪位同学的物品,他就会主动举起来叫大家看,心里也美滋滋的,觉得老师在意他呢。做游戏的活动更是把课堂气氛带到高潮,孩子们把手举得高高的,都很怕老师看不见自己,这样的课谁听了都会受到感染。虽然这节课看是平淡,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在里面,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却分毫不差。这让我感受到一节好课不在于你运用了多少教学手段,而在于你取得的教学效果。
不久就轮到我做课了。我也想上一节生动真实的课给大家,选课时我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挑了一篇大家都喜欢的课文。我只告诉孩子们回家读课文,孩子着急了,一致要求我先预讲一遍。我笑了,告诉孩子们:“这次我们不练习了,给各位老师听一节真实的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孩子们欢呼起来:“喜欢。”这喜欢两个字带给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事先演习过的课激不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都喜欢听新课的。既然有了孩子们的支持,我就不怕自己会讲不好了。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了,因为我们都是在本班教室上课,没有做课件的条件,我就准备了一些字词卡片,图片,设计好了教学过程。到了讲课那天,同学们已经满怀期待了,结果那天同学们学习态度十分认真,精力集中,回答踊跃。虽然有的孩子回答问题不够完美,但是却是经过自己认真思索的,要比复述老师给的标准答案真实自然,教学效果比预想的好得多了。课后同事们都纷纷提出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指出了优缺点,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中肯中听。这对我和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我真的收获颇丰呢。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更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把这些东西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学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高。今年常规听课时,孙老师说我的授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让我很受鼓舞,看来我的确是在这次活动中受益了。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用心,我们都会有所收获,这是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最大的感触和收获。
第五篇:东营公开课体会
东营美术公开课学习心得体会
烟台郑莉巾的《纹样》为山教版七年级一节课,是三节中最好的一节。教师素质挺好,语言很干净。教材挖掘很深,是一节内容丰富高效的一节课。整节课乔老师提倡的美术视觉性,趣味性,通俗性充分体现。视觉性,海量图片素材选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来解决目标问题,微课'视频的使用,确是一道视觉盛宴。趣味性,青花杯魔术,”比眼力”,为明星选衣服等环节设置,使整个课堂很趣味性,学生兴趣很高。通俗性,信息技术恰当使用,“巧手拼纹”活动设计,重点问题解决举重若轻,3个材料袋的使用是个亮点,降低了难度。另外,整节课活动分解穿插其中,学生不断经历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核心素养简单就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品质和能力,在问题情境发生知识迁移,这一点郑老师做的挺好。不足之处与苏老师有同感:内容太多,听着感觉累。另外,最后评价作业师生交流不好,应该正视学生”错误问题”,利用它,与学生思想产生碰撞,发展学生思维,而不应该直接否定学生观点,直接阐述自已的现点。
到今天中午展示完毕的初中六节课,我的一些感受和老师们分享一下。亮点:
一、观念在转变,课堂在发展。抛开教学结构,单看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家应该都不难发现大部分课都有一定的厚度了,基本符合这个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昨天的第三节纹样课,不看教学结构看内容,因为有超大的信息量,所以给我提供了研讨空间,是取舍还是调整环节,均有研讨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常态”积累,“公开”提升。每一位执教老师都展示了符合自己教龄,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力,有的是显形的,例如今天的第三节,只看教师的范画演示这个环节,有些老师就不敢示范水墨画,常态都不敢更何谈公开课了,且不说示范的有效性,就单看造型表现类的课型,需要教师在技法上给予学生引领指导的,有多少能够做到呢?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不要忘记发展专业,因为我们是美术老师。我经常对我们区的青年老师这样说“要一手抓教学,一手抓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至少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而后朝这个方向发展;隐形的是备课基本功体现,例如我们威海经区吕老师的课,课前得收集多少图片、音乐,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带给我们这样一场视觉、听觉上的盛宴。
我想说的是,公开课的亮相实际就是常态课的积淀,平日多关注,多积累,公开课、优质课应对自如,通过这样的平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建议:
一、深挖教材,创新使用。还说纹样那节课,看似教材挖掘挺深,其实有效环节有几个,更多的是知识点的罗列,所以听下来不免有些疲惫。深挖教材其一要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教学策略,如果选择传统纹样作为切入点,那么除了G20峰会政治热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教学内容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时尚元素,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更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像通过游戏为不同年龄身份的明星选择文化衫,类似这样贴近学生关注的方面,是不是可以放在重点、难点环节,这样是否会更轻松一些。
二、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所有的课,大家也都看到了学生参与度不高,老师的主导性过强。例如我们的课,大家听了的老师有没有注意到,当预设的问题可能第三四个学生才能答出来,而课上提前完成了,第一个学生就能够答出来,老师是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还是按照原有的备课流程走。其实这个问题是共性的,很多老师都存在,这反应的就是,有没有把学生真的装到心里,由于我们一直在想着环节知识点不要遗漏,而忽略跟学生互动的实效性。
以上就是我就这六节课的点滴思考,仅供大家参考!我是所有教研员中最年轻的一名,有些想法有不成熟之处,请大家多包涵。感谢乔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让我们出来的老师有更大获益,培训的时效性更强。学习、内化、提升,我们共同成长!
下午郭老师《形与色的协奏曲》一课,从课程设计、课程活动方面启发了我美术课努力的方向。课程辐射到每一位孩子,他们或绘画、或解说、或分析、或策划„每位孩子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团队的荣耀。孩子在评价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晰我认为这和他们平日的训练有关,注意到孩子在评价时条例非常细,针对组员分工、活动态度等都有详细评价。
今天最后一节《走进黄河入海口》一课很特别,很新颖,整个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孩子掌控课堂,孩子是课堂的主人,让我想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孩子分工井然有序,而且能够很和谐的团结合作。课堂表现作品方式多多,有绘图、有ppt,美术课堂不是让孩子个个成为画家,综合教育很重要,本节课有的孩子是“画家”,有的孩子是“领导”,有的孩子是“后勤人员”*^_^*整个课堂丰富多彩,虽然本课有的地方还不太完美,有点青涩,但如果日后我们都能这样上课,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他们一定会变的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