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王任婧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为高中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然而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的界定
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已较大的篇幅阐述了英语学习策略,这就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阅读教学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它源于教学实践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教师自己对课内外阅读教学组织和调控的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包括了朗读和默读。但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目的:探索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分级目标:
第一阶段:1.具有初步拼读具有一定规则的单词的能力。2.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在句、篇中的含义。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字典。3.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从短文中获取大意。
第二阶段:1.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2.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3.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4.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5.初步建立起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第三阶段: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对话,短文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对话,短文。2.能够正确理解所读故事,短文的大意,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3.能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来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4.有较浓的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九年级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
六、研究策略
1、寻找好教学方法,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
2、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
3、教师需要具备表情达意的才能。
七、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调查研究学生不愿发言的原因
①发放问卷,查找原因。
②统计分析问卷,得出初步结论。
③个别访谈,验证初步结论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根据学生不愿发言的原因,制定出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培养高段学生课堂发言能力习惯研究。
1、查阅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2、集思广益,求教于同事。
3、具体方法的验证与反馈
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有话可说。
②课下要注意辅导议题的重点发言人。
③对重点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教师要予以了解 ,并给予指导 ,使发言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要求保持一致。
④要注意保护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⑤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第三阶段:实施计划
总结阶段。
完善课题资料,总结个人笔记,写出总结报告。
第四阶段:2013.12---2014.1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2014.2-----2014.3组织实验
第六阶段:2014.4---2014.5撰写实验总结、结题
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揭示规律,撰写研究报告等。
八、结题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九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2.九年级英语阅读论文争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3.积累教师论文和案例。
第二篇: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构建的课堂活动形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通过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变学科的“封闭型”为活动的“开放型”,在学生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使用处理地图、图表的能力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应用地理信息手段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舞台。因此,地理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配套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以开展地里活动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4、总结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2011年5月——2015年5月,研究周期为三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5——2013、5)为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体做法:
为课题顺利进行,准备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实验教师积极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究,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及可以借鉴成功,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同时请教研室专家指导。从而提高理论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现状。
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3年5月)为实践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落实到实验中,形成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13年5月——2014年5月)为汇集总结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汇集统计和分析
第四阶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评测指导。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汪仁忠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小学语文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影响人的一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生活中满嘴土语、方言,普通话表达能力极差;
2、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愿表达;
3、部分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但口语表达不规范,说不完整,无逻辑,词不达意;
4、交际时忽视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表情神态;
5、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
6、检测考试中缺乏对学生口语表交际能力的科学、合理的考察,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不重视。
7、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
8、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生活中很多事多是父母包办,因而孩子缺乏与外界交际的机会,父母对子女交际能力要求不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着力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势在必行,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与学科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项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际交流的素养。”结合我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在学生已有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条线同时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
途径,得出培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方法,并在我校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科带头人,在校内形成教学研究浓厚氛围,为“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作出应有贡献。
二、文献查新综述
我们也收集了很多同类学校有关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如何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应该做”上取得了高度的共识,但在“做什么”和“如何做”方面则尚有不同看法或薄弱环节,并且我校县级课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已经结题。我们期望通过研究,在现有师资水平、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基础之上,对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评价等课堂教学新策略、新手段和新方法方面作出自己的阐述,走出一条既有特殊性(适合本校)又有普遍性(向兄弟学校推广)的路子。
三、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
(3)现代语言学认为,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的价值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二)研究目标
按照“服务教学,培养能力,改进方法”,的指导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与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以实现改进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
五、研究思路:
1、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口语表达教学中的使用水平和效率,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测评机制与相关制度,聘请省、市、县专家为课题把关、定位,为课题指导顾问。
3、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口语交际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创设情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示范点播,学生学习提高,师生信息反馈,反复加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互相口语交际互评提高。
六、试验周期与步骤
(1)做好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确定课题组成员。
(3)课题研究计划
①课题申报,立项阶段:2011年9月-10月组织学习理论,提出课题思路,做出课题计划,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课题。
②研究与试验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1月。
③2012年11月,形成最终成果,撰写出经验论文和结题报告,收集整理课
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申请结题。
七、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系统研究,具体实践,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方法和途径,得出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以充实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成果,并在我校范围内推广应用。
子课题:
1、如何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情景氛围
2、如何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家庭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1)如何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
(2)如何准确人表达自己的意思
(3)如何准确的组织自己的语言
(4)如何文明、得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6、如何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
7、如何巩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8、如何使用好口头语和书面语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统计分析法 :对通过多种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以得出莫种看法与结论的研究方法。
2、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搜索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的动向获得新情况,全面正确的掌握国内有关口语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口语教学最新理论、手段的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
(1)培养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实践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方法,通过实践后的感受、感想,使他们体会到口语交际应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现象,并对典型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师生掌握表达、辩论、即兴演说的方法。
(3)采用让学生倾听后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4)培养学生先读后述,提高学生复述能力。
(5)凭借图画或事物的观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个案探究法。做好各科有关教师、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掌握的一手资料,对典型案件做追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发现的问题,收集整理,加以分析、归纳、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可行性分析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通过近年来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关注,时常在思考,不断实践、摸索,创新口语交际的“面孔”,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操作起来更为轻车熟路。
学校教育科研的诸多课题具有相通性与共性。学校承担的县、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三个县级课题已结题,一个市级课题正在结题中,已具备较为专业的理论素养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县级课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结题,为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1、领导小组组长:程朝瑞
副组长:陈族林熊晓亮
成员:何娟张金来查达学汪仁忠田增曹世芳
2、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汪仁忠
成员: 田增张广詹红霞何娟杨宁张金来
田淑玉张宝周党杰苏小玲万丽刘金莲
李文雅董立庆康华才聂进翰李先华查达学
刘爱琴曹世芳高琴徐海英李育志齐改琴
荆勇何改霞陈妍姚莹艳张亮王先进
杨家莹章晓燕田芳章媛王秀凤刘敏霞
3、顾问指导: 教研室支部书记:包尚友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一套实用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好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各种反映研究过程的文本,将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研论文,各类工作总结,结题报告等编辑成册存入学校档案。
3、探索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的方法
十二、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500个口语交际故事》
3、《口语交际能力构建研究》
4、《帮你认识新课程》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小学英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我校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口语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然而客观地反思我们近年来的英语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
1、课堂模式基本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不多;
2、教师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机械的语言训练上,模仿→机械性操练→对话的模拟表演,这从形式上看是让学生运用新语言交际,实际只是背诵课文,学生真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英语的机会比较少;
3、由于课堂思维含量低,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4、纵观四个年级,从低年级、中年级到高年级,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系统目标,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缺乏梯度。我们调查发现,一旦离开课本,学生就成了“哑巴”,他们不能自如地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述。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理论支撑与研究基础
(一)关键词语的界定:
英语口语能力:指学生用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进行会话、表述信息、交流思想的能力。
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策略指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本课题指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英语口语能力所采取的方法,措施。
(二)理论依据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口语表达是人脑处理和控制语言的心理过程。它大致有四个步骤:①第一步起始于大脑搜索与选择表达所需的恰当概念(selecting appropriate conceptualizations)。即过去已有的、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社会、文化、语言知识与对上下文理解后储存的短期记忆中的知识相结合,为寻求恰当的概念提供依据。②一旦找到相关概念,便根据已知的规则对它们进行整和与排序(accessing and sequencing appropriate formulations)。在这一步骤中,掌握规则的熟练程度对处理加工概念的速度与准确性有决定性的影响。③将使用规则后的结果与发音相连接(relating formulations to articulations)。④产生音义结合的口语(producing the articulations that combine sounds and meanings)。在上述心理过程中,人脑内部对每一个步骤进行监控(monitor),随时调节个部门的工作,纠正偏差。
(三)研究基础
现行使用的PEP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大量语言材料。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材依托。
我校英语组师资力量强,有多名教师在市、区级评优课比赛中获奖,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科研氛围浓厚。参与此次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布在各年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员保证。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灵活地运用英语,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2、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由以前的被控制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
如何在小学这一阶段让学生既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口语能力。本课题试图就此加以研究,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日常的教学探索出一套呈梯级发展的、有效的、可行的、易操作的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提高;并在口语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以增强。
1、研究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养成正确的听、说习惯,并运用儿歌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简单的会话能力。
2、在继续培养学生会话能力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发展中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
3、研究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口头复述课文、自由谈话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以研究实验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参考法,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的研究拟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9——2007.12)
成立课题组,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客观分析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广泛征求意见,讨论、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开题。
2、研究阶段(2008.1——2008.12)
制订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3、总结提高阶段(2009.1——2009.6)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六、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阶段报告、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典型教案集、课堂教学、儿歌歌曲集、学生口语展示录音带。
七、研究组织
英语课题研究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课题组组长:马建霞
襄阳中心小学 2007年9月
第五篇: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时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产生,它的活动化、实践化趋势已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导地位,我们将以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基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在怎样的活动与实践中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职责,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有利于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课标指出“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中、高年级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口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者思维的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指的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互为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 程中的两个方面。”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语文的特殊矛盾性是思想内容交际的实际需要与运用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的矛盾。那么,我们教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的特殊的本质也就可以明确了,这就是口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要从言语交际的需要出发,为言语交际的需要服务,这正是语文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众所周知,只要生活在社会上,人们之间随时随地都离不开言语交际。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小学生最初的作文基础就是要从“说”开始,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科实际,达到“说”得正确、有序。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内容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 《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从小学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标》中的1—2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阶段目标中有一点强调:“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如何根据小学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理属当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最基本内容。
2.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与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读说”就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提高,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生口语表达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而理性水平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与层次性。因此可以说这两者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活动化、实践化研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重要落实到实践当中,本课题将设计多种活动方案,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调查研究活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将推出一组新方案即如何让学生与社会对话,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质的提高,有根本、显著的体现。
总结以上内容,第一项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而第二项将会为课题研究提供操作依据,它是理性的分析;第三项则是 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我们也将会在这一项目的研究中获得最终的成果。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
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做到切实有效。
3.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
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5.经验总结法
定期对实验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归纳总结。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课题组成员都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对语文教学大纲,学科教材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心理等都有着深入的了解,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深厚的教育功底,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具备较为专业的 理论素养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能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研究经费给予保障。并且,聘请专家为研究实验把关、定向,请县教研室老师为课题研究指导顾问,有利于本次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六、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课题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戴玉英同志从事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已有较好的科研成果。
参研人员由语文教师王凤玲、廖加树、邹海洋组成。他们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力量,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热爱学生。
2.研究人员分工:
戴玉英设计课题方案、制定研究措施、组织交流、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王凤玲负责负责理论学习主持,收集整理资料等工作;邹海洋负责论文撰写、收集、整理资料;廖加树负责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戴玉英、王凤玲负责论文撰写、问卷调查;廖加树、邹海洋教师负责论文撰写、活动记录、实验推广等工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部参与课题研究,在班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实践、开展研讨,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论 文、案例等,撰写阶段性成果汇报。
3.得到学校支持,从教科研的角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4.课题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交流体会,分析课题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
5.每学期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总结,论文、案例、反思,在课题组内交流,并鼓励教师投稿。
(二)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加强课题研究分工,细化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我校对课题都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能够科学地处理完成本职工作与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关系,在乐于研究的前提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保证课题的完成。
2.学校能提供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
3.课题组主要成员均为学校中教育教学的骨干。都受过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流程,能够利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科研手段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4.实验条件优良,学校校园网络发达,教师每人都拥有电脑,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能自我搜索网上各种教育教学信息资料。
5.我们针对本课题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在本校图书室、杂志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各位同仁的经验,并提 出自己的观点,找出本课题实施方案的理论依据。在对学生中,及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参与性广的实践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比赛、主题活动、调查问卷等,这些工作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