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本站推荐)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
长子五中 杨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作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近三十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也从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由于受语言环境、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英语口语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语言的最大功能在于交际。试想,一个人学语言却不交流那不是很滑稽吗?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扩展到以生活为基础,将以知识为中心发展到以能力综合为准则,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采用最好的教学形式,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在打好坚实的口语基础上,学好英语文化知识,以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表达的最佳年龄段,初中三年也正是学生走出封闭自我、狭隘天地而去拥抱精彩外界的重要阶段。为了增强农村初中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我们课题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申请《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需要。
根据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调研,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开口,难以启齿,有些学生喜欢开口,但单词量有限、词汇量少,虽说英语教师想尽方法,起早摸黑,但对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们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是农村初中学生成长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合作,能加强他们的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农村初中生大多生性胆小,性格内向,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不擅长与外界交流,也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加之没有合适的语言交流环境,缺少氛围,家长的不重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应强化英语口语的训练,营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还可使农村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情感态度,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防止出现心理障碍,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农村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
3、是全面落实英语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的视野。②本课题的提出正是对落实此标准中的听、说、话题与情感态度在农村中学生运行的一个具体实践。
4、是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科研水平的需要。任教农村英语的教师由于受师资影响,专职英语教师不足,所以教师的英语口语驾驭能力有限。他们有的把口语课变成了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有的拘泥于教材内容,不会及时应变,更不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口语对话训练达不到实效等等。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知道不足在哪里,不当在何处,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法,分析英语口语教学的规律,切实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能力,而且可以引导所有英语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增强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需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英语口语具有两大功能:社会化功能和个体化功能。一方面,它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新课程需要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能力。
(二)口语能力提高教学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学生能复述课文大意;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③
2.中外著名语言学家也对语言交际有过科学的介解。韩礼德认为交际是语言知识的源泉,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布鲁纳等人也认为孩子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用语言学家哈奇则认为第二语言获得的过程与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学生只有通过话语交际才能获得第二语言。
克拉森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④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介绍
1.课题中的新课程理念指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2.课题中的农村初中是指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相对薄弱和落后的包括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农村初级中学。而农村初中学生是指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英语口语整体水平较差的学生们。3.初中学生口语能力是指: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的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内容(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本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英语教师以人为本,真正重视起口语教学,恢复其在英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克服重笔头轻口语的现象,切实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交际能力的实际需要。
3、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英语教师认清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是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的,从而能自觉地钻研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口语教学模块,探求口语教学规律,从而构建科学、系统、有效、规范的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和操练模式。
4、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农村初中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参加不同情境的口语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会运用,增强口语能力,为走向社会扎好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加强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平时英语教学课堂上,不仅利用自由谈话(Free Talk)环节训练学生口语,而且要根据每单元重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相关的口语专题,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说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口语训练的形式。
从英语口语课堂训练出发,尽量与生活相勾通,体现年龄特征,运用多种形式,结合多种手段,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及多媒体电脑。不局限于课堂,在校内利用英语角,校园广播系统午间10分钟英语广播,做到“四个一”:每天一句英语日常口语,每周一个英语故事,每月一首英语歌曲,每月一部英文影视片等办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3、英语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课程。但是,从语言的角度而言,它又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因此,各学科的教师也可以配合课题研究尝试使用英语课堂教学用语,通过英语口语环境的营造,促使学生达到自发英语应答及更高程度地用英语思维英语的境界。英语教师也可把美术、音乐、思品、语文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英语口语训练学习整合起来,使口语练习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口语教学测评机制的研究,要保证口语教学的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测评机制的建立,这既让教师了解到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因此,可建立:教师测评与学生自我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向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探索、方案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第二阶段:实验运用阶段: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专家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5、如验收合格,在本校其它两个年级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已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2、课题组主研赖世清,内江市市级骨干教师,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懂电脑,对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其撰写的多篇论文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多篇文章在《中国教研交流》上发表,教学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郭绍君教导处主任,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张辉秀,县级骨干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所教班级英语教学质量多次获县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杨仁学,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上参研老师都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4、聘请县教研室理论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互联网研究法。根据本课题,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考查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网上别人的教改成果,系统地认识有关规律,寻求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2、个案研究法。对典型性或代表性学生个体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记叙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详细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组或几组与研究目标相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收集意见、态度以及其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2、灵活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灵活采用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充分重视英语新课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阶段,认真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把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成果,及时予以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
4、分工协作原则: “分工”是指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条件,相互分工,扬长避短,各施其职,校长协调,负责资金调度。研究人员负责实施研究方案。“协作”是指课题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版。
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课和论文交流会。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第二篇: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渔箭镇中心校)
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执笔
赖世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作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近三十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也从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由于受语言环境、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英语口语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语言的最大功能在于交际。试想,一个人学语言却不交流那不是很滑稽吗?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扩展到以生活为基础,将以知识为中心发展到以能力综合为准则,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采用最好的教学形式,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在打好坚实的口语基础上,学好英语文化知识,以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①初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表达的最佳年龄段,初中三年也正是学生走出封闭自我、狭隘天地而去拥抱精彩外界的重要阶段。为了增强农村初中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我们课题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申请《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需要。
根据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调研,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开口,难以启齿,有些学生喜欢开口,但单词量有限、词汇量少,虽说英语教师想尽方法,起早摸黑,但对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们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是农村初中学生成长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合作,能加强他们的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农村初中生大多生性胆小,性格内向,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不擅长与外界交流,也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加之没有合适的语言交流环境,缺少氛围,家长的不重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应强化英语口语的训练,营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还可使农村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情感态度,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防止出现心理障碍,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农村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
3、是全面落实英语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的视野。②本课题的提出正是对落实此标准中的听、说、话题与情感态度在农村中学生运行的一个具体实践。
4、是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科研水平的需要。
任教农村英语的教师由于受师资影响,专职英语教师不足,我校六名英语教师,专职教师只有两人,其余几人都是改行教英语的,所以教师的英语口语驾驭能力有限。他们有的把口语课变成了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有的拘泥于教材内容,不会及时应变,更不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口语对话训练达不到实效等等。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知道不足在哪里,不当在何处,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法,分析英语口语教学的规律,切实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能力,而且可以引导所有英语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增强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需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英语口语具有两大功能:社会化功能和个体化功能。一方面,它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新课程需要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能力。
(二)口语能力提高教学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学生能复述课文大意;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③
2.中外著名语言学家也对语言交际有过科学的介解。
韩礼德认为交际是语言知识的源泉,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布鲁纳等人也认为孩子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用语言学家哈奇则认为第二语言获得的过程与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学生只有通过话语交际才能获得第二语言。
克拉森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④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介绍
1.课题中的新课程理念指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⑤
2.课题中的农村初中是指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相对薄弱和落后的包括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农村初级中学。而农村初中学生是指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英语口语整体水平较差的学生们。3.初中学生口语能力是指: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的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我校2011级全体学生。(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本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英语教师以人为本,真正重视起口语教学,恢复其在英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克服重笔头轻口语的现象,切实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交际能力的实际需要。
3、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英语教师认清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是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的,从而能自觉地钻研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口语教学模块,探求口语教学规律,从而构建科学、系统、有效、规范的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和操练模式。
4、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农村初中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参加不同情境的口语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会运用,增强口语能力,为走向社会扎好基础。(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加强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平时英语教学课堂上,不仅利用自由谈话(Free Talk)环节训练学生口语,而且要根据每单元重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相关的口语专题,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说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口语训练的形式。
从英语口语课堂训练出发,尽量与生活相勾通,体现年龄特征,运用多种形式,结合多种手段,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及多媒体电脑。不局限于课堂,在校内利用英语角,校园广播系统午间10分钟英语广播,做到“四个一”:每天一句英语日常口语,每周一个英语故事,每月一首英语歌曲,每月一部英文影视片等办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3、英语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课程。但是,从语言的角度而言,它又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因此,各学科的教师也可以配合课题研究尝试使用英语课堂教学用语,通过英语口语环境的营造,促使学生达到自发英语应答及更高程度地用英语思维英语的境界。英语教师也可把美术、音乐、思品、语文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英语口语训练学习整合起来,使口语练习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口语教学测评机制的研究。
要保证口语教学的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测评机制的建立,这既让教师了解到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因此,可建立:教师测评与学生自我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向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拟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即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探索、方案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第二阶段:实验运用阶段:(2009年3月——2010年3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专家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5、如验收合格,在本校其它两个年级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已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2、课题组主研赖世清,内江市市级骨干教师,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懂电脑,对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其撰写的多篇论文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多篇文章在《中国教研交流》上发表,教学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郭绍君教导处主任,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张辉秀,县级骨干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所教班级英语教学质量多次获县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杨仁学,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上参研老师都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4、聘请县教研室理论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互联网研究法。根据本课题,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考查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网上别人的教改成果,系统地认识有关规律,寻求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2、个案研究法。对典型性或代表性学生个体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记叙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详细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组或几组与研究目标相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收集意见、态度以及其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2、灵活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灵活采用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充分重视英语新课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阶段,认真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把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成果,及时予以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
4、分工协作原则: “分工”是指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条件,相互分工,扬长避短,各施其职,校长协调,负责资金调度。研究人员负责实施研究方案。“协作”是指课题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版。
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课和论文交流会。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组
长:张帮毅
副组长:邓向武
组
员:郭绍君
赖世清
张辉秀
杨仁学
陈璇 专家指导组:
县教研室理论室主任
周正行 县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罗吉升 县教研室教研员
杨
梅
2、课题组分工
课题组成员: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组织指导实施、分析实施情况、观测记录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专家指导组:负责对课题研究实施动态指导,帮助课题组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十、研究经费来源。
本课题研究工作所需经费由学校教研经费开资,本着经费按需开支的原则,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① 互联网2007年3月27日
《新课程理念下普通中学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②③⑤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课题编号: JXKT-ZY-04-0
43本学期课题组主要通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理论学习,同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培养教师机动灵活的教学机智和温馨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自我水平,不断总结经验。现将阶段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一、坚持学习教育理论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通过这些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我们从思想上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研究重点,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研究工作
1、学校教科室定期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课题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使所有参与的课题教师明确了课题方向、目标和任务,并积极改进完善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2、聘请原州区师资培训中心专家适时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诊断性的指导。
3、以学校英语教研组为龙头,组织课题组教师观看优质课光盘。同时还组织教师开展了课堂听课、评课等活动,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4、学校教科室对英语课题研究极其重视,以学科教研为阵地,组织课题教师从教研中获得了大量的课程资源,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
5、狠抓学生的英语晨读活动。根据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建议,教务处做出了具体的安排:每天早上8:00--8:30为全校学生的英语晨读时间,由各位英语教师负责,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6、10月29日,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课题中期指导报告会。会上,课题组组长介绍了我校英语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聆听了自治区专家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对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
平时我们注重收集课题研究活动过程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等。从教学资料、学习资料、研究资料、反思资料和评价资料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在档案袋的设计上尽量体现教师的特色。学校教科室经常对课题研究加以督促,并在学期末对档案袋资料进行验收检查,有效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能够扎扎实实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1、本学期我们将课题研究与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密切联合起来,利用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了课堂流程。
2、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带动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教师 工作的创造性。课题组青年教师韩蓉、杨虎等在学校优质课大赛中获得英语组第一、二名。
五、存在问题
认真反思如何在农村中学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实验中继续探讨。
1、教师的积极性并不是都很高,也许是个别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太累的缘故。
2、研究方法的探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经过一年半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措施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六、下一步打算
根据阶段反思,课题组对下一个阶段研究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1、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强教师间的有效合作,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3、确实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为教师的课题研究和高效课堂改革排忧解难,设法排除教师的困惑,关注和分享教师的经验。
4、分类整理、登记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包括论文、随笔、教 案、课件、案例、反思及书籍等。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汪仁忠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小学语文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影响人的一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生活中满嘴土语、方言,普通话表达能力极差;
2、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愿表达;
3、部分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但口语表达不规范,说不完整,无逻辑,词不达意;
4、交际时忽视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表情神态;
5、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
6、检测考试中缺乏对学生口语表交际能力的科学、合理的考察,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不重视。
7、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
8、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生活中很多事多是父母包办,因而孩子缺乏与外界交际的机会,父母对子女交际能力要求不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着力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势在必行,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与学科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项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际交流的素养。”结合我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在学生已有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条线同时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
途径,得出培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方法,并在我校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科带头人,在校内形成教学研究浓厚氛围,为“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作出应有贡献。
二、文献查新综述
我们也收集了很多同类学校有关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如何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应该做”上取得了高度的共识,但在“做什么”和“如何做”方面则尚有不同看法或薄弱环节,并且我校县级课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已经结题。我们期望通过研究,在现有师资水平、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基础之上,对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评价等课堂教学新策略、新手段和新方法方面作出自己的阐述,走出一条既有特殊性(适合本校)又有普遍性(向兄弟学校推广)的路子。
三、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
(3)现代语言学认为,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的价值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二)研究目标
按照“服务教学,培养能力,改进方法”,的指导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与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以实现改进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
五、研究思路:
1、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口语表达教学中的使用水平和效率,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测评机制与相关制度,聘请省、市、县专家为课题把关、定位,为课题指导顾问。
3、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口语交际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创设情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示范点播,学生学习提高,师生信息反馈,反复加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互相口语交际互评提高。
六、试验周期与步骤
(1)做好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确定课题组成员。
(3)课题研究计划
①课题申报,立项阶段:2011年9月-10月组织学习理论,提出课题思路,做出课题计划,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课题。
②研究与试验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1月。
③2012年11月,形成最终成果,撰写出经验论文和结题报告,收集整理课
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申请结题。
七、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系统研究,具体实践,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方法和途径,得出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以充实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成果,并在我校范围内推广应用。
子课题:
1、如何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情景氛围
2、如何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家庭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1)如何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
(2)如何准确人表达自己的意思
(3)如何准确的组织自己的语言
(4)如何文明、得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6、如何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
7、如何巩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8、如何使用好口头语和书面语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统计分析法 :对通过多种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以得出莫种看法与结论的研究方法。
2、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搜索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的动向获得新情况,全面正确的掌握国内有关口语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口语教学最新理论、手段的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
(1)培养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实践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方法,通过实践后的感受、感想,使他们体会到口语交际应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现象,并对典型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师生掌握表达、辩论、即兴演说的方法。
(3)采用让学生倾听后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4)培养学生先读后述,提高学生复述能力。
(5)凭借图画或事物的观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个案探究法。做好各科有关教师、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掌握的一手资料,对典型案件做追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发现的问题,收集整理,加以分析、归纳、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可行性分析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通过近年来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关注,时常在思考,不断实践、摸索,创新口语交际的“面孔”,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操作起来更为轻车熟路。
学校教育科研的诸多课题具有相通性与共性。学校承担的县、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三个县级课题已结题,一个市级课题正在结题中,已具备较为专业的理论素养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县级课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结题,为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1、领导小组组长:程朝瑞
副组长:陈族林熊晓亮
成员:何娟张金来查达学汪仁忠田增曹世芳
2、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汪仁忠
成员: 田增张广詹红霞何娟杨宁张金来
田淑玉张宝周党杰苏小玲万丽刘金莲
李文雅董立庆康华才聂进翰李先华查达学
刘爱琴曹世芳高琴徐海英李育志齐改琴
荆勇何改霞陈妍姚莹艳张亮王先进
杨家莹章晓燕田芳章媛王秀凤刘敏霞
3、顾问指导: 教研室支部书记:包尚友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一套实用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好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各种反映研究过程的文本,将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研论文,各类工作总结,结题报告等编辑成册存入学校档案。
3、探索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的方法
十二、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500个口语交际故事》
3、《口语交际能力构建研究》
4、《帮你认识新课程》
第五篇: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摘 要】农村初中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表现较差。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文在探寻学生口语差的根源的基础上,分析了解决途径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问题;对策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经常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说英语?学生成绩好,但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却很差。面对在农村初中如此普遍的一个现象,我们深知,英语口语教学的艰巨性及重要性。教师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由于自己在农村初中任教,对所教学生的口语能力比较担忧,在此谈谈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极为低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制约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当然,学校及教师本身也有一定的因素。
一、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能力差的根源
1.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学生对口语有怕“错”的心理。故此,少开口、少出错成为农村初中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农村初中学校的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掌握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极少,存在一种自卑心理,生怕说错英语而闹出笑话。因此,勇气和胆量的缺乏,使得自卑的心理长期作用于学生,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日渐萎缩。另外一方面,学生的口语练习较少。所以,学生对开口讲英语的恐惧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见笑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缺乏自信影响了他们正常思维顺利的表达。
其次,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这一特征,在农村初中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学生有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考,更有一些学生认为考试只是注重笔试,学好和学不好口语是一样的,这就产生一种敷衍心理。由此就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学生不愿吃苦、不肯下功夫练习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学,课后又懒于开口练习,敷衍了事。
2.语言环境的制约因素
目前,通过考试来录取人才这一制度的做法也是英语教学的沉重枷锁。老师迫于多年试卷题型、内容的压力,升学率的比较,不停地围绕着应付考试。今天着重语法,明天也是语法,后天仍然在研究语法题,始终在培养学生成为“考试机器”。
学生接触真实交际情境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学习的主要地点是课堂,农村初中学校绝大多数的英语课堂还是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形式,比较枯燥。学生练习口语的氛围和场合不理想,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间在口语上进行更好的交流,课堂上学生们见识的也是混杂的“汉式英语”,其他口语学习气氛也几乎为零。
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些建议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重视英语口语教学。要从重笔试,重答题的应试教育的思想中转变出来,大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大声说英语,不要害怕丢脸,要勇于展示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机制。教师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同时,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以一颗爱心对待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口语训练活动。比如,在初始年级,可以利用录音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跟着录音机一遍遍纠正发音,形成地道、纯正的英语口音。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之间展开对话比赛,看谁读得标准,整齐,响亮,当堂予以表扬。在较高年级,可教学生唱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英语歌曲,在歌曲中练习发音,培养语感。课外时间,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积极的英文电影,供学生观看,模仿男女主人公说话。
3.树立学生自信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们明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会犯很多错误,这是必然的,任何人都无法躲避的。要正确对待错误,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为以后少犯错误。即使仍然犯错,也没什么。其次,对农村初中学生的鼓励也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敢开口说英语,哪怕是他说的英语句子错误百出,教师都应不吝啬地对学生说一些让他们能明白的鼓励性单词、短语或句子,如用Very Good;Ok;Excellent;I think you are a very clever boy/girl等。或许,老师的一个默许的眼神,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真正让学生感到“Yes,I can”,“I can do it”,“ I can do it better”。
4.开展情境教学
近些年,各乡村学校也陆续添置了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因此,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它们辅助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坚持使用英语组织教学的基础上,应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给学生营造真实的、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训练口语。
总之,要想短时间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很难。但只要坚持科学的口语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就一定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