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避免班主任工作走进误区
怎样避免班主任工作走进误区
几天来,看着那些新教师都在写班主任体会、班主任培训心得,不禁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班主任成长经历。有时,当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时候,越发觉得很多理论学的时候是清楚地,应用的时候还需要升华的。现在的我,觉得班主任是需要慢慢成长的。班主任工作要避免走进误区。
2000年毕业到了中学,学校就安排我做班主任工作。觉得对我很信任的,我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每天早来晚走的,认真地管理着班级,但是回过头来想,那时还是认真有余而经验不足的。
回忆自己这几年的带班经历,我觉得要是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应该注意走出下面的几个误区:
一、光有热情,但是没有方法和技巧的指引。
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个时候刚刚毕业,对教师的职业充满了很多的憧憬。记得我刚刚当班主任的第一天,我早早就来到了教师,布置了黑板,在黑板上写下了欢迎学生的话语。让学生做自我介绍,信誓旦旦地觉得自已一定要带好一个班级。我的第一届班级是一年六班,现在还和那些学生有着联系。他们都已经上了大学或者参加工作了。
那个时候,我有时工作没有方法。学生犯了错误就知道一味地去批评,而没有注意多去分析原因,找出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学生虽然小,但是他们也是渴望我们的理解和支持的。有时未必严厉批评就可以起到效果,有时心灵上的疏导远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很多。有时严厉中饱含鼓励更能让我们的学生信服我们的管理的!
所以,做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注意多积累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技巧的。有时方法用好了,教育的效果会很神奇的。当然,我现在的班主任方法也不是很丰富,还需要多向其他班主任同行们学习,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我们变换不同的招数,班主任就像一位魔法师,如果在顷刻之间就可以攻克学生的心理堡垒,如果在短时间之内就能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心灵上的沟通和谐了,班级的管理方面也会更好开展的。
二、协调不好教学与管理班级之间的关系,造成教育教学比率失衡。
那个时候,每天都觉得很忙碌。因为忙碌的不光是自己的班级,还有教学任务的繁重。可是由于没有方法指引,只是单纯的强调自己的一门学科的教学,没有注意到各科齐头并进。或者单纯追求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成绩却在和老教师的班级的比较中越来越下滑,这些教训我一直在吸取着。所以,如果哪位新教师看到了我的日志,我真心希望我们的班主任朋友们要注意协调好教学与管理班级之间的关系。应该注意多向老教师学习,他们都有很多的带班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的,不能太心高气傲的。
三、不注意团队精神,只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
其实,一个班级是一个小家。而一个年组就是一个团队,光自己的班级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年组的整体精神面貌都是很向上和积极的。如果我们合作的一个年组成员之间都很积极向上,都互相比着去管理班级,(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都想着提高自己的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想着在纪律卫生方面取得优异的效果,都想着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能力得到发展,这样的一个优秀的年组的学生都会很积极参加活动,都会很努力向上的。
反之,如果只是某一个班级的成员很努力,而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学生都很消极被动的,就像“孤掌难鸣”似的,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这样的班级也许在本校是很优秀的,可是如果和别的学校比起来不是很强的!
所以,我觉得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去协调好和其他班级的关系的。注意拥有团队意识,注意多去协调好与其他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尽量多为科任老师制造方便,多与他们沟通,也要多向自己的学生灌输一种思想:所有的老师都是很辛苦的,都是很优秀的,我们要尊重他们,不要爱屋及乌,要欢迎和配合每一位老师安排我们的活动的。
四、不能自始至终地管理班级,出现松懈倾向。
班主任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需要班主任坚持、有耐心、有爱心,也要有恒心的!如果现在问我初中学生生活中,哪个阶段班主任应该投入的精力更多呢?我会告诉你们:哪个阶段都重要,哪个阶段都不能忽视的!
初一,学生刚来到学校,这个时候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有时还带着一些小学时候形成的习惯或者行为方式,这个时候,教师要耐心地去慢慢地指引他们适应初中生活,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初一到初三,也许转眼就到,时间飞逝,学生们要努力向前,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和生活,这样的初一,打好了基础,对初
二、初三会更有帮助的。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着,不过也是很有快乐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是单纯些的,愿意和教师说一些真心话的。
初二,学生处在成熟与幼稚的转折点,觉得自己长大了,或者一些学生开始觉得自己学习有些跟不上产生倦怠心理,他们的心思有可能会游离于正常轨道之外,有的甚至要放弃学习厌恶学习。这个时候,教师的工作是需要多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去留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去与他们沟通,也多注意与家长沟通。马虎不得,大意不得,有时疏忽一点,也许班级的整个面貌就会受到影响的。
初三,学生比以前懂事和听话了,重心转移到中考的紧张冲刺中,学习任务繁重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一些学生心理压力偏大,一些学生自暴自弃现象突显。今天我和一位女孩谈心,她还说最近她好像找不到了方向,想的问题多了很多,以前还觉得自己想考上某一个学校,现在好像没有动力了似的。我跟她耐心谈了很多很多,鼓励她不要多想,集中精力放在学习上,多充实自己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前途,不能放弃的,坚持下去才会胜利的!
所以,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班主任不能被学生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吓倒,我们要想办法去找出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心态,我们的积极乐观才会多去影响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坚持不懈才会带动我们的学生不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勇往直前的!
今天,好像想到了很多很多,自己的班主任生活一路走来,觉得自己慢慢地不真和学生生气了,觉得自己慢慢地平和了心态,觉得自己也慢慢地更喜欢班主任工作了!
我想:如果作为一名新班主任避免以上的工作误区,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一路前行,相信他们一定会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收获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快乐的!
对于班主任工作,我还在继续地反思着、领悟着,找到了误区,避免进入误区、。找到了管理方法,合理运用,不断一路快乐前行!
第二篇:避免企业文化误区
企业文化建设应避免三个误区
2006-4-1作者:毛开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企业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构成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整体竞争优势的因素。但是,企业文化创建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或出现偏差,如何避免误区的出现,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课题。
一、力戒片面
企业文化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代名词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工作就是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后者会促进前者的建设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企业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硬塞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这种企业文化就不可能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就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失去个性的口号式理念,也就不可能赢得员工的共识。
二、力戒趋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有企业个性的越是有生命力的。任何制度的框架都有其优劣性,无论是哪种制度的构建,它都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植根于自己的企业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管理经验,但不能全盘模仿,照搬照抄,盲目跟风,搞千矿一面,万厂一面。只有采取扬弃的科学态度,选择和借鉴卓越的企业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企业中,立足自己,并找寻自身文化建设的闪光点,才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文化模式。
三、力戒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使一种健康、向上、和谐文化氛围的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塑造,一种优秀的企业精神的凝聚。形式主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见病,有些企业习惯于一旦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往往忽视了本质型企业文化、发展型企业文化的创建,逐渐僵化、形式化企业文化建设,扼杀企业的创新精神,排斥外来人才和资源等。每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历史传承,区域文化,企业实力,时代特点等,切忌不顾自身情况陷入形式化误区。集团公司提出的人才理念是“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这个理念给员工的印象
不是漂亮的“花瓶”,不是空泛的“包装”,而是实实在在注重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尊重员工的岗位劳动,鼓励员工岗位创新发展,凸显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第三篇:银行信贷管理应避免几个误区
银行信贷管理应避免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利润是企业归还贷款的第一来源。长期以来,信贷管理人员决策时往往忽视企业的现金净流量,而将企业利润视为决定贷款能否偿还的主要因素。这种思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未深入审查利润的真实性,如折旧是否提足,费用是否全部列支,收入有无虚构等。二是未考察现金流量是否与利润匹配。利润来源于各种资产,但企业还款须用现金资产,即使利润真实,也可能由于应收帐款增加、部分应付款优先支付等原因,使企业现金流量不能随利润的增加而增加,出现利润虽高但企业不能按时还款的现象。因此将利润视为企业归还贷款的第一来源,简单地认为利润高的企业还款没问题,不尽符合实际。
误区之二:足值抵押的贷款可以大胆投放。在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下,信贷人员对抵押物的关注更甚于对借款人偿还能力的关注。当然,强调贷款的足值抵押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大力提倡,但关键是不能忽视对借款人管理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程度的分析,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将抵押物作为贷款安全性的充分条件是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一是某些借款人用过时、残次、不易保管的物品作抵押,刻意套取信贷资金,把银行当作“倾销”对象。二是如果借款人因各种原因导致还款能力不足,则银行成为借款人的“当铺”,被迫承受抵押品变现风险。
误区之三: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有无不良贷款与我关系不大。此中思维大多存在于贷款单位领导的关系人借贷中,信贷人员认为借款人与单位领导关系较好,他们可以不还他行贷款,但不会不还我行贷款。其实,借款人有不良信用记录,已是信贷大忌,反映了其信用观念或实际偿债能力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好。若银行在“关系好”的掩盖下,放松对借款人正常的信贷调查与管理,一旦发生本行领导人事调整或者借款人社会地位变动等事件,都极可能导致本行如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难以回收贷款。
误区之四:股东的贷款条件可适当放宽。近年来,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增资扩股的需要,一般都将“可优先获得贷款”列为本单位股东的权利。实际操作中,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将此条款进一步演化,把股东视为自己人、关系户、信用良好者,同等条件下的“优先”逐步演变为不对等条件下的“优越”。只要股东有贷款需求,哪怕不完全符合贷款条件,哪怕数额巨大,也会为股东们大开“绿灯”。如某集团在一家城市信用社入股800万元,截至2004年3月31日,该集团在这家城市信用社累计贷款却已达13441万元,贷款金额是入股金额的16.8倍,占该社资本净额的1588%。不难想象,一旦该集团出了问题,这家信用社的后果是什么。
误区之五:贷款放出后,资金调度是借款人自己的事。言下之意。银行不必干预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固然,借款人有权调度、使用其借入资金,但应该按照贷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而银行若不对借款人使用贷款施加限制,则极易加大信贷风险。如企业将贸易性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然产生资金沉淀,影响还贷。更有甚者,借款人把贷款转移到关联企业后再将借款企业空壳化,悬空债权,银行对这种资金调度行为必须依法干预。
误区之六:贷款已经到期了,转贷是迫不得已的事。这是转贷款申报、审批过程中的常见心态。当一笔贷款即将到期或逾期时,部分信贷管理人员不去分析企业难以还款的内在原因,甚至明知借款人销售收入下降,成本费用升高,资金运营渐趋困难,经营不断恶化,仍盲目相信企业将会好转的保证而予以转贷。其实,选择依法收贷还是予以转贷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决策,因为转贷意味着原定贷款在计划时间内达不到预定效果,还款来源不能落实。若不去认真区分情况,一味转贷,掩盖资产质量,只会丧失收贷时机,并使企业产生侥幸心理,弱化还款积极性。
误区之七:能正常结息的贷款就是好贷款。这种思维的问题在于:一是未分析还息来源。还息资金可能来自正常的主营业务收入或不固定的投资收益等,可能来自企业经营利润或向他行借款,甚至可能是在本行以贷还贷等,这些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二是能正常结息并不代表能按期还本,不代表还款源能再度落实。在这种思维作用下,相当部分信贷人员因企业能还利息而做出企业运作正常的判断,进而放松贷款管理或盲目办理转贷、续贷,忽视了企业经营状况渐趋恶化的可能。
误区之八:只要贷款能收回,用什么钱归还并不重要。且不论企业还款承诺是否真能实现,即使它的确是一个好企业,关注企业还款来源仍是必要的。同时,经办行也不应满足于按期收贷,还应加大营销力度,建立更加牢固的银行关系,因为贷款归还也可能意味着企业已转移成为其他银行的客户。由于放松贷后管理和服务而失去好客户与风险防范不力一样,都是严重的失误。
第四篇:避免陷入企业文化误区
避免陷入企业文化误区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些成功的企业开始了“以文化管企业”的实践,“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不同的文化元素,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重点也不一样。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快了企业文化建设步伐,打开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坚持“坚定信念、竭尽全力、树人立德、共生共荣为了企业,源于员工,不等不靠,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围绕建设“转型升级、五年上市”发展主题,走自主创新道路。作为企业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误区。
一、企业文化建设常见误区
(一)将企业文化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识别系统(CIS)
企业识别系统(CIS)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提炼理念、提出口号、规范行为、统一标识、组织文体活动等等。CIS系统的成功构建,能很好地凝聚人心、提高士气,有效地改善组织效率,能使一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其他企业,凸显企业的个性,因此往往有人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CIS。其实,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CIS的建设必不可少,但它并非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总和,它表现为CIS但又高于CIS。因此,CIS仅是企业文化的传递途径之一,是将文化内涵外化的其中一个载体而已,将它等同于企业文化是片面的。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管理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流程建设是重要的管理措施,也是企业制胜法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烟草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同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都在员工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因此有人将上述两者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管理工作,或者将文化建设纳入管理工作范围,通过管理工作即可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这种观点明显混淆了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管理工作主要解决行为方面的问题,它的范围、作用与企业文化有相交之处,但并不完全相等。
(三)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老板文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就是领导者文化。对于部分私有企业来说这也许说得通,因为私企的老板从自身的追求出发去创业、闯业,其个人价值观、人格魅力等贯穿在企业存在的全过程,企业是其追求个人理想的实体媒介,这些企业的文化受老板个人思想影响很深,是在老板的个人价值观直接指引下形成企业的文化。但在规范企业,特别是调味品企
1业,除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是以维护社会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为己任,“客户、员工至上”就是企业共同的、最大的追求,企业文化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领导的意志。
(四)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
一谈到企业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展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组织活动相对简单,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同时也传递了诸如团结、协作、拼搏等信号,从而使很多人将企业的文体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企业文化。或许,有些人在概念上不一定会将两者混同,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将文体活动作为主要工作去抓,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文化单纯地表现为各种文体活动。诚然,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不可忽略的载体,将文化理念揉合在文体活动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予以传递,使员工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内化,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宣贯、落地。但是,如果将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文体活动的简单相加,又是存在部分取代整体、片面取代全局的误差。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还表现在领导论、模仿论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误区,究其成因都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引起的,都具有认识不完整、执行太单一的共性。
二、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经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对几大主要误区有了较为深刻认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中山烟草详细规划、系统部署以避免陷入误区,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能更好地突显成效,下面结合具体工作浅谈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一)领导重视,正确导航
企业文化不完全等同于老板文化,但领导重视又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正确处理领导意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度”的问题。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在年初工作会议暨企业文化动员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借文化提升活力,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的工作要求。多次在大会上阐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宏观上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各级管理者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工作; 真正来源于企业、贴合于企业的文化,避免陷入领导文化取代企业文化的误区。
(二)以我为主,不等不靠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又回归企业,因此,在当前开展系统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要从自身需求出发,以内部队伍为主要力量,以外部力量为辅助。不能依
2赖专业咨询公司全盘包揽,更不能在聘请咨询公司后就当起“甩手掌柜”,任其天马行空,自由发挥。
正是由于牢牢把握住以我为主的宗旨,企业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从“精品”调研到企业文化建设攻坚,从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到企业之歌创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由公司内部员工集体、自主完成。
在“发展”调研阶段,公司成立了课题调研小组,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首倡的“五年上市”发展构想、“小产品有大作为”的定位,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工作,形成了一份八万多字的《“精品品牌”课题调研报告》,成为“”系统工程的重要参考。2011年上半年,企业经营工作遭遇瓶颈,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解决文化建设主要困难,局(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课题攻坚小组”,以年轻大学生为骨干成员,经过4个月的攻坚工作,顺利制定了《企业发展五年规划》、搭建起“宪章”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自主创作企业歌曲《竹园嘉华之歌》、策划举办公司首届企业文化节等,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三)系统规划,有的放矢
要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自身需要怎样的文化、怎样去建设文化、分哪几个步骤实现文化建设目标,要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好详细的规划,而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扎堆开展同一类型的活动,否则很容易陷入将单一类型的工作等同于企业文化的误区。
在摸清企业文化现状,确定文化建设方向后,及时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对今后五年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推进步骤、主要工作措施等进行了规划,并规定了每年年初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当年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系统部署,以保持文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在这种工作系统性思想的指导下,公司将2012年定为“企业文化建设年”,印发《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顺利地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攻坚、举办首届企业文化节、创作企业歌曲、出版《企业文化手册》、举行企业文化成果发布会暨首届合唱比赛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四)全员工程,集体参与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发展历史的积淀,它最直接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当中。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以全体员工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将其打造成为一项真正的全员工程。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十分注重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共同打造属于每一位员工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多次组织员工座谈,通过积极的探讨、思想的碰撞,使员工
3的共同价值观念在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得以体现。各种文化建设活动都将员工的参与度、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以人为本,全员响应。
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将企业内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文化共识提炼出来,通过多种载体予以再现,进而使其得以升华,在加深员工认同度的同时,发挥文化的无形约束力、指引力,使企业的管理更为高效、企业的运作更为顺畅,从而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实践过程。当我们牢固抓住这一本质,顺应形势发展,想方设法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便能避免陷入误区,而驶上快车道。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展开,我们的实践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定能取得更大进步,全体干部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定能浇灌出更加美丽的文化之花。
第五篇:[班主任论文]怎样避免学生评语千篇一律?
暑假在即,又到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的时候了。以往,教师给学生写评语千篇一律、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青岛嘉裕关学校教师苏静的“诗意多向评语”,为班主任老师写个性化评语提供了一个借鉴。
苏静班里学生的评语,老师写、学生写、家长也写,从而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多元观照。共同的要求是写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由于这个班的学生都会写诗,苏静老师便要求学生用诗的形式,老师用散文诗的形式写评语;家长的评语也力争写得有文采。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家长也格外高兴。她说:“我要在我们班里构筑一种诗意的评价内容。”
我们不妨看看一组对智英轩同学的评语——观照自我(智英轩):“品德不错把心裁,尊师爱幼信心怀。团结友爱必相喜,帮助同学永不殆。学习进步不能夸,骄傲自满成绩下。谦虚请教为捷径,勤练刻苦才气华。矫健身躯突空腾,犹如晨阳天边升。寒剑千年风雪磨,终有一日拔剑成。从小树立高尚心,画笔飞来数殷勤。笑谈之间风流意,留取丹心万里晴。劳动造就真善美,日常习惯天天随。擦桌扫地样样行,一尘不染无半灰。学习如同万里驰,今不学习待何时?稍不努力便落伍,须以精诚拭明日。”
老师心中的你(苏静):“‘矫健身躯突空腾,犹如晨阳天边升。寒剑千年风雪磨,终有一日拔剑成。’智英轩,这是你在自评中的诗句。就让苏老师借花献佛吧!李贺有诗云:‘十年磨一剑。’如今英轩的剑已是初露锋芒,虽然‘霜刃未曾试’,但苏老师相信待到‘今日把示君’时,英轩必定学有所成,今非昔比。苏老师何其幸福,能拥有你这样的‘才子门生’。我欣赏你‘淡泊以明志’的心境,更为你勇挑重担的精神喝彩。工作和作诗一样,都需要深思熟虑,一丝不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苏老师相信,凭你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迅速地调整好心态,作好生活中的每一首诗。‘路漫漫其修远兮’,下一句是什么?查查看,与你共勉。”
爸爸妈妈心中的你(家长):“轩轩,这学期你真的长高了,不仅是身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你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语文。你说你想成为苏老师那样才华横溢的人。希望这一美好的夙愿,经由你的奋斗与苏老师的教诲,最终成为真实的存在。每天看到你如痴如醉地读书,爸爸妈妈就欣喜异常。你不经意间出口成诵的诗句,常常使家里充盈着欢声笑语。更令我们欣慰和惊讶的是,短短一年,你不仅能够出口成章,而且可以提笔作诗,我们家居然诞生了一个小诗人!轩轩,千万记住,成功永远属于谦虚努力的人。希望你做每一件事都像作诗一样既充满热情,又一丝不苟。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支持你!”
苏静的学生都期盼得到老师那文情并茂的评语;苏静则为拥有学生们诗意的评语而骄傲。家长呢,对孩子和老师的评语更是珍爱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