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高一英语衔接教学
如何做好高一英语衔接教学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田家炳中学
邹敏
摘要: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关键词:词汇量兴趣教学艺术心理素质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弦外之音,去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提出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学习教师的示 1
范项目并注意模仿;要求学生课后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圈注,以提高悟性;要求学生将作业中的疑问、反思、心得进行记录,以便于总结与提高。同时,教师要坚持检查与督促,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都很陌生,老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常谈心,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法,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就要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靠自己经常反复实践才能获得,例如,让学生每周规定一天为“英语日”,这一天内规定同学们不得说汉语,只能说英语,从而练习学生开口说的能力。另外,还要勤奋刻苦,要有坚强的毅力。此外,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调整学法,因此,要让他们明白学英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质疑→听课→解疑→练习→巩固,一步都不能少。帮助和引导他们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增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象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其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作用。
(一)做好每节课的前奏工作
一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定调一样,它可以决定课堂节奏的快慢及教学效果。我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内容是关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由自己任意选定。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会认真构思、别出心裁,课前反复练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
(二)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
每一单元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各单元的特点,勤于思考,用心设计,尽力使各课的教学方法各异,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每一单元的 Warming up 这一环节的话题,大多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 friendship,music 等,可以让学生先谈他们各自的观点与看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老师来小结。
坚持阅读课的整体教学,阅读材料是语言的载体,集语音、词汇、语法与文化内容于一体。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在学阅读材料之前,进行限时阅读,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的能力,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串讲课文时,通常挑选出能表示课文主体的关键词和短语,巧妙地设计板书,使板书能勾画出课文概要。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是一种辨认文字、理解语篇、进行思考、了解其中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的初级阶段。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获取信息的“量”的手段,更是提高“质”的重要途径。由于高中英语落后生读不懂课本、读不懂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教师除注意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教学用语准确、规范,课堂表述干净利落)外,在高一引入新的知识点时,就应注重阅读的要求和训练。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通读内容,了解概要,准确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或教师设置了疑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疑问得以解决。
在学生熟悉了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讲解语言要点并进行必要的语法归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文。高一学生在初三复习阶段,老师侧重英语讲题,大量用汉语讲课,高一开始用英语授课,学生很难适应,所以,要用简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讲课,逐渐使学生适应。
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思维领域里的一个劳动者和收获者。训练、测试,尤其是考试,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复习功课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事先采取措施避免低分的出现,力争全班都高分,让他们感到有所收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升涨,心理负担才会减轻,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增进。另一方面,可精心设计一些挫折,提供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暴露缺陷、暴露弱点的机会,借此教育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是好事,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发现了问题及时去解决、努力去解决,那么出现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提高,越能进步;走过的曲折越多,经受的磨难越多,人的本领就越大。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或考试)中,无论题的难度如何,都能镇定自若,信心十足,正常发挥。
总之,高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顺利完成高
二、高三的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努力创新教法。要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
3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适应高一英语学习,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第二篇:高一英语衔接教学探究
高一英语衔接教学探究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弦外之音,去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提出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学习教师的示
范项目并注意模仿;要求学生课后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圈注,以提高悟性;要求学生将作业中的疑问、反思、心得进行记录,以便于总结与提高。同时,教师要坚持检查与督促,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都很陌生,老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常谈心,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法,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就要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靠自己经常反复实践才能获得,例如,让学生每周规定一天为“英语日”,这一天内规定同学们不得说汉语,只能说英语,从而练习学生开口说的能力。另外,还要勤奋刻苦,要有坚强的毅力。此外,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调整学法,因此,要让他们明白学英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质疑→听课→解疑→练习→巩固,一步都不能少。帮助和引导他们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增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象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其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作用。
(一)做好每节课的前奏工作
一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定调一样,它可以决定课堂节奏的快慢及教学效果。我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内容是关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由自己任意选定。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会认
真构思、别出心裁,课前反复练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
(二)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
每一单元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各单元的特点,勤于思考,用心设计,尽力使各课的教学方法各异,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每一单元的 Warming up 这一环节的话题,大多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 friendship,music 等,可以让学生先谈他们各自的观点与看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老师来小结。
坚持阅读课的整体教学,阅读材料是语言的载体,集语音、词汇、语法与文化内容于一体。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在学阅读材料之前,进行限时阅读,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的能力,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串讲课文时,通常挑选出能表示课文主体的关键词和短语,巧妙地设计板书,使板书能勾画出课文概要。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是一种辨认文字、理解语篇、进行思考、了解其中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的初级阶段。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获取信息的“量”的手段,更是提高“质”的重要途径。由于高中英语落后生读不懂课本、读不懂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教师除注意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教学用语准确、规范,课堂表述干净利落)外,在高一引入新的知识点时,就应注重阅读的要求和训练。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通读内容,了解概要,准确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或教师设置了疑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疑问得以解决。
在学生熟悉了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讲解语言要点并进行必要的语法归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文。高一学生在初三复习阶段,老师侧重英语讲题,大量用汉语讲课,高一开始用英语授课,学生很难适应,所以,要用简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讲课,逐渐使学生适应。
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思维领域里的一个劳动者和收获者。训练、测试,尤其是考试,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复习功课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事先采取措施避免低分的出现,力争全班都高分,让他们感到有所收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升涨,心理负担才会减轻,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增进。另一方面,可精心设计一些挫折,提供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暴露缺陷、暴露弱点的机会,借此教育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是好事,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发现了问题及时去解决、努力去解决,那么出现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提高,越能进步;走过的曲折越多,经受的磨难越多,人的本领就越大。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或考试)中,无论题的难度如何,都能镇定自若,信心十足,正常发挥。
总之,高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顺利完成高
二、高三的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努力创新教法。要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适应高一英语学习,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由初中升入高中,学生是带着新奇和喜悦的心情踏入校园的,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充满新鲜感。他们无论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渴望着成功,渴望着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而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虽然在小学就学过,然而他们进入高中的成绩却参差不齐,两级分化非常严重。新教材的改革又突出了英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这一点对于农村的普通中学老师来说尤其感到头疼。
研读新课标,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创新精神。正如
H?/SPAN>G?/SPAN>Windows所说:“教与学不是一个过程对等的两端,不像买与卖,给和取。因此,不能把教的一方看成是施动者,把学的一方看成是受动者。正确的关系是学的一方施动,教的一方助动”。
与新课程同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集中关注学生,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倡语言实践、体验、参与和交流,发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基本素养。因此,作为教师,在高中一年级的第一堂课中就开始引导学生学好英语,便显得特别重要。
一.用好开场白,让学生熟悉老师。适当地用英文开场白能使你的学生相信
你有水平教好他们。面对新老师,学生往往有很大的好奇心,通过互动形式的自我介绍,让学生基本认识老师,拉进师生间的距离,便于今后的师生合作。
二.让学生明确师生的责任和要求。让学生明白“教师”是什么,“学生”
该做什么。
三.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达尔文曾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不管我们学习什么,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给学生授之以法。高一虽是高中的基础阶段,但高一英语教材内容与练习形式和初中相比都有相对提升,内容更多,涉及面更广,练习方式更多,定的要求明显提高。对于刚走进高中大门的学生来说,无法立刻适应。所以,指导学法是高一英语教师成功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良好
习惯的形成对英语的学习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高一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新生刚进入新的环境的有利时机,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教材进行总体介绍,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感性的认识,也使学生对本学期人授课内容有初步了解,同时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五.切实做好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复习工作。再次强调过好语音关。要充分利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交流思想,我们就必须学好语音。英语的48个音标必须发音准确,才能为词汇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英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学英语首先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第一,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第二,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第三,自主学习和问题意识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两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练的时间,把练的机会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教育和感染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习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第三篇:高一新生英语衔接教学浅议
唯有努力方可成就,唯有惜时才能成功!
题记:努力吧,年轻的鹰;奋斗吧,年轻的鹰;惜时吧,年轻的鹰: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高一新生英语衔接教学浅议
何鹏飞
四川省南部县建兴中学,四川南部 637305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对英语教学规律的探讨和研究,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根据多年实际教学经验,认为高一新生英语衔接教学从下面几点入手,效果可能会有效得多。
一、耐心引导,增强信心。
由初中升入高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次大的飞跃。有的学生认为:初三时学习任务太重了,到了高一该歇一歇了,思想上有放松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初三时学习任务那么重都挺过来了,到了高一,起始年级,没什么了不起的,思想上有轻敌情绪;还有的学生则认为:初中时由于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牢固,到了高中不仅内容增加了,而且难度加大了,英语肯定是学不好的,思想上有畏难情绪。
面对这种局面,高一新生入学后不久,就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端正他们思想上的各种错误认识,消除他们头脑里的各种消极情绪。要让他们认识到高一年级虽然是起始年级,但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思想上一点也不能存在麻痹思想,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于那些想要“歇一歇”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规律,“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发奋努力,继续发扬拼搏精神,才不至于落后于他人。对于那些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认识到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都是阶段性的,初中英语基础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影响不是太大。其次要鼓励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认真,完全可以学好高中英语。其次,在打消顾虑、树立信心的同时,还应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消除知识盲点隐患。
二、找出不足,逐项补救。
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对他们的基础进行查漏补缺,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过好单词关,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教师可以把初中所学过的1500多个单词和200多个短语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让学生集中识记,然后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考查。这期间应教会学生有关英语单词识记的一些基本常识与一般规律,帮助他们提高单词识记的效率。(比较法,分类法,意形联想法,谐音联想记忆法,分割记忆联想法等记单词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过好语法关,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师也可以把初中所学过语法的按内容重新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同时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这也是为高考语法复习打下基础。
只有解决了学习英语的基础——词汇问题,又解决了学习英语的关键——语法问题,教师才算是打好了学生的根基,才能为下一步学生能力的培养埋下伏笔。
三、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夯实了根基之后,接下来就是能力培养了。高一新生入学后,对英语中的长、难句有些困惑;面对越来越快的语速,面对越来越长的文章有些不知所措;面对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综合能力考查题有些茫然。所有这些都是必然现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关键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解决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手段之一。针对不同的题型我们应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1提高听力水评。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听的目的并不在于能听懂多少,而在于听本身”。要让他们多渠道、多方位地练习听,养成一种听的良好习惯,目的是练“耳感”。既可以听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努力方可成就,唯有惜时才能成功!
词,课文,也可以听英文歌曲,既要精听,更要泛听,两者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不仅是外文的,也包括中文的。只有知识面拓宽了,遇到听不懂的“terms”时才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猜出一二来。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像听力理解一样,一方面要精读,搞懂每篇课文的每个篇章、每个语段、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汇;另一方面,更要泛读。根据《大纲》的要求,从高一年级起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到高中毕业时,才能达到30多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在阅读时,既要选择不同的题材,又要选择不同的体裁。只有阅读量上去了,阅读速度上去了(《大纲》要求60字每分钟),理解层次上去了,才能谈到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至于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也就迎刃而解了。强化口语训练。口语训练应着重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开始时主要时鼓励多说,不介意说话者的语法错误,既要课堂上练,更要课外坚持常说。可以举办各种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晚会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加强写作训练。写作贵在平时坚持训练,没有捷径可走。开始时要求学生尽量把要点写全,把句子写正确,把意思表达清楚;但慢慢地,应鼓励学生朝着使用高级词汇、使用复杂句子结构和多使用关联词语的方向过渡,这样在高考中,学生才能取得较理想的作文成绩。
总之,树立信心是衔接教学的基础,夯实根基是衔接教学的关键,培养能力才是衔接教学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把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做好,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第四篇:如何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
香乐一中 任丽君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为我们传统的小学,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教育衔接问题,第三学段为中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中小学校分设开课,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有诸多的不适应,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师生教与学的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学生成绩明显下降,引起家长的疑问。教师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少。有的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而小学教师也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管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小学学生适应中学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不少小学毕业生需要用较长时间来适应中学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学教师方面,大多数教初一的老师都是从教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初一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二是小学教师方面,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要求,不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以及怎样为小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做必要的铺垫。三是学生方面,进入中学后,由于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时间延长,学生自己没能在心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四是教材方面,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有脱节的现象。
(二)小学毕业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成绩下降人数多,甚至存在有些科目成绩断层和学生偏科现象。
(三)学生未能掌握有效学习方法。进入初一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够好。在与中学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初一学生存在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不会做笔记、不会复习等问题。
(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相互缺乏必要的了解。中学师生认为小学教师在教学与现在中学有关的知识时,存在表达不准确甚至有错误的现象。这说明不少小学教师对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缺乏了解,不能长远考虑学生的后续学习需要。从对中学教师的调查也发现,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二、中小学教学衔接努力方向
(一)中小学校际之间应形成良好的教育衔接研究氛围
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只有极少数中小学校合二为一,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分立开设,中小学校之间对教育教学研究少有交流。而对中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却离不开中小学相互之间的配合,任何个人或学校都难以独立解决教育衔接中的问题。因此,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担负起组织和协调的责任,把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纳入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之中,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研究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研究的平台。
(二)中小学校应重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1.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做好衔接工作。比较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小学相对要少一些,而且不少小学对非语数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师资配置远不如语数学科,中学的科目比之小学有了很大的分化,学科的分类更细,这更增加了小学毕业生适应中学学习的难度。因此,中小学校应该重视课程的全面开设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
2.教学内容的衔接。由于中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有差异,教材本身从内容上的衔接就存在一些问题。中学各学科的内容比以前扩大和加深了。在学科的系统上,已经接近于科学体系。在学科内容上,已经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常识,而是反映事物一般规律的、有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因此,各科教师应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进行比较、补充,进行衔接。
(三)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探寻教育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研究中小学衔接教育问题也应该是中小学教师自己的份内工作。因此,中小学教师应主动发现衔接教育中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加强业务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增强自己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纵向联系的了解,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教学方法的衔接
(1)教师方面,通过双向听课和研讨,了解并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之中。在小学,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教师讲得细,直观性强,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到了初中,教师讲得更精炼,理论性、抽象性也更强。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延用小学好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改进教学,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2)学生方面,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让人终身受益。进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分化、学习内容的增加和科任教师的增多,每个教师又会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上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觉性,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2.教育方法的衔接
中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把中小学优秀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截然分开,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3.评价方式的衔接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应注意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4.心理指导方面的衔接
对于新的学习要求缺乏适当的准备,是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少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时,都有一种激动、紧张的心情。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加上陡然增加的学习内容,往往使学生茫然失措。如果能让小学生提前了解中学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进行“学前培训”,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能以坦然的心理顺利融入中学的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进行教学方法的衔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等,还有待广大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探讨。
如 何 做 好 中 小 学 教 育 衔 接
任丽君
香乐一中
第五篇: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一些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对于十四五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我们解决难题所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知识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学习“蒸发与沸腾”时,学生对液体在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似有迷惑。老师可举一张纸问:“这张纸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 “会”。“那用这张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 “当然会” 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待纸盒湿透了,倒出水,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有烧起来。学生说:“这有什么稀奇,纸盒湿了当然不会烧起来。” 教师追问:“为什么纸盒湿了就不会烧起来呢?此时的学生已处于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思维异常活跃,迫切等待问题的解答。教师此时趁热打铁,稍加提醒:纸盒里的水烧开后继续吸热温度会上升吗?此时同学们如梦初醒。原来“烧不着的纸盒”是里面的水在起作用,由于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而且此时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盒就不会浇着。为了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可布置课外小实验:“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象烛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真奇怪,棉布并没有烧焦。
当然,激发好奇心只是教学的一个引子。从好奇心出发,但不能仅仅满足于好奇,要逐步引导,善于从常见的物理现象中发掘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经常在课堂活动中流露出惊讶、疑惑、兴奋、喜悦激动的情绪,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不平衡状态。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对物理的畏惧感自然大大减轻。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关键。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要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
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静摩擦力的产生及其方向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分析汽车起动时轮胎和地面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教师直接讲授,学生总是觉得难以理解,印象不深。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玩具遥控汽车模拟实际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会开遥控车,但是你有没有见过车轮打转,但车子却在原地不动的情况?那么,当车轮转动向前行驶时,动力来自于哪里呢?
学生答:见过,汽车陷在烂泥里,车轮光打转,车子不能向前行驶,这是因为摩擦力太小的原因。所以汽车行驶的动力应该是车轮受到的摩擦力。
教师:将遥控车举在空中,按下起动按钮,发现两个后轮在转动,而前轮不动。现在你们应该知道这辆汽车提供动力的驱动轮是哪两个?那么当后轮转动时,轮胎与地面发生摩擦,轮胎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怎样的?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又是怎样的呢?(这是教学难点,学生互相讨论,意见不能统一)
教师演示:将遥控车放在桌面上,在后轮下各放一张白纸,按下启动按钮,看到后轮转动时,白纸被向后送出,汽车没有向前运动。学生顿悟:白纸相当于地面,车辆起动时,白纸向后送出,说明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车子向前运动,说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这符合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知识。
一辆遥控玩具车,一张白纸,一步步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一个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加强思想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物理教学大纲中强调:“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中考也是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可见,对初中生来说,加强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问题,提高自学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例如 :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 时,我们启发学生从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磁场强弱、切割磁感应线的快慢、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为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们积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认真考虑每一个可能影响因素。设计出方案的个人和小组在课堂内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以便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及时改进,做出合理的分析、评介和小结。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怎样建立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不要满足于熟悉课本,记住公式、概念。要使学生知道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要向学生介绍“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这样,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做到举一反
三、由此及彼,培养扩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掌握运用。课后做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象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考方法。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要从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总之,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应该熟练驾驭教材,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独立探索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