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总结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总结
天台育青中学 袁丽莉
高中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提高,但两者相比,高中英语无论是从知识的难度,还是授课方式、方法都有一个大的跨度,以至于很多高一新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教学。因此努力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对于促进整个高中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经过备课组讨论后,决定用三周的时间开展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规范
一方面,抓学习规范。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向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六个一:一套作业本(听写本,作业本,作文本);一本纠错本;一本笔记本(至少够一学期用);一本作文收集本(范文、好句子);一本英语工具书和一份英文报刊。同时要求学生用英语学习一日常规检查自己。如:今天我背单词了吗?今天我完成作业了吗?今天我预习了吗?今天我复习了吗?今天我大声朗读了吗?今天我阅读了吗?今天我听录音了吗?今天我试着用英语交流了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检查、落实,帮助学生尽快地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抓书写规范。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介绍了英语26个字母大小写的书写顺序和书写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作业书写的严格要求来强化书写的规范性。我们在第8周左右将举行全年级英语书法比赛,分设各类奖项,激励学生继续保持书写规范性。
二、重基础 打基础阶段首先要帮助学生突破语音关,增强他们的词汇学习能力。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具备自学英语的能力,根本就不懂音节和字母组合读音规则,所以要引导学生从26个字母的发音开始,系统地复习48个音素,我们利用英语小班化学生人数少的特点,一个一个学生检查过去,纠正他们发音中存在的错误,并在随后的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来领读而加以运用和巩固。
基础阶段还要适时复习初中语法,逐步过渡到高中语法。初中学到的英语基础语法比较多,但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些必须具备的语法知识掌握不够,导致上了高中以后一接触到复杂的句子就晕头转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词性、句子的成分、五大基本句型、句子的种类、动词的分类和动词的时态、语态及宾语从句等进行了复习梳理。
高中英语难度大,首先表现在词汇量大,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也成为完成初高中衔接的关键一步。因此我们每周举行一次单词竞赛,主要选用初中教材中常用的,与高中英语紧密相连的单词。A、B班分开设立奖项,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记单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得原有单词的掌握率大幅度提高。
三、促进能力提高
一方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一新生入学后,尤其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等综合能力考查题有些茫然。为此,我们举办一个有关阅读技巧的专题讲座,介绍解题技巧和方法。同时我们每周进行阅读专项训练(四-五篇阅读理解或两篇完形填空),以做带练,在做中落实解题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摸底考试,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普遍存在词不达意、词汇匮乏等问题,无法满足高中阶段对写作的要求。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举办写作专题讲座,系统介绍高中写作的要求和方法。2.学生每一至二周写一篇作文,由老师进行面批。3.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要求学生背诵指定的精美短文和作文范文。总的来说,高一新生习惯了初中阶段的教学方式,要学习、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教师要注意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多鼓励和表扬,并根据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师生才能密切配合,从而更好地完成初高中英语的衔接。
第二篇:初高中教学衔接化学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建议
-----贾汪教研室梁青2010/9/26
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听不懂化学课程必修一的内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障碍和困难,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里,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兴趣、热情和动力。经过调研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使用的是沪版教材,高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有些知识点初中教材不呈现或没有表述到位,而实行初高中分离的学校教学使得初高中老师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因而给高中教学衔接带来了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建议老师们展开研究和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原教育部教学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有: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要求能识别);
(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指源于溶解度概念的复杂计算);
(4)氢气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实验室制法(放在知识拓展部分);
(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7)物质的溶解过程;
(8)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9)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10)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1)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4)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5)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等。
2、新课程标准中有但比原教学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有:
(1)新课标要求“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氧气(与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二氧化碳(跟水、石灰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而原大纲要求“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教材有点文字体现,而原大纲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酸三条、碱两条)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五条),“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四条);
2(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
(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3、在高—年级教学时,需要对初中某些知识点进行完善和深化
老师们在教授以下内容时,应注意适时、适度地加以补充,用以填补学生知识上的空白点。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的角度(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形成。
(3)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4)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5)酸的5条、碱的4条、盐的4条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4、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了解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可在高中阶段的适当时候补充。
(2)“差量”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时可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特别是被新课标淡化的“双基”,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理解把握初中化学知识,对今后继续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老师们都在尝试探究式的教学,但受应试的影响,较多的还是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尝试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教师要熟悉各版本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时高一新生的初中化学复习内容并制定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和中考试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教学和新课教学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应始自高一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承载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里的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坚持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定内容,定主讲人。在备课时,根据新课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恰当的衔接补充。
6、根据各高中生源基础的差异来确定衔接方案。如建平中学:生源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达到高中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初中化学很多内容都不知道的现状,可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在课堂里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和技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予学生具体指导。
五、抓好情感态度的衔接
新学期前几节课,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使学生主动跟你接近,不要望师生畏;让学生从心理上作好想学好化学的准备是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第三篇: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霍邱中学:吴艳妮
又是一年开学时,看着一个个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更确切地说是高一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思考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却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对高中语文学习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于是茫然失措,丧失了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之不同
1.教材教学目标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则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标准》则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它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同时,《大纲》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上,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而《标准》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纲》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单一的,定位于传授知识、学习知识,即“双基”,而《标准》的语文课程功能是综合的,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传授转变为引导。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如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2.教材知识点要求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要求“有自己的心得看法和疑问;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高中必修课程要求“独立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教材方面“教材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 3.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
初中新教材告别以往语文教材头绪繁多的编写体系,每个单元仅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个系统。前面有导语,每一篇的开始有阅读指导。
高中必修课体系安排,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大版块,每一版块都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并确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再次是写作能力训练,每册设有“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板块,不仅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告诉学生写作方法,而且教给学生“写什么”,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长期积累,打好写作基础,避免了过去的纯技术性写作训练,让学生的习作不再空洞。
通过前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语文教材在知识点要求、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衔接的状况,教材虽给师生诸多的余地,要求大胆取舍,自然有个如何取舍的问题,在实践运用中自然会出现偏差。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每一方面都应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从而更大层面上避免学生产生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缺乏信心的现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1.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
我们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步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有句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能这句话过于绝对,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有一定的道理,它强调了习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常生活如此,语文学习也是这样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譬如,做读书笔记,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记录,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往往充满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的由于过去成绩不理想产生了迷茫、恐惧;有的由于以往战绩辉煌而仍沾沾自喜;有的由于接受不正确的外界暗示产生了敷衍应付的心态等等。所以,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首先体现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动力和情感的衔接,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其次,便是注意教材本身的关联,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高中的“语基”已由识记辨认语修知识、文学常识,变为联系具体语境的语言操作;现代文阅读已由教师指导下的浅易材料的初步理解,变为艰深文本的批判性阅读;文言阅读已由初步接触,变为全面展开深入学习。比如初三学习的词《沁园春雪》,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教学要求不一样,但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的诗词中引入。在阅读时,不局限于同一篇作品中,要在一个大范围内比较阅读:同一作品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与茅盾的《子夜》等。
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
这里,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如我们讲《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就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评论集或网站,通过这些素材中的人物品评、诗词欣赏、经典对白等内容,对文本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由此也积累了文学常识。
同时,还以课文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再次,为了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应该做到“七多”:一要 “多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扩大语文教学视野,跳出教材圈子,关注社会热点及动态,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素材积累。二要 “多听”: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谈话,新闻广播等,在听的过程中积累知识,丰富素材,避免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三要 “多说”: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要 “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则熟,熟能生巧,巧则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大幅提升。五要 “多写”:现在高考中的主观表达题和作文考查的都是写的能力,因此平时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多写才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六要 “多记”:多记包括多记忆和多记录。记录与记忆相辅组成,会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为培养能力打下基础。七要 “多思”: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多思是前 “六多”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总之,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
厦门市湖里鹄图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4b89ac0100zkjx.html
摘 要: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初中作文以“模仿”为主;高中作文在“模仿”的基础上,要向“独立创作”发展;“模仿”和“独立创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将“真情写作”和“创新写作”灌输到学生作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关键词:作文 衔接模仿 真情写作 创新写作
初中生与高中生不仅仅是在年龄上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变化。初中生显得比较幼稚、孩子气、调皮、喜欢撒娇,总之不够成熟;而到了高中阶段,孩子的生理与心理成熟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满足于老师和家长的束缚。但是不管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他们的写作水平都受到学生与生活面狭窄的影响,缺乏创新精神,初高中作文教学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的作文有血有肉。
一、初中生的写作由“模仿”开始:
翻开任何一本初中生语文课外练习,都很容易找到扩写、缩写、仿写等题型,这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可以由简单的仿写开始:从仿写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直到一篇完整的文章。
老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也要尽可能地运用“模仿”这一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课文(人教版)《观沧海》教学时,诗人由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出一副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图,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在利用“导学案”的方式指导学生欣赏这首诗歌的语言后,我向他们建议:同学们,曹操通过沧海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进取精神,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这种表现形式,借景来抒情呢?现在我们以4人为一小组,合作探讨,创作一首同类型的诗歌。
其实在这之前,我参观了海原县第一中学,那里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试着给孩子们写下了这样一首《海中游》,与他们一起分享我的“模仿”:
观海中
临清真寺,而观海中。水何澹澹?黄土竦峙; 木叶凋零,百草见黄。寒风潇潇,书声琅琅。麋鹿结伴,若行其中; 学生畅谈,自由翱翔。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备注:①海中:即海原县第一中学;②清真大寺:指毗邻海中的新建清真大寺。此文原发表于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hszx)
看完了我的作品,孩子们显得很兴奋,立即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10分钟后,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
又如在教学柳宗元的诗歌《江雪》时,我引导学生们创作的短诗《山雪》,也收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
江雪
牌路山雪浓,支教师情纵。余怜青娥冷,弦发广寒宫。
(备注:①牌路山:地名;②支教师:指2011—2012年厦门支教海原的五位老师。此文原发表于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hszx)
在目前语文课外学习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提出“让学生多阅读名著,多阅读各种文学杂志,使他们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阅读名家的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激励其阅读该名家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型作品,并进行模仿、创作、加工,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达到作文能力有所提高的目标。
二、高中阶段,在“模仿”的基础上,要向“独立创作”发展:
如果一直走“模仿”之路,那我们就会陷入“山寨”的泥潭中,结果只能是永远走在别人的后面,而没有自己的见解。模仿是一种能力,但有“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独立思考,并进行创新式的写作,才能使文章具有生命力。
一般来讲,独特的生命体验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他们在创作时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作出具有独特生命力的文章。
如在“记叙童年趣事”这一次作文训练中,有学生的作文题目是《童年的艰辛》,主要内容是写作者家里小时候比较贫穷,难得吃上一顿肉,而只有在有客人的时候才会有幸吃上客人剩下的一点残羹冷炙。但是这一次客人来得有点多,孩子怕客人会吃光桌子上的鱼肉,而大声哭喊,最后由妈妈无奈的泪水而结束了这场闹剧。
我把这位学生叫来,跟他进行了沟通后,知道了孩子写的确是事实。于是我决定让孩子对这件童年往事进行艺术加工,在他独特的体验上,加以艺术创作,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作文终于出炉了,题目换成了《妈妈,鱼转身了》。内容也进行了修改:当我向妈妈诉说“客人太多,可能没有剩下的鱼肉让我吃”时,妈妈说“别担心,孩子,客人会很有礼貌的,他们吃了鱼的一面后,另一面会留下给你呢”,而我就真的躲在门后,偷偷的对客人进行“监视”,结果当客人准备将鱼翻身的时候,我突然大声向妈妈叫喊“妈妈,妈妈,鱼转身了!”
我将这篇文章的原文和修改后的作文拿到全班,作为典型例子来讲学生应当对我们生活中的体验进行加工,而不是简单的再现,更不是单独的“模仿”,高中生应当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进行文学创作。如修改后的作文,在题目上、内容上都进行了改动:题目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鱼转身了?”水中的鱼当然会转身,这有什么可写的?为什么鱼转身了,要身妈妈报告?而在内容上的设置,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设置悬念,而在描写的过程中一步步深入,将读者引入到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构中,读完使人猛然醒悟,有获得启发和感悟。
三、将“真情写作”和“创新写作”要灌输到学生作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在“真情”“创新”上下功夫,以上谈的“模仿”和“独立创作”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两个阶段上,我们平时还得提高阅读的数量与质量,并在阅读中总结分析别人的文章的亮点;多背诵优美的段落,以及古代的诗词;每天保持写一篇日记或者把当天的时事或者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事用笔记录下来,相信一段时间以后作文水平会有所提高。其实和初中相比,高中作文的限制没什么差别,可能字数需要多一些,其次,需要更多的掌握一些技巧,如开头结尾,段落分布等等。到了高中,水平一定会有提升的,文章更要懂得去把握它,特别是考场作文,不能太随心所欲,外在需要美化,内在需要靠经典的观点,优美、成熟的句子来填充,二者兼得是最好,若不能,也要学会一种美化技巧,这对提高作文分数也一定有帮助。
第五篇: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经过前期的资料阅读整理,结合自己对本课题的认识体会及同事的交流意见,对课题中期研究小结如下:
介绍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研究的话题之一,原因可能比较多样。高一的新生常普遍出现的成绩退步、英语学习兴趣下降和迷茫无措等的问题应该是最初吸引教师的主要原因。如何更好的帮助新高一的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学习,是这个小课题力图实现的目标,也希望我的初步研究能给同行们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更期待能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探讨,提升我们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缓解家长对这个问题的忧虑。
这个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比初高中英语教学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试题命制和形式来完成,目的是给初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和思考。因为心里因素对学生影响的专业性较强教复杂,本文这里只会少量涉及。一 初高中的一些对比分析 1.教材的变化
我校得高一新生在初中阶段大都使用的是人教新课程版的Go for it!,与高中教材基本能很好衔接。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学生需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并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使用3500个左右常用词汇(陕西高考说明规定陕西英语高考为近3000个),以及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增加了具有丰富表达功能的、常常与汉语表达习惯差异较大的新句型结构,语法上增加了如非谓语动词、从句、虚拟语气、省略、倒装等较难而重要的知识。
单从词汇的角度来看高中英语增加并不多,但实际上对词汇掌握程度的要求却需要学生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初中阶段词汇掌握的要求仅是最常用词汇的最常用含义,而这部分词汇往往含义丰富,搭配也多,高中阶段的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进一步深化的程度上继续学习这些词汇的含义与用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学会不断积累,更要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这部分词汇的熟悉程度,达到大部分词汇的灵活使用,这其中既包含了一般用法更增加了许多特殊的重要用法。新增的、要求掌握的词汇增加的速度也超过初中阶段许多,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较高效的词汇记忆方法。
初中阶段阅读材料的广度大都围绕日常生活为主,高中阶段却涉及了需要丰富背景知识的科技、历史、文化、文学、教育、人生感悟、天文、金融、电脑网络等材料,更贴近现代生活,时代信息较浓,既要求学生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也要求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世界细致观察。读懂这些文章,仅凭借大纲所要求的词汇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实际需要了解的词汇达到更多才能达到较轻松阅读的程度。生词多了,就要求学生拥有有效猜词的能力;文章更长更多了,就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技巧,否则考试时候的时间会很紧张,这也是很多高中学生一直被困扰的难题。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水平更多的是停留在基础,而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并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点、知识点,使句子结构更为复杂,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且加大词汇量和阅读材料的份量,改变实际上很大,部分学生适应缓慢。2.初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多形象直观,考查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小,知识与能力目标简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大量的时间练习少量词汇、句型或一个语法点,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操练、巩固和练习。而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知识点多,要求全面,课时紧张。因此,课堂容量大,进度快,教师对重难点内容没有很多的时间反复和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教师侧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精讲精练,讲究系统知识的学习、归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高中教师教大量的知识,但更侧重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基本上就能达到学习的要求;但高中生若是不能学会自己安排与调整英语学习,没有课外的自主阅读与学习总结习惯,不能自我检测和管理学习,那就很难学好高中英语。
由于初三时学生应考被要求完全按照老师的话去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得到继续发展和培养,并使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的习惯;到了高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直接指导和干预减少很多,其中一部分人总是难以自己来安排计划学习。另外,由于高中教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在教学中对学生喜爱英语,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形式化较多,保持高一新生对英语的兴趣,吸引还没有兴趣学生的加入也成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3.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英语学习,学生的依赖性较强,学习进程多表现为被动和吸收,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而高中英语教材由于内容多,要求高,这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学生要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管理和积累。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预习、复习、总结及自我检测和评价等学习方法没有使用,学习不注意追求高效、方法和日常习惯养成,致使他们总是忙乱不堪却收获不如期待。有些学生甚至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等自我消化、补充与自我调整的时间。初中学生使用词典和语法工具书的频率不高,有些甚至没有,而这两样东西是高中学生必不可少的。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理解、接受和采用,成为了新高一新生能否快速适应的关键。4.初高中英语试题范围和形式不同
初中试题立足于课本和有限的教学资料,而且题型简单,只要熟悉课本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而高中试题范围广泛,课本只是基础,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借助大量的课外知识。很多学生高中第一次考完试以后都问老师,我们学的怎么在考试中见到的那么少,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以为英语考试前除了词汇和语法内容复习一下就可以,其他不用管,忽略了精读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和其中为讲明的知识的内化掌握。高中英语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绝大多数题目都有着设定的生活背景需要学生去理解、推测和辨认,他们必须能够学会在不同的场景下全面调动自己的英语知识、运用对应的英语知识完成答题;表面看去,试题确实是与目前所学内容不直接相关,原因这部分同学还未意识到高中英语考试更多的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语言掌握水平。此外,高中英语考试实际上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考查分析、判定和归纳的能力,考查他们阅读的细致程度和速度。而且,为了与高考接轨,在高一月考通常都以高考形式命题,因此,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些困难,学生很难看到自己的成就,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也易受影响。
初中英语学习面临的中考的主要还是处于学业水平考查,具有一定区分度的题目数量少,所以学生普遍的分数会高一些,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分数有时差距很小。高中阶段要面对高考,是激烈的选拔性考试,含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很高区分度的题目,就英语科目而言,有些题目实际上是超过大纲要求的。高考英语的题量很大,对学生信息处理速度、能力与细心程度也提出很高的要求。
高考英语涉及语音知识的考查,但实际上很多学生之前没有系统完整的学习过语音知识,在高中阶段逐步的或集中的补充语音知识不论是对考试,还是对英语学习本身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 应对以上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教学方法 1教师应该与学生沟通的
高一新生入学后,教师就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明确要求,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告诉学生要准备什么样的本子,如作业本、错题本、笔记本和词汇及作文积累本。告诉他们上英语课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整理笔记,课上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上课不只是听懂还要当堂记忆吸收,提高课堂效率。要给他们规定好每天听、朗读和课外阅读的时间要求,当然时间上要实际,不能长,否则学生难以实现。告诉他们不要总在有大段的时间是才想着去做这些事情,一定要充分利用课间、饭前、睡觉前等零碎空闲完成这些事情。告诉他们想要写好作文要注意平时积累,要有随遇随记好词汇好句子的习惯。要求他们练习考试完要把典型的、易错的题记在专门的本子上,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聚沙成塔,滴水成河。告诉他们要有合适英语词典和语法工具书(建议直接使用中级学习者的),词典最好是双语的,纸质优先,常翻查词典查词是学好高中英语的必由之路。还要要求学生不能丢了听英语,良好的口音和英语学习本身都少不了这个语言的最基本形式。我省高考不考听力,很多学生就会忽视,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情况中也让很多老师略去了听力教学。不听英语,学生不但失去学好的英语的一条重要途径,更丢掉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和许多乐趣。要让学生坚持听课本录音,听英文歌曲,看原声英文电影,要在教室中一起唱英文歌曲,体味英语语言的另一份魅力,更好的促进英语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辛苦两个月,多抓落实,好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对于那些已经有了自己的、有效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我觉得他们应一边调整适应老师的要求,一边也要继续探索提升自己的学习方法,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尊重和发展,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2.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
首先是语音。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进过问卷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英音基础普遍较差,班级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独立借助国际音标读准单词,那么这些学生不但学书本单词有问题,对于查词典学到的新词汇也无法全面掌握。我曾在开学一个月内,陆续用早读其他一些小块时间把国际音标、重音、音节和语音弱化及同化等基础语音知识,通过结合对比汉语拼音,给所带班级进行了补充,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支持。在之后的新单词学习过程中,又不断复习巩固,大部分学生一个学期后都基本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基本能够做到读对大部分音标。语音知识的学习,也对学生记忆词汇,掌握词汇拼读记忆方法产生了良好作用。
接下来就是词汇的教学。词汇掌握量基本体现了学生的语言水平。新课程中的词汇学习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注重表达的灵活性和恰当性,重视语篇的支持,重视文化的影响。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寻求一种新的词汇学习方法。沿袭那种教师罗列例句、学生抄写笔记的传统方法,一节课充其量也只能学5-6个单词或短语。若按这种传统方法,那就很难达到高中这样大的词汇量的教学要求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单词都不是在一节课里完全掌握的,对任何一个单词的认识、理解、记忆和运用都要经过几个阶段:初次的了解、在不同语境下的理解、不同感官的感受、与各种技能结合的运用、多次的回忆、不断地校正、经常地提取等若干“工序”,才能成为长久的记忆。这不但需要完整的程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企图让自己在一节课里或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就永远地记住所有的单词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另外,对于多义词来说,一个语境只赋予单词一个确切的意义,对于多义词的理解是通过该词在不同语境里以不同的意义出现,多次从不同的角度激活对这个词的记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以后而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师一次性的对各种意义的罗列而能解决。
高一英语课本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单词密度较大,重现率较低。高一上学期学生用书包括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介绍的课程标准单词约为170多个,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约为40条,实际上教材的词汇还增加了一些。为了解决词汇量大所带来的困难,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按拼读规则拼读单词,结合构词法知识来判断和记忆单词,最后通过练习来掌握和巩固词的用法。以模块二的第二单元为例,单元词汇教学从如下几步进行:
(1)指导学生预习,独立拼读单词,初步掌握词的读音、结构和意思。(2)听磁带,模仿、纠正发音。
(3)利用构词法知识,进行词汇拓展。如: slave → slavery(n.)奴隶制;奴隶 advertise → advertisement(n.)广告 fool → foolish(adj.)→ foolishly(adv.)
(4)用简易的英语解释生词的意思。对于重点单词,要求学生查词典,以便准确地理解词义。
(5)做填空练习,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使用中掌握这些新的词汇。词汇教学还应做到精泛并举,既要教给学生一定数量的词语,并掌握其用法;还要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词语以增强语感;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语的能力,使其能利用上下文或借助构词法知识推测词义,开放式地扩大词汇量。
高一的学生自觉性不是很强,缺乏主动学习、刻苦钻研的意识,有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基础单词,背诵词组,句型,并且通过听写、默写等办法来检查、督促。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词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增加词汇重现率和学生对词汇的吸收量。
我们也要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示范常使用词典和对词汇的加工方法,如同义、反义联系对比,词汇词性变化拓展,学习组合分解词根词缀,词汇图形化(跳过汉语媒介),归类,英语释义,借助读音另类辅助记忆,利用或熟悉或充满趣味的例句记忆等,也应根据元认知知识科学计划词汇的复习时间,可以规定他们在一个小时,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八天,第五十六天的七次重复方法来更有效记忆单词。
第三个要做的就是学习句子了。高中阶段要学习掌握的英语语言信息量增大,汉语和英语表达在语序、结构上差异很大,英语单词有不同词性的使用,有时态、单三,这些给学习英语带来很大的困难。高一阶段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句群的操练和句子结构的学习积累,为将来的快速阅读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遇到重点的词、词组、句式,让学生反复操练。学生学习中一定要有常记句子的习惯。
最后一个就是阅读,也是英语学习进入中级阶段最主要的学习手段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学好语言的基础,而我们没有充分的英语口语环境,大量的文字输入就成为我们的主要手段。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两方面:精读与泛读。无论哪种,其内容对学生要适当,生词不能过多,但又要有一定挑战性。我们先来谈谈精读。精读主要是指学生对课本Reading的学习,精读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词汇、短语、结构、语法知识,掌握能为学生所运用的语言,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的技能。阅读技能主要包括:抓住要点,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涵,用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读懂图表和说明书,欣赏浅易的文学作品等。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略读(skimming),即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阅读。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图片、文章的开始段和结束段以及每一段的段首句或结尾句,以了解文章的大意。查读(scanning)是快速阅读的另一种形式。带着问题去快速浏览,根据特定的单词或其他信息,从阅读材料中迅速找到这些特定的信息和具体的事实。细读(careful reading),要求学生能理解文章到词、句、段及语篇(如文章结构,作者写作风格,作者用词特点等)。我们应对刚新高一学生有计划地介绍和训练这些阅读技能、策略,并指导他们去运用。精读课文要反复听反复读,一篇文章的真正为学生内化吸收,往往需要几十遍的重复。精读学好了,学生就有了实在的基础,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有了运用语言的资料库。
很多学生反映英语词汇忘得太快,很多文章总是读不懂,英语练习要花很长时间,考试时间总是紧张等问题,我觉得解决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泛读。泛读开阔学生的眼界,复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新词汇新表达,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丰富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学到新知识,更提升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熟悉亲切程度,整体提高语感水平。泛读的对中级英语学习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必不可少的。所以要要求学生养成课外日常泛读的习惯,大量阅读知识水平较为接近的英文读物,日积月累,逐渐地学生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慢慢地适应和达到直至超过高中的要求。泛读过程中字典的使用,生词和句子摘抄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直到。泛读的要靠学生自觉,也需要教师的监督、检查和督促。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学习非常受学生兴趣、情感、偏好、性格等的影响。不论是学生是学习主动型、依赖型、问题型、懒惰型,沟通谈话、少批评多鼓励多明确要求和督促都是比较有效的改善学习状况的手段。由于受文章和本人学术知识有限,这里再这些方面就不再探讨,希望能得到各位教师不吝指正,希望能在教学方面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参考文献:
刘道义《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彭志馨《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策略》
Tricia 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外教社 2011.1 Rod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外教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