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9-05-12 01:2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第一篇: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展开。实践证明,按照“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经历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该教学策略分为四个阶段:问题策略、实践策略、归纳策略、创新策略。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向晶,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科课程论。

谢利民,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一、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育工作者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求知,使之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它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这种欲望和热情是学生毕生学习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会于学生学习的任何方面。它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师组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发的;可以与课程教材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可以是高中的,也可以是初中的,甚至是小学的;可以是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可以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也可以是对未知的探索;结果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甚至可以没有结果。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自主探究的多样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及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二、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目前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实施渠道:一个是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贯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上,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一个是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独立的实施渠道。笔者认为,掌握和运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才不会给本来已经足够沉重的基础教育和中小学生添加新的负担。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观念指导和改造我们的教育方式,必将使古老而传统的基础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语言是文化与教学的载体,作为介绍国外文化重要阵地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今后的发展将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学科具有自身独立的知识体系,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从自然、社会或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与

真实的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细心去研究将会发现,在英语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生活有关的且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英语学科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大量的研究课题。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准备,其中知识基础是重要内容之一。英语学科知识可以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赖以“生长”的基础。通过英语学科支持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与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英语学科课程能为研究性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研究性活动的展开,学科知识得到应用,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重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通过英语学科支持推进研究性学习也有利于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促使英语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整体转变,提高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形成开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光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分工、协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教师刻意地给予学生知识、能力,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三、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然而要将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到按照“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活动,能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该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并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经历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它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图略)。

(一)问题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确立目标、方向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渴盼的境界,在头脑中形成多种疑问,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讲授“What'sthe matter?”一课时,授课前把这样一幅图挂在墙上(图2图略)。并就画面中所涉及的asking the way和offering

help等知识点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充分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对确定的问题进行思索,大胆猜想、假设、预测,思考自己准备用何种方法去进行探究,设计自己探究的方法、步骤和这样做的理由。然后,请学生就How?What?Why?Where?等问题分组准备,即“Tell

me a

story.”画面的非完整性、不确定性给学生丰富的想像空间,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像力和应变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

(二)实践策略——猜想、假设、实践,自主参与探究

科学工作者发现知识、取得成果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凭直觉提出各种

猜测、想像,然后进行实验、实践验证,揭示知识和规律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工作者那样经历探究活动的完整过程。人脑中的思维活动是隐性的,只有让学生实践,让学生讨论发言,互相交流,才能充分展示其思维的准确性、有效性。在这一阶段,教师让学生自由结合成4人小组,就画面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展开联想,大胆猜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共同磋商,探究热情十分高涨。待授课时,各小组成员分别表演了各种asking

the way和offering help的表达方式,并设想出一个个优美动人的尊老爱幼故事。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具有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学生学英语时往往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或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根据本族文化的模式、思维定势,来理解、思维和表达英语,因而常常产生误解,造出病句。这时,教师要注意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供大家参考、研讨。并适时组织学生辨析、判断,得出正确的表达方式。通过小组实践、集体研讨,既保护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积极性,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自己的发现和表达方式是否正确,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多次的实践——反馈——实践,有利于学生形成双语思维模式,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思维定势。

(三)归纳策略——交流、梳理、归纳,概括结论

获得了感性材料以后,就需要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提取、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必须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同一语境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从其对称、和谐、简捷、协调的形式中找到英语语言变化的规律。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实践操练,对这一语境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初步认识,此时,教师应就学生提出的不同表达方式、各种意见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从而使学科内容结构化。这一阶段中,可以把“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所涉及的主要语言表达进行整理(如图3所示图略)。

(四)创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扩展、创新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既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这样不仅巩固和扩展了所学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英语中许多情境表达具有相似性,但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情境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推,把一个语言点与另一个语言点联系起来,由此及彼,产生启发,触类旁通。这样既避免知识间的混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再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分析系统内各语言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有效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即通过教会学生发散、收敛,纵向、横向,顺向、逆向,线型、立体和网络等思维方法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正是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关于提供帮助这一语言情境,英语中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可以互换,有的却只适合于特定的场合。从医生、售货员、服务员到陌生

人,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所要充当的角色,自编、自导、自演某一特定情境下的剧情,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在特定语言情境下的各种表达方式,从而对整体产生感性认识并组织学生集体研讨、分析主要知识点的可行性,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通过制作图表使这一语言情境系统化(见图4

图略)。

以上教学策略充分展示了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实践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探索真理的惟一正确途径,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处于动态学习之中,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研究性学习理念。

21世纪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由于其具有问题性、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综合性、内化性、创新性的特点,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英语作为中学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学习过程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卢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

第二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及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变,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生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传统的学科和原有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行。于是,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我国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课程。这种课程源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杜威提倡“新教育”以来,美国中小学始终比较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他国家也在这方面表达了相同的认识。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与现有的学科相比,它有以下特点:

1.“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2.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多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内容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学生学习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3.研究性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用心爱心专心 1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

4.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时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合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二、研究性学习设计

语法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多以直接描述的方法呈现,且同一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这种编排虽体现了循序渐进、高复现率中加深印象的教学方法,但接触时对学生的不求甚解便可的要求无疑加重了学生的机械记忆的负担,从而减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语法是有规律性的东西,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初步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再发现、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尽可能多地从启发诱导入手,设计一个个有梯度、有意图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出语法知识。学生归纳正确,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归纳不正确时,分析原因,指明正确的用法,让学生在“原来如此”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此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归纳之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操练,以期收到触类旁通和巩固的效果。以学习倒装为例,我采用以下步骤:

1.创设情景,提供材料(在幻灯片上打出下列句子)

①Here comes the bus.The bus comes here.②Out rushed the children.The children rushed out.③LiLei rushed out.So did LiMing.LiLei rushed out.So LiMing rushed out too.④Only then did he realize that he forgot his bag.He realized that he forgot his bag only then.2.出示问题:请学生仔细观察句子,分析每组句子的异同。

3.学生研读每个句子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每一对句子意思都相同,但语序不同;每组的前一句都是倒装句型。(若学生首次碰到,可由教师直接告知)教师设问:何为倒装?学生归纳倒装的共性(主谓颠倒)。在学生对倒装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找疑问:Q1:倒装的作用是什么?

Q2:倒装句都一样吗?

Q3: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倒装?

让学生把每组句子的第一句连成文章,请学生比较异同,从而回答Q1;请学生对比14两组句子,引导学生回答Q2,再观察每组句子,并且让学生研读教材上提供的例句,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从而回答Q3.在完成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之后,倒装作为一语法知识便已轮廓清晰、重点鲜明地凸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归纳分析过程中,教师适当讲评、补充。这一过程始终让学生处主导地位,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在语法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始终用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步步进入语言规律的认识,提供的素材应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富有趣味性。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本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应用多尝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多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中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养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从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奠定基础。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一.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用于各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尝试。因为,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的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创新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与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丰富和完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尝试。二.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已经进入初三,即将面临毕业升学。他们各学科的课业负担都很重,就英语这一门来讲,在学习中他们的困难就不少。比如他们感到头疼的就有单词的记忆问题:相当多的同学有“前背后忘”现象;有的同学因单词记不住,学习已处于“躺倒不干”的境地。另外,也有同学反映,词汇哪怕记住了,但一做题目,为什么却老出错?……

许许多多的学习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产生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尝试的愿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实施研究性学习实验的步骤

根据我的初步设想,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学生现状分析及问卷调查、成立课题小组;具体操作、解决问题。

1. 学生现状分析及问卷调查:

目前我所任教的初三两个班级,是原先的三个班级合并而成,因拆、并校的原因,三个班的学生在流失了四十多人后,只剩下现在两个班级共七十几人。去年十一月,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A.项目:

1)你最喜欢的题型 2)你最易失分的题型 3)你认为口头作业,如背诵、复述课文等有用吗?在哪些方面有用?口头与笔头关系如何? 4)你背单词有无困难? 5)你背单词的方法:

①按字母背 ②按音节背 ③找新词与旧词的相似之处 ④其他方法 B.主要原因或具体说明:

此栏要求学生对A部分各项目作答后,陈述主要原因或具体加以说明。2. 成立课题小组: 根据已进行的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最易失分的题型集中在第三部分阅读和完形填空上。同

时,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背单词存在困难。所以,成立课题小组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我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组三至六人不等,各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

3. 具体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生就不同课题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各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收集材料的方法、采取的行动和可能的结果等等。

本过程是学生的实践体验阶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逐渐学会运用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报纸、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法,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学会整理和归纳资料,并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获得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记录在调查中所获得的信息,并利用信息资料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观点。

3)初步交流。学生在分别进行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进行交流,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通过交流、研讨,同学们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分享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也要学会敢于和善于申辩。

说明:从分课题组定下各组研究项目到完成任务进行全班性交流展示,这一过程我们初步定为三个月时间。

四.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不同阶段,要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当好学生的指导者。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写研究笔记,如何解决问题、形成结论等。比如在师生共同选择研究课题时,应选择在学习中同学们感到困难大、问题多的项目。

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要学好英语,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关键。而学生在记忆词汇方面却有不少困难。

从目前初中英语几种句子类型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记忆方面有无捷径可走?

阅读对初中学生来说,可谓较难的一档题目。他们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力弱的现象。那么,是否有办法克服上述缺陷、提高阅读能力呢?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如何有效记忆单词、怎样辨别各种句子的特点,梳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导他们阅读技巧和方法,从而尽到教师的责任。

另外,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因为这对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求同思维又称集中思维,其方式就是归纳推理,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共性;不善于求同,就只能永远在“感性”的世界里碰撞。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其方式就是演绎推理,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不善于求异,就永远也不能理解、驾驭多姿多彩的世界。

根据上述观点,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围绕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并且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思维朝着“求同”、“求异”的方向引导,培养其这两方面的能力。

比如,为了“求同”,我提出以下研究课题:

1)你会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吗?(要求学生从三方面着手研究:①形式②位置③三个等级的使用)——A组;B组;C组。

2)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有无共性可言?(要求找出上述各种句子的共同点。)——D组

3)你能摸清阅读、完形填空的一般规律吗?(要求从总体、大方向找出做题规律)——E组

那么“求异”呢?我提出的研究课题是:

1)联想在记忆词汇中的妙用——看见一个词,联想一大串(要求从读音、新老结合、搭配、同义、构词法等角度联想记忆)——F组

2)见到“too…to”结构,你能联想到其它相关的句型吗?——G组 3)有趣的动词家族——触其一点,联想其类——H组 五.研究性学习实验交流展示案例:

八个小组的同学在经历了三个多月的研究学习后,于今年三月推举代表口头汇报了他们的成果,并上交了书面材料。在汇报课上,C组同学就形容词、副词的三个等级的使用讲得头头是道,他们能抓住其特点,将比较快捷的填空方法呈现给大家:

①.句中有than,填比较级; ② 在 as…as, not as/so…as中、在very,quite,so,too,rather,how,what a/an, what之后、在enough之前,用原级; ③ 在much,far,even,still,a little后,用比较级; ④ 句尾或句首有in …, of(all)the...时,填最高级; ⑤ 在Who,Which,Whose…问句中,若两者参加比较,填比较级;三者或三者以上参加比较,用最高级。

至于选用形容词还是副词,则根据句中动词来决定:① 系v.“be, look, sound, smell …” 等与形容词连用; ② 行为v.与副词连用。

D组同学对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有无共性可言的研究报告,使大家茅塞顿开: 他们说,上述句型从动词来看,无非分两大类:① be动词及情态v., 助v.(can,may,must,will + 中心v.)类; ② 行为v.(do,does,did)及其它。

肯定句变否定句主要变动词,按上述两类动词可得出:前者直接加not,后者在动词前用don’t(doesn’t,didn’t)否定,动词变原形。

那么肯定句变一般疑问句呢?第一类,是将be,can,will… 等提至主语前,而第二类则是用助动词do(does,did)放主语前构成,主语后的动词变原形。至于特殊疑问句,无非就是“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而已。

对于E组所研究的阅读、完形填空的规律;F组“联想在记忆词汇中的妙用”;H组“有趣的动词家族—-触其一点,联想其类”等总结报告,都不乏其闪光点,有的确实给人以不小的启迪。比如在讲“新老词结合联想记单词”方法时,同学举例:picture,future,lecture,culture / count,country,counter / plane,planet / story,history / science,experience / ear,hear,appear,disappear,heart / moment,government,development, advertisement, environment / passenger,messenger / passage,message…

报告者还在举例,下边的同学已经坐不住了,纷纷举手,报出一个又一个的单词,那场面热闹非凡。同学们戏称:这种词汇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方法有趣!我们也可以尝试!”

值得一提的还有G组同学研究的“见到too…to结构,你能想到其他相关句型吗?”真可谓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难题。报告者说得简洁明快,黑板上的演绎干净利落:

说明:上述四个结构中,箭头所指正反方向均能互相转换。请思考转换条件。

注意:①有时还涉及后面不定式to do的逻辑主语问题。(板书句型)

②to do宾语与句首主语相同时,须省略。但so…that句型类似情况却不能省。

这时同学举了一例:The computer is very expensive.Tom can’t buy it.(合并为一句)The computer is ___ expensive ___ Tom ____ buy it.下边同学大声报出答案,可错误与正确的声音交错混杂、此起彼伏。“应该填什么呢?大家想想吧!”报告者如是说。……

六.结束语

按照一些老观点,英语是一门只需“背功”的学科。“多读读、多背背就行了”,许多人都这样认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与所有学科一样,只要是学习,它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都离不开“求同”、“求异”思维这个要求。我们知道,在这两种思维中,“求异”即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内涵就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的积极思考与联想。发散思维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在知识网络空间各个知识点之间寻找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为联想出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相异、相反等进行分类组合,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将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拓展,成为有机体系。发散思维的主要形式有纵向、横向、比较、逆向、转化、综合、应用以及语境发散等。掌握发散思维,学生可以由此及彼、由已知探知未知、触其一点而联想其类、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死守统一模式、主动开拓思维新途径,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导致新发现,培养创新精神,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效。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一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主体精神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通过探究,同学们体验、感悟平时的所学,总结、归纳自己的所得,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这次在同学当中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仅仅是个开头,要培养学生“求同”、“求异”的思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要师生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在研究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最终学会学习。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第四篇: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何小圣

一.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在有有限的45分钟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很少能主动地思考课本上的知识,更不用说知识的延伸,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死记硬背,学习的效果不好。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体现“创新”和“创新学习”的特征。我认为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课本的知识点,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去,培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过程和阶段

研究性学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分析问题阶段、解决问题阶段。研究性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自主研究阶段。

(一)课堂教学各阶段的具体目标

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可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需要对教材仔细分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点间的联系、能够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查找相关材料。主要是既与课本知识有较强的联系性,又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学习研究的欲望,能启发学生的材料。

学生在课堂前所要做的主要是仔细阅读预习材料和课本,思考预习题。在思考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相关材料,例如从课外读物、网络、报纸等媒体获得,用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或者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所得的结果可以不与教科书相同,只要真正去思考了,并能有自己的论证依据就达到目的了。

2. 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逐渐从课堂的主体位置淡出,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位置成为指导者和辅导者,教师指出学习的方向,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培养研究问题的能力。

3. 课后自学研究目标

以课本的知识点为基础,延伸与生活结合,使学生有机会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各阶段采用的形式和方法

1. 课前准备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就能对课本知识点有所了解,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资料,预习资料要能吸引学生,附带提出些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抛砖引玉。

由于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能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刚开始恰恰缺少这样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表格、讲义等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预习中要做什么、怎么做。等学生具备了一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后再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预习。

我在高一两个班尝试了设计预习表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将预习准备过程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我的问题”(即发现问题过程),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思考过程中找到自己迷惑不解的问题,也可以是生活中与课本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它们列举出来;第二部分“我的资料”(即分析问题过程),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问题搜索资料,资料的来源可以不限,最好让学生注明出处,以便教师和其他学生查找,达到资源共享;第三部分“解决过程”(即解决问题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所找的资料,给出自己的答案,当然如果有的问题预习时无法解决,可以放到第二环节课堂教学中去;第四部分“自评与互评”(即评价过程),要求学生针对自己预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在课堂教学问题共享时请别的同生对自己的预习情况给出评价。评价体系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如果发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发散性、研究性,并且没有脱离课本;资料搜集针对性强、详细、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证明;解决过程条理清楚,在解决过程中运用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同学可以评为优秀。问题提出没有偏离课本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资料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问题解决条理清楚的同学评为良好。问题提出没脱离课本,资料有一定针对性,解决问题对学习有所帮助的为合格。

2. 课堂教学

我将课堂教学分为“竖靶子”、讨论、总结三个主要部分。

(1)“竖靶子”

教师在课堂家教学前将预习表回收,把学生的问题归纳分类,结合教学难、重点,选择学生普遍难理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突破的重点。教师也可以将问题作适当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研究、讨论。例如有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难度偏大,如果不修改,“靶子”竖得太高,学生不容易研究,可以将难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小问题难度也不能太低,要让学生有适当的思考研究过程。这样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小问题中就能逐渐理解掌握该课堂的重点、难点。在讲全球大气环流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为什么说大气环流能调节全球的水热状况?”。我第一次是直接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集体讨论,结果学生没有得出结论。第二次我把这个问题先写在黑板上,然后在旁边再写出一系列的问题:水循环有哪几部分组成?其中水汽是如何从海洋到达陆地的?水从海洋蒸发到大气中和冷却降到陆地哪个是吸热,哪个是防热?大气环流大致的方向(理想状况)是怎样的?水热资源低纬和高纬又怎样的区别?这些小问题学生经过预习和讨论都能回答出,我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水循环有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水汽输送主要是由大气运动完成的;水的蒸发是吸热,水的冷却是放热;大气主要运动方向是高低纬间的环流;水热资源低纬要比高纬丰富。这些结论其实就

是“为什么说大气环流能调节全球的水热状况?”的答案了,可以很容易地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最终答案:大气环流通过在高低纬间的流动将水汽进行输送,并通过水汽的蒸发和降水将热量进行传递,从而起到调节全球水热状况的作用。

(2)开展讨论

讨论研究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面。刚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时,特别是在我们这样普通中学的课堂不能操之过急、一步到位,完全交给学生讨论研究。普通中学的大多数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地把握课本的难重点,还会出现研究的问题过难或过易的现象。所以刚开始时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指导,把整堂课的重点、难点突破作为教学的纵线,在各阶段以不同的问题(有的是学生预习提出的,有的是教师根据需要提出的)开展讨论研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些相关的资料,资料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阅读资料后有所思、有所悟。

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和实践后,学生能基本找到课本的重点、难点,并可以围绕重点、难点提出问题时,教师在准备资料时要多参考学生的预习问题,如果学生收集的资料比较好,可以引用或让他在课堂上介绍给全班同学,达到资源共享。

课堂讨论研究的形式有很多种,我在实践中有几种效果不错。

①个人提出问题或看法,全体展开讨论。这种方法适用于课堂教学中难点、重点地讨论。它的好处在于重点突出,学生讨论不容易偏离中心。例如看图讨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②按学生预习问题分组讨论。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问题,这时可以分组讨论。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例如讨论我们如何保护大气环境。

③辩论式讨论。适用于具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念。辩论式讨论很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教师要注重调控和指引。例如讨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哪个先产生)。

(3)总结

课堂讨论结束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研究,但对前面研究的知识点往往印象不深,没有把知识点间的联系很好把握住,因此总结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归纳、巩固当堂课的难点和重点。

3.课后自学研究

课堂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有的问题无法在课堂上完全解决或深入讨论,有的学生对某个问题感兴趣,因此可以开展课外的自学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

课后自学研究可以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集体研究,研究结果要注意及时总结。

我在上《大气环境保护》时,学生提出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污染问题,在课堂上是没有办法一一讨论研究的,于是我组织学生就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超市净菜问题、超市塑料袋污染问题开展课外调查。我们先就要研究的问题设计了调查表,然后让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超市调查,最后填写调查表、总结。

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体会

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学生对课本上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不但是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能力。要做到这点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情况,看课本上哪些知识点可以拓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喜欢去学。

二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高中学习比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机型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时讲同一个知识点,是否与实际相结合,效果明显不一样。例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时,往往只是先介绍公式,然后举几个纬度让学生计算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这样的教法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记住,即使暂时记住了,遇到不同纬度的计算又不会了。我们不妨将这个计算放到生活中去,在讲公式前介绍一个案例:某户居民因为自己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太短把开发商告到法院,结果获得了赔偿。学生马上产生兴趣,学生大多知道是因为住户的阳光权受到了侵犯,那么怎么判断两座楼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呢?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结合南京的纬度(32°N)来计算南京一般住宅(七层30米左右)之间的间距不得少于几米?这样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很有用,学习的主动性马上就调动起来,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显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三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研究中积极动手实践。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是通过书面的练习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中学生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光“纸上谈兵”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算得上是研究性学习。其实地理课本上每课后面都有一些活动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动手实践。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第六节的活动题:设计一种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简单方案,并试着测量当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学生们积极思考,动手利用手头的工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有的学生利用一支笔和一把尺子,有的学生利用量角器都成功地测量出了正午太阳高度角,事后在课堂上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方法,还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例如用量角器测量最好在量角器上悬挂一个重物以保证量角器的水平等。

总而言之,在中学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多一些学生的体验,少一些单调的知识传授;多一点讨论研究,少一点枯燥练习;多一点动手活动,少一些理论说教。通过一切方法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策略

【摘要】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一方面,要想把英语学好,首先应打好语音基础;另一方面,经验告诉我们,想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他们内部的资源,只有通过他们主动学习才能实现。因此,英语教师在教授语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已知信息和?得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变成一件他们愿意主动去完成的事情,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得以提升。因此,我们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应当把语音教学当成英语教学的主要部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语音教学教学策略

一、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其中语音是最基本的因素。专家们通过研究儿童学习外语的规律发现,对于孩子们来说,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是在八岁前后,在此期间开始外语学习,避免了与学习母语冲突,且效率较高。而且听觉灵敏、擅长模仿这两点让小学生在语音学习方面较为轻松。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语音教学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师应当具备的语音素养

1.语音理论素养。虽然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语音理论教学,但也要掌握这门学科并对其有透彻地理解,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语言现象都能了然于胸。我们要把自己掌握的抽象语音理论转化为一种具象的行为习惯,在学生面前示范出来,让他们从“看”和“听”这两个方面来模仿。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语音基础,这样对他们学好英语有极大的帮助。

2.注意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英语有较强的节奏感,在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节奏和韵律。英语教学重点便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种说的能力并不是把每个单词准确念出来这么简单,而是识别句子的结构,把握好每句话的节奏群进行流利地表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三、分析语音教学现状找对策

1.现状。语音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先把英语听懂说好,在此基础上再去闯读写关。而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会发现语音教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部分学生语音学习不容乐观,遇到简短简单的单词还能应付,一旦遇到偏长的单词或找不到发音规律的单词,便开始囫囵吞枣,上课时逃避尝试回答问题,不爱发言。恶性循环之后,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这些孩子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2.对策。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语音教学,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也应该是每个孩子的学习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绝对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教师应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帮助学生完成这个目标。以下是我在课堂上运用的部分语音教学策略:

(1)培养意识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语音学习策略,我们应该把英语语音像汉语语音一样变成他们意识中的一部分。小学生的汉语语音习惯在学习英语之前就已经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正确地感知和运用语音规律。我曾在课堂上无意间发现四年级的学生还在学英语时用汉字或汉语拼音给生词注音,这已然成了他学习新单词的习惯,只言片语肯定不能让他纠正过来,于是在下课后我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他的注音分别读给他听,让他体会其中的不同,然后让他自己用两种读法各读一遍,很明显他在读自己注的音时声音减小,我分析告诉他这就是他上课不愿说英语的原因。此后,我再没见到他的书本上出现自己的注音,而且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总能看到他积极的小手,听到他纯正的语音语调,我很满意,也很开心。

(2)模仿练习策略。人在婴幼儿时期,咿呀学语时就是通过模仿他们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慢慢学会了说话。所以我想,学习英语也应该像那个时期一样,只是缺乏一个英语环境而已,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创造听英语的环境。在课堂上提供除了教学生怎么读,还提供他们英文标准的MP3,并给足他们听和模仿的机会,在他们汇报模仿结果是,进行适当的语音语调的指导。这样的语音教学,学生学得乐在其中,老师也教的轻松。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

以下是我们模仿练习的三部曲。①听音。这是学习语音的第一步。在初学课文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习地道的发音。但是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学生听得最多的还是教师发音,因此我们作为学生的榜样也要不断规范自己的发音。②模仿。模仿也可分两个环节,讲解发音器官在“集体模仿”中完成的,这样做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模仿的机会。在“个别模仿”中,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模仿情况,并及时地更正他们错误的发音。③仿说。在听音、模仿完成后,再创设情境向学生进行仿说。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创设一些类似情境让学生进行编对话等。

(3)总结归纳策略。“学得快,忘得快”是孩子们记忆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要在学生在听和模仿的过程中提醒他们注意和总结发音规律,授予他们记忆的小技巧,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遇到有规律的字母组合和发音元素,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学生遇到生词就判断其正确发音和听到发音猜出其拼写的能力。

我认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会“说”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语音则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之后,他们就能自己把握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后,他们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下载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按照自主学习理论之父霍勒克的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自主学习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情......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洋思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龙街中学化学教师 杨泽东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对学生的创......

    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内容摘要:本文笔者探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于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与途径,让学生通过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改变以往学生单一......

    例谈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例谈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获取新......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感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感 1.营造氛围策略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

    深入浅出,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深入浅出,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素质教育的新思潮理念下,研究性学习模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开展研......

    研究性学习

    研性 学结 题 论 文1308 徐龑辰究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 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

    研究性学习(定稿)

    研究性学习 1. 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等特点。 1) 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