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与个别学生谈话的艺术
班主任与个别学生谈话的艺术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谈话是一种教育艺术,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班主任,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甚至在他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那么,班主任要想和学生顺利交住,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的谈话艺术。下面,就本人的体会,提出几点浅见。
(一)精心准备,选准时机
当班主任确定谈话的对象后,就要去了解对方。一般要先了解对方的思想症结所在,接着,要研究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在谈话时,班主任要有所准备,如果词不达意、模棱两可,会使学生失去对你的信任感,增加谈话的难度。其次,谈话还要注意选择时机,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谈晚了时过境迁。一个人处在愤怒、烦躁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听不进劝告和批评,只有当他们心情平静下来了,就容易接受批评帮助。
(二)避开公众场合我觉得交谈场所虽然不是谈话的具体内容,但对语言交谈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我们找学生谈话可以在办公室、教室、走廊、操场、回家的路上等等,但最好避开一些人多的地方。记得我刚踏上教师这行业不久,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经验不足,对学生的犯错行为忍无可忍时,自己就会很情绪化,不管什么场面,都会严厉地批评,甚至是“审问”。后来才意识到,在众人面前批评学生,伤到了学生的自尊,让他丢尽颜面,这样不但没起到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更叛逆,越喜欢和你作对。意识到这点后,我换了一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各种犯错行为,会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单独和他聊,结果完全不一样。
(三)态度平和,由浅入深,引出重点
我觉得小学生一听说班主任要找他谈话,一般都怀有一种紧张不安的心情。此时若不先消除学生的这种紧张情绪,谈话就会变成“审问”或问答式,达不到
教育的目的。作为班主任要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首先是态度平和,给学生亲切感,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慢慢切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讲述,引出要谈的话题。这样,师生间的谈话就比较自然、和谐,学生不会有恐惧、不安和抵触的心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学会倾听
上课时,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在与学生谈话时,老师也要学会倾听,而不是劈头就“审问”。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倾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自然会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加上表达不清晰,这时,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而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加上表达条理零乱,半天提不到正事,这时,也不能着急发火。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五)平等对待优等生与学困生
一般情况下,老师对优秀生多少会“宽容”一些,他们思维敏捷,自我批评等能力都比较强,只要轻轻一点,就能把学生逐步引向谈话的中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学困生大部分成绩低下,他们不爱学习,爱惹是生非,他们接受的批评多、表扬少,得到的往往是歧视和疏远,因而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一味地鄙视疏远他们,就会使之彻底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越退越远。所以班主任只要用真诚的心去反复感化他们,让他们看到前途,看到希望,找到光明,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对他们的错误要实事求是,不算旧帐,诚恳地指出其错误和将会产生的危害,不要对他们刻意批评训斥,这样,他们就会从心底里亲近你,感激你。“人非草木,焉能无情?”只要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日新月异地转化,脱胎换骨地做人。
班主任只要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空跟不同对象的学生促膝谈心、互相交流,善于应用谈话的艺术,启迪学生积极向上,就能建立起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创
造出一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就能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使班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第二篇:班主任对个别学生谈话技巧
班主任对个别学生谈话技巧
【摘要】班主任是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不仅培养、形成、巩固班集体,而且还要注意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时,最常用的是谈话方式,其中是为关键的是要提高谈话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谈话技巧 功在于心 法在于情 力在于理路在于疏 巧在于信
班主任是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不仅培养、形成、巩固班集体,而且还要注意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时,最常用的是谈话方式,其中是为关键的是要提高谈话的质量和效率。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于学生在进行谈话教育时我认为就做到如下几方面,更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谈话之功在于心
身为班主任,首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主动地关心、爱护学生,时刻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才能有效地运用谈话教育方式。其次,班主任还应有一颗爱心,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就能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只有热爱教师才会信赖教师。因此,教师在谈话时要多进行“心理换位”,也就是说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用学生的思想去度量,常说的“将心比心”,正是这种“心理换位”的体现。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渐渐地与你贴心。班主任就会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最终赢得学生的心。
二、谈话之法在于情
找学生谈话,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你讲的道理,而是看你的态度和感情,如果班主任不首先搭起感情的“桥梁”,学生心中就会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再好的道理也听不进去,更不要说交流感情。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语言+38%音调+55%情感”。情感交流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语言交流。班主任运用细腻的情感,恰当的分寸,友善的态度,亲切的语音语调,就能形成良好的谈话情境,从而消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心理,感化学生。在此,要做到:①切忌提审。有些班主任谈话时喜欢居高临下,用审问式的口气“训”学生,其结果,学生可能会慑于教师的威严而口头上暂时认错,其心灵深处却因你的简单粗暴方式而恼火。②切忌揭短。学生做错了事,班主任应“就是论事”、“就事治事”,而不应“揪陈帐、算老帐”。这样“揭短”式的谈话挫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希望求得班主任谅解、宽恕的心情冷落,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对立,对你的话充耳不闻。③切忌唠叨。某些班主任为了起到强化作用,说起话来总是没完没了,反三复四,唯恐学生印象不深。殊不知,重复唠叨会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上产生抑制,形成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不听,漠然置之,直至讨厌你,冲撞你。
三、谈话之力在于理
理者,事理也,即世上万物所蕴涵的道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就是要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以理服人。错误的思想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战胜它,心灵中的黑暗应用光明去驱除它。正理说服歪理,大道理要管小道理,小道理要引出大道理,要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学会做人,朝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四、谈话之路在于疏
学生的思想基础、觉悟程度、知识水平,所处的环境,性格特点各有差异,疏通谈话之路,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他们的心理和特点入手。例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用“拉家常”的办法,由远而近,先轻后重,循循善诱;对性格耿直爽快的,可直截了当地把问题点透,不兜圈子;对觉悟较低,性格独特的学生要善于从对方的内心情绪和要求谈起,先回避“烦恼”、“卡壳”的问题,从旁诱导,迂回曲折地常导常进。总之,班主任在运用谈话的方式,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时,应避免简单急燥,急于求成,而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考虑疏导之路时,要多想几条。既要走“宽阔大道”,也要走“羊肠小道”,还可以“穿大街走小巷”,因为“条条道路通北京”。
五、谈话之巧在于信
在班集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后进生,这是客观存在的。导致后进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智力差。这类学生学习很刻苦,组织纪律也好,但文化成绩很难上得来。此类学生在心灵上是很“苦的”个别谈话时不要伤害其自尊心。对这类学生成绩目标定低一些,鼓励他们多学一些基础知识,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语,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二是智力较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基础差,成绩进步不大。他们好玩,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搞小动作,班主任对他们做工作,可以跟各科任教师沟通,使教师对他们严格要求,多辅导一些基础知识。班主任综合成绩找出“闪光点”,给予及时肯定,鼓励他们在成绩上持之以恒,逐步提高。
有极少数平时成绩、表现均不错的学生,偶尔不能遵守纪律。据调查,这类学生从心理上不愿违反而受别人诱惑。故而在工作中,我对偶尔出现一次的学生,相信他们的承诺,用信任促其改正。
对于顽皮的学生,最好请家长配合教育。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要利用多种知识,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尽可能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满腔热情,谆谆教诲,取得最佳效果。
第三篇: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艺术
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艺术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
作为班主任,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甚至在他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但是,现实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通过和班主任的谈话,解开了思想疙瘩,焕发了青春热情;有的学生却因谈话更加重了思想包袱,甚至产生“顶撞”现象。这说明,谈话不仅要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笔者根据一些班主任的经验和本人的体会,拟就谈话艺术,提出几点浅见。
一、有的放矢精心准备。
当班主任确定谈话的对象后,就要去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矛盾的原因和心理活动就没有针对性,甚至会越谈越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只有对交谈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把握住谈话的主动权,达到谈话目的。一般要先了解对方的思想症结所在,接着,要研究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谈话还要注意选择时机,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谈晚了时过境迁。一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认为谈话最佳时机是: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产生悔恨时;个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火头已过,心平气和时;思想疙瘩解不开,易产生过激行为时。以上仅是一般谈话需掌握的时机,碰到学生受到重大挫折时,谈话宜早不宜迟,笔者做学生时,曾看到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因第二天要到会上作检查,晚自习后独自跑到河边徘徊了一晚,第二天终因想不开而轻生的事件。事后,有位班主任痛心地说:若当时及时开导她,是不致于产生这种结果的。
二、专心倾听适时提问。
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看看手腕上的表,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伤害你的言词,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着急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的追问和插话,引导他尽快表述正题。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若刚听一两句话就感情冲动,轻率下结论,往往搞错,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三、注意方式讲究艺术。
“谈话要注意自己的对象,点明问题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位老班主任多年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体会。他找学生谈话时,若是该生性情豪爽,谈话往往开门见山,直陈主题;若是自尊心、羞涩感较强的学生,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技巧,让人思而得之。现在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若是初犯错误,本人又有悔改之意,多采用委婉谈话较好。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曾有一位学生在宿舍只讲究自己干净,而不顾他人的卫生,造成同学对他意见很大。我们找他谈话时,采用的是讲同班另一位同学处处帮助他人,同学们也十分乐意帮助他的事例来引导他。同时,也表扬了他爱清洁的好习惯,希望他能带动大家将寝室的卫生搞好,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责备他的话。后来,他主动帮助别人整理内务,赢得了大家好评。在谈话的语言技巧上,班主任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清晰明确,通俗质朴,简洁精当。若说话词不达意、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会使学生失去对你的信任感,增加谈话的难度。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炽热的感情,真挚的语言,才能使被谈话者感到可亲。切忌在谈话时,表露出不耐烦神情。老师皱一皱眉头,学生有时都会敏锐地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从而引起对立情绪。因此,班主任在谈话时要有一点“人情味”,这样容易很快和学生沟通感情。晓之以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有一位老班主任找一位吸烟的学生谈话时,不是仅仅用校规警告他。而是首先谈了自己如何为烟瘾所害,现在得了气管炎,经常咳得厉害,同时,也给他算了一笔经济帐。并且,请学生监督他,自己也开始戒烟。那次谈话之后,这位学生再也没吸烟。这位老主任也戒除了抽烟习惯,这次谈话之所以成功,一是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二是现身说法,以身作则。这样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促其思想发生转变。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办法。由此可见,说服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要动之以情,有时要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方能奏效。
第四篇: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艺术
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
-----心与心的交流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
作为教师要能自塑良好的形象,端庄大方,平易近人,有和蔼可亲的形象;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教师真诚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是自己学习的楷模。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才能通过学生感情的“过滤”和“催化”,变成学生的需求和行动。当师生在感情产生共鸣形成遵师爱生的氛围 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力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遇事尽量以商量的口气,不用命令的口气或责备的语气说话。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我知道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个性、有自尊心,有时犯一些小错误也是正常的,要正确引导,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更不要为此去处罚他们。平时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训斥;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甚至在他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但是,现实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通过和班主任的谈话,解开了思想疙瘩,焕发了青春热情;有的学生却因谈话更加重了思想包袱,甚至产生“顶撞”现象。这说明,谈话不仅要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笔者根据一些班主任的经验和本人的体会,拟就谈话艺术,提出几点浅见。
一、有的放矢精心准备
当班主任确定谈话的对象后,就要去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矛盾的原因和
心理活动就没有针对性,甚至会越谈越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只有对交谈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把握住谈话的主动权,达到谈话目的。一般要先了解对方的思想症结所在,接着,要研究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谈话还要注意选择时机,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谈晚了时过境迁。一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认为谈话最佳时机是: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产生悔恨时;个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火头已过,心平气和时;思想疙瘩解不开,易产生过激行为时。以上仅是一般谈话需掌握的时机,碰到学生受到重大挫折时,谈话宜早不宜迟,笔者做学生时,曾看到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因第二天要到会上作检查,晚自习后独自跑到河边徘徊了一晚,第二天终因想不开而轻生的事件。事后,有位班主任痛心地说:若当时及时开导她,是不致于产生这种结果的。
二、专心倾听适时提问
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看看手腕上的表,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伤害你的言词,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着急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的追问和插话,引导他尽快表述正题。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若刚听一两句话就感情冲动,轻率下结论,往往搞错,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三、注意方式讲究艺术
“谈话要注意自己的对象,点明问题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位老班主任多年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体会。他找学生谈话时,若是该生性情豪爽,谈话往往开门见山,直陈主题;若是自尊心、羞涩感较强的学生,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技巧,让人思而得之。现在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若是初犯错误,本人又有悔改之意,多采用委婉谈话较好。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曾有一位学生在宿舍只讲究自己干净,而不顾他人的卫生,造成同学对他意见很大。我们找他谈话时,采用的是讲同班另一位同学处处帮助他人,同学们也十分乐意帮助他的事例来引导他。同时,也表扬了他爱清洁的好习惯,希望他能带动大家将寝室的卫生搞好,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责备他的话。后来,他主动帮助别人整理内务,赢得了大家好评。在谈话的语言技巧上,班主任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清晰明确,通俗质朴,简洁精当。若说话词不达意、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会使学生失去对你的信任感,增加谈话的难度。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炽热的感情,真挚的语言,才能使被谈话者感到可亲。切忌在谈话时,表露出不耐烦神情。老师皱一皱眉头,学生有时都会敏锐地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从而引起对立情绪。因此,班主任在谈话时要有一点“人情味”,这样容易很快和学生沟通感情。晓之以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有一位老班主任找一位吸烟的学生谈话时,不是仅仅用校规警告他。而是首先谈了自己如何为烟瘾所害,现在得了气管炎,经常咳得厉害,同时,也给他算了一笔经济帐。并且,请学生监督他,自己也
开始戒烟。那次谈话之后,这位学生再也没吸烟。这位老主任也戒除了抽烟习惯,这次谈话之所以成功,一是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二是现身说法,以身作则。这样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促其思想发生转变。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办法。由此可见,说服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要动之以情,有时要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方能奏效。
第五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最常见、最为广大班主任普遍运用的方法,就是“谈话法”。那么,班主任在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呢?笔者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要有准备地谈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在谈话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中有数”。这个“数”,是指对情况的了解。了解是谈话的前提。谈心要知心,而心总是可知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心理接触。任何成功的谈话总是以对情况的了如指掌为基础,以心理接触为前提的。
如,有一个班我刚接不久,发现一个女同学有小偷小摸行为。偷了班里同学的一本《习题汇编》。我先不露声色,在其父母和本班学生中作了一番调查。她在三姊妹中排行第二,由于学习成绩差,渐渐地就失去了父母的宠爱,姐妹们也不喜欢和她在一起玩。家庭的冷遇,使她的自尊心受到压抑,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思想。再就是她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薄弱,很容易受个人欲望驱使。她一贯爱吃零食,为了解馋,经常向同学借钱,或向父母骗取,后来发展到偷家长口袋里的钱,由于没有及时教育,致使其错误从家庭蔓延至学校。
情况了解清楚后,接着我就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还要从孩子所犯的错误当中吸取教训,改进教育方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找她谈话。我说:“你想看《习题汇编》这本书?”她点了点头。“这是好事嘛!说明你有求知的欲望,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只不过你取书的方法不对,不应擅自从别人的书包里拿走,而应该向别人借,你说对吗?”她又点了点头。我见她有所触动,就由此及彼,进一步引导她认识自己的错误,帮助她找出犯错误的原因,鼓励她放下思想包袱。老师的话字字恳切,句句在理,且又符合实情,使这个不轻易落泪的女孩,不禁潸然泪下,并表示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教育实践证明,对情况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左右谈话的“形势”,达到预期的目的。
2、轻松愉快地谈
与学生谈话,不可忽视情感的作用,因为情感是教育信息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要架设这座“桥梁”,关键在于教育要寓理于情,以自己积极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努力创设愉快、宽松的谈话氛围。这样才能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反应,使学生愉快地、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记得有一天下午上第一节课时,我刚走进教室,一个男孩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的书包被人拿了!”我说:“什么时候丢失的?”他支支吾吾地说:“是打上课铃前几分钟不见的。”此时,我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很不自然的表情,断定这个贪玩的孩子中午在外面玩得太猛而忘了带书包,怕挨老师批评,就编了一套假话来搪塞。于是,我就说:“你别急,说不定书包在家里等着你呢!快回去看看吧!”这个学生的家住学校隔壁。不一会儿,他果然背着书包来了。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我也忍俊不禁。下了课我把他找来,他低着头站在我身边,神情有些紧张。为了消除他的疑惧心理,我用平和的语气微笑着说:“你猜猜,我是怎样知道你的书包在家里的。若是猜对了,老师还要表扬你呢!”他看了看我,又搔了搔后脑勺。“没关系,你只要照实说,一定能猜中!”他见我丝毫没有批评指责的意思,就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他说:“只要爸爸中午不在家,我一吃完饭就会在外面玩。今天玩得特别开心,一时忘了上课的时间,听到学校打预备铃,我赶紧往学校跑,来到教室发现没带书包,怕老师批评,就说书包不见了。”听了他的话,我高兴地说:“呀!你说的和我想的完全一样,猜中了!你是个能说实话的好孩子!”他乐了,接着我给他讲了“一个不善于休息的人,也就不善于工作和学习”的道理,并指出不实事求是,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谈话始终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样不仅使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主动提出愿意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帮助。人们在愉快的心境下交谈,易产生求同和包容心理,能增强对对方观点的接受性,减弱排斥性。这一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我们班主任运用谈话使对学生进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3、因人而异地谈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教育语言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看人下菜碟”。譬如,对领悟快、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一般宜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言词要含蓄、婉转,对胆孝内向的学生,应化严肃于幽默之中,以班主任的态度、语气消除其紧张情绪;对个性强、脾气执拗的学生,则要“刚柔并济”,既不能让其任性,又要防止学生“顶牛”;对那些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学生,应多肯定他们的长处,“长善可以救失”,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有一个五年级男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不守纪律。他唯一的“亮点”就是体育成绩在全班数第一。开学不久,他因影响课堂纪律被我找来了。当时我只字未提他上课违反纪律的事,因为这对他来说已是“老生常听”了。我说:“你有一个方面,全班同学都比不过,你自己知道吗?”他看了我一眼,没吭声。显然是以为我和他开玩笑。我又说:“我知道咱们班体育成绩最好的就是你,这可了不起!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短短一席话,居然成了他进步的起点。后来,这个学生不仅能经常为集体做好事,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毕业前夕还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学生中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只有根据这种差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语言,才能达到谈话的目的。如果我当时不是“因人定调”,而是狠狠地训斥一顿,说不定那个男生会“破罐子破摔”的。
3、实事求是地谈
学生虽然年龄小,都是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但他们对好话和坏话,真话和假话还是能听得出来的。班主任在进行集体或个别谈话时,千万不能用“哄一哄”、“吓一吓”来代替说理。一定要尊重事实,入情入理,甚至要设身处地。如,一次班上的文艺委员在发学校包场的话剧票。只见小波同学冲着她大声嚷嚷:“快给我换一张前面的。你要是不换,就得把票给我退了!”事后我把小波找来问原因。他说:“我的票座位太后了,看不清,要她换一张前面的,她不吭声,我就火了。”我接过他手里的票一看,座位是偏后了些。小波又是个近视眼,看不清确是事实。于是我就说:“你要求换一张前面的票这没有错。老师支持你。要是我和你的情况一样,也会这样做的。不过,我不会冲着别人大喊大叫,因为这样做不礼貌,再则也是纪律所不容许的。我会用商量的口气与别人说。这样吧,我有一张票,位子也比较前。因我是老花眼,座位远点没关系,咱俩换一换好嘛?”话音刚落,他的眼眶湿润了。不知是感激老师的理解,还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想大概兼而有之吧!试想,若当时一味去批评他,甚至强迫他去向文艺委员道歉,以正纪律,其效果会如何,那是可想而知的了。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真正体现是师生之间的亲切“谈心”,而不是“我说你听”强行灌注。可以说班主任同学生谈话与其说是用口讲,不如说是用“心”。以心换心,人之常情,没有诚意,难以服人。一次成功的谈话所付出的劳动,不亚于一堂好课的艺术构思。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同样,与学生谈话也要讲究艺术。这样才能以语言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