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结保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班主任工作
江结宝
4月20-21日,太慈学区一行四人在安庆市参加了中国学校教育学会培训中心举办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能力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专题培训会,倾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梅洪建和全国十佳班主任于伟利的四场报告。这两位老师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诠释了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下面我就所学谈一些浅显的见解:
一、班主任工作要做到系统性、持续性。
1.开始接手一个班级,首先必须做到了解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能力。
再根据班级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班务计划。有主题,事情不能太多,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2.一定要根据班务计划中所制定的事情实施班务工作,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一
个系统性,因为连续21天重复一种行为会让学生形成一个习惯,连续三个月重复一种行为会让学生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例如:我们学校就是采用这种模式,每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后,让学生齐背《文明学生荣辱歌》,少先队队干坚持在早读课和眼保操这两个时间段进行评比,这样校园环境好了,学生学习劲头高了。
二、坚持开家长会
家校沟通是搞好班级工作的一个方面,家长会要经常开,要有励志性,要有多样性。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争取让家长出一些好的班级管理建议。克服传统家长会的弊端——家长被动虚空。
三、班主任要有“用心、爱心”还要有细心,努力与学生交朋友
班级的精神面貌,孩子们是有能力做好的。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爱心”交流本,时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机,处理事情要有智慧,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呵斥学生,多采取激励加赏识的做法,共营师生快乐成长,处理班级学生之间的事情有时要雷厉风行,有时要润物无声,有时要拉长时间,不能急躁。
四、要学会总结反思
任何一件事情的处理过后,是成功还是失败,要学会总结反思,留下真实足迹,积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中要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好。
马山小学:江结保
2013年4月25日
第二篇:工作总结.(江保英)doc
工作总结
一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变得顺其自然了,完成了一个校园学子到一个单位里忙忙碌碌的工作的转变。加入“通程团队”一个月时间虽不长,但让我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业务知识,当然主要的益于领导的培养和同事的热情帮助,同时非常感谢通程集团公司给予我的这次机会。
通过这个月的磨刀练阵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了应有的光泽,让自己信心倍增,坚信自己能行。静心回顾,初到客服部时,我对自己的岗位工作了解很粗略,于是就从简单工作入手,主要是怎样播音,如何把握好播音的语调、感情、平衡。在第一次播音时确实很紧张,但在接下来的反复练习和姜主管的指导下,剔除了自己的紧张感,让自己的播音水平更上一层楼。在播音的同时,渐渐接触到了开发票、赠品发放、接电话、回电话、接待、处理投诉问题。这些工作说起来不难,但做起来却是一种细心、耐心、速度、分心而又专心、丝毫不能马虎的工作。在姜主管的热情指导下和同事热情的帮助下,我完全胜任了这份工作,能独立完成了。
我在工作的 收获主要有:
1、会使用总台电脑内的系统。
2、能标准而富有感情地播音。
3、学会了回访程序。
4、基
本学会了如何处理顾客的投诉。
5、学会开发票。
6、发放赠品。在这期间,工作最不足的主要是要不断加快自己办事速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高质量而且速度快。
这一个月期间,我对工作认真努力,不迟到,不早退,以公司的制度规章办事,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在客服部,让我完成了一次相对严厉的考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回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优秀的通程员工。
总台员工:江保英
通程电器(连锁)杨家山店
2008年9月17日
第三篇:楚江亭讲座培训心得体会
楚江亭讲座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尤其是楚江亭教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让我感觉到我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他的讲座,虽然理论层次高,但并不令人感到乏味。一路风趣幽默,时时使得我们或开怀大笑,或会心莞尔。充分体现了“大家”的风范。
楚教授的SWOT分析法,是一种很科学地分析方法,用SWOT分析法科学地分析自我,将自己的优势强势、劣势弱势、机遇机会、挑战威胁分析得清清楚楚,在充分自知的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地自我发展规划。这种规划是符合学校实际、符合老师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的规划,决不是仅仅挂在墙上的规划。
楚教授讲的“精致编码与学生培养”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让我明白,我们的学校,要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应该是从家长工作做起!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单薄,可是,做,总比不做好!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一定要做好,一定要让家长受启发,进而配合学校做工作,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形成合力,而不至于让孩子在老师与家长中间无所适从!
而且我们的学校,除了要教给孩子知识,也一定要润物无声的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孩子。追求、理想、信念、正直、孝敬、勤俭、刻苦、文明、儒雅、仁爱、慷慨、坚忍„„让这些美好的词语,从教科书里走出来,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打上我们校园鲜明的印记,这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说是真正的培养了人,引导了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算是做了一点我们应该做的东西。
楚教授最后给我们讲了他自己编的《木匠的房子》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真的需要更多的人来反省自己。我们每天都在书写我们的人生,往往并没有竭尽全力。那么我们也会吃惊地发现我们将不得不住在我们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我们可以重来,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我们无法回头。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木匠,每天我们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有人说:“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和所做的选择,筑成我们明天要住的“房子”。
永远记住: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事的态度!
第四篇: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钟世江
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志和小学 钟世江
九月,我有幸在信丰中学参加新教师培训,令我豁然开朗。从一场精彩的讲座中,我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谢羿博士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活动,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且教育局长参加我们的开班典礼,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领导的一片苦心与企盼,努力为我们创造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希望的是我们能够快快成长起来。
这次培训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培训的形式非常新颖,针对我们新教师教学中存在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和谢羿博士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专题:专题1教学需要这样的智慧:专题2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
一、感受名师风采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领导、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为我们进行讲座的谢羿博士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感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
二、聆听精彩讲座
学习即将告一段落,但谢羿博士精辟的论述仍常常回荡在耳边。谢羿博士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三、树立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在课堂教学中,要抛弃教师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令我欣慰的是,培训班里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前辈发言,并且一起交流和探讨很多的观点。聆听讲座时,我们都能踊跃发言,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新教师疑惑。我在学习中始终前辈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学习新教师需要的各种技能,使自己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在培训班学习的这两天里,来自博士的谆谆教诲,来自前辈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并且支持、激励着我踏上新教师这个岗位。展望新教师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五篇:完中校长培训心得体会(李江)
在学习中感悟 在收获中成长
景谷二中 李江
一、研修概况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
2016年11月20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西南大学组织的校长培训,这次培训以“讲座、专家指导、教育考察,以案例为载体”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活、新、实的特点。通过培训和大家的讨论交流,使我的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拓宽了思路,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同时也看到目前我校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下面我就这次的学习思考,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谈几点心得体会。
二、研修收获
1.关于教师发展及管理方面的收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教师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尊重和关注的需求更为强烈。基于此,校领导要学会关心爱护教职工,让教师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与自己息息相关,自觉地把各自的工作目标统一到学校管理的大目标上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学校要尽一切努力为教师排忧解难,想方设法为职工办实事。安排工作、处理事务要坚持平等原则,不得盛气凌人、颐指气使。
制度管理是合理的,而关爱则是合情的,两者联袂,合情合理,才能推动教师向学校管理目标顺利前进。那种不讲人情味,只凭制度和行政权力的家长式管理在学校教师管理上是行不通的,当然也不可能实现管理目标。
2.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的收获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3.关于学生及社团工作方面的收获 学生社团是广大同学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文化、体育、娱乐、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 ,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群众性团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学校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学生社团活动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社会性为一体,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优化校园成材环境,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关于学生的社团建设,基于近来升学压力大,我校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4.关于评价及升学教育方面的收获
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和改进教育宏观管理的必然要求。
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5.关于课题研究及指导方面的收获 随着教师科研意识尤其是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承担教育科研尤其是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也越来越多,由于很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课题方面的专门培训和指导,致使一些课题研究人员产生许多困惑,不仅不知道如何申报课题,即使课题立项了,也不知道如何开题或进行中期课题总结,甚至不知道如何规范地做课题研究,不知道申请结题和成果鉴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多创造条件,加大对教师的课题研究培训。
三、研修启发
启发之一:如何引导教师发展,管理教师队伍 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好 , 首先应综合影响教师发展的各种因素 : 从学校外部因素看 , 诸如教育的地位、作用 ,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 教育的投入 , 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等都将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学校内部因素看 , 主要有人、财、物、信息等因素 , 其中直接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因素 , 因为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实践证明 , 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的主要对象 , 提高教师素质 , 培养教师能力 , 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 , 是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源泉。
启发之二:如何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学改革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 养模式,形成了各类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一要更新教育观念,巩固教学地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与教育观念;二要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按照“统筹部署、分步实施、狠抓落实、全面提高”的原则,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大力实施“课程建设工程”,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三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启发之三:如何创新学生工作、管好学生工作 学生的思想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其在富于想象、好奇、激情与活力的同时,难免失之叛逆、大胆、冲动与鲁莽。这一切表明,学生工作是极其富于技术性和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做好学生工作的出路应当而且只能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加强调研、牢牢把握形势,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以老师的主动服务意识代替主观说教习惯,以循循善诱的引导教育代替陈旧生硬的督导模式,以对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当主导代替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主宰,遵循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工作总体思路,不断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形成做好学生工作的独特而卓有成效的路子。
启发之四:如何改善教育评价、管理学校教研 做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在教育教学上动动研究的头脑,教育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
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也不例外。要搞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有的教师并不否定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认为它是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当然,作为教育科研人员,责无旁贷,要搞教育科研。但是作为教师也必须搞教育科研,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掌握教育规律,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搞好教育工作。
四、诊断前行
1.我校教师发展及管理问题的诊断与改善
学校教师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师。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配合,学校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过去,尽管我们也十分强调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但是,在学校管理中,往往还是片面强调量化测评,以所谓严格的制度来制约教师,致使教师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持久的发挥。这种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人性化的人本管理。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正逐步成为广大学校管理者的共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和肯定,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尊重人、为了人、解放人。2.我校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诊断与改善
校长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倡导教师改革创新出效益。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是对旧课程中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进行改革。但是新课程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它也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去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待改革旧课程不要被其中的那些年深日久的传统积习蒙蔽自己的视野、束缚自己的思想,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富有时代特征,顺应现代课程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但要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内容,不要被所谓的“新”冲昏了头脑,搞花架子、走过场、不讲实效,为“新”而“新”。
3.我校学生及社团工作问题的诊断与改善
社团中成员结构相对复杂,人员层次不一。由于个体间思维方式、工作态度、人生信念等的种种差异,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分歧、矛盾甚至冲突,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或情感上的苦闷。伴随着学业压力以及其他种种压力,他们会渐渐萌生去意。社团是学校的另一个小家,所以学生社团要注意增浓社团“家文化”气息,增强社团的向心力,凝聚力。应着力加强社团内部的“团结共奋进”建设。可实行无事一起乐,有事一起做,切实改变“有事才联系,无事碰面没话说”的局面。在共同工作,共同娱乐当中增进社员之间的情感。不定期的开展相关交流会,总结会,联谊会,文艺活动等,建立和完善干部交流会制度和部门交流会制度。同时强调社团内部的心与心的交流,在做好社团工作的同时可以举行诸如交流、谈心等活动建立除工作关系之外的互助、信任、合作关系。
4.我校评价及升学教育问题的诊断与改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全国教育战线上呈现出办学理念不断创新、“高效课堂”深入探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繁荣景象。但究其实质,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并未产生质的变化;教师虽建构起“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但教育教学仍未达到预期效果;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有所体现,但并未真正贯彻到底。究其原因,有观念转变方面的,有行动实践方面的,更有制度管理方面的。由于“分本位”思想所限,目前学校的教育评价体制和运行机制仍远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思想,可以说,现行的学校教育评价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桎梏,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者深入领会教育评价的意义,彻底转变教育评价思想,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坚决运行起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相符合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稳步、全面、深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5.我校课题研究及指导问题的诊断与改善 承担科研课题,首先需要申请立项,只有获得立项,才能获得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支持。要取得课题的立项两方面的工作是关键。一是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科研课题;二是体现在立项申请书中的经过认真制定的、合理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选择一个全新的教育科研课题固然非常重要,但往往制定填写立项申请书文本则更为重要,可以说,再新颖的课题,如果没有规划好、设计好研究方案或没有将合理的研究方案体现在立项申请书文本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获得审批。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清楚地意识到了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把此次学习所获、所悟、所感,应用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改革与创新,寻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6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