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赏-教学小故事
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一:喝彩
上海市的一位青年教师王红曾讲述过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分析和反思:①尊重和热爱学生。尊重和热爱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源泉。王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妥善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而不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的。②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成功的翅膀,更是学生成长的动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案例二:“做好事”的故事
李老师一次到剧院看戏,当时她的座位靠后又比较偏,开演前的几分钟一位小学生跑到她的面前,非常有礼貌地说,阿姨你的年岁比较大,我的座位很好,又靠前又在中间位子,我们调换一下吧!在孩子的再三恳求下,她们调换了座位。正当李老师沉浸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无限遐想中,开演的铃声响了,这时调换座位的那名小学生又跑来了,用很快的语速说:阿姨你最好给我写一封表扬信,这样我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了,因为这学期评三好学生我还差一朵小红花。
分析和反思:“小红花”和“小红旗”是许多学校进行德育的手段和方法,德育的形式主义使德育呈反面作用。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德育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一种标志。在这样的形式下进行的德育活动。往往会使中小学生心目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不但起不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而教会了学生的造假。德育的形式化必然带来德育的低效甚至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扭曲。因此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我们社
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整的人。
案例三:找到缺憾的支点那是我刚刚接五
(二)班的第一次数学小测。静悄悄的考场上,我发现了一个小女生,时不时地搞点“小动作”,我发现之后很生气,想狠狠地批评她,但犹豫片刻,我又佯装不见了。考试结果出来了,她的分数是95分。当我念到“某某某95分”时,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不知谁说了一句“那是抄别人的”,同学一片哗然,都转过头去看她,而她则是无所谓,我行我素的模样。我犹豫片刻,顿了顿说“同学们,我想,你们之所以对某某某同学的成绩提出疑义,可能与她好动,坐不住板凳有关系,但据我观察,她的成绩是真实的,我想,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一次”。我看到某某某的头低了下去,教室里也非常安静,我环视了一下,又大声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如果你们相信在下一次的月考中,某某某同学会用自己的真实成绩再次证明她是最有实力的学生,那么,请用你的掌声告诉她,你相信她!”教室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女孩儿脸上焕发的光彩和必胜的信心,还有全班同学的片片真诚。从那以后,她真的变了,在为了证明自己而努力。每一次的小测,她的成绩都在稳步的提高,第一次月考结束,她的数学成绩竟得了满分,名列全年级的榜首!
分析和反思:魏书生曾经说过:“世界也许很小很小,而心的领域却可以很大很大。”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渴望被人欣赏,受人重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信任。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从而错过了教育的契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心灵的洗涤者,带着一份真诚与关爱去欣赏学生,会带给他自信的一种心理体验,而这种体验便会驱使他不断地去进取,甚至创造出奇迹。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稍纵即逝的瞬间,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只要我们教师能抓住契机,找到能够改变这份缺憾的支点,并且,怀报真情,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案例四:让老师说声“对不起”
我给孩子们发下《快乐周末》备忘单,最后还有我的署名。只见Eric在我的名字后面写上“不好”,发现此事后,我心里不但没生气,反而觉得很有意思,放学后,我把他喊到办公室,我先表扬他这个星期进步很大,随后又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接着,我说:“老师也有不好的地方,请你帮帮老师,给老师提出意见,让老师也进步。”他笑眯眯地摇了摇头说:“没有。”我说:“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老师也是人,怎么会没有毛病呢?”他又说:“真的没有。”“那你为什么在老师的名字后面写上不好呢?”我怕他有顾虑,故意很轻松地说这件事情。“我是随便写着玩的。”他又笑嘻嘻地说。“老师真的请你帮助,给我提提意见吧。”我把他拉到身边,坐在我的腿上。“那„就是„上课的声音小一点儿,不要那么大。”“老师大声说话你害怕吗?”他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大声对他们说话。又到了发放备忘单的时候,我看到Eric急忙在我的名字后面写上“好”。我问他:“老师改正缺点了吗?”他扬起小脸,高兴地说:“对呀,你表现好了。”看到这里,我笑了,这笑容里,不但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更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会用鼓励的方法来教育我,我怎么能不快点进步呢?孩子尚且能做到鼓励老师,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多多鼓励孩子呢?
分析和反思: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无论是思想、感情、言语还是行动都对学生时时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长者、师者,不是圣人,所以如果有过错,要勇敢地承认错误。教师对孩子教育是一种满腔热情的爱,是一种耐心细致的引导,要多动脑筋,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五:“这条小鱼在乎!”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表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分析和反思: 珍惜生命,每一条小鱼都是一个生命,每一条小鱼都会在乎自己的生命;勿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能做到全部,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台湾学者高震东在《忠信教育法》中曾对学生的涵义做过这样的阐释:学生就是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
第二篇:赏 锅 故事
赏 锅
一天,包公正在公堂批阅公文,突然听得公堂之外有人大声吵嚷,包公心知,必是有人前来告状,于是传下令去“升堂!升……
堂……噢……”衙役们两排站好,公堂上高悬金子大黑匾,“明正清廉”四个字金光闪闪,包公威坐正堂之上。此时只见人吵吵嚷嚷,拉拉扯扯的进到大厅。包公细看,只见一个人长的眉清目秀,穿着干净、整齐,因为生气,憨厚的脸上微微泛着红,他一只手里拿着几口铁锅,另一只手死命的拉着那个人的袖子。另一个人呢,也确实不是他的对手,穿着破破烂烂,长得是尖嘴猴腮,那双眼睛在又脏又乱的头发底下贼溜溜的乱转,这个人即少一只胳膊,又少条腿,走路一瘸一拐的,被那年轻人拉住他的一只袖子不放,让人看着他怪可怜的。两人跪在公堂之上,包公问:“你们二人为何争执?”
年轻人说:“禀大人,小人以贩锅为生。昨天夜晚三更,小的住宿在店子里,锅被这个人偷走了五口。他第二次又来偷,被我发觉,因此,拉他前来投案,望大人明鉴。”
这时,那个瘸子申辩说:“大人,如果说小的好脚、好手,说我行盗。也还说的过去,我就一只脚,一只手,况且锅这么大,不是首饰之类,您看我这……如何偷得走?小的实在冤枉”
堂上的包公想:看这贩锅之人,外貌憨厚,不会是诬告他人这辈;可这个瘸子说的倒也有八分道理,谁事谁非呢?想了一会,包公手中惊堂木重重一抬,对贩锅的喝道:“他的手脚残废,如何偷锅,分明是你诬告好人。”贩锅的一听叫苦不迭。
包公对瘸子说:“此人诬告与你,本官自当处置。念你蒙受冤屈,现将他的铁锅赏与你。你拿回去吧!”
瘸子一听,心里说:“行盗无罪,反而受赏,人说你包公是清官,我看可是一个昏官。”
只见他一瘸一破,走到铁锅跟前,用那只好手提着锅口,底下脑袋一顶锅底,锅就被他顶在头上,洋洋自得的走了,刚走几步,猛听得惊堂木又一声巨响,瘸子回头一看,只见包公怒目相视,说道:“看你贼眉鼠眼,不是善良之辈。可我不知你是怎么盗走铁锅的,故意将锅赏与你,哪知你得意忘形。看你动作,分明是个惯盗,左右,给我拿下!”这时,瘸子才知不好,只得如实招供。
第三篇: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高利娟
某同学从入学第一天就显得脏兮兮的,同学都不爱与他玩,经过我的了解,发现他的家庭有些困难,父母都是进城务工农民工,因此他的学习很吃力,自身形象也比较差。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在抽屉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带有拼音的字,有的还拼错了,反复辨认才发现是:老师,我没有优点。这时,他的样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没有同龄人脸上常见的笑容,只是一副满脸胆怯的样子。他回答问题要重复很多遍才能听清,说话时还有轻微的颤抖,平时常因一些小事而无端地流泪。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从小学进入学校,我主要在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以及感受学习的乐趣上下功夫;使他们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孩子们的心灵是最纯净的,要好好保护,不能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从入学第一天我就告诉我的学生,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心语”姐姐,会写字的同学可以把你们想要说的话写成小条放到“心语”信箱里,我会为你保密。这样做既能够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也可以及时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他具有明显的人格缺陷:抑郁、自卑、胆怯、恐惧。我想,这样下去会有很可怕的结果出现,我要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根据相关情况制定了一些帮助他的措施:
1、开班会为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我在班里开了一个名为“他最棒”的班会,让学生通过开学这一个月以来的相处,互相找他人身上的优点,这时我先开了个头:小明同学见到我主动问好,那天我还看见他把亮亮掉的书捡了起来,谁还能说说他有什么优点?学生一听来了劲,你一句,我一句,这时我看见他抿着嘴笑了。
2、日常生活中多帮助他,为表扬创造机会
日常生活中带领全班同学帮助他养成卫生习惯,看见他手脏,我会利用课余时间为他打水,让他洗手,白白的小手在同学面前展示一下,积极树立了他的自信,又教育了其他学生要讲究卫生。我还让同学提示他衣服脏了要换一换,以及养成勤俭指甲的卫生习惯。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也被评上了卫生小白鸽。
小纸条这项活动使老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生能敞开胸怀,把心里的话儿向老师诉说,老师也能与学生充分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本人也开始走向交往的成功。
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虽然形式不同,班级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但其出发点却完全一致,这就是“一切成就,一切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让学生从“小胜”开始,逐步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进而学会自己为自己喝彩,鼓掌加油。从一个成功迈向另一个成功。
班集体是学生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在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中,唯有“用灵魂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表现机会,“全面唤起学生的心灵”。对优秀学生,由于他们具有正确的是非观,敢于拼搏,勇于克服困难,个体素质较好,班主任应从严要求,“响鼓也需重锤”,使他们“吾日三省吾身”,避免不良心理情节的产生。对暂时后进的学生,重在启发觉悟,拨动心弦。“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切他们、团结他们,鼓励他们前进”。班主任应立足于满腔热情地关怀,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一片真诚,在教师的耐心“感化”中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这对于后进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感悟分析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与发展,这有赖于学生所处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优化。相信我们的教师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重视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自我完善功能,一定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铺设一条金色大道。
第四篇: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1、谁来帮助她
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听(山东省淄博市于春祥)语文课改实验课,课上突然有一个女生破了鼻子,血不停的流着。只见她一手捂着鼻子,不知所措。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老师停下了与学生的交谈。“快,谁来帮帮她?”“我”。“我”。两个同学急忙搀起她走出了教室„„ 【评点】
面对学生课上破鼻子这一突发事件,我们设想处理的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1、教师指责学生。“怎么搞得,赶快出去洗一洗。”
2、教师中断教学,直接帮助学生处置。
3、就象案例中那样,提示同学帮助。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第一种方法实为下策。学生课堂上突然破鼻子,教师非但不给予同情,反而采用指责的口吻,并且表现为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得出教师“目中无人”的评价并不为过。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敢承认这样的教师不会存在。第二种方法只能算作中策。假如教师中断教学,干脆自己帮学生去处置,这样也似乎无可厚非,甚至更能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但是,这样一是要中断教学,二是学生就会失去自我教育的一次机会。在我看来,案例中的做法的确属于上策。分析原因,一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关注教学的进程,尤其能够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爱别人,这恐怕比老师亲自去关心、去爱要重要的多。巧妙的将“偶发事件”,水到渠成的演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可见教师教学艺术的风采。二是面对这一偶发事件,教师并没有只是想到处理这件事,而是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教育资源,对其进行即时的评估,拓展其教育价值,可见教师即时教育智慧的非凡。
2、同学们,下课请洗手
2002年4月10日,临淄区实验小学于翠霞老师正在执教全区创造活动观摩课,课题为《智力闯关竞赛》,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用硬币摆成三角形,然后,再调整三角的方向。下课了,于老师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玩了硬币,下课请洗手。洗手盆、香皂、毛巾已经放在教室外面了。”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赶到洗手盆边哗哗的洗起手来。
【评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再时髦一点,充其量也不过关注一下能力的发展而已。若从这一角度看,“同学们,下课请洗手”,这便只能被称为“画蛇添足”。“洗手”实在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多大的帮助,对所谓能力的培养也似乎并无裨益。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学生绝对不是一个个仅仅能盛知识的容器,他们首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关注生命才是教育的真谛。“同学们,下课请洗手”,一句简单而又朴实的话,折射出了老师对学生生命的关照。生命需要用生命来提醒,生命需要用生命来照料。教师心中如果无“人”,是断乎不会有此举措的。“同学们,下课请洗手”这个小尾巴,的确有锦上添花之妙
3、等等,我先走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小学生越窗潜入办公室,要偷取一张数学试卷,恰在这时老师进来了。学生无地自容,只好灰溜溜的钻到办公桌底下。“别动!请认真听我说话。是,你就点头。不是,你就摇头。”老师用责备的口吻对学生说。于是发生了下面一段特别的师生问答。“你是来取一件东西的吧?”学生点点头。“这件东西是你的吗?”学生摇摇头。“记住,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走。”学生点点头。“等等,我先走。到明天你还是一个好学生。”老师走出了办公室。学生也趁机仓皇的跑出了办公室。明天师生仍旧坦然面对。【评点】
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我们尤其佩服这位老师的那颗宽容之心。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有的多是一些责备,甚至老师认为学生就不应该犯错误。但是,错误是生命之所在,人有生命,必然会有错误。毛****这样的伟人还要四六开呢。俗话说,“金无足赤,人吴完人。”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我经常在思考:老师,宽容之心你有没有?遗憾的是不少老师恰恰缺乏这一点。宽容不是什么教育技巧,它的背后有高尚人格的支撑。宽容和人格成正比例关系。善于宽容的人一定具有高尚的人格,不能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对它的人格产生怀疑。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真的十全十美吗?那傻事是否我也干过?多一点宽容,就会多一点温暖;多一点宽容,就会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宽容,就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就会多一点“人味”。别等。老师,请敞开你的胸怀„„
4、万里长城有多长
有一次,我去听小学语文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课,老师教的是二册语文第7课《我爱祖国》。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个学生问:“老师,长城有多长啊?”老师并没有沿用“生问师答”的传统模式,而是又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小朋友,谁知道长城有多长?”不少学生猜起来了:“20多米吧。”“1000米吧。”“1万里吧。”尽管同学们回答得挺热烈,但是,一个具体的知识靠猜这种办法是难奏效的。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致使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一直没能得到确切的回答。
【评点】
这堂课就教育理念而言,无疑是新的。什么学生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应该说体现得比较充分。但是,“万里长城有多长”竟成了整堂课的遗憾。虽然课堂上多次用到多媒体计算机,但是,老师并没有注意到《金山词霸》的存在。假如老师在《金山词霸》词语搜索框中输入“长城”,回车即可查到有关长城的知识。长城: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13400华里)。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联结战国时燕、赵、秦之城并延长,始成长城。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案例暴露的是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文化知识的不足的矛盾。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也不少见。现在有不少学校都在搞新教育理念建设,甚至有些人顽固的认为,只要理念提上去了,教学效率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但是,实事并不是这样简单。很难设想经常出现知识“卡壳”,或者传授错误的教师会仅仅凭靠“新理念”能成就什么高效率。“一桶水”我们要,“长流水”我们更需要。凡是不顾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而只热衷于理念建设的皆属于沙中造塔之辈。我们不能不大声急呼:知识比理念更重要。、窗外的那片绿
这是我一次听课中遇到的让我回忆起就觉得很温馨的细节。
这是一所农村小学,上课的是一位年青的女老师,我们听的课是第二节,要先做完眼保健操再上课。一般的教师都是学生一做完操马上喊上课,至多也是让学生稍微休息几秒钟,因为有人来听课会担心课上不完。
这位可爱的女教师没有直接喊上课,而是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把头往窗外看一看。”我们的眼睛也跟着往窗外一看,哇,窗个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这一片非常养眼的绿色,顿时让我们也为之精神一震。看了几秒钟,老师才上课,课堂上师生就像一位大朋友带着一群小朋友一起活动,活跃而不造作,从课后练习看学生掌握得还算不错。
5、我们能不能爱美国
还是在《我爱祖国》那节语文课上,当同学们在回答我爱祖国爱什么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提了一个让老师发懵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能不能爱美国呢?”这个问题的确使老师猝不及防,老师先是一愣,继而对学生说了下面几句话:“我们国家也许现在还比较穷,但是,祖国再穷我们也不能不爱祖国。同学们,大家说我们能爱美国吗?”“不能!”全体学生斩钉截铁的说。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高潮就这样营造出来了。
【评点】
多数人对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潮的出现都呼之精彩,但是笔者却不敢苟同。爱祖国的确天经地义,但是,不爱美国,尤其是利用不爱美国的情绪,反衬对爱祖国的激情,这就值得作深入地思考了。我又联想到了“9·11”事件后某些国人的反映,拍手称快者有之,鸣放鞭炮庆祝者有之。美国遭殃,幸灾乐祸,如此爱国,令世人不齿。民族之病态可见一斑。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强调独存,不求共生的排外情结。总是认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爱祖国似乎就不能爱别的国家。传统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若不变革贻害无穷。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地球村”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类之爱。未来的世界是一个逐步融合和共荣的世界,很难设想一个骨子里具有排外情结的人会成为一个“世界人”。请记住培根(英国)的名言吧:“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7、小桔灯象征什么一天,我去听初中语文课,课题是《小桔灯》。在将要结课的时候,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桔灯象征什么?”学生正在思考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光明”。于是学生纷纷将答案抄写下来。老师还特别进行了强调:“这个题考试出过多次了,请大家一定要记牢。”于是学生开始默记:“小桔灯象征光明。小桔灯象征光明„„” 【评点】
“小桔灯象征光明”,这并不是学生的认识,甚至也不是教师的认识。教师的答案是从教学参考书上抄来的。现在我们应该看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参的替代几乎到了武断的程度。教参法定的神圣,不知始于何时!教师的智慧被替代掉了,学生的创造被替代掉了。难怪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取消教参。试想,假如全国的学生考试都做这个题,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学生一律清一色的“光明”,这难道不恰恰是语文教育的黑暗?我不想再去重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是想,语文学习总得有教师和学生独立的认识。于是,在一次考试命题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考题:“有人说小桔灯象征光明,你以为它还可以象征什么?(多答一项附加2分)”果不其然,答案精彩纷呈。有的答“象征爱”。我们知道“爱的哲学”是冰心创作的源泉。小桔灯的确象征了冰心对小姑娘的爱,冰心对小姑娘妈妈的爱,冰心对小姑娘这个家庭的爱,还有小姑娘对冰心的爱。小桔灯真的就是这样其情亦融融,爱亦融融。有的答“象征自立精神”。在那样的年代里,一个小姑娘支撑着这样一个苦难的家庭,靠的可不就是自立精神?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自立精神更有它的现实意义。亲爱的老师呀,真理是多元的。别剥夺学生创新的权利!
9、规律为何没找到
今年3月11日上午到学校进行新课程调研,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活动课,课题为《找规律》。现摘录几个细节。
1、教师播放第一张幻灯片:9只小兔子白黑相间依次从右侧飞入。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小兔子是怎样排列的呢?”
生答:“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
教师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2、播放第二张幻灯片:红黄两种小球每两个一组,4组小球红黄俩俩相间依次从右侧飞入。
教师提问:“请问第五组小球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生答:“红色。”师问:“为什么?”生答:“第一组是红色的、第二组是黄色的、第三组是红色的、第四是黄色的、第五组应该是红色的。”
3、教师播放第三张幻灯片:绿黑两色共11枚珠子按照“绿
1、黑
1、绿
1、黑
2、绿
1、黑
3、绿
1、?、?、?”依次右侧飞入。
教师提问:“第八、第九、第十项的珠子各是什么颜色,数量应该多少。”
学生画图示。
教师纠错、归纳。
4、教师播放幻灯片:发声游戏。
①△×× △×× △××
②△× △△×× △△△××
③×××△ ××△△ ×△△△
(“△”拍手,“×”敲桌子)
学生现场演示。结果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评点】
本节数学活动课,但从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目标意在让学生探索数序排列的规律。数序排列的规律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之所以出现学生对规律把握不准,甚至不知所措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仅仅满足于学生对出示的问题进行线性的形象描述,而没有启发学生从线性的形象描述中抽象出数序排列的规律性认识。重形象,轻抽象是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形象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来都是相互联系的,离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注意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形象的问题抽象化。
以案例而言,《找规律》没有抽象就不会找的规律的家。所谓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本质一般都是抽象的。我们不妨对如上几个细节的“规律”加以概括。
1、“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白的。”应提炼为“白先黑后,黑白相间,依次排9”。
2、“第一组是红色的、第二组是黄色的、第三组是红色的、第四是黄色的、第五组应该是红色的。”应提炼为“每组两个,红先黄后,一三五组为红,二四为黄”
3、“绿
1、黑
1、绿
1、黑
2、绿
1、黑
3、绿
1、?、?、?”应提炼为“绿先黑后,绿黑相间,绿数不变,黑为偶数,从1开始,依次加1”。答案迎刃而解。
4、①△×× △×× △×(单“△”,双“×”,);②△× △△×× △△△×××(“△”、“×”从一开始,每组依次各增1);③×××△ ××△△ ×△△△(“×”顺次减1,“△”顺次加1)
必须声明,我并不主张教师让学生死记这些所谓的抽象规律,但是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和“自发”都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形象”与“抽象”的转化是教学的真谛所在。
第五篇:教学小故事(模版)
教学小故事
一处质疑——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
细节1:一次,我在给学生辅导 “鸡兔同笼”问题时,当讲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我就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想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 „„
反思: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如果说,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那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关注课堂细节,它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化解疑难的转折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上述案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样做太复杂了„„?”这个教学片段虽然不是课前的预设,但庆幸的是,老师没有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生成的细节,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质疑,采取了“热处理”,而是将问题再度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为学生思维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探讨,不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终问题便在师生的共同互动中迎刃而解了。
一次倾听——真正进入数学的殿堂
细节2:在八年级《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新课教学中,课前要求准备好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课堂上教师先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请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
(1)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再画一个三角形,使三条边分别为4㎝,5㎝ 和7㎝,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3)猜想结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
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答辩,教师只是倾听。教师的倾听目的是为了把握每一次可能让学生进步的“能”。
反思:上述案例中,教师因为要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数学学习的殿堂,这一细节是不能不从中小学课堂就做起的。课堂小结,教师重提以“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反思课上的学习行为,学教前设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直延续到了课的终结。因此,在教学中,应善于把握教学细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就要将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落实到操作的每一个层面上,包括备课层面、上课层面、辅导层面等都应当充分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目前我们教师最困惑和最需要的就是对教学细节的把握与处理。
主题:经验交流:教师的“五字”初中数学教学法
五字, 数学, 教学法, 初中, 教师五字, 数学, 教学法, 初中, 教师 q& c, M+ t, K4 s1 ?' [
一、五字分层教学结构基本框架的理论依据
1.设:是指创设情境,激起欲望(5分钟左右)。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思维动力,激起求知欲望,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因此,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5 a5 K“ V$ O5 i' l, o)|6 |-k
2.启:是指启发诱导,探求新知(15分钟左右)。创设情境教学后的十五分钟是学生精力非常充沛,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敏捷,识记能力强的最佳时间,因而也是教学的“黄金时间”。教师应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集中安排在这段时间里予以解决。V1 [4 p)Q0 D5 j.(E7 W2 s5 Y8 a7 k& J+ I/ F* G
3.练:是指变式练习,反馈矫正(10分钟左右)。学生在经过有意注意为主导的接受知识的紧张思维之后,要产生精力上的短暂疲惫,其课堂表现力开始出现涣散。这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了挥学生的主体作,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改变刺激方式,设法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多做一些题组型的变式分层性练习,让学生把“已懂已会”的知识当堂达到熟练,形成技,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和注意。可边讲边练,也可集中讲练,练习时教师注意巡回辅导,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决定。d% i+ D m8 _4 % J-e5 D4 K# w E# V)g
4.测:是指形成测试,评价回授(10分钟左右)。这一环节可称为第二次反馈。这期间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波动、涣散,表现出似听非听,坐等下课的心态。这段时间切忌草草收场,教师应在变式分层性练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组织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批,当堂认定达成度,注意及时补救。
5.归:是指归纳小结,深化目标(5分钟左右)。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而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要点,明确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三方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网。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纳入其认知体系,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保持,促进知识内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b9 Z# 8 K)Z;H.[' `* Q!N9 `))r3 J(i8 T: r9 f/ _* B# {$ n3
二、运用五字分层教学结构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内驱力的形成 ,要着力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把教落实到学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方向的把握和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机会和条件上。% I6 [ u+ E9 t)b+ 1 T$ ?2 s7 w(?0 @ c” y“ G
其次是实施有效的控制目标。为保证这一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实施,教师应确定明确的控制指标:(1)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学生的思、议、练、测不少于15分钟;(2)变式练习和形成测试限时在课堂完成;(3)上课分层提问,分层指导,作业、考试分层要求,使各层次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问题生”,应有特殊的关照,即及时补偿(分层是动态的);(4)对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应及时强化、及时调节、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便于教学的顺利向前。
p4 Z% h.A-x/ }
三、启迪
“ o” C* x;G/ a;W8 j k!c;T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有序组合,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五字课堂分层教学结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生课堂情绪被“唤醒”,注意力集中状态下教学,知识巩固率高且持续时间长,反之则巩固率低而时间短。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当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各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原有数学知识基础及个性差异时, 才能发挥高效率,产生最佳效果。因此,采用既科学又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促进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