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2 01:4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信息技术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xiexiebang推荐)

信息技术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

摘要:“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是叶谰教授的教育名言,启示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的信息,利用资源,巧用智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俗话说的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是实现文本与学生、教师对话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营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得更多,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点亮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就要求我们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投身教学,创造课堂智慧的奇迹。

关键词:信息;资源;智慧;魅力

一、挖掘资源,课前精心准备。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有备而来”,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充分挖掘资源,让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教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作为教师,要从自身做准备。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以此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充分挖掘资源,积极优化课堂。其次,对学生而言,学生应融入到学习中,为学习新知识准备一定的“素材”,农村的孩子接触到网络的知识较少,但他们可利用身边的资源:电视、工具书、报纸、询问长辈等,准备学习资料。在这些准备中,挖掘资源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内容,鉴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性,我们来看看充分挖掘资源带给我们的意外惊喜。

教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时,课前我搜集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影视资料《南京大屠杀》、图片、人物介绍等资料,同时布置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听家中的长辈讲抗战故事,到图书室搜集抗战资料等,再结合同学们在品德课上以及本单元语文教学的其它课文中了解到的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信息,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在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后,个个心潮澎湃,带着刻骨的仇恨,领悟到五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带着这份“刻骨铭心”的情感,学生很快融入到课文中,积极探索新知。尤其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内容五壮士用石头砸鬼子的片段中,学生们热情高涨,一次次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老师,我体会到‘石头像雹子一样’这个句子写得好,它是一个比喻句,写出战士们 1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做出迅速而又用力的打击,他们利用有利的地势资源,痛击敌人。”

“老师,我也认为这个句子好。冰雹打在庄稼上,庄稼损失会很严重,有石头那么大的雹子砸在敌人身上,又快又准,战士们心里该有多痛快,他们能在最后关头痛痛快快地痛杀敌人,他们的仇恨也都发泄在这些石头上了。”

“‘石头像雹子一样’,体现了他们杀敌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石头像雹子一样’,表现石头砸下去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孩子们观看了《南京大屠杀》后,小小胸膛义愤填膺,恨不得自己也能站到狼牙山山顶,与五壮士一起奋勇杀敌,以泄对敌人的仇恨。我利用这样的影片来教学,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埋藏心底的爱国热情、正义和勇敢,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维护人民的利益的思想。相信他们经过这一次的思想洗礼,会努力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语文教师在新的语文标准的指引下应在教学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努力致力于对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运用能力和文化熏陶做不懈地追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点亮智慧,课堂用心探索

(一)、寻根问底,整理信息中主动质疑探究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由以往的“灌堂式”逐步转变为多种教学模式,而我在教学时逐步尝试“问题式”教学。课堂中诱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课前,我让学生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再综合,列举在一块小黑板上,同学们看到不同的问题,会有探究的欲望:“我来试一试”,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深入课文,由浅到深,挖掘课文内容,由初步理解到“我要知道”,基于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不甘落后,总是争先恐后地寻求答案,从网络中寻找有效的文字资料或影视资料,多读课文理解,问同学、问老师,浓浓的学习气氛在“寻根问底”中展现无遗,教学时课堂气氛活跃而又热烈,他们乐于展现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愿与同学分享自己寻找到答案后的喜悦和成功。在教学《猫》(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时,我感触很深。课前,我让学生预习,再提出自己的问题,刚上课时,我看到小黑板上满满的问题,我感到震惊,我没想到他们能提出那么多的问题,而他们的跃跃欲试,抢答问题更让我惊讶。

“老师,我知道‘猫对人有感情吗?’这个问题,有。因为从猫的动作可以看出,它‘蹭主人的腿,伸出脖儿来给人抓痒’‘蹭’动作轻柔,猫有耍赖的情感。”瞧,他找得多准。没

等我给予肯定,又有学生喊道:

“老师,我知道‘作者喜欢猫吗?’这个问题,喜欢。因为作者对猫充满了感情,把它当做小孩子来看待,我从文中的‘摔跟头’,‘跌倒’,‘撞疼了也不哭’等词语看出,他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猫喜爱的感情。”

“作者笔下的猫是一只。它小时候天真可爱,长大了又变得古怪。”

这些连我都容易忽略的问题,他们挖掘得竟这样细致。“黑夜给了我一双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智慧。”学生这样对我说。可见教师需要的是:善于发现他们积极向上的心,让他们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有效利用信息化的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立足社会。

(二)、读中悟情,信息传递中迸发写作灵感

读中悟情,学生有感而发,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有切身体会,激情迸发,写作灵感油然而生。在学完《猫》(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这一课,让学生观看与流浪小动物有关的影视片段,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猫的悲惨经历,换位体验:如果自己是那只猫,以后会怎样做?学文时在体会到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后,学生思想起伏,动笔写到:

“自此,我看到女主人一家对我的嘲讽,我再也没脸在这个家呆下去了,我决定离家出走,我孤零零的,找不到任何一点食物,我又饥又渴,终于看到一间小茅屋,我躲在干草棚下歇歇脚,我渴望有人给我一些鲜美可口的鱼儿,或者一丁点,我也不挑剔,只要能填饱肚子,可是——没有人!„„”

“我再也不吃年糕了,见到女主人一家时,我尽量学乖,蹭他们的腿,在他们面前打滚、翻跟头,逗他们开心,我想也许他们会变得喜欢我,不讨厌我,会留给我我想吃的食物,我会尽量不在人前吃„„”

平时,学生总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困难的事,总觉得没内容可写,写起来枯燥无味,就像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但在教学这课时,学生写起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并且源源不断,真实而感人,写作的灵感犹如一股喷涌而出的泉水。

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键是我们需要发现宝藏的双眼,抓住寻找宝藏的契机。

三、积极拓展,课后知行结合检验学生是否从课堂中有所收获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深入实践。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课堂,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带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母亲的呼唤》(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时,课堂我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范读视频,学生看后能掌握朗读要领和技巧,练习朗读与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母爱存在于母亲的一言一行中,课后,我继续让学生回家观察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样,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从而从内心深处升起对妈妈的感恩之心。通过这次实践,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把知识带到生活中,体验了生活,为人生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课堂这个“小天地”,去体会社会那个“大天地”,我们只有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教育真正的成功。

四、结束语

孩子,他不是我们常说的“一无是处”,他是一张纯洁的白纸,而纸上的色彩需要我们成年人及教育者给他们自由的空间,给他一片洁净的天空。我们不要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成为一句空话,这需要我们教育者努力实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有一天,在你辛勤耕耘的教堂上,你会硕果累累。

第二篇: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推荐)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语文教学的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又是形声并茂,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及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打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下面就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体会和感悟: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信息技术渗入语文教学,为课堂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还有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而且可以发展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鸟岛》一课时,在课的开始,我就先播放一段录象,让孩子到青海湖鸟岛去欣赏一翻,让孩子对鸟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此时,孩子也会被青海湖鸟岛那神奇的景象所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就引出课题,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鸟岛》,这时,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就说,同学们,从你们刚才的眼睛中老师就知道你们已经被这神奇的鸟岛所吸引住了,想再去游览吗?请读课文。这时学生兴奋到了极点,学习肯定也有了兴趣。当然,兴趣要贯穿始终,接下来我还利用信息技术的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综合处理能力和其交互性等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地图,让孩子了解鸟岛的地理位置,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播放动画,让孩子一边看,一边了解“一群一群、陆续”,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鸟,密密麻麻的鸟窝,各色各样的鸟蛋,还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倾听鸟岛上的鸟叫声。此时,学生们怎不会陶醉在那

五光十色的图片和那清脆的鸟叫声中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也难了。在整个教学中,我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且这兴趣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的。因此,好好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身临其境,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识记生字词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汉字是十分有趣的。可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很多,如果不用一些方法,他们的小脑袋能一下子装下这么多字吗?很难!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孩子刚刚学习汉字就对他厌烦吧!于是,我想到了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识字,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利用信息技术识字,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如:国标本第四册的《识字3》,教材分别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字旁、禾字旁”;“草字头、竹字头”两组偏旁的发展演变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几个偏旁所表示的不同意思,我就再次用到了信息技术,我先出事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我用动画演示它们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偏旁的演变过程,然后再分成两组,让学生看图比较两组的偏旁,从而让学生辨析形近偏旁。接着再出现带有相关偏旁的词语,如:教学带有“竹字头”一组的词串:“筷子、竹篮、箩筐”时,我先用信息技术手段出示几幅相关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很快回答:“他们都是用竹子做成的。”随后,我再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在这一张张图片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了有竹子所制成的东西,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这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明白了“竹字头”的意思,他们也从这回开始,对平时一直容易混淆的“蓝天”的“蓝”,与“竹篮”的“篮 ”这两子也真正地懂区分了,不会再写错了。当然明白的饿又何其这两字呢?此外,还可以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如一个“游”字,学生总是把右半部分写成反文旁,于是在教学时,我先把那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一个横人所性就写成人字,然后问学生谁在游泳?随后出现一张一个人在游泳的图片,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把右半部分写成反文旁了。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还使学生很快领悟到字词的意思。真好!

三、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信息技术能够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效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并能根据媒体展示的内容再补充独有的想象世界,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如: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还优化了课堂结构。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1日第1版

[2]叶金霞:《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1日第1版

第三篇:巧用信息技术,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巧用信息技术,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提要:

当前,许多学校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触控式一体机或其他多媒体播放设备。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用信息技术展示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巧用信息技术研讨探究,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巧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巧用信息技术拓展训练,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使语文课堂彰显出迷人的魅力,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习成为一件最有意义和最感兴趣的事。

关键词:信息技术;审美情趣 ;研讨探究;搜集资料;拓展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些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恰好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审美、朗读理解等能力。特别是当前,许多学校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触控式一体机或其他多媒体播放设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是如鱼得水、锦上添花。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语文课堂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1]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利用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花钟》这一课时,我先配乐播放了一段世界上各式各样、姹紫嫣红的大花钟。然后提问:“这些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吗?”学生答道: “这是花钟。但是我们这里很少见。”(学生在预习中已经有所了解。)这时我把其中一个漂亮的大花钟放大、定格:谁知道这个漂亮的的花钟都有哪几种花组成的,它们开花时间分别在什么时候?当学生答不出来时,接着又播放了组成这个美丽的大花钟的几种花的花名、开花时间等的三维动画,使学生从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形象生动的特点,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过程更清楚,我就让学生先在多媒体触控式一体机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爬山虎的爬墙动作。学生亲自绘画操作,尝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时老师再播放爬山虎爬墙的三维动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巧用信息技术展示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充分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深层之美,获得美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著名的国学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所写的。文章表达的德国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人文和自然之美。为了使学生感受德国街道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我抓住“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花中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成语,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多幅表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美景的画面,再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形容刚才看到的情景。同学们说出了“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梦,美不胜收”等许多表现花多花美的词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积累了许多优美词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德国景色之奇丽,民族之奇特。

语文课堂上,字词的教学、精美的语句、片段欣赏都离不开文字。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只能依靠粉笔黑板。此时多媒体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动态的;字的颜色可以是五彩斑斓,再用漂亮的背景做衬托,文字的魅力彰显无疑。

三、巧用信息技术研讨探究,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从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触控式一体机后,我不仅自己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脑,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不容小觑。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篇课文,精心搜集网络学习资源,设计本课的PPT学习课件,然后在学习这一课时,师生运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学习、交流,会更加高效、兴味盎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五组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以往的语文教学方式大多是让学生读、说、写,即使有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感受或是站在讲台上发表见解时,学生大多也是三言两语。本人在开始这一组的教学前,就先让学生利用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前搜集、制作有关汉字的学习课件。教学中,我先借助教材的辅助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对于“汉字”这一有着深远内涵的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真实的走近汉字,探究其起源、研究其发展、领略其魅力。我还结合当前热播的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使他们学得更加专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探讨、交流的兴致很高。汇报展示时,学生们利用word、网页、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各个小组的学习研讨成果,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这远远超出了我在开展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前的预想。课后,我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把本组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我们的班级QQ群里。这样,学生就能随时观摩到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也能不断再次充实自己的研究内容。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挖掘,主动研讨探究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不正是我们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真正目的吗?

四、巧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

语文教学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学生在没有知识积累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一节课下来,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课堂上只有老师讲,没有学生说。现代信息技术给师生们带来了便捷、高效,让学生从网络中事先搜集、处理有关学习内容的信息,为上课做好准备,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蝙蝠和雷达》一课主要描写了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涉及了学生既感兴趣,又相对陌生的“仿生学”知识领域。我提前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了有关“仿

生学”的资料。为了让学生找到蝙蝠和雷达的相同点,我就以小蝙蝠和学生的对话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把蝙蝠在夜间飞行时遇到障碍物和飞机夜航时遇到障碍物的情景进行了模拟动画演示。再以蝙蝠遇到雷达后展开一段对话结束,实际是检测学生是否明白了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学生再根据自己搜集的“仿生学”知识,例举此类例子。整节课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安排了“走进名著”的《草船借箭》一课。《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因为我们许昌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许昌人,一定要使学生热爱三国文化。为了培养学生对《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整体的理解与把握,提高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我首先提供网址让学生上网浏览阅读,搜集相关资料。各个小组分别制作了图文并茂、有音画效果的PPT学习课件。我还提前布置了三个问题:①讲述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②你喜欢《草船借箭》中的哪个人物;③评说一个你最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上课时,学生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带来了网上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广泛阅读,有些同学觉得自己搜集的资料还不够,带了《三国演义》原著进行阅读。大家兴致很高,边读边评。然后再回到课文的学习中,把精彩的语段和句子摘录下来进行品读理解。最后每位同学还出了一份《三国演义》古典名著手抄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真正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使语文课堂彰显出无限魅力。

五、巧用信息技术拓展训练,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五、六年级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一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不仅如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每个年级的某些课文学习中也都有渗透。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如果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拓展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完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后,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展示”和“诗词知识竞赛”两项拓展训练活动。此前,我先深入到每个小组中,询问各小组开展活动的准备情况,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度,检查各组开展的效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同时还引导学生写诗歌朗诵的串词,指导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为本组诗歌朗诵展示的内容配上相适应的图片、音乐、诗词文字、动作演示,以便达到在朗诵展示时,呈现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切实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良好效果。在进行“诗词知识竞赛”前,我充分调动具有PPT制作能力的学生,分工制作了“诗词知识竞赛”PPT课件。我再把这些课件进行组合、修改,定为六部分:诗情画意猜古诗;名诗荟萃对对碰;妙语生花用古诗;诗词知识巧填空;你挑诗谱我来背;古诗新曲大家唱。同学们看着这些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在多媒体触控式一体机播放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竞赛题,学生进行竞赛时不再紧张、畏难,赛得兴致盎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我们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彰显出迷人的魅力,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习成为一件最有意义和最感兴趣的事。

[2]参考资料: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刘宇.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J].中外教学研究.2003,12.

第四篇: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学习心得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新兵,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这短暂但却丰富的学习中,十七位资深老师的课堂让我得到了受用良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接下来就参加此次的培训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有幸亲临的十七堂课,堂堂精彩纷呈。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堂课上那动情的朗读声,使我在这朗读声中感受到了教师的魅力、语文的魅力。在此我重点谈谈个人对朗读教学的一些感悟与收获。

一、教师的读,引情入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罗才军老师动情地朗读,立刻将学生带入了伯牙与子期相遇时兴奋难自抑的情感中,使得学生也抒发出“吾有子期,终生不再孤也”的真挚情感。又随着他低沉地朗读声,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伯牙绝弦的悲苦与凄凉。他的这一课,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的课件渲染,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只是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利用起伏有致的声音,将轻重、缓急、高低处理的恰如其分,将最兴奋与悲凉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课堂上如同师生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而他的课末引读更是尤为精彩,不仅回忆巩固了整篇文章内容,还强化主题升华了情感。一唱三叹,在反复诵读中,升华了情感,使《伯牙绝弦》这曲知己的赞歌深入人心,更让学生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悠久。我想他的课堂会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因为课堂充满了语文的魅力。

二、学生的读,悟文达意

每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都首先引导学生与课文直接接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张文花老师《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她在初读上花了很长时间,她让学生读准每个音节,读通每个句子,并及时给他们纠正,真正做到了在初读中感知文本。

每堂课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室都有意识地将朗读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紧密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情境,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与文本的对话,达到理解语言内涵的目标。例如,教学《小

兵张嘎》一课,郭蕾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小嘎子的机智勇敢,先请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小嘎子的认识,并进一步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最后,让学生再次通过朗读把自己独特的体会读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在感悟体验中提高了朗读的水平,而且也在朗读中加深了自己的感悟体验,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感受了嘎子的形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入境入情地读,用心用意地读,读出智慧,读出感动,读出语文的魅力。这次的每堂课都发人深省,我在其中收益颇多,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语文课堂教学,这门艺术还需要认真的去体会,在体会中成长。

第五篇:如何让语文课堂展现魅力

如何让语文课堂展现魅力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或是一件东西感兴趣,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了解它,甚至想拥有它。学习语文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便能产生强烈参与意识,把学习语文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反之,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厌烦它,排斥它,学习效果固然就差。因此,让语文课堂展现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教学

学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说:“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他们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让语文课堂精彩万分,展现魅力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提高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精彩往往从导语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和运用得好,不仅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重点,甚至在导入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创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我十分注重一堂新课的导入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我采用的是音乐导入法,根据学生爱唱爱跳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欣赏他们熟悉的儿歌《小雨沙沙》,设置悬念,让他们想象下雨时的场景,从而让学生想去了解课文内容。在上《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时,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盘古是谁吗?以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盘古醒来后宇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然后引出课题。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充满了神奇色彩,学生听后立刻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自己寻找答案了。此外我还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如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这样既能丰富课文内容,又可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还有诵读导入法,画图导入法等等。实践证明,巧妙地设计好导语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活跃课堂氛围。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生一般好奇、好胜,乐于表现自己。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 展各种竞赛活动,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与愿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也正如卡耐基说过“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影响人,就是激起他的需要,并让他知道怎样去获得”。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知情绪,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教学法。如游戏法。从而引入一些课堂组织方式,让学生动口,动脑,活动起来:如竞赛、猜谜、画画、表演展示、配乐朗诵等等。比如,在《爬天都峰》这一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要学生自编自演,先在小组内角色表演,然后进行小组比赛展示,并给表演最精彩的小组颁发一些奖品。在整个环节,学生们都表现得异常活跃,主动、兴奋。不时听到一些笑声,讨论声,争辩声。这个设计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他们的组织、演讲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把语文的学习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利用教学演示,为课堂增添色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不丰富等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这个时候,我利用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踏浪》,接着又让学生欣赏几组西沙群岛的图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感受西沙群岛美景。见同学们被西沙群岛的景色深深吸引后,就对大家说:“是呀,这么美的景色令人陶醉。那么,我们今天一起走进我国的南大门,亲自感受这如诗如画的海上风光吧。”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还让学生搜集西沙群岛丰富物产的图片、资料,给自己的父母介绍西沙群岛,也让父母与自己共享美丽的西沙群岛,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演示的运用,拉近了学生的生活距离,代替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用赞美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我经常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教完《陶罐和铁罐》一课,在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的同时,举行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完《听听,秋的声音》、《望天门山》等课文时,举行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诗歌诵读出来大家共赏,并表现自己的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语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看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听讲、作业、练习这简单、枯燥的过程,而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另外,我时刻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利等等。“好极了!”“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会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

总之,语文的教学是无穷的大课堂,走进语文教学世界,你就会发现它的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载信息技术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丰宁三小岳明莹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成了极为迫切的工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更有效果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更有效果(语文科组校本培训心得) 均安职业技术学校 陈宝华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手段,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主要是通过课堂这个媒介,如何让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小学语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一直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率小学语文课堂[精选五篇]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率小学语文课堂 葫芦岛市连山区高桥中心小学赫东明 传统的教学媒体曾经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过巨大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

    信息技术:信息魅力[五篇材料]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0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编订:X XX 文讯教育机构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小练笔 让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小练笔让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东关小学 杨玉萍 随着新课程走进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也挤进了语文课堂,且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小练笔”改变了往常课堂上“君子动口......

    合理使用电子白板 构造魅力语文课堂

    合理使用电子白板 构造魅力语文课堂 【摘要】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幻灯片,再到投影仪,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在众多的教学设施中,交互式电子白板脱颖而出,为现......

    情景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范文大全]

    情景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新课标的一次革新,它能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语文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