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辍学原因及应对措施探究
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应对措施探究
昌黎县教育局副局长 杨玉莲
【摘要】辍学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笔者仅从教育自身的角度透析辍学原因,提出通过更新理念,提高教师素质、关注初小衔接、拓宽德育渠道等系列措施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关键词】厌学控辍保学素质教育兴趣
“普九”工作虽然进行多年,但初中学生流失现象仍然很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据悉,2007年全国有8000万初中生,如果按照10%的辍学率算,一年要辍学800万人,等于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十年累计起来,近1亿的人口进入社会作为劳动大军,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和谐社会是很困难的。作为一名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局长,多年来和同行一道,努力探索“控辍保学”的有效途径,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针对此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初中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教育、家庭、自身等各个方面,笔者仅从教育本身的辍学原因来阐述:
1.教育教学理念陈旧。现行的教育机制,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动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但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仍过于陈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学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搞题海战术。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2.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虽然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一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后进生越来越差,开始厌学、辍学。
3.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课堂学习氛围差,教学态度不好,偏爱优秀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粗暴简单地批评,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更有甚者,讽刺挖苦学生,导致学生反感,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到一定程度,某些学生就会选择逃学、旷课、故意干扰课堂教学作为对老师的一种报复,有的则会选择辍学逃避老师。
4.小学升初中没有很好衔接。由于小学升初中是免试入学,所以,压力相对较小,致使一部分学生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刚刚进入初一时,还感到新鲜,尚能耐着性子听课,但随着科目增多、内容加深,学生无法快速接受如此多的学习任务。考试压力大,学习太累,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越来越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所以,开始旷课逃学,最后辍学。
5.学生评价机制不科学。虽然自2001年起,我省就出台政策,小学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素质综合评价办法;中学实行“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的综合评价考试升学办法。但大部分学校仍然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评价学生,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永远得不到关注和重视,没有成就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6.校园生活单调乏味。不少初中校园生活死寂沉闷,严重压抑了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不少学生反映,整个初中生活无非就是读书、背单词、做作业和考试,这样的学习生活实在太枯燥乏味了。而外面的诱惑又很多,吸引着那些成绩不理想且在学校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走向网吧,染上不良习气,难以自拔,走上“厌学——逃学——辍学”之路。
二、做好初中“控辍保学”工作的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一是校长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现状有直观、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特点,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课程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二是要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严格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课前、课后和节假日的休息娱乐时间。三是学校要结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的特长能够展现,优点能够闪光,以活动促学习、促发展,让健康有益的内容充实学生的生活。四是老师们要转变对学生的态度,削弱成绩评价机制,多角度去看待和考评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要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全面评价学生,并将素质评价成绩与中考挂钩,让学生各方面潜能都得以发挥,全面认识自己,避免因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导致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辍学。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各中小学要加大力度,把控辍的根扎在课堂,一是摒弃满堂灌教学模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我定位,学进去,留下来,发展好。应坚持三个原则,即:喂饱尖子生,针对大众生,关注缓进生,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每天都有收获。同时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让学生完成不同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因学习上的困难产生厌学情绪。三是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在保证执行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既为学生的升学奠定基础,也为将来的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责任意识。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尊重学生人格,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二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多渠道培训教师,使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除三级网络教师培训外,要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农村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4.关注初小衔接,为初中教育打好基础。初中辍学表现在初中,根子在小学,所以控辍保学工作要从小学抓起。一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保证能够与初中所学课程衔接,切不可因小学没有升学压力而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加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升入初中打好基础,为初中学校输送良
好生源。三是让六年级学生提前体验中学的学习生活,使他们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准备。四是初中学校应及时与小学联系,摸清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摆正思想、提升学习动力,克服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小升初转变的关键时期。
5.拓宽德育渠道,尽可能避免初中学生辍学。除开展常规的教育工作外,各学校德育机构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扎实开展家长学校、警校共建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尽量减少因家长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不良行为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二是密切关注问题学生的行为,尤其要关注那些单亲家庭学生及留守儿童,一旦发现有不良倾向和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三是注重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
6.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减轻初中学校辍学压力。办好职业教育是控辍保学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措施之一。一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都认识到职业教育有很好的社会前景、广阔的就业渠道,引导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减轻辍学压力。二是加强对职教招生的政策扶持,明确分流任务,制定奖励及处罚制度;召开调度会,随时掌握各学校分流情况,并将分流情况与校长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三是加强对职教学校的教学指导,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7.开展专项督导,提高学校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是坚持对各中学关于控辍保学工作的专项督导,掌握真实情况;二是严肃学籍管理,促使学校严格履行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分流等手续,最大限度的防止学生隐性流失;三是督导结果全县通报,并纳入对学校、校一把手的年终成绩考评,提高各学校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学校、教师控辍保学的积极性。
对于社会,孩子是建设祖国的栋梁;对于家庭,孩子是他们的唯一,如果因为教育内部原因而使学生过早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作为教育者应该受到良心上的谴责。为此,呼吁首先从教育内部入手,再强化政府行为,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将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
第二篇: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根据省市2009年控辍有关文件的要求,开原市教育督导室于4月中上旬对全市初中辍学情况进行了调查。2008—2009学初开原市初中共有学生18396人,到目前累计辍学190人,辍学率为1.03%。辍学率虽在规定的控制范围之内,但绝对辍学量仍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分析初中辍学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教育督导室结合省市控辍监测点校的检查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工作,开展了初中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并具体研究、探讨了控辍保学措施,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1、学习困难,导致辍学。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大幅增加,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不会学习。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小学毕业生的各科平均成绩达到75—80分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而平均分在75分以下的小学毕业生占30%左右,这部分学生极易辍学。二是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如: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一些村级小学没有英语教师无法开英语课,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 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三是初中教育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困生”极易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极易辍学。
2、厌恶学习,导致辍学。调查发现:辍学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学困生”身上,能跟上初中课程的中等生也出现辍学情况。当调查学习好的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时,一些学生的回答令人吃惊。他们说:谁愿意学习啊,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期盼的眼神和我们自己想通过学习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距较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升学压力大,致使学习负担很重和心理负担比较重,学生身心疲惫。三是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厌恶学习,导致辍学。
3、升学无望,导致辍学。调查发现:众多的中等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产生这种思想苗头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在的高中教育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初中毕业生渴望进入高中阶段求学的需要,极其有限的高中到校指标,已经过早地、客观地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排除在外了。二是许多中等专业学校逐步撤并变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经 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参加高考方能进入。而有限的中等专业学校又不能很好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三是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许多职业高中实训设施不全,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多,毕业生的实际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学校因教学设施限制,不能根据社会需求迅速调整专业设置,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学生放弃初中阶段的学习和本市职教学习,以致流向外地。
4、关爱缺失,导致辍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学校规模都比较小。如:美国的基础教育规模在500—600人的学校占70%左右,均是小班化教学,教师可以像家长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能对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心灵的关爱,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的问题:一是即使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由于教学设施和教师的缺乏,仍然是40—50人甚至更多的大班化教学,教师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二是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面对堆得高高的作业本、面对种类繁多的学习、考试以及升学的压力,一些教师失去了爱心和耐心,在教学上只注重中、上等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另眼相待,这些学生就以辍学的方式来寻求解脱。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学校不能很好地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没有培养起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精神。
5、就业观念错位,导致辍学。
高等学校扩招之初,农民对改变子女命运、跳出“农门”又有了一线希望,但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希望又一次破灭。一是高等学校扩招后,毕业生大量增加。现有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就业人群,加之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散落在社会无所事事,甚至个别赋闲在家,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是许多家长死守着传统的就业观念,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认为供子女读书不划算,许多家长认为,只有捧上“铁饭碗”才有保障、才算就业,捧不上“铁饭碗”就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读书就没有用了,那何必再去读书。家长的这种观念,对初中学生影响非常大。三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制,使农村文化处于贫困化状态。文化的贫困,强化了农村的落后观念,催化着错位的就业观念的滋生,造成了不少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同时,反过来,这种情况又会造成农村更加贫困的文化,进而又“催化”着新的初中辍学学生。
6、追逐经济利益,导致辍学。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有稳定的工作、挣高薪才是出人投地,才是有出息。在这种错误观念驱使下,孩子放弃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在父母的带领下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等,以增加家庭收入。有的直接或通过短期的实用技术学习后外出打工,也有个别人的收入超过高校毕业生的收入。家长和孩子身边这样的事例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辍学现象的发生。
7、法律和法规的缺失,导致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一是对不接受义务教育这一违法行为的执法主体应该是当地人民政府,而不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二是对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的作用不大。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中的“有效措施”内涵不清,无法有效执行。三是劳动部门对违法招收童工的治理缺乏力度,并且这一规定也并不能有效控制辍学,因为辍学生完全可以等到年龄符合要求后再外出打工。
8、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导致辍学。调查发现,在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后,贫困已经不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但是,《婚姻法》的修改使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给少年儿童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并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无心上学。如得不到及时关爱极易辍学。
9、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的监护人不能很好履行监护责任,导致辍学。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夫妇双双外出打工,这些孩子或受到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受到亲属的冷 落,致使孩子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如果再得不到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也极易滑落下去,造成辍学。
二、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对策
1、针对学习困难而导致辍学的情况。一是大力提高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小学毕业生。二是加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四是探索新的升学模式,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针对厌学而辍学的情况。一是探讨改革农村课程设置。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调整、改革:第一,增加选修课,选修课所占比例需要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职业性选修课程应占相当的分量;第二,增强普教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二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 育方向。改变不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无望升学而辍学的情况。一是加强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满足学生求学深造的愿望。二是多方筹措职业教育的建设经费,加强职业高中实训基地建设;以就业市场为准绳,灵活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专业;办工厂化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三是建议高职院校继续改革招生模式,拿出一部分招生指标面向初中毕业生。
4、针对关爱缺失而辍学的情况。一是增加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师生比例,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慈母班的关爱。二是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学习压力,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使教师能用全部的耐心和爱心去关注、帮助学生。三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既有解决学生共性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又有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心理诊室,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竞争精神。
5、针对观念错位而辍学的情况。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这必须从课程体系和办学体制上进行改革。建议尝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试点,实行学校内部分轨。推动初中阶段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技术课程,为农村学生拓宽立业创业之路。
6、针对追逐利益而辍学的情况。一是加大九年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坚决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的要求,提高全民的认识和觉悟。二是对学生进行读书目的教育,学习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光是为了升大学,考名校,将来干好工作,挣大钱。
7、针对执法不力造成辍学的情况。一是依法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实行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乡、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生报告制度。一经发现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二是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对辍学生监护人“采取有效措施”的内涵和法律上的执行方法。三是建议劳动部门在禁止违法使用童工的基础上增加禁止使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人员的相关规定。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严把初中毕业证发放关。
8、针对针对家庭变故而贫困致辍的情况。对贫困学生增加扶持力度。一是逐年增加控辍保学基金。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三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坚决杜绝“三乱”现象的发生,有效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
9、针对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不力导致辍学的情况。一是办好家长学校,教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二是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帮助学生,教师要学会做 这些孩子的父母。
第三篇:辍学原因及分析
导致“李飞飞、李雪娇、李佳奇、卢珺伟、朱会波”
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导致李飞飞、李雪娇、李佳奇、卢珺伟等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构成一种威胁。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在以上这些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行为异常敏感,不仅易受伤害,而且极度自卑,在家中还会经常受到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家长的伤害。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学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又很严厉,家长看到成绩后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二)初中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另外,农村师资质量不高,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生的兴趣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观念落后、错位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如果“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
(四)经济困难 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农民家
庭经济基础薄弱,经不住突发事件的冲击。正常年景可以维持生计,一旦遇上天
灾人祸,家庭温饱问题难以维持,更没钱供孩子读书。朱会波同学就是因为家庭
出现变故而被迫辍学。
一、导致“李鹏飞、王一川、王松、李亚辉、李海超、李东雪、李巧玲”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导致“李鹏飞、王一川、王松、李亚辉、李海超、李东雪、李巧玲”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我认为主要有这些原因:
一、李鹏飞、李海超、李东雪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年
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年迈的他们无法管教这些正处于青
春期和叛逆期的孙子孙女,只能任由他们为所欲为。王一川、王松父
母沉溺于赌博,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疏于管教的这些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极强的抵触情绪,对学校
和学习出现厌恶的心理,选择不上学,是他们摆脱受制度束缚的唯一
途径。
二、在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前,每个孩子都能读书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出人头地、有出息是他们读书的目标。因此,学生更珍惜这
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刻苦用功,生怕失去了这个出人头地的唯
一的机会。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适龄少年儿童都进入校园,读书就不是一件难事。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同时受到中考和高考制度的影响,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基础不一样,起点不一样,却要面对同
样的一张试卷。农村学生的中高考难度要比城市学生大,这就出现升
学率比例失调的现象。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也是
一件棘手的问题。受到这些现象的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
好知识,出人头地”的思想随之淡化李亚辉同学就属于这一类型辍学的。做为留守学生的李巧玲同学,父母为了弥补未照顾到孩子的遗憾,就用大量的金钱作为补偿。这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父母知识不多,也能挣大钱,看来,读书并不是出人头地,有出息的唯一途径。因为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认为,挣大钱就是有出息。他们体谅不到挣钱的难度,因而也就感受不到知识的重要。有这种思想的她怎会安心在校读书?尽早离开学校,融入到经济大潮中是这些学生的梦想。
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学教师对学生是否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考入公费高中非常重视。这样教师便使用题海战术。这就对成绩中差等生造成了严重的课业负担和超负荷的心里压力。部分学生在屡次的考试中都排列在后,学习的热情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沮丧和无望。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制度的制约,教师没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因材施教。对于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考优分、考及格就好比肩上压了千斤的担子,让他们喘不过气来。长期的压力和失败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而教师却为了提高人平分、及格率、和优分率还在逼着学生学习、再学习。如果学生要学,就有学习的动力。如果要学生学,就变成了一种强迫。逃学是摆脱这种压力的办法。
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里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叛逆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而在这个阶段学生更容易犯错。农村学生的父母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在学生犯了错以后,父母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打”可以解决任何事
情。这就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叛逆意识和严重的暴力倾向。新时期的教育,过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地位抬得很高很高,而教师的地位和保障却几乎为零。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抗挫折的能力。学生犯错以后教师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甚至于说一句重话,或站一站都视为体罚。就会有家长到学校来闹。这就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的局面。处于强势的学生更不会听处于弱势的老师的话。很多教师被家长或学生打的现象屡次发生。这就更加滋长了学生的嚣张气焰。同时也让教师感觉到无助。这种无助只能让教师变得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如果严重的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变相让学生离校是教师无奈的选择。当然也存在着教师在对待学生犯错的事情上处理不当的原因。学生犯错以后,教师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而是用侮辱的语言、严厉的呵斥、甚至于拳脚来教育学生。这种过激的处理办法只能激起学生用言语或行动对抗教师。而在一些教师的心里却根深蒂固的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接受老师的处理意见,不管合不合情理。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只要说一句反对的话,就视为对教师的不敬。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只能让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代沟越来越深。得不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的学生灰心丧气,失去了学习的意志,破罐子破摔,最终无奈的选择离校。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解决措施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解决措施
衡阳师范学院2006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3班 刘丽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衡阳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农村更是突飞猛进,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都有大幅提高。但是,目前我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因此,找出学生辍学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对加农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初中;辍学;原因;控辍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家实施“两免一补”已解决了过去学生因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回家的主要因素。但学生辍学却高居不下。从我看来,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家庭、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社会原因
1、法律上防止学生辍学缺少实施细则。
从法律规定上看,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国家教育法规定的,谁都知道。但是如果孩子没完成义务教育,这是国家教育法规定的,谁都知道,但是如果孩子没完成义务教育,这有谁承担,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确实提到社会,家长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对他们没有完成这个“应该”的义务时,责任由谁来执行却没有相应可操作性的规定。虽然《实施细则》里规定了对监护人的责任,但是谁来进行罚款,不交罚款怎么处理都没有再明确规定。此外,相应法律也曾禁止雇佣童工,可童工现象却很普遍。缺少执行和监督机制的法律是没有威慑力的。或者说“不管是对学校,对家长,还是对相关部门,都应该有明确,详细的责任监督机制”。
2、人才观念陈旧、成材方式单一。
国家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分配工作,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后,“读书无用论”强劲反弹。社会现实证明,连本科生、大专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就更不要说中师、中专毕业生了。这无疑给正在送子女读书的家长们劈头盖脸一盆冷水,让他们感觉到送孩子读书前途渺茫,从而丧失信心。社会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无论是招工、招干,还是公务员考试,你不走走关系,你能行吗?农村孩子片面认为走关系无门,就只有将其拒之门外;而不去正确的分析当今社会只要真才实学、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又何愁社会无容身之处呢? 于是就选择放弃、盲目退出读书舞台。
3、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人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学生,农村发展日新月异,新鲜的生活、新鲜的事物对农村中学生的冲击更大。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工作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录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敢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从而坠渊,特别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很多,男男女女,双双对对有些年纪只有十三四岁,也跟着父母或者其他伙伴去大城市打工了,而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周身打扮得很漂亮,显很有钱,很有本事的样子,使许多在校的学生羡慕极了,他们巴不得自己也去闯一闯,特别那些学习本来就厌烦的,或者家里比较难支持的,他们就想,迟去不如早去,因此只要有亲戚在大城市或熟人从大城市回来,他们就想办法要求介绍工作,一旦同意他们就搬书走人了,或者在假期里先联系好工作,第一学期就不来了,有的家长明知道,但也不反对,甚至有的家长还要求自己的在校子女去打工。
(二)家庭原因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护航者。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显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流失有60%的是因家庭因素造成的。
1、一些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有些家庭比较困难。
我国农村经济无论从相对的角度,还是从绝对的角度说都是落后的。虽然有的地方比较富裕,但就农村的整体来说,多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据调查,田尾的农民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而同年供一个寄宿初中生读一年初中的费用2000左右。如果只有一个小孩在读书,家长还是能负担的,但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这样他们就没有能力负担两个以上同时在读的孩子。所以,部分初中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走上辍学之路,过早的承担家庭重担。
虽然学校对贫困的学生有一定的补助和减免措施,但是学校的资助能力有限,而家庭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有的学校需要补助的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多,学校对学生的补助很多是轮流的,今年给这一部分学生补助,明年给另一部分学生补助,没有能力把所有应该补助的学生一补到底,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而退学,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补助的学生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2、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
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大器,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及早步入社会自谋生计。同时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褒贬走极端化,“成龙上天,成蛇入草”的思想,让学生我行我素,随意放弃学业。
3、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思想僵化。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缺乏监护,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缺乏群体意识。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孤儿”,父母均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生活状况不闻不问,孩子的衣食住行靠自己或者依附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思想教育,谈什么学习,而学校则成了真正的“托儿所”,这一部分孩子,受不了挫折,稍不顺其心,便撒手离开了学校。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由于当前学校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时主要看升学指标完成情况和“三率”达标情况,致使学校领导,教师无可奈何,只能采用苦干加蛮干的办法。无条件延长教学时间,增加课时量。教师轮流上阵,学生则处于盲目应考,争先排名的惊恐状态。学校这种近乎非人道的教法,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学生长期淹没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中,毫无自身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从“乐学”转为“辍学”。
2、教学质量低下。
教学质量低下,“学困生”“差生”没得到重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素质教育之风此起彼伏。但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能否上大学,仍然全凭考试分数。所以学校教育仍然还是应试教育这面大旗。加之,农村初中,每年能够考上重点高中,最终考上重点大学的也就是少数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到了初
二、初三,知道自己成绩不很拔尖,便萌生了辍学念头。再者,“学困生”、“差生”被部分争名夺利的教师遗忘。他们不但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反而会被视作“包袱”“累赘”,对他们不加以引导,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着部分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这严重性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格的自尊心,致使他们被迫接受中途退学的残酷现实。
3、学籍管理混乱。
目前城乡差距大,不少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要让子女将来有好的前程,必须把孩子送往城镇学校就读。城镇学校占据天时、地利、人才广的优势,海纳百川,只要是学生便大开方便之门。少数学生在甲校违规违纪呆不下去,便转乙校,学生流动,学校也没办理任何转学,休学手续,造成一部分学生进入学籍管理的真空地带。转去转来,学生酿成了自由散乱的恶习,社会的不良风气加以侵蚀,便造成了“几不管”的学生,及早步入社会。
(四)自身的原因
1、学习碰到困难,成绩跟不上而厌学弃学。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就取消了升留级制度,每个学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其中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有些接受能力较差,有些学习比较专心,有些学习比较随便,纪律散慢,年长月久就产生比较大的差距。对这样基础差距大的学生们,使用同样的教材,采取同样的教法,有些学生可以接受,有些学生就接受不了,况且初中的教材比小学多了,知识也深了,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吃力,因为他们看又看不懂,听又听不懂,所以只好弄东西,或者与同桌讲话,甚至干脆伏头睡觉,老师发现后批评几句或找他谈话,心里又不舒服,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产生厌烦,进教室就像进监狱,度日如年,所以不想读了。
2、认为读书无用,读书缺乏劲头。
由于现在读书没有工作分配,而且受打工潮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学习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对读书不读书无所谓;;作为家长,有的发现自己的子女不想读书也听之任之,特别是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不读书更合自己的意;而且,现在学校的学习风气不浓,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最后产生辍学的念头。
二、控制学生辍学的措施
1、改变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方法。我们的家长、社会、政府只有彻底改变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方法,不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采取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教师更有精力,有信心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潜能,开创出“百花齐放”的教育新局面。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学校,要多开展有宜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作为社会,家庭要多关心学生,使他们有一个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3、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改造,严格学籍管理,减少非正常流动。转学、休学学生应统一办理手续,每期应对初中学籍进行审理。
4、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应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明白“孩
子不上不上学,不是自家的事”,而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5、转变人才观念,要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教兴农”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使学习文化、掌握科技成为农民发自内心的需要,从而激发农村孩子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也是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需要,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
6、实施好“两免一补”政策,帮助贫困生入学。近年来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生入学问题,但还应加大住校生生活补助的力度,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实施“爱心助学”,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
总之,最大限度地控制学生辍学,是一项极其艰巨任务。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围绕“全民防辍学”去做大量的工作,相信学生、辍学现象必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罗时茂主编.素质教育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2]现代教育理论.[3]朱宏.关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思考.当代人口.1995年第1期.[4]中小学政策法规、教学与管理
[5]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
[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6] 张春光.免费义务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11):79-80
[7] 曹友君.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14):614
[8]赵红利.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04):67-70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和控辍措施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和控辍措施
自从2008年在榕江县八开乡八开小学任教以来,中小学生辍学的问题是目前我校及我县教育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群策群力,积极参与,才能促进和推动我县农村教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从教这几年我个人认为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长望子(女)成龙(凤),不重实际潜能的开发,揠苗助长或经常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家长的重钱轻学的思想等对儿童的厌学、辍学有重大影响。
二、很少得到家长辅导
农村学生家长多数都是文盲,得不到正常教育,主要原因是家长或监护人的学习当时由于家庭或个人原因不能顺利在校进行学习教育,致使现在对子女的学习听之任之甚至无力进行辅导;其次,家长外出打工的家庭较多,多半由爷爷奶奶领着读书,娇生惯养,对他们的学习不管不问。因此,部分学生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作业马虎,对所学科目采用应付教师的策略,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最后造成辍学。
三、同乡同村外出打工的严重影响
农村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民子女,因为我国对外开放,市场活跃,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需不断改善,然而,它却给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农村许多家长,抛下儿女,投入到茫茫的打工热潮之中去赚钱,致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及监督,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健康成长,在校更不能安心学习。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刻下打工赚钱的印记,学习好与否终归一条路——外出打工。久而久之,很多学生的向往就是“出门闯一闯”,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就我们班而言,这学期有一位女学生迟迟不到校报名就读,我与班主任老师三番五次亲自到其家中劝其归校,始终还是没有打消其“读书不如打工赚钱”的念头。
四、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辍学的本质原因
虽然早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小学生不经过考试、不参加考试也可以直接升如初中就读,这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但农村小学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压力也越来越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重点学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的绩效工资评定标准还是学生成绩,评优评先也还是以学生成绩为依据。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哪敢有半点的放松,教育改革好多年了,素质教育的观念仍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作业量越减越多,多得让小学生们越做越乏味,越学越没兴趣。增加作业量,搞题海战术这些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层次不穷甚至还大有“创新”。在这种无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催残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五、现行就业分配制度也是造成农村学生辍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我们县以前只要是大中专毕业的学生由国家包分配,大学毕业很少有待岗的。自从1999年改革后,大中专毕业国家不再包分配,各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找工作。对于众多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就业竞争激烈,形势非常严峻,这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大中专毕业生待岗。一个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里苦读几年,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甚至还负债累累,才学有所成,因种种原因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而待业在家。那些家长们就有
理由相信:读书没有用,“读书无用论” 就会像瘟疫一样在我乡广大的农村大地上滋生蔓延,并产生一系列负作用。既然认为读书没有用,那些精打细算的家长们就会支持他们不想读书的子女,厌学辍学就这样大面积爆发。
六、学生家长不支持教育是学生辍学的间接原因
在农村部分家庭对教育不够重视,也不支持教育,比如说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辅导资料等等他们也不愿花这点点钱;教师上门家访时学生家长态度也不够好,地方重教的风气差。我在2009年任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时,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我另定一份学习资料,班上有两位学生始终不交资料费,当时我以为可能是由于家庭困难,我就拿自己钱帮他们付了,偶然在一次乡集市中遇到其家长,就与他说了具体情况,没想到其家长会说“我家是没缺这点钱,只是我认为现在读书又没包分配工作,买这么多学习资料干嘛,随便让他们混过这九年义务教育算了,到头还不是回家种田„„”这真让人不解。
针对上述辍学的种种原因,我认为应当采取多方面有效的控辍措施。本人不才,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1)政府要加大力度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国家要尽量减轻农村学生的学习费用,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减免,更不能乱收费。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政府在逐年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出台了禁止乱收费的政策,实行学费“一费制”政策,还对他们的生活给予补助。但是有了好的政策,还要狠抓落实,政策很好,落实不好,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2)转变农村“读书无用论”的观点。
政府和学校教师要经常深入群众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举一些他们身边熟悉的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和事,或者经常下乡播放那些利用科技种植农作物及发财致富的经典影片。让那些农村家长领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彻彻底底打消他们所谓的“读书无用”的观点。
(3)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是人生的起点、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儿童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基地,能否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直接影响。家庭的学习环境不但包括物质条件、环境布置,还包括家庭的学习气氛等。教育人先从自己做起,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长首先要不断更新、获取知识和经验,给孩子作出学习的榜样。其次,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家长应转变观念,不应一味死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一旦成绩不好,轻则恶语相向,重则举手就打都是错误的,要与孩子做“朋友”,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帮助孩子分析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原因。每个家长都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格外精心,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体贴和关心我们农村子女的疾苦,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一切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仅教给学生一些适用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带领学生从事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进行学习,并且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乐事。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教学要符合现代特色,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这对于消除学生的厌学辍学心理十分重要。
(5)教师要热爱、器重、鼓励厌学的学生。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辅导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经常鼓励,时时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特别要注意的是,教
师应处处为学生创设表现强项、发挥特长的机会。比如组织一些“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特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让我们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在学习生活里帮助他们树立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此,教师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出热忱、喜爱和器重之情。
(6)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弱势群体。
教师要不断通过理论学习,研讨活动,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育人观、评价观,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关心爱护学生,并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得歧视、鄙弃品行有缺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得到表现和肯定,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绽放光彩。
(7)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做好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工作。
学校和政府要合力控辍,巩固入学率。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交流会,巩固在校生,稳定动摇生,招回辍学生,让家长认同并共同参与。经常及时地和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并汇报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对不到校的学生,学校要明确到人,深入村组,深入到学生家中,了解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说服动员工作,让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安心、快乐的到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总而言之,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针对辍学的原因,采取多方面的有效控辍措施,把辍学现象遏制在最低程度,只有这样我们农村的基础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