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及应对策略的探究
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及应对策略
江苏宝应县画川初级中学郭顶标***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有: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少方法指导;没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不能灵活恰当运用多媒体;无鲜明的文本意识。教学应对策略有:须坚持关注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须方法先行,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准确灵活运用多媒体,用在最适宜处;须有强烈的文本意识,让学生充分感悟文本。
关键词:关注学情重方法紧扣文本用好多媒体
一、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课堂教学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但是现实和目标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最大的苦恼就是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看到了这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热情不高,缺少方法指导。
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解决语文问题的勇气和方法,而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提供。许多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兴趣,对问题敷衍了事。不少学生有极其严重的厌学情绪,并在课堂上形成了极其不良的学习氛围。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语文逐步变为“边缘主科”,地位与数学、外语不可同日而语,重视程度日渐衰弱,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形成了学习时间与成绩落后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参与课堂,基本的语文学习意识都未形成。
(2)没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比如,语文课伊始,我们不少老师也喜欢介绍一些时代背景等知识,可有时时代背景的介绍与本节课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学生听了反而感觉“云里雾里”的,干扰了下面的学习。有时,课刚开始时,我们也往往喜欢让学生根据题目设疑。有些学生的问题提得很散,有些学生的问题,我们教师觉得不值得一提,于是课前提问只是一个摆设。学生提学生的,教师仍旧按着自己的预设目标上自己的课。这些现象反映了我们教师唯教参至上,有时并没有读透教参,只是将教学步骤按部就班,对于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心中无底,对于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无法灵活地加以运用。比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校内公开课《幽径悲剧》开始时,她绘声绘色地讲了季羡林的一个故事,一年,北大秋季开学,一位新生报名时,因行李太多,便请路过的季羡林帮他看了一个多小时的行李。等第二天开学典礼时,这位新生发现,昨天替他看行李的人居然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这个故事可以反映季羡林先生良好的人品修养以及平易近人的作风,但与本课的教学目的无关,教者完全可以不讲这个故事。
(3)不能灵活恰当运用多媒体。
在当今信息时代,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已不满足于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设备了,更增加了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先进的教育手段。语文公开课上,我们经常见到,教师的讲台摆满了各种设备,平时难得一用的现代化设备如同“满汉全席”一样全盘照搬出来,可往往教学效果并不见得好。有的语文老师上课时用完这个用那个,忙得不可开交,整堂课很少说话,不像是老师,倒像是演示各种设备的工作人员,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现在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将其作为公开课比赛评奖的一项重要标准,以此证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能力。我们觉得,语文课文多是文学名篇名著,学习文学名篇名著是要让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感悟,现代化手段往往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如果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是少用这些手段的好。例如,本学期我校一节语文公开课上,一位老师讲《梵天寺木塔》,他就播放了好多幅扬州和宝应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图片,图片拍得非常优美,可与课文教学无关。我们知道,文学作品就是通过语言来感悟这种情境的,需要学生去想象,而想象比任何实际图像更辽阔、更丰富。如果我们每次教学都给学生看图片和录像,这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很可能是弊大于利。滥用、乱用就是多余的累赘,就是画蛇添足,就是导致语文教学低效的元凶。
(4)无鲜明的文本意识。
比如我校青年教师上《明天不封阳台》校内公开课,这位青年教师在带学生匆匆讨论了课文的几个问题之后,就让学生用将近10分钟欣赏动画音乐《我是一只小小鸟》。这个作品是全国比赛获奖作品,设计优美,形式新颖,非常吸引人,与本课主题也有关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用这么多的时间欣赏动画,无疑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时间减少了,对文本的内涵只是浮光掠影地知晓,总体看是得不偿失的。
二、教学应对策略
(一)须坚持关注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扬州教育局师资处处长王力耕坦言:优秀教师更注重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并且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寻找教育的契机。他强调课堂教学中的“六让”:只要学生能看懂的,就让学生去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去得出结论;只要学生能评价的,就让学生去评价。他还勉励该校教师要努力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思维意识、诚信意识,实现教学的智慧,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心灵、人格、智慧的唤醒。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生生间多向交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主体化交流网络,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的状态,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化、表面化的互动。合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组内1+1或1+2结对,每个成员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积极评价和补充他人发言。问题设计合理,有启发性,互动真实、操作有效,能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或将讨论引向深入。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站立)、全班互动有序展开,时间掌控恰当。
(二)须方法先行。
真正践行陶行知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根本目的。教学不是“告诉”,教师应该是学生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1、探讨方法,授之以渔。譬如,排序常见题型有:排序题,即给出若干句子,按照语境、要求排列成连贯的句子;嵌入题,已给定上下文,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话或一段话使上下文衔接,语意贯通;承接题,只给定上句,要求选择或补充与之衔接相连贯的下句。而我们扬州主要考察的题型是给出若干句子,按照语境、要求排列成连贯的句子。例题: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A.③④①②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小结:选C.这一语段就是以时间顺序排列的,标志性的词语是:日暮——夜里(有人活动)——更深人静——第二天的早晨
所以:以时间为序,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
提示:这是最简单的一类排序题,做到两点即可,一是弄清中心话题,二是排好时间顺序,一般是从早到晚,或是从过去到现在,如果其中还有插叙手法等,那就更得仔细推敲!
在对典型例题讨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技巧归纳: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方法:
(1)明确顺序
①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③逻辑顺序: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2)抓关键性的词语
①关联词。并列、转折、条件、假设、递进、因果„„②暗示性词语。“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总之”,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③有指代意义的词语④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
(3)统揽全局,善抓中心句,然后分析其它句子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4)保持话题及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前后一致。
(5)切记排列后要通读全文,斟酌个别难以分辨的语句的顺序,颠倒比较,最后确定。
(6)注意上下文文句式的协调,首先要明确不同句式的概念和作用。根据题目的要求使用整句或散句、主动句或被动句、肯定句或否定句、长句或短句等,一定要考虑整体协调,注意与上下文衔接。(一般都不能改变原意)
必要时可以摘录总结答题步骤口诀,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牢记答题方法。附排序题口诀:
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
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
找顺序,时空间;逻辑题,思维变;
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
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2、平时教学中可以规定一些答题方法,这样可便于学生在学习之初有个抓手。
譬如,喻证法(比喻论证),即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帮助学生分析其作用时就可以指导按下里格式去完成: 作者把„比作„,从而证明了„的道理,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再如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可按下列格式指导。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更本质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把„„比为 „„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体会文章语句含义可按以下三步进行指导。
(1)弄清词语/句子描述的对象是谁?表层含义
(2)结合词义句意写出这个词句表现了所描述对象的什么状况?深层含义
(3)结合主旨,写出这个词句反映了什么情感、态度、性格等。
(三)准确灵活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慎重、恰当、合理,用好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文课堂当然不可能离开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语文教师只要不一味地依靠这些教学设备,那么教师的教化作用和人格影响也能发挥作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应该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是为了帮助教师使教学工作更轻松些,而不是使教师的教学更繁琐、更沉重,更不是把使用它当作一个目的。比如本学期我校初三一位教师在校内公开课《病句辨析与修改》复习课教学中,恰当运用课件,迅速而准确地展示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训练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课堂活动不能再把运用现代化手段当成一道“大菜”拿出来展示一下做做“秀”而已,而是把它真正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需要就用,不需要用就不用,宁精勿滥,使语文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工具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四)须有强烈的文本意识。
语文课上,学生应该充分感悟文本。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抓住关键语句,指导学生品读赏析,从中感受语言的美感。而我校另一位骨干教师上《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则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寻找并把握线索,概括课文内容,辨析“封”“不封”阳台的原因,品味描写鸽子的词句,如“伏”“惊恐”“蜷缩”“紧紧盯”“令人怜爱”等,朗读赏析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理解文章主旨,然后再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说说如何保护环境,爱护生灵,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样的设计虽然不像前者那样时尚新潮,但是阅读能力训练踏实有效。
语文有效课堂总的来说就是落实“生本”理念。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中对“生本”理念的阐述是: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具体有三点:首先是目标明确度。新课程呈现多维教学目标,概括地说,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二是发展性目标。即一堂课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又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次是方法有效度。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最关注的是它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促使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判断一个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它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还有就是学生参与度。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比较被动,学习方式也较单一,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新教材的研究性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参与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栏目,以栏目为“路标”,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坚持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语文教学肯定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语文有效课堂总是自主课堂。老师要能采取灵活的手段,将自己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语文有效课堂总是活动课堂。老师要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中体验有效的喜悦和创造的欢乐。能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语文有效课堂总是情感课堂。老师要能较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较好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多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景,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并快乐着,在有效课堂里,师生之间心要相印、情要相通。
第二篇: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及应对策略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及应对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没有或很少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那么,不管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也不管学生学得如何辛苦,都叫无效或低效教学。
化学教学内容没有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致教学的无效或低效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努力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包括大量的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结论、化学模型等)上,跳一跳采摘到桃子,而任何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简单强硬地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教学都是无效和低效的。化学教学方式没有体现生本教学理念,导致教学的无效或低效
2.1 讲授的无效或低效:对化学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进行有序、清晰、生动的讲解和分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重要活动,但在现实教学中存在很多无效讲授现象:有的教师讲授的语言不科学、不准确、不贴切,缺乏逻辑性、启发性、开放性,使学生听了教师讲授后云里雾里、模糊不清;有的教师讲授语言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吸引力,用同一种语速、语调、语音持续不断的讲述一个又一个化学事实,这种缺乏感染力的化学课,也就没有学习效率可言了;还有的教师经常会讲授一些与学科教学关系不大的内容,既浪费了宝贵的化学教学时间,也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化学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2.2实验教学的无效或低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中各种形式的化学实验不但能验证化学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是学生探索化学奥妙,培养他们创造精神的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变成无效或低效的实验教学:例如,我们有些化学教师实验准备不充分,没有预先做实验,导致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降低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可信度。有的教师由于实验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安全性,造成实验的危险事故,这不仅会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化学的恐惧心理。有的老师为了教学方便且增加实验的成功率,用多媒体中的化学实验录像代替真实的化学实验,虽然实验结果如愿以偿,但是实验的可信度、现场感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大打折扣。有的化学教师甚至用所谓的“黑板实验”、“讲义实验”代替真实的化学实验,还振振有辞地解释,这种实验教学对付考试效果最好!极大地曲解了实验教学的内涵。有的化学教师做实验前没有介绍清楚实验,学生不知道教师在做什么实验,加了哪些试剂,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等,正当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时,实验已经做完了,也会使实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另外由于演示实验的药品少和仪器小,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除了前排几位学生外,其他的学生都没法完全看清这个实验,实验教学的效果更是无从谈起了。
2.3多媒体教学的无效或低效:现代课堂教学普遍都用到了信息技术,很多化学教师也都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多媒体技术,这样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了许多无效和低效的教学:例如,有的化学教师上课都按多媒体课件的流程来上,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以前的人灌走向了机灌,无形中增加了化学教学的容量和速度,许多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普遍感觉多媒体画面应接不暇,上课像在看电影,课后收效甚微。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样教师的预设就不能很好的生成,教学效果当然也无从谈起。还有的教师每节课都要用课件上课,把那些要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全都在课件上反映出来,而且每天要花好长的时间精心制作多媒体,这种忽视了教学内容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思考的多媒体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的。
化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教学的无效或低效
3.1 无效或低效的教师提问:提问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并由教师作相应评价的教学方式。因此,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学生的习,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在现实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无效提问现象:有些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自己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权利。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或是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明,模棱两可,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回答才算符合题意。有时教师的提问缺乏层次感,提问的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生的正常思考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有时教师的提问不符合科学原理,为了出题目而人为设置的错误化学练习,它虽然说能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但毕竟它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有时教师选择的答题对象不合理,如,让优秀的学生回答比较简单的判断题,使优秀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内在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让相对后进的学生回答高水平的问答题,就会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紧张,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3.2 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价值判断行为。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准确多样的教学评价可以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在现实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评价现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很高,觉得经过自己的辛勤教学,学生一定能回答出自己的提问,一旦少数学生没有如教师所愿,教师就会表现出沮丧和失望,再加上有的学生连布置的作业都没有完成,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激动,甚至大力批评甚至挖苦学生,这样不但教学效果受挫,而且可能增加学生的自卑感,冷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甚至可能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相反有的教师无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何回答,教师也都给予一概的肯定,甚至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明显带有错误时也不给予纠正,还有干脆不理睬就让学生坐下,这种误人子弟的评价势必将课堂教学引入歧途,使得本该是严肃的学术对话变成了毫无目的的聊天,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应对策略:
课堂上提的问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提问的问题要清晰。提的问题一定要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你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2)问题要提的有价值。只有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正确的思考和探究,才能对所学内容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3)问题要有趣味性。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引入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4)问题应具有“大众性”。问题应该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不能仅仅局限提问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5)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就强。(6)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对于回答的不完整的答案要追问或补答。
最好将课堂小测的试题也分层,按星级分层,根据本堂课所讲授的重点和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变型题,一星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二星对于中等学生,三星针对优秀的学生,一星和二星的题目要求所有当堂完成,三星要求优秀学生完成,并且要有时间观念,出的题目量要适中。
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无效和低效的行为,例如:课堂环节衔接的不自然,课堂整体时间的控制不好,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得当等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整堂课的有效性,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总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离真正有效还有一段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堂会变的越来越有生命力和质量!
第三篇:生辍学原因及应对措施探究
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应对措施探究
昌黎县教育局副局长 杨玉莲
【摘要】辍学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笔者仅从教育自身的角度透析辍学原因,提出通过更新理念,提高教师素质、关注初小衔接、拓宽德育渠道等系列措施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关键词】厌学控辍保学素质教育兴趣
“普九”工作虽然进行多年,但初中学生流失现象仍然很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据悉,2007年全国有8000万初中生,如果按照10%的辍学率算,一年要辍学800万人,等于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十年累计起来,近1亿的人口进入社会作为劳动大军,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和谐社会是很困难的。作为一名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局长,多年来和同行一道,努力探索“控辍保学”的有效途径,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针对此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初中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教育、家庭、自身等各个方面,笔者仅从教育本身的辍学原因来阐述:
1.教育教学理念陈旧。现行的教育机制,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动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但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仍过于陈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学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搞题海战术。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2.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虽然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一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后进生越来越差,开始厌学、辍学。
3.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课堂学习氛围差,教学态度不好,偏爱优秀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粗暴简单地批评,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更有甚者,讽刺挖苦学生,导致学生反感,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到一定程度,某些学生就会选择逃学、旷课、故意干扰课堂教学作为对老师的一种报复,有的则会选择辍学逃避老师。
4.小学升初中没有很好衔接。由于小学升初中是免试入学,所以,压力相对较小,致使一部分学生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刚刚进入初一时,还感到新鲜,尚能耐着性子听课,但随着科目增多、内容加深,学生无法快速接受如此多的学习任务。考试压力大,学习太累,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越来越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所以,开始旷课逃学,最后辍学。
5.学生评价机制不科学。虽然自2001年起,我省就出台政策,小学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素质综合评价办法;中学实行“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的综合评价考试升学办法。但大部分学校仍然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评价学生,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永远得不到关注和重视,没有成就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6.校园生活单调乏味。不少初中校园生活死寂沉闷,严重压抑了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不少学生反映,整个初中生活无非就是读书、背单词、做作业和考试,这样的学习生活实在太枯燥乏味了。而外面的诱惑又很多,吸引着那些成绩不理想且在学校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走向网吧,染上不良习气,难以自拔,走上“厌学——逃学——辍学”之路。
二、做好初中“控辍保学”工作的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一是校长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现状有直观、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特点,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课程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二是要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严格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课前、课后和节假日的休息娱乐时间。三是学校要结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的特长能够展现,优点能够闪光,以活动促学习、促发展,让健康有益的内容充实学生的生活。四是老师们要转变对学生的态度,削弱成绩评价机制,多角度去看待和考评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要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全面评价学生,并将素质评价成绩与中考挂钩,让学生各方面潜能都得以发挥,全面认识自己,避免因单一的成绩评价机制导致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辍学。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各中小学要加大力度,把控辍的根扎在课堂,一是摒弃满堂灌教学模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我定位,学进去,留下来,发展好。应坚持三个原则,即:喂饱尖子生,针对大众生,关注缓进生,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每天都有收获。同时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让学生完成不同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因学习上的困难产生厌学情绪。三是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在保证执行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既为学生的升学奠定基础,也为将来的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责任意识。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尊重学生人格,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二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多渠道培训教师,使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除三级网络教师培训外,要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农村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4.关注初小衔接,为初中教育打好基础。初中辍学表现在初中,根子在小学,所以控辍保学工作要从小学抓起。一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保证能够与初中所学课程衔接,切不可因小学没有升学压力而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加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升入初中打好基础,为初中学校输送良
好生源。三是让六年级学生提前体验中学的学习生活,使他们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准备。四是初中学校应及时与小学联系,摸清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摆正思想、提升学习动力,克服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小升初转变的关键时期。
5.拓宽德育渠道,尽可能避免初中学生辍学。除开展常规的教育工作外,各学校德育机构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扎实开展家长学校、警校共建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尽量减少因家长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不良行为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二是密切关注问题学生的行为,尤其要关注那些单亲家庭学生及留守儿童,一旦发现有不良倾向和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三是注重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
6.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减轻初中学校辍学压力。办好职业教育是控辍保学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措施之一。一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都认识到职业教育有很好的社会前景、广阔的就业渠道,引导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减轻辍学压力。二是加强对职教招生的政策扶持,明确分流任务,制定奖励及处罚制度;召开调度会,随时掌握各学校分流情况,并将分流情况与校长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三是加强对职教学校的教学指导,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7.开展专项督导,提高学校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是坚持对各中学关于控辍保学工作的专项督导,掌握真实情况;二是严肃学籍管理,促使学校严格履行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分流等手续,最大限度的防止学生隐性流失;三是督导结果全县通报,并纳入对学校、校一把手的年终成绩考评,提高各学校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学校、教师控辍保学的积极性。
对于社会,孩子是建设祖国的栋梁;对于家庭,孩子是他们的唯一,如果因为教育内部原因而使学生过早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作为教育者应该受到良心上的谴责。为此,呼吁首先从教育内部入手,再强化政府行为,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将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
第四篇:钢化玻璃自爆原因及应对策略(范文)
钢化玻璃自爆原因及应对策略
钢化玻璃内部的硫化镍膨胀是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玻璃经钢化处理后,表面层形成压应力。内部板芯层呈张应力,压应力和张应力共同构成一个平衡体。玻璃本身是一种脆性材料,耐压但不耐拉,所以玻璃的大部分破碎是张应力引发的。
第一、控制钢化应力:钢化应力越大,硫化镍结石的临界半径就越小,能引起自爆的结石就越多。显然,钢化应力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这样既可保证钢化碎片颗粒度满足有关标准,也能避免高应力引起的不必要自爆风险。平面应力(钢化均匀度)应越小越好,这样不仅减小自爆风险,而且能提高钢化玻璃的平整度。己发展出无损测定钢化玻璃表面压应力的方法和仪器[6]。目前测定表面应力的方法主要有二种:差量表面折射仪法(Differential Surface Refractometry,简称DSR)和临界角表面偏光仪法(Grazing Angle Surface
Polarimetry,简称 GASP)。DSR应力仪原理是测定因应力引起的玻璃折射率的变化。当一定入射角的光到达玻璃表面时,由于应力双折射的作用,光束会分成两股以不同的临界角反射,借助测微目镜测出二光束之间的距离,即可计算出应力值。
第二、玻璃堆置方式 :均质炉内的玻璃片之间是热空气的对流通道,因此玻璃的堆置方式对于均质处理的质量是极其重要的。首先玻璃的堆置方向应顺应气流方向,不可阻碍空气流股。其次,玻璃片与片之间的空隙须足够大,分隔物不能堵塞空气通道,玻璃片之间至少须有20 mm的间隙,片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对于大片玻璃,玻璃很容易因相互紧贴引起温差过大而破碎。
应对策略:采用半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生产采用与钢化玻璃类似的工艺方法.只是冷却速度较慢.因此其表面应力略小于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在机械强度、抗风压性能、抗冲击性能和抗热震性方面明显优子普通退火玻璃,较适合使用于玻璃幕墙中。半钢化玻璃特性:强度为普通玻璃的2倍;可以有效地抵抗热应力作用.避免玻璃的热炸裂,一旦破裂.半钢化玻璃裂纹全部是延伸到边.其碎片可以保留在框架内而不会坠落;不易发生钢化玻璃的自爆现象;比钢化玻璃具有更好的平整度。
第五篇: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青年自杀行为的原因分析与教育对策 自杀已成为中国15岁至35岁年轻人死亡的首要原因。请看《新世纪周刊》的报道:2012年2月底3月初,短短10天,华南农业大学4人相继跳楼自杀。
2月20日,华农开学的第一天。大约11点,一个男生从实验楼7楼纵身跃下。男,理学05统计专业,原因:7门课4科重修,要求退学,经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家长不允。
两天后,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名约30岁的女性在学校第三教学楼跳楼,当场死亡。根据校方调查,这是一名未婚的农场工人,带全额薪金待岗,对学校分配的工作不满意,精神有问题。
2月27日,凌晨。悲剧第三次重演。是夜,一名资源环境学院三年级龙姓研究生先是割腕,然后从研究生宿舍4号楼的楼顶9楼坠下,当场殒命。这位江西姑娘“家境好、条件好。论文写作、研究任务压力以及相恋6年的男人不受家庭认可,公务员考试成绩不理想。”(悲剧第四次发生,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9楼坠下,当场死亡。这个事件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位风景园林方向植物学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来自深圳,“家境很好。而且公务员考试成绩优秀。”
2013年4月我县民小一名女教师因不能应对家庭矛盾而日服毒自杀,令多少人都为她感到叹息。类似的消息不断。上海一名博士后,参加工作后不久,因厌世而自杀。
网上出现一副悼文,上联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为: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楼楼可跳。横批:空前绝后。
为什么他们年纪轻轻,要自杀呢?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但都没有必要选择绝路。我认为大多数自杀都是因为青少年的心理不健康造成的: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庭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自90年代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他们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都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重负,形成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外,单亲家庭的影响,分数挂帅,盲目攀比等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例如,对于个别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屑,同学鄙视,就形成心理压抑,从而破罐子破摔、无心向学、精神不振。有的还因不善交往,造成心理失调,诱发心理疾病。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孩子们变得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和呵护;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
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
4、现在的年轻人非常自我,活着就是为了自己。一旦自己的欲望、目标实现不了,就觉得生命失去了意义,于是就自杀。
5、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受父母呵护,没有经历挫折,心理十分脆弱。一旦遇到困难,既不向别人倾诉,又不会自我调节,就轻易走上自杀的道路。
6、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看待问题思想观念比较极端、偏激,和社会格格不入,难以包容理解他人,体会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就选择自杀。
这与我们过分娇惯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直接相关。如果,我们注重孝道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对父母要知恩、记恩、感恩、报恩。当他们遇到不如意时,想到父母在期待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未报,有什么理由自杀、有什么权利自杀?我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活着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父母。懂得这些道理,怎么会去自杀。如果,我们对孩子不溺爱,不是处处顺他的意、事事满足他的欲,就会有精神准备对待世上的不如意。当碰到困难时,就会正确对待。有娇惯的因,才会结自杀的果。从这个意义说,父母对孩于的自杀是有责任的。
现在,看一个正面的例子。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报道,一个农村的男孩3岁时被一场大火烧了不成人形。父母为了救他,欠下了一笔债。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场灾难确实是难以承受的。但是他活了下来,小学、中学成绩优秀,还考上了大学。那么,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他呢?
一是自信,大火烧掉了我的肉体,但烧不掉我的思想和智慧。
二是感恩。要报答父母的养育恩,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其中一个细节,这个孩子知道,将来上
大学,必须学会生活自理。他就用失去手掌的手洗衣服,一个上午就洗了一件。母亲流着泪看着他洗,知道孩子走出去必须过这一关。这个孩子遇到巨大的灾难后,不仅不自杀,而且能笑对人生,主要是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给了他人生的教育。活着不仅为自己,而且为他人。
中国的华工在美国修铁路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但活了下来。外国人十分惊讶。这是因为华工想到的是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兄弟,他们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家人。所以,他们有着顽强的精神动力支撑自己活下去。过去的中国人活得很苦、很累、很穷,但活得很充实、很有意义。今天的年经人,生活目的很明确,活着就是为了自己。这没有错。但必须教育他们,一个人活着,不能仅仅为自己,还为了他人。活着为自己,可以很快乐、很萧洒。活着为他人,生命才有意义、有价值。一个人需要自我,更要超越自我。
除了上述方法,家庭、学校、社会等还应该做到:
1、加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从小树立责任观念,做
一个负责任的人。
3、加强珍爱生命的意识教育,树立真确的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