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

时间:2019-05-12 22:1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

第一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

王伟苗

(原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秀水小学 现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学小学部)

摘 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的安排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因此,体育教师要做好备案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游戏,为体育课增添一丝乐趣,同时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整个体育课堂的效率。主要分析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低效行为,并针对这些行为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低效行为分析;解决策略

小学体育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游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一、课前准备不充分

行为表现:上课铃响之后,教师开始让学生集合,集合完毕后,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拿上自己的篮球进行投球训练,但是此时有三个学生跑过来和老师说:“老师,我们没有篮球。”面对这种情况,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到器材室领取三个篮球,然后才能开展本节课的训练互动。

分析原因: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较,体育课有属于自身的特点。要想促使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结束,这就要借助教学器材以及教学场地。教学场地、教学器材以及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在布置场地器材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美观、整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面所提到的教学器材数量不够,主要是由于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准确核实实际上课的学生数量,因此,会出现教学器材短缺此类的状况,这种情况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

具体改进策略:教师要从教学准备工作出发,做好备课工作,比如,准备好场地、准备好器材以及核实好学生的数量等。体育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以及确定器材的数量,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器材的质量进行检查,避免质量差的器材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了促使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核实好器材的质量以及数量。

二、教学重点不突出

行为表现:在篮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投球、传球、接球等练习,最后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比赛。但是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只注重传接球等,忘了老师上课所讲的传球、接球等相关技巧,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今天上了篮球课,却不知道今天在课堂上具体学习到了什么技巧。

分析原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堂的重点,如果教师不注重安排课堂重点,平铺直叙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也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这势必会出现低效的教学行为,让体育课变成了学生打闹玩耍的一节活动课。在上述行为中,教师想要通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掌握打篮球的相关技巧,()但是这种教学行为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

具体改进策略: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要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讲出来,让学生从教学目标认识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然后教师要以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为依据来巧妙地设置教学环节,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上述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投球、传球以及接球等相关技能的掌握。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存在着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更正错误。

三、内容选择不合适

行为表现:当老师要讲解篮球运动中应该掌握的相关技能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组织学生玩“喊数抱团”的预习,当老师报出数字之后,学生立刻分组抱在一起。当游戏结束之后,教师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始训练传球、接球等相关技巧,其实“喊数抱团”游戏与训练传球、接球等技巧已经完全脱节了。

分析原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游戏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游戏教学仅仅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教师所设计的游戏教学要与本堂课所讲解的内容具有联系性,如果课堂上的游戏与本节所讲的内容无关,这样游戏教学是毫无意义的。游戏教学应该与本节教学内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具体改进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游戏,这样既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又让每一位学生更快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四、较差的课堂管理能力

行为表现:在体育课上,教师有时会准备很多器材,比如,排球、羽毛球以及长绳等,然后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与器材练习相关的内容。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所有的学生调动起来,结果还没有等老师宣布,有一部分学生就冲过去抢器材,在抢完器材之后,有的学生自己练习、有的学生合练、有的学生坐在一边聊天,这就导致整个活动场面较为混乱。

分析原因:体育教师要明确自身所面对的主体是正在发展的学生,这些学生需要自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正确引导以及教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具体改进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地位,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五、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行为表现:在上课铃响之后,有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归位,有几个学生还在操场打闹,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比较生气,这就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气氛,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分析原因:众多因素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时候教师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在这些突发情况的影响下,教师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的状况,这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非常不利。

具体改进策略:当教师碰上以上这种情况,要适当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错误行为,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促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低效行为,面对这些低效行为,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整个体育课堂的效率。教师要以体育教学的规律为依据,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积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J].考试周刊,2014(37)。

[2]徐新建。小学体育课堂外显性人际冲突行为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3]吴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3.作者简介:王伟苗,原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秀水小学,现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学小学部支教。

第二篇:常态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

(重点)常态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包括:课堂结构不合理,时间安排不合理,情境创设流于形式,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差,课堂提问太随意,教学内容不分重点、难点,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等。

常态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

常态课是相对于观摩课、示范课而言的,是注重在普通的教学条件下,未经刻意雕琢的按教学计划而进行的课,是原生态的,能完全反应出教师自身的水平。它要求教师在常态课中能够有效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常态课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把观摩课、示范课、评优课等比作年夜饭,那常态课就是家常饭。常态课是教师自己的“作品”,因此具有原始的、不加修饰的、保持本色的特点。课上随意性比较大,讲多少、练什么、讨论多少时间由教师灵活确定。常态课花架子少,都是实实在在的。正如年夜饭一年只有一次,而家常饭天天得吃,年夜饭可以不吃,要活着家常饭不吃不行。要提高学生成绩凭

一、两节示范课、观摩课不行,还得靠常态课。所以说常态课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出现了诸多低效行为。下面就常态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谈一谈认识。

一、课堂结构不合理

如教师一进教室,就检查昨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长逐个汇报,自然,有未完成的,有写糊涂的,有没带来的。教师于是就此事作了批评、小结。这样,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没有进行新

课的学习,错过了最佳时间段,挨批的学生在羞愧、沮丧的情绪中如何愉快地开始新课的学习?这造成了恶性循环——本堂课没上好,作业又完成不了。

再如教师先评讲作业再上课。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上课铃响了,老师拿着一叠作业踩着铃声走进教室。”老师开始了上节课作业的评讲反馈,而讲评的是答得不理想的题目,教师无法确切地一一指出是谁错,总是说:“大部份同学这道题答得很不理想。”大部份学生里有没有我的份?学生带着疑虑,一上课就接受了不指名的批评,如何接着上好课?

改进策略:

一般来说,在课前1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应该利用这段时间讲授新课,而不是检查或讲评作业。而且,讲评作业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特别是那些因做错而挨批的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新课。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

如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预留十分钟让学生完成。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一会儿,最先完成作业的学生或说话,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影响到其他同学。

改进策略:

教师未能考虑到练习安排的合理性。可以同时布置两项作业,如再留一点机动作业,这样,速度快的学生就可以完成第一项作业进行第二项作业的练习。

三、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情境创设的目的有二:一是为教学新课做铺垫,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多数情况下,情境创设只是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只得形式,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改进策略: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情境应该符合客观现实(2)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3)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指向。

四、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差

表现为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差,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和井然的课堂秩序,这与教师从事教学的时间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关系。

改进策略:

(1)非语言线索。对于轻微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暗示手段,比如:利用眼神、声调暗示学生,走到学生身边稍作停留等。

(2)消退策略。有时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注意,所以他人的注意,即使是批评,也会强化这种行为。如果学生想通过课堂问题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视而不见。

(3)转移策略。教师可以让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回答问题,以此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五、课堂提问太随意

表现为没有实际意义的提问太多,没有启发性,不能激发学生的

兴趣,无法促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进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调控课堂的常用手段,所以使用时要讲究技巧:(1)提问的“点”。(2)问题的类型。(3)问题的清晰度。

六、教学内容不分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平平谈谈,从头到尾一个腔调,没有高低起伏,不起激起课堂高潮,分不清重点和非重点。

改进策略: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学习.(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七、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1、对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哪些问题不该合作学习,组织几次合作学习,何时进行,缺乏深思熟虑,主观随意。往往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质量,难度、深度不大。有的问题直白得学生一读就会,一看就懂或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自我解决。

2、学生处于合作状态时,教师盲目地在组间巡视,这里站站,那里看看,无所事事,像一个旁观者。

改进策略:

一是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1)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

(2)在遇到大家都期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

(3)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4)在个体经过充分的自主学习后再进行。

二是教师要担当好课堂教学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合作的进展情况,要揣摩他们的认识心理,体察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地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否定、质疑和补充,不要笼统地提醒学生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而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将学习活动开展起来。

只有把常态课上好,学生才会真正的受益,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所以我们不妨反思:平常上课怎样上好?常态下的好课着力点在哪里?我认为,要上好常态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提高:

合理借鉴优秀课例。现在网络资源丰富,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新颖,教学设计巧妙,训练形式多样,凝结了众人的智慧,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但万万不可生搬硬套。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资源、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实际进行设计的、采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掌握一般教学模式。常态的教学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看似完整,弄不好连起码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常

态的教学需要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语文学科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方法的指导,在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堂好课要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孩子身临其中,主动地探索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重视学习方式指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当然,有些学习内容,还是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提升个人业务素养。古人说得好“功夫在诗外”,要上好常态课它需要教师“拥有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需要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古人有句话:亲其人,信其言。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自然就会喜欢听你的课,这门课程他也就愿意去学,也就能学好。

作为一名教师,要怀揣一颗朝圣者般的虔诚之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仅仅满足于做教材的代言人、教学常规的执行者,更要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假以时日,其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魅力定能喷薄而出。

第三篇:课堂教学12种低效行为

课堂教学12种低效行为

1.讲评课上学生“爬黑板”无目的。

解读:讲评课课前在黑板上公布选择题答案无可厚非,但如果在讲评课中间,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选择题的答案,那就是纯粹为“爬黑板”而“爬黑板”。学生爬黑板,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环节,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评。

这条错误的提出,就是要求老师们明确让学生“爬黑板”的目的,预先确定好“爬黑板”的学生的层次和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好“爬黑板”的预设与生成。

2.课堂上满堂灌、集中讲、集中练,讲练比例失调。

解读:这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三个极端行为,是抵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顾学生学习效果的典型表现。

一堂课连续讲授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讲与练有机结合”是我们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基本要求。事实表明,“有讲有练、边学边练,讲与练有机结合”,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科特点,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有的学科适合讲一条练一题,而有的学科就不能这样,它需要经过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感悟之后才能练,况且,课堂练习也不能只练选择题,应该兼顾各种题型才好。

3.假问题充斥课堂。

解读:那些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回答的问题是假问题;一个90%的学生能很快回答的问题是假问题;那些老师领着学生自问自答式的问题是假问题。假问题充斥的课堂看起来师生互动很活跃,但实质是低效的。因为学生没有经过思维,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假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对问题教学的目的不理解,二是教师备课不充分。

另外,“对不对”、“是不是”对有些老师来说,可能是一种语言习惯,但这种习惯一定要彻底改掉。

4.课堂教学结构松散。

解读:有的老师没有创设教学情境,没有课堂导入,上来就讲,问题与问题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过渡语言,也不给学生揭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罗列;有的老师没有课堂小结,即使有,也只是手指板书提纲重复一番,没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地概括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没有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节课下来,“自主”、“合作”环节貌似有了,老师讲得也少了,训练题目也跟上了,看似什么也不缺了,实际上却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明确、完整的知识结构。

5.片面追求“自主”与“合作”,没有处理好“自主合作”与老师讲授的关系。

解读:有的老师仅仅把“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能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解答。

“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既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应该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或者“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让学生按照这个“目标和标准”去“自主”、“合作”。学生“看看、背背”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前后、左右同学泛泛地“讨论”一番也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我们强调“自主”、“合作”,不是削弱老师的讲授功能,重要问题老师还是应该讲透彻,重要的知识,还得需要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加以概括、归纳,形成有规律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其实,老师也是“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

6.机械地硬性规定主观命题的答案要点。

解读:文科教学中,有的老师在讲评题目或试卷时,将主观性题目的参考答案或者制作在课件上,或者抄在黑板上,或者印发给学生,这些做法本身没有错,但有的老师往往还会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背过。这样做,纯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尤其不利于文科成绩的提高。

对于文科的主观性命题来说,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仅是参考性的,它要求的是主题明确、要点准确,允许学生在基本的答案要点之外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不同的命题者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差异,因而答案的表述也就不会完全一样。因此,在进行文科主观性试题的讲评时,除了要让学生把握该题的主题思想、理解必要的答案要点外,还要指导学生创新,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7.剥夺学生思维,直接将答案呈现给学生。

解读: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担心授课进度,担心课堂秩序,一些重要问题虽然也进行了提问、引导,但还没有经过学生思考回答,或者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老师也不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就迫不及待地将答案讲了出来。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秩序不混乱,但是,它没有帮助学生真正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在这里,老师既是思维的主导,又是思维的主体,唯独不见学生,他丢掉了课堂秩序最关键的东西——课堂思维秩序,因而,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而事实上,老师控制课堂秩序的标准,是看学生的思维秩序是否展开、活跃、有序、有实效。良好的课堂思维秩序,关键在于处理好学生思维的“等待时间”与教学进程的关系。用“真问题”组织教学时,要给学生留足两个“等待时间”。第一等待时间:问题提出后要等待全体学生都能产生思维结果,教师不能用自问自答式的讲解剥夺学生的思维空间;第二等待时间:学生表述思维结果时,老师要耐心倾听,直到学生讲完为止,允许异想天开和稀奇古怪,允许正确与错误并存。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问题的答案逐步趋于完善,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结果强行拉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更不能越俎代庖。两个“等待时间”是课堂教学中老师还给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真正体现。

8.没有掌握学情的讲评。

解读:考完试(包括学生做完练习题),阅完卷,人们习惯上关注分数。学生如此,老师如此,学生家长更是如此。而对于考试中的“失误”和“失分”却往往重视不到位。

考试后的分数固然重要,它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智能的发达水平,而知识的漏洞、技能的缺陷、智力的不足,却体现在成绩之外——“失误”和“失分”上。在检测性考试或诊断性考试结束后,师生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失分”上而不是在“得分”上。统计发现,考试中因失误而失分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每科平均失分在10分以上的学生约占30%,5—10分的约占60%,5分以下的约占10%,不失误的学生基本没有。失误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的学生因审题不缜密,曲解题义而失分;马马虎虎,眼下误、笔下误,眼高手低,“会”而失分;对知识一知半解最终得不出结果或回答不全面而失分;书写潦草、答卷不规范而痛失步骤分或卷面分;还有的是因为对上次考试的“失误”、“失分” 不细研究、没吸取教训而重蹈覆辙,再考再失分,等等。

以上的损失,有学生的原因,亦有老师的原因。对“失”的原因,师生要共同研究,仔细探讨。每次考试后,只要大家都集思于“失”上,就能大大减少以后的“失误”、“失分”,杜绝重复失分现象的再次发生。事实提醒我们,考后工作要重于考试过程。要采取具体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认真地、有区别地、有步骤地认真对待。作为教师,要详细地统计好错题和“失误”、“失分”情况,以及失分人数和失分率等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以引起下段教学的注意。若为班主任,工作量会更大一些,可要求学生对各科进行全面地分析、统计,分析失误的原因,统计失掉的分数,包括单科失多少分,总共失多少分,并且制订出下次考试的目标分数。这样的统计分析,定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失误”、“失分” 感到震憾。

当学生对自己的“失误”、“失分”有了充分的认识后,老师应当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要求:审题不缜密的,平时要在审题时精读细研;会而失分的,要注意在知识掌握的扎实性和牢靠性上下功夫;被扣卷面分的,平时要注意书写训练,加强卷面规范化,等等。也可以举行优秀试卷展评活动,通过让学生 作总结、谈体会等方式达到教育目的。同时,老师还要督促学生建立健全错题本、纠错本等,在每个失误的地方写下点滴体会,并且组织好二次过关考试,以使学生达到“满分卷”。

对于布置学生课后做的习题,老师一定要在全部批阅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提前备课,进行分析、归类、归因,找准讲评的侧重点以及为解决该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等。对于在课堂上随时所做的巩固练习题,老师应该利用提问、访谈、抽查等形式预先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情况,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地、有代表性地讲评、点拨。

9.漠视课堂生成,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课堂教学。

解读: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做题,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对于类似的错误,有的老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就是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备课不充分,即使理由是怕影响教学进度,也是不可原谅的。这样简单的处理方式,既不能给学生解决问题,又浪费了其他学生的时间,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效优质课堂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但不能给学生遗留困惑的问题。对于发生在课堂上的上述现象,老师应该立即抓住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分析成因,找出避免类似错误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既可以使犯错的学生“刻骨铭心”,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警示”,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实上,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来解决问题,避免错误,这也是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最容易“出彩”的地方。

10.课堂提问不规范。

解读:课堂提问要指名道姓,这既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又能使学生感到都有被提问到的可能,全体同学就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准备回答问题。课堂提问不规范的典型表现有:

⑴仓促提问。课堂提问的正确程序应该是:创设情景→教师设问→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就是说,课堂提问时,老师一定要先提出问题,给每个学生都留出思考的空间,然后再找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 问题上有所收获。然而,有的老师是先提问题,后叫学生,这不但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扰乱教学秩序,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为对于被提问的学生来说,突如其来的提问会使他心慌意乱,无法进入思维状态。

⑵强迫提问。课堂提问应该在积极主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提问的学生过于集中,从表面上看,课进行得很顺利,但易被假象所迷惑,许多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将被掩盖(这其实是涉及到受教育的均衡问题)。因此,课堂提问要兼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当学生对提问不能做答时,教师如果强行点名提问,也会将被提问的学生陷于被动难堪的境地,把教学秩序导入混乱。

⑶穷追猛问。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说明其听课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教师应该努力保持学生的这种思维活跃状态,珍惜和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当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时,不可过分苛求学生,不必“还有呢,还有呢?”穷追猛问到底,非得要学生回答得像老师设计的那么圆满不可。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提问其他学生或再启发诱导或自己补充等方法来解决。否则,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以佼佼者的形象站起来,结果以失败者的姿态坐下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发言和交流的积极性。

⑷低级提问。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备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其难易程度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过难或过易都达不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向学生提问思维含量不高的问题或过于简单的问题,不仅无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学生回答之后的点评也要注意改进。有的老师不论学生回答什么,都是“很好”、“不错”,表面看是“拿起了表扬的武器”,但却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思考问题的标准;还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接着提问其他学生再答,使学生无法判断自己回答得准确与否;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一听到学生回答得不对,就立即打断,也不给学生分析错在什么地方。

11.自主学习无的放矢。

解读:“把时间还给学生”,是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有的老师往往以此为借口,在无任何学习要求的前提下,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整堂课读 书、背诵、做练习等,浪费课堂时间。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只是一种教育理念而已。如果将这个理念引申为“只有考上大学,学生才是学得好、老师才是教得好”的话,实在不敢苟同。因为从升学的角度看,确实就是有大量教不会的学生存在嘛!应该承认,人在智力上的差距是要比体力上的差距大得多的。因此,要研究和搞好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与检查反馈也不应该一刀切。在教学中,如果老师没有要求地将课堂放给学生,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适从,无所事事,甚至干脆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哪一阶段给学生,怎么给学生,在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老师该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设计好。在课堂上,我们如果做到了“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用思维的时间开掘思维的空间,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会用“过程”产生知识、形成技能,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才会真正成为智慧形成和生命成长的过程。

除了单元考试外,老师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做练习题。老师应该采用“做题(读书)——检查——讲评(点拨)——巩固”这样分段循环的方法来处理一般的习题课,以便能够更好地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12.关于教师板书和教学语言。

解读:有的老师板书字迹潦草,书写较差,有的老师板书比较随意,不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中看不出这位老师的板书是否有过“设计”,还有的老师在没有导入新课之前,板书提纲就早已写在黑板上了,这势必导致讲课过程中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罗列,问题之间、环节之间缺少过渡语言。

严谨、逻辑、规范、凝练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课堂上要多用引导性、点拨性语言启发学生思维。但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罗嗦、语速过快、带有口头语,甚至还有一些不符合学科特点的语言。

譬如说:提出问题以后,不要轻易地缀上一句:“这个问题很简单。”这首先表明了这位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思维含量不高,是一个比较低级的提问,不仅无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反而还会容易引起反感。

其次,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形成思维惰性,因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多学生就可能不再慎思、深思,削弱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力,甚至干脆不去思考而开了小差,形成课堂气氛的沉闷无语局面。

第三,假如有同学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可能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即使这个同学会回答对了也不能引起共鸣,因为老师有言在先,“这个问题很简单”,回答对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二是假如某个同学回答错了,或者表述得不圆满,那么,这个同学必然心慌意乱,叫苦不叠: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还回答不上来,确实没面子呀!余下的时间他如坐针毡,并决心以后再也不回答这个老师的提问了,以免“上当受骗”。

开滦一中教师五忌讳: 一忌:问“是不是,对不对” 二忌:剥夺“等待时间” 三忌:问“还有呢?还有呢?” 四忌:表面看是“拿起了表扬的武器”,五忌:说:“这个问题很简单”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一门“副课”

相比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科,初中地理的成绩在中考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要小很多,让许多学生认为:“初中地理是一门副课,学好、学差对自己的影响不大,只要学好语、数、外三大科就可以上高中。”在这种错误的理念下,很多学生不重视地理的学习,地理课堂上无心听老师讲课,更有甚者在地理课上学习其他课程,时间一久,这些学生就会对地理知识出现断层现象,越往后他们对地理的学习越没有兴趣。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过于传统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部要求广大教师要不断的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进行创新,以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一时之间还没有彻底改变。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记住的地理知识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在这种错误的理念下部分教师几乎从不按照《初中地理新课标》(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先计划重点、后让学生背、最后检查”成为这些老师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的结果是:时间一长,这些教师丧失了地理教学应有的教学素质,学生对地理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受限,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无从谈起。

二、初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理念

1.教师转变学生的理念。学生认为“初中地理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其实这与教师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没有完全考虑到学习地理学科对其终生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地理学科的考试成绩在中考中占据的比例不大,因此无须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地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时间,多向学生介绍初中地理学科的原因以及学好地理学课对人类,还有对学生本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应该学好每一门课程,而不是仅仅学好语数外三大科。

2.教师转变自身理念。2018年最新《标准》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和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要转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知识目标而不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理念,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目标达成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探索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学习和探究地理打下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如果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授的多好,也无法促进学生知识的进步和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愉快、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将知识讲授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对许多地理知识中蕴含的奥妙具有好奇心和自主探究精神,有了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就会加强,学习地理将不会是他们的包袱。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季风气候》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课前找一些生动形象的气候分布图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上观看相关的地图和地理视频,学生看完这些视频后,学生会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会不由自主的增加,在此基础上,他们会主动思考地理知识和主动探究地理知识,从而为今后自主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三)问题驱动,促进学生多思

许多初中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地理,与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没有提出一些刺激学生思考的问题有关,即问题驱动力不足,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通过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促使学生的思维运转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南北方差异》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比如:“为什么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大?北方冬季和南方冬季有哪些差异?形成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主动查阅课本及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这样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性格上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即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如课前在对“亚洲气候”这一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就需要充分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从而设计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回答的问题,对于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设计简单的问题:说明亚洲气候的分布和类型;对于地理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可以设计出深层次的问题:亚洲气候分布所存在的特点和差异,这些差异从何而来,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等?面对两个难度不同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选择性的探究和讨论,这样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在搞清楚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基础上,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发挥地理教材的优势,在掌握了学生学习差异的条件下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今后探究地理科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五篇: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及应对策略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及应对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没有或很少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那么,不管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也不管学生学得如何辛苦,都叫无效或低效教学。

化学教学内容没有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致教学的无效或低效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努力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包括大量的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结论、化学模型等)上,跳一跳采摘到桃子,而任何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简单强硬地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教学都是无效和低效的。化学教学方式没有体现生本教学理念,导致教学的无效或低效

2.1 讲授的无效或低效:对化学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进行有序、清晰、生动的讲解和分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重要活动,但在现实教学中存在很多无效讲授现象:有的教师讲授的语言不科学、不准确、不贴切,缺乏逻辑性、启发性、开放性,使学生听了教师讲授后云里雾里、模糊不清;有的教师讲授语言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吸引力,用同一种语速、语调、语音持续不断的讲述一个又一个化学事实,这种缺乏感染力的化学课,也就没有学习效率可言了;还有的教师经常会讲授一些与学科教学关系不大的内容,既浪费了宝贵的化学教学时间,也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化学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2.2实验教学的无效或低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中各种形式的化学实验不但能验证化学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是学生探索化学奥妙,培养他们创造精神的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变成无效或低效的实验教学:例如,我们有些化学教师实验准备不充分,没有预先做实验,导致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降低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可信度。有的教师由于实验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安全性,造成实验的危险事故,这不仅会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化学的恐惧心理。有的老师为了教学方便且增加实验的成功率,用多媒体中的化学实验录像代替真实的化学实验,虽然实验结果如愿以偿,但是实验的可信度、现场感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大打折扣。有的化学教师甚至用所谓的“黑板实验”、“讲义实验”代替真实的化学实验,还振振有辞地解释,这种实验教学对付考试效果最好!极大地曲解了实验教学的内涵。有的化学教师做实验前没有介绍清楚实验,学生不知道教师在做什么实验,加了哪些试剂,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等,正当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时,实验已经做完了,也会使实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另外由于演示实验的药品少和仪器小,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除了前排几位学生外,其他的学生都没法完全看清这个实验,实验教学的效果更是无从谈起了。

2.3多媒体教学的无效或低效:现代课堂教学普遍都用到了信息技术,很多化学教师也都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多媒体技术,这样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了许多无效和低效的教学:例如,有的化学教师上课都按多媒体课件的流程来上,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以前的人灌走向了机灌,无形中增加了化学教学的容量和速度,许多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普遍感觉多媒体画面应接不暇,上课像在看电影,课后收效甚微。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样教师的预设就不能很好的生成,教学效果当然也无从谈起。还有的教师每节课都要用课件上课,把那些要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全都在课件上反映出来,而且每天要花好长的时间精心制作多媒体,这种忽视了教学内容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思考的多媒体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的。

化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教学的无效或低效

3.1 无效或低效的教师提问:提问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并由教师作相应评价的教学方式。因此,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学生的习,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在现实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无效提问现象:有些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自己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权利。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或是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明,模棱两可,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回答才算符合题意。有时教师的提问缺乏层次感,提问的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生的正常思考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有时教师的提问不符合科学原理,为了出题目而人为设置的错误化学练习,它虽然说能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但毕竟它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有时教师选择的答题对象不合理,如,让优秀的学生回答比较简单的判断题,使优秀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内在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让相对后进的学生回答高水平的问答题,就会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紧张,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3.2 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价值判断行为。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准确多样的教学评价可以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在现实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评价现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很高,觉得经过自己的辛勤教学,学生一定能回答出自己的提问,一旦少数学生没有如教师所愿,教师就会表现出沮丧和失望,再加上有的学生连布置的作业都没有完成,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激动,甚至大力批评甚至挖苦学生,这样不但教学效果受挫,而且可能增加学生的自卑感,冷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甚至可能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相反有的教师无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何回答,教师也都给予一概的肯定,甚至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明显带有错误时也不给予纠正,还有干脆不理睬就让学生坐下,这种误人子弟的评价势必将课堂教学引入歧途,使得本该是严肃的学术对话变成了毫无目的的聊天,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应对策略:

课堂上提的问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提问的问题要清晰。提的问题一定要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你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2)问题要提的有价值。只有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正确的思考和探究,才能对所学内容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3)问题要有趣味性。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引入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4)问题应具有“大众性”。问题应该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不能仅仅局限提问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5)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就强。(6)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对于回答的不完整的答案要追问或补答。

最好将课堂小测的试题也分层,按星级分层,根据本堂课所讲授的重点和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变型题,一星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二星对于中等学生,三星针对优秀的学生,一星和二星的题目要求所有当堂完成,三星要求优秀学生完成,并且要有时间观念,出的题目量要适中。

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无效和低效的行为,例如:课堂环节衔接的不自然,课堂整体时间的控制不好,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得当等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整堂课的有效性,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总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离真正有效还有一段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堂会变的越来越有生命力和质量!

下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分析及解决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及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及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采用一些教学策略激活课堂,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教师手把手地“教”转向学生主动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

    教学中的低效无效行为

    教学中的低效无效行为 1、备课缺乏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的分析考虑,忽视了班级之间的差异,导致同一节课在平行班教学过程一个样,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差异大,还怪班级学生有问题。......

    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外语组 任利那等 一.选题的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如何避免课堂教学中一些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发生

    如何避免课堂教学中一些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发生,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值得我们英语教师进行分析与思考。 现象一、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脱离主题 细节1 有一次举行英语公开......

    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本文......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透析 初三数学备课组 史东良 陈鑫 王鹏程 初中数学教学的“低效”“无效”通常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包括教材解读不......

    小学英语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改革异彩纷呈,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