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希宏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训练学生良好的常规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训练学生良好的常规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也是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一直把训练学生良好的常规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加强每个学生的常规训练。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交流。
一、狠抓常规训练
1、反复练
作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做到。因此从一开学起,我便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因为孩子年龄毕竟小,因此不能因为错了一次就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2、严要求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
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3、强训练
当对学生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如为了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我按学校的要求说话要轻,走路要轻,不推别班的门,室内不乱喊乱叫,不随地扔垃圾,出操要做到快、静、齐,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虽然刚开始时要花费很多时间,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训练,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提高了。
4、常评价
低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平时细心观察,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我对他们的表扬有时是一种赞许的微笑,有时是一次亲昵的抚摸,有时是一句由衷的赞扬。
5、勤引导
对于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要班主任老师的指引和教育。刚开始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学校的生活,我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教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管理的想法
是目标近一点、范围小一点、内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正面教育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就会马上安静下来。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三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
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学生良好的常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作为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她)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劳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
感到任务的艰巨。,既感到自豪又撰写人:刘希宏
第二篇:2012德育论文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94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初一年级二班班主任田英
近年来,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发现本班的学生性格迥异,各居特点。有的个性内向孤僻,上课从不发言,有的个性粗鲁冲动,下课经常打打闹闹,有的个性自卑,碰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就止步不前,还有些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下问长问短,十分热情„„。面对如此性格纷繁的复杂个体,我深感到在学生性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班集体对其影响是巨大的。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一、创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熏陶学生的良好性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学初始,我班的学生经常因一些琐碎小事导致同学之间的冲突。我从性格因素加以分析:第一,因为性格小气狭隘,容易产生矛盾和“磨擦”;第二,个人主义观念浓厚,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第三,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差,容易冲动。针对诸上的种种原因,我采取了如下的管理措施:
1、当班级成为学生自己的家,班级就如同有了一个集体的生命。
要想让班级成为学生自己的家,首先,每一个孩子不仅对自己要有责任感,也要对班级的进步有责任感,他们在其中可以享受互相帮助和互相关爱的温润的气氛,更愿意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使其更加浓郁。其次,要通过营造班级和睦融洽、民主平等的氛围去熏陶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为此我常常教育学生“班集体是我们的大家庭”,人人应民主平等,团结互爱,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姊妹,要互帮互助。同时,我还充分发挥“表扬和赞许”的作用,尽量多一点表扬、鼓励,少一点批评、责备。因为过多的批评,只会给予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速“性格”的“退化”进程,同时也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生活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引自多萝茜·洛·诺尔特的研究观点)„„。可见,“儿童的个性只有在集体当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最全面的发展;而 一个班集体的性质和特点更是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好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狠抓课堂教学的改革,形成人人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只有当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共同合作学习、劳动之中,才能缔造友情,缔造共同的远景,他们精神的家园才可能交融在一起,使班级成为自己的家,更有益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诱导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
“一把钥匙解一把锁”,一些学生的性格问题必须个别对待,进行个别辅导。我班的曲勇同学,他性格古怪,上课不好好听课,从不举手发言;但是下课后,却“生龙活虎”般捣捣这个,撞撞那个,为了扭转他的个性,我首先在学生中了解,而后与家长沟通,摸清他的个性特点以及成因;最后又无数次找他谈心,逐步敲开他的“心门”,与他交朋友,投其所好,逐渐感化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开始吐露他的“心声”:原来上小学时在一次课堂提问时,因一时答错问题被同学取笑,以后便逐渐减少课堂发言,性格逐渐改变直至今天的状况,学习成绩因此受到影响。针对他的情况,我用很多的事例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地与之沟通,又给他推荐一些优秀读物,让班委多关心、帮助他,最后他变得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开始关心班集体,变成一个人人喜欢的孩子。
4、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待人的礼、谦虚诚恳的性格。
班级德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向善之心,贵在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有德性的生活,它理应悄然无痕地进人学生的心田,正如印度哲学家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撞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变得如此美丽。”如果倡导人人都能做到《老子》所说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班级必然能成为塑造学生良好性格的温床,人人会变得温文尔雅,谦逊高贵,谦虚忍让,又何愁不能养成良好的性格?
又者,培养学生良好礼仪,是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学生相处时能够用真心相待就一定能够培育出真情,勿以“粗言”相待,侍强凌弱。进行礼仪教育,是性格教育的当务之急。我经常利用周一晨会、下午读报课、班会课教育学生:首先,与人相处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做到以“真”待人。要认识到“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是一个人爱心的体现。其次,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做到以礼待人。如经常使用“你好”、“谢谢”、“再见”、“不用客气”、“没关系”、“不要紧”、“对不起”、“见到你真高兴”、“你需要帮助吗”、“请你帮个忙好吗”、“不用谢”等礼貌用语。再次,要杜绝不文明语言。对讲“污言秽语”的同学,能够相互指正,让讲不文明语言的丑陋现象在班级内外逐渐消失,乃至杜绝。
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良好性格。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事事代劳,结果使大部分孩子的性格变得任性、倔强、自大,样样依赖别人,缺乏吃苦和独立精神。在七年级伊始,我本着”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的指导思想,实施了“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机制。让每个学生轮流当“值周班长”,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当家作主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性格和能力,力求“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叶澜语)。”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当你放开扶他的双手,当你给他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机会并相信他们时,你就会发现,他能行。
学生一点点地长大,一点点地由青涩变为成熟;而我们的班级管理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同学们不但学习的劲头很足,而且互帮互助的风气在我们班蔚然成风,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班级的荣誉而不断奋斗。班里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全班也形成了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班集体里,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最充分的、最全面的发展,对其一生将会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班级管理中常规的运用
班级管理中“常规”的运用研究
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前言:
教师在接触一个班级之初,首先要做的,要么是融入这个班级,要么是塑造这个班级。而融入班级和塑造班级的重要的粘合剂就是“班级规则”。所有的团体都是由个体组成,而团体运营下去,所依靠的就是一个个规则。这些规则在日常中发挥作用,保证了班级中各类事务井然有序地运作。一般而言,教师会不自觉依靠日常经验完成对“班级常则”的制定和实施,但这种“不自觉”会导致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掌握不充分,不系统。从而导致有时候对班级管理“无力”,并且可能出现由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因此,本文就班级管理中“常规”的运用为题,结合相关实例解释“常规”的运用规则。
一、班级管理常规
班级管理常规是指学生在教师内日常生活应该知道的,应该遵守的,教师和学生共同适当地处理教室中人、事、物等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套规则。一个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现在从具体的实际的层次上,来看“常规”两个字,一般分为“规则”和“程序”两部分。但在本文,基本模糊了这两者之间的概念,其重点在于“常规”中,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强化的问题的具体化,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来看班级管理中“常规”的具体化。
(一)座位积分制(核心)
一般而言,在班级开始时,可采用公平型、民主型以及“专制”型。在基本确定完座位后,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在班级内部实行积分。凡是对班级有利的行为,都进行加分,凡是对班级有害的行为,都进行减分。在这一段时间过后,班级再根据积分的高低,自由选择位置,当然,班主任有权对学生的座位做出微调。
(二)个人日常行为方面
个人日常行为一般包括不限于以下几种“迟到”、“校服、校卡”、抽烟、打 架等。
举例:
这是我作为实习班主任遇到的问题之一。某天周日晚自修,有两个同学上课时间到了依旧还没有到课室。我遵循惯例询问班干部,为什么这两个学生没有来,是迟到了还是有其他原因?在沟通之后,班干部告诉我,他们就是这样的啦,不用管他们,我已经登记他们迟到了。但是不是登记在学校要求登记的那本册子上。我心里暗暗想,还有这种操作?于是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想着给班主任发信息,问清具体怎么回事。就在我决定巡完一圈教室再给班主任沟通的时候,年级巡班级的老师过来检查班级的考勤情况。之前那个班干部使眼色,想让我跟老师说人到齐了。但我内心心有疑问,于是并没有上前。便由班干部自行面对巡楼老师,巡楼老师并没有发现什么,简单地签了名就走了。但是谁也没想到,巡楼老师在几分钟后杀了个回马枪,回来仔细询问是否有同学到校。我在这时抓住机会马上给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打电话,询问这两个学生的情况,以及汇报现在的基本状况。我向老师提了我的意见,老师觉得可行后我就实施了。
这件事情虽然顺利解决了。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不够了解班级,不了解班级里的一些细节,对班级里一些“常规”不够清楚。事实上,那两个学生迟到是家常便饭,几乎每个礼拜都是他们迟到。而迟到后,由纪律委员在班级规则里记录,进行相应的惩罚,而不是在学校的计分表里记录,由学校惩罚,有种关起门来处理家务事的味道。所以这种“隐藏”的规则,也是我们实习生需要摸清楚的。
迟到:学生在迟到后,由纪律委员记录,如果有异议当场提出,事后无效。纪律委员之后在班群里公布,之后由劳动委员安排第二天的课室或者包干区的值日卫生。
校服、校卡:学校一般要求是需要佩戴的,但有时不会抓的那么严格。教师此时可以跟着学校的要求走,不需要太过于强制。、抽烟: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抽烟的现象是很难杜绝的,即使教育也很难有成效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对这个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首先教师的态度应该严肃地摆在哪里,学生会在这个态度下有所顾忌,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抽烟的频率。在其他的方面也是一样,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三)上课行为规范
上课是班主任眼线之外的一个区域,所以这个区域比较难以控制。例如:
学生小A平常很无精打采,在课堂的表现也总是晕晕欲睡。近期,经常被任课老师投诉上课睡觉。在第一次被投诉的时候,班主任直接在班级里提了这件事情。听说有人在某某某课上睡觉了,我最近是不是在强调不能在课堂上睡觉?在得到同学们的回应之后,班主任与同学们共同商讨接下来应该怎么处理,定下规则,如果有第二次就罚扫地,但是事不过三,第三次被抓到的话就回家反省一周。
很不幸,小A一犯再犯。满了三次之后便根据之前的约定,回家反省一周了。但是小A的回家反省还是有效果的。小A回来之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并且,班级里“课上睡觉”的风气好了很多。大部分学生都有意识知道,上课睡觉是个不好的行为,上课睡觉会被抓。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班级常规”。
由上述例子可以得出。虽然班主任不给班级上课,不会时时刻刻在班级里待着。但是科任教师会代替班主任的职责,会在一定程度上“看”着他们。这需要班主任跟科任教师的有效和及时沟通。
那么在处理课堂常规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与科任老师的无缝连接。其次,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应该多方调查,从同学口中,从老师口中了解课堂的具体情况。在搞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的基础上进行处理,才能做出正确可行有效的决定。
其次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的时候,需要调整一定的预期。例如,一个学生一开始一周迟到一次。在教育后,教师不能天真认为,该生再也不会迟到。而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预期,认为他下次再迟到是一个礼拜后,而不是明天,再再次犯是一个月后。通过降低犯错的频率,来改变学生,也是教育的效果之一。
(四)早读常规
在早读常规中,中职生有其本身的特殊之处。首先,语数英并不是他学习的主要科目,那么早读的内容就比较难确定了,这是疑问之一。其次,既然没有必须要的内容给早读,那么早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早读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读了什么,而在于一个准备阶段。首先,为正式上课做准备,给同学们一个时间进行缓冲,以便于更好地进入到上课的状态。其次,给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时间。班主任几乎只有在这个时间段才能够与学生进行相关的交流,而很多班级任务的下达,班级事务的处理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进行的。最后才是学生学习上的作用。
但即便如此,也要做好关于早读的制度。
第一个要制定的就是领读人制度。确定具体到那一天,由谁带读。第二要做的是早读内容的确定。只要有利于中职生成长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其早读的内容。
例如:
某个周一,我和我的班主任老师一起去开班主任会议。在会议里,科长给每一个班都发了一份《肇庆工贸学校九月违规违纪处理决定》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同学违规违纪的处理的经过和结果。科长要求我们回到班里给班里同学传阅这份材料。
在开完会后,我班主任老师让我看下这份材料里面是否有我们自己班的学生的处理。如果有的话,需要把那一部分隐去以照顾他们的面子。然后让我在检查了之后再把这份文件扫描下来,作为他们这周早读的读物。
班主任老师向我解释,他们这个年纪很少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我给他们看这个,读这个,就是为了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
(五)晚修常规
相对于上课,晚修也是班主任的盲区之一。上课至少还要科任老师一直在“看”着他们,而在晚修,绝大多数靠他们自己保持纪律。
所以教师在日常的管理中,应该有“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长和纪律委员)”的意识。内部的调解和管理比外部的管理更为有力。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发展自己的“眼线”,通过这些“眼线”了解班级的情况,方便后期处理。
案例:
我实习的班级里,共有36个人。晚修时间一个半小时,而在认真学习的只有六七个人。(都在打代码)剩下的发呆,聊天,打电脑游戏,听歌和看电影。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在思考,如何让他们的晚修气氛好一些,更好一些。
从纪律入手,首先把纪律处理好。一开始的时候,我尝试自己管理纪律,但 是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发现,其实班长和纪律委员自己管理纪律也很不错,于是便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然后规范他们的行为。例如,打游戏,是绝对不可以的。学校要求不能用电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但是,我很清楚,他们做不到,也没有那么多作业给他们做。所以我绝对限制就是打电脑游戏。首先跟他们亮明底线,晚自习绝对不能打游戏,如果被抓到,不好意思,第二天值日你们包了吧。起初他们认为,我一个实习老师没那么“多事”,但是当第一个学生被我抓到,并且马上做出了处理后,他们意识到,这个老师是认真的,不是开玩笑的。于是,晚自习玩游戏的风气也弱了很多很多。当然,我在做这件事之前,应该判断,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是否同意我这样做,首先,我没有太过于限制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了他们。这符合我班主任老师一贯的做法,我认为她不会反对。然后需要做相关的事后汇报。及时反馈自己的工作,让班主任老师判断做得是否完善。
最后再增进学习氛围。如何增进呢?这一点是在实习后期,在实习队讨论后才出现的一种,比较可行,有用的思想,即“重视中层学生”。学生是分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主动学习,这个阶段只需要偶尔给相应的指导便可,给他们分配一些注意,但是重点不应该放在这个阶层。第二个阶层是普通阶层,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随大众,及其容易被影响,第二,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第三,人数众多1而这一阶层的学生,我们只要给予相应的重视,指导,他们很容易就会改变自己,而当这一大部分人开始改变之后,第三个阶层,不爱学习,较为极端的阶层也会开始自发做相应的改变。
(六)卫生常规
教师确认主要负责人,由负责人对每次卫生活动进行安排。例如课室大扫除,应该精细到,扫地由谁,拖地又是谁,窗子谁负责,把责任分到个人里。
(七)班委建设 班委建设有三条经验: 第一,留下有用的人。案例:
一般来说,副班的职责是考勤,协助副班做一些班级事务。但是在我实习的那个班级里,副班名存实亡,几乎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而考勤等事务,都交由纪 律委员去做了。另外也有其他实习老师向我抱怨,说,我感觉我们班的某某某班委好像没有事做,该怎么办才好。我就给他说了我们班副班的状况,然后用我班主任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留下有用的人。我们的班级不一定需要一个完整的班委,只要班级事务都有人做就可以了。负责到人,就像一个机器的两个模块整合成了一个模块,机器照样运转。
第二,人人都有事做。
班级是大家的,不是班委的。所以班级事务应该是大家的,班委可以挑大头,但有些零碎的事务可以分派到个人里。就比如,投影仪,专门由一个人来负责。在我们班,有个男孩子对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特别熟悉,所以班主任就指定他来作为投影仪电脑的主要负责人,当老师需要使用到电脑投影仪时,就由这个男同学来负责打开。
当我们把班级的事务尽量分配到每一个人,尽可能让每一人都为班级体付出。当他们付出得越多,他们对班级就越有感情,这个班级也就越发团结。
第三,不分职位,做了再说。
这一条应用于一个班级开始建设班委团子的时候。具体操作是,首先在新的班级体里选取一定的人,进入班级管理小组,但是不指定每个人所具体的岗位,而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或者两周一个月的定额时间里,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他们分派任务。而在班主任能够确认他们所能承担的职责的时候,就确定具体的班委。
第四,只能我炒你,你不能撂挑子。
这一条是我班主任老师给我强调的。因为中职的学生们还没有很强的责任感,也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很撂挑子。所以我们在组建班委之前,就要与他们签订“只能我炒你,你不能撂挑子”的协议。当然,如果有人确实是不想做,软硬都吃不进的情况下,也只能放弃。
(八)其他活动
所谓的其他活动,是指在班级运作的过程中,学生老师可能参与到的活动。例如,竞赛活动、运动会、班级活动策划等等。
凡是在这些活动中,为班级出力的,表现优异的,都可以进行加分。在一定的程度上,鼓励支持了同学们积极参加课外的锻炼活动,丰富了业余生活,增长了知识。
二、教学管理常规
在上一节中,本文有提到班主任应该如何利用规则进行课堂管理。但课堂终究不是班主任的课堂,而是科任老师的课堂。所以本文,也谈下“规则”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流程基本一样。用几个例子来解释: 手机问题:
在我实习的学校,同学们上课一般都要求上交手机。但这个规定有时候很难实施,学生认为,老师在强迫他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不理解,上交手机的必要性,所以会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我的教学指导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说明原因,我为什么要你们交手机?不是我要你们交手机啊同学们,是学校要求你们交,如果老师不监督被学校发现了的话,是会扣老师工资的啊。所以你们不能怪我,我得监督你们交手机。但是,学校为什么会让你们交手机呢?学校闲的发慌,没事做吗?当然不是。试想,如果学校不要求交手机的话,你们下面玩手机的有多少个?听课的又多少个?所以学校,也是为了你们的学习,才做出这个规定的。那么既然有这个规定,规定得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就要遵守对不对?(这时候开始共同制定规则。)所以我们上课必须要上交手机,如果不交,那么不能被我抓到,被我抓到会怎么样呢?。。(此处省略惩罚。)
同时这里也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上交手机这件事及其容易引起冲突,而在中职学校,很多同学都不像表面上这么“平静”,你永远不知道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情来。(近期,有很多学生刺伤老师的事件。)所以,如果有同学不愿意遵守规则,而且态度比较强硬。那么也不需要对他硬碰硬,交由班主任处理便可。
上课说话:
在实习学校实习的时候,我担任的是《网页设计》这门课的老师。课程属于实践类,每次的课都能够做出一个成果。学生的学习热情高,相对比较配合。但也有些小毛病,例如上课经常说话,睡觉等。
在这里我们先来谈下关于上课说话的问题。
一开始我的处理方法比较简单粗暴,直接提示同学,或者突然沉默,给讲话的几个同学施加压力。但是这个的效果时短暂的,需要不断不断地加强才有用。后来偶然间,我对这个问题与同学们“开诚布公”地长谈了下,之后这个问题就有更好的效果了。以下是对话。
“同学们,都安静下。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我上课的时候,保持相应的安静。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呢?因为,一个人说话,那么就有一个人听不到我的课,然后在后面练习的时候,我就要重复一次,同理,两个人说话,我就得重复两次,三个人,我就得重复三次对不多,那我们一个班,四五十个人,我能重复四五十次没有必要的话吗?就算我可以,我的嗓子也受不了啊对不对同学们。(此处注意取得同学们的同理心)所以老师要求大家,在老师讲话的时候,大家用些心去听,那老师重复的次数就少一些。当然老师也尽量让我的课有趣,生动,活泼一些好不?”
我发现在取得他们的同理心之后,同学们的配合度明显更高,上课的纪律也及其容易管理。
三、总结
总的来说,常规的运用分三部分。
第一,制定规则,切记霸权主义,要得到学生的认可。相当于签订合同,只有双方都签字了的才作数。当然如何让学生同意,这就要靠老师自己支招了。毕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二,执行规则,切记虎头蛇尾,注意强化。规则制定出来,而不执行的话,那只能成为一句话,而不算规则。而执行,才是规则存在的意义。在规则刚刚出炉的时候,还热乎着,就得赶紧趁热打铁,才能成型。之后还需要不断地锻打,锤炼。当然,法外有人情,规则并不是死的,而是活的。灵活执行规则,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第三,完善规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是所有的规则一开始就是完善的,它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缺点,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才能让规则发挥它应有的最好的作用。
第四篇:班级管理中的常规的培养(定稿)
班级管理中的常规的培养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终身受益;反之,则将终身受害。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即:超早性:人的习惯萌发于早期,从小开始培养,容易形成好习惯。渐进性 :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渐积累,逐渐定型。反复性:幼儿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表现不稳定。影响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它们以不同侧面、各种渠道复合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师,应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法。
一、班级管理中的常规的培养的有效方法。
1.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寓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之中,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范型,引导幼儿模仿。通俗地讲,就是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榜样示范法的榜样可以有以下几种:(1)以教师等成人为榜样,模仿其言行,(其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榜样,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2)以稍大的幼儿为榜样;(3)同班幼儿互相学习。
2.文学作品法。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我们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故事、图片、木偶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
3.游戏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1)教学游戏.例如,“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各种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标记图做朋友,并贴在茶杯和毛巾架上,使幼儿很快的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2)创造性游戏.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4.音乐法。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5.行为练习法。目的: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转化为良好的习惯。(1)自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例如,在教幼儿叠衣服的方法和顺序后,可以马上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叠衣服比赛,看谁叠得快,叠得整齐。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幼儿反复练习。在期初我们制定班级活动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制定一些活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特征开展小型分散多样的活动。(2)特意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例如,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都脱例如衣服,教师随机创设了一个把脱下来的衣服乱七八糟堆放在一起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从而体验不愉快的情绪,然后去动手收拾整理,让幼儿体验愉快的情绪,这种对比鲜明的情绪,将促使幼儿自觉地把脱下的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固定的地方。行为练习可以渗透到游戏中。例如,手工区给幼儿提供布,来训练幼儿扣纽扣的技能。
6.及时补强法。补强法是美国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的。他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多伯森认为,如果要让补强发挥最大作用,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表扬,如果时间拖的太久,补强的作用会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
及时补强法补强的类型:
(1)物质。例如:小粘贴(可以怎样运用小粘贴?)“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粘贴。以前在评比小粘贴时,我总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粘贴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粘贴,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粘贴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粘贴,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粘贴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这种奖励适合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但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孩子们的荣誉感增强了,还可建议利用一些职务的奖励、表现的机会等。如成为小组长、竞选小班长等,以及为集体服务的机会等。
(2)精神。例如:微笑、亲抚等。幼儿第一次把衣服扣子扣对了,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肯定和赞许“你真能干,做得真好,希望你明天也能这样。”
7.随机教育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涵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即使实施随机教育。随机教育的类型有:(1)集体教育。例如,四月到七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和幼儿说说关于手足口病的的事。(利用晨间谈话、放学前5分钟的交流等)(2)个别教育。例如,有个孩子因为挖鼻子出血了,老师告诉幼儿鼻子的作用以及挖鼻子的危害,告诉幼儿以后鼻子发痒的时候该怎么办。这样教师利用这一情况让幼儿接受了一次很实效的健康教育。
8.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
生活常规的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领域,因此,教师可将生活常规的内容通过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付诸实施。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生活常规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例如,让幼儿懂得保护牙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老师设计健康活动《小熊学刷牙》,通过故事《小熊学刷牙》、出示牙齿模型,再进行实际练习,不仅让幼儿明白道理,还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9.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
教师的肯定评价的作用: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以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行为水平。同时,教师要对已建立的生活常规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例如,洗手的习惯。从小班刚如园教师就开始要求,到了大班依然不能放松要求,做到经常检查、监督。对于个别随便的幼儿要给予个别帮助,对坚持要求洗手的幼儿要给予表扬鼓励。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常规培养是老师们工作的重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所以班级常规也有所不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经历,我认为在常规培养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共同配合,要求一致:三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办法,然后三个人一起来维护执行,让孩子们形成习惯,不要有空子可钻。最忌讳这位老师严,那位教师松,好不容易有点成效了,那位老师一带班,孩子又松散起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根据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常规培养是一件辛苦又繁琐的事情,一旦确定方案,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要求培养,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形成了常规,再带起来就容易省心多了。切忌随着自己的性子,想起来使劲抓,累了不高兴了就放松要求,这样就会前功尽弃。
3.积极鼓励,不说反话:对孩子的表现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用正面语言去提示要求,切忌说反话,给孩子错误的信号。比如“看谁没坐好”、“还在那里乱动”、“手不要动墙上的东西”、“小手再不放好就不要你了”。本来孩子没想起来去乱动,你这一说反倒成了提醒。再就是说些不能兑现的话语,只会让孩子觉得无所谓,反正老师也不会拿我怎么样。
4.关注全体,兼顾个别:组织纪律只要是大部分孩子能够做好就不要再去强调,对待个别孩子用眼神或动作去提醒即可,可以走到他的身边,可以和他对视一下引起注意,常规培养有时“无声胜有声”。切忌当着全体孩子的面不停地叨叨,一定要等所有的孩子都按要求整齐划一才肯罢休。其实这样是不可能做到的,当你说这个时那个又烦了,所以不要太斤斤计较,他们毕竟是孩子。
常规培养是一件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事业,老师们一定要有耐心,有智慧,千万不要动气动手来解决。只要我们心中有爱,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会理解我们的意思,会和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常规培养好的班级,孩子和老师能够做到心领神会,老师的眼神、动作、手势、一段音乐、一个节奏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按要求去完成,这样的境界是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努力、加油,共同做好常规培养。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重在常规训练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重在常规训练
中国有句古话:“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行为习惯的好坏将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小学低年级又是形成优良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就需要一年级班主任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家庭步入学校、从幼儿成为学生的转化,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事了多年的低段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下面,我结合多年来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一年级班级管理中重视常规训练的教育。
一、刚入学时,学生现状。
学生刚入学时,他们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经常在你上了大半节课时,咚、咚、咚敲开教室门,旁若无人地走进教室;他们没有严格的学习观念,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什么时候翻开课本,翻到什么地方,作业交给谁,他们相互可能都不知道姓名;他们没有严格的课堂纪律观念,他们可能在你上课时突然走下座位,突然大叫一声,也或者突然说要上厕所,甚至要你准备好他上厕所的手纸;他们不知道课间怎样安全地活动,他们满学校地疯跑、追打又总是弄得全身是伤;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的纸片到处都是„„
二、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从学前班到一年级的新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班主任花大力气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①预备铃声响要把下节课用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左上角。②上课不准随便说话,有问题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说。也不准随意下座位③上课坐直,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④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⑤写字姿势要正确等等。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巩固和训练逐渐形成。为此,刚开学,我就用晨会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知道,早上来了要读书。上课有事要举手报告。上下课要起立,敬礼。中午来校先看书,保持教室安静。出操、上下学排队做到快、静、齐。要求学生课下做有意义的活动,不追跑打闹,不打架不骂人。会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往地上扔废弃物,保持校园的整洁。拾到东西主动交给老师。要爱护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不损害花草树木等等。我会通过及时提醒,定时每周班会检查,不定时的小组评比,小干部监督等多种形式,促进好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就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三、常抓不懈,使学生的良习长期保持。
1.一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总是管不住自己,一下子给学生定下了这么多的规矩,他们还不能够完全适应,这就需要老师多提醒,常抓不懈。我班有五、六名学生上课动作特别多,老师讲的内容一概不知道,所以,每节课我都要提醒他们好几次,并且多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使之集中精力。教学设计上多下一些功夫,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要注意学生座位变化,对于那些爱搞小动作的学生,把他们调到前排来,或者让他们和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一起,便于教师的管理。
2.抓典型,促进步。一年级小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如:在课堂上,谁做得好,我就抓住机会对他进行表扬,其他学生立刻就像他学习。又如:我班的刘琦拾到了1元钱,主动交给了老师。我当众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板报上的光荣榜上表扬他,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做拾金不昧的好儿童。以后,同学们捡到东西都主动交给老师。
四、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我教育学生明确集体主义观念,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团结温暖的集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反之,不利于我们茁壮成长。我们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一员,班级体的好坏,是由每个同学决定的。我充分利用学校值日生的评价得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全班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体,如果班里的一位同学违反了其中的某一项,那么我们班级就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全班同学都在为班级体的荣誉积极地努力着,关注这一天取得的成绩,一旦因为谁使班里丢了分数,全班学生都会对他进行指责。优异的成绩需要团结的力量,需要顾全大局,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一句话,少不了“凝聚力”。是的,只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班才会得高分。
组织开展了 “手拉手”活动,号召大家要互相帮助,谁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都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活动中让学生感到生活在这个集体中都感到温暖,为这个集体感到自豪。学习感到很困难的,我让班里几名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多多帮助他,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有进步。
五、培养优秀小班干部,协助教师管理班级。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一个优秀的班级往往都有一群得力的班干部在积极配合着班主任的工作。开学后,我就留心观察同学们的表现,选出学习比较好的,有责任心的,有组织才能的,关心集体的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对他们进行工作指导后,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锻炼自己,并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我班的小干部在每天的上下午站队,课间纪律管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利用评价功能,激励学生。
要想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只靠老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评价功能,激励学生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也是关系到学校全局的大事。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的热忱,努力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佳手段,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七、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低年级孩子,稚嫩又可爱,是家长的心头肉,掌中宝,所以,要管理好低年级班级,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尤显重要。有了家长的信任,平时的日常管理不仅能做到令行禁止,还可事倍功半。因此,我充分利用“家校通”和家长进行联系,每天至少给家长发一个家校通,一学期下来,和每位家长至少联系几百回。
总之,一年级学生犹如船只正待启航,良好的养成就是他们奋力远航的桨,常规教育就是他们顺利远行的帆。一年级学生的常规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只有班主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抓常规,孩子们才会像春笋一样快乐拔节,我们的班级管理才会更加完善,才会成为真正优秀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