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家长必读:暑期要帮孩子转换“角色”
新生家长必读:暑期要帮孩子转换“角色”
每年开学后,新生的家长都会有一种担心:害怕孩子在新的学期里不适应,而导致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家长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和‘培养信心’。”一位教育工作者表示,对家长来说,及早学会和做到角色的及时转换,对孩子的成长及学习适应最有好处。尤其是暑期里,家长要有意而为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能力,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学期里的新角色。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初一新生 家长要对上初中的孩子学会“放手”
“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转变观念。”联大教育集团初中部教学主管龚秋生说。据他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学习上依靠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老师和家长就好像是“保姆”。但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自主意识正在加强,如果家长还是像孩子在小学时那样,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习。因此,家长对上初中的孩子要学着适当放手。
龚老师说,家长这时要学会“外松内紧”。放手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在新学期开始前就要试着慢慢地一点点放手。
“家长要鼓励孩子该自己独立学习了,同时试着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独立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龚老师说,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开学后的学习状态。采访中,很多的家长担心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无论是学习方式和科目等发生极大变化。稍有不慎,学习成绩就下降很快。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难度增大,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较大,而学习方式也从小学老师的督促型变成了主动学习型。”红旗数学辅导机构的赵红旗说,家长要提前讲清这些现象,让孩子心里有准备。
他表示,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为孩子提前做些知识和心理铺垫。知识方面可让孩子提前预习新学课本,也可报衔接辅导班。心理方面,给孩子讲讲初中与小学的不同,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快地适应这种新生活。同时,在开学后及时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免问题积累越来越多。
高一新生
家长提醒孩子增加“抗压”能力
从初中进入高中,这个跨越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许多学生进入新高一后,由于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状态,成绩直线下滑,慢慢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赵红旗看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在家长主要做好两方面:一是在暑期就要让孩子放松有度。告诉孩子开学后就要上高中了,高中学习生活将比初中忙碌紧张的多,主要是学科内容的难度增加,另外就是责任的增大。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个准备,同时做好“应战”高中生活的准备。
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规划好开学前的调整,即把心收回来,不能让孩子处于完全放松状态,这样在新学期开始后是很难把心思收回来的。家长可及时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比如按照中学的作息时间来要求孩子,让孩子慢慢适应。
“家长提醒孩子增加‘抗压’能力。在新高一开学前后,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高中学习将非常辛苦,要做好吃苦准备。”捷登教育的杨老师说,从初中到高中,知识难度又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因此,升入高一,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这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学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
[微博]意识,做好承受压力、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所以,家长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只有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学习,你才能赢得一个好的未来。别人能做到的,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第二篇:教学中要转换角色
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无差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有认知的交流,更要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第三篇:准爸爸要做好角色的转换
准爸爸要做好角色的转换
从夫妻二人到三口之家,整个家庭成员的角色都会发生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作为准爸爸,当妻子怀孕以后,除了要担当起整个家庭的责任之外,还要对怀孕的妻子倍加宽容疼爱,容忍妻子因为怀孕而出现的情绪起伏变化,多体谅而不是抱怨更不能争吵厮打。妻子怀孕之后,准爸爸要承担起家里火部分的家务劳动,以减轻妻子的疲劳。生活中有很多细小琐碎的事情,可能在以前这些事情不会引起多数男性的关注,但自从成为一名准爸爸后,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细心应对各种琐碎的家庭事务。
作为准妈妈,必须要懂得,从怀孕那一刻开始你的责任就随之而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挑剔了,一切行为要以肚子里的宝宝健康为前提。而且随着怀孕,准妈妈的身材也会发生改变,尤其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一定要做好身材改变到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堪的心理准备。
此外,准妈妈在怀孕期间通常会得到全家的关注,而生产过后全家的关注点必然会转移到宝宝身上,这个时候的新手妈妈们一定要避免一种失落、甚至是嫉妒的心理,要从积极层面上去理解这种变化:孩子是很脆弱的,必然会受到大家的集中关注,这也是为了孩子好。
最后,准爸爸和准妈妈在宝宝未出生前,就要学习做好准备照料宝宝的日常事务,如给婴儿洗澡、换尿布、洗奶瓶等,只有对这些琐事有了事先的熟悉和良好的心理准备,才不至于在宝宝出生之后,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
linlisoso.com daiy14121dfc
第四篇:家长如何帮孩子学写作文
家长如何帮孩子学写作文
文:畅儿妈妈
爸爸的烦恼对你的博文《写好考试作文 妈妈教你三招》发表评论: 2010-12-25 18:06:12
“正在学习该如何引导孩子写作,知道肯定是一条很长的、不平坦的路,但作为父亲,还是必须承担起这项任务,靠老师是行不通的,感觉学校的老师只是个摘桃子的猴子。学生的成绩,有多少是老师手把手教的呢?阅读和写作,感觉学校的老师并没起到引导和教练的作用,所以家长才那么的累。”
再看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评论:
“我是小学老师,最讨厌的事就是改作文。但写不写不是老师说了算的,老师也很无奈。如果作文不是必考的内容,让孩子自由的说自由的写,效果会好很多,会有鲜活的文字,有趣的事例,独特的思想。但现在老师和学生都被束缚得死死的。你看学生学不好作文,那么多的人不是都把棒子打在老师身上吗?作为老师,很无语!”
家长有家长的担忧,老师有老师的难处,但不管怎么说,想把写作的任务都放在老师那里,是件不靠谱的事。一不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具备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二是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哪位语文老师能把阅读国内外名著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本上的三十多篇课文都要嚼碎了喂给学生,每一节阅读课充满了逻辑的理性的客观的分析,对每一篇作品都有明晰、确定的理解,把完好的一篇作品剖析得肢离破碎。记得有人说过,语文老师带学生认识猪,不是让学生看一头猪,而是把猪肉剁成肉馅,再包成饺子做成丸子喂给学生,告诉他们这就是猪。三是语文老师教的作文是考试作文,高分是首要任务,所以有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
我曾做过十年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一位十岁的五年级学生的妈妈,写作文这事还真让人不轻松。
回顾畅儿小学的这五年,我感觉一二年级是我们最成功的两年。一二年级学校没有作文,老师没有任何要求。我们常根据季节、环境、事情,有时间写写、说说、记记,畅儿或口头表达,或汉字拼音一起写,不知不觉也写了几千字吧(见博文分类里的“畅儿之读书写作”)。我甚至认为畅儿有写作方面的天赋,从来不曾有过没的写、不想写的情绪。这样到了三年级,开始有了正了八经的作文课,这样有什么写什么的作文得不了分。我最清楚地记得一次单元测试的作文,要求有几个提示的问题,畅儿的作文就是回答问题:1.2.3.4.这样写的。显然畅儿不会写命题作文,之后又有几次跑题现象。而同时,畅儿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文,写的都是写有情趣的小事。三年级是转折点,一方面考试作文得不到高分,另一方面开始发表作文。四年级,是畅儿作文大丰收的一年,有数篇作文发表,同时我也看到了这样的弊端:畅儿错误地认为发表几篇作文就了不起,内心开始浮躁,所以之后的作文我不再帮助投稿。五年级,畅儿的作文平平,原来露出的写作方面的兴趣也日渐消失,疲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这半年没写出几篇好作文。
作为家长,怎样帮孩子学写作文?
一、信任和耐心最重要。
肖复兴说,家长应该是陪着孩子一起走过来的,孩子从你那里得到帮助,信任你,才会给你看。在看的过程中,不要老打击他。家长的信任和耐心最重要,要容忍孩子,多反思自己。
我崇拜肖复兴,买来他的书《我教儿子写作文》照葫芦画瓢指导畅儿。
二、体验比指导重要。
很多家长说,我们不会指导孩子写作文,每次一布置作文,全家人都帮着在一大撂作文书上找范文。然后改头换面地抄写过,以应付学校要求的作文。这样做有用吗?下次还要抄,下下次还要抄,什么时候才能自己写?当抄作文成为一种习惯,哪个孩子还愿意写作文?
我觉得带孩子去体验、观察,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素材的过程最重要。老师布置过环保方面的作文,我就带畅儿沿着护城河走一圈,哪儿的水清澈,为什么,哪儿垃圾成山,原因是什么。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写。这周,老师要求看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写观后感。畅爸下载了《闪闪红星》,陪畅儿看完,此刻畅儿正在写。我一直主张写前要多交流写什么怎么写,写后也可以指点哪儿好哪儿不好,写的过程家长要离开,由孩子独立完成。
三、日记札记坚持写。日记写自己的事,札记可写读书收获等,这一年畅儿书读得多,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的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和技巧自然渐有提高。我讲阅读为写作基础,其意在此。”我盼望畅儿的大量阅读真像叶老一样“自然渐有提高”。日记写得少,一是作业很多,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就没剩下多少时间了,再看会书,读英语,稍微一放松,就得睡觉了。二是做妈妈黔驴技穷,没什么高招吸引畅儿。三是没真正培养起写日记的兴趣。时间少是借口,为什么畅儿一回家就拿起书来读?吃饭叫三遍还爱不释手?时间总愿意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还要再拾起这个笨法子,多读多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长短可以不限,灵感如喷泉,就多记下一些。灵感只一点,就只记几个字或一两句话。不管记多记少,都可以,就是不能不记。畅儿,加油!
四、不能指导就说好。不是所有家长都有时间有心情有能力指导孩子的作文的,如果不能指导就说好。我是从畅儿学国画的事情中得出的这条经验。其他方面我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画画方面我一窍不通,我就绝不能不懂装懂,让孩子来讲给我们听,我们最常用的评价就是:好,很好,真让我没想到,老师怎么表扬你的?这样的鼓励用在哪方面也合适。
一直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博友“爸爸的烦恼”的评论引发出的这篇博文,希望能再一次激发我们的热情,帮孩子学写作文,任重而道远,加油。
如何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
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第五篇: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
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大全(2013-04-10 21:38:43)
转载▼
标签:分类: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转载
原文地址: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大全作者:广大教育
案例篇
不要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当孩子在上学后被发现上课不注意听讲,写作业心不在焉的时候常常会被贴上不专注的标签,然后家长到处寻求“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法宝。殊不知专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
破坏就在不经意间
镜头1:4岁的乐乐正在地板上专心地拼积木,他把积木堆起来,然后哗地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一脸专注,推的时候满脸兴奋„„奶奶一会儿过来:“宝贝该喝水了。”一会儿:“宝贝,你饿不饿?”然后爸爸凑过来了:“乖,不要总是推倒嘛,来,我们盖个结实的大高楼!”爸爸边说边拿起积木动手。谁知乐乐:“我不嘛,我不嘛!”本来玩的好好的孩子发起飙来„„
点评: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写作业一点都坐不住,一会吃东西,一会摆弄小汽车,一会又去偷看电视,怎么就不能安生地把作业写完呢?
看了乐乐的故事就该知道原因了!当孩子专注地玩的时候,如果看护人不去一再干扰,而是让他专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
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想投入去做的一项“工作”。
镜头2:动物园猴山周围,围着很多的游客,一个5岁的小男孩兴致勃勃地在看里面爬高跃低的小猴子。一旁的爸爸说:“走了走了,还要看老虎、狮子呢!要不然就看不完了。”小家伙不为所动:“看猴子,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还会用矿泉水瓶喝水呢!爸爸,猴子也有手,对不对?”爸爸一边敷衍一边又开始催:“快走了,这有什么好看,看了半个小时还不过瘾!”
点评:
有位育儿专家曾经说过:你不要小瞧孩子,孩子具备科学家的品质。一个5岁多的孩子可以看猴子看半个小时,一个2虽多的孩子可以看河马看半个小时,这不但正常,而且可喜。当孩子专注于看,专注于观察的时候,家长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孩子蓬勃的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孩子尽情享受专注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保护需要无限耐心
镜头1:火车上,一个2岁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将手中的饮料瓶砸向地面,妈妈捡起来给她,他又砸,持续了很久。周围的成人都感觉心烦和焦躁,妈妈也准备斥责她了。这时,中铺上一个10岁的男孩,伸出头对孩子的妈妈说:“阿姨,他想学猴子,像砸坚果一样把瓶盖砸开。“妈妈捡起瓶子问小孩子:“你是想把瓶盖打开吗?”小孩子认真地点点头。所有的大人顿感释然,释然中带着惊奇。
点评:
相对于30岁的成年人,10岁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这个两岁小孩子的世界。如果没有大孩子的提醒,这个2岁多的小孩子,可能会继续砸下去,直到她认为这个方法不能帮她打开瓶盖时,才会换另外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眼睛不会去观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会想到她是否打扰了别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在高度地专注于如何才能打开瓶盖。但是如果没有大男孩诠释他的这个行为,专注的小孩自己可能受到干涉,因为大家感觉到她在胡闹。
这样的情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看到。在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专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备的一种品质。家长越有耐心,越乐于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专注力就可以越完善地得到保全。
镜头2:3岁的琪琪,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堆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他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观察他的老师便数了数他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遍。所幸的是,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琪琪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
点评:
琪琪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专家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充满了喜悦和满足。琪琪其实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然而,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这时候老师不去干扰,让孩子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长期这样,他每做一件事情都会非常专注的。
分析篇
偷走孩子专注力的5大凶手
凶手1:生活太多干扰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现在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干扰,比如随时会响起来的手多得数不清的电视节目等,这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却也减少了孩子之间的人际互动,同时也不利于孩子专心学习。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就一代不如一代。
凶手2:先天气质
如果孩子本身特质就是属于坚持度、注意力低的情况,相应的专注力也会比较低。
凶手3:刺激过多
现代孩子受到的刺激比较多,所以选择也很多。当孩子觉得眼前的玩具或事物缺乏吸引力的时候,或是对所进行的活动有挫折感时,就很容易找其他东西来替代,而不是专注于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凶手4:过度宠爱
如今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所以家长的宠爱就更多地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处处都帮她打理好一切,学习的机会减少,专注力的培养就更加困难。
凶手5:大肌肉活动不足
孩子心中明明想要骑车、滑滑梯,父母却一直要孩子画画、玩拼图,造成孩子大肌肉活动不足,专注力集中的情况就会很差。
策略篇
训练孩子专注力的5个关键点
你知道嘛?很多孩子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落后,研究发现,注意力障碍是造成他们学习障碍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所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可以预防孩子将来出现学习困难。
耐心专注的好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意识性,通俗地说,就是下面的5个“点”。
关键1:专注的时间久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稳定性,是对同一对象所能坚持的注意时间,时间持续越长,注意力的稳定性越强。
方法1:每次延长一点点
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看他的注意力能集中几分钟,作为初始状况记录下来,下一次讲故事延长一两秒(分钟),如果他能坚持听下来,就给她一个小奖励(如一张小贴画),这种情况稳定以后,父母接着适当延长时间。做游戏、画画等也可以这样训练孩子。
方法2:孩子游戏,请勿打扰
如果孩子正在专注地玩耍和游戏,这正是他们自主发展耐心专注习惯的过程,成人要把它当成严肃的工作来尊重,不要轻易地打断他们。例如孩子玩沙、玩水、玩土通常很专注,大人只要在旁边保证孩子必要的健康和安全就行,随随他们玩个够,不要怕不卫生而打断和组织他们。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耐心专注习惯将会健康地成长。
关键2:专注的范围宽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广度,是在同一时间里所能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数量越多,孩子注意的范围越宽大,如果孩子的注意范围狭窄,就只能注意某一事物,不能再注意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方法1:闭上眼睛想一想
在孩子的桌子上摆放6件玩具和生活用品(根据孩子的情况最初也可以少一些),例如笔、书、手绢、勺子、杯子、手机,让孩子边看边说桌子上有什么物品,然后让她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见了多少件物品,此后可以逐渐增加物品数量。经常玩这样的游戏可以拓展孩子的注意范围。
方法2:大相似,小不同
到书店购买类似的书,例如一幅图片上有太阳、小鸟、小河、柳树和鸭子,另一幅图片类似,河里却多出了一条鱼,让孩子仔细看完前一幅,再看后一幅,问他两幅图片有哪些不同,但不准翻书。这对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是良好的训练。
关键3:专注的调节快一点
孩子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固然是可贵的,但是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一件接着一件地完成,这就需要孩子的注意力能灵活地转移。父母和老师在一定时间内布置任务的多少和这些人物之间的联系性,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当孩子不能按成人的要求去做时。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孩子在注意的转移上有困难,即俗语所说的“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另一个则表明孩子可能比较游珠江,喜欢尝试自己所想的事物或活动。如果是前者就需要家长的专门训练,后者则是需要家长保护的品质。
方法:布置系列任务
用好表达顺序的关键词,指导孩子陆续完成几个简单的任务。例如回到家的时候,妈妈提醒孩子:“先脱皮鞋换上拖鞋,再把皮鞋放在鞋架上。”吃完晚饭,爸爸要读报纸,还想看看孩子的作品,就可以对孩子说:“先帮爸爸把桌子上的报纸拿过来,然后把你今天在幼儿园的画拿过来,让爸爸看看。”
关键4:专注的兴趣浓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选择性,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集中注意力,较少受外界干扰。每个人都有自己注意力集中的兴奋点,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兴奋点在哪里。
方法1:“扬长促短”
“扬长促短”即以孩子的“优势”带动和促进“劣势”。比如,孩子上课和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但非常喜欢看书或报刊,能看一下午不动窝。那么,就可以把孩子喜欢阅读作为手中的“筹码”,如果他在家好好写作业,就在阅读上给予奖励,比如买新的书或者延长读书时间;如果写作业三心二意,就限制读书时间,或者剥夺读某本书的权利,用这种“激励机制”刺激孩子写作业要专心。当然,父母要把握好运用“筹码”的分寸和策略,不要挫伤了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方法2:变着花样一起玩
人的耐心强弱和专注力长短能与人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息息相关,而感兴趣与否在于他对事物是否还有新发现。当孩子对玩具不再感兴趣,是因为他玩不出新花样了,这时,需要父母及时地参与进来,与他一起变着花样玩,激发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另外,父母还可以观察孩子最爱玩的是什么游戏,并积极地参与进来,想方设法延长游戏时间,加强孩子精神中枢的兴奋与抑制机制,促进孩子的生理机能发育。
关键5:专注的意志强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意识性,分为有意性与无意性。有意注意是有目的、有任务、需要努力而达到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不需要努力和意志而轻松产生的注意,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这就启发父母一方面不宜总是对孩子提太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孩子的努力与意志。
方法1:玩具数量要适中
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孩子眼前的玩具过多,他的视觉容易造成混乱,不便于他确认自己喜欢的目标,降低了他的有意注意水平,因此,他可能各个玩具都抓抓摸摸,但持续时间不长。可见,父母不能光买玩具,还要学会放置玩具。父母可以把玩具适当分类,有些玩具暂时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这样孩子会专心地玩眼前的玩具,“藏”了一段时间的玩具再拿出来也有新鲜感了。
方法2:用“夸张”带动注意
写写画画是一项基本学习技能,可有的孩子畏惧新技能的学习,不愿意付出努力。不妨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带动孩子的兴奋点与积极性,例如父母边画画、边唱歌、边摇头晃脑,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渐渐地孩子就会被吸引,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情景中,他的努力与意志也会随之增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