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一谈我对家风的认识
谈一谈我对家风的认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
作为父母来讲,怎样用自己的行为把“家风”中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至关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的往往都是正面的,通古今,论古语,非常经典的实例。但是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时候,做的往往都是不一致的,这样在孩子的眼里体现的就是言行不一。通过父母良好的行为来影响着子女,而不是通过嘴去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家风”。在和孩子共同做主题《家风》作品的时候,我们主要是通过平时的做法,提示她想出来哪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共同提炼主题思想,梳理出了包括尊老爱幼、节俭、宽容、奉献及微笑生活等家风内容。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作为父母要做到这样,然后才能启发孩子的思维,向着正面的方向去思考,提炼出正确的观念。
当前社会弥漫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拜金主义、形式主义、毫无道德底线的实用主义等等,通过现代通讯、媒体、报纸等多种方式宣播开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子女。多数家庭非常在意孩子的文化教育,但是对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比较忽视。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生长在扭曲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成长为拥有健康心态和道德标准的人的。如果拥有良好的“家风”,对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是有非常大得促进作用的。因此,这次学校举办主题“家风”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家风的内涵,另一方面能够让更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警醒,从单
纯的文化教育向以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并重的方向去转变,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篇:谈一谈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谈一谈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课程号:K0900111C 姓名:
钓鱼岛列岛虽然只是一个面积总共不到七平方公里的小列岛,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战略意义,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
在政治方面,对中国来讲,它是目前中国领土被霸占瓜分的最后的一块国土,是中华民族近几百年来屡遭侵略和蹂躏的象征。香港、澳门先后回归,台湾属于中国自己的事,只有钓鱼岛,是中国人最关心最敏感的关乎民族尊严的问题。钓鱼岛的问题还涉及美国的远东战略问题。因为钓鱼岛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不定时炸弹,美国就能渔翁得利,维持在太平洋的霸权。美日同盟企图削弱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同时纵容,怂恿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争端,挑起海洋权益的争夺战。钓鱼岛问题的背后,联系到中美、美日,中日和亚洲地区等多方面的问题。
从经济意义上讲,钓鱼岛列岛的海底是新生代第三纪的沉积盆地,具有理想的生成和储藏石油的地质构造条件。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联合国亚洲远东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断定,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的可能性很大”的水域,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可捕鱼量达十五万吨,这样钓鱼岛之争就不再是几座荒岛的争议,而是巨大的海底资源的争夺。
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众所周知,在中国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在这一串岛屿的中段,中国东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它们加上日本九洲岛使中国东海海区与太平洋分隔。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全面复活,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东部必将首先受到威胁。这样,处在台湾东北一百二十海里,介于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小小钓鱼岛,其潜在的军事价值必定会令世人瞠目。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梁启超曾经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又几个人能够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我想我还没有做到,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很多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上衣食无忧,在大学里享受着,却不知道父母为了这一点血汗钱有多辛苦;在学习老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很多同学在上课时睡觉,玩手机,看电子书,没有学习的状态,对学习没有尽职尽责;而在精神上,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很多同学不想学习,不想上课,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做什么,生活就是茫然。
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面对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我有点疑惑,以我们现在的精神面貌,我们怎么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以我们现在的学习状态我们以什么能力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以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又以什么样的身体素质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由钓鱼岛事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未来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尽职尽责,在有一天你可以对自己的良心说,我可以肩负起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谈一谈我对文化建设的感想
谈一谈我对文化建设的感想
毫无疑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发展至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目标。
毛主席就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强调建设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很实际的表明了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删除其中的糟粕,还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些我觉得都是对优良文化的一种珍惜,对于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巨大作用,他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观点,不但丰富了文化,也给了人民大众一个思考文化的机会。邓小平则提出两手抓的观点,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这样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再深入一点,我们就应该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了,因为它是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同时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它的基础。从国家层面我们应该做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我们要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我们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思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永远都是一个民族发展不可动摇的两块基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政府要努力督促人民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而对于发展教育和科学,我们要抓住发展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因为教育关乎民族振兴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我们必须努力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第四篇: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这个大变局正在加速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在这样背景下,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继广交会之后,于2020年9月4日举办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且在11月,如期举办了第三届进博会。中国以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开放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交流平台。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体现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对待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正确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面对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的风险挑战,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论述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这个大变局正在加速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在这样背景下,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继广交会之后,于2020年9月4日举办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且在11月,如期举办了第三届进博会。中国以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开放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交流平台。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00分)
参考答案1: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20世纪末期,随着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从仅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各国经济日益融合成一个全球经济的整体.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各个国家.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某种变动,都难免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来看,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首先,是世界经济的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电脑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大量普及,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到全世界,把全球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不仅信息产业本身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新产业,而且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都已经或正在实现信息化.其次,是世界经济的市场化.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愈益深化.4、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和渗透性越来越强,任何国家要想置身于这一潮流之外而求得较快发展是不可能的.就整个世界经济而言,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间加强经济协调与合作,从而能缓解经济发展中的重重困难,能完成一国力量所难以承担的重大发展项目;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有可能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各国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全球范围的专业化协作.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
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
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
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
地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
平相对落后,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
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它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全球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热切关注的热点.该文从政治学、经济学的角度和层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标志、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全人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应如何趋利避害,共同发展.最后,作者用发展的眼光,站在长元的高度,表明了自己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的观点.参考答案1: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已经出现了。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美国和苏联对抗带来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要素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世界真正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
除了波音飞机、莱曼汽车等生产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国,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看'松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发大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击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