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培计划及元培学院导师工作小结
附件7:元培计划及元培学院导师工作小结
刘亚平
导师制是实施“元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工作是引导和培养学生按照新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力图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毕业生。
元培导师是来自全校各个院系、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学者,相当一部分导师是院系教学的负责人。
一、元培计划导师
在“元培计划”刚起步时,朱青生副主任将导师工作设计为三个层次:
1、导师研究和建设切合通识教育的基础课(我们暂时称之为导师课)。因为这类课程原来没有,建设过程中要做许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的研究,随时要吸收学生的意见进行改进。
2、导师指导学生如何学会自学,并在读书、笔记、选题、解决问题等学术方法和研究规范上,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如何来引导学生,通过什么形式来指导,又通过什么方式来测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成为主动的研究者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3、导师为学生建立阅读参考书目计划,并对各种文献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些关系为什么必须成为学生基本素质,要做出理论上的研究。其次要收集和参考古今中外已有的阅读计划,做出学术性评价。以后要在学生中反复使用,及时反馈,进一步修正。最后确定一套切合实际,有充分调查和分析根据的书目,并对每种做出有引导价值的提要(如四库提要)。
但在实际操作中,感到“元培”的学生入校以后,面临着多方面的选择(主要是课程和专业的选择),选择是挑战,是机遇,但对大多数涉世不深,对自我判断能力不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导师的指导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元培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在原设想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导师工作的内容,加强了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导师对专业的介绍,对学生面临的选择给予指导。
二、导师的指导方式
导师指导的方式基本是指导选课、讲座、座谈和答疑。另外对03级的文科学生进行过固定导师的指导方式。
导师指导选课主要是指导低年级学生对基础课和通选课的选择;学生进入专业后,导师们对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的指导。
导师讲座为两个方面,素质方面教育和专业介绍。基本安排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
学生刚进入专业学习以后,安排和导师座谈,通过座谈,除了对学习专业的指导外,加强学生和导师的沟通和熟悉,使导师对学生有了进一步了解,便于较细致的全面指导。
导师答疑为每周一次,导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疑惑给与指导。
从01级到04级导师的工作模式已实施了将近4年,在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之时,通过对这几年导师工作进行认真地回顾和反思,为今后更合理地利用导师资源,能使导师对学生更行之有效的指导提供一些参考。
1、指导选课
在低年级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导师指导选课的任务较重也需要细致,由于第一年元培的学生是基础、通识课教育,学生刚进校有很明确的专业意向的学生较少,学生主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上选择高等数学和通选课的,尤其是高等数学,特别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数学类别选择高了,会影响一部分同学的绩点,而选择低了,达不到一些院系的要求而影响了专业的选择。低年级的课程选择不当,会影响部分同学今后的发展。所以,一年级刚一入学的选课指导应该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活。
进入高年级以后,学生们已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对课程的选择基本上游刃有余,稍加指点一般问题不大,导师的指导大多是对学分的控制上。
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01级和02级的第一学期,采取的方式是由较多的导师集中指导学生选课,这种选课的方式较散。以后基本上是采取了理科1-2位导师、文科1位导师指导选课,这种选课方式会使学生减少拓宽视野的指导。
2、导师讲座
导师讲座一方面是通过导师的讲座对学生进行素质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通过导师对专业的介绍,以及通过介绍自己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
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旨在导师们通过言传身教,使同学们亲身体会北大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的认知度,拓宽学生对专业选择上的思路,从而使同学较早地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方针。
元培的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除了要学习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外,还要对自己高年级的专业方向有一个大致的思考。所以,在这个阶段,导师要帮助学生对其专业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从高中到大学,许多同学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并不清晰,对北大的各个专业情况也不了解。到元培的学生入校的高考成绩较其它院系高,很多学生对北大学科的志向往往偏于在高中阶段就被社会和家长灌输进的所谓“热门”的专业,如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数学、化学等,对其它的专业的情况,脑子里比较空白,或者说是根本没有什么概念,这就很需要导师们介绍自己院系的专业,引导学生对院系专业的了解,乃至产生兴趣。
从01年10月份开始“元培”共举行了56场讲座,详见下表
导师讲座次数统计表
年级学期文科理科小计备注
01级一516
二336
02级一31
4二224因非典减少
03级一426
二448
04级一561
1二5611
合计312556
讲座的内容是分为两种,一种为素质教育,如: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给02级学生作的“学问之道”的讲演,和给03级学生作的“学问之境界”的讲演,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教导学生如何作学问和做人,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心理系老师的讲座,使学生们逐步认识自我,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启示作用。另一种为在低年级的学生确定专业方向之前,介绍院系专业情况和导师对自己科研情况的讲解,拓宽学生选择专业的眼界,便于专业选择上的分流。
通过这几年的安排,总感到不尽人意。我们的导师都是在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学者,如果讲座用在给学生们做专业介绍上是非常可惜的,也是对导师资源的一种浪费。而学生们每学期要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听讲座,也不计算学分,学生听讲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的。
因此,我们考虑对讲座形式进行改造。
1、将讲座变成一门课,计算学分。
2、将对专业的介绍做成文本形式,在新生一入校时发给学生,以便他们对院系专业的了解。
3、在一年级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理科实验室。
3、和导师座谈
和导师座谈的形式较多,如:学生在确定专业前按文理分科与导师座谈;导师与进入专业后的学生座谈;也有导师与状元的座谈。
和导师的座谈一般反应还比较好,学生与导师的交流较充分,互动较好,但是面对元培较多的新生来座谈,还面临安排上的困难。
4、导师答疑
每个学期初办公室会将导师固定的答疑时间、地点和电子邮箱公布给学生,便于学生有问题能及时找到相应的导师。
在操作中,学生进入课程学习后就埋头学习,很少有问题再找导师,也有的学生因为课程和导师的答疑时间冲突。致使在导师的答疑时间很少有学生光顾。
5、相对固定导师的尝试
03-04学年,根据03级同学的要求和李强导师的建议,对文科的49名学生进行了相对固定导师的尝试。开始按10人一组,分配给五名文科导师,开始实行四周一轮换,操作起来,不够理想。以后又换成学生自选导师,分别由文科7位导师带领,学生反映较好,由于一年级很快就结束了,这种方案的开展也不了了之了。
由于02级以后的学生均由考生中直接录取的,他们除了对元培理念非常认可外,同时元培的导师制对他们也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他们理解的导师制和我们实际操作的导师工作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入学以后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对导师工作的不满意(详见04级学生对导师工作的反馈意见的整理材料)。如何按元培的理念把导师的工作做得更到位的确需要认真研讨的。
三、近两年导师工作的变化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们加强了导师与学生的联系,组织学生和导师的活动,并对导师的以往的工作模式做了部分的调整,导师不再给新生们作讲座,而是基本上按学科类组织导师和学生的座谈。
文科
日期时间参加导师地点备注
2月27日下午1:30法 学
3月10日下午3:50历史、哲学、艺术、法学楼513
33月24日下午3:50社会、政治、新闻、法学楼513
34月7日下午4:00
下午2:40国关、经济、光华、生物(理)、法学楼513
3生物楼208
5月19日下午3:00中文法学楼5233
理科
日期时间参加导师地点备注
3月17日下午3:10力学、微电子、环境、法学楼513
33月31日下午3:00遥感、化学、物理、无线电法学楼513
34月14日下午2:30数院(101/.一)、计算机、地空、心理、法学楼513
3这种座谈的形式,使同学们和导师的距离更近了,在交谈中,导师们对同学们提一些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如: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提出如何读原著;如何较好地利用时间读书;如何对专业的选择,以及对一些感兴趣的专业情况的了解等。部分理科的导师还安排了新生们参观了实验室。通过一年的互动,学生们拓宽了选择专业的眼界,对专业选择的分布更趋于合理。同时对导师工作的满意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了。对04级刚进入专业的同学们导师们也是以座谈的方式分别和拟进入自己学科的学生进行了对进入专业以后的引导。
这个学期开始,又根据对以往工作的反思,增加了以朱庆之教授为主持教师的《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导师课,将原来元培计划文科平台课,由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导师共同开设。目的是通过对不同专业具体问题的个案研究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学术规范以及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每位授课教师将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某个研究,在此过程中着重展示包括诸如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论证的方法和步骤、文献索引等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每位教师还将向同学推荐一部阅读书供课前或课后自学,提出若干思考题,并指导同学们的自学和课程论文写作。全课共分八-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四小时,包括讲授两小时和自学两小时。为了方便学生弹性选择,该课程分为两组,两个学期滚动开课,目前有70多名同学选了该课。
为了更好地对一年级的学生加以引导,本学期还为新生增加了专职导师。聘请了两名离退休的教授,学校相关部门在学生住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元培的学生安排了一间导师工作室,短短的三周时间,接待了不少的学生和家长。两位导师非常认真,热情地接待,回答各种问题,也注意发现和总结新生们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第二篇: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
元培的死与生——北大元培学院观察 九月的时候,我们几个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元培同学一起去见一个北大的学姐。北大的学姐在得知我们来自元培之后,冷笑了一声:我们那一级就有好几个很优秀的被“骗”进了元培。几个同学开始争辩,讲元培如何如何好。学姐再度冷笑。其实,在大一的时候,有很多元培自己的人都在大喊“上当受骗”。不满的情绪在大二大三持续弥漫,但到了大四突然渐渐减少了。毕业之后,之前的抱怨者居然都成了辩护者,似乎从来没有抱怨过。
我报考志愿的时候,理想主义情结不可一世。第一个否定的就是和“金钱”沾边的光华管理学院,第二个否定的就是和“实用”相关的法学院。但那时的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历史之深邃,中文之精美,政治之诡谲,均强烈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便大笔一挥,写下了充满无限可能的两个字:元培。直到进了元培,我才发现我的同学中和我一样对于所谓“专业”迷茫不已的不在少数。中国的高中生们,在题山试海的轰炸下,想要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这该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至少在那时看来,元培的前景是令人激动的:挂着北大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的名讳、自主选择专业、导师制、弹性学制、宽口径、重基础,这些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似是而非的概念,一下子在被理想主义洗脑过后的心灵中膨胀开来,放佛这个叫做“元培计划实验班”的东西,真的跟九十年前那个激情澎湃的老人治下的激情澎湃的时代息息相关。于是,背起行囊,我走进了元培。
当我第一次踏进元培的大门,便已经闻到元培死亡的味道。2007年9月,元培计划实验班换掉不伦不类的名字,改成元培学院。元培学院的成立,也就是元培计划的失败,元培从凌驾于各院系之上的计划,变成与各院系平级的学院,数年之前信誓旦旦的将北大变成大元培、仿效欧美建立本科生院的雄心壮志,并不意外地跳票了。成为元培人的第一天,便目睹了大元培的死亡。躬逢其死,倒也爽快,接下来的四年,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偏安王朝的小元培怎样在“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中求生存。
元培的时代终结后,小元培的日子更为凄凉。元培的自主选择专业,必须得到各专业院系的配合,然而某些大院系就是公然不配合,由于财大气粗,也就根本无可奈何,只好让钟情于斯的一干人等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元培人的跨院系选课,每逢到了期末考试,总是一堆考试撞车,于是又是一干人等,穿梭于元培教务和专业院系教务之间,汇报、挨骂、协调,弄到后来只好一声叹息。我们的第一任院长、高度理想主义的朱庆之教授,在大元培转轨为小元培之后不久,朱院长即挂冠而去、远走香港。朱教授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汉语言文学是我谋生的手段,而我还有我自己的兴趣。”朱院长心怀天下、目光如炬,断然不肯做这种小朝廷的儿皇帝,除了出走,估计也实在没有其他的方案。我大一上曾选过朱教授的《古代汉语》,至今仍受益于《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诵读,而朱教授也成了本科期间极少数几位给我们的“论文”进行回馈的老师之一。
一个流传很广的、不知真假的段子讲述着元培的辛酸:大概是2002、2003年的样子,在某堂人数爆满的课上,一位老师望着教室后面站满的人群,说出了以下这句话:这堂课选课的人太多了,为保证本系的同学能够选上这课,请元培的同学出去吧!假设这个段子是真实的话,我不知道我的师兄师姐们是在怎样一种众目睽睽之下退出了那个挤得满满的教室。几乎我的所有同级同学们在刚一迈入元培就听到了这个段子,第一次听瞠目结舌,第二次听怒火中烧,第三次听归于无奈,第四次听便开始指责对方为祥林嫂。2007年的元培处境,已经比2002年好得多,起码不大会发生这种公开被歧视的悲剧,然而“非我族类”的颓唐,却依然在举手投足之间弥漫,让每一个元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似乎是这个园子的异类。
我对元培的认同就是在类似的段子中开始孕育,然后在亲身的经历中开始成长,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牢骚都成了辩护。在元培的第一课,便是选课。在所有院系均优先保障本院学生的选课权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元培人都或多或少地被挤下若干门专业课。在元培的第二课,便是认生。与一堆专业院系的同学坐在一起,元培人总是很显眼的,或则遗世独立,或则自动抱团,总归有一种他者的感觉。在元培的第三课,便是迷茫。被赋予了在众多专业院系间穿梭而行的权利,也开始了选择越多越痛苦的纠结。每一个元培人都会去质疑:元培准备好了吗?元培带给了北大什么?元培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不得不说,元培的成立是草率的,因为它根本没有得到学校和专业院系足够的支撑,也根本没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元培什么也没有带给北大,北大并没有因为元培而真的在教育改革上有所迈进,北大还是那个北大,不增不减。这些令人扫兴的答案,应当归咎于昔日政策的制定者。据说当年元培方案的出台,乃是几位海归学者上书校长的结果,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林毅夫教授和张维迎教授。然而,在元培的十年发展史中所真正依仗的力量,不是我们日理万机的校领导、也不是我们飞来飞去的知名学者,而是三五个尚在其他院系兼职的老师。他们游走于诸位领导大人之间、行走在众多专业院系之间,真正地在为元培的前途和元培学生的福祉奔走,有的因为挫折而离去,有的因为希望还在坚守。一个当初被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前景的改革计划,草草地开局,草草地行进,如果自己不去争取,没有一个人肯来施舍。所谓的冷眼和谩骂,我的元培老师们全部一揽子承受下来,默默地耕耘,默默地拓展。面对一个不负责任的当局,元培人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
那么,元培带给了我们什么呢?在我看来,所有元培人的最大收获就是纯粹。和我同一个寝室的,乃是三位当年的奥赛金牌得主,于是我这自高一以后再也没碰过物理、化学的纯文科生,拜此机缘所赐,居然跟他们大谈特谈起夹逼定理、高斯公式、常微分方程等玄之又玄的概念,以及被普及数学史和物理学史。当然我也不忘推销秦始皇、史达林还有卡扎菲,以独裁政治学的视角观察历史上执政者与科学家之间的依存关系。我的左边隔壁的何同学,由理科转经济,精通政史,尤擅逻辑,于是常常和我争辩国是,虽鲜有一致,而多有获益。我的右边隔壁的杜同学,由物理而生态,口头禅便是“战争是人类的癌症、人类是地球的癌症”,理想主义得一塌糊涂,与我实在是一丘之貉。在整个四年期间,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着五光十色的学科的元培人相互切磋,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考虑诸如就业和升学之类的实际问题。这群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一个是犬儒党、跑路党、带路党,他们天真地以为每天所谈论的那些事情会因为他们的谈论而改变,他们也天真地以为总有一天自己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高高在上的理想主义践行成低低在下的现实主义。套用最近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这群元培人,要做的是要有光、要有诚的人。
小朝廷终究还是要生存,而且能在困境中庄敬自强,一展赴台之后蒋中正的风范,也才能真正的走出困境。于是,我们有了元培-耶鲁项目,我便有了机会和万里之外纽黑文的杜嘉实(Jorsh Dorsey)结下缘分,也有了机会去聆听和品评耶鲁老师的授课;于是,我们元培的学生开始走出国门,穿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而我则选择去了台湾一家并不特出的大学,因为我志在登岛;于是,我们有了政经哲和古生物学专业,第一批政经哲专业的毕业同学都成绩斐然,为元培增光添彩。
更令所有元培人感动的是,元培的学生,走上了雪域高原,走进了华夏边陲,以最最纯粹的理想主义,去做最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些都是元培人自己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而我知道,每一步都很艰难。
我知道,不应该以理想主义强求元培,所以大元培理念的逝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它的提出本来也没有经过合理规划,更没有得到专业院系的同意。大元培的失败,早已经是定局,而小元培的成功,则是我们现在可以孜孜以求的。大元培的死,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北大的前途,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因为大元培的死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所有看笑话的、扔石头的、挖墙脚的院系,也都丧失了大元培本来能带来的机遇,这种鼠目寸光,实在令人惋惜;而小元培的生,乃是所有元培人暴霜露、斩荆棘开辟出来的尺寸之地。不必抱怨黎明前的黑暗,元培人怎样,元培便怎样。在毕业季,所有的元培人已经停止了对元培的抱怨,大家都开始珍惜起这份难得的夕阳时光。在南戴河、坝上的疯狂之后,我们07级元培人在最后一刻凝聚成一个整体。由于专业不同的缘故,即便是同班同学,也鲜有见面机会。借着毕业季的狂欢,许多四年以来没讲过几句话、没见过几次面的同学熟识了,但也就此告别了。
元培ambition(野心)已死,元培ambition(雄心)长存。北大可以永远没有我,而我不能一日没有北大。
临别之际,挥手之间,化用先校长严复的诗句,赠与所有活着的、死去的、离开的、留下的北大人:“震旦虽沉陆,来日必倒悬。太平如有象,把酒会林泉。” 元培理想的重生,就在我们的身上。试看天地翻覆。
(作者系北大元培学院毕业生)
————————————————————
常识为大学生自办新闻实践平台
微博:http://weibo.com/changshibaokanting
博客:http://www.xiexiebang.com/1731594951/yjsNI7Tqh
第三篇: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院歌投稿承诺书
附件: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院歌投稿承诺书
本人作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院歌征集活动的应征者(以下称承诺人),已经完全了解并同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院歌征集启事(以下称《征集启事》)的全部内容,愿意按照《征集启事》的要求参加院歌征集活动,并自愿向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作出以下承诺:
一、承诺人提交的应征作品是承诺人按照《征集启事》的要求独立创作完成的原创作品。
承诺人确认,应征作品不存在歪曲、篡改他人作品;不存在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不存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他人作品以及不存在其他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如应征作品存在上述行为的,承诺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行政、刑事等责任),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与此无任何关系。
二、在签署本承诺书之前,承诺人没有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过应征作品,亦没有许可任何人(包括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下同)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或者使用应征作品。
三、自签署本承诺书之日起,承诺人除向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提交应征作品外,未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许可将不会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或者使用应征作品,亦不会许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或者使用应征作品。
四、承诺人确认应征作品是受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委托而创作的,一旦入选,该作品的著作权归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独家享有。承诺人充分认识到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对应征作品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一切著作权(署名权除外),包括但不限于:
(一)发表权;
(二)修改权;
(三)保护作品完整权;
(四)复制权;
(五)发行权;
(六)出租权;
(七)展览权;
(八)表演权;
(九)放映权;
(十)广播权;
(十一)信息网络传播权;
(十二)摄制权;
(十三)改编权;
(十四)翻译权;
(十五)汇编权;
(十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承诺人确认,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有权以任何方式行使前款规定的各项著作权,亦有权许可他人行使或者全部/部分转让前款第(四)项至第(十六)项规定的权利。
六、承诺人同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在使用入选作品时,可以不指明该作品的名称和作者。
七、承诺人同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有权对入选作品作任何形式的修改而无须征得承诺人的同意。
八、承诺人同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有权以任何形式永久使用入选作品,未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同意,包括承诺人在内的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应征作品。
九、承诺人确认,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以任何形式使用应征作品而产生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归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所有。
十、承诺人确认,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除根据《征集启事》的规定向有关应征者支付奖金外,将不再向承诺人支付任何报酬和费用。
十一、承诺人充分认识到,承诺人提交的应征作品将不退稿,包括承诺人被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取消应征资格的情况下。
十二、承诺人同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院歌征集征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征集启事》、本承诺书等,下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十三、承诺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承诺人都不会撤销本承诺书。
十四、本承诺书自承诺人签章(签名或者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后生效。
承诺人签章:
签署日期:
年月日
第四篇:元培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9级金工实习计划
元培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9
级金工实习计划
一、实习的性质:
金工实习是本科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实践学习理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初步接触机器制造的生产过程,掌握各工种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金属加工工艺、机床和工具的常识,具备初步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量具的安全操作和使用;通过实习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并为学习以后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习的内容
1、车工
了解车床操作技能,制定一般零件的车工工艺,正确选择刀具、夹、量具、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看图的综合能力。
2、铣、刨实习
了解铣、刨等工种的机床的组成和基本加工方法。
3、钳工实习
掌握划线、锯割、锉削、钻孔、铰孔等加工的方法和应用,以及各种工具、量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4、铸工实习
了解铸造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5、先进制造实习
了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四、时间安排及指导教师安排:
(一)时间安排:
具体见实习安排表
(二)指导教师安排
车工:汪红卫
钳工:徐龙
铸工:吴杰伟
数控车床:吕森灿
铣刨:姚玉芬
线切割:潘清朝
六、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学生实习成绩由实际动手操作成绩(70%)和理论应知考试成绩(30%),以五级计分。实际动手操作成绩由各个工位的指导教师考核与评定,其中总车工20%,钳工20%、铸工20%、数控车床20%、铣工5%、刨工5%、线切割10%。
七、实习注意事项:
1、学生实习期间应服从指导老师的管理,不迟到、不早退、不得随意离开实习工位、有事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
2、严格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学生进实习场地要求穿工作服、女生要戴安安帽,机加工不许带手套。
4、实习期间无故旷课一天以上者,实习成绩以0分计并终止实习。
5、每天实习结束要求学生打扫各自的工位和机床,养成好的劳动习惯。
6、爱护机床设备、工具、量具,如有损坏者照价赔偿。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2010年6月
第五篇:北大王牌专业——元培实验班
北大王牌专业——元培实验班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建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次成功探索。改革计划以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命名,任务是:继续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北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优秀大学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和北大实际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更好地实现北大的人才培养目标。2001年9月学校成立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推进全校范围的本科教学改革;与此同时,设立了元培计划执行委员和实验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7年北大第一个非专业类本科学院“元培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北大本科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办学模式
●自由选择专业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元培学院的学生原则上可自由选择专业。元培学院按文理两大类招生,学生入学不分专业,在低年级学习通识课程和宽口径基础课程。在学生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于第二学期末提出专业选择意向,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最后确定专业,但每个学生修读专业的最后确定还必须考虑相关专业教育资源及学生的综合条件。为了进一进发挥学院的跨学科优势,给元培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已经启动了设置跨学科专业的尝试,目前已设置“古生物”专业以及“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正在申报阶段。
为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元培学院还开设了平台课“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作为学院必修课程,并开设英文写作课“批判性思维与写作”供全院学生选修。另外,元培学院还与北京大学林肯中心合作开设了英文课“从全球视野看城市与公共经济与政策”。
●导师制
学校从各院系聘请资深教授作为导师,通过讲座、座谈等活动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对学生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及方法、科研活动等方向进行指导。
另外,元培学院邀请到了一些各领域内的佼佼者,聘任他们担任元培学院学生课外导师。他们将用各具特色的方式,为同学们指点人生、启迪智慧,帮助元培学院乃至北大的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学生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通选课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即可毕业,并获得所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供制度保证。
元培学院鼓励学生在满足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意向选择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基础课程,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选课计划。●混合住宿全程管理
文理科学生混合分班,混合住宿,为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条件。同时,元培学院对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活动、生活管理等实行全程管理。
◆基本概况
01-10年元培共招收十届学生,总数1619人,其中01-10年共录取状元考生81人。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已经成功培养六届毕业生811人,其中611人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其余已100%就业。学院目前在校生763人,学生选择的专业遍及全校各院系。元培学院设有教学委员会和导师委员会,各学科导师人数51人(含两位专职导师)、课外导师8人,设有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导师工作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
元培学院已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与北大开展本科教育合作的首选单位。学生除可以自由申请北京大学校方签署的交流项目之外,还可以
申请元培学院主导和主要参与的交流项目,主要包括:北大-美国耶鲁大学联合本科生项目、北大-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交流项目、香港大学“李韶社会经济考察计划”、美国培泽学院在华项目、美国迈阿密大学暑期实践项目、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学院本科生暑期研究实验项目、北大-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暑期研究项目、北大-香港中文大学本科生交换计划、北大-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本科生交换项目、北大-纽约大学学生思想交流论坛等。
2009年元培学院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之改革计划实验区”,2009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