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我读元培班两年的经历

时间:2019-05-14 23:0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学子:我读元培班两年的经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学子:我读元培班两年的经历》。

第一篇:北大学子:我读元培班两年的经历

今年是北大元培计划班的第五个年头,作为一个普通的元培人,在元培大家庭中学习生活了两年的我有话要说。元培=选择,来到元培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选择,而在元培的日子里更是充满了选择。回忆最初选择元培的时候,我的这个选择做得有些莫名。高三的上学期,北大招生办的老师来我高中提前招生,因为化学竞赛的原因,当时已经确定可以参加化学全国冬令营的我也获得了保送的资格。高中的几年过得相对单调的我,当时对填选哪个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倾向,也许是因为长期的化学竞赛经历,我心中的首选仍是化学。但是父母似乎对生命科学比较有好感,因此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此时元培计划出现在了候选名单上,受到元培可以在进大学后任意选择专业的诱惑,我最终在可以填选三个专业的报送单上,依序填了元培、生科和化学。在几个忘了日子的早晨,我被电话从复旦大学临时的宿舍叫起,一路赶到上海的南端参加了有北大许校长出席的招生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第一志愿——元培,然后我又半梦半醒地赶回了复旦大学继续我的竞赛前培训生活。对于元培我当时的了解仅限于:第一,这是一个似乎比较自由的院系,将来还可以自由选择专业;第二,这个志愿似乎很热门,名额很有限,而且听名字——元培计划实验班比较牛,可能算尖子班吧。当时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决定,我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志愿表上的小小改动,竟然将决定我大学四年的生活,并进而对我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一个小小的选择让我来到了元培,但是报道之后,我发觉元培似乎是为我量身订做的。第一,我有了选课的自由。我一直有一种想法,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而不是根据所谓的教学计划来选择课程。有机会成的宗师伍德瓦德的大学经历对我触动很大:在上大学时,伍德瓦德对自己喜欢的课程投入了十二万分的热情,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他根本不屑一顾,结果一个学年下来按照学校的规定,他已经必须被退学了。但是学校里有一些老师看到了伍德瓦德的天才,联名上书学校,最后学校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他的课程选择,让他自由选择喜欢的课程。现在尽管我没有伍德瓦德的天才,但元培提供给我自由构建自身知识架构的机会。对理论化学颇感兴趣的我,在和段老师等导师交流后,意识到对于这个领域需要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于是我选择了数学学院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课程,同时也兼顾了化学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第二,我的身边有不同文理背景的同学。与其他学院一个宿舍甚至一个楼层中只有本专业的同学相比,元培的宿舍制度显得更多样。在我宿舍里有三个理科背景,也有一个文科背景的同学,和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会带来很多新鲜感,而且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拓宽知识面。第三,元培的导师制度。元培从各个院系聘用了最知名或最有教学经验的教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选课前的导师交流会上我就充分感受到了大师的魅力。段连运教授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牢固并有未来扩展性的适合理论化学研究的知识架构有了清晰的认识;邱维声教授的魅力和热情打消了我对A类数学的恐惧;张庭芳教授的认真负责让我对元培增添了一份信任、对未来增加了一点信心。于是带着高中时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怀着对元培的热情,我开始了我的北大元培生活。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好。我参加了班团委的竞选,最后做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化学类的课程由于有高中时的基础,我学得游刃有余,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投入到了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这两门共10学分的大课上。和同学们的交流也很愉快,身为学习委员的我多了很多机会和各个方向上的联系人交流,耳濡目染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元培一年级独有的导师讲座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能够聆听各个院系的大师的讲座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而且还是特别针对元培学生的特点来安排的,第一对大家慎重考虑和选择未来的院系提供了最好的指导,第二也让我们有了了解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学科领域的机会。诚然,丰富的选择意味着更大的自由度,但太高的自由度,尤其是在我还不能驾驭之的情况下,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元培的第一年,特别是第二学期,我走了一些弯路。第一学期数学分析I和高等代数I的学习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也许我可以修一个数学、化学的双学士,于是第二学期我继续选了数学分析II和高等代数II,还选了数学学院的基础物理I。另一方面,化学方向的课程我则少选了一些,以至于从课表来看,我完全是一个数学方向的学生。太多的选择再加上对自己过高的估计,就像用网球拍捡网球一样,已经放满了还要弯下腰去捡,最后的结果是球都滚掉了,什么都没有。很快我就感到了学习上的压力,每周数学作业都要花去我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再加上我作为学习委员工作组织的每周末的学习讨论会,我其他的课程渐渐耽误了下来。到了期末,两门数学课的成绩是都没让我失望,但是难度同样很大的基础物理和平时作业很多的算法我都得了很低的分数。而化学专业的课程,我尽管分数不低,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明显发觉由于平时花的时间少,原来积累的底子已经消耗完了,对化学的感觉也明显生疏了起来。由于基础物理和算法的下拉作用,我的绩点跌到了谷底。这对我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在第二学年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一直都有抬不起头的感觉。学习委员是肯定不能再作了,哪有成绩只是中游的学习委员啊;奖学金我连申请都没申请,也几乎退出了所有的班级活动。大学时的成绩不同于以前,四年的成绩都要计入最后的统计,目标是出国去顶尖大学读博士的我人生第一次发现自己离目标是那么的遥远,当时也许是我学生生涯中最失意的时候。幸运的是,在经过自我反省和与父母、老师交流后,我及时清醒了过来。丰富的选择本身不是坏事,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什么才是最基本的——即你的目标,而非迷失在海般的选择中。我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坚实且有扩充性的知识架构,学习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等课程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第一年我走弯路是因为我本末倒置,把手段当成了目标,没有让丰富的选择为我服务,反而被选择淹死了。打个比方,在元培学习就像拥有一把功能繁多的瑞士军刀一样,较之其它学院专业性的工具,如数学院的剪刀、物理学院的小刀、化学院的螺丝刀,抑或法学院的钻头、中文系的锉子、经济学院的锯子,瑞士军刀拥有包含所有这些功能的组件。如果你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那么合理地利用这些组件就能迅速地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不必像其它院系那样受困于工具的有限而不得不开发出诸如用剪刀当小刀,或者用螺丝刀作钻头之类的附带功能;但是假如你没有把实现目标放在第一位,而是迷恋于瑞士军刀的诸多功能,结果必然是由于时间有限,对于任意一个组件你都做不到像只拥有一种工具的其他院系的同学对自己工具的熟练度,反应到学习上就是博而不精,杂而不专,而这正是大学学习的大忌。在意识到了自己拥有一把瑞士军刀,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后,我开始重新规划我在元培的学习计划。放弃了本来打算继续修的数学分析III和抽象代数,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化学专业课上,并根据自己对理论化学的浓厚兴趣,选修了一些高年级的化学课;同时我主动找了元培化学方向的导师段连运教授,在和他进行了知识架构和研究兴趣的深入交流后,他推荐我去找我现在校长基金的导师吴云东教授。在大二的第一学期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加入了吴老师的实验室,参与了组会,也开始接触一些研究的方法。当然我也没有放弃之前学的数学,课余时间我自学了“数理方法”等,确保自己的数学知识不会生疏。但是这种对数学的学习已经是基于我的目标上的,而非纯粹的学习数学。化学家需要数学,但是需要的不是数学家眼中的数学,对于立志化学研究的我来说,没有必要去反复练习定理的证明等,那是数学家需要具备的素质,而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着深厚数学物理功底的化学家,并非一个纯粹的数学家。在把握了大方向后,我的学习很快步入了正轨,成绩也开始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的信心,由此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作为一把瑞士军刀,元培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也赋予了我们更大的可塑性。在元培,没有人给我们规定我们要上那些课程,有的只是导师的推荐,但更多的需要我们自己去作出选择。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价值观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再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因需选择,让元培拥有的多种选择为我们的目标服务。当然这种要求是很高的,特别对于从小学开始到高中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的我们来讲,要自己去主动确定学习的目标和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可能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实践来达到这样的境界。我的经历可以算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从刚开始的一个朦胧的想法——知识架构,到后来由于目标的不明确而迷失在众多的选择中,从表面上看是学习成绩的下降,从深层上看是离自己的目标渐行渐远,但是由于有了选择的机会,经过磕磕碰碰地选择,我最终成长了起来,而这才是最大的财富。现在的我已经步入了良性的循环,成绩的上升是最外在的表现,最重要的是我在自我意识的觉醒后,不仅确立了大学本科四年的目标,也开始规划起自己的未来发展。诚然,大部分元培学生都会在入学之初走过或多或少的弯路,因为不要说我们学生,就是元培的老师也没有经验,甚至元培的理念也只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是先驱者。作为先驱者,我们就要有责任感,元培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我们,因此我们和元培应该是一体的。我认为,选择元培在另一种意义上就是选择了承担责任。在元培的学习让我们学会了承担选择的责任,在以前这种责任是属于教务部的,而现在这种责任落到了我们自己身上,能够自己做出事关自己前途的选择无疑是幸运的,但也决不是轻松的,真正的人才都是经过捶打才练就的,元培的理念的实质是培养真正的精英人才,元培是为有志于在未来成为各行各业领袖的大学生设计的,是为有意愿承担起责任的学生准备的。最初选择元培是一个意外,但是这个意外是我成长路上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之一。一帆风顺不为美,真正的成长一定要经历乘风破浪,天鹅的翅膀在经过雨水的拍打后坚硬,婴儿在跌跌歪歪中学会走路,有了元培的四年,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学会了选择,也学会了去承担选择的责任。

第二篇:北大学子应读

北大学子应读、选读书目

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哲学系学术文化节制定了一份推荐书目《北大学生应读、选读书目》,其开章即为:

“北大百年文化之积蕴,在治学济世之鹄的。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天下之兴,行匹夫之责,更当以读书治学为始基。善其身方能达兼天下,继往圣之绝学而可开万世之太平。然典籍之众浩如烟海。生有涯而知无涯,故读书不可不辨轻重先后。精于择书者,衡风而行;疏于识辨者,河海泛舟。书目之成,所求指数者虽不乏学林耆宿,书坛翘楚,却循循而善,悉悉面理,是令吾辈极涕铭怀,深感正道存焉。视此时,发弘好读之风,以继天人之责,舍我辈者其谁?而仰瞻母校之嶷嶷,思前贤之殷冀,能不悟以往之所失而知来日之任重乎!吾辈当自勉!”

这份开场白就充满了古韵,这种风格同样决定了推荐书目主要是经历了历史淘汰的经典,其中30本为应读书目:

● 《周易》 参读《周易大传今注》 高亨编注 参读《周易译注》 周振甫 译注 ● 《诗经》 参读《诗经译注》 江阴香编注 ● 《老子》 参读《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著 ● 《论语》 参读《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 《孙子兵法》 参读《孙子译注》 郭化若译注 ● 《孟子》 参读《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 《庄子》 参读《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 ● 《史记》 参读《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 《坛经》 参读《坛经校释》 郭朋校释 ● 《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编 陈婉俊补注

● 《宋词三百首笺注》 朱古微 重编 唐圭璋笺注 ● 《红楼梦》 曹雪芹、高鄂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著 ● 《鲁迅选集》

●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涂又光译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著

●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著 吴献书译 ● 《神曲》 [意] 但丁著 王维克译

● 《哈姆雷特》 [英]莎士比亚著 曹未风译 ● 《思想录》 [法]帕斯卡尔著 何兆武译 ●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著 何兆武译 ● 《纯粹理性批判》 [德]康德著 何兆武译

●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著 傅雷译 ● 《科学史》 [英]丹皮尔著 李衍译 ●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著 ●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著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著 张仲实译 ● 《毛泽东选集》 ● 《邓小平文选》 这个应读书目公布以后,不少北大学子认为该书目政治味道过于浓厚。此外中国古典文献接近一半,而现在社会科学著作则寥寥无几,因此又被认为“太古”,仿佛回到“原始时代”,而且抱着“国粹”不放,挤占了新书、外国文学、外国思想著述和科学书籍。而该书目公布时附有梁启超、鲁迅和黄侃开列的国学书目,这不仅让人怀疑此书目选书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并且容易作为文科科系尤其是中文系或者历史系的参考书目。另外书目仅仅推荐30本,显然不大满足北大学生的好胃口。所以以下30本选读书目,在数量上做了弥补,但是在选书特色上却和“应读”部分同出一辙。选读书目: ● 《礼记》 ● 《左传》 ● 《荀子》 ● 《韩非子》

● 《论衡》[东汉]王充 ● 《三国志》[晋]陈寿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 《李太白集》[唐]李白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 ●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 《闻一多年谱长编》闻黎明著 ●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著 ● 《国史大纲》钱穆著 ● 《圣经》

● 《国富论》[英]亚当·斯密 ●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 ● 《复活》[俄]托尔斯泰 ● 《物种起源》[英]达尔文 ● 《城堡》[奥]卡夫卡 ● 《飞鸟集》[印]泰戈尔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韦伯 ● 《精神分析引论》[德]弗洛依德 ●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 《历史研究》[英]汤因比

●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马克思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德]恩格斯 ● 《哲学笔记》[俄]列宁

第三篇:读《一个北大学子的毕业感悟》有感

读《一个北大学子的毕业感悟》有感

面对空白的文档,大脑里混杂着各种社会工作方面的画面,有悲伤,有绝望,也有奋发的激情,让我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作为大三学生,读完这篇文章的所引发的感触,不是简单的像大一学生那样,当时一看很激动,看后一秒忘干净。也不像大二学生那样边看边吐槽,自恃自我的强大足以面对社会的种种负面压力而加剧狂妄自大的膨胀。更不是像大四学生的悲观绝望,难以自拔。大三的学生更擅长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一是社会的竞争严峻,现实的社会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美好。二是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技能还不足以在这个社会稳稳地站住脚跟,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在校生活与社会生活鲜明对比的文章,这是一篇引发教育者、工作单位、学生三方深入思考的文章。

对于教育者以及工作单位的感想,因为我只是一名学生,所以不能具体表达他们的想法,也无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这个学生所必然面对的学校与社会差异性的问题。我只能代表广大普高的学生表达一些我们内心的渴望。

1、不是学生不愿意听课,只是有些老师在授课时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确实有些不到位,自顾自读课本的老师大有人在,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些以课本为基础,生活中加以运用并接近现实的知识传播,而不是枯燥乏味的、陈旧的文字灌输。

2、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并不能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不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以急剧扩张的考研队伍核算本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有一定弊端的。

4、如今的教学体系并不应该是以教学为本,而应转换为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所能接受的,而不是单面的站在老师的角度认为学生该怎样怎样。

5、企业方面,盲目的追随985、211学校的学生,片面的依赖一纸证明,对普高学校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对其企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6、校企联合制的管理教学是教学上的一大改革,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学热情、推动教学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也促进了学校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工作的大力开展,营造了一个实现三方公开、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当然,一味的寻找客观条件所呈现的不足,而不去正视自身的缺点是不正确的。面对还未健全的教学体制,激烈的市场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淘汰机制,北大学子尚且如此肯定自身的不足,急切的需要给自己加油充电,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坐以待毙呢?读了《北大学子的毕业感悟》,我个人而言,有以下几点感悟。

1、学习是主要的,不断学习则更重要,永远不要满足现在所学到的那点东西,未来老板不会因为你会一种工作而欣赏你,多元化的技能将帮助你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为这样可以为老板省掉一大笔人力成本。

2、学校部分老师的授课方式可能使自己不适应,学校的一些教学机制也可能让自己不是很满意,但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有很多人才涌现,别人能,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个人态度不端正在作怪,所以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适应所处的环境,争取在这样不合意的环境中突破自我。

2、出去参加工作,首先要明确自己参加工作的目的,是给老板赚钱,而不是去赚老板的钱,正如作者所提到的,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只为栽培一位未来动向不可预知的员工学习。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如果你的加入不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那么你本人也就无价值可言。所以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就业态度。

3、真诚是中华的美德,我个人认为,无论社会多么复杂,人心多么可怕,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最本真的品质,虽然我们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些方方面面的攻击,或者是很多不如意,但总有一天,真诚的付出必然会得到应有的真诚回馈,在这方面。我特别相信因果轮回。得到一部分,总会失去一部分,你因为真诚所丢失东西,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所以像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我们迫不得已说假话的事情,我想只要我们分清楚事情的本质,说一些合理的假话,也未必就被认为是不真诚的表现。

4、要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尊重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公司中他人的尊重,就要首先学会尊重他人,不应怀着一颗过分戒备的心态去与他人交流,尤其是企业中的同事。事在人为,即使当时不认可,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认可你对他们的尊重,那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获得更多人的尊重。

6、珍惜接下来的一年在校时间,多听听学术讲座,多读书,多学新的专业技能,尽可能的多交一些朋友,多与思想、眼界开阔的前辈交流,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

7、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老板对员工都很苛刻,一定要相信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的。和作者相似,我也曾在一些小型的公司干过,在与那些老板、经理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很通情达理的,他们严格要求员工,不过是为了保证整个企业有利可营,这样才能带领所有人赚钱。这样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一下,你就会很理解他们,也就不会心里不是滋味了。

还是那句话,社会很残酷,但我们从不放弃努力。

2014-3-14

第四篇:两年执考经历-我的经验

两年执考经历——我的经验

2004年大专毕业至今已有5年多了,像所有学医的朋友一样,我经历了陆续参加助理医师的考试、执业医师的考试。回首这一千多个日子与执考相依相伴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分。就萌发了一个心念,把我的执考经历、经验写下来,希望能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2004年,我离开学校到单位上班,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2005年,参加助理医师考试,顺利通过。可以说,2004年是我最顺利的一年,毕业的第一年,虽然生活上和工作上都有很多困难,但考试的顺利增强了我不少信心。

2008年底,我报考了执业医师的考试。由于2005年的各项考试过于顺利,因此有些大意,直到考前的两个月左右才开始真正的复习,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连实践技能也没有通过。这次考试的不顺利让我静下心来寻找原因:

(一)有些骄傲;二是内心浮躁,静不下心了,一直没能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考试准备,没有通过考试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2009年,我再次参加执考,这一年我发誓一定要通过考试,我每天都坚持去医学教育网上听课,坚持按照网校给的复习指导复习计划复习,坚持做练习。终于通过努力我通过了考试,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当时看到成绩的心情,反之是非常的高兴。我相信付出就有收获。

今天把这些经历写下来,是想让更多参加执考的师弟师妹们,避开我的教训,借鉴我的经验,希望你们的执考之路比我走的顺畅。

第五篇:《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北大学子的求职面试经历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北大学子的求职面试经历 面试, 简历, dow 求职应该早做准备,尤其是应届生,至少应提前半年至一年以上,本文细述了求职的心理准备,以及简历和面试的实战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

2008年10月10日 14:58 浏览:[167]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 ——Tow的求职之旅 来源:未名bbs

[前注1]本人简介:Tow,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将于2005年6月硕士毕业。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曾在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GE Capital)、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博时基金等多家公司实习。发起创立“光华人”(http://bbs.yingjiesheng.com/,本贴地

下载北大学子:我读元培班两年的经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学子:我读元培班两年的经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来北大青鸟读书的经历(大全5篇)

    我来北大青鸟读书的经历就在中专毕业以后,到重庆找工作时,总绝得自己没有技术,找不到好的工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一个北大青鸟老师的讲座,我就毫无疑问的选择了北大青鸟。 或......

    我读北大光华MBA的一些感受

    圆梦名校MBA www.xiexiebang.com “我是北大人,曾经是,永远是” -------- 冯同学 北大光华MBA (原)工作行业: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互联网/通讯 (原)工作职能:国际市场部经理 毕业......

    北大学子自述高考励志故事:我的高三奇迹

    北大学子自述高考励志故事:我的高三奇迹! 奇迹,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TO all those who said that I can't,I have proved once more,yes I can. 终于,我可以平静下来,在这样一个清......

    读《我班流行写小说》有感

    读《我班流行写小说》有感 “哈哈哈哈,太、太、太搞笑了。”你一定想知道我在笑什么,不用猜了,我来告诉你吧:我在笑“阳光姐姐”写的这本名叫《我班流行写小说》。看完这本书我......

    八年级优秀作文精选我的悦读经历(共5篇)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八年级优秀作文精选:我的悦读经历一本好书,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非......

    我在广州暨南大学读研的经历(共5则范文)

    我在广州暨南大学读研的经历 时间飞快,从2002年9月入学到现在,居然已经一年了。从前一直向往研究生的生活,没想到现在就这样匆匆度过了三分之一的时间。2000年本科毕业以后,能够......

    读《毕业两年有感》后想说的:这些年那些事让我看清努力的价值

    读《毕业两年有感》后想说的:这些年那些事让我看清努力的价值 关于盖茨、李嘉诚等等“成功人士“在自传中不愿提及的背景我也不多说了,这些信息CLer们都不需要翻墙就能找到一......

    读给我一个班,我便心满意足了有感

    薛瑞萍,我是在“现代与经典”活动中认识的,读给我一个班,我便心满意足了有感。一开始对这位很为朴素的老师并不以为然,后来听了她热情洋溢的报告后,一口气为孩子买了三本她所主......